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_50352-2019_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_高清版

GB_50352-2019_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_高清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1274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_50352-2019_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_高清版

造型和室内的使用要求确定。开后窗扇的位置和大小也要根据建 筑内部的使用要求和建筑的造型等确定。同时立面尽量简洁,这 详对幕墙排雨水有利。如有建筑外景照明,设计时应把照明设施 与建筑幕墙同步考虑。 建筑幕墙有租应的专业工程标准,包括现行行业标准《玻璃 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102、《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GJ133、《人造板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336等。 6.12.3玻璃幕墙应满足节能、绿色、防火、防雷、抗震等 准,同时防止光污染;反光玻璃的凹面造型容易形成聚焦,反射 比达到0.3以上,十扰就很大,聚焦后的太阳光有一定的伤 害性。

6.13.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标 准中有关条文,本条规定楼(地)面的基本构造层次:而其他层 次则按需要设置。 1填充层主要是针对楼层地面遇有暗敷管线、排水找坡 呆温和隔声等使用要求。同时需指出并非为了暗敷管线而设填充 层,相反因设计为了其他目的增设填充层,此时,管线有可能在 真充层中暗敷。 2严寒、寒冷地区底层地面可以加设防潮层、保温绝热 层等。 3设置地暖的底层和楼层地面都需设置填充层、绝热层。 6.13.2本条文是针对无特殊要求的,一般常用的楼地面提出的 基本要求,有特定使用功能和特殊要求的楼地面设计标准,应参 见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中的相关规定 楼板有撞击声隔声性能要求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 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规定。 经常有大量人员走动和使用轮椅、小型推车行驶的楼地面及 公共场所,如火车站、码头、机场和长途汽车站等建筑物的公共

空间楼地面,要求其面层材料具有防滑性能:并具有足够的强度 和耐磨性。自的是为避免在密集人流行进时倒、滑倒的伤害事 敌出现,尤其是防止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倒。司时,因室外 地面选材不当,逢雨需天气或地面湿滑,也时常有事故发生。轻 则摔痛、受伤,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设计人员应高度重 视。要求楼地面面层必须平整、防滑、耐磨,避免出现较大的缝 隙,特别是防滑问题。建筑楼地面的防滑性能划分等级及防滑面 层材料的选用标准,应参见现行行业标准《地面石材防滑性能等 级划分及试验方法》JC/T1050及《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 程》JGJ/T331中的相关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设计人员在确定室内干态楼地面材料时,应 充分考虑湿态环境下该材质的防滑等级会有所降低,降低幅度依 材质不同而确定。 6.13.3对厕浴间、厨房等有水或有浸水可能的楼地面应采取防 水构造和排水措施。防水层沿墙面处翻起高度不宜小于250mm; 遇门洞口处可采取防水层向外水平延展措施,延展宽度不宜小于 500mm,向外两侧延展宽度不宜小于200mm。 6.13.4筑于基土上的地面防潮措施分两种情况: 1对由于基土中毛细管水上升的受潮,一般采用混凝土类 地面垫层或防潮层: 2对南方湿热空气产生的地面结露一般采用加强通风、做 架空地面,或采用有一定吸湿性和热惰性大的面层材料等 措施。 6.13.5存放食品、种子、药物、烟、茶等物品的房间,存放物 不免会与地面接触,工程中应防止采用有毒、有害及散发异味的 楼地面材料。无其是吸味较强的烟、茶等物品不一定有毒性,但 会影响到物品的气味和质量。 部分建材目前属于发展中的材料,其产品及特性均在不断变 化,它们的化合过程也比较复杂,所以在设计裸装状况下的食品 或药物可能直接接触楼地面时,材料的毒性须经当地有关卫生防

6.13.7本条文是对木板楼地面材料需进行必要的防腐、防蛀等 处理和构造要求。

NB/T 10115-2018 光伏支架结构设计规程6.14.1屋面工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压型金属板工 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896和现行行业标准《种植屋面工程技 术规程》JG155中相应条款合理确定屋面工程防水设防 标准。

GB50345、《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压型金属板工 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896和现行行业标准《种植屋面工程技 术规程》JGJ155中相应条款合理确定屋面工程防水设防 标准。 6.14.2各类屋面采用的屋顶结构形式、屋面基层类别、防水构 造措施和材料性能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屋顶的排水坡度应根据 上述因素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综合确定。各类屋面的排水坡度除了 要满足大于最小坡度外,当屋面坡度较大时,应按照具体技术要 求增加屋面系统构造层材料防滑和固定措施,并应符合有关标准 的规定。 6.14.3本条为新增条款,随着屋面空间应用功能的扩展,屋面

