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260-2014 地热钻探技术规程.pdf

DZ/T 0260-2014 地热钻探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8.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1572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Z/T 0260-2014 地热钻探技术规程.pdf

13.1.3孔深与孔斜

3.1.3 孔深与孔斜

13.1.3.1每钻进100m、换径和下管前、钻进主要热储层井段和终孔后应校正井深。校正井深误差不 大于1%。 13.1.3.2地热钻井直井段孔斜某综合治理景观建设河堤内滩面平台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深度300m内不大于1°,2000m以内不大于7°,2000m以深不大 于10。 13.1.3.3一般定向并的全角变化率要求连续三个测点的计算值不大于5/30m。特殊情况,以设计要 求为准。

13.1.4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13.1.4.1使用清水钻进时,提钻后和下钻前各测一次水位,两次观测间隔应大于5min;停钻小于24h 时每4h测一次水位,停钻大于24h时每8h测一次水位。做好记录和注明观测的时间。 13.1.4.2使用其他钻井液钻进时,记录钻进过程中的漏失、涌水和井喷、逸气等异常现象。 13.1.4.3钻进至热储段,每班观测一次孔内液体温度。 13.1.4.4初见自流涌水和涌水量明显变化时,观测涌水量,注明对应井深、水温、水位及时间, 13.1.4.5 终孔后应安装井口装置,并观测水头高度,做好记录。 13.1.4.6每班至少测量一次钻井液消耗量,有突然变化时增加测量次数,注明进尺消耗量和单位时间 消耗量及对应深度,记录明显消耗量变化和全耗时的具体对应的时间与深度

13.1.5 成并工艺

的抽水试验执行GB/T11615、DZ/T0148和GB

13.1.7原始记录及技术资料整理

13.1.7.1原始记录应采用钢笔或碳素笔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晰。

13.1.7.1原始记录应采用钢笔或碳素笔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晰。 13.1.7.2各项原始记录、技术档案应做到真实、齐全、准确、整洁。 13.1.7.3工程完工后,遵照14.2.1要求将技术资料归档。

[3.2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2.1岩屑样、岩心采取

T3.2.1.1按设计要求及时取样并准确确定层位。 13.2.1.2所取岩屑样要从钻井液净化装置排出的岩屑样留取,不得随意从钻井液沉淀池中捞取。 13.2.1.3所取岩屑样应保证足量,并具体标注。 13.2.1.4所取岩屑样宜在室内保存,在室外保存的要防止雨淋。 13.2.1.5采取岩屑样时要用清水冲洗干净,自然风干后,由现场地质人员进行岩性描述,然后装入岩样 专用袋,并进行标示(井号、井深、地层、日期等)。 13.2.1.6岩屑样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摆放并妥善保管,验收后按有关规定处理。 13.2.1.7正循环回转取心钻进,回次进尺长度不得超过岩心管长度;当钻进取心困难的地层时,除严格 控制回次进尺长度和钻进时间外,还应控制钻进技术参数;必要时应采用专用取心工具或配合物探 测井。 13.2.1.8提取岩心时,要慢提轻放,从岩心管内退取岩心时,不能猛敲猛打。 13.2.1.9取出的岩心样,应按上下顺序排列,不得颠倒,并及时填写回次标签或在岩心样上标明编号, 及时编录、取样或装箱。 13.2.1.10钻井未经验收,岩心样不得随意处理,所留岩心样应保留至工程验收后,按工程设计要求 办理。

13.2.2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13.2.2.1应按照地质设计要求及时观测。 13.2.2.2采用专用仪器观测,数据要准确,并做好观测记录

