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4.30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江苏天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摘要]随着房地产的飞速发展,民用高层建筑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基础工程中复杂的地质条件的情况越来越多,冲孔桩灌注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冲孔灌注桩具有很多优点,它能适用于不同的复杂地质条件,在施工过程中应用泥浆护壁,防止孔内局部塌方,成桩后能形成较高的竖向承载力。但是,冲孔灌注桩也有一些缺点,施工进度比较慢,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泥浆和噪音污染环境。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谨慎控制好质量,容易产生断桩、桩身夹泥、钢筋笼上浮、缩孔、塌孔、梅花孔、冲孔偏斜、卡锤、埋锤等质量通病,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好施工质量。 [关键词]冲孔工艺控制

冲孔灌注桩的具体施工工艺过程及质量控制过程如下:

DBJ46-033-2015标准下载  冲孔灌注桩工艺流程为:平整机位→定位放线→沉入钢护筒→冲孔机安装就位→冲孔→清孔→钢筋笼制作、吊装就位→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后拨出钢护筒。

  1.1冲孔机位平整

  由于冲孔桩位置处于岸坡上,高低不平,为了避免冲孔过程中冲孔机出现倾斜,孔位偏离,需对冲孔机位进行平整,并安放枕木。

  根据桩位平面图及业主方提供的定位资料和高程基准点实地作好测量控制网,控制点必须牢固,位置及高程应定期检查校正。做好桩位测放原始记录,及时整理提交测量成果资料。

  护筒埋置完后,测量出护筒口高程,作为桩孔开孔标高;亦为吊安钢筋笼、灌注混凝土顶标高的依据。

  1.4泥浆制备、泥浆池的设置

  应控制好泥浆的相关参数,泥浆池的容量应符合施工的需要,泥浆应及时外运。泥浆的相关参数如下:比重:1.10~1.30  粘度:20~28g  含砂率:<8%

  1.5冲孔机安装就位

  冲孔机安装时,应精心调整,使滑车、锤绳中心、孔位达到三点一线,冲孔机台面必须水平稳固。安装完成后,准确丈量护筒口与台面间高差作机高值,经甲方监理下达桩孔开孔报告单及桩孔设计书后,方能开始冲孔施工。

  1.61冲程要根据地层土质情况来定,一般在通过大的土层时,用高冲程,通过松散、砂砾石土层时,用中冲程,在易坍塌或流砂地段用小冲程。冲程过高,对孔底扰动大,易引起塌孔,冲程过小,则钻进速度较慢。为正确提升冲击锤的冲程,须在钢丝绳上进行标志。

  1.62通过漂石或岩层时,如孔底表面不平整,须先投入小片石将表面垫平,再用十字型冲击锤进行冲击钻进,防止产生斜孔、坍孔故障。

  1.63要注意均匀放松钢丝绳的长度,否则松绳过少,形成“打空锤“,使钻机、钻架、钢丝绳受到较大意外冲击荷载,遭受损害。松绳过多,容易引起钢丝绳纠缠事故。

  冲孔达到要求深度后,对孔深、孔位、孔径、孔形和倾斜度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填入终孔检查表。清理孔底为灌注水下混凝土做准备工作。孔径、孔形和倾斜度采用钢筋检孔器吊入孔内检测,检孔器的长度,直径均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1.81钻孔至设计标程,经对孔径、孔深、孔位、竖直度进行检查确认钻孔合格后,应立即进行清孔。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允许沉渣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

  1.82清孔应达到以下标准: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黏度17~20s,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1.83清孔达标后应抓紧安装钢筋笼和浇筑水下混凝土。在浇注水下混凝土前,应用射水或设风冲射钻孔孔底3~5分钟,将孔底沉淀物翻动上浮,射水或射风压力大0.05Mp。

  1.9钢筋笼的加工制作

 钢筋笼制作:桩基钢筋由钢筋加工棚加工,按设计图纸进行下料,I级钢筋下料前进行冷拉处理。下料时注意钢筋的型号,间距、长度尺寸(设计图纸钢筋尺寸为中与中之间尺寸)。钢筋笼加焊加劲筋,加劲筋点焊在主筋内侧,制作时校正好加劲筋与主筋的垂直度,然后按照设计及标准化施工要求焊牢固,钢筋笼根据需要每隔2m在内箍内侧设置“十”字型内撑,以防止钢筋笼存放、转运、吊装时变形。

  钢筋笼就位时,应对准护筒中心,缓慢下放,以免扰动孔壁。吊放时应防止变形、扭曲。下放至设计标高后应使其轴线位置与桩位重合,然后用串杠通过吊环将其固定在钻井平台上。

  导管直径为φ300mm,每节长2m~5m,另配1m及1.5m长导管各一节,接头由丝扣连接,并用橡胶圈密封防水。导管使用前须经过不小于1.25MPa的水密承压试验和接头抗拉试验。料斗的容量根据计算确定。

  2.2检查泥浆指标及沉淀厚度

  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及沉淀厚度,如超过规定,应进行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

  2.3灌注水下混凝土

  2.31水下混凝土用混凝土输送泵送至现场灌注,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cm~22cm,水灰比控制为0.54。

  2.32首批混凝土应能保证导管埋深不小于1m。起始部分或第1~2斗投料需采用水泥砂浆,并尽量做到一次性灌入孔内。

  2.33首批混凝土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浇注,在整个浇注过程中,导管埋深宜控制在2m~6m之间,应经常用测绳测量桩孔内混凝土面的高度,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应不停地提降导管振动混凝土,使混凝土面大致平衡。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应由专人测量混凝土面深度,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分析原因。

  2.34浇注混凝土时,混凝土输送泵管应对准集料斗一侧,不能直接对准导管口,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或因混凝土的落差大而发生离析造成卡管事故。

  2.35灌注桩混凝土浇注的顶面标高应比设计标高高出50cm~100cm,以确保桩顶的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应在混凝土初凝前挖除至距桩顶20cm,余下20cm接桩前凿除,残余桩头应无松散层。

  2.36在灌注混凝土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地铁基坑回填施工方案,以确定所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

  混凝土灌注结束后,待灌注的混凝土达到终凝时间后可拆除钢护筒,具体时间因施工气温、水泥性能而不同。

  2.5断桩、夹层防治措施

  在灌注桩施工中,由于操作失误,设备不良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的影响,极容易发生断桩和夹层现象,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为此,在施工前制定了以下预防措施

2.51成孔后应认真清孔,确保桩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在要求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减少沉淀厚度,以减少首批混凝土冲入时夹带泥沙,在翻浆过程中滞留孔壁,形成空洞。

  2.52首批混凝土灌注前,应严格控制导管底口距孔底高度于30cm~50cm及首批混凝土的数量,在灌注过程中应避免停水、停电,以防出现卡管现象或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导管没有埋深或埋深过少,造成断桩。

2.53认真量测混凝土浇注面DB29-110-2010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pdf,严格控制导管埋深,避免出现量测误差。导管埋深若过深可能会因为混凝土已初凝,使导管不能拔出,造成工程事故;若过浅又会因混凝土在翻浆过程中不停地扰动孔壁产生夹泥,出现脱管现象,形成夹泥或断桩。

参考文献:《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