造措施和材料性能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屋顶的排水坡度应根据 上述因素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综合确定。各类屋面的排水坡度除了 要满足大于最小坡度外,当屋面坡度较大时,应按照具体技术要 求增加屋面系统构造层材料防滑和固定措施,并应符合有关标准 的规定。

作为上人使用越来越多,对于上人屋面除了在结构荷载方面有相 应规定外,还应对屋面材料提出相应要求。

6.14.4本条为新增条款,针对种植屋面提出相应规定

度,一般钢筋混凝土天沟宽不宜小于500mm,钢板天沟不宜小 于400mm。瓦屋面采用150mm~200mm宽成品檐沟时,纵向可 以不找坡

地区,瓦材容易脱落,产生安全隐患,必须采取加固措施,块瓦 和波形瓦一般用金属件锁固,沥青瓦一般采用满粘和增加固定钉 的措施。金属屋面在边区角区、檐口屋脊部位以及屋面形态变化 处承担较大风力,故应采取相应构造加强措施。考虑到屋面的检 修维修要求,检修口设置的数量和位置应在满足防火标准要求的

同时,其开口尺寸宜满足携带维修工具抵达的要求;屋面高差低 于5m时可采用移动式肥梯,高差大于等于5m时应设上屋面的 检修人孔或外墙爬梯。 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屋顶积雪较大,当气温升高时,屋顶的 冰雪下部融化,天片的冰雪会沿屋顶坡度方向下坠,易造成安全 事故。因此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在临近檐口的屋面上增设 挡雪栅栏或加宽檐沟等措施

6.15.1当吊顶处于室外时,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如风、雪、 空气腐蚀、温湿度、阳光照射等因素,如不根据其体工程的实际 情况合理选择吊顶形式、材料等,会影响到吊顶的安全。无其是 每边,吊顶所用的吊挂件、管线等所有材料均要选择耐腐蚀的, 否则日久天长存在安全隐惠。 6.15.2室内吊顶虽然比室外吊项的环境要好得多,但也需要根

6.15.2室内吊项虽然比室外吊项的环境要好得多,但也需要根 据使用场所的特点,合理选择形式与材料

6.15.2室内吊项虽然比室外吊项的环境要好得多,但也需要根

6.16管道井、烟道和通风道

下,此类管并不应与厕所、卫生间、盟洗室、浴室、厨房等日常 用水频繁,易出现积水、潮湿、水汽的用房贴临布置。在确实无 法避免的特殊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水、防潮加强措施,确 保电气使用安全。 为了减少电磁十扰,便于系统维护、维修及施工,一般情况 下:弱电竖并和强电竖并应分别设置。在由于条件所限确有困难 时,弱电管线与强电管线可合用管道并,但合用的管道并内,弱 电管线与强电管线的间距及防护要求应满足电气专业相关标准的 规定。 电气管线使用的管道井内有时需要集成配置少量的小型电气 没备,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需注意满足管道并内通风散热等 环境指标的要求。不同电气设备所要求的运行坏境指标不同,采 取的通风空调方式也有不同。如设有服务器的弱电竖并内,因服 务器发热量大,如不采取相应的通风或降温措施,可能导致服务 器烧毁或不能正常运行。

6.16.4烟道和排风道伸出屋面高度由多种因素决定,

原因屋面上并非总是处于负压。如果伸出高度过低,不仅难以保 证必要的防水等构造要求,也容易使排出气体因受风压影响而向 室内倒灌,特别是顶层用户,由于管道高度不足而产生倒灌的现 象比较普遍。因此,在本条文中明确规定了烟道和排风道最低伸 出屋面高度的要求,同时对烟道伸出坡屋面的最小高度做了重点 细化要求。伸出屋面高度按照烟道、排风道中心线伸出屋面完成 面的垂直高度计算。

6.17.1装修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 规范》GB5022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GB 18587、《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相关规定。

7.1.1居住建筑的功能房间包括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 房和卫生间。对于公共建筑,除走廊、核心筒、卫生间、电梯 间、机房等,其余的为功能房间。建筑采光按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规定的采光等级进行验算。在建筑 方案设计阶段,其采光窗洞口面积和采光有效进深可按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规定进行算。建筑采 光的评价指标为采光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可利用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提供的图表法确定标准规定的平 均采光系数或窗地面积比,对于大型公共建筑,由于体形复杂 窗户的形式和位置各异,计算工作量大,当需要对其进行采光分 析时,可使用软件来计算完成。

