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768-2018水闸安全监测技术规范.pdf格形式的整编,但绘制测值过程线时应选取所有测值进行,对于 特殊情况(如高水位、闸内外水位骤变、特大暴雨、地震等)和 工程出现异常时增加测次所采集的监测数据也应整编人内。 3对于重要监测物理量(如变形、扬压力、上下游水位、 气温、降水等),整编时除表格形式外,还应绘制测值过程线、 测值分布图等。变形测值分布图可选取每季度绘制一条,扬压力 测值分布图可选取高水位时的测值进行绘制
[.2.3现场检查资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次整理与整编时,对本时段内现场检查发现的异常问 题及其原因分析、处理措施和效果等作出完整编录,同时简要引 述前期现场检查结果并加以对比分析。 2将原始记录换算成所需的监测物理量,并判断测值有无 异常。如有遗漏、误读(记)或异常,应及时补(复)测、确认 或更正,并记录有关情况。原始监测数据的检查、检验应包括下 列主要工.作内容: 1)作业方法是否符合规定。 2)监测记录是否正确、完整、清晰。 3)各项检验结果是否在限差以内。 4)是否存在粗差。 5)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一经检本一检验三 今
填制上游(闸内)和下游水位统计表。表中数字为逐日平均值 (或逐日定时值),准确到厘米。同时还应将月、年内的极值和均 值以及极值出现的日期分别填人“全月统计”和“全年统计, 栏中。
DB32/T 4024-202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物联网管理技术规范.pdf1.2.5变形监测资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2.6渗流监测资料应符合下列
2.6渗流监测资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2.7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资料应符
I.2.8其他工作和为科研而设置的监测项目的成果整编,可根
L.2.10年度资料整编应包括整编后的资料审定及编印等工作。
测点及坐标系统等与历次整编一致。 3各监测物理量的计(换)算和统计正确,有关图件准确、 清晰,整编说明全面,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无遗漏,资料初步分 析结论和建议符合实际
3常用监测物理量的计算公
I.3.1准直法监测时位移量的计算式(考虑端点位移)见式
中L 监测值,mm; α 监测之角值; 206265"; S. T.作基点至测点之距离,mm。 3.3渗透坡降J按式(1.3.3)计算:
1.3.4差动电阻仪器测值换算监测物理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T一 温度,℃; AR一电阻变化量:
1.3.6由单轴应变计算混凝土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计算混凝土应力时应有埋设应变计处混凝土弹性模数和 徐变的试验资料。 2将时间划分为n个时段,每个时段的起始和终止时刻
段中点龄期元,=(,十T1)/2」为、2、、,、、元。各 时刻对应的单轴应变分别为e、e"、ε2、…、e’、、e。各时段 单轴应变增量(Ae,=e,一E,)为Aei、Ae2、·、Ae、、Ae 3应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松弛法,在t时刻的应力按式(1.3.6-1)计算:
g(t,)= Ae,E(t,)Kp(thi.t,)
式中E() Kr(t t. i.)
g(T. )=ZA(7, )
A(T,)=E'(,,t; /) Z△g(, ) +C(;,t, (当i>1)
1.4.1资料分析宜采用比较法、作图法、特征值统计法及数 模型法。
资料分析宜采用比较法、作图法、特征值统计法及数学
1.4.2比较法包括监测值与监控指标相比较、监测物理量的相 互对比、监测成果与理论的或试验的成果(或曲线)相对照等 种。 1监控指标是在某种工作条件下(如基本荷载组合)的变 形量和扬压力等的设计值,或有足够的监测资料时经分析求得的 充许值(允许范围)。在运行初期可用设计值作监控指标,根据 监控指标可判定监测物理量是否异常。 2监测物理量的相互对比是将相同部位(或相同条件)的 监测量作相互对比,以查明各自的变化量的大小、变化规律和趋 势是否具有一致性和合理性。 3监测成果与理论或试验成果相对照比较其规律是否具有 致性和合理性。
