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污水顶管基坑施工方案支护结构的巡视包括:支护结构成型质量;地圈梁、侧墙有无裂缝、较大幅度变形;工字钢支撑有无较大变形;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现象;工作坑底部及侧墙有无涌土、流砂、管涌、进水等现象。
施工工况的巡视包括: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工作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工作坑降水设施是否运转正常;工作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
工作坑周边环境的巡视包括:地下管线有无破损、泄露情况;周边构筑物有无裂缝出现;周边道路及地面有无裂缝、沉陷、变形现象。地面检查范围通常是1-3倍工作坑深度的范围以内。
监测设施的巡视包括:基准点、测点的完好状况;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监测设施的完好及保护情况。
1.1管道顶进完毕后,进行填充注浆,防止路面产生沉降。注浆采用水泥粉煤灰[江苏]施工升降机接料平台施工方案(落地式 悬挑式 19.6m),水泥粉煤灰液配比为水泥:粉煤灰=1:3。填充浆孔每2.0m一组,一组3个均放在管头,注浆从套管一侧开始进行,将注浆泵清洗干净,吸浆龙头放入灰浆池内,开启注浆泵后,打开第一组注浆口,当第一组注浆口冒出灰浆后,关闭阀门,再打开第二组,以此类推,直到全线完成后。
1.2注浆完毕后,对主要交通干道请第三方进行雷达探测,检验填充物的密实度,确保日后不会出现路面沉降现象。
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竖井及施工的全程进行常规监测。监测的主要范围是:竖井结构、路径范围内的地面及道路。
由于施工区域内无构筑物,本工程监控测量主要监测暗挖竖井上方的地表沉降和顶管路径范围内的路面沉降。
(1)工作井沉降和水平位移的控制值为±30mm
(3)管线沉降:参照相关规范及类似穿越工程对管线沉降的控制标准,本工程燃气管线最大隆起值小于5mm,最大沉降值小于10mm,同时满足沉降速率小于2mm/d。
(4)深层沉降:因深层沉降也涉及G104国道,因此其控制标准和“咨询报告”中的路面沉降控制值保持一致。
7.2.2预警值(F)确定
(1)依据“咨询报告”
当F<0.6时:安全;正常施工。
当0.6≤F≤0.8时:警戒;暂停施工,分析原因,加强监测,准备补救措施。
当F>0.8时:停工检查,采取补救措施,避免位移值进一步增加。
(2)具体监测管理参照《穿越既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要求》(DB11/T716—2010)中4.2.4和4.4.7相关的监测管理实施:
①预警值取控制值的60%,沉降变形量达到预警值时,及时发出预警,并加强持续监测。
②警戒值取控制值的80%,沉降变形量达到警戒值时,及时发出警报,及时报送运营单位建设单位,加强持续监测。
7.3.1基准点和控制网
(1)施工场地位于大兴区,据现场踏勘未见市级控制基准点,宜采用独立高程系设置监测控制网。
(2)根据现场情况制作3个基准点。采用独立高程系建立基准网,基准点应距施工影响区域不小于30米,使用时做稳定性检查或检验。基准点的选设必须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通视条件好、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3)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网点联测。
(4)监测工作开始后对基准点和工作基点进行每半年一次的的复核,并视监测情况(结果)及时作适当的调整。
(5)基准网按现行国标《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二等垂直位移(沉降)控制网技术要求进行联测,其主要技术要求见表9.3.1。
表8.3.1垂直位移基准网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
±0.3mm(n为测站数)
±0.4mm(n为测站数)
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计
①监测断面布置原则:监测断面上测点采取中间密、边缘疏的方式布设,按照相关规范每个断面为7~11个测点。
(1)观测方法及仪器性能
每公里往返测高程中误差
(2)数据采集技术指标及要求
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
±0.6mm(n为测站数)
±0.8mm(n为测站数)
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计
(3)观测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时可以只观测单程,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形式必须进行往返观测,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观测顺序:往测:后、前、前、后,返测:前、后、后、前。
根据使用仪器DINI12的精度是每公里偶然中误差为0.3mm,同时考虑本工程监测点是按照三等垂直位移监测精度进行观测,其视线长度≤50m,一般附合路线线路长约1km左右,则在该路线上的测站数为:
在本线路中最弱点将是第n站,其单向观测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