窗户的形式和位置各异,计算工作量大,当需要对其进行采光分 析时,可使用软件来计算完成。 7.1.2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中将任 宅建筑的卧室和起居室(厅)、医疗建筑的一般病房、教育建筑 的普通教室的采光系数标准值规定为强制性条文。 本条一一般病房指人院病人接受观察、护理、治疗的用房,也 称病房,不包括隔离病房和监护病房。普通教室指按照班级标准 人数规模设置的、进行教学用的教室,不包括专用教室如实验 室、多媒体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体育用房等。 本条规定的采光系数标准值一般需要利用采光软件进行模拟 计算,因为自前住宅形式多样化,室外遮挡严重,外立面上形成 的各种自遮挡也会对采光产生不利影响。计算机模拟计算可以通 过严格建模,精确计算,定量给出平均采光系数和室内任一点的 采光系数值。 1本款居住空间指卧室、起居室(厅)。采光和日照不同

7.1.2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口

7.1.3采光系数标准值在规定条件下与窗地面积比有

1因为采光标准规定的采光系数标准值和室内天然光照度 示准值是指参考平面上的平均值,民用建筑规定的参考平面为距 地0.75m的平面,所以采光口离地面高度0.75m以下的部分不 立计人有效采光面积。 2影响采光系数的因素很多,除了窗洞口面积以外,室内 饰面材料的反射系数、窗的透光材料和窗结构以及建筑物自身的 外部遮挡物挑檐、装饰板、防火通道及阳台等都会对采光系数产 生重要影响,在进行采光计算时都应包括在内

7.1.4公共建筑包括图书馆、

7.2.1建筑通风首先是满足室内人员健康的需求。良好

7.2.1建筑通风首先是满足室内人员健康的需求。良好的通风 可以通过引人新风,带走大部分的室内污染物,改善室内空气 质量。

通风的另一个作用是降温。在过渡季李节:当室外空气温度适 宜时,可以通过建筑的合理空间组合、调整门窗洞口位置、利用 建筑构件导风等处理手法,使建筑内部形成良好的穿堂风,带走 室内余热,达到降温的目的。 从需求上看,建筑物内各类用房均应有建筑通风。设计时。 首先考虑设置与室外空气直接流通的窗口或洞口(即直接自然通 风)来满足建筑的通风需求。当受建筑或使用原因限制无法采用 直接自然通风时,应设置自然通风道或机械通风等通风设施。通 风设施包括通风装置和通风系统,

7.2.2人员经常生活、休息、工作活动的空间(如居室、

儿童活动室、中小学生教室、学生公寓宿舍、育婴室、养老院

病房等)应采用直接自然通风。本条中规定的通风口面积的最低 限值保持了原《通则》的规定。进出风开口的有效面积应进行计 算:计算时将开启扇开到最大通风位置,然后计算有效通风 面积。 除了保证必需的通风开口面积,良好的通风效果还依赖是否 有通风路径。设计中应合理设置进出风口的平面位置、高度等, 以利于室内形成良好自然通风流场。 设置在外墙上的悬开窗,其通风开口有效面积按下列要求 确定: 1当开启扇开启角度大于70°时,其面积可按窗的面积 计算。

7.2.6为了避免浴室、厕所、卫生间中的污浊空气影响

间的空气质量,无外窗的浴室、卫生间等房间应设置机械 气设施,且门的下方应设进风固定百叶或留进风缝隙

7.2.7本条为新增条文。公共卫生间人流量大、使用频

仅依靠外窗通风往往难以达到要求。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很难保 证公共卫生间相对于其他公共区域处于负压状况,容易对周边公 共区域的空气产生污染。因此,在有条件时宜设置机械排风系 统,以保证公共卫生间及周边区域的空气品质

