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形成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程》宣贯培训材料、宣贯答疑(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场地形成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程》宣贯培训材料、宣贯答疑(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9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1368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场地形成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程》宣贯培训材料、宣贯答疑(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6.6.1)地基处理宜采用压实法、强夯法、预压法,必要时可辅以复合地基方案进行处理。 6.6.2地基处理设计应根据规划设计方案、场地分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等,进 行经济、技术、环境安全对比分析,确定地基处理方案;应按要求进行现场试验,确定地基处理工艺、 设备和设计参数

设备和设计参数。 6.6.3 压实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压实地基的设计和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场地分区、场地土层条件、变形要求及填料等因素 确定; 2 地下水位以上填土,可采用碾压法和振动压实法; 3 非黏性士或黏粒含量少、透水性较好的松散填王地基宜采用振动密实法

6.6.4压实地基处理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压实填土填料应符合本规程6.3节的规定; 2碾压法和振动压实法施工时GB/T 42012-2022 信息安全技术 即时通信服务数据安全要求.pdf,应根据压实机械的压实性能,填土性质、密实度、压实系数和施 工含水率等,并结合现场试验确定碾压分层厚度、碾压遍数、碾压范围和有效加固深度等施工参数。初 步设计可按表6.6.4选用:

表6.6.4填土每层铺填厚度及碾压遍数

3对已经回填完成且回填厚度超过表6.6.4中的铺填厚度,或粒径超过100mm的填料含量超过 50%的填土地基,应采用较高性能的压实设备或采用强务法进行加固; 4,压实填土的质量以压实系数入。控制,应满足6.5.8条的要求

3对已经回填完成且回填厚度超过表6.6.4中的铺填厚度,或粒径超过100mm的填料含量超过 50%的填土地基,应采用较高性能的压实设备或采用强务法进行加固; 4,压实填土的质量以压实系数入。控制,应满足6.5.8条的要求

6.6.6强夯地基处理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2)劵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天的 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6.6.6强夯地基处理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3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主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2~4遍,对于细颗粒王,应适当增加夯击遍 ;最后以低能量满劵2遍,满劵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锤多次击,锤印搭接; 4两遍务主唱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王主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 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王的渗透性确定,对于黏性王,间隔时间不应少于2~3周:对于渗透性高的 地基可连续芬击; 5夯击点的布置可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等形式。第一遍劵击点间距可取锤直 径的2.5~3.5倍,第二遍击点应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

6.6.7当强劵施工所引起的振动和侧尚挤压对场区附近的建(构)筑物或边坡产生不利景响时,应设置 监测点,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6.6.8 堆载预压地基处理设计应包活下列内容: 1 确定预压区范围、预压荷载大小、荷载分级、加载速率和预压时间; 2 选择塑料排水带或砂井,确定具断面尺寸、简距、排列形式和深度; 3 计算堆载荷载作用下地基主的固结度、强度增长、稳定性和变形; 当行顶压处理的范围较天时,应进一步细化分块处理。 6.6.9 当预压地基以变形为控制自标时,地基的工后沉降和固结度满足要求时方可卸载。当预压地基 以强度为控制目标时,地基强度参数满足场地设计承载力或稳定性要求时方可卸载。 6.6.10对特殊性主的地基,必要时应根据场地规划设计方案及真对场地的环境、承载和变形等的景 向,进行地基处理

6.6.7当强劵施工所引起的振动和侧尚挤压对场区附近的建(构)筑物或边坡产生不利景响时,应设置 监测点,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6.6.8 堆载预压地基处理设计应包活下列内容: 1 确定预压区范围、预压荷载大小、荷载分级、加载速率和预压时间; 选择塑料排水带或砂井,确定具断面尺寸、简距、排列形式和深度; 计算堆载荷载作用下地基主的固结度、强度增长、稳定性和变形; 当行顶压处理的范围较天时,应进一步细化分块处理。 6.6.9 当预压地基以变形为控制自标时,地基主的工后沉降和固结度满足要求时方可卸载。当预压地基 认强度为控制自标时,地基士强度参数满定场地设计承载力或稳定性要求时方可载。 6.6.10对特殊性的地基,必要时应根据场地规划设计方案及其对场地的环境、承载力和变形等的影 响,进行地基处理。

