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通大桥施工方案

苏通大桥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3.31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苏通大桥施工方案

4.主航道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根据基础设计资料专题研究成果,苏通大桥桥址区具有江面宽、基岩埋藏深、河势复杂、通航标准高的特点,要求桥梁主跨跨径应在千米以上。为此,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都对苏通大桥的桥型方案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比较。

针对苏通大桥建设条件,结合目前国内外桥梁建设的实际水平GB 15579.2-2014 弧焊设备 第2部分:液体冷却系统,工可阶段研究了主跨1088m的双塔斜拉桥方案、主跨650m的三塔斜拉桥方案、主跨1510m的双塔三跨悬索桥方案、主跨1510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方案四种可能适合的桥型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在工可研究的基础上,又对双塔斜拉桥和悬索桥桥型方案进行了研究、比较。

采用七跨连续半漂浮体系,空间密索型布置;索塔与主梁间纵向安装冲击荷载阻尼约束装置——液压缓冲器或粘滞阻尼器,横向设抗风支座传递风荷载。

主梁采用封闭式流线形扁平钢箱梁,节段标准长度16m、边跨尾索区节段为12m,全宽40.6m(含风嘴),中心线处高度4.0m,最大重量400t。梁内横向设置两道桁架式纵隔板(有竖向支承和索塔区段采用实腹板式),纵向每隔4m设一道板式横隔板(索塔区段间距特殊设计),纵隔板、横隔板厚度在设置竖向支座、横向限位支座、伸缩装置及桥塔处予以适当增加。

根据受力需要,钢箱梁在不同区段采用了不同的钢板厚度,索塔处板厚最大;顶板的厚度在横桥向也予以变化,在两端及靠近锚索区的位置加厚。各部构件主要尺寸为:

顶板宽:35.4m(不含风嘴)

底板宽:6.3505+23+6.3505m

顶板厚:14~24mm

底板厚:12~22mm

顶板U形加劲肋:厚8~10mm,上口宽300mm,下口宽180mm,高300mm,间距600mm

底板U形加劲肋:厚6~8mm,上口宽250mm,下口宽400mm,高260mm,间距800mm

实体式纵隔板厚:12mm

桁架式纵隔板:上、下弦杆板厚12mm,节点板厚12mm

斜拉索采用分类对待和综合减振的方案,即阻尼器、气动措施并用。

为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抗风能力,施工过程中拟采用以下措施:

为减小悬臂施工长度,控制主梁悬臂上下摆动,降低施工难度,在边跨设置了一个临时墩。

在中跨施工到一定长度后,如遇大风、台风时,需安装临时抗风缆。

通过改进钢箱梁连接方式、优化上部结构安装工艺等方法,加快施工进度,争取早日边跨合龙,提高结构整体刚度,增强抗风险能力。

在工期安排上应尽量避免在大风季节,尤其是台风季节进行长悬臂施工,合理规避风险。

根据现场条件可先进行钻孔桩施工,再利用群桩搭设套箱施工承台。由于主墩承台标高较低,套箱内抽水浇筑承台时套箱内外水头差将较大,故采用双层套箱并设置多层临时支撑,随着承台的分层浇筑,临时支撑分层拆除;钢套箱可在防撞挡墙完成后拆除。

5.专用航道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5.1.1地理位置及桥型方案

根据专用航道桥的具体特点,控制其桥型方案的主要因素是:

·主跨必须满足一个220×39m单孔双航道通航净空标准要求;

·由于主航道桥与专用航道桥距离较近,且中间无起伏的地形间隔,如何衬托雄伟壮观的主桥,并充分显现自身的景观效果,将是专用航道桥方案选择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由于主航道桥与专用航道桥距离较近,根据专用航道的通航净空高度要求,专用航道桥将是全桥纵断设计关键控制点。

·所选择的桥型及结构方案,还必须充分考虑结构安全可靠、技术经济合理、施工方案可行和耐久性。

专用航道桥最终选用的方案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方案。

采用140+268+140=548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横桥向分幅布置,箱梁采用变高度单箱单室直腹板截面。

(1)主梁细部结构尺寸

箱梁顶板宽16.5m,底板7.5m;根部梁高14.6m,跨中4.0m,梁底变化曲线采用1.6次抛物线,曲线方程为Y=0.004563X1.6;顶板厚度0.28m;腹板厚度0.45~0.6~0.75m;底板厚度根部~跨中1.6m~0.32m;主墩位置主梁横隔板在横向将两幅桥相连。

