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旋挖钻孔灌注桩基技术规程(DBJ51 T062-2016)

四川省旋挖钻孔灌注桩基技术规程(DBJ51 T062-2016)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7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0962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四川省旋挖钻孔灌注桩基技术规程(DBJ51 T062-2016)

6.3.1稳定液应依据施工地层、造浆原材料、水质等条件合理 选配。常用稳定液性能应符合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 6.3.2稳定液循环系统应根据施工要求合理布置。稳定液池的 容积不宜小于钻孔体积的1.5倍,并防止稳定液溢出污染现场。 6.3.3稳定液的搅拌、性能测定、净化等应有专人负责,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稳定液制备宜采用膨润土,当用黏土代替膨润土时含 砂率不宜大于2%,造浆率不宜小于5m/t,塑性指数不宜小 手25: 2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可有选择地加人适量的分散剂、 增黏剂、加重剂和堵漏剂等处理剂,常用处理剂类型可按本规程 附录C选择: 3稳定液用水宜为中性。

6.3.4稳定液采用黏土或影润土加水调制时,应根据现场具体 情况加入添加剂循环利用。循环利用的稳定液性能应满足本规程 附录C的规定。

表7.1.6钻是在孔内升降速度控制指标值

7.1.7钻进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钻头保径装置、钻头直径、钻头 磨损等情况,超过允许偏差时应及时更换。 7.1.8钻孔扩底桩施工时扩底部位应根据油压值或扩底限位销 调节扩孔刀片削土量,扩大头部分应全部进人中等风化岩层,扩 底直径和孔底的虚土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1.9钻孔达到设计深度终孔前应根据地勘报告核对持力层位 置SJG 55-2019 深圳市建筑起重机械防台风安全技术规程,并应做好记录。 7.1.10旋挖灌注桩钻孔施工的允许偏差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中的相关规定。 7.1.11对于桩径大于800mm采用干作业钻孔的工艺,在有确 保孔壁不跨塌和孔周设有防护措施时可采用人工清底。 7.1.12湿作业钻进清除孔底抗渣管采用反循环二次清孔。

7.1.13临近边坡施工时应在完成边坡支护后进行,与临空部位 距离应符合安全规范要求。 7.1.14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和清孔完成后,应对孔口采取保护 措施。

7.2.1施工过程中液面应保持稳定,孔口采用套简施工时稳定 液液面不宜低于孔日1.0m,并且高于地下水位1.5m以上。在漏 失地层施工时,应采取堵漏技术措施控制稳定液液面高度。 7.2.2混凝土灌注前,孔内的稳定液相对密度应小于 1.15g/cm、含砂率不得大于6%。遇有粉细砂、中砂特殊地层时 其黏度可控制在28s~32s,其他地层黏度不得大于28s。 7.2.3稳定液性能应保证稳定,并应防止雨水和地面水掺人, 严禁用清水稀释稳定液。当地层情况或护壁效果变化时,应及时 调整稳定性能。

7.3.1旋挖钻机、套筒设备应有专人操作,施工过程中不得压 碰设备控制系统的高压油管。 7.3.2钻进过程应控制下钻及提钻的升降速度。钻孔至设计标 高后,应清除礼底残渣。

7.3.3干作业钻孔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自稳性较强土层、 化岩层等无须护壁措施的场地。 7.3.4干作业旋挖钻孔施工工艺宜按图7.3.4的流程进行

图73.6摄作业施工工艺流程

图7.3.4作业钻孔施工工艺流程

7.3.7地下水位以下中细砂层钻进作业时应降低钻进和升降速 度,并及时注人稳定液保持稳定液液面高度。 7.3.8钻孔作业时应观察孔内稳定液液面状态,并随时向孔内 补充稳定液。严禁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孔内液面过低现象。 7.3.9遇有易缩径地层时,应加大钻头的外切削刃,并在缩径 部位采用上下反复空钻扫孔和适当增加稳定液比重。 41

7.3.5显作业(稳定液护壁)钻孔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 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

(质)地层、溶岩土洞场地或地下水位较高和有承压水的地层以及 自稳性较差的地层。 7.3.11套筒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埋设应确保钢套简的中心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0mm, 倾斜度不得大于0.5%,就位时应用经纬仪从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 复测桩位和垂直度。 2套筒项端高出地面不宜小于0.3m,钻孔内有承压水时应 高出稳定的承压水位1.5m。 3埋置深度应根据地质和地下水位等情况确定,并应穿过 松散的透水层和软弱土层。在黏性土中不应小于2.0m,在软土 和砂性土不应小于4.0m,或直接穿过软土和砂性土进人黏性土 不应小于1.0m。 4在水面作业平台上沉放套筒时,套筒顶端高出水面应不 小于1.5m;套筒的埋设深度应考虑水流的冲剧影响,就位后的 套筒应采用吊挂或焊接与作业平台连接牢固。 7.3.12套筒护壁旋挖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按图7.3.12流程 进行。

图32速套航护壁钻孔施工工艺流程

7.3.13在下人第一节带切削刃的前套筒后,宜进行前导孔的施 工。沉套筒设备带动套筒钻进时,应随钻孔深度增加依次下入套 筒,套筒的深度应滞后前导孔0.5m~2.0m。 43

8.2钢筋笼制作与安装8桩身施工8.2.1钢筋笼长度超过25m时宜分段制作。钢筋接头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并应遵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和《混凝土结构8.1一般规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8.2.2钢筋笼同一截面主筋接头数量不得大于50%双面搭接8.1.1混凝土灌注导管应符合下列规定:焊缝长度不得小于5借钢筋直径,单面搭接焊缝长度不得小于101导管接头宜采用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直径不宜小于倍钢筋直径。300mm,底管长度不宜小于4m,接头处外径应至少比钢筋笼内8.2.3钢筋笼主筋宜设置保护层间隔件,每组保护层间隔件竖径小100mm;桩径大于800mm时导管壁厚不宜小于3mm;向间距不应大于3m,宜对称设置,环向间距不宜大于1m且不2整套导管在使用前应进行试压试验,试水压力宜为宜小于3块。0.6 MPa ~ 1.0 MPa;8.2.4钢筋笼应设置井字形或三角形加劲箍筋,直径与加劲箍3导管应居中下放,导管连接处应安装密封橡胶圈,保证筋直径相同,加劲箍筋可设在主筋内侧,间距不宜大于2Ⅱ。导管密封性:8.2.5钢筋笼的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笼制作与安4每次灌注后应对导管内外进行二次清洗,并检查凹凸变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5的规定。形,应在接头处涂抹黄油进行养护。表8.2.5钢筋笼制作与安装允许偏差8.1.2钢筋笼安装前后应对孔底沉渣进行检查,沉渣厚度超过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标准要求时应二次清渣。主筋距± 10用钢尺量8.1.3桩底沉渣清理完毕后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长度± 100用钢尺量止孔口周边渣土掉人孔内。推筋间距± 20用钢尺量8.1.4混凝土灌注后36h内在小于4倍桩径范围内不得进行钻直径±10用钢尺量孔施工。钢筋笼安装保度± 100水准仪测量高程4647