6.7.1场地形成工程中的边坡可分为场区内及周边的自然边坡和填方或挖方形成的人工边坡。 6.7.2 不任挖填方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或减少临时边坡。 6.7.3 边坡工程的安全等级划分应符合现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CB50330相关规定。 6.7.4 迈玻设计内容应包活场区边坡等级的判定、边玻填料选择、边玻支护结构选型、边玻平面及部副面 布置、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构造和排水设计,以及监测、检测及质量验收要求。 6.7.5自然边坡治理应避免对自然景观的破环,减少开挖,宜设置支挡结构提高边坡稳定性。人工边坡 在保证稳定和场地设计条件的前提下,值选用坡率法,可设置支挡结构提高边玻稳定性 67.6边玻支挡结构形式的选择应结合场地形成程规划及景观美化要求等,并符合现行《建筑边坡工 程技术规范》CB50330相关规定。

6.7.7边坡稳定性应根据原场地土质条件、填料、填筑高度等条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坡抗滑移稳定性计算可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结构复杂的岩质边坡,采用极射亦平投影法 和实体比例投影法; 2当原场地地基比较均时,王质边坡、极软岩边坡、破碎或极破碎岩质边坡,采用圆弧滑动法 简化毕肖晋法)进行分析; 3当原场地与填筑体界面高程变化较大时,计算沿结构面滑动的稳定性时,采用平面或折线滑裂 面进行分析; 4对于复杂场地除进行工程地质类比法分析外,宜进行三维数值法分析; 5应结合填筑后的状况综合分析自然边坡的稳定性。

6.7.8场地形成过程中,为后期建设永久性保留的边坡应按一般工况校核边坡稳定性,同时应考其地 工况下的稳定性;因工程分期建设短时间内留存的边坡,应按短暂工况校核边坡稳定性。边坡稳定安 全系数Fst应接表6.7.8确定,当计算所得的边坡稳定性系数Fs小于所要求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st时应 对边坡进行处理

表6.7.8各安全等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st)表

注:1重要的边坡工程稳定性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各种方法计算的稳定性系数均应大于本表中的数值; 2偶然工况主要是指地震工况

6.7.10永久性边坡坡脚外应设置不小于2m宽的天然保护地带或坡脚挡墙。 6.7.11边坡的坡体排水和坡面防渗系统应包括地表排水、地下水导排与坡面防渗措施,并宜与场地的 排水工程统一考虑。

6.7.12永久性坡体内排水应符合下列要求:

6.7.12永久性坡体内排水应符合下列要求

1块(碎)石和透水性大的材料填筑的边坡可不设边坡内部排水;黏性土填筑的边坡内部可采用 单一或综合的水平排水滤层或水孔等排水方法: 2水平排水滤层应采用碎石铺设。碎石滤层垂直间距应根据填料、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确定 可在对应马道布设一滤层;滤层厚度不宜天于分层填筑碾压厚度;排水层坡度宜为1%~2%; 3排水的长度、距应根据排水量和填料的性质确定。一般玻面水礼宜采用梅化形布置,行 排距宜不大于3m,孔径可为50mm~100mm;对应于填筑地基内部排水系统出口应布设不少于一个排水 管,其长度不应小于填筑边坡内部泄水系统出口与原状坡面之间的距离。排水孔应做好反滤层,坡度不 宜小于2%; 4玻体内音部排水口应与玻面排水沟结合,不得破环边玻玻脚。 6.7.13填方边坡坡面防护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水文条件、边坡的岩士性质、水文地质条件、边坡坡率与 高度、环境保护、水王保持的要求,选用适省的防护谱施,防护范围应包活边坡玻面和边玻稳定影响区

