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纺织车间施工组织设计.doc2)外加剂应符合规范规定,并经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3)配合比由试验室先进行试配,经试验合格后方能进行正式生产;并严格按配合比进行计量上料,认真检查砼组成材料的质量、用量、坍落度,按要求做好试块。
4)浇筑砼时,对模板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严。
5)对以浇筑完毕的砼应及时养护。
6)浇筑砼时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DLT1080.11-2015标准下载,其间歇时间应缩短,并应在前层砼凝结前,将次层砼浇筑完毕。砼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有关规定。
7)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应使砼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在沉落。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捣实普通砼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
砌筑施工应设置皮数杆,并根据设计要求,砌块的规格和灰缝的厚度在皮数杆上表明皮数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
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灰缝厚度及砂浆饱满度,均应按本规定随时检查并校正。
砂浆品种、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边角整齐、色泽均匀。
砌筑时,砌块应提前浇水湿润。
埋入砌体中的拉接筋,应设置正确、平直。其外露部分在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
砌体的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不应超过规范规定。
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为10mm。
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间断处,砌成斜搓,砌体的斜搓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3。
如临时间断处留斜搓确有困难,除转角处外,也可留直搓,但必须做成阳搓,并加设拉接筋。拉接筋的数量为每放置二根直径φ6mm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c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算起,每边均不小于50cm;抹端应有900弯钩。
1)严格控制抹灰厚度,顶棚不得大于15mm,内墙不得大于20mm。
2)抹灰前必须先找好规矩,即四角规方、横线找平、立线找平、立线吊直、弹出准线及踢脚板线。
3)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抹灰进行检查。
严把材料质量关,防水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规定先做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施工。
施工前,检查找平层的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出现局部凸凹不平、起砂、裂缝以及预埋不稳等缺陷时,应按要求进行修补,符合要求后才可进行基层处理剂的涂刷,在大面积涂刷前,应用毛刷对屋面节点、周边、拐角等部位先行处理。
铺贴卷材采用搭接法,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缝错开,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顺着流水的方向搭接;垂直于屋脊的搭接缝按年最大频率风向搭接。在天沟与屋面连接处采用叉接法,搭接缝错开,且接缝留在屋面或天沟侧面。
屋面防水施工时指定负责人,制定奖罚制度,并做好成品保护工作,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施工面层。
9.8.1.1配足各种计量器具并正确使用,对物质收发及工程质量检验应按规定执行。
9.8.1.2国家规定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100%按时送检,并要按时抽检。计量过程中,必须使用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超过检定周期及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均不得使用。
9.8.1.3材料部门应及时对水泥、钢材、砂、石、砖等进场消耗进行计量检测,管理好大中材料消耗定额,做好原始记录,并对检测数据负责。
9.8.1.4质检部门应按施工顺序、质量评定标准及时做好计量检测,其量值均应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9.8.1.5计量器具使用人员对实验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无证人员不得使用仪器。
9.8.1.6现场测量组每季度要对所用测量仪器特别是经纬仪、水准仪进行检验校正,必须使用合格仪器。
9.8.1.7计量器具必须妥善保管,非计量人员不得任意拆卸、改造、检修计量器具,认真作好计量器具的采购、入库、检定、降级、报废、保管封存、发放等管理工作。
1、混凝土后台计量管理具体由试验员执行。其操作标准为国家、行业有关规范以及我公司的相关要求。
2、混凝土后台计量采用重量比制,其允许误差详见有关规范。
3、混凝土后台计量采用处动计量系统。使用前必须按计量器具管理规定对其进行检校使其满足规定之要求。
4、试验员必须对混凝土的各种性能进行检测,并做好混凝土块。
5、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上述工作。
1、凡属专业性强的计量器具(如:测量、质检计量器具)需添购的应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填写申购报告单,提前一个月交质量科。
2、能源、物料、安全防护及工艺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计量器具由项目各使用部门提申购计划,报项目计量员审核,由项目经理审批。
3、项目购买计量器具的申购报告需交一份到质量科备案,购买计量器具时一定要买标有制造许可证《CMC》标志及出厂合格证。
4、新购回的计量器具说明书及出厂合格证由项目计量员保存。
5、在用的计量器具应严格按计量法中所要求的检定时间送检、周检合格率为100%。
