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H/T 3159-2019 石油化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pdfSH/T31592019
SH/T3159—2019表G.1(续)物探方法物性参数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划分地层,区分岩性,确定软弱夹层、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及厚度;钻孔电视图像无套管,干孔或清水孔段了解岩溶发育情况,测定结构面综合产状测井划分地层;计算固井时所需的水井径测量直径长度泥量;判断套管井的套管接箍位有无套管及井液均可进行置及套管损坏程度井斜测量方位与倾角测量钻孔的方位角和倾角无磁性套管53
SH/T3159—2019附录H(资料性附录)原位测试方法测定的参数和目的原位测试方法测定的参数和目的见表H.1。适用土类试验碎黏子类测定餐主要试验目的砂粉填软项目石性土土土土土土平板(PLT)比例界限压力P。、极限1.评定岩土承载力++++++++++++载荷螺旋板压力P.和压力变形的2.计算土的变形模量试验(SPLT)关系十算土的基床系常规(CPT)单桥比入阻力,双桥1.判别土层均匀性和划分土层+++++锥尖阻测壁摩阻2.选择桩基持力层、估算单桩承载力静力触探试验孔压(CUPT)触探的孔限水压力4.判断沉桩可能性++(DPT)液化日能性及等级判别土层均匀性和划分土层判别地基液化可能性及等级标准贯估算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SPT)标准贯入击数入试验4.估算砂土密实度及内摩擦角5.选择桩基持力层估算单桩承载力轻型动力触拉击数Nio动力触探动力触探击数刺别土层均匀性和划分土层重型试验(击)古算地基承++(DPT)动力触探击数Ni203.选择桩基持力层、估算单桩承载力超重型++(击)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和灵敏度十字板剪不排水抗剪强度峰值(VST)2.估算地基土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切试验和残余值++3.计算边坡稳定性4.判断软黏性土的应力历史为重要工程或深基坑工程的设计现场渗透岩土层渗透系数,必要提供土的渗透系数、影响半径、单试验时测定释水系数井涌水量等54
SH/T3159—2019表H.1(续)适用土类试验子类碎黏测定参数主要试验目的岩砂粉项目石性石土土土土土预钻式1.测求地基土的临塑荷载和极限荷(PMT)载强度,从而估算地基土的承载力旁压初始压力、临塑压力、算沉降量试验自钻式极限压力和旁压模量3.估算桩基承载力(SBPMT)4.计算土的侧向基床系数5.自钻式旁位水平应力科静止侧压力系数侧胀模量DB37/T 4065.1-2020标准下载,侧胀土性指划分土层中划分土类扁铲侧(DMT)数,侧胀水平应力指数2.计算土的制向基床系数胀试验和侧胀3.判别地基划分场地类别2.提供地震反应分析所需的场波速(WVT)压缩波速、剪切波速土动力参数测试评价体完整4.估算场地卓越周期场地微振场卓越周期和脉定场地卓越周期动测试注:“++”为很适用,+”为适用。55
SH/T31592019
表I.1碎石土密实度现场鉴别
表I.3粉土和黏性土现场鉴别
SH/T31592019
附录J (资料性附录) 边坡坡度容许值 J.1边坡坡率允许值应根据经验,按工程类比法的原则并结合已有稳定边坡的坡度值分析确定。当无 经验、且土质均匀良好、地下水贫乏、无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条件简单时,可按表J.1确定。
边坡坡率允许值应根据经验,按工程类比法的原则并结合已有稳定边坡的坡度值分析确定。 且土质均匀良好、地下水贫乏、无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条件简单时,可按表J.1确定
表J.1边坡坡度容许值
注1:考虑区域性的水文、气象等条件,结合具体情况使用,括号内为参考值,空白者边坡高度加以限制 注2:本表不适用于岩层层面或主要节理面有顺坡向滑动可能的边坡,或有地下水活动地段的边坡。 注3:表中碎石土的充填物为坚硬或硬塑状态的黏性土、粉土,对于砂土或充填物为砂土的碎石土,其边坡坡度 容许值均按自然休止角确定,
注1:考虑区域性的水文、气象等条件,结合具体情况使用,括号内为参考值,空白者边坡高度加以限制 注2:本表不适用于岩层层面或主要节理面有顺坡向滑动可能的边坡,或有地下水活动地段的边坡。 注3:表中碎石土的充填物为坚硬或硬塑状态的黏性土、粉土,对于砂土或充填物为砂土的碎石土,其边坡坡度 容许值均按自然休止角确定,
SH/T3159—2019用词说明对本规范条文中要求执行严格程度不同的助动词,说明如下:(一)表示要求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时: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二)表示要准确地符合范而应严格守时: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三)表示在几种可能性中推荐特别合适的一种,不提及也不排除其他可可能性,或表示是首选的但未必是所要求的,或表示不赞成但也不禁止某种可能性时:正面调同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四)表示在规范的界限内所允许的行动步骤时:正面词果用“可”,反面词采用“不必”。58
SH/T3159—2019
SH/T3159一2019《石油化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经工业和信息化部2019年11月11日以第48号 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是在SH/T3159一2009《石油化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一版的主编单 位是北京东方新星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原中国石化集团勘察设计院),主要起草人是胡德新、马惠 民、胡贵卿、宋矿银、黄利成、李惠彬、张连中。 本规范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石油化工岩土工程勘察的实践经验, 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并以多种形式广泛地征求了有关生产装置区勘察、储罐区勘 察、长输管道勘察、地下水封石洞油(气)库勘察等方面的意见,最终形成了本规范。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 《石油化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编制组按章、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 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 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SH/T3159—20199.4填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779.5地基处理的岩土工程评价779.6桩基的岩土工程评价·789.7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789.8池类基础抗浮评价.799.9基坑工程的岩土工程评价7910岩土工程勘察报告·7910.1一般规定7910.2勘察报告主要内容80万62