6.8.1 排水工程设计应以场地规划、场地分区、功能和用途为依据确定设计原则和标准。 6.8.2 排水工程设计前,应全面调查场地及周边水文、地形、地质、环境敏感区等条件。 6.8.3 排水工程包括场地内排水工程和场地外排水工程: 1 场地内排水工程包括场地内临时排水工程和场地内永久排水工程,主要设施为排水沟、排水涵: 2 场地外排水工程主要设施为截洪沟(截水沟): 3 当客水必须进人场地范时,以按照规划标实施 6.8.4 应充分利用场地地形和天然排水系统,并应处理好场地内排水和场地外排水的关系,形成完整的 排水系统。

6.8.5排水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永久性排水设施应与现状或规划的排水系统相协调并按照规划标准实施: 2 排水工程应与边坡排水和坡面防护工程统筹考感,防止边坡遭受冲刷: 3 应妥善处理工程场地原有排水系统,以疏为主,确保原排水系统畅通: 可设盲沟、截水沟或涵洞将地下水弓至场外; 5 合理选择排水系统进出口位置,避免出现堵塞、溢流、渗漏、淤积、冲刷等现象。 6.8.6 临时排水设施应满足地表水、地下水和施工用水等的排放要求,并宜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6.8.7 排水设施的结构应安全耐久、适用合理,便于施工、检查和养护维修。 6.8.8 各卖排水设施的规划、布置、数量和断面尺寸应根据地形条件、设计重现期、下垫面种类、降 历时和汇水面积等因素算确定。

6.8.9排水工程的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场地功能、等级确定,并应满足低影响开发的相关要求;不同种类 下垫面的径流系数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缺之资料时可参照表6.8.9取值

表6.8.9径流系数

6.8.10截洪沟、排水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截洪沟应利用原始地形和天然水系,沿工程场地周边布置,坡度不宜小于0.2%; 2截洪沟、排水沟的断面尺寸应根据设计流量、沟底纵坡、砌筑材料、出水口间距等经计算确定 可采用梯形断面或矩开断面,底宽不宜小于500mm,防止水位雍高的安全超高不宜小于0.2m,弯曲段不 宜小于0.3m: 3排水沟的坡度应根据地形、地质及场外排水系统连接条件等确定,不宜小于0.2%; 4当水流通过坡度天于10%、水头高差大于1.0m的坡地段或特殊陡坎地段时,宜设置跌水或急 流槽,避免具出口下游的建(构)筑物、自然水道或农由受到冲制: 5跌水和急流槽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跌水和急流槽应采取加活谱施:急流槽底的织坡应与地开 相结合,进水口应进行防护加固,出水口应采取消能措施,防止冲刷;急流槽底应设置防滑平台或凸 律,防止基底滑动; 6截洪沟、拍水沟底普部应进行防渗处理。彻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块名、片石强度等级 不应低于MU30,现浇混凝土或预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7截洪沟、排水沟的设计流速不宜超过表6.8.10所列的最大允许流速,当超过最大允许流速时应 采取必要的消能、防止冲刷和防护加固措施:

表6.8.10截洪沟、排水沟最大充许流速

6.8.11植草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浅沟断面形式宜采用倒抛物线形、三角形或梯形: 2植草沟的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不宜天于1:3,纵坡不应大于4%。纵坡较大时宜设置为 型植草沟或在中途设置消能台坎; 3 植草沟最大流速应小于0.8m/s; 4 转输型植草沟内植被高度宜控制在100mm~200mm。 6.8.12 坡面排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坡面上设置纵向与横向排水沟,坡度不宜小于0.2%; 2 纵向排水沟应每100m~300m设置一道: 3 横向排水沟应依等高线布置: 4 相邻的横向排水沟之间高差不宜大于10m,水平距离不宜大于50m; 5 受水浸边坡宜采用浆砌护坡,高度应大于历史最高水位; 坡面排水的设计重现期宜为15年。 6.8.13污染场地排水工程应做到清污分流,并做好防渗措施,未经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应 放:被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应集中收集,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8.11植草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浅沟断面形式宜采用倒抛物线形、三角形或梯形: 2植草沟的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不宜天于13,纵坡不应天于4%。纵坡较大时宜设量 植草沟或在中途设置消能台坎; 3 植草沟最大流速应小于0.8m/s; 4 转输型植草沟内植被高度宜控制在100mm~200mm。 8.12 坡面排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坡面上设置纵向与横向排水沟,坡度不宜小于0.2%; 2 纵向水沟应每100m~300m设置一道: 3 横向排水沟应依等高线布置: 4 相邻的横向排水沟之间高差不宜大于10m,水平距离不宜大于50m; 5 受水浸港边坡宜采用浆砌护坡,高度应大于历史最高水位; 6 坡面排水的设计重现期宜为15年。 .8.13污染场地排水工程应做到清污分流,并做好防渗措施,未经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 ;被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应集中收集,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口7监测、检验与验收

