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6、城市综合体建筑深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其中测点布置具体位置及点数如下图:
(1)测斜仪观测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GCG103-2008-0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定额 第九册 智能与控制系统安装工程.pdf(无水印 带书签)(2)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水平观测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可自动记录数据,自动分析,是目前测量水平位移最先进仪器。
(3)坡顶沉降、周边建筑沉降监测
沉降观测采用仪器为高精度水准仪,标尺采用铟钢水准尺。按逆时针方向环形闭合路线观测,最后闭合于基准点上。每个测站仪器摆设的位置距前后标尺尽可能相等。在打桩施工及基坑开挖的影响范围外设置三个基准点,在每次观测前对基准点进行复核,当基准点的变差Δ符合Δ≤2μ0√2Q,可判断基准点处于稳定状态。环形闭合差按二级水准精度要求,fn≤1.0√n,n为测站数。
1)观测频率:开挖深度≤5m时,每2天观测1次;开挖深度大于5m小于等于10m时,每1天观测1次。
2)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2~3天监测一次),但雨天或出现变形速率加大时应加大监测密度,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超深、超长开挖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
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值。
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和流沙现象。
水平位移累计值达到30mm或变化率为3mm/d。
基坑周围沉降量累计值达到40mm,且沉降量达到3%或变化率大于5mm/d。
深层水平位移累计值达到30mm,或变化率为4mm/d。
2)基坑周边环境监测的报警值详见下表: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
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它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观测记录在现场观测完成后48小时内提交业主单位。
监测周期、频率及次数预估表
基坑工程监测期内,每天应由有经验的监测人员,对基坑工程进行巡视检查并做好纪录。
护面有无塌陷、裂缝及滑移;
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周边管线有无泄漏,地下管线、电缆、文物有无损坏,以及大门处光缆保护情况;
临近基坑及建(构)筑物施工工况;
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设施、道路及地表有无裂缝出现。
基准点、测点有无破坏现象;
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d.巡视检查方法和记录
主要依靠目测,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进行。
每次巡视检查应对自然环境(雨水、气温、洪水的变化等)、基坑工程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施工和监理单位相关人员。
巡视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当日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以便准确。
基础的地下水位2.00m~2.4m,基坑开挖深度为6.7m~7.5m,基坑支护形式为支护桩与搅拌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基坑支护,局部采用大放坡的形式。
(1)坡顶、坡底降排水系统
基坑降排水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本工程坡顶设置坑顶明排水系统:支护桩施工完成并开始土方开挖,随着进程开始坡顶设置截水排水沟的,坡顶截水沟沿基坑顶边线1000mm外进行布设,每次土方开挖时,每隔30~40m左右设置一处临时集水井,并开挖临时排水沟400×400mm连通各集水井,放坡3‰;另坡顶四个角各设置一处集水井,其余每隔40米设置一集水井。
本工程坡脚设置坑内明排水系统:随着土方分层开挖放坡,在坡脚实时设置临时排水沟,放坡3‰,且每隔30~40m左右设置一处临时集水井,;待挖至设计标高时,沿支护桩边300mm外设置坡底排水沟,另除坡脚四个角各设置一处集水井外,每隔30~40m左右布设一道集水井,尺寸均为600×600mm,其中出土坡道两侧也设有排水沟,另四个角各设置一处集水井外。
(4)坡顶与坡脚排水沟和集水井详图如下图所示:
本工程的降水井的设置依据基坑支护设计图纸要求共设置16个降水井,具体位置在将排水图标示,降水井内放置一个潜水泵进行抽排至坡顶排水沟,再排入坡顶的三级沉砂池处沉淀(具体位置如将排水平面图所示),最后排入市政管网,另外,由于本工程北侧有一条排洪渠,西侧基坑的水先由场地内的排水沟排至西侧的三级沉砂池处沉淀,最后排入北侧的排洪渠内。
其中降水井和沉降池做法如下图:
(6)降排水系统施工流程
(7)坡顶排水施工方法
测量放线工作完后,利用小挖机进行排水沟及集水井的土方开挖工作,标高还剩100mm左右时利用人工进行清底平整工作,待开挖工作完毕后,就用C15素砼进行100mm的铺设垫底工作。