SH/T31592019
本规范的范围主要是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生产装置区、储罐区、长输管道、地下水封石洞油( 察,与生产装置区配套的码头、铁路、变电站等的勘察。
4.2勘察阶段与勘察方案
4.2.1岩土工程勘察
4.3勘探、原位测试和士
4.3.1合理选择勘探手段
探仍然是最直观、最普遍使用的勘探手段,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土(岩)层特点采取适宜的钻探工艺。 在线路勘察中,对浅部土层一般可采用小口径麻花钻、小口径勺形钻或洛阳铲钻进方法。工程物探 方法较多,技术发展很快,不断有新技术、新方法出现,但在石油化工勘察工作中的应用相对滞后。在 土岩组合、岩溶地区、隧道勘察工作中,采用合适的工程物探方法作为勘探的辅助手段可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虽然静力触探的力学分层直观连续,但由于其多解性容易引起误判,如以静力触探为主要勘探手段 除非有经验的地区,否则应有一定数量的钻孔配合。 132原位测试是岩土工程地察中土分重要的手段、合理地安排原位测试工作量将有助于缩短勘察
SH/T3159—2019
周期,提高工程勘察质量。 影响原位测试数据真实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测试仪器、试验条件、操作技能、岩土的不均匀性等, 使用时应剔除异常数据,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4.4岩土分类、定名和单元划分
4.1右右的工程分类是在地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 4.2岩石的风化程度的划分与国标一致分为五级,加入了面波波速和剪切波波速对硬质岩的分类标 圭。由于岩石往往不具有完整的风化分带,在这种情况下,可用类似“全风化一强风化”“强风化一中 几化”等表述。岩体的完整性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表述。 4.3岩石的工程分类主要依据岩体的工程性状,包括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岩体的基本质量等 及以及软化性状。工程分类的目的是使岩土工程师对岩石建立起明确的工程特性概念,便于有针对性地 生行工程评价。显然,工程项目不同,其侧重点也不同,所以强调“根据工程需要”。 4.4野外描述是第一手资料,非常重要。除了文字描述,对重要的工程性状,应配以素描或图片。 4.5沉积年代不同的同类土,其工程性质差异明显。老沉积土是指第四纪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 。第四纪全新世中近期沉积的土,定为新近沉积土。 4.6近三十年来,在临海、丘陵区和山区,开山块石就近堆填的情况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工程问 也为数不少。由于块石填土地基的勘察尚无成熟的方法和经验,而且其检测、地基处理、桩基施工也 在诸多难题,故在本规范中单独列出,以引起工程建设各方重视,慎重对待。 4.7勘察成果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野外第一手原始资料的质量,因此,对野外工作中可能碰到的 种薄层、互层、夹层、透镜体、空洞、井窖、旧基础、孤石等的定名和描述,应尽可能明确。 4.8岩土工程单元的划分应注意以下几点: a)平面上分区主要根据不同的地貌类型、地质构造等条件分区,剖面上根据地质时代、成因类型、 岩土类别和物理力学性质分层。 b)对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方法,规定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也可根据波速测试如剪切波速度和面 波速度,同时也不排除可以用岩石的极限抗压强度指标来划分。 c)土层的分层首先考虑成因类型、土的类别、物理力学性质(包括特殊性),其次考虑堆积年代、 沉积韵律和沉积环境。土层中的夹层,特别是软弱夹层和透镜体往往对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安 全性在某些情况下起着控制作用,应引起足够重视,本条中规定的0.5m的最小分层厚度仅仅 对一般情况而言,当工程需要时,应不局限于这一厚度
5生产装置区岩土工程勘察
.1.1~5.1.3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石油化工建设场地的选择余地也越来越 小。但随着地基处理技术和桩基技术的提高,地基的复杂程度已不是制约场地选择的关键。场地的工程 也质条件只是场地选择的因素之一,但对于选场组倾向于选取的场地,当存在可能影响其取舍的下列因 时,应对该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明确结论: a)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强烈或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差,对场地稳定性有直接或潜在威胁的地段; b)对建筑物抗震属危险的地段: c)地下有可开采价值的矿藏或对场地稳定有严重影响的地下采空区
SH/T31592019
