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SY 06021.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勘察与测量规范 第3部分:线路测量.pdf误差和刺孔直径不应大于0.1mm,且应刺透,不应有双孔,刺偏时应换片重刺。 2.2.9像片控制测量宜采用GNSSRTK、全站仪直接测得像片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平面精度 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10。
$.2.3.2调绘人员应坚持“走到、看到和问到”的原则。 3.2.3.3 调绘前应收集和分析测区资料,充分了解成图需求,对线路沿线地理信息做选择性调绘。 3.2.3.4调绘面积视工程需要的成图宽度来确定,宜为沿管道中线左右各200m宽的带状区域范围。 3.2.3.5调绘片的清绘视工程需要,宜采用分色清绘法,部分简化符号和图外说明注记用红色;对 影像上各种明显的、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要素(如河流、池塘、湖泊、水库、公路、铁路、居民地 等)可以不清绘,只做名称、性质、数量等属性注记。 3.2.3.6调绘时宜根据需要调注房屋层数和建筑材料。 3.2.3.7如摄影时植被茂密,内业无法测量至地面时,应调绘摄影时的植被高度,精确至分米。个 刊植被复杂、茂密的丘陵或山区,当调绘植被高度无法满足精度要求时,应采用全野外数据采集的测 量方法,沿管道中线测量地形变换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3.2.3.8调绘人员宜根据需要调查管道沿线附近人口密度。 3.2.3.9 对于管道中线穿越的外业不单独测图水域(小型沟渠、鱼塘等)其水深调绘应精确至分米 3.2.3.10 调绘管道中线两侧各60m宽范围内地下隐蔽设施(已建地下管道、光缆、电缆等)应遵 盾以下原则: a) 当地面有标识或根据地表特征能够准确判读时,应严格按照标识判读调绘其性质和位置。 b) 当地面无标识或仅依靠地面标识无法准确判断时,航测成图时可利用峻工测量成果表示其 性质和位置。 C 若无峻工测量成果时,宜由委托单位另行委托采用地下隐蔽物探测等测量手段获取其位置和 性质。 d)其他要求按照GB/T7931和GB/T50539的有关规定执行
a) 当地面有标识或根据地表特征能够准确判读时,应严格按照标识判读调绘其性质和位置。 b 当地面无标识或仅依靠地面标识无法准确判断时,航测成图时可利用峻工测量成果表示 性质和位置。 c 若无峻工测量成果时,宜由委托单位另行委托采用地下隐蔽物探测等测量手段获取其位置禾 性质。 d)其他要求按照GB/T7931和GB/T50539的有关规定执行
8.2.4空中三角测量
3.2.4.1空中三角测量宜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内业加密点的精度应符合GB/T7930的 要求,图上平面位置中误差及高程中误差应分别按表20、表21的规定执行。 .2.4.2相邻的加密区应各自保证加密满幅,重叠区域的连接点要进行转剩接边 3.2.4.3绝对定向后建筑电气工程质量控制及核查要点释义.pdf,基本定向点残差、多余控制点的不符值及公共点较差的图上平面位置限差和 高程限差应符合表22、表23的规定
表20内业加密点平面位置中误差
表21内业加密点高程中误差
注1:基本定可点残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0.75倍 注2:1:2000比例尺多余控制点的不符值为加密点中误差的1.25倍,1:5000比例尺为1.0倍 注3:公共点的较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2.0倍。 注4:1:5000比例尺相邻航线间公共点较差为模型连接限差的/2倍。
8.2.5数字高程模型(DEM
8.2.5.1数字高程模型(DEM)的采集范围应符合表24的规定,
2.5.1数字高程模型(DEM)的采集范围应符合表24的规定 2.5.2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精度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格网间距宜根据比例尺宜 5m×2.5m或5m×5m。DEM格网点相对于附近野外控制点或加密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25 定