(2)预应力的布置(采用三向预应力结构)

c.竖向预应力束:采用Φ32预应力粗钢筋,在箱梁纵向每沿米布置2根,即每个腹板内一根,在保证纵向预应力束布置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腹板中心布设。

d.运营阶段底板备用束:考虑到施工质量存在的不可把握性,同时考虑到目前对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影响认识的不足和认识的差异性,在边中跨的底板拟设置底板备用束,以作为运营阶段对结构的加强设施。

a.主梁混凝土标号:55号

b.预应力:纵横向预应力钢束采用1860MPa钢绞线,竖向采用Φ32预应力粗钢筋。

5cm40号混凝土+8cm沥青混凝土

主墩墩身采用55号混凝土;过渡墩墩身采用40号混凝土。

过渡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

承台采用30号混凝土;钻孔灌注桩采用30号水下混凝土

上部结构施工以采用挂篮悬臂浇筑为主,最大块件重量280t,挂篮重量取120t。

墩身采用爬模法进行施工。

承台的围水结构可采用钢套箱或钢管桩围堰。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施工单位可根据各自优势选用。

5.3.4施工工期安排

专用航道桥总的施工时间不控制工期,但需注意如下两个关键工序:

·基础与承台的施工在枯水季完成。

·混凝土箱梁长悬臂施工应避开台风多发期,确保施工安全。

从2005年6月施工准备到2008年6月桥面系及附属工程完成,连续刚构方案计划累计工期为37个月(包括关键工序等待时间)。

6.引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6.2.1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在北引桥中,在接近桥头区段,墩高在10m以下区域,基于美观的考虑,宜采用较低的梁高,因此采用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由于桥头软土分布较广、较深,路桥分界处填土高度定为4m。

6.2.25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在北引桥墩高大于10m的陆地或浅水区段以及南引桥(墩高均大于20m)中,采用50m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6.2.37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30m梁上部结构采用搭支架现浇方法施工。

50m梁上部结构采用滑模现浇方法施工。

75m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制节段悬拼方法施工。

墩身采用爬模法进行施工。

桩基采用钻孔桩,水中承台采用钢套箱施工,陆地承台采用大开挖施工。

7.1接线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接线工程采用120公里/小时计算行车速度、双向六车道、全封闭、全立交的高速公路标准;路基宽度为35.0米。

7.2接线工程设计路段划分

苏通大桥接线工程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大桥和区域路网之间的有效联结;其设计路段分为南、北两个路段。

北岸接线长15.098公里,南岸接线长9.179公里,两岸接线全长24.277公里,含苏通大桥在内全线总长为32.423公里。

北岸接线起点接通启高速公路小海互通立交,北岸接线与苏通大桥的设计界面为苏通大桥北岸桥头桥台位置。北岸接线路段桩号为K0+003.249~K15+101.730。

南岸接线与苏通大桥的设计界面衔接位置位于南岸引桥上,南岸接线终点接苏嘉杭高速公路董浜互通立交。南岸接线路段桩号为K23+587.000~K32+765.776。

7.3接线工程路线走向

苏通大桥北岸接线起点(K0+003.249)顺接宁启公路与盐通公路共线的小海互通立交终点(K157+600)后南行,跨老325公路、通启运河,经张芝山镇通启河村和窑圩村、小海镇汤家窑村,至竹行镇神农村跨新S325公路,经竹行东、南通农场西至北岸终点(K15+101.730),接大桥北岸引桥起点(K15+471);

大桥起点桩号K15+471(接线桩号为K15+101.73),向南在K15+950附近跨北岸大堤,在K20+000跨主通航孔航道,在K21+693跨专用通航孔航道,在K22+200附近跨南岸大堤,止于南岸接线起点,大桥终点桩号K23+617(接线桩号为K23+587),路线全长8146m。

南岸接线起点(K23+587)自大桥引桥终点(K23+617)向西南方向跨通港公路,经吴市西跨汶张路、建新塘,经陆市西侧,于徐市西庆龙桥附近跨里睦塘、徐碧公路至南岸接线终点(K32+765.776),止于苏嘉杭高速公路董浜互通立交起点(K2+800)。

两岸接线路基采用整体式横断面,路基宽度为35.0米,其断面组成为:土路肩2×0.75米+硬路肩2×3.25m+行车道6×3.75m+左侧路缘带2×0.75m+中央分隔带3.0m。

两岸接线范围广泛分布软土地基,本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分别采用粉喷桩、浆喷桩、预压等处治方案。

北岸接线范围内设竹行互通立交,预留张江公路互通立交;南岸接线范围内设常熟港互通立交。主线收费站、服务区设置于北岸。

全线共设置特大桥1座(通启运河特大桥)、大桥2座(三孔桥大桥、建新塘大桥)、中桥13座、小桥12座,涵洞41道;设置互通立交2处,互通内主线桥1647米/2座(新325公路跨线桥、通港公路跨线桥);设置主线上跨分离立交特大桥1处(竹行分离特大桥),主线下穿分离立交2处(张江公路分离、徐周线分离);共设置通道45处(桥跨兼20处),其中汽车通道7处(桥跨兼5处),机耕通道20处(桥跨兼9处),人行通道18处(桥跨兼6处)。