5.2.1~5.2.2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是初步勘察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该问题应在初勘阶段解 决,不应留给详勘阶段。同时,当场地条件复杂时,应注意进行工程地质分区,为总平面布置提供依据。 另外,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按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建设场地应单独进行地质灾害和地震安全性评价 工作,而有些工作与场地勘察工作是交叉的,建议相互结合进行,相关资料可相互利用,避免重复工作。 5.2.4出于稳定性评价和工程地质分区的目的,勘探点的布置,特别是对山区地基,应以控制地貌单 元、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界限等为最低要求,可不受表5.2.4的规定控制。对平原土质地基,一般可按 表5.2.4的规定控制。 5.2.6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布置以基本能控制场地为原则,对于简单地基其数量取小值,复 杂地基取大值。 5.2.8高填方场地,往往底部存在相对软弱土层,其稳定性往往是设计人员极为关心的,而其固结稳 定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本条强调在填方时,就要设置观测点,积累数据,以便为后期分析提供依据。此 工作可单独进行。 5.2.9地下水的勘察应注意两点,一是地下水的腐蚀性问题,二是地下水位变幅问题。因为它们对工 程概算影响较大。所以对地下水条件较复杂场地(如海边、晒盐场地等),地下水的腐蚀性调查深度可 适当加深。对于缺少地下水长期监测资料的地区,本条强调在初勘阶段甚至更早阶段建立长期观测井, 积累数据。此项工作也可单独进行
5.3.2与一般建筑工程不同,石化工程建设常常时间紧,工期急,特别是长周期设 设计往往无法提供基础尺寸和荷载条件,这就需要勘察与设计的深度交叉,同时,勘 石化建(构)筑物特点。
B.3本条规定了详勘的具体工作。需要说明以
.3.3永忧 a)当不良地质作用成为突出的岩土工程问题时,应进行专门的勘察评价(地质灾害勘察评价); b) 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是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工程经验表明,绝大 多数与岩土工程有关的事故是变形问题,包括总沉降、差异沉降、倾斜和局部倾斜;变形控制 是地基与基础设计的主要原则,因此,查明地基的均匀性是详勘工作的重点之一; 埋藏的古河道、沟浜,以及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安全影响很大,应予查明; d) 工程勘察向岩土工程设计延伸是值得肯定的工作,但延伸的深度各勘察单位并不一致。就现阶 段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和实际情况,将岩土工程勘察的落脚点定位于为设计、施工提供参数, 并进行方案比较是适宜的。 5.3.4勘探点的布置只能原则性的规定,在这一阶段,尽管总平面已大致确定,但仍然经常调整,加 之炼化装置区布置比较紧凑、密集,故通常采用方格网布置。不过有条件时,还是建议按照单体建(构) 筑物或柱列线布置。 5.3.5勘探点的间距主要取决于地基复杂程度,特别是地基的均匀性。从近年来在岩浆岩分布和岩溶 发育地区,地基条件复杂的岩土工程勘察实践来看,勘探点按15m~20m间距基本能满足石油化工项 目的要求,局部坡度比较大或极不均匀的地段,适当加密。 5.3.7本条主要是针对场平已达到设计标高的场地,深度的规定也是原则性的。个别石化建设项目在 场地未完成整平时,就进行详勘工作,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后期的场平,特别是回填工作量较大时,前 期详勘的资料恐难以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极端情况下,可能对岩土工程地质环境(如地下水条件、场 地稳定性等)产生影响。 根据基础尺寸来确定勘探点的深度只是一种理想情况。由于石化工程建设的特点,在详勘阶段,设 备基础尺寸可能无法确定,因此从适用、方便的角度而言,根据上部荷载和拟采用的基础形式,结合地
SH/T3159—2019基类型来综合确定勘探孔深度可能更合理一些。对土岩组合地基,勘探孔深度应以全风化层、强风化层、中风化层或微风化层(对桩基)作为控制依据;对土质地基,一般勘探孔的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地基主要受力层可按略大于地基变形计算深度的70%考虑。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对中、低压缩性土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20%的深度;对于高压缩性土层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10%的深度。控制孔深度应略大于地基变形计算深度。5.3.8对于勘探手段,通常以钻探为主,但应注意的是某些有经验的软土地区,地方规范容许静力触探工作量达到2/3。对于室内土工试验和进行原位测试,对每一主要岩土层规定数量不少于6件(组),是一个最低标准,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进行合理安排。当工程规模较大或土质不均时,应适时调整增加取样和测试的数量,以提高岩土参数统计分析的精确度和代表性。当试验成果的离散性较大且无法满足数理统计要求时,应增加取土数量和试验量。土的视电阻率是埋地钢结构、变电站、储罐基础设计要考虑的参数,往往在场地勘察中遗漏,而不得不后补,给工作造成被动,为此,有条件时,要求与详勘工作一并进行。5.3.10详勘阶段,了解的是勘察期间的地下水状态。地下水长期动态规律只能通过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山区地基,往往误差较大。所以有条件时,应在初勘阶段预设长期观测孔。回填场地,因地下(表)水径流条件的改变,地下水往往会在回填土层中聚集、地下水位会逐步升高。若详勘工作在回填前或回填后未经历一个水文年进行,可根据地形地貌、地下(表)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进行初步预测评价对水质分析,取3套水样是对地下水水质单一场地的最低要求,在沿海地带因虾塘、鱼塘甚至盐场地表水体也应采样以便对比分5.4既有基础的勘察5.4.1随着科技进步,旧有的石油化工装置显得产量低、能耗高、规模小,不得不进行改建和扩建,这就涉及既有基础的可利用的问题。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取决于原有资料详尽程度。5.4.2对既有基础的利用实际上是挖掘地基潜力,一是由于地基土的压密效应随时间增长的地基承载力增加部分;二是原设计中可能有未被用完的承载力,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应应紧密结合这一要求进行。