8.3.1灌注桩芯混凝土应采用导管,导管下口距孔底距离不宜 大于2m。 8.3.2湿作业钻孔滋注混凝土应按照水下灌注混凝土的要求进 行施工,并宜采用预拌混凝土,并宜采用拔阀式灌注混凝土,桩 顶应超灌1.0m以上。 8.3.3于作业钻孔灌注桩顶以下5.0m范围内混凝土时,应保 持在灌注时连续使用插入式探搞器振实,每次灌注高度不得大于 1.5m. 8.3.4灌注混凝土时,起拔套筒速度应和混凝土灌注速度 致,并始终保持混凝土在套筒底部以上1.0m~2.0m。 8.3.5扩径桩灌注混凝土时,首批混凝土应灌到扩径段的顶面 并振摄密实 8.3.6混凝土灌注的平均充盈系数不应小于1.05,桩项宜超灌 不宜少于0.8m 8.3.7水下灌注用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 和易性:垢落度宜为180mm~220mm;当掺人粉煤灰时水泥用 量宜按配合比确定。 2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50%,并宜选用中粗砂;骨 料可选用碎石或卵石,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且不得 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1/3。

3宜掺缓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

8.3.8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不宜大于 500 mm; 2应保证足够的混凝土初灌量,确保导管下口一次埋人准 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0.5m; 3导管埋人混凝土深度不宜小于2m,与孔底的距离宜关 300mm~500mm,按本规程附录E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4混凝土灌注速度宜为每分钟0.6m²~1.0m²,必须连续天 中断,每根柱的灌注时间应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潜 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 5提出导管前应对孔内混凝土灌注面高度进行测量; 6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必须保证蓄除浮浆后 暴露的桩项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8.3.9灌注混凝土冬期施工期间,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 比设计及拌制应按冬期施工要求控制。桩顶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 持平或接近的桩,桩顶应采取保温措施和同条件养护。 8.3.10混凝土试件数量和留置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 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20和K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的相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径大于1.0m的桩或单桩混凝土量超过50m的桩,每 50m应有1组试件;直径不大于1.0m的或单桩混凝土量不超 过50m的桩,每根桩应有1组试件。 2混凝土试块宜标准养护或与桩身相同养护条件养护

4.1后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且应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 焊接,非通长配筋桩下部应设有不少于2根与注浆管等长的主 历组成的钢筋笼通底,注浆管不得悬吊。 4.2后注浆阀应能承受1MPa以上静水压力,外部保护层 应能抵抗砂石等硬质物的刚撞而不致使管阀受损,并应具备逆 上功能。 4.3桩端注浆终止注浆压力应根据土层性质及注浆点深度确 对于风化岩非饱和黏性土及粉土宜为3MPa~10MPa,对 饱和土层注浆压力宜为1.2MPa~4MPa,软土宜取低值,密实 站性土宜取高值。 4.4后注浆作业起始时间、顺序和速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注浆作业宜于成桩2d后开始; 2注浆作业与钻孔作业点的距离不宜小于8m~10m; 3对手桩群注浆宜先外围、后内部; 4对饱和土中的复式注浆顺序宜先桩侧后桩端,对于罪 包和土宜先桩端后桩侧,多断面桩侧注浆应先上后下,桩侧桩端 主浆间隔时间不宜少于2h; 5桩端注浆应对同二根桩的各注浆导管依次实施等量注 家,注浆流量不宜超过75L/min。 4.5当注聚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或注浆总量已 到设计值的75%,且注浆压力超过设计值时,可终止注浆。当

9.1.7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声、振 动、扬尘、废水、泥浆等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9.1.8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尚应执行地方标准 《旋挖钻孔准注桩施工安全技术规程》DBJ51/T022的有关规京

9.2.8钻孔前和每次提出钻斗时,应检查钻斗和钻杆连接销子、 钻斗门连接销子以及钢丝绳的状况,并应清除钻斗上的渣土。严 禁作业人员手工清理钻机上的渣土。 9.2.9钻孔后或因故停钻时,应将钻头下降接触地面,将各部 件予以制动,操纵杆放到空挡位置后,拉闻切断电源,锁好开 关锁。 9.2.10施工开挖的沟、洞和施工完毕的桩孔必须加盖安全网 盖,泥浆池四周应设防护栏杆。 9.2.11施工过程的安全检查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施 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的有关规定。

9.2.1施工临时用电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日 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的规定。 9.2.2施工前应对地下水和易发生塌的地层安全风险编制应 急预案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9.2.3各桩周围1.5m范围和承台的沟精边应有防滑措施和明 显标志。夜间操作时,应设置照明措施。 9.2.4旋挖机作业必须有专人指挥,任何人员不得在旋挖机工 作回转半径范围内停留或经过。 9.2.5开钻前应检查完成后方可启动钻机;钻机操作过程中应 平稳,不宜紧急制动。当钻具未离开工作面时,不得作回转、行 走等动作。钻具升降不得过猛,下降时不得碰撞车架或履带。 9.2.6旋挖机施工中应慢速行进,并保持杆稳定,连续行走 距离不应超过100m。 9.2.7旋挖机钻孔时,当发现紧固螺栓松动时,应立即停机, 修正后方可继续作业。

9.3.1施工现场环境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施工现场 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的有关规定。 9.3.2施工现场应设置排水系统,排水系统严禁与稳定液循环 系统串联,严禁向排水系统排放稳定液,排水沟的废水应经沉淀 过滤达到标准后方可排人市政排水管网。 9.3.3稳定液沟池设置的截面或容积应满足施工所需的稳定液 循环量的需要。稳定液沟池应经常清理、保证稳定液正常循环防 止外溢。 9.3.4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必须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 处理,不得超标排放。 9.3.5施工过程产生的废土、渣土及废弃稳定液应及时外运。 55

9.3.6外运车辆应为密封车或有遮盖自卸车,车辆及车胎应保 持干净。 9.3.7渣土、废弃稳定液的处置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不得污染环境。

10.1.1旋挖钻孔灌注桩的检验按先后顺序分为施工前检验、施 工检验和施工后检验。 10.1.2旋挖钻孔灌注桩桩体质量和承载力等检测方法和数量 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地方标 准《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T1014等有关规 定执行。 10.1.3旋挖钻孔潴注桩应进行桩长、桩径、桩身质量、桩身完 整性和单桩承载力检测。对端承柱静载荷试验加载量超过设备承 载能力或存在试验安全隐患时,可采用钻芯法检验桩端持力层强 度确定单桩承载力。 10.1.4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应做好施工记录;当出现异常情况 时,必须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妥善处置。