13.2.3孔深与孔斜

13.2.3.钻进过程中应按照规定及时校正孔深,使井深误差控制在设计要求之内。 13.2.3.2、钻塔、钻机安装,要求调正、水平、稳固,保证天车、转盘中心、井孔中心三点成一线。 13.2.3.3根据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钻进方法,针对不同岩层条件确定合理的钻进技术参数。 13.2.3.4根据钻井结构合理选择钻具组合。牙轮钻进宜采用钻链加压,并在钻的适当位置加扶正器 (钟摆钻具);用筒状钻具钻进要选择长、直钻具,换径时要采用导向钻具;扩孔时要采用引向钻具。 13.2.3.5钻进软硬互层、卵石层及破碎带地层,要轻压慢转,送钻均匀,同时要适当控制泵量。 13.2.3.6按设计要求及时测斜,发现井斜征兆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13.2.3.7在水敏性地层,盐岩地层钻进时,选择合适的钻井液体系,且按设计要求调整好钻井液性能 确保井径扩大率不超过规定范围。 13.2.3.8定向造斜钻进时,严格按要求加压,送钻要均匀。单点测斜要求不少于3个测点,每钻进2根~ 根钻杆用单点测斜仪检查一次,最后一个测点必须是当时测得的最大井深。控制好造斜率,除特殊要 家的井外,定向时的井眼曲率控制在5/30m以内。 3.2.3.9按照设计增斜钻进参数钻进,使井眼曲率变化平缓,轨迹圆滑。及时作图,掌握井斜、方位的 变化趋势。因地层等因素造成方位严重漂移影响中靶时,应使用造斜钻具及时调整方位。 3.2.3.10在方位漂移严重的地层钻进,可在钻头上方接2个~3个足尺寸稳定器。因地层因素的影 向,采用稳斜钻具出现降斜趋势时,可用微增斜钻具组合实现稳斜效果。 3.2.3.11降斜井段应选择合理的降斜钻具结构,钻头和稳定器之间距离应根据井斜角的大小和要求 为降斜率确定。降斜井段的单点测斜间距一般不超过50m。由于地层、操作等原因出现降斜钻具不隆

科或稳、增斜时应及时采取措施。

13.2.4.1下管前应进行物探测井,确定热储位置及水温变化等,以指导过滤管的配置与下管。 13.2.4.2.所下管为螺纹连接时,应确保丝扣的连接强度;井管焊接时应使用水准仪或经纬仪找正,焊 缝要连续饱满无砂眼,保证焊接强度。 13.2.4.3采用水泥固井止水时,应控制水泥浆的密度,保证灌入量,替浆时应严格控制替浆量;采用橡 胶圈或膨胀胶圈止水时,应保证数量,并将其固定牢固,确保下人预定位置。 13.2.4.4采用压差法进行止水效果检查时,应采用提水降低管内水位进行止水效果检查。 204

13.2.6.2合格井

未达到优良并要求,但满足下列要求,可评定合格并: a)岩屑样捞取、岩心采取率基本达到地质设计要求,含水层与非含水层的岩性、层位基本查清,按 设计要求采取了各种样品。 b)进行了抽水试验,基本取得了符合质量要求的水量、水位、水温和水质资料

13.2.6.3不合格并

未达到合格要求的钻井为不合格并,应予返工。返工后仍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可根据取得的资料多

少和使用价值,予以部分报废(即报废部分井段)

工程技术报告与资料归档

14.1 工程技术报告

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编写“地热钻探工程技术报告”,总结施工管理和技术成果,评价技 效果。报告内容要客观、详实,数据要真实、准确。“地热钻探工程技术报告”编写提纲见附录A 质的钻探工程,报告编写可有侧重或取舍。

14.2. 1基本要求

15 健康、安全与环保

15健康、安全与环保

15.1.1钻井施工单位应按照劳动保护法规和标准,为现场施工人员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 15.1.2依据钻井施工地域、季节等特点,为现场施工人员配备相应的急救器材、药品和防疫用品 15.1.3应建立现场施工人员健康检查、疾病预防、饮食卫生和驻地卫生管理等制度,并认真执行