沿基础侧壁布置的探井,取样时可取双样,即在靠基础一侧和另一侧分别取样。5.4.3论证地基土承载力是否有潜力可挖时,应考虑改扩建后土体中出现新的应力水平和工作状态,故应对土的强度特性值(如前期固结压)旁压试验的临塑苟载、静力触探的贯入阻力及土的固结或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进行分析比较,必要时应进行载荷试验验证。附录E只适用于二、三级建(构)筑物承载力的确定。5.4.4对桩基础,重点是桩体强度的增减与桩周摩擦力和桩端端承力的提高及相互间的协调。5.5动力机器基础的勘察5.5.1~5.5.2对动力机器基础,按详勘要求布置工作量一般能满足对地基的均匀性和静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的评价,但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的动力特性需通过激振法测试进行评价。此项工作受制于基础的位置、尺寸、型式以及机器的性能,通常在详勘阶段后单独进行。5.6补充勘察5.6.1补充勘察并不是勘察过程的一个独立阶段,但由于设计变更或场地条件复杂,详勘成果可能无66
SH/T3159—2019法满足设计与施工的需要时,方有必要开展此项工作。对于本条c)款,在复杂地基场地勘察时,比如岩质地基场地,尤其在花岗岩和岩溶地区,由于不均匀风化和岩溶的发育,往往地层起伏很大,再加上有孤石和溶洞的分布,详细勘察时,很难完全查清场地地层的分布,即便是一桩一孔,对于大直径桩,也会有同一根桩的不同部位出现不同地层的情况出现,此时就需要对场地进行补充勘察;5.6.2补充勘察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勘察工作量的布置以能解决具体问题为原则。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直径≥800mm),化工装置(包括低温罐)使用得较多,重要性等级通常为一级,单桩承受的荷载较大,在复杂地区进行一桩一孔的勘察是有必要的。6储罐区岩土工程勘察6.1一般规定6.1.1主要说明本章条文的适用范围,本节规定适用于于常温、常压条件下的立式储罐拱顶罐、浮顶罐、球罐、低温罐(含LNG储罐)。此类大中型储罐基础面积大、多为柔性基础且与罐体非固定连接、工艺要求对不均匀沉降敏感,因此,其勘察要求与一般建(构)筑物有所不同。6.2初步勘察6.2.1本条对初步勘察阶段的主要工作进行了说明6.2.2~6.2.4初步勘察布点主要考虑把控整个场地地层分布规律,控制性勘探点宜占勘探点总数的1/41/3,场地条件简单取小值,场地条件复杂取大值,但应保证每个地貌单元有控制性勘探点。6.3详细勘察6.3.1本条对详细勘察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行了说明,在实际工程中,还应结合工程特点,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增加相应工作。6.3.4控制性勘探点宜占勘探点总数的1/4~1/3,场地条件简单取小值,场地条件复杂取大值,但应保证每个罐中心位置有控制性勘探点6.3.5~6.3.6规定详勘阶段勘探深度的要求,要求勘探深度等于或略深于地基变形计算的深度,满足变形计算的要求;勘探孔深度本次修订参考了GB50473和GB50568的相关章节。对于表中的深度是按中软场地土考虑的,具体实践中应酌情考虑增减。7长输管道岩土工程勘察7.1一般规定7.1.1石油化工生产区内的管道按生产装置区勘察要求进行。7.1.2本章未涉及水下隧道勘察,需要时,可参照相关行业规范。7.1.4对于勘察阶段的简化应当指出的是,过去有不少工程,由于种种原因,来不及分阶段进行,进行了一次性勘察,结果在工程施工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线路走向不合理或客观地质情况未能全面反映,造成设计一再修改,投资一再增加,工期一再拖延。因此,盲目地简化勘察阶段的做法,必然是事与愿违,贻误工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对于施工勘察不作为一个固定阶段,视工程的实际需要而定,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工程,且详勘成果不能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时,需要进行施工勘察。67
SH/T31592019
7.2.1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主要以配合选线组踏勘为主。应从岩土工程条件出发,结合工程情况,选 择地形和地质条件较好、安全经济的线路走向方案。 7.2.2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野外踏勘要对图上预选的线路方案实地调查。通过调查首先证实或补充从 地形图和所搜集资料中获得的情况,对线路方案得到感性认识,对有出入的情况应查清补正。其次是对 线路方案的重点地段做重点调查。重点地段通常是指特殊地质与不良地质地段,大中型河流、冲沟穿(跨) 越点,山体隧道穿越点,及其他有特殊情况的地段。应该概略了解特殊与不良地质地段的性质,调查分 析其发展趋势及对管道的危害程度。大中型河流、冲沟穿(跨)越点及山体隧道穿越点往往会控制线路 的走向,为了给线路方案对比提供条件,必须在踏勘阶段进行重点调查,初步推选出供选择确定的穿(跨) 越地段。
“表7.2.9脚注”中所列的勘探方法为线路常规勘探方法,对于一些特殊地层,如松散矿 类土、含粗颗粒的黏性土等,无法采用小螺纹钻、洛阳铲等方法进行勘探,若采用井探、坑拉 探(如对称四极电法等)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合理。该方法在一些地区的山间平地线路勘察中 特殊性岩土勘探孔深度应满足取样和特殊性岩土评价的要求。
定穿越点以前,应进行必要的可行性研究勘察工作,比选出最佳的穿越方案。穿越点的位置,
SH/T3159—2019