注1:基本定向点残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0.75倍, 注2:1:2000比例尺多余控制点的不符值为加密点中误差的1.25倍,1:5000比例尺为1.0倍。 注3:公共点的较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2.0倍。 注4:1:5000比例尺相邻航线间公共点较差为模型连接限差的2倍。
表24数字高程模型(DEM)采集范围
表25数字高程模型(DEM)格网点高程中误
8.2.5.3相邻图幅应平滑拼接,不应出现漏洞:数据应覆盖整个测区范围
8.2.6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8.2.6.1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成图范围不应大于DEM的采集范围。 8.2.6.2数字正射影像图明显地物点的平面位置精度,应符合数字线划图上明显地物点的平面位置 精度要求。 8.2.6.3影像图应清晰、反差适中、色调均匀;影像不应有重影、模糊或纹理断裂等现象,影像应 连续完整,灰度无明显不同;对于彩色影像,色彩应平衡一致;覆盖范围内的影像应无漏洞。
8.2.7数字线划图(DLG
2.7.1数字线划图(DLG)宜采用立体量测的方法,DLG的范围应根据委托方需要确定,不应 过DOM的成图范围
8.2.7.2数学线划图
中误差应小于表26的规定。特殊困难地区,图上点 类别放宽到1.5倍
表26平面位置中误差
表27高程中误差 单位为米
8.2.8中线及纵断面测绘
8.2.8.1中线转角桩可在立体模型下采集,平面及高程量测中误差宜小于图上0.1mm。 8.2.8.2平原地区,可采用一级DEM提取线路纵断面,其他地区宜在立体模型下进行人工量测线 路纵断面。 8.2.8.3在线路穿过水域地区,提取或量测的是水面高程,应减去调绘时外业实量测的水深,获得 水下高程。
.2.8.4线路纵断面应测至大中型河流、隧道、公路、铁路等的穿越桩处,但在全线线路平纵图
8.2.8.4线路纵断面应测至大中型河流、隧道、公路、铁路等的穿越桩处,但在全
应加人穿越纵断面数据,连续绘出,不应中断
8.3. 1 基本规定
3.1.1激光雷达获取的点云数据密度应符合CH/T8024的规定,实地每平方米不应小于1个点 精度相对于野外邻近高程控制点的中误差应符合表28的规定
表28点云高程精度要求
8.3.2.1应将激光点云中的噪声点剔除后,进行激光点云分类。 8.3.2.2激光点云分类后,应参考同步获取的数码影像对激光点云分类的质量进行检查。 8.3.2.3原始影像应进行畸变差改正,并按需要进行数据格式转换,转换时不应损失几何信息和辐 射信息。 8.3.2.4数据处理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CH/T8023的相关规定
8.3.3数字高程模型(DEM)
8.3.3.1DEM宜采用分类 对于河流、湖泊等大面积无数据的水体区域,宜采集水涯线作为特征线参与DEM的生成;对于 小面积的无数据区域,视情况设置较大的构网距离以反映完整地形或进行外业补测。 8.3.3.2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精度应满足表25中一级精度等级。
8.3.4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应采用机载GNSS/IMU获取的外方位元素、分类后的地面激光点云
对航摄影像进行正射校正生成,并应符合8.2.6的规定。
8.3.5数字线划图(DLG
8.3.6中线及纵断面测量
转角桩和线路纵断面数据可在点云成果或DEM中
8.4.1影像分辨率的选择
8.4.2影像的正射校正
线路卫星遥感影像平面图应进行正射纠正,正射纠正可采用实测控制点叠合DEM正射纠正、 同或较大比例尺地形图叠合DEM正射纠正的方法。其中,数字高程模型(DEM)可采用1:5000 :10000精度相当的DEM数据。
8.4.3像片控制测量
8.4.3.1像片控制点的点位应均匀分布,控制区域应大于作业范围。
8.4.3.1像片控制点的点位应均匀分布,控制区域应大于作业范围。 8.4.3.2每景影像像片控制点数量应有9~15个,且沿线路走向每8km~15km布设1对像片控制 点,像片控制点间距不应小于2km。 8.4.3.3山区宜适当增加控制点,相邻景重叠区应选取不少于3个公共点。 8.4.3.4当整景影像涉及大面积水域、沙漠、森林、草地、戈壁、高山等特征地物点稀少地区时, 可适当减少控制点数量,但不宜少于6个
8.4.3.1像片控制点的点位应均匀分布,控制区域应大于作业范围。 8.4.3.2每景影像像片控制点数量应有9~15个,且沿线路走向每8km~15km布设1对像片控制 点,像片控制点间距不应小于2km。 8.4.3.3山区宜适当增加控制点,相邻景重叠区应选取不少于3个公共点。 8.4.3.4当整景影像涉及大面积水域、沙漠、森林、草地、戈壁、高山等特征地物点稀少地区时, 可适当减少控制点数量,但不宜少于6个