15.2.1 一般规定

15.2.2设备搬迁与安装安全规定

5.2.3并场人员安全管

15.2.3.1施工工作人员应接受安全生产和意外救险教育,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15.2.3.2上班前8h和上班时不准饮酒。进入井场工作时,应穿戴规定的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安全帽 15.2.3.3在钻塔上工作时,应系牢安全带,穿规定的工作鞋,不得穿带钉子的鞋或者硬底鞋上塔作业。 15.2.3.4新工人或实习人员应接受安全教育,并在班长或熟练工人指导下进行操作。

15.2.4井场安全规定

15.2.4.1井场修建、钻塔基础加固、设备选型布设以及井场安全防护设施等应符合钻井工程设计的相 关规定。 15.2.4.2钻机水龙头高压胶管应有防缠绕、防坠落的安全装置和导向钢丝绳。 15.2.4.3使用坐式天车的钻塔应设安全挡板。 15.2.4.4吊卡或提引器、提引钩,应使用安全连锁装置。 15.2.4.5高温、高压热储或含油气地区施工应根据SY/T5964规定安设井控装置

15.2.5并场用电安全规定

.5.1并场用电应遵守GB50194的相关规定。 .5.2井场用电线路应采用电缆,电缆应架空或在地下作保护性埋设。 .5.3动力和照明配电应分别设置,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照明应设置36V变压器,并使用防水灯 在含油气地层施工,要采用防爆灯具。

电阻应小于4Q。 15.2.5.5电气设备熔断丝规格应与设备功率相匹配 不得使用铜、铁、铝等其他金属丝代替熔断丝。 15.2.5.6在含油气地区施工应采用防爆电机和 时应采取防爆措施。

15.2.6钻进操作安全规定

5.2.6.1开钻前,应对设备安装情况、安全防护设施及安全措施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钻。 15.2.6.2升降钻具前,应检查升降机的制动装置、离合装置、吊卡(提引器)、游动滑车、吊钳和其他卸 工具等,确保灵活可靠。 15.2.6.3操作升降机应平稳,不得猛拉猛放。钻具升降过程中不得用手触摸钢丝绳。 15.2.6.4提落钻具或钻杆时,提引器切口应朝下。摘、挂吊卡或提引器时,不得用手抓其底部。 15.2.6.5钻具处于悬吊或倾斜状态时,不得用手探摸或伸头探视悬吊钻具内部。提升拧卸钻柱过程 中,井口人员抽、插垫叉时不得手握垫叉底部。 5.2.6.6设备运转时,不得进行机器部件的擦洗、拆卸和维修。不得跨越传动皮带、转动部位或从其上 方传递物件。 15.2.6.7检查、调整回转器(转盘)时应停机,并将变速手柄置于空挡位置。 5.2.6.8钻遇溶洞、松散等复杂地层,或遇扩孔、扫孔等复杂钻进情况,应由机、班长或熟练技工操作

15.2.7压裂施工安全规定

15.2.7.1压裂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准备,并做好了解施工井及周围情况,危险、危害区域范围。对 所用设备、器具、配件、材料进行检查,达到完好状态。 15.2.7.2井口安装放喷管线,朝向应避开压裂施工区域。每间隔10m和出口处用地锚固定,放喷管线 畅通,不得加装小于120°的弯头。 15.2.7.3酸化压裂、泡沫压裂操作人员应配备氧气呼吸器;酸化压裂应同时配备防酸防护用品;泡沫压 裂应同时配备防寒手套。 15.2.7.4压裂施工由现场总指挥统一指挥、协调。压裂施工现场采用无线对讲机或喇叭传递指令和 言息。 15.2.7.5以施工井井口10m为半径,沿泵车出口至施工井口地面流程两侧10m为边界,设定为高压 危险区。高压危险区使用专用安全警示线(带)围栏,并设立醒目的安全标志。非工作人员不得在施工 区逗留。地面流程承压时,未经现场指挥批准,任何人员不得进入高压危险区。因需要进人高压危险区 时,执行任务后应迅速离开。 15.2.7.6压裂设备、地面管路、管汇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泵,带压设备未完全泄压前不得进行修理。 5.2.7.7冬季施工,施工前应根据实际需要对压裂设备、井口装置等进行预热;中途停泵后,再次启泵 前应对压裂设备、地面管路管汇、井口装置进行加热;施工结束,应对所有设备、管汇、配件进行防冻 处理。