7.3.1建筑的夏李防热应实施综合防治,这里主要指以下儿 方面: 通过绿化、水体等改善室外的热湿环境。建筑绿化是行之有 效的防热措施,可以在建筑物的东、西向墙面种植可攀爬的植 物,通过竖向绿化吸热减少太阳辐射热传人室内。也可以在建筑 物的屋顶上种植绿化,设置棚架廊亭,建水池、喷泉等以降温 调节小气候。 屋面及东、西墙面是太阳辐射强度最高的表面,遮阳更加重 要,所以必须采取遮阳措施。在建筑受太阳辐射作用的主要朝尚 没置遮阳装置。遮阳装置优先采用活动外遮阳;当选用固定建筑 遮阳时,东、西向外窗应设置组合遮阳。采光顶是透光的屋顶 采光顶往往高于其他屋面,热气容易聚集,在采光顶或其周设 置通风设施,可高效地排除室内热量,利于组织自然通风。 建筑的屋顶和东、西墙隔热必须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 筑热.T设计规范》GB50I76的要求;宜采用绿化屋面或反射隔 热屋面进行屋面隔热,东、西墙宜米用反射隔热墙体。 732设置空气调节的建物除了满足真季建筑防执的一般性

7.3.2设置空气调节的建筑物除了满足夏李建筑防热的一般性

设置集中空气调节系统的房间宜集中布置,有利于空调系统 管路的布置,保证空调系统的高效性。加强空调房间外窗的气密

性可以减少由于空气渗透造成的热交换,降低空调负荷。

7.3.3本条规定了有冬季保温要求的建筑在设计时应当遵守的 原则。条文对建筑布局、体形、建筑构造设计等对保温影响较大 的主要方面进行了规定

7.3.3本条规定了有冬季保温要求的建筑在设计时应当遵守的

建筑围护结构的外表面积越大,其散热面积越大。建筑物体 形集中紧,平立面回凸变化少、平整规则有利于减少外表散热 面积。相关节能设计标准中,对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的体 形系数都有明确的规定,设计时应当严格遵守。 目前,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指标主要受现行国家标准《民用 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控制 两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设计时应按照不同的建筑室内热环境需 求,结合两种不同标准的要求综合考虑。 7.3.4本条为新增条文。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对于太阳辐射 量大、冬李室外温度较高的地区,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充分利 于太阳能可改善冬李室内热环境、降低能耗、减少排放、降低污 染。在甘肃、青海等太阳能富集地区:阳光间在居住建筑中已得 到普遍应用,效果良好。 7.3.5本条为新增条文。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初春季节 由于热带气团的运动,湿热空气自海面吹向大陆。当湿热空气进 入室内接触到室内地面时,易产生返潮现象。潮湿地区的建筑受 潮虽然与供暖建筑冬李结露不同,但存在同样的破环,必须得到 重视。应采取措施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 卧室、起居室等人员经常活动的场所需要使用密封性好的! 窗宏内装修应伟用黑王清法的装饰材料成涂料一成配墨发需层

建筑围护结构的外表面积越大,其散热面积越大。建筑物体 形集中紧,平立面凹凸变化少、平整规则有利于减少外表散热 面积。相关节能设计标准中,对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的体 形系数都有明确的规定,设计时应当严格遵守。 目前,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指标主要受现行国家标准《民用 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控制 两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设计时应按照不同的建筑室内热环境需 求,结合两种不同标准的要求综合考虑。

大、冬季室外温度较高的地区,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充分 太阳能可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降低能耗、减少排放、降低 。在甘肃、青海等太阳能富集地区,阳光间在居住建筑中已 普遍应用,效果良好。

由于热带气团的运动,湿热空气自海面吹向大陆。当湿热空气进 入室内接触到室内地面时,易产生返潮现象。潮湿地区的建筑受 朝虽然与供暖建筑冬季结露不同,但存在同样的破坏,必须得到 重视。应采取措施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 卧室、起居室等人员经常活动的场所需要使用密封性好的门 窗。室内装修应使用易于清洁的装饰材料或涂料。应配置发霉后 易清洁的电器,必要时设计除湿设备。 采用有一定保温作用的轻质面层材料,让墙面、地面不易产 生凝结水是简单易行的方法。另外,十燥而表面带有微孔的耐磨 材料(如陶土的防潮砖、烧结砖)、较粗糙的素混凝土表面都有 定的吸湿能力,能将潮气吸人地面面层暂存,当气温回升、气 医士燥时,义逐渐蒸发而重返大气,达到“潮而不显”的的