>一般规定 > 监测 > 检验 >验收

7.1.1场地形成工程蓝测工作主要涉及场地边坡变形监测、场地地基处理监测和场地周边环境监测等, 监测项目应根据设计要求、场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边坡支护、地基处理和环境影响等特点确定。 7.1.2场地形成工程检验宜采用岩王工程原位测试的方法,对场地形成施工质量整体性评价时宜结合采 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 7.1.3承载力检验时,静载荷试验最天加载值不应小于设计要求承载力的两倍,可按本规程附录C的规 定进行。 7.1.4仪器设备选型应能满足监测、检验要求,必须经过计量检定或校准,且应在有效期内,性能应符 合监测检验方法的技术要求。

7.1.1场地形成工程监测工作主要涉及场地边坡变形监测、场地地基处理监测和场地周边环境监测等, 监测项目应根据设计要求、场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边玻支护、地基处理和环境影响等特点确定。 7.1.2场地形成工程检验宜采用岩主工程原位测试的方法,对场地形成施工质量整体性评价时宜结合采 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 7.1.3承载力检验时,静载荷试验最天加载值不应小于设计要求承载力的两倍,可按本规程附录C的规 定进行。 7.1.4仪器设备选型应能满足监测、检验要求,必须经过计量检定或校准,且应在有效期内,性能应符 合监测检验方法的技术要求。

7.2.1监测方案应根据设计和施工的要求,结合现场调查结果编制,内容应包括监测项目、监测目的、 监测方法、测点布置、监测项自报普值和信息反馈制度等。 7.2.2场地形成工程地基处理监测项自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压实地基应对地表沉降、分层沉降进行监测,当地下水对工程有影响时,应进行地下水位监测: 2堆载预压工程,在加载过程中应进行竖尚变形量、水平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等项自的监测。真空 预压应进行膜下真空度、地下水位、地面变形、深层竖尚变形和孔隙水压力等项自的监测; 3强夯施工应进行夯击次数、夯沉量、隆起量、孔隙水压力等项目的监测; 4当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时,监测项自应根据施工工艺、设计要求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建筑地基 处理技术规范》JGI79及《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的有关规定。 7.2.3边坡变形监测应根据边坡的安全等级、地质条件、边坡变形与破环的机理和失稳风险,明确监测 自的和精度,合理布置监测点,监测网点布置应能反唤边坡变形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受力特点,地面与地 下监测租结合构成立体监测系统,监测项自应包括水平位移、竖尚位移和裂缝监测等。具体监测要求应 符合现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CB50330的有关规定。 7.2.4场地形成工程监测过程中出现超出监测项自预警值的情况,应立即预警,同时提高监测频率且加 强现场视工作

7.3.1检验点的位置选取宜符合随机性、均匀性和有代表性的原则,结合施工出现异常情况的部位、局 部岩士特性复杂或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部位综合确定。 7.3.2检验点的数量应满足场地形成设计要求,并根据场地形成工程分区按单位工程计算:当单位工程 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或施工工艺时,应分别确定检测方法和抽检数量。 7.3.3 填方工程应按照场地形成工程分区划分进行质量检验,并符合下列规定: 填方施工过程中应分层进行压实系数检验,每100m²~300m²内不少于1个检验点; 2填方施工结束后,应取土进行室内试验或采用其他现场试验方法进行压实系数检验,检验点数 量应按照本条第1款执行,如有承载力要求时应进行处理后的承载力检验: 3 填方施工后的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平板静载荷试验,检验点数量每300m²不少于1个检验点,且 不少于3点; 4其它检验项目和要求尚应符合现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CI79及《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标准》CB50202的规定。

