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之9框架结构.pdf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之9框架结构.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0443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之9框架结构.pdf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K.: 9.1一般规定 9.2计算要点 2 9.3框架梁构造要求 9.4框架柱构造要求 9.5其他构造问题 6

9.1.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除应满足本章的要求外,结构分析应符合第8章的规定, 截面设计以及本章未涉及的构造要求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一2002和《建 筑抗震1R1十规范》GB50011一2001的规定,用于高层建筑尚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 术规程》JGJ3一2002的有关规定。 9.1.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结构布置和变形缝的设置等应符合本措施 第8章有关条款的规定。 9.1.3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现浇框架梁、柱、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按特一级、二级抗震等级设计时不应低于C30; 按二、三、四级抗震等级和非抗震设计时不应低于C20。且现浇框架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 超过C40;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不宜超过C60,8度时不宜超过 C70。 2抗震等级为特一、一、二级的框架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 强度实侧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水利工程泵站土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且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1.3,并应在设计图中注明。 9.1.4柱与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宜大于5MPa,否则,设计应仔细验算节点区的受剪 轴心受压、偏心受压承载力,并采取保证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措施。 9.1.5框架结构应采用纵横双向刚接的梁柱抗侧力结构体系,以承受纵横两个方向的地震作 用或风荷载作用,且宜结合使用要求,采用较大柱网(6~9m)的布置方案。主体结构除个别 部位外,不应采用铰接。 9.1.6梁柱中心线宜重合,梁柱中心线间的偏心距,抗震设计时,9度不应大于柱截面在该 方向宽度的1/4;68度和非抗震设计不宜大于1/4柱宽,当大于1/4柱宽时,可按《高层 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要求采取增设梁的水平加腋等措施。当梁柱中心线不能重合时, 在计算中应考虑偏心对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力和构造的不利影响,以及梁荷载对柱子的偏心影 响。

9.1.7当上、下柱截面形心偏心距过大时,应考虑上、下柱的偏心对框架的影响。

主:1HRB335、HRB400和RRB400级环氧树脂涂层钢筋,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L.25;HRB335、HRB400 和RRB400级钢筋在锚固区的保护层厚度大于3倍钢筋直径且配有箍筋时,锚固长度可乘以修正系 数0.80;钢筋在混凝土施工中易受扰动(如滑模)时,表中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必要时 尚可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一2002第9.3.1条5款进行修正,缩短锚固长度。 2以上修正系数可以连乘,但最小锚固长度不应小于表中钢筋直径≤25mm时数值的0.7倍,且不应小 于250mm。 3纵向受力钢筋的受压锚固长度取受拉锚固长度的0.7倍。

3抗震设计普通钢筋的锚固长度1.和1,推

:1.为非抗震设计时,普通钢筋的受拉锚固长尽

9.2.1抗震设计时,框架结构的设计计算,应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节点更 强”和“避免短柱”的设计原则。框架柱的受弯承载力应大于框架梁的受弯承载力;框架梁 柱的受剪承载力应大于其受弯承载力:框架节点的设计应保证所连接的构件达到所需的延性 水平。不同抗震等级的框架应按抗震规范的规定进行调整计算。 9.2.2框架结构的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方法可参考表9.2.2,应优先选用三维空间程序,由 计算机进行分析计算

表9.2.2框架结构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方法选用表

9.2.3框架梁的计算跨度可取底层柱截面形心间的距离。当各跨跨度相差不超过10%时 按等跨度框架计算。 9.2.4框架柱的计算长度按以下规定采用: 1现浇楼盖:底层柱1。=1.00H; 其余各层柱1. =1. 25H。

梁的计算跨度可取底层柱截面形心间的距离。当各跨跨度相差不超过10%时,可 压架计算。

2装配式楼盖: 底层柱1。=1.25H; 其余各层柱1。=1.50H。 对底层柱,H取为基础顶面到一层楼盖顶面的距离;对其余各层柱,H可近似取为上 下层两层楼(屋)盖顶面的距离。 3当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时,框架柱的计算长度应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7.3.11条第3款的规定,由计算确定。 9.2.5进行框架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时,现浇楼板可以作为框架梁的有效翼缘,每侧翼缘的 有效宽度为板厚的6倍,装配整体式楼面可取等于或小于6倍。无现浇面层的装配式楼面, 反的作用不予考虑。 的惯性矩

表9.2.5各种情况下框架梁惯性矩

注:I.为框架梁矩形部分的惯性矩

9.2.8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以考虑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而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装配 整体式框架调幅系数取0.70~0.80;现浇框架调幅系数取0.80~0.90。两端支座弯矩调幅后 立按平衡条件计算调幅后的跨中弯矩。 竖向荷载产生的梁的弯矩应先行调幅,然后与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进行组合, 水平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不得进行调幅。 截面设计时,跨中正弯矩不应小于竖向荷载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的50%。 9.2.9抗震设计时,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框架梁端部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x≤0.25h。 x≤0.35h x≤5, h.