对于走廊、楼梯间、卫生间等,由于无法关闭,应采用易于 情洁的面层材料。即使这些地方结露、发霉,也很容易清洗。如 采用瓷砖、塑料、金属板等。 采用首层架空的建筑设计形式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泛潮 方式。 7.3.6当建筑围护结构的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时,水蒸气析 出形成液态水。一方面,受潮的建筑在冻融循环的作用下易于破 环;另一方面,潮湿为细菌提供了滋生的环境,霉变破坏粉刷 层,影响美观和健康。 供暖建筑冬李防潮设计包括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和内表面结露 两个方面,应当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对于走廊、楼梯间、卫生间等,由于无法关闭,应采用易于 情洁的面层材料。即使这些地方结露、发霉,也很容易清洗。如 采用瓷砖、塑料、金属板等。 采用首层架空的建筑设计形式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泛潮 方式。

成仪恋小。 坏;另一方面,潮湿为细菌提供了滋生的环境,霉变破坏粉刷 层,影响美观和健康。 供暖建筑冬李防潮设计包括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和内表面结露 两个方面,应当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中的相关规定进行验算

7.4.1本条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制定。该标准中,对住宅建筑、学校建筑、医院建筑、旅 馆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主要房间的室内充许噪声级、空气 诺隔声标准及撞击声隔声标准作了规定。对于其他类型民用建筑 主要房间的室内运行噪声级、空气声隔声标准及撞击声隔声标 准,可根据使用功能,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 范》GB50118中类似的房间进行设计。住宅建筑中充允许噪声级 氏限要求和空气声隔声标准低限要求,为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 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住宅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应满足表4的要求。

表4住宅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

住宅建筑空气声隔声标准应满足表5的要求

表5住宅建筑空气声隔声标准

4.2本条对民用建筑中关键部位的隔声减噪设计作出了规

7.4.2本条对民用建筑中关键部位的隔声减噪设计作出了规定, 在具体设计时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及单项建筑设计标准中有关规定执行。 本条第1款冒在提醒,并不是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满足相关 标准要求后,室内噪声级就必然满足要求。在高噪声环境下,即 更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由于室外噪声太高 可能出现室内噪声仍达不到标准要求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应根 据室外环境噪声状况及室内充许噪声级的需求:确定其防噪措施 和设计其相应隔声性能的建筑围护结构,而不是机械地照搬标准 中的隔声标准值。 本条第6款为新增条文。高层、超高层建筑高层风荷载比低 层要大很多,若外遮阳构造设计不合理,在高层风压作用下,可 能会产生啸叫声;另外,如果高层建筑中的外广门窗的气密性不 好,在风荷载的压力作用下,气流经过外门窗时也会发出啸叫 声。解决这种风啸声的主要措施有: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和结构 强度,提高外遮阳设施的结构强度,外门窗、外遮阳高速气流边

缘尽量按空气动力学要求进行

7.4.3本条为新增条文。对民用建筑内建筑设备的限

计作出规定,主要是从产生噪声房间的位置布置、低噪声低振 动设备选取、设备的隔振、管道隔振隔声、消声处理等各方面着 手,降低噪声和振动在建筑内传播,保证噪声敏感房间内的声环 境。相比空气声隔声,设备、管道等弓起的振动和体传声更难 处理,因此将设备房间远离噪声敏感建筑及噪声敏感房间是最有 效的措施。在受条件限制无法做到设备房间远离的情况下,应采 取充分而细的隔振隔声措施,不要因为白密而一疏,导致所有 隔振隔声措施前功尽弃。

7.4.5本条为新增条文。民用建筑中,有许多对

7.4.6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类公共建筑有隔声、吸声、减噪的做法与要求。随着建筑空间的 加大,室内音质缺陷将更加突出。对于人员密集的大型公共空间

和公共通道,人的走动及相互间的交流形成人为噪声。大空间的 顶棚与地面之间,或者两个平行侧墙之间可能形成多重回声。应 在界面设置以及界面材料选择方面(选择吸声材料)等进行声学 设计,避免音质缺陷。

本节内容王要是基子现行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 技术规范》GB50974、《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等标准中与建筑专业设计有关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等,以使在建筑设计中,满足给水排水专业对建筑专业的要求得 以体现。与以上标准相关的条文说明这里不再赞述。 8.1.11找国水资源并不富有,有些地区严重缺水,所以从可 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必须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节约用水。卫 生器具和水嘴应采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CI/T164和现行国家标准《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B/T 18870的卫生器其和配件。公共场所卫生间的洗手盆官采用感应 式水嘴或自团式水嘴等限流节水装置。小便器宜采用感应式或延 时自闭式冲洗阀。从卫生防疫角度出发,为防止公共场所的交叉 感染,公共厕所、公共场所卫生间推荐采用脚踏式和感应式等非 接触类冲洗阀大便器及脚踏式和感应式等非接触类水嘴。 2建筑物的弓引人管、住宅的人户管及公共建筑物内需计量 水量的水管上均应设置水表。住宅的分户水表宜相对集中设置目 官设置于户外水表箱(公共管道井)或专用水表间内,或米用 IC卡式水表或远传水表。分户水表是否设置于户外,视当地自 来水公司要求确定,如当地自来水公司规定户内不得采用远传水 表或IC卡等智能化水表时,应在户外等公共区域设置水表箱 (公共管道井)或水表间。 8.1.2第1款~第4款根据T程设计中存在的间题,从安全和