8. 4. 4 像片调绘
周绘的技术要求应符合8.2.3的规定
周绘的技术要求应符合8.2.3的规定
8.4.5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8.4.5.1宜采用1:5000~1:10000DEM数据绘制等高线,并内插高程注记点;结合调绘数据,绘 制数字线划图
8.4.6数字线划图(DLG
8.4.7中线及纵断面测量
中线转角桩和线路纵断面宜采用GNSSRTK或全站仪方法测量。
8.5GNSSRTK测绘
8.5.1.1线路平纵图平面部分可利用同等比例尺或小一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编制,
3.5.1.1线路平纵图平面部分可利用同等比例尺或小一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编制,对沿线变化较
比例划尺为 1:2000,1:5000,1:10000三种,可按小一级比例尺地形图的规定进行测绘。测图宽度分别为 1:2000比例尺中线两侧各不小于60m,1:5000比例尺中线两侧各不小于150m,1:10000比例尺 中线两侧各不小于300m。 8.5.1.2GNSSRTK测量的资料收集、参数转换应符合5.1.3的规定。 8.5.1.3线路平纵图平面部分测绘时应绘制草图,GNSSRTK测绘的主要技术要求除应符合9.3.3 的规定外,尚应符合表29的规定
表29线路平纵图平面部分GNSSRTK测绘主要技术要求
8.5.2地物、地貌测绘
8.5.2.1中线两侧各60m以内的管道、送电线、通信线、铁路、公路、大车路、里程碑、河流、桥 涵、独立树、房屋及境界等应实测,道路应注明去向。地类界应按其种类、经济价值和面积大小适当 取舍,并注明种类名称。 8.5.2.2中线两侧各60m~100m以内的道路、各类线路应实测,居民点、厂矿、变电站、易燃易 爆危险品仓库等宜测其外廊。 8.5.2.3地物、地貌图式应符合GB/T20257.1的规定
8.5.3纵断面图测绘
8.5.3.1断面点的取舍视现场情况而定,以能合理表达地形变化为原则。局部高差变化小于0.5m 的沟坎可舍去。断面点间距不应大于图上5cm。 3.5.3.2中线通过河流、水塘、冲沟、道路和管道时应加密断面点。中线通过的地类界、植被应标 明。中线两侧各25m内的各种线路、管道、建筑物、水井、坟地、植被、坎子等宜重点标注, 8.5.3.3线路纵断面采用全站仪测量时,在转点间或转点与方向点间应进行附合。其距离相对闭合 差不应大于1/500,高程闭合差不应超过0.2/n[高程闭合差单位为米(m),n为测站数]。
.6.1全站仪测 的规定 ,尚应符合表30的规定
表30线路平纵图平面部分测绘主要技术要求
.1.1油气管道穿越或跨越河流、湖泊、冲沟、深谷、公路、铁路及其他特殊地段需单独进行设 寸,应进行穿(跨)越测量。 ,1.2水域穿越工程及跨越工程按工程等级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类,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1、 2的规定。
表31水域穿越工程等级
9.1.3水域穿越工程及跨越工程若采用裸管敷设或沟理设穿越,当施工期间最大流速大于2m/s时, 中、小型工程等级可提高一级;有其他视情况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提高工程等级。 9.1.4大、中型水域穿越及跨越工程应单独建立控制网。可研及初步设计阶段可建立独立坐标系统 和假定高程基准,但河流、湖泊等水域穿越工程的高程基准宜与测区原高程基准一致;施工图设计阶 段的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应与线路一致。 9.1.5隧道穿越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第10章的规定,陆地定向钻穿越可参照隧道穿越测量技术要 求执行。 9.1.6小型穿(跨)越包括小型水域穿越、小型跨越及公路、铁路、冲沟等穿越。 并绘制穿越平纵图
2.1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的等级选用应符合表2、表9的规定。 2.2平面控制测量宜采用GNSS测量、全站仪测量方法,其技术要求应符合5.1的规定;高程 I测量宜采用GNSS拟合高程、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其技术要求应符合5.2的规定。 2.3控制点和大、中型穿(跨)越点应埋设固定桩,控制点的布设应符合5.1.2.2.3的规定