10.2.1施工前人员、材料、设备、场地及技术等准备工作应符 合本规程要求,并应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 10.2.2对砂、石子、水泥、钢材等主要原材料质量应进行检验 57

检验项目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2.3对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的施工顺序、工艺、方法、仪器 亦应进行检查。 10.2.4桩位放样应进行严格检验,允许偏差群桩为20mm,单 排为10mm。 10.2.5混凝土拌制应对原材料质量与计量、混凝土配合比、 落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等进行检查,集中搅拌混凝土进场时应进 行现场落度检查。 10.2.6钢筋笼制作应对钢筋规格、焊条规格、品种、焊口规格、 焊缝长度、焊缝外观和质量、主筋和箍筋的制作偏差等进行检查, 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程表8.2.5的要求。 10.2.7当设计有要求或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通过试验性使 用并采用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检测数量在同一 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且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当桩总数在50 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 1设计等级为甲级、设计有要求的桩基; 2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质量可靠性低的桩基; 3本地区采用的新工艺

10.3.1测量放线、桩机就位及对正、钻孔及清孔、钢筋笼安装、 混凝土灌注等应进行全过程检查。 10.3.2钻孔完成后依据勘察资料、桩端岩土承载力应对桩端持 力层进行检验,并符合下列规定: 58

10.3.1测量放线、桩机就位及对正、钻孔及清孔、钢筋笼安装、 混凝土灌注等应进行全过程检查, 10.3.2钻孔完成后依据勘察资料、桩端岩土承载力应对端持 力层进行检验,并符合下列规定: 58

1千作业达到设计的深度后,将取出的岩芯送实验至进行 试压,达到设计要求时停止钻进,并记录测量深度,未达到设计 要求应继续钻进直至取出的岩芯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每批次同一岩土层的检验点不宜少于该批次桩总数的 35%,每桩取样点不应少于2个; 3采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检验桩基地基的承载力时,取样数 量不少于总桩数10%,且不少于10根,每个桩孔钻取1组岩样。

表10.3.3脏位的允许偏差

注,1证经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10.3.4桩底清孔质量应满足规范要求。 10.3.5,混凝土灌注前应对已钻孔的中心位置、孔深、孔径、垂 直度、孔底沉渣厚、度钢筋笼安放的实际位置等进行检验,并填 59

写相应质量检测、检查记录。表10.4.1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10.3.6混凝土试块现场留置、和易性、流动性、密实性、允许编差成允许值检查项目检查方法落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要求。单位数值钢筋笼应进行位置检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防止钢筋笼上浮。按基性检测技术域施。如钳按基核检测技术线范,观剂体质量芯取样,大直径嵌岩核应钻至检验10.3.7施工过程质量标准应符合表10.3.7的规定。尖下 50 cm2混凝土强度设计要求试件报告或粘芯取样送检表10.3.7混掘土油注桩质量检验标准承载力按基植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植检测技术续范允许缩差或允许值检查项日检查方法混凝土>1检查每根性的实除难注量单位数值充盈系数水准仅,需扣除柱顶浮浆层及桂预标高mm+ 30, 50用重链测,或到结杆、金套商劳质柱体孔深ma+ 300长度,嵌岩桂应确保进人设计要求的激岩深度10.4.2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混凝土强度、桩身完整性和单桩承孔径± 30按基植检测技术规范,测载力检验。险险混浆比重用比重计利,清孔后在距孔症10.4.3桩身完整性和单桩承载力验收检测抽样宜符合下列(黏土或砂性土中)1.15 ~ 1.2050cm处取样要求:端承型柱mm≤ 50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抗渣厚度本规程附票F摩换型柱ma$ 1002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局部地基条件出现异常的柱;项水下灌注160 ~ 2203设计文件确定的桩:摇凝土好mm落度拆落度仪干作业4承载力验收检测应在桩身完整性检测后进行,承载力检mim70 100测桩应包括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类桩。钢航笼安装深度± 100± 10010.4.4旋挖钻孔灌注桩桩身完整性应采用低应变法与声波透射法综合检测。低应变检测应全数进行,并应选用不少于总桩数10.4施工后检验的10%且不少于10根桩预埋声测管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测。10.4.1混凝土灌注柱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10.4.1的规定。10.4.5旋挖钻孔注桩施工完成后,应对桩体质量及桩底沉渣情况进行钻芯法检测,检测数量干作业钻孔桩不应少于总桩数的6061

0%且不少于5根,湿作业钻孔桩(包括混凝土尧筑时孔底积水 的桩)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少于10根。 0.4.6当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检测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采用钻 芯法检测柱身完整性: 1因声测管埋设的垂直度不满足要求,导致无法判定桩身 质量时; 2因声测管变形、破裂、内壁有焊疤导致堵管,无法对所 有剖面和全桩长进行检测时; 3检测报告显示,测试桩长与实际桩长不符合时; 4检测报告显示,测试面未全数检测时; 5在未达到混凝土强度及检测龄期要求开展的检测; 6当由现场委托检测的桩,成桩质量Ⅱ类桩占委托总检测 桩数20%及其以上时,应采用钻芯法对Ⅱ类桩成桩质量进行验证 检测,验证检测数量不少于5%。 10.4.7旋挖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宜采用下列方法 进行静载荷试验进行检验: 1、采用载荷试验进行检测时试验方法宜按现行行业标准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执行;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 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 2根。 2对嵌岩柱可采用钻芯法测定桩底沉渣厚度并钻取桩端岩 芯样,通过检验桩端持力层检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抽检数量 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少于10根。 3当加试验荷载较大或受设备、现场条件限制无法检测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宜通过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岩基载何试 验、桩侧阻力测试试验、桩端阻力测试等进行综合确定,试验按 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相关规定核算单桩 竖向抗压承载力。 10.4.8旋挖钻孔灌注桩检测结果分析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 范》JGJ106执行。当抽检桩中存在Ⅲ类、IV类桩之和大于抽检 桩数的20%时,应查明原因,同时按原方案继续扩大抽检;Ⅲ类 桩应经检测确认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IV类桩不能直 接作为工程桩使用,应进行工程处理。 10.4.9后注浆处理效果检查和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后注浆施工完成后应提供水泥材质检验报告、压力表检 定证书、试注浆记录、设计工艺参数、后注浆作业记录、特殊情 况处理记录等资料; 2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承载力检验 应在后注浆20d后进行,浆液中掺入旱强剂时可于注浆15d后 进行。 10.4.10当对检测结果有异议时,应进行验证检测,验证检测 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有异议时,可采用钻芯法验证检测; 2对钻芯法检测结果有异议时,可采用在同一基桩增加铭 孔验证检测。