第6款为新增条文,主要针对卫生防疫部门对生活给水泵 为生要求提出的。集水坑不应设在生活给水泵房内,且不 佳活污水、污水处理站等共用集水坑。生活给水泵房内的地 基础应贴地砖,墙面和顶面应采用涂刷无毒防水涂料等措施

8.1.3本条为新增加条文。可再生能源利用是节能减排的国策

,本条对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作出规定,考虑到太阻能集 及其附属构件对结构楼板等的承载力的影响及对建筑立面的 规定太阳能集热器的设置必须与建筑设计与施工同步进行

8.1.5给水排水管道包括给水、排水以及消防给水的

规定:是基于非生活饮用水水池的池体如直接利用结构体系作为 地体,在实际工程中存在受结构变形影响而开裂渗水:文对主体 结构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条不作为强制要求,是考虑到建筑 结构的安全等级的不同。 8.1.123气体灭火剂喷入防护区内,会显著增加防护区的内 玉。设置泄压口,是防止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将可能承受不起增长 的压力而遭破坏。防护区位于建筑外墙的,泄压口就应该设在列 墙上:否则:可考虑设在与走廊相隔的内墙上。泄压口面积由相 关专业提供。 4防护区内需达到一定的气体灭火剂浓度才能快速灭火 要求门窗在喷放灭火剂时处于关闭状态。门可采用闭门器实现 窗可由电气联动实现。 8.1.132冷却塔布置在热源、废气和烟气排放口附近时对塔 的冷效会有影响,当环境不充许时,应对选用的成品冷却器的热 力性能进行校核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提高气水比等;冷 却塔与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除满足塔的通风要求外,还应考 慈噪声、漂水等对建筑物的影响;冷却塔进风侧离建筑物的距 离,宜大于塔进风口高度的2倍;冷却塔的四周除满足通风要求 和管道安装位置外,还应留有检修通道;通道净距不宜小 于1.0m。 8.1.14燃油(气)热水机组是一种有别于承压锅炉和漠化锂直 燃机组的热水制备设备,在任何工况下,机组始终保持常压状 态。其安全性高于承压锅炉和漠化锂直燃机组,在现行的“防火 规范”,中没有针对其设备机房的相关要求,本条参照给水排水专 业规程编制。

8.2.11集中供暖的优势与热电联产或供暖锅炉房建设规划、 供暖度日数、建筑功能或使用时间等有关。凡有集中供热能力或 邻近电力等工业余热的居住建筑,宜鼓励采用集中供暖;间歇使

用且无须值班供暖的建筑,采用分户供暖系统更易满足个性需 求。值班供暖见现行国家标准《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B/T50155,指在非工作时间或中断使用的时间内,为使建筑 物保持最低室温要求的供暖方式(最低室温要求指防冻要求或舒 适要求)。 4室内供暖、室外热力管道投人使用后,直管段势必产生 热膨胀,须根据经验或充许应力计算确定补偿弯或补偿器占用空 间,避免管道因热膨胀而损毁或导致事故。由于管道所有分支处 均应采用补偿措施,所以室内敷设或管沟、管廊敷设时均应预留 足够的空间便于安装自然补偿弯,装有补偿器的位置应预留检修 或更换的作业空间 5有地下室的建筑,供暖系统的热力入口宜设在地下层的 专用隔间;无地下室的建筑,可设在首层楼梯下部便于观察的空 间。热力人口见现行国家标准《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GB/T50155,指室外热网与室内用热系统的连接点及其相应的 调节、计量装置,宜有专用房间或有门锁的空间。 8.2.21新风采集口不应设在窝风或易被扬尘、尾气、排气等 亏染的区域;且进风口的下缘距室外绿地不宜小于1m或距地坪 不小干2m,高空排放是指排出的废气不应影响到周边行人或相 邻建筑:;住宝共用排气道底部与供暖管沟、地下室开敲空间或室 外相通,且各户排(烟)气软管在排气道内延长1m~2m,可防 止户间串气、串声。 4事故排风(emergencyventilation,见现行国家标准《供 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语标准》GB/150155)是用于排除或稀释 房间内突然散发的有害物质、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或蒸气的通风方 式。排出的气流不应进入本楼或其他建筑的通风系统, 5室外露大安装的通风机包括在屋顶或厂场、停车场等日 常通风的大功率风机。

