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4678-2017 智慧城市 技术参考模型.pdf

GBT 34678-2017 智慧城市 技术参考模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34678-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09013
下载资源

GBT 34678-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4678-2017 智慧城市 技术参考模型.pdf

ICS 35.240.01 L67

GB/T346782017

北京某医院综合楼装修施工组织设计(鲁班奖)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

Smart cityTechnicalreferencemoc

GB/T346782017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及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智慧城市概念模型 智慧城市ICT支撑的业务框架.· 智慧城市ICT支撑的知识管理参考模型 智慧城市ICT支撑的技术参考模型 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原则及要求 8.1物联感知层 8.2 网络通信层 8.3 计算与存储层 数据及服务融合层 8.5 智慧应用层 8.6 安全保障体系 8.7 运维管理体系 88建设管理体系

GB/T346782017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智慧神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方通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 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八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智城信服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梅宏、刘棠丽、徐宝新、张维华、赵俊峰、袁媛、张红卫、李毅、崔昊、张大鹏、 郑颖、赵永望、冀辰、赵菁华、陈海、李冰、张钊源、彭革非、王亚沙、徐浩、方可、荣文戈、孙志勇、施媛、 史睿、王潮阳,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智慧神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方通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 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八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智城信服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梅宏、刘棠丽、徐宝新、张维华、赵俊峰、袁媛、张红卫、李毅、崔昊、张大鹏 郑颖、赵永望、冀辰、赵菁华、陈海、李冰、张钊源、彭革非、王亚沙、徐浩、方可、荣文戈、孙志勇、施媛、 史睿、王潮阳

GB/T346782017

工)支撑的智慧城市业务框架、知识 管理参考模型和技术参考模型 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智慧城面 划、设计、建设与运维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703.2一2010知识管理第2部分:术语 GB/T29263一2012信息技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应用的总体技术要求

GB/T23703.2一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 GB/T23703.2一2010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1 知识knowledge 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 [GB/T23703.2—2010,定义2.1]

GB/T23703.2一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23703.2一2010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1 知识knowledge 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 [GB/T 23703.2—2010,定义2.1] 3.1.2 知识管理 knowledgemanagement 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互动。 [GB/T23703.2—2010,定义2.9] 3.1.3 众包 crowdsourcing 通过临时征召大批人,而非聘用专职雇员,以提供所需服务、创意或内容的过程

GB/T23703.2一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 GB/T23703.2一2010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1 知识knowledge 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 [GB/T23703.2—2010,定义2.1] 3.1.2 知识管理 knowledgemanagement 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互动。 [GB/T23703.2—2010,定义2.9] 3.1.3 众包 crowdsourcing 通过临时征召大批人,而非聘用专职雇员,以提供所需服务、创意或内容的过程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ICT: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 IT: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 QoS: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 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ICT: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 IT: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 QoS: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 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GB/T 346782017

智慧城市概念模型可从多种视角进行描述,以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各类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例如, 图1即从建设周期、应用领域及技术要素三个视角出发,给出了关于智慧城市整体范畴的一种抽象概念 模型。图1中每个视角的具体描述如下: a) 建设周期:建设周期指建设过程中包含的不同阶段,主要包括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阶段和 运维阶段。 b) 应用领域:智慧城市的应用领域不仅包括特定行业领域,也包括综合型应用领域。其中,比较 典型的行业应用领域包括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和智慧家居等,综合型应用 通常涉及较多跨行业、跨部门协作的集成业务应用,比如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 技术要素:技术要素主要是指支撑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实现各项功能所需要的ICT技术相关要 素,可分为层级要素和跨层级要素,层级要素包括“物联感知”“网络通信”“计算与存储”“数据 及服务融合”以及“安全保障”五个方面相关的技术要素

5智慧城市ICT支撑的业务框架

智慧城市ICT支撑的业务框架由业务单元、业务交互、IT能力和业务目标四个模块组成。其中, T能力服务与业务单元和业务交互,为其提供必要的IT技术手段和能力;业务单元作为业务交互的基 出,为其提供相应的资源;业务交互利用业务单元提供的资源和IT能力提供的服务,实现信息交互;业 务单元、业务交互和IT能力三者共同为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如图2所示。针对每个模块,具体描述 如下: a) 服务对象:智慧城市相关业务的服务对象即用户包括社会公众、企业、政府三类 b 业务目标:是智慧城市期望实现的业务成效,包含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

GB/T346782017

宜居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和基础设施智能化五个部分。 业务交互:针对智慧城市中的城市应急、协同审批、决策管理、产业布局和环境治理等非单一业 务单元能够完成的综合性业务,将相关业务单元中的资源进行提取和交互,从而完成综合性业 务的功能。 d 业务单元:承载智慧城市具体业务的领域单元,每个单元是其领域资源集合,便于资源在单元 内使用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整合资源,为业务交换提供支撑。 e) IT能力:包含物联感知、网络通信、计算与存储、数据及服务融合四个层次的技术能力,以及建 设管理、安全保障与运维管理三个跨层次的支撑能力。这些能力首先支撑业务单元构建独立 的业务应用系统,并通过数据及服务融合能力形成不同业务之间的交互和协同,最终支撑业务 且标的实现