10.5.1旋挖钻孔灌注桩桩基工程监测应根据编制的监测方案 实施。

10.5.2旋挖钻孔激注桩监测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现行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定的变形观测内容: 2柱基设计等级为甲级、设计需要、重要工程、缺少工程 经验地区等桩基应按本规程附录G进行桩身应力、应变监测,并 宜监测桩土荷载分担; 3当机械钻孔施工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挤土效应时,应进 行邻近建(构)筑物监测、邻近地下管线与地下设施监测及周围 地面变形监测; 4当机钻孔施工对周围环境有振动、噪声影响时,应进 行施工过程振动、噪声监测。 10.5.3监测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施工情况、周边环境变化,并 进行全过程监测。应根据施工进度、指标变化和环境变化等情况, 动态调整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 10.5.4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和使用期间也应进行监测,并应监 测至监测指标达到稳定标准。 10.5.5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设计、施工单位。设计、施工单位 应综合分析监测情况、动态评价效果,及时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 或采取处理措施。 10.5.6监测资料经整理后按规定存档。 64

1.1.1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验收批、检查项目、允许偏差 成允许值、检查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中混凝土灌注柱的有关规定, 11.1.2施工完工后应根据桩基施工过程记录、成桩检测及试块 试验结果对施工质量做出评价报告,对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处 理意见作出说明。 11.1.3对于未按本规程第9章规定表述相应检测信息和提供检 测图形结果且无法证明其检测有效性时,检测报告不应作为质量 验收依据。 11.1.4旋挖钻孔灌注桩桩基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检验批全 部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11.1.5旋挖钻孔灌注桩基工程应依据监测项目编制监测 方案

11.2.1隐蔽工程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于隧收前通 知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并形成中间验收文件。 11. 2. 2 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除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 要求:

1当桩项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或相近时,桩位验 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 2当桩项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可先进行桩位或套 筒位置中间验收,待全部桩施工结束,承台或底板开挖到设计标 高后进行验收。 11.2.3旋挖钻孔灌注柱.工程验收的程序和组织应按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要求进行,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检验批验收和隐蔽工程验收时,应由监理单位主持,施 工单位相关专业的质量检查员与施工员参加; 2桩基工程验收时,应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主持,勘案单 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单位专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参加。 11.2.4旋挖钻孔灌注桩工程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 基础上进行,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技术文件和记录: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桩基施工图纸及会审纪要、设计变 更单及材料代用通知单等; 2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及其执行过程中 的变更情况记录等; 3桩位测量放线图和工程桩位复测结果; 4各种原材料质量合格证、试验检验资料、质量鉴定书; 5成桩质量检查记录、施工日志、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施 工记录; 6混凝土检测报告及评定资料; 7桩身质量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单桩承载力检测报告;

8挖至设计标高的桩基峻工平面图及桩顶标高图或记录; 9其他应提供的相关资料。 11.2.5旋挖钻孔灌注桩桩基工程的检验批质量验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检验批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2主控项目应全部合格; 3一般项目应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至少应有80%以 上的检查点合格,且其余检查点不得有严重缺陷; 4应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验收记录。 11.2.6旋挖钻孔灌注桩桩基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和设备安装等分部工程有关安全 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 4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11.2.7旋挖钻孔灌注桩基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下 列要求: 1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检验批均应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67

附录A旋挖钻机常用钻具和钻进参数

装A.01靠技钻机需用钻是和站进器摄

附录B 旋挖钻机检测调试内容

B.0.1旋控钻机启动前检测调试应符合表B.0.1的内容。

酸B.0.1能技活高动商验利调试内器

注。本专放控站机检验与课达内究信急多,适应卷服各型就的能用说群带

B.0.2放控钻机启动后检测调试内容可按表B.0.2执行

附录C常用稳定液和处理剂性能

C.0.1常用稳定波性能可参考表C.0.1

表C.0.1常用踏定法性能表

0表示稳定渡中影润土与稳定液的质量

表C.02常用外理剂类型

附录D声波透射法检测要点

0.0.1声波透射法适用于桩径不小于600mm的混凝土旋挖漏 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判定桩身缺陷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D.0.2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仪器的性能指标、检 测数据的分析方法等检测要求除符合本附录的规定之外,尚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 D.0.3声测管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桩径不大于800mm时,声测管数量不应少于2根;当 桩径大于800mm且不大于2000mm时,声测管数量不应少于3 根;当桩径大于2000mm时,声测管数量不应少于4根。 2声测管宜采用专用金属声测管,其内径宜为(50~60)mm, 管的接长不宜采用焊接连接。 3安装声测管时,声管应牢固固定在钢筋笼的内侧,呈 对称形状布置,且互相平行,并与桩横裁面垂直,定位准确;管 底应封闭,并应与钢筋笼底端齐平,管口应加盖,各声测管口高 度宜一致,且宜高出顶面300mm以上,并可按正北方向顺时 针旋转依次编号。 D.0.4现场检测前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标定法确定仪器系统延迟时间; 2计算声测管及耦合水层声时修正值: 3在柱顶测量相应声测管外壁间净距离: 4将各声测管内注满清水,检查声测管畅通情况,换能器 79

应能在声测管全程范围内正常升降

D.0.5声波透射法的检测测试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1受检桩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5MPa,由同条件养护试件 确定; 2受检桩检测龄期,夏季不少于3d,冬不少于5d; 3当混凝土声速值明显大于正常值或声测管严重倾斜时, 不应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 D.0.6现场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测时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始终保持相同深度; 2斜测时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始终保持固定高差,且两 个换能器中点连线的水平夹角不应大于30°; 3检测过程中,应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同步升降,声 测线间距不应大于250mm,并应及时校核换能器的深度,检测 时应从桩底开始向上同步提升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进行检测; 4对于每条声测线,应实时显示和记录接收信号的时程曲 线,读取首波声时、幅值,保存检测数据时应同时保存波列图信 息,当需要采用信号主频值作为异常点辅助判据时,还应读取信 号主频值; 5在同一受检桩各检测剖面的检测过程中,声测线间距 声波发射电压和仪器设置参数应保持不变: 6对于声时值和波幅值出现异常的部位,应采用水平加密 等差同步或扇形扫测等方法进行细测,结合波形分析确定桩身混 凝土缺陷的位置及其产重程度; 7当采用水平加密、等差同步或扇形扫测等方法进行细测