15.2.8事故处理安全规定

15.2.8.1处理井内事故前,应全面检查钻塔构件、天车、游动滑车、钢丝绳、绳夹、提引器、吊钩、地脚螺 丝、仪器仪表等,排除可预知的不安全因素。 15.2.8.2处理并内事故时,应由机、班长操作,并设专人指挥。除直接操作人员外,其他人员应撤离至 安全距离之外。 15.2.8.3不得同时使用升降机、千斤顶或吊锤起拔井内事故钻具。 15.2.8.4不得超设备限定负荷强行起拔井内事故钻具

8.5打吊锤时,吊锤下部钻杆处应安装冲击把手或其他限位装置。不得手扶、握钻杆或打箍。 8.6使用千斤顶回杆时,不得使用升降机提吊被项起的事故钻具。 8.7用钻机反事故钻具时应低速慢转。使用钢丝绳反钻具时,连接物件应牢固可靠。不得使用链 管钳等工具反事故钻具。人工反事故钻具时,板杆回转和抛甩范围内不得有人。

5.3.1钻前工程环保要求

5.3.1.1井位确定后,应对并场周围的自然环境(地质、地貌、水环境、植被、生物、大气、土壤利 竞等)进行调查或评价,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提出达到环境保护标准和要求的必要措施,

目来源、工程性质和目的、工期要求、工程量和预

A.2.1地热井地理与交通概况

包括:地质构造条件、地层、目的热储层特征, 4.2.3地层(岩石)钻进特性和施工技术条件

A.3.1钻井设备与配套

钻探成井设备、仪器、工具的型号、规格、数量、技术参数等 A.3.2钻井设备的布设安装 A.3.3井场动力解决方案

A.4.1钻井结构与套管程序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地热钻探工程技术报告编写提纲

说明钻前工程及设备安装、采用的钻进方法、钻进工艺及技术规程参数,定向井施工情况、射孔作业 情况、技术效果等

A.4.3钻并综合技术措施

成井结构情况,附完成的地热井实际结构图。

抽水试验采用的方法和试验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抽水试验采用的方法和试验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88

A.6.1钻井质量要求

A.7钻井地质工作述评

A.7.1 地球物理测井(录井)及地质编录、采样 A.7.2 热储层(目的层)评价 A.7.3 可采资源评价 A.7.4 地下热水质量与环境影响 A.7.5 地热资源开发前景分析

包括主要措施、效果及井场恢复等情况评述。

A.9.1生产组织形式

A.10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介绍达到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适当比对分析等

A.11.1地热工程成果概述 A.11.2主要经验 A.1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A,11.4 结论与建议

A.12.1钻孔设计书

B.1钻井液化学处理剂

B.1.1 无机处理剂

B.1.2.3聚合物类

常用淀粉类降滤失剂有: a)胶化淀粉:降失水、不增粘;使用时要求提高浆液的pH值,或加防腐剂; b)羧甲基淀粉:降失水,增粘,对动切力影响大,有利于携带岩屑; c)羟丙基淀粉:为非离子型高分子材料,对高价阳离子不敏感。

B.1.2.5 树脂类

又称解絮凝剂或稀释剂,分为分散型稀释剂和聚合物型稀释剂。 a)单宁类:主要有单宁酸钠、拷胶碱液、磺甲基单宁、磺甲基拷胶、磺甲基单宁铬、无铬磺甲基烤 胶木素等; b)木素类:常使用铁铬木质素磺酸盐(铁铬盐,FCLS)、无铬磺化木质素等;铁铬盐具良好稀释效 果,应在较高pH值(>11~12)下使用,对环境有一定影响; 聚合物类:主要是分子量较低(<10万)的丙烯酰胺或丙烯酸类聚合物,属非分散型降黏剂;常 用产品有两性离子聚合物稀释剂XY一27、X40、XB40等; d)腐植酸类:具有较好的稀释作用,如腐植酸钠、腐植酸钾、磺化褐煤(SMC)等