排水沟及集水井的侧壁砌体采用MU10的灰砂砖,侧壁厚100mm,砂浆以国家标配为准进行现场有效搅拌,强度等级以达到M5为准。排水沟尺寸以400×400mm为准,侧壁按“一二墙”进行砌筑,砌筑完后利用M5水泥砂浆抹厚20mm,且沟底用砂浆自南向北以3%放坡,集水井尺寸以600×600×600mm为准,侧壁按“一二墙”进行砌筑,砌筑完后利用M5水泥砂浆抹厚20mm。
坡顶、坡底排水沟、集水井和抽水泵均排至三级沉砂池,三级沉淀池外围砌筑240mm厚,内隔墙砌筑120mm厚,溢流口为400×400mm,抹灰面均用30mm厚M5砂浆。查看三级沉淀池的砂土堆积率,市场安排人工清理,目测水流较清澈,方可最终排入市政管网。
场地硬化道路时,采用坡顶靠基坑一侧向围墙一侧以3%放坡,达到即使暴雨来袭,也可通过道路自排水来避免将来土方开挖后坡顶雨水排入基坑内。
(8)坡底排水系统施工
测量放线工作完后,利用小挖机进行排水沟及集水井的土方开挖工作,标高还剩100mm左右时利用人工进行清底平整工作,待开挖工作完毕后,就用C15素砼进行100mm的铺设垫底工作。
排水沟及集水井的侧壁砌体采用MU10的灰砂砖,水泥砂浆以国家标配为准进行现场有效搅拌,强度等级以达到M5为准。
排水沟尺寸以400×400mm为准,侧壁按“一二墙”进行砌筑,砌筑完后利用M5砂浆抹厚20mm,且沟底用砂浆自南向北以3%放坡。
集水井尺寸以600×600×600mm为准,侧壁按“一二墙”进行砌筑,砌筑完后利用M5水泥砂浆抹厚20mm。
土方开挖完后,临时降水井埋设于基坑内,积极与甲方进行有效沟通,知道主体结构轮廓框架的情况下,尽量能把临时降水井设置成永久地下底板降水井。
基坑内集水井和降水坑内,及时置入潜水泵,防止基坑内积水给工程桩施工带来一定难度。
排水沟每隔2m铺置一块灰砂砖,有效阻止基坑内抽水至坡顶排水沟时的泥垢堵塞情况,并及时派特别小分队对排水沟、集水井和三级沉淀池的清理工作。
(9)降排水系统施工要点
槽底开挖宽度等于排水沟结构基础宽度加两侧工作面宽度,每侧工作面宽度应不小于300mm。
沟槽土方应堆在沟槽的一侧,便于下道工序作业。
堆土底边与沟槽边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得小于1.0m,堆土高度应小于1.5m。
砌砖前应检查垫层或平基尺寸,高程及中线位置,垫层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要求后,方可开始砌砖。
垫层或平基顶面应先清扫,并用水冲刷干净。
砌砖前应根据中心线放出墙基线,摆砖撂底,确定砌法。
砖使用前应浸水,不得有干心现象。
砌砖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宜采用“三顺一丁”砌法,但最下一层和最上一层砖,应用丁字砌筑。
砌砖时,砂浆应满铺满挤,灰缝不得有竖向通缝,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厚度应为10mm,允许编差为±2mm。
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砂浆的配合比应采用质量比,并经试验确定;搅拌机拌合砂浆,拌合时间宜为1~1.5min,人工拌合砂浆应采用“干三湿三”法拌制;已经拌合好的砂浆应在初凝前使用完毕。
沟底找坡工作必须测好标高,并多测设几个点,并在侧壁弹出坡面线,便于找坡工作的顺利开展。
随着土方开挖深度的延伸,及时进行降水坑的开挖工作,并同时配备多台潜水泵仅是进行抽排水工作。
排水沟底、集水井和三级沉砂池的清理工作,必须定时、及时进行,以免对市政管网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在基坑顶部,采取临时措施拦截地表水,以防下渗或直接流入基坑内。
对地表裂缝,及时采用水泥砂浆封堵,以防地表水下渗。
基坑底部,用污水泵抽水,并做好坑底排水设施,使基坑底部尽量保持干爽,以防基坑底部土体泡水软化。在暴雨季节,合理组织地表水排放,并安排足够的排水设备对汇集的地表水进行抽排。同时在基坑四周,应对地表水进行疏导,避免大量的地表水集中涌入基坑内。
专门成立特勤抽水小分队,在暴雨时节时常进行抽排水工作,定时进行对排水沟、集水井和三级沉淀池的泥垢进行挖除工作。
JJF 1879-2020标准下载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施工人员进入现场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2)施工前,现场负责人要向施工操作人员做专项技术安全交底,关键部位要编制技术指导书。
(3)现场施工用电原则执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的“三级”保护措施。机械设备必须执行工作接地和重复接地的保护措施。
(4)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各种机械要定机定人维修保养,做到自检、自修、自维,并做好记录。桩机施工过程按照安全规范进行,防止机械伤人。
(5)钢筋笼吊装时,派专人进行指挥,钢筋笼下放必须慢速、平稳、对中,防止钢筋笼破坏筒壁而发生事故。
(7)施工时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慈溪市姚江引水隧洞应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严禁违章作业,保证施工正常有序的进行。
在桩机施工时,多余的混凝土用于地面的硬化,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严格遵守漳州市有关噪音管理及夜间施工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到不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