6智慧城市ICT支撑的知识管理参考模型

GB∕T 14506.34-2019标准下载图2智慧城市ICT支撑的业务框架

智慧城市ICT支撑的知识管理参考模型分为两层,包括:智慧城市领域知识模型层和智慧城市知 识管理层,如图3所示。各层次具体描述如下: a 智慧城市知识管理平台层:本层是智慧城市知识管理的实施层,包括智慧城市领域知识库,以 及基于该知识库的智慧城市知识管理、知识获取与整理、知识挖掘与分析和知识推理与验证等 共性技术。 1)智慧城市知识管理:基于智慧城市知识库,提供统一标准的存储、检索与访问接口,为上层 基于知识的智慧城市应用提供支持;

GB/T 346782017

2)知识获取与整理:知识获取可采用众包协同等方式不断捕获及补充智慧城市各类知识源, 为智慧城市知识库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保证。并利用核心概念模型进行领域知识边界的划 分与整理,以支持领域知识与非领域知识的区分; 3 知识挖掘与分析:利用智慧城市中的各类数据进行知识的凝练与提取,不断丰富智慧城市 知识库中的知识,并对智慧城市上层应用提供支持; 4 知识推理与验证:知识推理与验证用于定义知识推理的各项正向推理规则与逆向推理规 则,支持基于智慧城市知识的各类智慧城市应用的构造与开发; 5) 智慧城市领域知识库:用以存储某个具体城市中各个领域的知识模型及其知识实例,为知 识的共享与应用提供支持。 b) 智慧城市领域知识模型层:本层包含智慧城市各个领域中的概念、概念的属性、以及概念之间 关系所构造的领域知识模型以及支撑领域知识模型构造的共性技术。 1 领域知识模型:包括跨领域的核心概念模型、特定领域的知识模型两个层面。底层是跨领 域的核心概念模型,定义了智慧城市中跨领域且跨城市的核心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用 以支撑特定城市、特定领域的智慧城市领域知识模型的构造,同时也为不同城市或不同领 域智慧城市领域知识模型之间的互通和互操作提供了基础。基于核心概念模型,补充各 领域中特定的知识,则可以扩展定义各个特定领域的智慧城市知识模型。各个城市可以 基于领域知识模型,扩展知识实例,从而构造各自的知识库; 2 领域知识模型构造技术:包括知识模型表示技术、知识模型演化技术。其中,知识模型表 示技术可采用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等技术,用于支持智慧城市知识的形式化表示与描述 以对智慧城市中相关知识的共享概念模型进行形式化的规范描述与表示。知识模型演化 技术则是探索智慧城市领域知识模型的持续演化规律和统一的演化管理过程,研究领域 用性与时效性

图3智慧城市ICT支撑的知识管理参考模型

济南国际会议大酒店部分建筑改造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7智慧城市ICT支撑的技术参考模型

GB/T346782017

智慧城币IC1支撑的技术参考模型见图4。 智慧城市ICT支撑的技术参考模型从城市信息化整体建设考虑,以ICT技术为视角,根据第4章 中“技术要素维度”提出了所需要具备的五个层次要素和三个支撑体系,横向层次要素的上层对其下 其有依赖关系;纵向支撑体系对于五个横向层次要素具有约束关系, 基于实际情况和自身需求,社会公众、企业、政府三类用户可通过多渠道接人相关智慧应用,使用相 服务或产品。 横向层次要素和纵向支撑体系分别描述如下: a)智慧应用层:在数据及服务融合层、计算与存储层、网络通信层、物联感知层的基础之上建立的 各种基于行业或领域的智慧应用及应用整合,如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 慧家居、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等,为社会公众、企业用户、城市管理决策用户等提供整体的信息 化应用和服务; b)数据及服务融合层:通过数据和服务的融合支撑,承载智慧应用层中的相关应用,提供应用所 需的各种服务,为构建上层各类智慧应用提供支撑,本层处于智慧城市总体参考模型的中上 层,具有重要的承上后下的作用; c)计算与存储层:包括软件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为智慧城市提供数据存储和计算以及相 关软件环境的资源,保障上层对于数据的相关需求; d 网络通信层:包括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三网之间的融合的公共网络,以及一些专用 的网络(如:集群专网),为智慧城市提供大容量、高带宽、高可靠的光网络和全城覆盖的无线宽 带网络所组成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 e)物联感知层:提供对环境空间的智能感知能力,通过感知设备及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城市范围内 基础设施、环境、建筑、安全等方面的识别、信息采集、监测和控制; 建设管理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整体的建设管理要求,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机制,指导 智慧城市相关建设,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g 安全保障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构建统一的安全平台,实现统一人口、统一认证、统一授权、运 行跟踪、应急响应等安全机制,涉及各横向层次; h 运维管理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整体的运维管理机制,涉及各横向层次,确保智慧城市整 体的建设管理和长效运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