互对比、监测成果与理论的或试验的成果(或曲线)相对照等 种。 1监控指标是在某种工作条件下(如基本荷载组合)的变 形量和压力等的设计值,或有足够的监测资料时经分析求得的 允许值(允许范围)。在运行初期可用设计值作监控指标,根据 监控指标可判定监测物理量是否异常。 2监测物理量的相互对比是将相同部位(或相同条件)的 监测量作相互对比,以查明各自的变化量的大小、变化规律和趋 势是否具有一致性和合理性。 3监测成果与理论或试验成果相对照比较其规律是否具有 致性和合理性。 1.4.3作图法,根据分析的要求,画出相应的过程线图、相关 图、分布图以及综合过程线图(如将上游水位、气温、监控指标 以及同闸室的扬压力等画在同一张图上)等。由图可直观地了解 和分析监测值的变化大小和其规律,影响监测值的荷载因素和其 对监测值的影响程度,监测值有无异常等。 1.4.4特征值统计法中的特征值包括各物理量历年的最大值和 最小值(包括出现时间)、变幅、周期、年平均值及年变化趋势 等。通过特征值的统计分析,可看出监测物理量之间在数量变化 方面是否具有一致性和合理性。 1.4.5数学模型法用于建立效应量(如位移、扬压力等)与原 因量(如上下游水位、气温等)之间的关系,是监测资料定量分 析的主要手段。包括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及混合模型。有较长 时间的监测资料时,宜常用统计模型。当有条件求出效应量与原 因量之间的确定性关系表达式时(宜通过有限元计算结果得出), 正可电润全描型路点型
致性和合理性。 1.4.3作图法,根据分析的要求,画出相应的过程线图、相关 图、分布图以及综合过程线图(如将上游水位、气温、监控指标 以及同闸室的扬压力等画在同一张图上)等。由图可直观地了解 和分析监测值的变化大小和其规律,影响监测值的荷载因素和其 对监测值的影响程度,监测值有无异常等。 1.4.4特征值统计法中的特征值包括各物理量历年的最大值和 最小值(包括出现时间)、变幅、周期、年平均值及年变化趋势 压行击
图、分布图以及综合过程线图(如将上游水位、气温、监控指标 以及同闸室的扬压力等画在同一张图上)等。由图可直观地了解 和分析监测值的变化大小和其规律,影响监测值的荷载因素和其 对监测值的影响程度,监测值有无异常等
最小值(包括出现时间)、变幅、周期、年平均值及年变化趋势 等。通过特征值的统计分析,可看出监测物理量之间在数量变化 方面是否具有一致性和合理性
因量(如上下游水位、气温等)之间的关系,是监测资料定量分 析的主要手段。包括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及混合模型。有较长 时间的监测资料时,宜常用统计模型。当有条件求出效应量与原 因量之间的确定性关系表达式时(宜通过有限元计算结果得出), 亦可采用混合模型或确定性模型。 运行期的数学模型中包括水压分量、温度分量和时效分量三 个部分。时效分量的变化形态是评价效应量正常与否的重要依 据,对于异常变化应及早查明原因
1.5.1资料分析宜包含监测资料可靠性分析、监测量的时空分 析、特征值分析、异常值分析、数学模型、闸室整体分析、防渗 性能分析、闸室稳定性分析以及水闸运行状况评估等。 1.5.2分析监测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对由于测量因素(包 括仪器故障、人工测读及输人错误等)产生的异常测值进行处理 (删除或修正),以保证分析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1.5.3分析监测物理量随时间或空间而变化的规律应包括下列 内容: 1根据各物理量(或同一闸室段内相同的物理量)的过程 线,说明该监测量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变化趋势,其趋势有否
1根据各物理量(或同一闸室段内相同的物理量)的过程 线,说明该监测量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变化趋势,其趋势有否 向不利方向发展。 2同类物理量的分布曲线,反映了该监测量随空间而变化 的情况,有助于分析水闸有无异常征兆,
I.5.4统计各物理量的有关特征值。统计各物理量历年的最大 和最小值(包括出现时间)、变幅、周期、年平均值及年变化趋 热等,
1.5.5判别监测物理量的异常值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监测值与设计计算值相比较, 2 监测值与数学模型预测值相比较。 同一物理量的各次监测值相比较,同一测次邻近同类物 理量监测值相比较。 4 监测值是否在该物理量多年变化范围内。 变化规律的稳定性应包括下列内容
L.5.7应用数学模型分析资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监测物理量的分析,宜采用统计学模型,亦可用确 定性模型或混合模型。应用已建立的模型作预测,其允许偏差宜
