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1151-2016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3/T 1151-2016 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规程仪器班报表内容如图表B.3
表B.3仪器班报表内容(格式)
DB43/T 11512016
T/CIS 17004-2020 直接质谱离子化装置.pdf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生产、试验记录和分析资料、图件封面标识格式
表C.1生产监视记录卷(本)封面
表C.2试验监视记录卷(本)封面标识
注:尺寸长120mm×宽80mm
表C.3试验分析资料、图件封面标识
主:尺寸长120mm×宽80mm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辅助数据存储盘、小折射记录、微测井记录标识格式 辅助数据存储盘、小折射记录、微测井记录标识格式如图表D.1~表D.3所示
表D.1地震记录辅助数据电子文档格式标识
注:尺寸长70mm×宽55mm
表D.2小折射记录头部标识
注:尺寸长70mm×宽100mm
表D.3微地震测井记录头部标识
注:尺寸长70mm×宽100mm
DB43/T 11512016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可控震源检测资料软盘、现场处理剖面外套标识格式 可控震源检测资料软盘、现场处理剖面外套标识格式如图表E.1、表E.2所示。
可控震源检测资料软盘、现场处理部面外套标识格式如图表E.1、表E.2所示。
表E.1可控震源检测资料软盘标识
表E.2现场处理剖面外套格式标识
表E.2现场处理剖面外套格式标识
注:尺寸长120mm×宽80mm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地震处理剖面档案卡标识格式 地震剖面档案卡标识格式如图表F.1、表F.2及表F.3~表F.7所示
表F.1地震剖面档案卡封面格式(A4纸)
表F.2地震剖面档案卡页格式(A4纸)
DB43/T1151—2016
表F.3野外数据采集参数表格式(A4纸)
原始资料质量检查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表F.4资料现场处理情况表格式(A4纸)
DB43/T 11512016
表F.5数据处理情况表格式(A4纸)
表F.6数据重复处理情况表格式(A4纸)
DB43/T 11512016
表F.7地震剖面效果评价表格式(A4纸)
采集的地震工程量按完成的物理点、剖面长度和
物理点分生产物理点及试验物理点。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地震工程量计算与统计
按观测系统设计,在测线上每个激发点桩号激发一次为一个生产物理点,同一桩号多次激发,观测 系统又未改变者只算一个生产物理点。如在同一激发点桩号做必要的试验工作,其中一个作为生产物理 点计算,其余为试验物理点。
G.2.2计价条件物理点
二维生产物理点统计按48道地震仪采集时进行,采用超过48道的地震仪采集时,折合为48道地 震仪的计价条件物理点(含多分量采集),其计算公式为: 计价条件物理点=生产物理点×1+ (N为接收道数)。 48
G.2.3 试验物理点
按试验方案每获一张记录为一个试验物理点。在同一点试验时,每放一炮必须有试验因素变化,如 无任何因素变化多次激发所获得的多张记录只计一个试验物理点。如果试验线(段)的记录用于生产时, 可按生产记录评价,其物理点按生产物理点统计,并扣除相应试验工作量。 G.2.4VSP在设计深度间隔上,各测点每炮算一个生产物理点,每口井一般做10%的检测点,计算工 作量。 G.2.5地震微测井,每3炮折算一个物理点, G26小折射及干扰波调查,符合观测系统要求,每炮为一个物理占
G.4.1二维勘探面积是指地震测线所能控制的范围,单位为。在施工过程中,可按下列公式计 成的控制面积
S, =(S/)×L
S为勘探区面积,S为完成的勘探面积,L为设计测线总长度,L1为已完成测线总长度。 2 三维勘探面积指数据体满覆盖面积(控制面积)
2三维勘探面积指数据体满覆盖面积(控制面
DB43/T11512016
三维地震勘探CMP基本网格是10m×10m,标准叠加次数是12次。当CMP网格加密或盈加次数均 应折合计价条件控制面积,其计算公式为: a) CMP 网格为 5 mX 10m 时:
三维地震勘探CMP基本网格是10m×10m,标准叠加次数是12次。当CMP网格加密或盈加次数增加 时,应折合计价条件控制面积,其计算公式为:
b)CMP网格为5m×5m时:
c)叠加次数增加或减少时
d)采用三维三分量勘探时:
其中:S为计价条件控制面积 S为控制面积; n为叠加次数
S = S x1.4
S, = Sx1.9
附录 H (资料性附录) 地震勘探设计编写提纲
叙述项目来源、地质任务、工作范围,工区的行政区划、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等。
H.2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a)工区或邻区以往的地质工作程度; o)以往勘探程度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H.3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a)地质概况(包括地层、煤层和主要构造情况) )地球物理特征
H.4工作部署及实物工作量
a)工作部署情况; b)项目设备投入情况; c)测线布置及实物工作量安排; d)工作安排及计划进度。
H.5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a) 测量工作方法及技 b) 地震数据采集工作 c) 数据处理工作方法 d) 资料解释工作方法 H.6 预期提交的成果 H.7 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 H.8 质量保障及安全措施 H.9HSE管理 H.10 附图 H.11 附件
a)地质任务; b)测区位置、交通和自然地理条件; c)以往地质、物探工作程度
1.1.1.2地质及地震地质条件
1.1.2野外数据采集方法及质量评述
a)测网布置; b) 试验工作及结论; 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包括VSP及低(降)速带调查); d) 野外工作量完成情况及质量评价; e)测量工作及质量评价。
a)处理目的及要求; a) 数据处理流程和参数; b)数据处理成果及质量评述。
a) 层位的确定及命名; b) 波的对比分析 c) 构造解释; d) 成果图的制作; e) 解释成果分析。
内容包括:覆盖层厚度;主要页岩层深度、起伏形态及隐伏露头的控制程度;勘探区内构造形态及 勾造发育的一般规律;主要褶曲和断层的基本特征、延展情况及控制程度;岩浆岩分布及对主要贞岩层 的影响;主要页岩层厚度变化趋势;主要页岩层的裂隙发育情况、围岩岩性变化及地应力等特征的分析 研究:地震层序划分和对沉积环境的分析研究等。
1.1.6 结论与建议
a)成果评价:评述实际达到的勘探研究程度;设计所确定的地质任务完成情况和验证情况; b)勘探技术经济效益; C)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实际材料图(含地质、地形、地物、测线、钻井等); b) 反射波等时图; C) 页岩层顶、底板等高线平面图或其它地震标志层等高线平面图; d) 地震地质剖面图; e) 地震时间剖面图; f) 测量成果平面图; g) 速度图; h) 其它图件。
a)测量成果及精度表; b) 工程量统计表; 时间剖面品质一览表; 断层控制一览表; e)其它附表。
a)项目任务书、中标通知书; 设计评审意见、变更审批等; c) 野外验收意见书; d)其它相关附件。
a)项目任务书、中标通知书; b): 设计评审意见、变更审批等; C)! 野外验收意见书; d)其它相关附件。
DB43/T 11512016
附录J (资料性附录) 测量施工总结 每年(期)施工结束,参照下列项目编写施工总结报告
a)任务来源、合同号; b)测区位置、范围、行政隶属关系; C)测区自然地理特征、交通状况、气候特征和困难类别。
控制点布设情况; b) 施工作业方法; c) 施工组织情况; d) 设备投人情况; e) 数据处理情况; f) 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导线精度及最弱点误差分布情况; b) 物理点放样误差分析及物理点复测检核情况; C) 交点计算或联测情况; d)测线端点(含三维边界拐点)实测坐标与设计坐标较差情况。
附录K (资料性附录) 测量结果整理格式
K.2二维(三维)测线端点实测坐标与设计坐标较差统计表格
表K.2二维(三维)测线端点实测坐标与设计坐标较差统计表
K.3二维测线交叉联测线检核质量统计表格式
AQ/T 3034-2022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pdf表K.3二维测线交叉联测线检核质量统计表
DB43/T1151—2016
K.4导线测量质量统计表格式
表K.4导线测量质量统计表
K.5地震测线测量质量统计表格
DB12T 3021-2019 京津冀旅游直通车服务规范K.5地震测线测量质量统计表格式
表K.5地震测线测量质量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