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04.14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施工方案

7.1.2.5.2底板卷材防水层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7.1.2.5.3侧墙卷材防水层宜采用软质保护材料或铺抹20mm厚1:2.5水泥砂浆。

7.1.2.6无机防水涂料基层表面应干净、平整、无浮浆和明显积水。有机防水涂料层表面应基本干燥DB22/T 2679-2017 高压计量装置防误闭锁通用设计要求,不应有气孔、凹凸不平、蜂窝麻面等缺陷。

7.1.2.7涂料防水层严禁在雨天、雾天、五级及以上大风时施工,不得在施工环境温度低于5℃及高于35℃或烈日暴晒时施工。涂膜固化前如有降雨可能时,应及时做好已完涂层的保护工作。

7.1.2.8多组份防水涂料应计量准确,采用机械拌和,混合均匀。

7.1.2.9防水涂料应分层刷涂或喷涂,涂层应均匀,不得漏刷漏涂;接搓宽度不应小于100mm。

7.1.2.10有机防水涂料施工完后及时做保护层,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7.1.2.10.1底板、顶板应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层和40~50mm厚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

7.1.2.10.2侧墙背水面保护层应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

7.1.2.10.3侧墙迎水面保护层宜选用软质保护材料或20mm厚1:2.5水泥砂浆。

7.1.3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盒)、桩头

7.1.3.1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应埋设在变形缝横截面的中部,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埋式橡胶止水带的接缝宜为一处,应设在边墙较高处,不得设在结构转角处,接头宜采用热压焊接。严禁在橡胶止水带的中心圆环处穿孔。

7.1.3.2金属止水带宜折边,接头应满焊,焊缝严密。

7.1.3.3变形缝用木丝板、麻丝或聚氯乙烯泡沫熟料板填缝时,木丝板或麻丝应经沥青浸透。

7.1.3.4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清除接缝处的浮浆和污染,接缝的处理同本方案中的第7.1.1.7条的规定。

7.1.3.5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一次浇筑完成,进行潮湿养护,养护期不低于28天。

7.1.3.6穿墙管(盒)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穿墙管的金属止水环宜为方形,止水环与管一定要满焊密实。穿墙管伸出外墙的部位,应采取防止回填土时将管体损坏的措施。

7.1.3.7桩头防水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将桩顶剔凿至混凝土密实处,并应将桩头清洗干净;破桩后如发现渗漏水,应及时采取堵漏措施;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时,应连续、均匀、不得少涂或漏涂,并应及时进行养护。

7.1.4地下室渗漏治理措施:

7.1.4.1先将渗漏缝隙处凿一条深70mm,宽60mm的“V”型缝,用水冲洗干净。

7.1.4.2、固定注浆通道及注浆管用快速堵漏剂和32.5级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固定注浆通道PE泡沫条,在固定PE泡沫条时,每隔50cm左右埋设一根注浆管,注浆管采用Ø10~13mm的耐压橡胶软管,该管已作为引水管又作为注浆管用。

7.1.4.3、注浆堵漏止水和聚硫柔性密封防水施工从一侧开始注高分子注浆材料—注浆堵漏王,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之间,待注浆的旁边一孔冒浆时可停止注浆,并关闭阀门后再从另一孔注浆堵漏,然后依次顺序进行,待全部注浆完毕后观察有无渗漏,如个别地方仍有渗漏可以从最近的一孔补充注浆直到不漏为止。割管后再做PG321双组份聚硫密封剂施工。

7.1.4.4、刚性保护层施工当防水堵漏注浆后,裂缝不会再产生漏水情况,但是结构的强度没有得到提高,必须采用抗压密封剂加上各种添加剂、活性剂、助剂制成一种高强度、低粘度的结构加固材料,当该材料固化及到令期后可产生大于C30的结构强度,使上下混凝土板连成一个整体,达到长期整体工作的目的。

7.2楼地面工程渗漏防治

7.2.1钢筋混凝土防水翻边应与楼层板混凝土同时浇筑。

7.2.2管道、地漏预留洞口应保证洞口成型尺寸和位置准确,严禁随意开凿洞口,预留洞口和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7.2.2.1管道安装前,预留洞口周边凿毛,并仔细剔凿成上大下小的喇叭口形。