8.2.31为了以最低的能源消耗获得建筑使用期间较完美的舒

适性能,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式应尽量符合仅夏季或

要求。 3风冷室外机在冬李工况也称空气源热泵;冷却塔等室列外 水冷设备难免飘水,应尽可能避免飘向行人或周边建筑,使用防 冻液的冷却设备,其飘液对行人、周边建筑或绿地的危害更大。 5空调机及风管的清洗或清扫所需要求可咨询设备工程师 或设备供应商。 8.2.4既有建筑加装暖通空调设备或系统前,涉及吊、挂装设 备或结构改造的应由有注册资格的结构工程师予以评估和设计。 8.2.5设在民用建筑内的制冷机房、水泵房、风机房等也应满 足本条要求。 1暖通空调设备种类繁多,主机设备还需定期维修或更换 主机房需预留足够的场地和吊装设施,吊装高度应根据设备高度 及充许的吊索夹角确定,此外还需预留通向室外的搬运通道,通 道高度应满足可更换设备及搬运装置的需求。 2主机房因检修时可能发生重物垂落或油污遍地等情况 不宜采用地砖等装饰地面,否则应有防滑措施。 3设备周边通行宽度一般不小于400mm,检修空间可咨询 设备工程师或供应商。 4民用建筑中的冷热源机房可设集中控制隔间;需人值守 时,宜在安全位置设值班室、卫生间等。

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时钟系统及其他相关的系统。 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包括工作业务应用系统、物业运 营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管理系统、公众信息服务系统、智能卡应 用系统、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及其他业务功能所需要的应用 系统。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是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 和公共安全系统(PSS)等实施综合管理。 公共安全系统(PSS)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 范系统和应急响应系统等

8.3.1本次标准修订将配变电所改为变电所,与现行国家标准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用词一致。本条根据 现行国家标准《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相关内 容,重点修订变电所设在民用建筑物内的要求,变电所单独设置 在民用建筑物外的要求参见现行国家标准《20kV及以下变电所 设计规范》GB50053等国家现行标准。 变电所根据其规模、设备选型、使用要求等,一般功能用房 包括变压器室、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电容器室、值班 室等。 本条中配电装置、配电室和电容器室均包括高压和低压内 容。民用建筑物内非充油的配电装置可以和非油浸变压器安装在 同一房间内。 14)蓄水包括水池、水箱、储水罐,积水包括洪水、雨 水、消防水或从其他渠道汇聚的积水。 5)教室、居室包括幼儿园和托儿所的活动室、卧室。 2装有六氟化硫(SF6)设备的配电室,应在配电室距地 300mm左右处设排风口,有利于气体排放。 3本款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014(2018年版)第5.5.15条和《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 范》GB50053-2013第6.2.6条做了相应的修改,操作性强, 便于设计人员使用。变电所的疏散门不包括值班室的疏散门

8.3.2本条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8.3.3本条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准第8.3.1条第6款的要求,便于紧急情况下蔬散。发电机间至 少有一个出入口和通道满足最大设备的运输要求,如果设置闲 难,应预留吊装孔。 6当柴油发电机房布置在地下层时应考虑机房送排风、设 备安装及维护更换的条件。 要求柴油发电机房送风口(或通过送风井道)应直通室外, 是为了保障在建筑内任何一个区域发生火灾时,作为消防时使用 的柴油发电机都能正常运行。当柴油发电机房设于地下层,如果 由相邻的车库、车道或者其他防火分区进风,当这些区域发生火 灭时,烟气将威胁发电机房;如果采用防火阀隔断,火灾时柴油 发电机房将没有进风,无法保证柴油发动机在火灾发生时正常 运行。 实际工程中存在将发柴油电机房的送风口设置于车道上的现 象,虽然部分地下车库的车道直通室外,并且没有设置防火卷 帘,室外空气可以通过车道进入柴油发电机房,但是车道在建筑 外墙投影的范围内仍然属于与之相莲的车库范围,存在受火灾烟 气的影响。因此发电机房送风口应直通室外, 7当柴油发电机房送风口正对发电机端设置有难时,可 设在发电机两侧。 8超高层建筑和数据中心需柴油发电机供电的负荷大,建 筑物内的储油容量是有限的,室外设置储油罐也有一定的风险利 维护成本。当设置的室外储油罐仅用于消防,室内的储油又能满 足防火标准,且通过消防部门的论证,可将室外的储油罐改为附 近油站供油。 9高压柴油发电机房与低压柴油发电机房分别设置有利于 管理,当分别设置有闲难时,应分区设置。 8.3.4本条在原条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调整。智能化系统机房 所包括的内容与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 一致。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一般设在智能化总控室。 重要机房及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应远离强电强磁场所,保证