7.3.4地基处理工程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7.3.4地基处理工程的检验应付合下列规定: 采用原位洲试结合多道瞬态面波法检测地基处理加适的深度及均匀性,检测深度不应小工设 计处理深度: 2承载力检验时,检验点数量应根据场地形成工程的分区按照单位工程确定,一般每个单位工程 不官少于3点:根据施工的面积确定检验点数时可按照本规程第73.3条热行: 3具它检验项自和要求尚应符合现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I79及《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的规定。 7.3.5当检验发现地基处理效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结合工程场地地质和施工情况综合分析原因 必要时宜扩大检验数量。 7.3.6边坡工程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边坡工程地基基础的质量检验应符合本规程地基处理检验的相关规定; 2边坡支护结构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支护结构检测的项目及要求应符合现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 规范》GB50330的规定。

7.3.6边坡工程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边坡工程地基基础的质量检验应符合本规程地基处理检验的相关规是; 2边坡支护结构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支护结构检测的项目及要求应符合现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 规范》GB50330的规定。

7.4.1场地形成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具备完整的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文件; 2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内容应符合本规程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3 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4 工程质量的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合格、监理单位复查认可的基础上进行: 5 工程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6 工程的外观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共同确认评定。 4.2 建(构)筑物区地基处理的验收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场地标高应等于或高于设计要求的场地标高,允许偏差应小于50mm; 2 拟定的地基处理方案和沉降值应达到沉降控制要求: 3 应检验上层土体地基处理之后的效果,平板载荷试验所引起的沉降应满足设计要求。

7.4.3 水体区地基处理的验收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场地标高应等于或低于设计要求的场地标高,允许偏差应小于50mm; 2 当采用防渗处理时,应检验处理后地基的防渗性能。 7.4.4 园林绿化区地基处理的验收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场地标高应等于或高于设计要求的场地标高,允许偏差应小于100mm; 2 当采用压实地基时,回填材料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设计要求: 3 应检验上层主体地基处理之后的效果,平板载荷试验所弓起的沉降不应

7.4.3水体区地基处理的验收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口附录A场地形成工程勘察成果文件内容

场地形成工程勘察成果报告应资料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结论 便于使用和适宜长期保存,并应因地制宜,重点突出,有明确的工程针对性。 2场地形成工程期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场地使用功能要求和岩工程条件等具体 括下列内容: 斯察自的、住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2 场地形成设计概况; 3 斯察方法和察工作布置: 4 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5 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 6 地下水理藏情况、美型、水位及具变化; 7 含水层工程性质评价以及对工程的影响评价; 8 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9 主源、土料的工程性质评价(条件具备时): 10 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 1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12 不同场地使用功能的碧主工程条件及工程问题分析评价。包括适宜的地基处理大 价等; 13 对场地岩士利用、整治和改造方案的分析论证及相关建议; 14 对工程施工期间监测和检测的相关建议

5.1场地形成工程斯察成果报告应资科完整、真实雅确、数据无误、图表清邮 便于使用和适宜长期保存,并应因地制宜,重点突出,有明确的工程针对性。 .2场地形成工程期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场地使用功能要求和岩土工程条1 包活下列内容: 1 斯察自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2 场地形成设计概况: 3 斯察方法和紧工作布置: 4 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5 各项岩主性质指标,岩主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 6 地下水理藏情况、美型、水位及具变化; 7 含水层工程性质评价以及对工程的影响评价; 8 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9 主源、王料的工程性质评价(条件具备时): 10 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 1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12 不同场地使用功能的者主工程条件及工程同题分析评价。包括适宜的地 评价等; 13 对场地岩士利用、整治和改造方案的分析论证及相关建议: 14 对工程施工期间监测和检测的相关建议

口附录A场地形成工程勘察成果文件内容

A.0.3场地形成工程察报告应附下列图件:

1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 工程地质分区图; 3 工程地质柱状图; 4 工程地质部面图; 5 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6 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7 地球物理探解逢成果图