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的等级选用应符合表2、表9的规定。 平面控制测量宜采用GNSS测量、全站仪测量方法,其技术要求应符合5.1的规定;高程控 采用GNSS拟合高程、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其技术要求应符合5.2的规定。 控制点和大、中型穿(跨)越点应埋设固定桩,控制点的布设应符合5.1.2.2.3的规定
.3.1地形图的测绘范围由委托方确定,宜为:大、中型穿(跨)越工程穿(跨)越轴线两侧各 100m~200m;铁路、公路、冲沟等穿越工程及小型跨越穿(跨)越轴线两侧各50m;穿(跨)越轴 线两端各外延30m~60m。
a) 作业前应收集测区控制点成果及GNSS测量资料。 参与坐标和高程基准转换的控制点不应少于3个,且应覆盖测区范围。 C 采用单基站GNSSRTK测量时,参考站点应架设在地势相对较高、周围无高度角超过15°的 障碍物和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或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 d 流动站距参考站的距离不宜超过10km,电台频率不应与测区其他无线电通信频率相冲突。 ) 流动站测量作业前,宜检测2个以上不低于图根精度的已知点,检测结果与已知成果的平面 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5。 流动站的初始化,应在开阔的地点进行,作业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 重合点测量检查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 g 流动站作业的有效卫星数不宜少于5个,PDOP值应小于6,并应采用固定解成果 h) 不同参考站或不同时段的网络RTK测量作业时,流动站应检测一定数量的地物重合点。点 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6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3。 作业结束前,应进行已知点检查。 j 当天记录数据应及时下载、备份、处理,发现漏点或超限点要及时补测、重测,并做好备 忘录。 3.4 地形测量采用全站仪数字测图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宜采用不低于6"级全站仪,其测距标称精度不宜大于10mm土5ppm×D。 b 仪器的对中偏差不应大于5mm,仪器高和反光镜高的量取应精确至1mm。 C) 应选择较远的控制点作为测站定向点,并施测另一控制点作为检核,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较差 不应大于图上0.2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5 作业过程中和作业结束前,应对定向方位、气泡居中情况进行检查。 e 测距长度不应超过表33的规定
表33全站仪测图的最大测距长度
对采集的数据应进行检查处理,删除或标注作废数据,重测超限数据、补测错漏数据,对新 数据及时备份。 3.5 水域地形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水深测量宜根据水下地形情况、水深、流速,合理选择回声测深仪、测深锤、测深杆等测深 工具,测深点的定位可采用GNSSRTK和全站仪测量等方法
9.3.5水域地形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域地形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深测量宜根据水下地形情况、水深、流速,合理选择回声测深仪、测深锤、测深杆等测法 工具,测深点的定位可采用GNSSRTK和全站仪测量等方法
b)测深点的布设应以正确反映穿(跨)越纵断面、水下基本地形为原则,沿穿(跨)轴线 加密布设,向两侧可适当放宽。 c)测深工具的选择及测深点的深度中误差应符合表34的规定
表34测深点深度中误差
d)水底树林和杂草丛生水域不适合使用回声测深仪;当精度要求不高、作业困难、流速较大 时,测深点的深度中误差放宽1倍 季节性冻土地区,冬季作业应凿开冰层测量深度,根据节气,查看冰碴形状,保障作业 安全。 在水下环境不明区域进行水深测量作业时,必须了解测区的水下情况。作业中,如遇大风、 大浪、水流急变,应停止水上作业。 g 水边线的测量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一次完成,测量时的水面高宜以半个工作日为单位及 时获取。 h) 使用的测深仪器或工具应定期进行检查并在合格期内,施测时,应严格按照操作手册的要 求安装、使用、记录。 采用GNSSRTK进行测深点定位时,应符合9.3.3的规定。 采用全站仪进行测深点定位时,应符合9.3.4的规定。 .3.6穿(跨)越地形图除按一般要求测绘外,尚应测绘和注记下列内容: a)穿(跨)越边两端的线路走向。 b)埋地管线、送电线、航道设施等。 C)有关专业人员指定的不良地质区