照顾到整个线路走向的合理性,又要考虑到工程地质条件的适宜性。 7.3.5d)项要求搜集的河流水文资料主要是用于计算或估算穿越河流段的最大冲刷深度,为河床段管 道采用合理的埋设深度提供依据。最大冲刷深度数据至关重要,取值小会影响管道安全,取值大会增加 工作量(尤其对开挖方式穿越)。在实际勘察中往往收集该类水文资料较为困难,无法进行最大冲刷深 度的计算或估算。一般情况下,可根据穿越河段的地层资料及上下游已建、在建或拟建工程的有关资料, 结合工程经验给出河床内管道埋深建议值,或给出建议穿越的地层(指抗冲刷能力较强的稳定地层,如 基岩、卵石层等)。 7.3.7a)项规定了在拟定穿越位置(包括比较方案)的上游15m~20m处布置勘探点,这条规定主要 是基于该阶段无法确定具体的穿越方式,防止勘探孔对今后穿越施工带来工程隐患。该款同时规定每个 方案应至少布置3个勘探点,这是考虑河床内至少应有1个勘探点。 b)项给出的勘探孔深度较以往增加了5m~10m,主要考虑到随着定向钻技术的发展,穿越深度随 之增加。 7.3.8此条主要是针对穿越工程初步勘察的工作特点,建议在各项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布置适宜的工 程物探工作,断面的布置方式和间距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酌情考虑。 7.3.9~7.3.10明确了详勘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应取得的资料,以便确定经济合理的勘察方案。 7.3.11本条规定了详勘阶段勘探点布置的原则。所谓非开挖穿越方式是指定向钻、顶管、隧道及盾构等。 因非开挖穿越方式的勘探点均偏离中心线15m20m,不能直接反映中心线位置处的地层情况,在 某管道工程的定向钻穿越中因中心线处基岩面埋深明显浅于勘探孔处,导致了定向钻穿越的失败。因此, 在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如基岩面起伏大,有卵石层分布等)的地段进行非开挖穿越方式详勘时,宜采用 钻探与物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穿越中心线位置及其两侧15m20m(勘探线位置)处各布置1条物 探线,以便为穿越方案取得更为可靠的地质资料。 7.3.13~7.3.14对于取岩土试样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数量应着重考虑穿越方式,对于非开挖方式,应 尽量取高值;每一主要土层的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与现行国标是一致的。 7.3.16对于施工勘察,过去在穿越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少做,根据近年来的一些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 问题,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特别是对于顶管和盾构等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勘察是很 有必要的。通过对施工过程所揭露的岩土条件,针对施工工艺的要求,对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 问题进行预测预报
7.4.1对于管道工程而言,宜尽量埋入地下,因此在工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选择穿越方式。 7.4.2跨越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重点,是初步查明场地、岸坡的稳定性。 7.4.4b)项是针对需在河床内设置管墩的情况。 7.4.8本条提出了勘探方法可根据地层条件采取不同的手段;对管墩和锚固墩勘探点的数量,按地基 复杂程度等级的不同进行了区别对待,以确保勘探工作的合理性。 7.4.9本条规定了勘探孔的深度。对于水下基础勘探孔的深度充分考虑冲刷深度的影响,勘探孔深度 的计算顶面应为水流的最大冲刷深度面。
7.5.1在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通过搜集资料和现场踏勘工作,选择合适的隧道位置,并对影响隧道 的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管道隧道截面较公路、铁路小,在纵向上受坡度影响小,当洞口条件好时采用隧 道群较长隧道节省工期,因此在选择洞址时更为灵活。 咖岩理达
SH/T3159—2019界面、地下洞穴和断裂构造带等,而钻探只能反映某一点的有限的垂直线上的情况,所以,在隧道初勘中物探应广泛应用而且应较钻探先行一步。通过物探大面积的勘探来查明隧道区地层、岩性、岩溶、构造等地质情况。钻探在初勘阶段一般为辅助性勘探手段,钻孔要求少而精。对于陆上隧道除地质条件较差的洞口布设钻孔外,洞身除测绘或物探发现有构造破碎带或其他不良地质需要布置钻孔揭露外,其余一般不布置钻孔,不以7.5.4条第二款的“初步勘察勘探孔的间距宜为400m600m”为束缚,尤其在洞身埋深较大(超过300m)地段。7.5.57.5.6详勘阶段的工程地质测绘范围一般与初勘未查明的地质条件相适应。对初勘提出的重大地质问题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观测点、线可较初勘密一些,追踪范围可放大一些。本阶段工程地质测绘主要是查明初勘遗漏和未查明的工程地质问题详勘阶段的勘探手段应以钻探为主。因为这个阶段隧道位置一般已确定,而且初勘期间做了大量的地质调绘和物探工作,对隧道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有了基本了解,本阶段勘察主要查明隧道范围内的地质情况,而钻探是最直观有效的手段。原则上隧道洞身、洞口均应有钻孔,通过钻探可进行地层划分、岩性鉴定,查明岩层的风化程度、裂隙发育情况、地地下水情况等;通过对岩土、水的测试可为围岩分级提供直观的资料,同时也为物探提供了对比资料。洞身钻孔的布置是为了揭露隧道围岩情况但钻孔在穿过上部地层钻到隧道底板标高以下几米往往钻孔较深。因而洞身钻孔一般布置在地形低凹处,一是可减小钻孔深度,二是地形低凹处往往是地层薄弱处、构造发育处等地质条件复杂处,也是隧道设计与施工的重点地段。近年来在岩溶地区隧道施工中出现了不少突水事故,如宜万铁路的野三关隧道施工中发生了特大突水事故,造成十几人死亡或失踪,经济损失巨大。因此,在岩溶地区隧道勘察中应加强水文地质方面的工作,必要时可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在地下水较丰富的岩溶地区隧道施工中应进行水平勘探,加强超前预报,防止突水事故的发生8地下水封石洞油(气)库岩土工程勘察8.1一般规定8.1.1本章规定的为地下水封石洞油(气)库的勘察。8.1.2地下水封石洞油(气)库的勘察阶段与其他建设工程不同,但依然与设计阶段相呼应,分别对应设计的四个阶段: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基础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及施工阶段。8.1.3地上设施的勘察工作量一般是随着勘察的深入逐步递增的,但地下水封石洞油(气)库的勘察工作则应该将主要的勘察工作量放到初步勘察阶段。前期选址勘察投入少量的勘察工作初步选定库址方向;初步勘察阶段应投入较多的勘察工作,详细查明拟建场地的地质情况,选择一处地质条件相对最优的库址;详细勘察阶段,则主要是针对洞库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勘察,投入适量的勘察工作量。8.1.7地下水封石洞油(气))库勘察是一项相对精细的勘察工作,在有限的钻孔内做尽可能多的测试与测井工作,以期获得足够多的地质信息。由于选择作为地下水封石洞油(气)库的库址一般都不会有规模较大的岩石构造,所以要求采用双层岩芯管钻探钻进,减少钻探丢失的地质信息。8.1.9地下水封石洞油(气)库对水文地质要求的特殊性,要求各个阶段的勘探孔都能尽可能地保护下来,作为水文地质监测孔,积累水文数据。8.2选址勘察8.2.1选址勘察是在较大的区域内进行比选,最终能筛选出一块适宜建库的岩体,然后,初勘阶段在选址勘察选定的区域内进行优选,因此在选址勘察阶段选定的库址范围应足够大,使得初勘阶段能找出70