为士2s(s为剩余标准差)。 2分析各分量的变化规律及残差的随机性。 3定期检验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必要时予以修正。 1.5.8分析闸室的整体性。对结构缝的开度以及闸室倾斜等资 料进行分析,判断闸室的整体性。
为土2s(s为剩余标准差)。 2分析各分量的变化规律及残差的随机性。 3定期检验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必要时予以修正。 1.5.8分析闻室的整体性。对结构缝的开度以及闸室倾斜等资 料进行分析,判断闸室的整体性。 1.5.9判断渗流控制、排水设施的效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闸基内不同部位或同部位不同时段的扬压力监测资 料,结合地质条件分析判断渗流控制和排水系统的效能。 2在分析时,还应特别注意渗漏出浑浊水的不正常情况。 I.5.10校核水闸稳定性。水闸闸基实测扬压力超过设计值时, 宜进行稳定性校核。 I.5.11分析现场检查资料。应结合现场检查记录和报告所反映 的情况进行上述各项分析。并应特别注意下列各点: 1在第一次试运行之际,有否发生河水自闸基部位的裂隙 中渗漏出或涌出;有否浑浊度变化。 2各个排水孔的排水量之间有无显著差异。 3闸室有无危害性的裂缝;结构缝有无逐渐张开。 4混凝土有无遭受物理或化学作用的损坏迹象。 5水闸在遭受超载或地震等作用后,哪些部位出现裂缝、 渗漏;哪些部位(或监测的物理量)残留不可恢复量。 6宣泄大洪水后,建筑物或下游河床是否被损坏。 1.5.12评估水闸的工作状态。根据以上的分析判断,最后应对 水闸的工作状态作出评估。
1根据闻基内不同部位或同部位不同时段的扬压力监测资 料,结合地质条件分析判断渗流控制和排水系统的效能。 2在分析时,还应特别注意渗漏出浑浊水的不正常情况。 1.5.10校核水闻稳定性。水闸闸基实测扬压力超过设计值时 宜进行稳定性校核。
1.6各时期监测资料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6.1 首次过水试运行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试运行前的工程情况概述。 2 仪器安装埋设监测和巡视工作情况说明。 3 现场检查的主要成果。 4 试运行前各有关监测物理量测点(如扬压力、闸和地基
的变形、地形标高、应力、温度等)的初始值。 5试运行前施工阶段各监测资料的分析和说明。 根据现场检查和监测资料的分析,为试运行提供依据。 1.6.2 分阶段验收、峻工验收及试运行期时,应包括下列主要 内容: 1 工.程概况。 2 仪器安装埋设监测和现场检查情况说明。 3 现场检查的主要成果。 4 该阶段资料分析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5试运行以来,水闸出现问题的部位、时间和性质以及处 理效果的说明。 6对水闸工作状态进行评估,为分阶段验收及竣工验收提 供依据。 7提出对水闸监测、运行管理及养护维修的改进意见和 措施。 1.6.3 水闸安全鉴定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工程概况。 2 仪器更新改造及监测和现场检查情况说明。 现场检查的主要成果。 4 资料分析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对水闸工作状态的评估。 说明建立、应用和修改数学模型的情况和使用的效果。 7水闸运行以来,出现问题的部位、性质和发现的时间、 处理的情况和效果。 8拟定主要监测量的监控指标。 9根据监测资料的分析和现场检查找出水闸潜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善水闸运行管理、养护维修的意见和措施。 10根据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对监测设备、方法、精 度及测次等提出改进意见。
1工程简述。 2对水闸出现异常或险情状况的描述。 3根据现场检查和监测资料的分析,判断水闸出现异常或 险情的可能原因和发展趋势。 4提出加强监测的意见。 5对处理水闸异常或险情的建议
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
息则 3 现场检查 109 4 环境量监测 111 5 变形监测 112 6 渗流监测 114 8 专项监测 115
1.0.2据水利部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