当采用往返观测时,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
可以看出,采用该仪器按本观测方案可以达到垂直变形监测要求。
(4)观测作业技术规定
①对使用的电子水准仪、条码水准尺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进行检验。当观测成果异常,经分析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对仪器进行检验与校正;
②观测应做到“五固定”,即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方法、固定观测尺、固定路线;
③观测前应正确设定记录文件的存贮位置、方式,对电子水准仪的各项控制限差参数进行检查设定,确保附合观测要求;
④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⑤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时才能开始观测;
⑥数字水准仪应避免望远镜直对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仪器应在生产厂家规定的范围内工作,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才能启动测量键,当地面震动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
⑦每测段往测和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
⑧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⑨完成闭合或附合路线时,应注意电子记录的闭合或附合差情况,确认合格后方可完成测量工作,否则应查找原因直至返工重测合格。
观测记录采用电子水准仪自带记录程序进行,观测完成后形成原始电子观测文件,通过数据传输处理软件传输至计算机,检查合格后使用专用水准网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得出各点高程值。
平差计算要求如下:应使用稳定的基准点为起算,并检核独立闭合差及与2个以上的基准点相互附合差满足精度要求条件,确保起算数据的准确;②使用测量控制网平差软件,平差前应检核观测数据,观测数据准确可靠,检核合格后按严密平差的方法进行计算;③平差后数据取位应精确到0.1mm。
通过变形观测点各期高程值计算各期阶段沉降量、阶段变形速率、累计沉降量等数据。
观测点稳定性分析判断如下:1、观测点的稳定性分析基于稳定的基准点作为基准点而进行的平差计算成果;2、相邻两期观测点的变动分析通过比较相邻两期的最大变形量与最大测量误差(取两倍中误差)来进行,当变形量小于最大误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这两个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3、对多期变形观测成果,当相邻周期变形量小,但多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有变动。
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经验比对法:即对比与该监测对象情况相似的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2、沉降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对变形规律进行专业沉降分析软件进行详细分析,预测未来的沉降变化规律。
7.4.1在顶管下穿交通设施施工前完成初始数据采集,记录现况道路的纵向高程和现状。当顶管施工面距离路面沉降测点10m时,开始监测工作。顶管施工面通过路面沉降测点10m时为下穿完成,监测频率进行调整。第三方监测频率及周期如表9.4.1所示。
表7.4.1监测频率及周期
7.5建立与路政管理、养护维修等单位的联系机制
(1)实施方案应依据专家意见进行补充完善,并征询路政管理部门意见,取得路政管理、养护维修等单位部门的支持和协助;
(2)依据获准的实施方案进行监测,与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建立联系机制,随时保持信息畅通。
(3)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向委托方、路政管理、养护维修等部门指定的联系人报
为加强雨季施工管理,安全渡过汛期,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制定以下防汛措施。
项目部设专人每日收听天气预报并做记录,遇有大风雨天气,及时通知现场施工人员做好防汛准备工作,现场安排雨季值班表。成立防汛抢险小分队。
3.用土必须集中堆放、暂存并拍实坡脚,主汛期有条件时用彩条布进行苫盖,以防止雨水渗漏冲刷。储备抢修道路及局部回填处理所用材料,以用于翻浆道路的修整及回填处理,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4.做好输电线路、用电工具的防雨及接地保护措施,特别是雨后要对露天下的用电设备进行绝缘摇测等安全检查、检测工作,防止漏电发生。雨前防汛小队应检查、维修防汛设施、设备,并予以完善;雨中做到现场专人巡视,发现险情及时上报;雨后及时排除积水,清扫、修整道路,保证交通畅通,杜绝险情发生。
5.基坑四周应筑堤围,坑上口应高出附近地面。
第九章安全管理及保证措施
9.1施工场地安全保障措施
1.严禁向竖井内抛扔工具或材料,抓斗下严禁站人,进入施工场地必须佩带安全帽;
2.提升系统尤其钢丝绳每班班前必须进行检查,龙门架及脚手架必须检算安全后方可使用;操作人员实际交接班制度,并有记录;