图10高层建筑电气竖井最小尺寸示意 注:1尺寸、门的尺寸由工程设计确定。

2为保障紧急情况下建筑物内应急设备及通信能正常运行, 新增本款。 3因建筑高度及功能不同,建筑的耐火极限要求也不司 所以电气竖井的井壁、楼板及封堵材料的耐火极限应与建筑本体

图11高层建筑智能化竖井最小尺寸示意 注:尺寸、门的尺寸由工程设计确定。

图12多层建筑智能化竖井最小尺寸示意 注:L尺寸由工程设计确定

的耐火极限要求一致。 4弱电竖井内如果装置标准机柜(400个信息点以内),考 虑机柜的安装维护距离,弱电竖井的使用面积需要5m²左右。布 线传输距离不超过90m的要求是针对对绞电缆的,采用光缆至到 桌面的用户,可根据光缆的传输要求设置。见图13。 8.3.61管道主要包括水管和风管,无关的管道既不充允许穿过 也不充许进入。供电气专业用房(变电所、控制室、楼层配电 室、智能化系统机房、电气竖井)使用的水管和风管可以进入, 但应采取防止渗漏措施。进人的水管不应设有接头和阀门,且不 应布置在电气设备及线路的正上方

:本图为2个机柜的方案机柜宽度以600mm为例,如采用

m宽机柜,应相应增加弱电竖井面积。

2对于进深较天的电气专业用房,若仅在单侧墙上同时设 置送、排风口,容易存在气流短路、房间散热不好的现象。若风 管伸入房间,送、回风口处于发热设备两侧,房间内能形成良好 的对流,可及时带走设备散发的热量,避免设备出现因房间温度 过高影响设备寿命的情况 为避免引起电气设备短路,进人电气专业用房通风换气或降 温的管道,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并不应设置于电气设备及线路 上方。 3覆盖层为保护管外径至地面或墙面的距离。在楼板、墙 体、柱内暗敷的电气线缆保护管其覆盖层不应小于15mm的安 装示意见图14。 4电缆桥架(包括梯架、托盘、槽盒)与其他专业管线或 构筑物的间距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采用槽盒敷设时,槽盒距 梁底的距离应考感槽盒盖需打开的空间。

8.3.7本条文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

50057的要求进行编写,接闪器包括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

暗敷缆线保护管覆盖层最小值

官道覆士的规定,第6.3.4条: 地下燃气管道理设的最小覆土厚度(路面至管顶)应符合下 列要求: 1埋设在机动车道下时,不得小于0.9m。 2埋设在非机动车车道(含人行道)下时,不得小于0.6m。 3埋设在机动车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时,不得小于0.3m。 4埋设在水田下时,不得小于0.8m。 当不能满足上述规定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6.3.5条:输送湿燃气的燃气管道,应埋设在土壤冰冻线 以下。 燃气管道坡向凝水缸的坡度不宜小于0.003。

于二级,如果燃气管道支柱独立设置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不限。

8.4.7地下室、半地下室通风不良,液化石油气的密度比空气 重:在低于地面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输送和使用时,泄漏的液化 石油气很容易在地下聚积,故作此规定。 8.4.85国家标准《液化石油气供应丁程设计规范》GB51142 2015第7.0.4条JTG H30-2015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独立瓶组间与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表6的 规定。

独立瓶组间与建筑的防火间距

积应按配置气瓶个数与单瓶几何容积的

8.4.18公共建筑中的用气设备主要是指燃气锅炉和

GB/T 37368-2019 埋地钢质管道检验导则等大型燃气燃烧设备。

统一书号:15112·32540 定 价: 32.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