1.0.2据水利部发布的《第一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我国现有 各类水闸9万多座(其中大型860座,中型水闸6300多座,小 型水闸89000多座),是我国除害兴利的水利基础设施的组成部 分,对防洪、挡潮、排涝、灌溉、供水、环保、航运和水力发电 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水闸的等别和规模的划分依据按SL252《水利水电T程等 级划分及洪水标准》的规定确定。 按照功能,水闸可分为拦河闸、挡潮闸、防洪工程中的水 闸,以及灌溉、供水、治涝和排水工程中的水闸。其中,拦河 闸、挡潮闸、防洪工程中的大、中型水闸的安全监测按本标准执 行。考虑到灌溉、供水、治涝和排水工程中的水闸数量较多,按 本标准要求执行安全监测,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较高,可在确保 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必要的监测项目,简化监测内容。 1.0.3水闸是由上游连接段、闸室段、下游连接段等3部分组 成。上游连接段包括铺盖、护底、上游防冲槽以及上游翼墙和护 坡;闸室段是水闸工程的主体,包括闸底板、闸墩、胸墙、闸 门、工作桥、交通桥等;下游连接段包括下游河床部分的护坦 (消力池)、海漫和防冲槽,以及两岸的翼墙和护坡等两部分。 水闸安全监测范围包括闸室段,上、下游连接段,管理范围 内的上下游河道、堤防(含两岸连接段),以及与水闸工程安全 有关的其他建筑物和设施。其中,水闸的主体结构即上游连接 段、闻室段、下游连接段的安全监测按照本标准执行;管理范围 内的及与水闻工程安全有关的其他建筑物和设施的安全监测以变 形和渗流为主,设计按照SL725《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设计 规范》执行,监测设施及其安装、观测则按照本标准执行。
点为部分水闸为穿堤建筑物,两岸与堤岸相接,闸室段直接挡 水,在上下游水头作用下,容易出现侧向绕渗现象。另外,水闸 出口水流条件复杂,下游常出现的波状水跃和折冲水流,可能对 河床和两岸造成淘刷。由于水闸多数位于江、河、湖、海附近, 基础大多为淤泥、粉砂、流沙及软土等土质,地基土质均匀性 差、压缩性大、承载力低,在水闸结构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基 础过大沉降。因而水闸的侧向绕渗、基础沉降、扬压力及冀墙变 形、下游冲刷等是工程安全监测的重点。若按工程部位考虑,闸 室段结构复杂,是整个水闸1.程的主体,因而闸室段又是水闸工 程的监测重点或关键部位。 安全监测是一项长期性与周期性的动态采集和分析判断的过 程,根据水闸服役的不同阶段、目的与工况,采取相应的监测项 自与监测频次,不同监测项目存在关联性,如闸底板发生异常 时,闸基扬压力和底板应力可能也发生异常,在时间序列上监测 信息符合渐变到突变的过程,故要求相关项目应同步监测,时间 序列应连续,以获取资料的完整性与规范性。 仪器监测与现场检查不同,仪器监测是定量的,可以量测到 水闻及闸基的性态,提供长期连续系列的资料,能发现水闸结构 在不同荷载丁况下的变化趋势,定量评估水闸安全运行性态与发 展趋势。现场检查能在时问和空间上弥补仪器量测的不足,更能 全面地直观地对1程性态有快速、整体的初步诊断。 1.0.6考虑到前期1.作阶段划分的不确定性,将可行性研究阶 段、初步设计阶段、招标设计阶段统一为设计阶段,这样水闸安 全监测1作共分为设计、施1.、初期运行、运行4个阶段。 1.0.7由于水闸的重要性、地基条件、结构型式不同,受力状 态和所处外界环境也不尽相同,本标准虽然对必设项目和可选项
1.0.6考虑到前期1作阶段划分的不确定性,将可行性
3.1.3水闸T程的日常检查以巡视检查为主,由具有相当经 验的专业人员进行。检查频率根据水闸重要程度、建成时间长 短、运用频繁程度、老化状况和运行情况确定,特殊时期增 加检查次数。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是全面检查,由管理单位 或其主管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当水闸遭遇到特大洪水、 风暴潮、强烈地震和发生重大工程事故等特殊情况时,工程 易受损甚至破坏,严重影响工程安全运用,故应及时进行专 项检查。 (1)如水闸上游出现特大洪水,将会出现超过设计最高水位 的可能,迫使水闸不得不实行超设计最大流量的泄流,易导致闸 身失稳或下游冲刷破坏。 (2)风暴潮是指由气象因素急剧变化造成的沿海海面或河水 位的异常升降现象。我国是频繁遭受风暴潮侵袭的国家之一。在 南方沿海,夏、秋季节受温带气旋影响,形成台风登陆,发生风 暴潮;而在北方,冬、春季节,北方强冷空气与江淮气旋组合影 响,也易引起风暴潮。风暴潮发生时,潮水位可能陡涨1~3m, 对水闸会产生很大的破坏力。 (3)强烈地震系指我国地震震级6~7级而言,相当于震中 烈度I~X度。根据国内外地震灾害的资料看,水闸在地震震中 烈度超过训度以上时,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4)水闸在运用中,可能会发生重大的T程事故,如启闭机 受损、消能设施损坏等,影响丁程正常运用,也要进行专项检 查,查明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播施