附录E钻孔桩灌注水下混凝土施工记录

附录F混凝土浇注前沉渣厚度检测方法

安F滤游士落注旗沉蓬厚魔检方法

附录G灌注极限侧阻力测试试验要点

0.1本测试试验要点适用于采用理设桩身轴力测试元件的静 载试验测试桩极限侧阻力包括极限端阻力。 G0.2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G0.3桩身轴力和位移测试元件及其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具有多点自动测量功能,仪器的分辨力应优于或等于 1μE,测力范围不小于200MPa; 2出厂前应做抗拉、抗压标定,并提供温度修正方法,其 连接线缆的密封绝缘性能应大于0.2MPa,钢筋计埋设深度超过 100m时,应按密封耐压要求专门定做; 3轴力元件埋设位置应设置在主要受力土层上下界面处, 且间距不宜大于3m; 4每个测试面上钢筋计按2.5d(d为桩直径)确定数量,不 宜小于两个且在截面上均布; 5标定断面设置在距离试桩桩顶至少1d处,当桩项设置钢 护简时,标定断面应离开钢护筒下端0.5d; 6轴力元件连接到安装铜筋并下设完毕,应进行联机测试, 以观测其工作状态,当轴力元件在自由状态下初始读数稳定,且 与标定证书初始读数偏离不超过10%时,可视作安装成功。联机 测试正常后,可进行灌注施工。 G0.4测试试验的基桩在成桩前应做孔形测试,测试试验前应 做材身完整性检测

图G.0.11分析所需的尚线祥式图

G.0.12参加统计的试桩,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 时,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桩身极限摩阻力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当 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宜增加试桩数量并分析极差过大的原 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极限侧摩阻力和极限端阻力

1. 0.1 规定了本规程编制的目的。 1.0.2 规定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 1.0.3规定了旋挖钻孔灌注桩选用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尤 其强调地方经验结合的作用。 1.0.4为使本规程编制做到简明掘要,与有关标准的类似 内容未再重复列入,因此在使用时应注重各标准之间的相互 配合。

2.1.6~2.1.8无论是干作业法还是湿作业法,钻进过程和安 效钢筋笼、焊接、下放导管等过程,由于孔内泥浆处于静止状 态,原来悬浮在泥浆中的泥、砂砾和石屑会沉人孔底,同时, 安放钢筋笼和导管时也会擦磁孔壁使泥砂落孔内,为此,在混 疑土灌注前应进行清孔。清孔应做到边循环清孔边测孔底沉 渣,当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时,应立即进行水下 混凝土的灌注工作。 清孔后的泥浆指标,是从桩孔的顶、中、底部分取样检验 的平均值。对组合法钻孔的桩,清孔后泥浆比重的相对密度可 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1.15。相对密度1.03~1.10;黏度(17~ 20)Pa·S;含砂率2%;胶体率>98%。 2.1.9、本规程将后注浆技术作为一种预防补救措施使用, 主要是鉴于目前沉渣检测的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对其真实 性的判别有待改进,但为确保工程安全,预埋后注浆管进行 注浆填充。

.0.1由于目前旋挖设备体量仍较大且案重,作业空间狭窄 地面起伏较大、浅层土质松软不便靠近、行走和移位,部分桩 无法实施;孤石或漂石等场地不利钻进甚至无法钻进。由于省 内部分地区尚未开始使用此种桩基施工设备和成孔工艺,缺乏 地区经验,因此,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有必要通过试验性 施工确定其有效性、工效、经济合理性。 3.0.2旋挖钻孔灌注桩作为承载结构构件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设计使用年限和耐久性不应低于上部建(构)筑物 的设计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要求,便于在设计和施工时进行 同步控制。 3.0.3由于目前旋挖桩使用尚未普追,施工质量隐患甚至质 量事故时有出现,为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易发生间题的地 区如空润、膨胀土等特殊场地、特殊地质条件地区的设计等级 有所提高。 3.0.4由于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的特殊性,大面积施工 前必须掌握场地既有建筑、道路、高压架空线、管线的分布等, 场地的气侯及季节降雨情况,稳定液排放、弃土条件,邻近建 筑的基础形式、埋置深度、使用现状以及防震、防噪声的要求 103

等基本情况,确保工程顺利开展和施工安全。 2包括场地既有建筑、道路、高压架空线、管线的分布 等,场地的气候及季节降雨情况,稳定液排放、弃土条件,等 近建筑的基础形式、埋置深度、使用现状以及防震、防噪声的 要求; 3包括现场桩位控制点平面图,施工机械设备条件、动 力条件、运行条件等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施资料,施工工 艺对地质条件适应性评价报告的资料等。 3.0.5此内容要求是建设工程对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基 本要求,为使本标准结构完整和内容的连续,罗列出与桩基设 计和施工关联密切的主要内容,并强满必须提出设计需要的岩 土物理力学参数及设计所需参数,以及从勘察角度对设计与施 工应注意的钻孔、成桩施工条件对环境的影响间题。 3.0.6由于我省地质条件复杂且差异巨大,对桩设计等级为 甲级、岩溶或断层等地质条件复杂和工程有特殊要求的桩基工 程有必要在设计和施工前进行施工勘察。 3.0.7旋挖钻进工艺目前施工尚不够菩遍,且各地的地质条 件、施工场地条件等变化较大,且有些地方尚缺少施工经验, 因此,在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 以期在此过程中对场地施工情况有一个充分认识,并对可能出 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见及准备。 3.0.8由 由于试验性施工并不仅仅是为获取后期施工的控制参 104

数,更利用此试验为设计提供经过验证的计算参数,包括侧阻 力、端阻力、桩土相对变形等的测试。 3.0.13为确保工程安全,积累工程经验,提高我省的设计和 施工的技术水平,有条件时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应在施工阶段 和使用的定时期对旋挖钻孔灌注工艺施工的柱基础工程状 态和性能进行监测

4.1.1施工期察工作本身就是基于更详细的核实和验证以及 进一步满足旋挖桩的设计和施工需要,因此,施工勘察方案应 具有针对性,且能通过现场工作解决设计和施工的问题。 4.1.2由于本标准的篇幅有限,不可能且也无必要将有关标 准的技术内容及其要求重复罗列,因此,本标准是基于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提出针对四川省内出现的特定需求,其他共性要求 在此未一一列出。 4.1.3主要强调在施工中实际开挖地层情况与已有勘察资料 不符,或发现有必须查明的异常情况时,应对旋挖灌注桩基础 进行验证性勘探,为原因分析和间题处理提供依据。

4.2.1本条针对四川省特殊的地质条件,以及结合工程中 经常遇到且需要通过施工勘察进一步核实或解决的岩土工 程问题。 4.2.2考虑我省地质条件复杂、各地区甚至同一场地的不同 部位差异明显,因此本条规定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基岩面起伏 较大的一柱一桩工程,宜按桩位设置勘探点以及最小间距,确 106

4.2.1本条针对四川省特殊的地质条件,以及结合工程中 经常遇到且需要通过施工勘察进一步核实或解决的岩土工 程问题。 4.2.2考虑我省地质条件复杂、各地区甚至同一场地的不同 部位差异明显,因此本条规定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基岩面起伏 较大的一柱一桩工程,宜按桩位设置勘探点以及最小间距,确