7.2.2.2预留洞口的封堵应采用可靠的模板支设措施,底模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7.2.2.3封堵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并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

7.2.2.4封堵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采用掺有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洞高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二次填塞密实,并在管道四周形成10mm×10mm的凹槽,用防水油膏嵌实。

7.2.2.5管道安装、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施工完成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深度为20mm~30mm。

7.2.3立管与套管的间隙应用防水嵌缝材料封堵密实。

7.2.4防水层施工前诮先将基层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应符合选用的防水材料的要求。防水层应铺涂至套管的上口。在突出楼地面的管根、阴阳角等部位,应做防水附加层增强。

7.2.5找平层、防水层、面层施工前,基层应清扫、冲洗干净,并与下一层应结合牢固,无空鼓、裂纹;面层表面不应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

7.2.6楼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邻楼地面低5mm。

7.2.7烟道、设备管井根部向上300mm的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或采用柔性防水层。

7.2.8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应进行不少于2次刮糙。

7.3屋面工程渗漏防治

7.3.1屋面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经施工单位技术部门和监理单位审查确认后方可组织施工。

7.3.2屋面找平层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

7.3.2.1找平层施工前应按照设计及本方案的要求确定分格缝的宽度、位置和间距,以及分格缝的成型方式。

7.3.2.2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应严格控制水灰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摊铺前基层应清扫干净,用水充分湿润。摊铺后应用靠尺刮平,木抹子搓压,并用铁抹子分两次压实和收光,并及时进行养护。

7.3.2.3防水层基层的找平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以及找平层的转角处,均应做成圆弧形,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圆的弧半径不小于50mm,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弧半径不小于20mm。内部排水的水落口周围,找平层应做成略低的凹坑。

7.3.2.4施工后,应及时用塑料薄膜或草帘覆盖浇水保养,使其表面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7.3.2.5找平层分板缝应填嵌密封材料。

7.3.3保温层应满足下列要求:

7.3.3.1保温层施工前的基层应平整、干燥、干净。

7.3.3.2板状材料保温层应铺平垫稳,上下层接缝应相互错开,板间缝隙应采用同类材料嵌填密实;整体材料保温层应平整、压实。

7.3.3.3保温层排气道应纵横贯通,排气出口应埋设排气管,排气管宜设置在结构层上,穿过保温层及排气道的管壁四周应打排气孔,排气管应做防水处理。

7.3.4防水层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

7.3.4.1防水层施工前,基层必须干净、干燥,并先做好细部节点的构造处理、排气道的空铺条处理等。

7.3.4.2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宜平行屋脊铺贴;屋面坡度大于3%或屋面受震动时,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坡度大于25%的屋面采用卷材作防水层时,应采取固定措施,固定点应密封严密。

7.3.4.3卷材应从低处向高处铺贴;天沟、檐沟宜顺天沟、檐沟方向从水落口处向分水线方向铺贴,尽量减少搭接。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7.3.4.4卷材采用搭接法时,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缝应错开,搭接缝应采用材料性能相容的密封材料封严,搭接宽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60,有效焊接宽度小于25

80,有效焊接宽度10×2+空腔宽

7.3.4.5涂膜防水胎体的增强材料,屋面坡度小于15%时可平行屋脊铺设;屋面坡度大于15%时应垂直于屋脊铺设。上下层胎体增强材料不得相互垂直铺设。

7.3.4.6涂膜防水胎体的长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70mm;采用二层胎体时,上下层搭接缝应错开,其间距不应少于每幅宽度的1/3.

7.3.4.7屋面防水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蓄水或淋水试验。

7.3.5防水细部构造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

7.3.5.1天沟、檐沟的防水细部构造:沟内附加层在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宜空铺,空铺的宽度不应小于200mm;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

7.3.5.2檐口的防水构造:檐口800mm范围内的卷材应采取满粘法;卷材收头应压入凹槽,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并用密封材料封口;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檐口下端应抹出鹰嘴或滴水槽。

7.3.5.3女儿墙泛水的防水构造:墙上的卷材或涂膜防水收头可直接铺压在女儿墙压顶下,也可压八墙凹槽内密封,凹槽距屋面面层不应小于250mm;混凝土墙上的卷材收头应采用镀锌钢板压条或不锈钢压条钉压固定,钉距小于或等于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封严;泛水处的卷材应采取满粘法;泛水宜采取隔热防晒措施。