6、在用计量器具应每季按10%抽检一次,抽检工作由项目计量员及操作者进行。
7、对于周检、抽检不合格的计量器具要隔离存放,不能流于施工生产线上。
8、各类计量器具的配备率不应低于90%。
1、计量保证:计量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施工质量,项目在用计量器具的检定一定要按计量法及公司制定的检定周期送检。
2、在用计量器具的受检合格率均在100%。
3、对于关键工艺的计量检测员(测量、试验)都要经过上级相关部门考核取证上岗。
4、计量监督:计量员对各环节操作计量器具的人员监督按操作规程使用计量器具。
5、对于经营管理、施工过程及质量检验计量检测数据监督其是否正确,检测率不低于90%。
6、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和质量检测一定要按计量网络图要求进行检测,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计量数据的准确可靠。
7、混凝土搅拌、钢筋加工、现场钢筋绑扎、模板拼装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钢筋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主要结构、因此,特别要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计量监督。如:常抽检砂、石、水泥、水的计量原始检测记录,试块的制作,原材料的质量、砂、石含水率测定情况。
8、检查了解在用各种计量器具的周检情况,检查是否有漏检现象,检查计量器具的三率:即配备率、检测率、合格率是否满足规范及工艺要求。
9、计量数据是企业科学管理的依据,项目各项计量数据必须准确一致,认真做好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统计、上报四步工作。
本工程安全目标为:杜绝死亡及重伤事故,月安全事故频率控制在1.5‰以内。
本工程制定以项目经理为主,安全负责人为辅,各级工长及班组为主要执行者,保卫、安全员为主要监督者,医务人员为保障者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各自职责如下:
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分项安全方案,督促安全措施的落实,解决施工过程中不安全的技术问题。
安全负责人:督促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纠正违章,配合有关部门排除施工不安全因素,安排项目内安全活动及安全教育的开展,督促劳防用品的发放和使用。
施工工长:负责上级安排的安全工作的实施,进行施工前安全技术交底,监督并参与班组安全学习。
其它部门及保卫部门:保证消防设施的齐全和正常维护、使用,消灭火灾隐患。医务人员应及时诊治各类疾病,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对突发性事故,采取急救措施。后勤及行政部门保证工人的基本生活条件。
安全生产制度包括安全教育、检查、交底、活动等四项制度。
新工人入场时,除公司已进行第一次安全教育外,进入项目时也要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制度教育。然后,进入各自班组,再进行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教育。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专业安全员要进行专门考核,合格的上岗,不合格的培训,直到合格后才能上岗。另外,每月全项目还要定期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专职安全员要随时检查以下内容:班组人员防护用品是否完好及正确使用,作业环境是否安全,机械设备的保险装备是否完好,安全措施是否落实。每天检查安全隐患、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情况一旦发现及时发出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分公司里每月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安全防护措施,各种违章制度执行情况、安全措施等。
安全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由管理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会议,以便于研究安全生产对策,确定各项措施执行人,处理安全事故,学习有关的安全生产文件。班组每天晚上定期召开安全总结会议,对当天生产活动进行总结,针对不安全因素,发动群众,提出整改意见,防患于未然,学习有关的安全生产文件等。
洞口及临边:基坑四周在土方回填前搭设防护栏杆,并设醒目标志,在洞口处盖上钢板网,铺上竹跳板,再盖上一层薄铁皮,并在上一层挂一道安全网。上一层洞口周边用φ22钢筋作一道栏杆。洞口及临边栏杆高1.2m,两道水平钢筋,立杆则间隔600mm一根,栏杆固定在柱上。
2)施工机具的安全防护
现场所有机械设备必须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和停放,机械设备的设置和使用必须严格遵守《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规定》,现场机械有明显的安全标志和安全技术操作指示牌,具体要做到:
拉伸钢筋时周围要设防护栏杆,后侧设防护挡板;
搅拌机应搭设防砸、防雨操作棚;
所有机械设备应经常性清洁、润滑、紧固、调整、不超负荷和带病工作;
地下一层地上五层高支模板施工方案机械在停用、停电时必须切断电源;
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使用,在制定操作规程的同时,必须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对特殊工序,必须编制作业方案,提出确保安全的措施。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畅通消防车道,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消火栓,进水主管务必满足消防要求;
消防设施应能保证建筑物最高处的灭火需要,高压水泵及高层消火栓要随结构施工同时设置。临时消火栓要有防寒冻保温措施;
现场料场、库房的布局应合理规范,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均应设专库保管,严格执行领用、回收制度;
现场建立门卫、巡逻制度,并实行凭证出入制度;
实行动火票制度,现场电焊、切割等动火施工必须经过项目经理允许,并由安全员发票动火。
各分项工程东方[1].普罗旺斯二期133~136_楼主体地下车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各分管辖地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