保查明每个桩所处的地质条件的准确性。 4.2.4除我省通常使用的原位测试方法外,本条增加了旁压 试验和十字板剪切试验的要求,目的是扩展对地基性状的全面 掌握,为不同设计需求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同时,由于我省 西昌、南充等地近几年因对地基土结构性及其施工扰动对环境 造成的危害甚至破坏性影响认识不足,出现了不少由此引发的 工程事故。因此必须加强此性能的重视和基础性研究以积累工 程经验。 4.2.5此要求是为配合即将发行的新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中关于采用波速划分着石风化程度的技术应用。 4.2.6本条主要要求钻孔岩芯果芯率要大于85%,砂卵石层 取芯时,宜采用植物胶护壁;对般黏性土层,可采用泥浆护 壁,对于砂泥岩,可采用清水钻钻芯取样。 4.2.7由于我省红层软岩性状特殊,作为地基使用其明显的 软化性,导致出现了传统认为不可变形的地基基础出现大量的 变形,影响了工程正常使用甚至工程安全,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4.3.22判断可能作为持力层地层的均勾性:

5.1.1主要强调旋挖桩设计时应配合与之相关的主要技术标 准进行设计。 5.1.2主要强调旋挖桩设计应以试验性施工及其测试成果为 依据,固试验性施工及测试基本上能体现地区特征。由于我省 旋挖桩工程经验尚不丰富,需要通过大量的专项试验获取更多 的基础资料,同时,由于我省地质条件各地差异较大,也需要 通过试验性施工获取依据以确保工程的安全,面专项试验除为 设计提供依据的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外,同时可测试侧阻力、 端阻力、桩身应力应变、桩项沉降等,使对桩的性能掌握的更 为全面。 由于目前我省自平衡法进行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测试的 时间较短,工程案例和工程经验不多,对其适用条件和测试结 果的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需要在选用时加强前期分析 和多方面协调。 5.1.3旋挖桩不仅限于作为桩基础使用,采用此施工工艺形成 的灌注桩可作为复合地基增强体、基坑或边坡支护结构使用。

5.1.4~5.1.5且前,有些地方出现了将经过竖间极限承载力 静载试验的试桩用作工程桩、一般工程桩作为载荷试验反力桩 使用,尽管尚未造成严重的结果(可能源于群桩分担),但毕 意是一种安全隐惠。因此在此加以强调。

5.1.4~5.1.5且前,有些地方出现了将经过竖间极限承载力 静载试验的试桩用作工程桩、一般工程桩作为载荷试验反力桩 使用,尽管尚未造成严重的结果(可能源于群桩分担),但毕 竞是一种安全隐惠。因此在此加以强调。

5.2.13由于中等风化泥岩持力层有较好的自稳性,因此道 用采用扩径型;由于目前采用扩径的桩基工程不多,积累的施 工经验尚不足,从工程质量和安全考虑,扩径部分应全部进人 中等风化基岩。随着工艺改进,强风化、中风化是否可在不间 的部位扩径还需要工程实践的验证。

5.3承载力和变形计算

5.3.2岩土层的桩侧阻力、桩端阻力标准值依据是地期报告 建议值和多项工程实测结果统计分析的成果。 扩底桩在扩大头顶部一定范围内,由于施工扰动以及混 土浇注质量等问题,造成此部分侧阻力减弱,从安全角度不宜 计入其侧阻力的作用。 5.3.4无论是采用后注浆工艺提高桩的承载力还是采用后润 浆对可能出现的施工质量缺陷进行弥补,注浆方式基本相同, 考虑目前四川省内尚未有比较详细的相关规定,因此,本规程 借此给出相关规定,以利设计和施工人员使用。 109

6.1.1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桩基工程 施工设计图纸及会审纪要资料是旋挖灌注桩施工设备和机具 选型及施工工艺选择的主要依据,对保证旋挖桩钻孔施工质量 和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试验性施工试验资料是桩基施工参数调 整和桩的适宜性的主要依据;场地与邻近区域地下管网等环境 对桩基施工影响较大:施工前,应尽可能收集和熟悉上述资料。 6.1.3旋挖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 和旋挖施工工艺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质量、进度、文 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在河流、沟谷、高处作业等特殊环境 下,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并按相关程序审查批准。 6.1.4强调对施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应建立健全项目 组织机构,配备的人员均应具备相应的职业技术能力及执业资 格证书。上岗前应进行职业安全技术能力和操作技能培训,培 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施工场地内及周边环境状况在施工前应掌握清楚,对水、 电、天然气、消防等设施位置、走向应作出明确标识。施工前 对施工人员、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以避免安全 事故的发生,造成工期延误,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不能 拆迁的管线应编制专项保护方案,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并报 111

管线产权单位及相关单位审批后实施。 6.1.6用于施工质量检查的仪表、器具主要有全站仪、经纬 仪、水准仪、钢卷尺、测绳、测锤、稳定液测试仪器(黏度计、 比重秤、含砂率计)等。 6.1.7~6.1.8场地平整度、承载力是影响旋挖钻机垂直度、 孔壁稳定及预防钻机事故的两个重要因索,当策挖钻机使用说 明中无具体要求时,应满足旋挖钻机榄杆倾斜小于2°,场地地 面(地基)承载力大于150kPa。当场地不平或承载力不够时, 可以采用在履带底铺设钢板或箱板;也可采用填筑砂性土、含 水量适宜的黏土或粒径大于10cm的砂砾,并保证分层夯实。 6.1.11的轴线控制点和水准点是钻孔质量检查最关键的 两个要素,要求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桩位放样宜 采用全站仪,测量误差应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桩孔位置 一般采用十字保护进行标定,并做好测量复核记录放样数据 备案。

6.2.1按照旋挖钻机钻孔施工工艺,套筒施工可以采用旋挖 钻机、振动锤、拔管机、吊车等设备;稳定液配置应配备搅拌 机、泥浆泵等设备,稳定液的排放需采用密闭容器运至指定地 点进行处理,不得乱排乱放,对环境和水体造成污染。 6.2.2从整个旋挖钻机工作过程来看,钻机的动力能转变为 施工所需压力和扭矩的输出效率,对每台钻机来说,出厂时就 已经确定下来,而钻机工作过程中的压力和扭矩的输出效率则 112