7.3.5.4水落口的防水构造:水落口上口标高应设置在沟底的最低处;防水层贴入水落口内不应小于50mm;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的坡度不应小于5%,并先采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其厚度不应小于2mm;水落口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平面水落口不得采用平面篦子。

7.3.5.5变形缝的防水构造:变形缝的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防水层应铺贴到变形缝两侧砌体的上部;变形缝内应填充聚苯乙烯材料,上部填放衬垫材料,并用卷材封盖;变形缝顶部宜用混凝土盖板,混凝土盖板的接缝应用密封材料嵌填。

7.3.5.6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管道根部应抹出高于面层不小于30mm的圆台,并与结构混凝土基层粘结牢固;管道周围与面层应预留20mm×20mm的凹槽,并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管道根部四周应增设附加层,宽度和高度均不应小于300mm;管道上的防水层收头处应用夹箍坚固,并用密封材料封严。

7.3.6保护层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

7.3.6.1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应设置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宜采用焊接型网片。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浇捣时,混凝土宜先铺三分之二厚度并摊平,再放置双向钢筋网片;并在分格缝处断开,后铺三分之一的混凝土,浇筑密实,收水后分二次压光,抹压时不应在表面加浆或撒水泥。浇水养护不小于14天。

7.3.6.2保护层应按照设计及本方案的要求设置分格缝,保护层分格缝不宜采用切割法施工成型。分格缝应上下贯通,缝内不得有水泥砂浆粘结,在分格缝和周边缝隙干净、干燥后用与密封材料相匹配的基层处理剂涂刷,待基表面干燥后,立即嵌填防水油膏密封,材料底层应填衬泡沫棒。分格缝上宜粘贴左、右均不小于200mm宽的卷材保护层。

7.3.6.3在天沟、檐沟与细石混凝土防护层的交接处,也应留分格缝并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

7.3.7防水卷材渗漏治理措施:在开裂处补贴卷材。将鼓泡处卷材割开,采取打补丁办法,重新加贴小块卷材护盖。

7.4.1外墙砌筑时应严格控制灰缝饱满度,水平和垂直灰缝的饱满度均不得小于80%。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应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断裂的砌块严禁使用在外墙上。

7.4.2外墙构造柱及圈梁支模时不宜留置洞眼,应采取穿墙螺栓、步步紧或其它固定措施。对于穿墙孔宜采用微膨胀剂砂浆从墙体两侧分两次堵塞密实,对悬挑脚手架等预留洞,采用细石混凝土内掺膨胀从墙体两侧分两次堵实。

7.4.3混凝土外墙面的爬架孔洞、对拉螺栓孔洞,在挂网、抹灰之前,应清除孔洞内塑料管及杂物并用水冲洗干净,以1:2微膨胀剂砂浆,从内外分二次堵塞密实,穿墙塑料套管可采用电钻搅除。

7.4.4砌体用块材施工前应根据砌块特性控制含水率,确保砌块砌筑施工时最佳含水量要求,严禁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砌体。

7.4.5填充墙应分为二次砌筑(即在1.4m以下、1.4m以上分二次砌筑,应留置不小于5~7天的间歇时间)。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30~80mm空隙,并应留置不小于7天的间歇时间,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塞实,若采取梳砖补砌时应没墙方向对称塞砌,斜砖宜为60度。两侧和中部三角空隙应用预制式于硬性膨胀砂浆填塞、补砌紧密。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空隙的补砌方法如上所述。

7.4.6外墙穿墙管道应焊止水环,主管与套管间隙应使用柔性材料填塞,并用防水油膏或防水胶封口。

7.4.7当门窗洞上口至梁底距离小于200mm时,门窗过梁应与结构梁整浇。上料口、施工洞封堵时,顶端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填实。

7.4.8外墙两种不同材料构件交接处的加强网,应按设计或本方案要求选用合格材料,加强网应采用锚栓固定,固定间距不得大于300mm,外墙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250mm。

7.4.9外墙抹灰前结构基层应刷界面处理剂以增强基层的粘结力。外墙抹灰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控制在5mm~7mm。抹灰层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0mm,应采取加强措施。