常用增黏剂有: a)生物聚合物:增黏、降失水效果显著; b) 纤维素类羧甲基纤维素(CMC)、羟乙基纤维素(HEC)、聚阴离子纤维素(PAC); c)聚合物类增黏剂:具有良好的增黏作用,常用的有80A51.PAC141

部分水解聚内烯酰胺(PHP,相对分子质量300万~600万,水解度30%左右)为选择性絮漆 水解聚丙烯酰胺(PAM,水解度不大于5%,相对分子质量800万以上)为全絮凝剂

B.1.7.1 情性固体润滑剂

B.1.7.2液体类润滑剂

B.1.8.1惰性堵漏材料

a)颗粒状材料如核桃壳、橡胶粒、石灰右等,起“架桥”作用,称“架桥剂”; b 纤维状材料如锯末、纸纤维、花生壳、棉籽壳、皮革粉、玉米芯、石棉粉等,在堵漏浆液中起悬浮 作用,又称“悬浮拉筋剂”; 片状材料如云母、蛭石、稻壳等,起填塞作用,又称“填塞剂”; d 复合堵漏材料,将上述3类材料以合理的比例和级配复合使用,以提高使用效果。颗粒状、片 状、纤维状堵漏材料之比一般为 5:2 :1。产品有:HD 桥堵剂、暂堵 915、暂堵 917 等。

B.1.8.2随钻堵漏剂

B.1.8.3高失水堵漏剂

由架桥材料、软质纤维及助滤剂等复合而成。主要产品:狄塞尔(DSL)堵剂、DTR堵剂、PCC 剂等。

常用加重剂有: a)重晶石粉,即BaSO4。密度≥4.2g/cm,200目筛余<3.0% b) 石灰石粉:主要成分为 CaCO,,密度 2.7 g/cm²~2.9 g/cm²。

B.1.10泡沫剂与消泡剂

表C.1国产三牙轮直径

DZ/T0260—2014附 录 D(资料性附录)钻探设计用表D.1钻遇地层预测表见表 D.1。表D.1钻遇地层预测表底板埋深地层厚度地层名称主要岩性描述施工难度提示mmD.2钻井主要设备和技术表D.2钻井主要设备和技术性能表裁荷序号名利功率kNkW12井架3游动滑车5大钧6水龙头7转盘8绞车1号9钻井泵2号1号10动力机2号3号

D.3并身结构设计数据表见表D.3

D.3并身结构设计数据表见表D.3

表D.3并身结构设计数据表

D.4钻并液性能设计见表D.4.

表D.4钻井液性能设计

D.5固井设计表见表

GTCC-051-2018标准下载D.6地球物理测井见表D.6

D.6地球物理测井见表D.6

表D.6地球物理测开

D.7套管强度校核表见表D.7

DB3301/T 0293-2019标准下载D.7套管强度校核表见表D.7

表D.7套管强度校核表

[1]刘广志,汤凤林.特种钻探工艺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覃家海.地质勘探安全规程读本.[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3]刘子春张召平,石凤岐.钻井工程事故预防与处理[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4]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人事教育局组织编写.钻井工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5 胡郁乐,张绍和.钻探事故预防与处理知识问答[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6 陈庭根,管志川.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 7 钻井手册(甲方)编写组.钻井手册(甲方)[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 厂8 钻探管材手册编写组.地质、水文、石油钻探管材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5. [9]王清江,毛建华,韩金贵等.定向钻井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10]管志川,韩志勇等.钻井工程术语[S].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 [11]朱家岭等.地热能开发与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2]宾德志,刘延忠等.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 [13]马孝春,王贵和,李国民.钻井工程.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