决于钻杆和钻头,钻斗的关键参数是斗齿刃前第。 对于相同的地层使用同一钻进扭矩、不同的斗齿刃前角 度,钻进效率不同,因此,只有选择合适的刃前角,才能提高 性尺效率。经过大量的试验:对于硬度较小的第四纪地层、强 风化层和少冰冻土层,斗齿刃前角应稍大些,选取45°~65° 为宜;钻比较硬的地层时斗齿刃前角应稍小些,选取25°~45° 为宜。 影响能挖钻机及配件设备选用的因索较多,主要有三个方 面:地层情况、钻机功能、孔深和孔径等。在旋挖钻机工作前, 应先对桩的类型、桩身长度、直径大小及数量进行充分的了解。 一般来说,旋挖钻机机型的选择与施工桩的桩身长度和桩径大 小及地层强度有必然的关系,可参考附录A对钻机机型进行选 择。在多款机型都能满足工程使用要求时,尽量选择输出扭矩 低的机型。 机锁钻杆的每节钻杆外上有两道或三道锁槽,向下钻进 时每节底部内侧的驱动键可进入锁槽使各节钻杆锁定,将钻进 向下的驱动力传遂给钻头。摩阻钻杆的每节钻杆外壁有三道或 六道键条,向下钻进时,每节钻杆底部内侧的驱动键与外壁键 条相互摩擦,产生向下的摩擦力传递给钻头。 6.2.3除按照旋挖钻机使用说明书进行运输、维修、启动、 工作、拆卸和存放外,还应进行必要的检查、维修和保养、着 重加强对钢丝绳的维护、检查,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 旋挖钻机使用说明书要求对钢丝绳进行更换。 6.2.4经选定的旋挖机施工设备和器具,应逐一登记造册,

详细列明设备和机具名称、型号、数量、生产厂家、生产目 期、额定功率、生产能力、完好状况及使用范固等,相关设 备的检验要在有效期内,特别是对旋挖机仪器、仪表的定期 标定和校核。 6.2.7钢套筒是旋挖桩施工过程中最常用的配套工具,但目 前在实际工程中其制作不够规范,存在软大的随意性,本条明 确了基本技术要求。

水,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黏土水化12h依据的是地质钻探和 石油钻井稳定液的要求。 稳定液配制,先进行黏土搅拌,搅拌的同时加人分散剂, 放人稳定液池水化,然后再揽拌,依据稳定液性能加人各类处 理剂,拌和时间不少于10min。稳定液制备人员要求具备基本 的稳定液理论和操作知识。 6.3.5稳定液是旋挖钻孔的关键,尤其是不稳定地层(泥 质土、砂土、卵砾石层、强风化岩、漏失地层等),因此应合 理地选择稳定液材料,包括黏土(或膨润土)、水、处理剂等, 黏土应选择细度100目以上、造浆率不小于5m/t、含砂量小 于2%的膨润土、高岭土等,主要是考虑黏土的固相含量、稳 定液性能和经济性

7.1.1旋挖钻孔灌注桩作业地面应坚实平整,主要是防止旋 挖钻机在施工过程中塌陷,危及安全。一般面言地面土压实后 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150kPa即满足要求。 7.1.3根据场地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特点,可先选择试钻。 对孔壁稳定、不跨塌、地下水位深、钻孔内不见地下水的情况, 一般可选择干作业钻孔;对孔壁不稳定、易跨塌,或者孔壁短 时间内稳定、地下水位埋藏浅、孔内见地下水的情况,须选择 湿作业钻孔。对于松散填土,采用湿作业钻孔,仍琦增严重, 无法钻进时,须采用全套筒护壁钻进

7.2.1在漏失地层施工时,根据漏失地层的位置、漏失地段 的高度,可采用孔内回填黏性土,钻斗在孔内进行反复反钻, 堵塞漏失地层,或直接采用钢套筒护壁。

8.1.1导管直径应与桩径相匹配,桩径小时,浇筑导管选用 小直径导管。 8.1.2钢筋笼安装前,检查沉渣若超过规范要求,应用旋挖 清渣斗进行清渣,清渣完成后再检查,直至满足要求。浇筑混 凝土前,检查沉渣若超过规范要求,对于干作业钻孔则应提起 钢筋笼,重新清渣;对于湿作业钻孔,则可采用气举反循环进 行清渣。检查合格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防止有新的渣土掉 进桩孔内。扩底桩宜采用湿作业钻孔,当采用干作业钻孔时, 宜加人清水进行清渣。

8.2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8.2.1.分段制作是为了保证钢筋笼在安装过程中不产生过大 变形,若钢筋笼刚度较大,该长度可适当加大。 8.2.3保护层间隔件可采用钢筋定位器,也可采用等强度混 凝土预制。 8.2.4设置加劲箍筋为加劲内支撑筋,目的是为防止在吊装 过程中钢筋笼变形,加劲箍筋宜设在主筋外侧主要防止浇筑导 管挂硅钢筋笼,当钢筋笼内侧设井字形或三角形加劲内支撑筋

时,应确保有足够空间,防止浇筑导管挂碰钢筋笼。 8.2.6防止钢筋笼变形的措施有:加劲箍筋加强、增加吊点 中间吊点内加型钢等

时,应确保有足够空间,防止浇筑导管挂碰钢筋笼。 8.2.6防止钢筋笼变形的措施有:加劲箍筋加强、增加吊点 中间品点内加型钢等

8.3.4混凝土初灌量是为保证水下混凝土浇筑质量、扩底证 应按扩底直径计算混凝土初灌量。导管埋人混凝土深度不宜小 于2Ⅱ,防止导管拔出混凝土面造成断柱,同时也不宜大于 6m,防止造成埋管。 8.3.8保持混凝土面与套筒底的高度差,是为了防止套筒外 土体进人桩内,造成断桩。 8.3.10试块数量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20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相关规定。

9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规设置警戒区域,悬挂安全标志,禁止非工作人员进人 场地内架空输电线路的分布、悬空高度、种类对旋挖钻机 的移位、收放榄杆和钢筋笼吊装等安全作业有直接影响,旋挖 钻机、起重机等施工机与架空输电导线应符合安全距离要 求;当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时,必须采取停电、绝缘隔离、迁 移导线等安全防护措施。 地下管线的分布、种类决定了旋挖钻孔孔位布置及安全钻 孔施工,旋挖桩施工前,应查明各类地下管线的种类、规格及 分布,并应用醒目标记设置安全标志。桩孔位置与管线最小安 全距离为保证管线不受钻孔作业挤压及塌孔影响,保护措施可 采用人工挖孔至管线以下,或加套筒,再用旋挖钻机钻孔,也 可采用对管线加固处理。 9.1.5雷电、大雨、大雾、大雪和六级以上大风等恶劣气候 条件下进行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 不利于机械设备、人员间的协调配合,易于发生安全事故。而 当风力超过七级或发生风暴时,风速较大,旋挖钻机稳杆竖立 所受的水平荷载较大,易于发生旋挖钻机倾覆事故,故应提前 将旋挖钻机稳杆放例,增大旋挖钻机的自稳能力。

9.1.1旋挖钻孔遭注桩施工时所采用的旋挖桩机及其配套设 备都是大型机械,体积大,吨位大,施工钻孔时噪声较大,振 动较大,尤其是夜间,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旋挖钻孔时噪声、 振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随着旋挖机械的改良,目前旋挖钻孔 施工作业产生的振动一般都较小,但当周围有对振动敏感的危 房、精密仪器等情况时,应有减振措施,并且加强振动监测。 现行国家标准《减振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 对施工场界的允许噪声级有明确规定,应采取防护措施减低噪 声影响。 在干作业旋挖钻孔时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渣土,渣土取出和 装运环节会造成扬尘,可采取晒水、覆盖、道路硬化等措施控 制扬尘;面混作业旋挖钻孔时则将产生废水和泥浆,需进行沉 淀、分离等处理措施,不能直接排入市政管网排水系统,避免 对外界环境造成干扰和影响。 9.1.4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包括旋挖钻机装卸、安装与调试 检测、移位、收放檐杆、装卸钻具钻杆、钻孔施工、钢筋笼吊 装、混疑土灌注等危险性大的作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应按