7.4.10外墙粉刷应设置分隔缝,分格缝表面应密实、光滑、无砂眼。水平分格缝宜在窗台、窗眉处设置;垂直分格缝间距宜不大于3m设置。分格缝的缝宽宜为20mm,缝深宜为8mm~10mm。

7.4.11外墙粉刷停息点应留置在楼层混凝土梁或圈梁的中部,并且各粉刷层的停息点相互错开,面层应按分格缝一次性粉刷完毕。

7.4.12窗台、窗眉、阳台、雨蓬、腰线和挑檐等处粉刷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滴水线粉刷应密实、顺直、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墙面凹线槽应在墙面凹槽内采取防水措施。

7.4.13水落管应采用管箍钉固定牢固,管箍钉应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00mm,禁止用小木楔固定管箍,管钉周边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7.4.14外墙面砖铺贴粘结牢固,无空鼓、勾缝密实。外墙面砖勾缝宜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或专用勾缝剂勾缝,勾缝应密实。二次勾缝采用5mm直径圆形抹缝工具来回拉至缝面光滑,表面擦抹整洁,并及时洒水养护。

7.4.15外墙干挂饰面板应采用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嵌缝,嵌缝深度不应小于3mm。预埋件、连接件处应进行防水处理。

7.5门窗工程渗漏防治

7.5.1门窗的制作、安装施工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承担,施工单位严禁无图制作、安装门窗。

7.5.2金属门窗和塑料门窗安装应采用预留洞口的方法施工,不得采用边安装边砌口或安装后砌口的方法施工。

7.5.3门窗框安装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1:2.5~1:3的水泥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洞口与固定后的门、窗框的伸缩间隙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洞口与门、窗框的伸缩缝间隙(mm)

洞口与门、窗框的伸缩缝间隙

墙体外饰面抹水泥砂浆或贴陶瓷锦砖

墙体外饰面贴大理石或花岗岩

7.5.4门窗框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做为固定片与墙体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片的位置距离窗转角、中竖梃,中横梃150~200mm,固定片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大于600mm。

7.5.5门窗框固定时,应先固定上框,后固定边框。固定片固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7.5.5.1混凝土洞口采用射钉或膨胀钉固定;

7.5.5.2承重多孔砖墙洞口采用膨胀钉固定,并不得固定在砖缝处;

7.5.5.3轻质砌块或加气混凝土砌块,可在预埋的混凝土块上用射钉或膨胀螺栓固定,预埋混凝土块间距应符合固定片间距的要求;

7.5.5.4设有预埋铁件的洞口应采用焊接方式固定;

7.5.5.5严禁在砖砌体上使用射钉固定,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

7.5.6门窗框与墙身间缝隙,应于洞口清理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工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

7.5.7门窗框外侧应留5mm宽的打胶槽口(外墙面层为粉刷层时,宜贴“┻”型塑料条做槽口),清理干净、干燥后,贴美纹纸,打密封胶,密封胶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密封胶做到表面光滑,无杂物、气泡。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

7.5.8室外窗台板最高点应低于室内窗台板8~10mm,并应做成不应小于10%的向外排水坡度;窗上口及突出墙面的窗台板下部要做滴水槽或鹰嘴形。

7.5.9推拉窗必须设置排水孔道,孔径大小、间距应适宜,室外窗台板饰面层严禁遮盖排水孔道,以保证底框槽内积水迅速排出。

7.5.10门窗扇密封条和镶嵌玻璃的密封条应安装完好,镶嵌牢固。

7.5.11外门窗安装施工完毕,外门窗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密封完成后,应做淋水试验。

7.5.11.1宜选择镀锌钢管或PPR管等具有较好刚度的材料制作引水和淋水管件,引水管从被淋水层次上一层户内外窗引出,并做有效固定和保证淋水管不变形(每2米设置不少于1个引水管或固定管);

7.5.11.3淋水4小时后拆除至下一个淋水层,并观察记录该淋水带范围内外窗(墙)及周边的渗漏情况。

7.5.12门窗渗漏治理措施:经过大量的现场实践和各种模拟渗透试验表明,外门窗出现渗漏后的治理,应根据具体渗漏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1.根据不同的渗漏部位,分别选择开设等压槽、抗毛细渗透、注浆处理。对于严重漏水的门窗,外部开设等压槽,消除雨水压差渗透动力,实现可靠、耐久的防水。2.对于窗洞周围出现潮湿霉变的情况,采用抗毛细渗透的材料进行处理。3.对于门窗洞口周围存在长时间渗水,采用注浆处理,将专用的浆液通过压力注浆,可以长距离渗透,弥补各类施工和结构缺陷,尽管材料消耗大,但对装潢无影响。