沿线主线占用的土地共3277.9亩,其中北岸为2007.7亩,南岸为1270.2亩;其它改路、改河及被交道路占用土地150亩,其中北岸为102亩,南岸为48亩;取土场占用土地3284亩,其中北岸为2254亩,南岸为1030亩;临时工程占用土地485.73亩,其中北岸为295.39亩,南岸为190.34亩。

8.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本项目推荐采用大桥与接线一体化管理的管理模式,即成立独立的管理分中心,负责大桥及两头接线的管理。

8.1.2管理养护机构设置

为适应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管理养护的需要,全线设置以下一些管理养护机构:监控收费通信分中心、收费站(主线收费站、竹行互通匝道收费站、新港互通匝道收费站)、南通服务区、称重站、新港互通养护排障工区。

全线设置完善的高速公路标志、标线,并连续设置轮廓标,在分合流处设置分合流诱导标志。接线一般路段路侧连续设置波形梁护栏,大中桥两侧设置组合式混凝土桥梁护栏;主线中央分隔带采用两边分设式波形梁护栏,中央分隔带开口处设置移动式护栏,互通匝道中央分隔带采用单柱双面波形梁护栏。全线设置镀塑焊接网型隔离栅。苏州至南通长江公路大桥及接线构造物路段采用防眩板防眩;主桥上由于设置照明设施,不再设置防眩设施;其余路段采用植树防眩。全线设置的其它安全设施有防落网、防撞筒、里程牌、百米牌、公路界碑、锥形路标等。

本项目采用全封闭收费制式,在各互通设置匝道收费站,并为适应江苏省联网收费的要求,在大桥北岸设置主线收费站1处。收费方式推荐采用半自动收费方式。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收费系统计算机系统由三级计算机构成,即收费分中心计算机、收费站计算机及收费车道计算机。收费系统的CCTV系统重点监视收费车道的收费处理情况和交通运行情况。

针对苏嘉杭方向来的超载车辆,在主线新港互通前设一高速动态称重系统。位于新港互通下匝道处的值勤人员发现系统检测出有超载车辆,即引导其从新港互通下匝道离开高速公路,从车渡过江。

针对竹行互通方向来的超载车辆,在主线南通至苏州方向主线收费站服务区前设一高速动态称重系统。在主线收费站服务区内设一低速称重站。车辆在经过高速预检后,若超载,则超载报警装置及声光报警器显示超载信号,并指引超载车辆进入低速称重站进行精确核重。

8.8供电照明及综合电力监控

全线设南岸中心变电所(新港互通)和北岸中心变电所(主线收费站)两座,分别为南北岸供电枢纽,两枢纽均采用双电源10KV分段母线高压配电系统以达到一级负荷的供电标准要求,在南岸桥区、服务区、竹行互通收费站设小型变配电所。

南岸中心变电所承担向苏通大桥主线照明,景观照明,机电设备的中压(6KV)供电和新港互通收费岛电力和照明的低压供电以及南岸桥区分变电所的高压10KV供电等全部负荷。

北岸中心变电所承担主线收费站收费岛电力,收费广场照明和管理中心的低压供电和服务区、竹行互通收费岛电力和照明的高压10KV供电等全部负荷。

8.8.3综合电力监控

综合电力监控系统包括:沿线各变电站电力监控及保护、主桥环网柜及埋地式中压变压器的电力监控、景观照明监控、道路照明监控、结构内部照明和航空、航标灯监控、除湿机监控。

全线设有竹行互通收费站、南通服务区、主线收费站及监控分中心、南岸桥区(展览中心)、新港互通收费站、养护工区及排障中心等建筑。

景观工程设计包括北接线内的景观设计,南接线内的景观设计、南、北桥区设计。

8.11跨江大桥附属工程

跨江大桥附属工程包括除湿系统、主桥结构内部运输系统、主桥安全管理监控系统、主桥广播系统、主桥防雷接地系统、桥面消防系统及结构安全检测系统。

9.建设安排与实施方案

架设施工平台钻桩,并采用套箱浇筑承台

边跨、索塔区梁段利用大型浮吊吊装DBJ51/T 024-2014标准下载,其余梁段采用桥面吊机垂直起吊

倒Y形塔,RC结构,钢锚箱

塔柱用爬模,锚箱用预制吊装

架设施工平台钻桩,并采用套箱浇筑承台

架设施工平台钻桩第十一完全学校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采用套箱浇筑承台

架设施工平台钻桩,并采用套箱浇筑承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