口附录B场地形成工程设计文件内容

B.0.1 场地形成工程设计文件宜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工程概况; 2 周边环境条件; 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4 设计范围、内容与依据; 5 设计方案; 6 施工与质量控制要点; 7 监测、检验及必要的应急预案; 8 计算书; 9 施工图。 .0.2 工程概况部分宜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 设计区位; 2 场地范围: 3 场地的用途等。

口附录B场地形成工程设计文件内容

B.0.3 周边环境条件部分宜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周边邻近建(构)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等与场地的位置关系; 2 邻近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电、通信、消防等 等的重要性、特征、理置深度、使用情况等; 3环境平面图应标注与场地之间的平面关系及尺寸;条件复杂时,还应画部面图并标注剖切线及 剖面号:部面图应标注近建(构)筑物的理深、地下管线的用途、材质、规格尺寸、理深等。 B.0.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部分宜包括下列内容: 与场地有关的地层描述,包括岩性类别、厚度、工程地质特征等: 2含水层的类型,含水层的厚度及顶、底板标高,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补给与排泄条件, 各含水层之的水力联系,地下水位标高及动态变化: 3地层简单且分布稳定时,可绘制概化剖面;对于地层变化较大的场地,宜绘制地层展开剖面图 图中标明场地形成设计所需的各有关地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口附录B场地形成工程设计文件内容

B.0.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部分宜包括下列内容: 1与场地有关的地层描述,包括岩性类别、厚度、工程地质特征等; 2含水层的类型,含水层的厚度及顶、底板标高,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补给与排泄条件 各含水层之值的水力联系,地水位标高及动态变化: 3地层简单且分布稳定时,可绘制概化部面;对于地层变化较大的场地,宜绘制地层展开剖面图 图中标明场地形成设计所需的各有关地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B.0.5 设计范围、内容与依据宜包括的内容: 1 设计范围; 2设计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如场地形成竖向设计、填料选择、场地清表、挖填方工程、地基处理 边坡工程以及排水工程等:

口附录B场地形成工程设计文件内容

1设计范围; 2设计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如场地形成竖向设计、填料选择、场地清表、挖填方工程、地基处理 边坡工程以及排水工程等; 3 设计的依据,包括设计基础性文件,如场地测绘资料、勘察资料、主要的技术规范等。 B.0.6 设计方案宜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分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指明应重点注意的地质条件: 2 分析场地周边环境特征及场地形成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明确需保护的令邻近建(构)筑物、增线 道路等,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3 结合上述分析,结合场地的使用功能、质量控制指标及技术要求等,进行场地形成工程分区; 4根据上述分析,针对不同分区,提出相应可行的场地形成竖向设计、填料选择、场地清表、挖 填方工程、地基处理、边坡工程以及排水工程等设计方案

1设计范围; 2设计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如场地形成竖向设计、填料选择、场地清表、挖填方工程、地基处 边坡工程以及排水工程等: 设计的依据,包括设计基础性文件,如场地测绘资料、勘察资料、主要的技术规范等。 B.0.6 设计方案宜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 分析工厂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指明应重点注意的地质条件: 2 分析场地周边环境特征及场地形成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明确需保护的令邻近建(构)筑物、增 道路等,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3 结合述分析,结合场地的用功能、质量控制指标及技术要求等,进行场地形成工程分区 4 根据上述分析,针对不同分区,提出相应可行的场地形成竖向设计、填料选择、场地清表 填方工程、地基处理、边坡工程以及排水工程等设计方案

口附录B场地形成工程设计文件内容

施工与质量控制要点宜包括下列内容: 1 填料质量及其控制措施: 2 王方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3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4 边坡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5 排水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6 人员、机械设备的组织管理: 7 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8 需特殊处理的工序及注意事项

施与质量控制要点直包括下列内容: 填料质量及其控制措施: 2 土方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3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4 边坡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5 排水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6 人员、机械设备的组织管理: 7 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8 需特殊处理的工序及注意事项