9.2.2土质松散、地下水发育且水位埋深浅的场地进行旋挖 121

钻孔施工时易于发生孔壁塌等孔内事故,施工前应认真研劣 场地地下水和易发生培塌的地层发育分布情况,并制定相应的 防治预案,通过采取适当深埋套简、提高泥浆比重和黏度、控 制钻头升降速度等措施防止发生孔壁垢、卡钻、埋钻等孔内 事故。 水上旋挖作业属于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危险性大 的工序,存在重大危险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应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和监控,并制 订应急预案。 9.2.3各桩位周围1.5m和承台的沟槽边应有防滑措施和 明显标志,避免施工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滑人沟槽发生安全 事故。夜间操作时,由于光线弱、能见度差、视野受限、操 作人员反应变慢,应注意确认工作面周边的环境是否有稳 固、牢靠的防护。 9.2.4旋挖钻机装卸、安装与调试、检测、移位、收放榄杆、 装卸钻具钻杆、钻孔施工、铜筋笼吊装、混凝土灌注等作业需 其他机械设备配合,或者多人合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必须 设专人指挥协调。此外,挖钻机可以进行360°回转,操作室 视野受到限制,作业时回转范围内应禁止人员进入,以防钻机 旋转时磁撑伤人。 9.2.5操作室钻机驾驶员视野有限,开钻前,应向指挥协调 人员确认安全后启动钻机开始作业。钻具未离开工作面进行回 122

转、行走等动作时易造成机械设备损坏。 9.2.6旋挖机榄杆竖立时重心较高,上下坡移动时重心发生 倾斜,易于发生旋挖机侧翻、倾覆事故。 92.10已开挖的沟、洞和施工完毕的桩孔,若因故不能及时 灌注或封闭时,必须加盖安全网盖,以防发生人员掉人桩孔内 安全事故。泥浆池四周应设防护栏杆、挂警示带、设安全警戒 标志等措施,以免发生人、物陷人事故。

9.3.2排水沟的废水经沉淀过滤达到国家现行标准《污水排 敏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规定要求后方可排人市政排水管网。 9.3.3避免稳定液沟池发生外溢、渗漏,造成稳定液直接 进人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造成废水、泥浆等对环境产生不 利影响。 9.3.4在旋挖钻机及配套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过程 中产生的废弃油料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的危险废物, 不应随意处置,应统一收集进行处理。 9.3.5稳定液经过多次净化处理,最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性 能,起不到护孔的作用,即成为废弃稳定液(废液),废液应 进行处理不允许直接排放。废液分离出的液体经处理后必须达

到国家现行标准《污水排放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及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规定要求后方可排入市政排水 管网。 9.3.6保护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减小施工过程中扬尘、废 水、泥浆等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9.3.7减少废土、渣土及废弃稳定波外运过程中的扬尘。

铁路新建货运站专用线工程施工监理(第一批)招标文件程施工情况进行单桩竖向或水平载荷试验或可靠的动力试验

谨施工请况进行单桩竖间或水平载荷试验或可靠的动力试验

的同时,应对沉渣情况进行检测判断,检测机构不得回避。在 最后一回次,应将桩底端以上的混凝土及桩底端以下的持力层 基岩纳人同一回次,以利沉渣情况的判断。为确保能取出沉渣, 本回次宜采取单动双管钻具钻取芯样,以判断沉渣的厚度。 10.4.6本规程中对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有异议主要是指:因 声测管埋设的垂直度不满足要求,导致声学参数异常而无法判 定;因声测管变形、破裂、内壁有焊疮导致堵管,无法对所有 剖面和全桩长进行检测;实测桩长与施工桩长不符合:在未达 到混凝土强度及检测龄期开展检测,导致声学参数异常:检测 报告未按规范要求表述相应检测信息,导致无法验证其检测有 效性;平均波速明显异常;判定的结论有争议。 本规程中对钻芯法检测结果有异议主要是指:芯样钻取过 程中,钻孔倾斜,在未钻至桩底时,钻出桩外,导致无法对整 桩的完整性进行判断;芯样钻取过程中,钻到钢筋或声测管等, 导致芯样破损;所选取的钻取设备不当,或者钻取过程中钻机 周定不牢,钻具摆动太大、钻速过快等而影响芯样的质量;整 桩或回尺芯样的采取率明显偏低:对芯样特征有异议,

10.3.1强调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影响旋指 钻孔灌注桩工程质量的因素存在于桩基施工的全过程,仅靠 基施工后的试验和验收并不完全可靠。桩基施工过程中难免会 出现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不符、施工参数与设计参数不同、施 工工艺和方法变更、材质变化等各种情况,都可能产生基质 量隐患。因此,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10.3.7沉渣厚度应在钢筋笼放人后,混凝土浇筑前测定。钻 孔结束后,放钢筋笼、混凝土导管都会造成土体跌落,增加沉 厚度,因此,沉渣厚度应是清孔后的结果。沉渣厚度的检查 目前均用重锤,但人为影响较大,应专人负责,用专用重锤, 当采用沉渣仪检查时,应预先标定

10.4.4为确保成桩质量和结构可靠性,本规程规定应对所有 旋挖桩进行低应变检测。 10.4.5由于旋挖桩施工过程中,容易塌孔,且沉渣不易清除 导致沉渣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在采用钻芯法检测桩身完整性 126

测必须按前期策划的内容进行。 10.5.2为积累工程经验,提高我省桩基技术水平和确保工程 安全以及环境保护,对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设计需要、重要 工程、缺少工程经验地区等桩基应进行桩身应力、应变监测, 并宜监测桩土荷载分担;对施工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挤土效应 时,应进行邻近建(构)筑物监测、邻近地下管线与地下设施 监测及周围地面变形监测

11.1.2由于目前有些工程开始试验性施工基至正式施工时 监理单位尚未正式进人工作状态,强调监理单位的作用和必须 完善及完成的一项工作内容是需要对施工质量做出评价报告。 11.1.3由于目前检测单位的非责任主体的角色,导致部分检 测报告深度不足甚至形同形式,为工程安全GBT18345.1燃气轮机烟气排放,此类检测报告不 能作为质量验收依据

11.2.1强调隐蔽工程验收必须形成中 11.2.2明确过程验收的时机。 11.2.5~11.2.7明确验收合格的阶段标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