3.建立健全班前训话制度,上班前对本工班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4.施工通道内洞口、竖井地面提升段设专人负责指挥,统一标志和警示信号,在基坑四周上口边缘顶部埋设防护钢管,间距3000mm,上中下各设一道通长水平杆。防护栏杆用红白油漆刷成红白相间的警示色基坑四周3m范围禁止堆放材料,车辆禁止通行,并做明显警示标牌,以防止对基坑边坡的扰动;
5.各种机械设备应按施工组织要求进行布置,并定期进行测试检查和维护;
6.抓斗上下要有统一的信号,有专人指挥,抓斗提升和下落时,井下人员要避在安全处,抓斗上粘有泥块需铲除时,应将抓斗放在地上铲除,严禁将抓斗悬空铲泥;在吊斗施工时,司机要认真操作,严禁抓斗撞击支护结构或防护平台;
7.夜间施工必须有充足的照明,遇有暴雨、大风、地面下沉等情况时,应停止施工;
8.抓斗使用过程中不允许超额定负荷起吊、不允许下方站人、不允许斜吊平拉、不允许骤然反车、不允许限位器作开关使用、不允许起吊重物过久空悬;
9.对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管线,先探明后施工,并做好地下管线抢修预案。妥善保护各类地下管线,确保城市公共设施的安全;
10.对施工中发现地下文物,必须停工并及时上报文物主管部门,配合文物管理部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待完全处理后方可恢复施工;
1、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
2、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3、专人负责所用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
4、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后进行。
9.3钢筋工程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1、在操作钢筋加工机械时,非专业人员不得操作其机械,专业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先得检查其机械的性能状况,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操作时严格其操作规程。
2、在进行相关焊接处,电焊操作人员在按照其操作规程操作外,并注意其防火,保证其附近无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在要进行氧气、乙炔切割时,需得在相关管理部门办理动火手续。
3、在焊接时同时应提前作好下面工作:
(a)作业前必须检查机械设备、作业环境、照明设施等,并试运行符合安全要求,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b)作业前应检查焊机、线路、料机外壳保护接零,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c)作业时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戴电焊手套、穿绝缘鞋、防护面罩、佩戴防护镜等防护用品,高处作业时系安全带;
(d)电焊机电闸箱必须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并应有效;
4、焊接时安全操作要求;
(a)机械停电时,必须切断电源,收工时按顺序停机、拉闸,锁好闸箱门,及时清理作业场所,电路故障必须由专业电工进行排除,严禁非电工接、拆、修电气设备。
(b)焊接时二次线必须双线到位,严禁用其他金属物做二次线回路。
(c)作业后必须拉闸断电,将地线和把线分开。
(d)刚焊成的钢材,应平直放置,以免冷却过程中变形,堆放地点不得在易燃物品附近,并要选择无人来往的地方或加设护栏。
5、钢筋加工安全要求;
(a)钢筋除锈时应符合:操作人员应戴防尘口罩、护目镜和手套;严禁触摸正在旋转的钢丝刷;操作人员应站在钢丝刷的侧面;除锈应在钢筋调直后进行;带钩的钢筋不得由除锈机进行除锈。
(b)展开盘圆钢筋时,要两端固牢,切断时要先用脚踩牢或其它固定牢,防止回弹伤人。
(c)切长度短于30cm的钢筋,应用钳子固定牢,铁钳手柄不得少于50cm,禁止用手把扶,并在外侧设置防护箱笼罩。
(d)送料时,操作人员要侧身操作,严禁在除锈机的正前方站人,长料除锈要两人操作,互相呼应,紧密配合。
9.4抓斗提升安全保障措施
1、司机操作的基本要求
起重司机在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在操作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稳:司机在操作起重机过程中,必须做到起动平稳,行车平稳,停车平稳。确保吊钩、吊具及其他吊物不游摆。
准:在稳的基础上,吊物应准确地停在指定地位置上降落,即落点准确。
快:在稳、准的基础上,协调相应各机构动作,缩短工作循环时间,使起重机不断连续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安全:确保起重机在完好情况下可靠有效地工作,在操作中,严格执行起重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发生任何人身和设备事故。
合理:在了解掌握起重机性能和电动机机械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吊物的具体状况,正确地操纵控制器并做到合理控制,使起重机运转既安全而又经济。
2、司机在工作前的职责
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班工作。