8、地面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8.1.2面层铺设前一天,应进基层进行浇水湿润,使基层表面清洁干净,充分湿润且局部不积水。

8.1.3认真涂刷水泥浆结合层。应根据基层干湿度控制水灰比,一般水灰比控制在0.4~0.5之间为宜。浆调好后均匀涂刷基层不得漏刷,并严格做到随刷随铺设面层水泥砂浆,如发现水泥浆干涸的,则应铲去重刷。

8.1.4水泥砂浆配合比严格按设计要求,稠度不宜大于35mm,宜干硬性,手能捏成团为准。

8.1.5面层铺好后,应及时做好养护工作,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8.2.1严格控制水灰比,水泥砂浆稠度不应大于35mm,并搅拌均匀。

8.2.2掌握好面层压光时间,水泥砂浆地面的抹压工作应控制在水泥初凝到终凝之间。

8.2.3面层抹压好后,应在常温湿润条件下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8.3楼梯、台阶步级宽度和高度不一致

8.3.1在结构施工中,应注意到楼梯的结构尺寸与建筑尺寸之间的关系,楼梯起步应比中间踏步高(高出楼层找平层厚度),而收步应比中间踏步低(低于找平层厚度)。

8.3.2在抹梯级面层前,应根据平台标高和楼面标高(找平后),先在侧面墙上弹一道梯级标准斜坡线,然后根据踏级步数,将斜线划等分,各个等分点,就是踏级的阳角位置。对尺寸偏差适度剔凿,以确保楼梯踏步宽度、高度尺寸一致。

8.4带有地漏地面倒泛水

8.4.1必须控制外走廊、淋浴间、厕所等地面标高,应比室内地面标高低2cm。

8.4.2施工中首先应保证地面基层标高、泛水坡的准确。做地面前,应以地漏处标高为准,顺地漏方向做放射性冲筋,找好坡度,用尺刮平。

8.4.3安装地漏时与土建密切配合,并应注意调整标高。地漏应相对地面(最终完成面)落低5~10mm,地漏处做在盘子形。

8.5厕所、淋浴间渗漏水

8.5.1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120mm。防水层四周应按设计要求卷起1500mm高,门口外恻300mm宽。

8.5.2管道穿越楼板应采用套管埋设。

8.5.3对厕所、淋浴间及走廊的楼地面,必须严格设计标高跌级(若设计无规定,按厅房标高低15~20mm跌级)并做足够斜水坡度(≥2%),所有排水管口,必须低于楼地面1cm,使楼地面不致积水。

8.5.4卫生间、淋浴间的楼地面和墙裙的水泥砂浆抹灰,在操作前必须严格清理基层杂物,洗刷干净,涂上浓水泥浆一度,并应在两小时内铺上砂浆抹平、压实、压光。

8.5.5土建和水电安装单位应互相配合,对穿楼面的立管、地漏,应预留孔洞,如因故重新开洞,应使用冲击钻、砼凿,小心操作,不得直接用大锤打洞。

8.6.1基层表面必须清扫干净,并浇水湿润不得有积水,以保证垫层与基层结合良好。基层表面涂刷水泥浆应均匀,并做到随刷随铺水泥砂浆结合层。

8.6.2板块面层在铺设前,浸水湿润,并将板块背面浮灰杂物清扫干净,等板块达到面干饱和时铺设最佳。

8.6.3结合层采用干硬性水泥砂浆,水泥砂浆稠度以2~4cm为宜。

8.6.4在养护期间不准上人行走或使用。

8.7面层接缝不平、缝隙不匀

8.7.1加强对进场板块质量检验,对几何尺寸不准,有翘曲、歪斜、厚薄偏差过大、宽窄不方正以及有裂缝、掉角等缺陷的板块要剔除,以确保板块质量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8.7.2板块铺贴前,必须由专人负责由楼道统一往房间引标高线,以保证地面平整和交圈。房间内应四面取中,在地面上弹十字线,铺好分段标准块后由中间向两侧和后退方向顺序铺镶,凡有柱子的,应先铺贴柱与柱中间的地面,然后向两边展开,并随时用水平尺找平,缝隙必须通长拉线,