9.4.1穿越主断面测量宜参照8.5.3中线路纵断面的要求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两端应分别测至各穿越桩外延50m。 b) 当采用机动船配合测深仪测穿越主断面时,应沿断面线往返复测数次,经取舍后图解断面 C 应绘出洪水位线及施测时水位线。 d 绘图纵比例尺宜为1:50~1:200,横比例尺与地形图一致。 e 委托方的其他要求。 9.4.2跨越主断面测量应按8.5.3线路纵断面的要求执行。如未测水下地形则主断面亦只测到水达 线。绘图时纵、横比例尺宜相同。
.1.1隧道工程应单独建立控制网。可研及初步设计阶段可建立独立坐标系统和假定高程基准;前 图设计阶段的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应与线路一致。 0.1.2相邻隧道洞口线路纵向间距小于80m时,宜作为一整座隧道进行测量
0.2.1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5.1的规定。 10.2.2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5.2的规定。 0.2.3隧道测量控制点和隧道进、出洞桩应埋设固定桩, 10.2.4控制测量的布网、选点、埋石、观测、数据处理技术要求应符合5.1的规定
10.3.1隧道地形图测绘范围由委托方确定,内容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项 a) 进洞口地形图。 b) 出洞口地形图。 c) 洞身地形图。 d 堆渣场地形图。 e)连接道路带状地形图。 10.3.2隧道地形图测绘比例尺的选择应符合表35的规定
TB/T 3285-2019标准下载表35隧道地形图测绘比
.3.3隧道进出洞口、堆渣场、洞身地形图测绘的技术要求应符合9.3的规定,连接道路带状地开 测绘的技术要求可参照第8章的规定执行
10.4.1隧道断面图测绘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洞身纵断面图。 连接道路纵断面图。 C 连接道路横断面图。 10.4.2洞身纵断面测量宜起于进洞桩,止于出洞桩,洞身纵断面水平长度应与洞身地形图上隧道水 平长度一致。 10.4.3陆上隧道洞身纵断面进出洞桩上端50m高差范围内宜详测,上端山顶部分测出地形变换点:
则量范围内遇冲沟、峡谷可能使隧道覆盖层较薄或隧道出露,则应详细测绘, 10.4.4水下隧道的水下纵断面应在断面线上往返测量数次,经取舍后图解。除测量主断面外,尚需 在主断面线两侧各15m20m处施测两条纵断面。 10.4.5隧道洞身纵断面图纵、横比例尺宜相同,横比例尺宜与洞身地形图比例尺一致。 10.4.6隧道洞身纵断面测绘的技术要求应符合8.5.3的规定。 10.4.7连接道路纵断面、横断面可采用GNSSRTK或全站仪实测,亦可根据实测的1:500或 :1000尺地形图解析坐标和高程, 10.4.8连接道路横断面的密度视设计需要而定,平原地区宜为50m~100m测设一处,丘陵地地或 山地宜加密至每20m测设一处,道路转弯曲线及陡坡处宜加密。 10.4.9连接道路纵断面图、横断面图纵横比例尺宜一致,其中纵断面图比例尺宜为纵比例1:1000 或1:2000、横比例1:1000或1:2000,横断面图比例尺宜为纵比例1:200、横比例1:200。 10.4.10连接道路纵、横断面图 尚需按设计要求提交数据成果
SY/T 6372-2019标准下载1GB/T50537油气由工程测量规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企业标准 油气田地面工程勘察与测量规范 第3部分:线路测量 Q/SY06021.3—2016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二区一号楼) 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排版印刷 (内部发行) 80×1230毫米16开本2.25印张66千字印1—1000 2016年5月北京第1版2016年5月北京第1次印刷 书号:155021·18385 定价:30.00元 版权专有不得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