9.3.1框架梁宜采用现浇梁;当采用预制梁时应设计为叠合梁,后浇部分应与整浇层组成整 体楼盖,以保证楼面对框架的整体作用

9.3.2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

注:1表内数值为HPB235级钢筋的最小面积配箍率,当箍筋为HRB335级钢筋时,表内数值需乘以拆减系 数0.70。 2当箍筋为HRB400级钢筋时,表内数值需乘以折减系数0.583。 3表中非抗震设计箍筋最小面积配筋率适用干梁的剪力设计值大于0.7fbh时。

表内数值为HPB235级钢筋的最小面积配箍率,当箍筋为HRB335级钢筋时,表P 数0.70。 2当箍筋为HRB400级钢筋时,表内数值需乘以折减系数0.583。 3表中非抗震设计箍筋最小面积配筋率适用于梁的剪力设计值大于0.7fbh.时。

注:1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B37/T 5107-2018标准下载,h,为梁截面高度,b,为梁截面宽度。

当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时,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箍筋。吊筋),承担全部集中荷载。当梁上托柱时,则无需配置上述附 加钢筋。 9.3.4非抗震设计时,在梁的跨中上部,至少应配置2根直径为12mm的钢筋与梁支座负筋搭 接,搭接长度为1.21。。非抗震设计时,如梁下部钢筋在中间节点处锚固过于拥挤,可以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10.4.2条第2款采用在节点范围外,并在梁中弯矩较 小处设置搭接接头的做法;同样,抗震设计时,梁下部钢筋也可在节点范围外采用机械连接 接头的做法,并应符合本措施第9.4.5条的规定,其贯穿中柱纵向钢筋的直径,对一、二级 震等级,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中间层中间节点)或1/25(顶层中间节点)。 9.3.5采用宽扁梁时,除应进行挠度及裂缝宽度的验算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现浇楼板,梁中线宜与柱中线重合,应双向布置,且不宜用于一级框架结构。 2梁高可取梁计算跨度的1/161/22(对预应力梁可取1/20~1/25),其截面尺寸应符 合下列要求: b,≤2b。,b,≤b。+hb,h,≥16d;其中,b。为柱截面宽度,圆形截面取柱直径的0.8倍; b.、h.分别为梁截面宽度和高度:d为柱纵筋直径。

3宽扁梁框架的边梁不宜采用宽度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尺寸的梁;当与框架边梁相交的 为部框架宽扁梁大于柱宽时,对边梁应采取措施,以考虑其受扭的不利影响。 4宽扁梁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除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外,尚 不应小于0.3%,一般为单层放置,间距不宜大于100mm。 5宽扁梁节点的内、外核心区均可视为梁的支座,梁纵向受力钢筋在支座区的锚固和搭 接均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有关框架梁的规定执行,其中支座梁底的钢筋宜贯通或按受 拉钢筋一样搭接;梁面钢筋宜有1/4~1/3贯通。 6宽扁梁的箍筋肢距不宜大于200mm。 7宽扁梁两侧面应配置腰筋,其直径不宜小于12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 8抗震设计时,梁、柱节点核心区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附录D.2的规定,分别按节点的内、外核心 区验算节点受剪承载力: 2)节点内核心区的配箍量及构造要求同普通框架: 3)节点外核心区(两向宽扁梁相交面积扣除柱截面面积部分),对于中柱节点可配置附 加水平箍筋及竖向拉筋,拉筋勾住宽扁梁纵向钢筋并与之绑扎;拉筋直径:一、二级抗震等 级不宜小于10mm,三、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小于8mm;当核心区受剪承载力不能满足计算要求 时,可配置附加腰筋;对于宽扁梁边柱节点核心区,也可配置附加腰筋。 9宽扁梁框架的其他构造要求(含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可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 设计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9.4 框架柱构造要求

9.4.1矩形截面框架柱截面边长,非抗震时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300mm;圆 柱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柱剪跨比宜大于2;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柱剪跨比不大于 2时,应按短柱进行相关处理。 柱可沿全高分阶段改变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但不宜在同一楼层同时改变截面尺 寸和混凝土强度等级。 9.4.2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压比不宜超过表9.4.2的规定;建造于IV类场地且房 屋高度在40m以上的框架结构,或高于60m的其他结构体系,柱轴压比限值宜减小0.05

XF/T 1190-2014标准下载表9.4.2柱轴压比限值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