SH/T31592019
3节理的粗糙度系数,
SH/T31592019
SH/T3159—2019孔的布设应结合地上装置设备的总图布置,以防钻探完的钻孔在地上装置施工中遭到破坏,或者布设的钻孔在已有建(构)筑物中无法进行钻探施工。在某集团开展的地下液化烃储库勘察中遇到的情况较为典型,该项目地上为生产装置地下为储库,地上装置与地下储库同步建设,勘察过程中钻孔的布设结合了地上装置的总图布置,最后仅少部分钻孔被破坏,大部分钻孔得以保留作为水文监测孔,减少了后期水文监测孔的布设,节约了项目建设资金。8.4.3详细勘察阶段有了地下工程的详细布置,并且对拟建场地有了更详细的地质资料,要求建立工程地质方面的数值模型,进行洞库围岩的稳定性分析。要求建立水文地质方面的数值模型,进行洞库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涌水量预测计算,以及涌水量对周边地下水位的影响。8.4.4~8.4.6工程钻探依然是在工程地质测绘与工程物探的基础上进行布设。施工巷道浅埋段的钻孔布设间距,在施工巷道拱顶页上覆微风化岩层厚度小于一倍洞跨时取小值,在施工巷道拱顶上覆微风化岩层大于一倍洞跨时取大值。8.4.7在详勘阶段则应该核建立起洞库及其影响范围的地下水监测系统,监测施工期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同时结合运营期的永久监测布置。8.5施工勘察8.5.3地下水封石洞油(气)库工程不同于其他地上石油化工装置与储运设施的建设,地下水封石洞油(气)库深埋于地下,由于地下深部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加上前期勘察工作的局限性和出于经济性考虑,所以不可能在前期勘察阶段将场地地质情况完全掌握。勘察单位在项页目地下工程建设全过程提供施工勘察所做的地质服务是非常重要的,能有效规避地质风险,且及时为设计单位提供地质参数,优化设计方案。8.5.6在洞室施工阶段,岩体质量分级BQ法所需的岩体弹性纵波波速值的采集与分析较为困难,因此采用BQ法进行施工期的岩体质量分级有一定的难度,且工作效率与成本一般难以接受,根据项目生产经验,推荐采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Q系统法进行围岩质量分级,Q系统法主要以定性指标为主,现场使用便捷,在现场地质素描和编录的同时即能将围岩质量等级判定出来,但对现场岩土工程师的专业经验积累要求较高。9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9.1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9.1.1~9.1.2基本沿用了GB50021的相关内容,在岩土参数分析与选用过程中,应注意岩土参数的可靠性与适用性问题。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和原位测试结果应按岩土单元和分层统计,切不可将不属于同一层的数据混在一起统计,故正确分层至关重要。9.1.3表9.1.3的意义在于可以定量检验地层划分是否合理。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特殊性岩土指标的变异系数往往大于表中数值9.1.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般只提供岩土参数的标准值,不提供设计值。需要时,将标准值除以有关规范规定的分项系数即为设计值。9.2场地稳定性评价9.2.1场地稳定性评价应按先宏观再微观、先区域再地段的原则进行。场地地质条件的稳定性,仅做定性分析。而对于场地地震液化、软土震陷、黄土湿陷性、膨胀岩土的胀缩性以及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宜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对于c)项,目前由于震陷产生的机理及理论研究不深,认识也不统一。但防止震陷的最好措施就75
SH/T31592019
是采用桩(基础),其次是换土法。当不具备这些条件时,可采用把地基承载力降低20%~25%,达到 减小震陷量的目的。 9.2.2对于折线形滑动面,国标推荐了滑坡稳定性计算公式。当可能滑动面为圆弧面、平面或交角不 大的折平面时,也可按式(1)计算:
式中: k一稳定系数: ZN一—作用于可能滑动面上的法向压力之和,kN/m; 作用于可能滑动面上的滑动力之和,kN/m; ZT—作用于可能滑动面上的反向滑动力之和,kN/m; L一一可能滑动面总长度,m; c可能滑动面上土的黏聚力,kPa; $—可能滑动面上土的内摩擦角,(°)。 当需要进行滑坡治理而涉及滑坡推力计算时、可采用《建
k一稳定系数: ZN一一作用于可能滑动面上的法向压力之和,kN/m; ZT一一作用于可能滑动面上的滑动力之和,kN/m; ZT一一作用于可能滑动面上的反向滑动力之和,kN/m; L一可能滑动面总长度,m; c可能滑动面上土的黏聚力,kPa; 一可能滑动面上土的内摩擦角,(°)。 当需要进行滑坡治理而涉及滑坡推力计算时,可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滑坡推动计算公 式。
9.3天然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
9.3.1总体评价宜结合拟建建(构)筑物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应具针对性,适用性。天然地基方案一 般情况下比地基处理方案或桩基方案投资省、工期短,宜优先考虑。 9.3.2虽然地基均匀性判断不是精确的定量分析,但地基的均匀性评价仍具有其积极的指导作用,尤 其是地貌、工程地质(单元)和地基岩土层(结构)等条件具有重要的控制性影响,往往会被忽视或轻 视。 9.3.3~9.3.4现场载荷试验是确定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最直观、最可靠的方法。GB50007要求: 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物应提供载荷试验指标;GB50021要求:对甲级岩土工程勘察,宜提供载荷试验 资料。 对于近期回填土承载力和变形参数的确定建议优先选用现场载荷试验,并辅以其他原位测试手段来 综合确定。 对于粗颗粒土,由于无法采取土样,或者即使能够采样也产生较大的扰动,无法通过室内试验或者 即使能进行试验也不能准确地获得压缩模量值,且误差甚大(如花岗岩和玄武岩残积土)。为此,只能 通过原位测试提供变形模量Eo。表9.1列出了砂土的变形模量经验值可供参考。