GB/T 1844.3-2022 塑料 符号和缩略语 第3部分:增塑剂.pdf口附录B场地形成工程设计文件内容

B.0.8监测、检验方案以及应急预案宜包括下列内容: 1监测方案:监测点平面布置图,监测项自的监测方法,基准点、监测点的位置及理设方式,监 则精度,变形控制值、报警值,监测周期及监测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精度等级,中间监测成果的提 交时间和主要内容: 2检验方案:检验点平面布置图,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工作量,检验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 清度等级,中间检验成果的提交时间和主要内容: 3应急预案:根据场地周边环境、地质资料及工程特点,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情况逐一加以分析 说明,制定具体可行的应急、抢险方案。 B.0.9 设计计算书宜包活以下内容: 1 设计要求:承载力、沉降控制指标等: 2 计算参数及其取值,如土层厚度、压缩模量、抗剪强度指标等; 3 当采用计算软件计算时,应注明所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名称及其版本; 4 计算结果应包括的内容:地基的承载力、沉降变形、边坡的稳定性分析验算等; 5土石方量的计算。

口附录B场地形成工程设计文件内容

0.10场地形成工程设计施工图宜包括但不限于: 设计说明:工程概况、周边环境设计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设计范围、内容与依据 计方案概述、施工与质量控制要点概述、监测、检验方案以及应急预案概述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2 总平面图,包括:图例、区域位置图、周边环境条件图、分期控制图等:; 3 施工现场临时平面布置图,内容包活:场地的土方分布、土方堆积区以及相应说明等; 4 分期区块图; 5 竖向总平面图; 6 竖向平面图(分区分块); 7 竖向断面图; 8 土方平衡图; 9 排水总平面图、平面图(分区分块)、调蓄池平面部面图、排水沟详图、排水管道纵断面图等: 10 监测点布置平面图; 11 检验点平面布置图

口附录C场地平板静载荷试验要点

C.0.1本试验要点适用于通过压实、夯实等施工工艺处理后土层的承载力检测,确定处理后地基承压 版应力主要影响范伟围内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 C.0.2平板静载荷试验采用的压板面积应按需检验王层的厚度确定,且不应小于1.0m,对于芬实地基 2.0m C.0.3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 拟试压表面用粗砂或中砂找平,其厚度不超过20mm。基准梁及加荷平台支点(或锚桩)宜设在试坑以 外,且与承压板的近边距不应小于2m。 C.0.4加荷分级不应小于8级。最天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承载力的2倍。 C.0.5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min、10min、10min、15min、15min,以后每隔0.5h测读一次沉降量,当 在连续2h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沉降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C.0.1本试验要点适用于通过压实、夯实等施工工艺处理后土层的承载力检测,确定处理后地基承压 版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士层的载力和变形参数, C.0.2平板静载荷试验采用的压板面积应按需检验王层的厚度确定,且不应小于1.0m,对于芬实地基 2.0m C.0.3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 以试压表面用粗砂或中砂找平,其厚度不超过20mm。基准梁及加荷平台支点(或锚桩)宜设在试坑以 外,且与承压板的近边距不应小于2m。 C.0.4加荷分级不应小于8级。最天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承载力的2倍。 C.0.5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min、10min、10min、15min、15min,以后每隔0.5h测读一次沉降量,当 在莲续2h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沉降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GB 12327-2022 海道测量规范口附录C场地平板静载荷试验要点

C.0.6 当出现下列精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正加载,当满足前三种精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 极限荷载: 1 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 2 沉降s急骤增大,压力一沉降曲线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3 在某一级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4 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真宽度或直径的6%。 C.0.7 承载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压力一沉降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2 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 3当不能按上述两款要求确定时,建(构)筑物区可取s/b=0.01所对应的荷载,水体区可取s/ b=0.012所对应的后载,园床绿化区可取s/b=0.015所对应的载,但其值不应天于最天加载量的一平。 承压板的宽度或直径天于2m时,按2m计觉算。 注:s为静载荷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b为承压板宽度。 C.0.8司一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小于3点,各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具平均值的30%时,取 该平均值作为场地承载力。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天的原因,需要时应增加试验数 量并结合工程具体精情况确定承载力。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