对起重机作全面检查,在确认一切正常后,即推合保护柜总刀开关,起动起重机。对各机构进行空车试运转,仔细检查各安全连锁开关及各限位开关的灵敏可靠性,并记录于交接日记中。
对起升机构制动器工作的可靠性应做试吊检查工作,即吊额定负荷,离地0.5m高,检验制动地可靠性,不合格时应及时调整制动器,不可“带病”工作。
3、司机在操作中的职责
1)在下列情况下,司机应发出警告信号(电铃声一长声):
(1)起重机在起动后即将开动前;
(2)靠近同跨其它起重机时;
(3)在起吊和下降吊钩时;
(4)吊物在运移过程中,接近地面工作人员时;
(5)起重机在吊运通道上方吊物运行时;
(6)起重机在吊运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时。
2)不准用限位器作为断电停车手段。
3)吊运通道下方严禁人员通过或停留,应使吊物沿吊运安全通道移动。
4)操纵抓斗起重机时,禁止任何人员在移动吊物下面工作或通过,应划出危险区并立警示牌,以引起人们重视。
5)起重机司机要做到“十不吊”:
(1)指挥信号不明确和违章指挥不吊;
(3)工件或吊物捆绑不牢不吊;
(4)吊物下面有人不吊;
(5)安全装置不齐全、不完好、动作不灵敏或有失效者不吊;
(6)工件埋在地下或与地面建筑物、设备有钩挂时不吊;
(7)光线阴暗视线不清不吊;
(8)有棱角吊物无防护切割隔离保护措施不吊;
(9)斜拉歪拽工件不吊;
(10)吊桶过满有洒落危险不吊。
6)在开动任何机构控制器时,不允许猛烈迅速扳转其手柄,应逐步推档,确保起重机平稳起动运行。
7)在操作中,司机只听专职指挥员的指令进行工作(一长声——停止;二短声——上升;三短声——下降),但对任何人发出的停车信号必须立即执行,不得违反。
4、司机在工作完毕后的职责
起重机工作完毕后,司机应遵守下列规定:
应将吊钩提升到较高位置,不准在下面悬吊而妨碍地面人员行动;吊钩上不准悬吊挂具或吊物等。
将小车停在远离起重机滑触线的一端,不准停于跨中部位;大车应开到固定停靠位置。
抓斗取物,应降落至地面或停放平台上,不允许长期悬吊。
将各机构控制器手柄扳回零位,扳开紧急断路开关,拉下保护柜主刀开关手柄,将起重运转中情况和检查时发现的情况记录于交接班日记中,关好司机室门下车。
与下一班司机作好交接工作。
第十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障措施
1.施工场地统一规划,施工区与办公区分开,施工场地布置整齐实用,功能区划分简单明了。
3.为保持环境卫生,避免运土车发生遗洒,在现场设拍土架,指派专人负责将运土车上的土拍实。
4.每天指派专人清扫运土车经过的路段,运土车离开施工现场时必须经由洗车槽认真清洗后方可离开。
5.现场存放的油料必须进行防渗漏处理,储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6.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得在施工场地内吸烟,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一律正确佩戴安全帽,穿戴统一工作服,佩带工作牌,穿拖鞋及衣冠不整者严禁进入施工场地。
7.施工场地设专人负责现场文明施工和场地清理。
8.夜间出碴设专人指挥车辆行驶路线,并降低噪声污染和粉尘污染。
1)施工内燃机械遵照国家要求进行年审,不在施工中使用超排气标准车辆,以最大限度减少废气排放。
3)每天安排2—3次给施工场地洒水,以减少工地的尘土。
4)按劳动保护条例,为工地操作人员装备各种尘埃防护设施。
5)施工中对容易起尘的细料和松散材料,予以覆盖或适当的洒水喷湿。这些材料在运输期间,用帆布或类似的遮盖物覆盖。
6)合理调配施工机械,避免集中使用大量施工机械造成局部空气污染。
7)水泥临时存放地加盖顶棚,尽量减少水泥灰尘的上扬。
8)对施工作业易产生灰尘或污染的工序(如土方开挖和用机具破除混凝土结构等)要有专人负责CECS 725-2020-T 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pdf,及时采取可行的措施,必要时搭棚遮盖,以使施工作业产生的灰尘减至最低程度。
9)在现场进出大门地点设置洗车槽,并配备高压冲洗设备,在车辆离开现场进入公共道路之前,保持车辆清洁干净。
11)场地内机械、材料堆放整齐,布局合理。场地围挡按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并安排人员经常进行检修。施工场地应按要求进行地面硬化。施工现场及其附近的道路安排专人清扫。
13)所有履带式机械(如反铲挖掘机等)进出场地时,采用拖车,以避免损伤路面。
第十一章与建设单位、行政主管部门的配合
1、与建设单位的配合:进入施工现场,要遵守建设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尽可能的做到不扰民、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住建部:关于做好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通知(附件1: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细则 附件2: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备案和抽查文书式样 2020年5月)2、由于施工占用道路。我施工单位配合好建设单位对交通绕行做好解释、警示等工作。为工程施工创造好的环境。
3、工程施工过程配合好建设单位、监测、评估单位做好相关记录工作。
4、与监理、设计人员的配合:虚心接受监理工程师的指导、监督,在施工中出现问题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不等不靠,及时与监理、设计人员沟通、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