9、门窗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9.1.1.1.由于铝合金型材料碰撞后易变形,在组装时要注意保护。为防止组装时的磨损和碰撞变形,在组装场地铺两层草垫。

9.1.1.2.组装好应竖放在靠架上,框与框之间放置规格的隔板。

9.1.1.3.按设计图纸核对型号和检查铝合金门窗的质量,发现有劈棱、窜角和翘曲不平,如偏差超标者,严重损伤或划痕,外观色差大者,应找有关人员协商解决,经修整,鉴定合格后才能安装。

9.1.2门窗拼头不平整,劈棱、窜角,局部翘曲,毛糙

9.1.2.1.安装前,应检查产品合格后再安装,对于劈棱、窜角严重者应予剔除。

9.1.2.2.用线锤、靠尺等调整窗框的垂直度,用水平尺检查调整下框的水平度后做临时固定,窗扇处于关闭状态。临时固定不应使窗扇变形。

9.1.3门窗位置进出不统一,门窗距台板尺寸不一致

9.1.3.1.安装门窗框上下、左右应有统一的基准线。安装就位后,应及时用砂浆嵌实。

9.1.3.2.内外墙的粉刷层或贴面应垂直、平整。

9.1.4.1.锚固铁脚间距不得大于500mm,铁脚必须经过防腐处理。

9.1.4.2.锚固铁脚采用的材料厚度海里低于1.5mm,宽度不得小于25mm,锚固铁脚与埋件应焊牢。

9.1.4.3.根据不同墙体材料采用不同的锚固方法,砖墙上不得采用射钉锚固。

9.1.4.4.门窗洞口尺寸与窗框四周应有足够的空隙。

9.1.5推拉窗窗扇脱轨坠落

9.1.5.1.窗扇左右两侧上顶角要设防止脱轨跳槽的装置。

9.1.5.2.窗框安装前应校正碰撞造成的弯曲,安装中应拉线检查校正高低,达到顺直一致。

9.1.6推拉窗关闭后透光

9.1.6.1.窗扇四角连接节点的构造必须坚固,经行起轻微碰撞。

9.1.6.2.窗框、窗扇的对角线要调整达到一样长。

9.1.6.3.滑轮调整到适宜位置,达到方正。

9.1.7推拉窗启闭不灵活

9.1.7.1.窗扇四角的节点连接必须牢固,平面稳定不晃动。

9.1.7.2.两滑轮之间的位置调整在一直线上。

9.1.7.3.卡死的滑轮要检修或调换。

9.1.8推拉窗关闭渗水

9.1.8.1.合理选料,下冒头的阻水边不低于25mm。

9.1.8.2.安装窗框时,要注意下冒头料的水平度,稍微向外倾斜,避免倒泛水。

9.1.8.3.窗框与墙体结合处要填嵌防水密封膏。

9.1.8.4.组合窗拼接节点要采接套插曲面搭接方法。

9.1.8.5.镶嵌玻璃的密封橡胶条要根据周长再适当放长20mm,使其呈自由状态,切不可拉紧,毛刷条长度要到位。

9.1.8.6.打玻璃密封胶要到位。

9.1.8.7.框扇构件镶接节点处要满涂防水硅胶。

9.1.8.8.框下冒头要设泄水槽。

10、抹灰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10.1砖墙、混凝土基层抹灰空鼓、裂缝

10.1.1混凝土表面的油污、隔离剂等,均应在抹灰前清除干净,并用水泥浆刷毛。

10.1.2对凹凸不平的基层,应事先剔平或用1:3水泥砂浆分层补平。

10.1.3管道洞和贴墙管槽,应用1:3水泥砂浆嵌塞密实平整。

10.1.4抹灰前墙面应浇水湿润。

10.1.4.1.砖基层一般浇水两道使砖面吸水深度达8~10mm左右。混凝土基层吸水率低浇水可以少一些,但必须保证基层充分湿润。

10.1.4.2.各层抹灰间隔时间过长,或抹上的砂浆已经干硬时,则应已粉层面浇水湿润,防止刚抹上的砂浆中的水分被吸走,产生空鼓。

10.1.5水泥、砂、石灰、外掺剂等原材料应符合质量要求,砂必须过筛。

10.1.6严格控制级配比。抹灰砂浆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性和保水性。常用抹灰砂浆稠度应控制如下:

底层抹灰砂浆为10~12cm;

中层抹灰砂浆为7~8cm;

面层抹灰砂浆为10cm。

10.1.7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分层抹灰,每层厚度应符合规定要求,水泥砂浆宜为5~7cm,水泥混合砂浆7~9cm。且各层抹灰的间隔时间应根据气候及施工条件掌握好,通常在已粉面层6~7成干时,做后一层抹灰,以确保粘结牢固。各层表面以平整而又粗糙的毛面为宜。

10.1.8固定门框的木砖应预先埋设好,2m高的门框每边应不少于三块,安装门框时用元钉牢。门窗框四周要认真镶嵌密实,以避免门窗启闭时振动而产生裂缝。

10.1.9水泥砂浆不得抹在石灰砂浆或混合砂浆上。

10.2混凝土顶板抹灰空鼓、裂缝

10.2.1混凝土顶板抹灰宜在上层地坪做完后进行。

10.2.2混凝土顶板上外漏的铁钉、铅丝及木头应剔除干净,剩余的铁钉、铅丝头应刷防锈漆防锈。模板拼缝处的错位、突起应打磨平整。

10.2.3混凝土顶板抹灰前应浇水湿润,底灰宜采用混凝土界面剂抹2mm~3mm厚,并随手扫毛,养护后再进行粉刷。混凝土顶板总抹灰厚度宜控制在12mm以内。

10.2.4混凝土基层平整度如小于3mm,顶棚可以采用免抹灰施工方法施工,采用免抹灰施工方法时混凝土基层清理干净后,必须先批一遍素水泥胶浆,干燥后才能批其他天棚腻子。

10.2.5抹灰的原材料应一致,水泥应同品种、同标号,砂亦用同产地。

10.2.6基层浇水应均匀。

10.2.7接槎位置应留在分格条处、腰线处或阴阳角处。

10.2.8用木抹子搓抹时,要掌握干湿,不能干搓,也不能用水拖,要用力轻重一致,必须上下抽搓,方向一致。

10.3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护角不符合要求

10.3.1抹灰前,应在墙面认真做好灰饼和冲筋,同时做好“三线”,在距阴、阳角20cm左右处,必须要有一道冲筋,以保证阴阳角的垂直方正。

10.3.2根部灰抹完后,要用刮尺靠着墙面,将根部灰刮平,不足时应注意添灰,防止抛脚、勾脚现场发生。

10.3.3管道安装应在墙面抹灰后进行。当部分管道在抹灰前安装时,在操作时应认真操作,各层灰浆抹上后,应用刮尺伸入管道里侧,将管道背后的墙面刮平整。一面完成后,再做另外一面,以做到管道背后的抹砂平整,阴角基本垂直。

10.3.4内墙门窗洞的大头角和所在阳角部位,均应用1:2水泥砂浆做水泥暗护角,护角线必须挂直,大头角必须兜方。护角线的高度为2m,每边宽度50mm,用水泥砂浆分层抹制。

10.4门窗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填塞不密实某斜拉桥(独塔双索面预应力砼斜拉桥)主梁施工方案,表面不平整

10.4.1抹灰前,先检查门窗框位置是否正确,框与墙体连接是否牢固。

10.4.2外墙门窗与墙体间的缝隙应在大面积抹灰前用水泥砂浆分层填嵌密实。

10.5外墙抹灰雨水污染墙面

女儿墙顶、窗台、雨蓬、以及凸出墙腰线等部位,其顶部应做足够的流水坡度。其下口应做滴水线或滴水槽,滴水槽严禁任意划出,必须采用嵌条法施工。先将嵌条贴在正确位置上,抹灰后适时取出,然后对滴水槽进行修整,使滴水槽楞角整齐、顺直、槽内平整光滑。

空调施工组织方案10.6抹灰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抹灰工程如出现上述质量通病,先将出现问题的地方切除,切除时要整齐,在切除掉的地方应先刷一道107胶∶水=1:4的水泥素浆,再用1:3水泥砂浆分层修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