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9#科研综合楼悬挑卸料平台施工方案.docx从上料平台拆下的杆件及其他材料先向下人工传递,然后再集中分类堆放。绝对禁止从高处向下抛掷,以免伤害地面工作人员,损坏地面的设备和物件,损坏材料。
上料平台的拆除与搭设顺序正好相反,即后搭设的先拆除,先搭设的后拆除。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80号)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拆除上料平台时,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拆除作业时GB/T 41391-2022标准下载,佩戴安全防护器具、穿防滑鞋。
当有五级及五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立即停止上料平台拆除作业。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应扫除积雪。
经检验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
卸料平台的上部拉结点,必须设于建筑物上,不得设置在脚手架等施工设备上;
卸料平台安装时,钢丝绳应采用专用的挂钩挂牢,建筑物锐角口围系钢丝绳处应加补软垫物,平台外口应略高于内口;
卸料平台左右两侧必须装置固定的防护栏;
卸料平台吊装,需要横梁支撑点电焊固定,接好钢丝绳,经过检验后才能松卸起重吊钩;
卸料平台使用时,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发现钢丝绳有锈蚀损坏应及时调换,焊缝脱焊应及时修复;
操作平台上应显著标明容许荷载,人员和物料总重量严禁超过设计容许荷载,配专人监督。
(1)使用完毕的材料和构件、零件要及时回收、分类整理,分类存放。堆放地点要场地平坦,排水良好,下设支垫,钢管、角钢、钢桁架和其他钢构件最好放在室内,如果放在露天,应用毡、席加盖、扣件、螺栓及其他小零件,应用木箱。
(2)弯曲的钢管杆件要调直,损坏的构件要修复,损坏的扣件、零件要更换;
(3)做好型钢的防锈和木制件的防腐处理,型钢外壁在湿度较大地区(相对湿度大于75%),应每年涂刷防锈漆一次;其他地区可两年涂刷一次。涂刷时涂层不宜过厚。
(4)吊运钢管、型钢平台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
(5)平台使用的焊条、螺栓、螺母、垫板、连接棒、插销等小配件极易丢失。在安装脚手架时,多余的小配件应及时收回存放,在拆卸操作平台时,散落在地面上的小配件要及时收捡起来;
(6)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减少材料损耗,多余材料及时回收,堆放整齐。
(1)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和国家、地方的环保法规、标准,贯彻“预防为主、建设与保护并重”原则。加强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建立高效、务实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制订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主动接受省、市林业部门等主管单位的监督管理。聘请自然保护区方面的专家,对工程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普及和宣教活动。委托有关专业单位按照施工期生态环境监测计划进行生态环境监测,落实施工期污染控制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立完善的监测结果报告制度。
(1)脚手架的坡道要加防滑条,防滑条间距不大于30cm,不得随意增大间距,安装挡脚板和防护网。
(2)脚手架若在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以外,应安装防雷装置。在脚手架顶四角立杆上设置四根避雷针,并将所有最上层的大横杆全部连通,形成避雷网络。接地线采用-40×4(mm)的镀锌扁钢,将立杆与整幢建筑物楼层内避雷系统连成一体。接地线的连接应保证接触牢靠,与立杆连接时应用2道螺栓卡箍连接,螺丝加弹簧垫圈以防松动并保证接触面不小于10mm2。
(3)实行总承包项目的脚手架及防护设施,总承包方应与分包方办理交接手续,分包方严禁私自拆改,如有变动需经总承包方批准。
(4)大雨雪期间不得进行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雨雪前、雨雪中、雨雪后都要随时随地检查脚手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5、五级以上大风、大雨雪天气停止脚手架作业。在要经常检查脚手板、斜道板、跳板上有无积雪、积水等物。若有则应随时清扫,并要采取防滑措施。
监测控制:采用经纬仪、水准仪、卷尺对架体进行监测,主要监测卸料平台的位移和变形。
监测点设置:每个卸料平台设置一处监测点,设置在平台0.6m标高处,用“+”字标出对比点,
监测措施:平台搭设、使用直至完全拆除过程中,派专人监测平台,发现松动、变形和水平位移情况的应及时解决。
根据监测工程量,本工程配备监测人员4人,其中2人负责对各个观测点的测量,一个人负责记录数据,最后一人负责处理和分析每日的观测数据。
班组每日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进行安全周检查,公司进行安全月检查;
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如下:
钢梁与结构的连接牢固,
钢丝绳连接可靠;钢丝绳的直径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卸料平台铺花纹钢板板、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现象;
平台与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
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
搭设过程中,因处在施工高峰期,各施工班组在交叉作业中,故应加强安全监控力度,现场设定若干名安全监控员。水平和垂直材料运输必须设置临时警戒区域,用红白三角小旗围栏,谨防非施工人员进入。
2、分包单位配备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满足下列要求:
(1)专业承包单位应当配置至少1人,并根据所承担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和施工危险程度增加。
员,并根据所承担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危险实际情况增加,不得少于工程施工人员总人数的5%。
为确保工程进度的需要,同时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征和脚手架的工程量,确定本工程卸料平台搭设按下表配置人力资源,操作工均有上岗作业证书。名单如下:
悬挑卸料平台的搭设和拆除,还应配备有足够的辅助人员。
1、结构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个别部位的尺寸变化应在允许的调整范围之内;
3、钢丝绳的直径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4、卸料平台铺花纹钢板板、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5、卸料平台下列阶段进行检查和验收,检查合格后,方允许投入使用或持续使用:
(1)、搭设完毕后;
(2)、施工中途停止使用超过15天,在重新使用前;
(3)、在遭受暴风、大雨、在雪、地震等强力因素作用之后;
(4)、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显著变形、拉结钢丝绳以及安其它全隐患存在的情况时,立即停止使用;
(5)、当风力达到6级向上时,停止使用。
1、型钢悬挑卸料平台验收表
组长:项目经理(郭楠)
副组长:项目生产经理(黄伟东)
组员:安全负责人(康辰)、技术负责人(章璐璐)、材料员(赵毅鹏)、施工员(耿东成)、资料员(安杨)。
现场抢救组职责:采取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医疗救冶组职责:对抢救出的伤员,视情况采取急救处置措施,情况危急的尽快送医院抢救。
后勤服务组职责:负责交通车辆的调配,紧急救援物资的到位及人员的餐饮供应。
现场保安组职责:负责工地的安全保卫,支援其他抢救组的工作,保卫现场。
组长:建立项目部应急准备计划并组织实施。
副组长:在分管的工作范围内,保证应急准备计划得到有效的实施。当好项目经理的助手与上级保持一致,及时请示汇报;并负责建立项目部与各组员之间的组织通讯网络。
(二)脚手架工程中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及防范
依据《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2版)》,脚手架工程中的重大隐患及防范措施如下:
(三)施工过程预防措施
(1)对架体定期进行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架体基础、杆件连接、连墙件设置、施工荷载、架体防护等具体情况,及时反馈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组织整改;
(2)经常检查现场架体周边排水情况,保证架体周边雨水及下水管线排水畅通;
(3)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加强雨雪天情况的跟踪报道,防止雷电伤害,及时清理积雪,严防滑倒引起高坠事故。
(5)严格执行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严禁在架体上搁置配电箱和铺设电缆,以防漏电引起触电伤亡事故。
(6)动火作业,要专人看护,以防引燃架体上的可燃物,造成火灾事故。
(1)如果外架在搭设或使用过程中出现垮塌,应紧急在事故现场周围设警戒线。
(2)统一指挥、密切协同的原则。坍塌事故发生后,参战力量多,现场情况复杂,各种力量需在现场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积极配合、密切协同,共同完成。
(3)以快制快、行动果断的原则。鉴于坍塌事故具有突发性,在短时间内不易处理,处置行动必须做到调度快、到达快、准备快、疏散救人快,达到以快制快的目的。
(4)讲究科学、稳妥可靠的原则。解决坍塌事故要讲科学,避免急躁行动引发连续坍塌事故发生。
(5)救人第一的原则。当现场遇有人员受到威胁时,首要任务是抢救人员。
(6)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7)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8)自我保护:在救助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中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现浇混凝土结构墙柱钢筋绑扎工程施工工艺标准QZXJZ J2072、高空坠落事故应急措施
(1)紧急事故发生后,发现人应立即报警。一旦启动本预案,相关责任人要以处置重大紧急情况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绝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各部门之间、各单位之间必须服从指挥、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工作。因工作不到位或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项目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送附近医院。
(3)疏通事发现场道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4)安全工程师为紧急事务联络员,负责紧急事务的联络工作。
(5)紧急事故处理结束后,安全总监应填写记录,并召集相关人员研究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对策。
(6)平日里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高空作业安全教育《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GB/T20878-2007) .pdf,工人每日上岗前,应在现场穿衣镜前检查自身佩戴的安全用具是否齐整、牢固。
3、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