表9.1砂土物理力学指标经验值
SH/T31592019
对花岗岩残积土,深圳地区经验公式见式(2):
Eo一一花岗岩残积土的变形模量,MPa: N一标贯击数,适用于4 E一 一花岗岩残积王的变形模量,MPa: N一标贯击数,适用于4 N'一一经杆长校正后的标准贯入试验击数。 土的压缩模量和变形模量同属压缩性指标,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学关系,但按照纯理论计算 结果与实际试验资料存在较大差异,甚至相反的结果。通过试验发现:土的结构强度越小,压 ,则E/Es的比值越小,土的结构强度越大,压缩性越小,则Eo/Es的比值越大。E/Es一般在1 即实际中E>Es,这是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在使用中要引起注意。 9.4填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 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中,尤其是新建的大型石油化工项目,挖山填土、围海造陆、冲沙填海等非常 常见,这些项目场地多数时候会存在深厚填土,所以本次修订增加本节,规定了填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 价内容。 9.4.1b)填土堆积年限的长短对填土的工程性质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对填土地基进行评价时,需 要调查清楚填土具体的堆积年限。对于组成成分主要为黏性土的填土,当堆积年限超过10年时,可以 判定为堆积年限较长;对于组成成分主要为砂性土的填土,当堆积年限超过5年时,可以判定为堆积年 限较长。 填土的均匀性,可根据填土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变异系数进行判定,当变异系数超过本规范表9.1.3 中的数值时,可判定为不均匀,变异系数不超过表中数值时,可判定为较均匀。 填主的密实度,可根据填土组成成分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指标进行判定。对于以黏性主为主要组成 成分的填土,可采用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进行判定,当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N1o>15击时,可判定为较 密实;对于以碎石土、砂土或粉土为主要组成成分的填土,可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3.3.8条、3.3.9条、3.3.10条的规定,当其密实度达到稍密及以上时,可判定为较密实。 9.5地基处理的岩土工程评价 1每种地基处理方法各有利彝,应尽可能地提出多种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 最优地基处理方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是建议地基处理方 。许多工程实践证明,当岩土条件复杂或建(构)筑物对地基要求较高时,采用单一的地基处 SH/T31592019 法处理地基,往往满足不了设计要求或造价太高,而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地基处理措施组成的综合处理方 案很可能是最佳选择。 9.5.2地基处理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 9.5.3换填垫层法适用于处理各类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处理深度控制到3.00m以内较为经济 合理。该法常用在道路、地坪、轻型建筑、堆料场等。 9.5.4预压法适用于处理淤泥质土、淤泥、冲填土等饱和黏性土地基。 9.5.5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 山 9.5.6复合地基是指天然 设置加筋材料。由天然地基 基分成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 地基、半刚性桩复合地基利 密桩、石灰桩复合地基等, 9.5.7注浆法一般常用于既有建筑物禾 9.6.1桩基础是石油化 评价部分,应尽量做到全面 由于大面积新近填土未 中特此强调。 9.7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 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 地基荷载传递机理将复合地 合地基分成散体材料桩复合 地基包括砂石桩、灰土/土挤 9.7.3国标的判别准则适用于一般建(构)物的腐蚀判别,而长输管道由于特殊性和防护措施的不同 其腐蚀性判别应按本规范7.2.9条和附录执行,注意与国标的差别。在判别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 性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经验,一些老的工业基地,通过对旧有基础的开挖发现,其腐蚀程度并不像想像的 那样严重,当这些经验经过检验是可靠的和成熟的时,可以适当降低腐蚀级别,并加以说明。再如北京, 上海地区一般情况下不考虑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只有在有可能受环境水污染地段,才进行水的腐 蚀性评价。而在天津滨海地区,桩基础通常不考虑干湿交替作用。对于一些特殊性复杂场地(围海造地、 SH/T31592019 滨海场地、盐渍土地区),地下水(土)的矿化度(含盐量)往往分布不均匀,若按每个场地取2件试 样,可能缺乏代表性,故应分区、分层取样,每区每层不少于2件试样,查明其分布规律。 9.8池类基础抗浮评价 9.8.1在石油化工厂区建(构)筑物中,该类基础也是较普遍的一类基础,其一般深度不大,对地基 承载力要求不高,但因为地下水的作用,上浮而影响正常运行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抗浮桩和抗浮锚杆的抗拔极限承载力,一般都应通过现场抗拔静载荷试验确定,试验应采用循环加 卸荷方式进行。 