3.2.1水闸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裂缝 检查等,是水闸工程管理和日常检查中的技术工作。其中,钢筋 混凝土结构的碳化情况检查是现场检查中的重要内容。对沿海地 区或附近有污染源的水闸,开展混凝土碳化深度的不定期检查十 分必要。混凝土碳化情况通过碳化深度检测实现,碳化深度检测 的布置设计需全面考虑: (1)测点布置可按建筑物不同部位均匀布置。 (2)对于受力较大或应力较复杂的部位,测点需适当加密 (3)检测时需在构件顶面、底面、侧面等多方位进行。 (4)测点一般选在通气、潮湿的部位,而不选在角、边或列外 形突变部位。 (5)混凝土碳化深度观测一般可采取凿孔用酚酥试剂测定 观测结束后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封孔。如碳化深度大于或接近钢筋 保护层,则需尽快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钢筋进一步锈蚀。
3.3.3北方寒冷地区的水闸,在冰封季节水面形成冰盖,对闸 门产生冰压力,易使闸门遭到破坏,门槽结冰影响闸门正常的启 闭运行。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冰冻设施。一般在闸门门槽及 面板附近布设管路,用潜水泵或空气压缩机定时送入压力水或压 缩空气,使水面翻起波浪或使温度较高的深层水与温度较低的表 层水形成对流,在闸门前形成一条不冻的水域,与河流冰盖隔 开,从而防止闸门附近水面冻结;此外,也可采用门槽加热的方 法,防止门槽结冰。为此,对于建于冬季有冰冻区的水闸,冰冻 期间还需要检查防冻设施状况及其效果
4.2.1上、下游水位和过闸流量观测是水闸最基本的观测项目, 不进行水闸上、下游水位和过闸流量观测,水闸难以正常运行。 4.2.2水位观测规定“测点应设在水闸上、下游水流平顺、水 面平稳、受风浪和泄流影响较小处”,否则观测成果受外界环境 干扰严重,是不准确的。 4.3.1因为水闸建成运行后的上、下游冲刷、淤积变化,致使
水位一流量关系曲线不是一成不变的XJJ 134-2021 城市病治理技术标准.pdf,故根据水位推求过闻流量 所使用的闸址处水位一流量关系曲线应经过定期率定。
5. 2. 1 垂直位移观测是水阐的基本观测项目。 对于基
5.2.1垂直位移观测是水闸的基本观测项目。对于土基上特别 是软土地基上的水闸,垂直位移观测对安全施工和运用具有十分 重要的监督作用。有的水闸,不埋设垂直位移测点,或虽埋设垂 直位移测点但不进行正常性的观测,盲日地进行水闻施工或运 用,这是十分危险的
在每一个垂直位移测点处均需布置水平位移测点。可选择构成 视准线的垂直位移测点处,同体布置1排或多排水平位移测 点。水平位移的观测次数可少于垂直位移观测次数。水闸的垂 直位移观测在沉降稳定前应定期进行,而水平位移观测则可不 定期进行。
止水结构的破坏。规定“宜采用测缝计、游标卡尺进行裂缝开合 度监测”,一般可通过卡尺量测等简易方法进行CJJ/T 281-2018 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标准,但当地质条件 复杂,现场量测条件较差时,尽量设置测缝计观测
6.2.1闸基扬压力监测的重点是坐落于松软地基上且运
较高或水位变化频繁的水闸。 渗流监测断面数量与水闸长度、闸孔宽度、闸室结构、地基 条件等有关,本条中监测断面数量根据部分水闸的实际设置情 况,以及不同规模水闸的常规工程布置测算确定。 水闸闸基的扬压力监测,通常仍是通过埋设测压管进行观 测。这种观测设备的主要缺点:一是测压管内水位变化往往滞后 于水闻上、下游水位的变化,当水闸上、下游水位变化频繁或地 基渗透性甚小(如渗透系数小于10"cm/s黏性士地基)时,这 种影响比较显著;二是测压管周围滤层时有堵塞现象,甚至影响 测压管的正常使用。电测渗压计不存在水位滞后的问题,埋设比 较方便,缺点是长期埋设在水下,由于水特别是海水的腐蚀作 用,渗压计易失灵。因此,对于水位变化频繁或透水性较小的黏 性土地基上的水闸,其闸基扬压力观测尽量采用渗压计。 6.2.2运行水头较高的水闻、两侧土质渗透性较好的水闸,会 产生侧向绕渗。侧向绕渗对岸墙、翼墙施加侧向水平水压力,影 响其稳定性;在渗流出口处,以及填土与岸墙、翼墙的结合部上 可能产生绕渗破坏。因此,侧向绕渗也是水闸渗流监测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