9.8.2如何提供正确自 筑物正常使用期间的地下水 勘察期间实测最高稳定水位 设计水位,应结合场地地形 9.8.3池类基础所受浮力 9.9基坑工程的岩土工程 10.1.1鉴于石油化工岩土 因此本条制定了岩土工程勘 反映客观情况,各种资料与 据的基础上,针对工程要求 价便无从说起;后者是要解 a)任务要求,工程性质、场地条件等阐述清楚、简练,工作量布置合理,场地调查等较充分; 6 真实反映场地的岩土层分布规律、均匀性及其特征,力学分层合理,各亚层的物理力学指标统 计全面,准确且相互协调: c)对场地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分析、评价及处理措施合理; d) 根据工程需要做出切实可行的地基评价和建议,相关计算全面、合理; e) 勘察结论正确、合理,对设计及施工的建议切实可行,对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评价全面、 合理: L18ZJ113标准下载SH/T31592019 f)技术上有一定创新。 10.1.4对于丙级勘察,由于规模小、工作量不大、针对性强,可以采取简化形式,但必须满足设计要 求。 10.1.5本条专题报告特指单项岩土工程测试报告、岩土工程检验或监测等报告、岩土工程事故调查与 分析报告、岩土工程设计报告、专门岩土工程问题的技术咨询报告。 10.1.6本条的目的是为了统一标准,以免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和使用上的错误。 10.1.7电子版文件传输迅捷、阅读方便,但出现疑问时,还应以纸质文件为准 10.2勘察报告主要内容和要求 10.2.1对于a)项,工程概况是对拟建工程的性质特点进行全面的迷,包括拟建建(构)筑物类别、 规模、荷重、结构类型,拟采用的基础类型及对沉降变形有无特殊要求等。 对于b)项,应对建设和设计方对勘察工作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予以详细说明和交代,包括:场地 的勘察范围;勘察阶段;工程重要性等级和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勘察所依据的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所要达到的自的等。 对于c)项,以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为目的所布置或者直接由设计方布置的勘察工作应有详细 说明,包括布置的原则、勘察工作量完成情况、勘探孔的类别、数量、深度、取(岩、土、水)试样的 质量、数量等,必要时,对所采取的各种勘探方法和手段的目的、方法、采用的设备性能作详细的阐述。 对于d)项,场地基本情况包括地下管线、人防、沟坑分布,原有建筑物及周围建筑物情况等。地 形、地貌条件着重描述场地现代地形的起伏情况、原始地形的变迁(挖方、填方)、河塘分布,地面高 程和坡度,微地貌变化及地貌类型等。地层主要从地质角度说明岩土层的成因及形成环境。 对于e)项,对所分岩土层(或亚层)自上而下依次编号,并描述各岩土层成因年代,土性、分布 范围,埋藏深度、厚度、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布规律及变化规律,对于特殊性岩土还应分析和评价 其特殊的工程性质和特殊的物质组成。对于承受动力荷载的场地,还应评价地基土的动力特性。 对于f)项,报告应对场地地下水方面提供如下资料:勘察期间场地地下水初见水位、静止水位及 地下水类型;提供的地下水参数应合理;必要时应指定地下水的补给来源,预测地下水的变化趋势,提 供最高、最低水位及年变幅;提供场地冻结深度。涉及基坑时,还应评价地下水对基础稳定性的影响, 如渗透稳定性、水压力作用稳定性(浮压力)。 对于g)项,所取地下水、土试样及原位试验的位置、数量;各指标的测试结果;根据场地气候, 土层渗透性、干湿交替和冻融交替情况准确评价场地的环境类型;水、土对建筑材料腐蚀性的判定结果; 对于因受污染而导致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有腐蚀性的场地,应分析评价污染的程度、范围、发展趋势。 对于h)项,对各种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进行评价,评价其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不良地质作用主要指岩溶、滑坡、崩塌、活动断裂、采空区、地面沉降、河床和岸坡稳定性以及地震效 应等;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也可单独成章,内容包括:提供场地的抗震设防裂度,设计基本地震 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分区,场地断裂的地震工程分类及其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场地内饱和砂土 和粉土的液化判别和软土地区软土震陷分析评价。 对于i)项,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应按场地的岩土体单元和层位分别统计,同时说明统计原 则和标准,以及使用岩土参数时应注意的问题。结合岩土的特点,综合分析,比较室内试验指标、原位 测试指标和地区经验,在相互检验的基础上,提供和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 对于i)项,对一般场地勘察,着重于地基基础方案的分析和评价,对天然地基、复合地基和处理 地基、桩基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对可行的方案提供设计计算参数,对复合地基和桩基推荐合适的持力层 层位,有代表性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对地基和基础方案施工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比较,说明注意事项。 对于k)项,结论和建议应紧扣勘察的目的和设计要求,汇总前面各章节的勘察成果,同时根据勘 SH/T31592019 察成果对岩土体的利用、整治和改造方案(地基和基础方案)提出相关建议,另外要说明本次勘察遗留 的问题。 DB34/T 5033-2015 装配整体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地下水腐蚀性分区图; 地基土腐蚀性分区图: 建筑场地类别分区图; 边坡稳定性计算图表; 基坑支护计算图表; 基坑或地下洞室的涌水量计算图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