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020-2019 “多规合一”空间地理信息底图编制规程.pdf

DB22/T 3020-2019 “多规合一”空间地理信息底图编制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8407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2/T 3020-2019 “多规合一”空间地理信息底图编制规程.pdf

ICS 07.040 A75

DB22/T3020—201

云阳县工业园(B区)灯饰项目后侧高切坡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B22/T 30202019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数据要求 4.1定位基准 4.2数据组织形式 4.3数据构成与编码规则 4.4数据内容与属性信息 5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6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三区三线.. 7.1三区划定 7.2三线校核 8制图... 8.1制图要求 8.2专题图制作 9成果提交. 附录A(规范性附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附录B(规范性附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附录C(规范性附录)空间规划图示符号, 38

表1空间规划成果数据构成及编 表2基础数据内容. 表2基础数据内容(续) 表3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数据内容 表4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数据属性 表5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数据内容 表6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数据属性, 表7三区三线数据内容.. 表8三区三线数据属性, 表9等级划分.

DB22/T3020 2019

表A.1地形坡度分级表... 表A.2海拔高度分级表 .10 表A.3降水量等级划分表.. .11 表A.4过境水资源量等级划分表 .11 表A.5自然地理条件评价指标分级参照阅值 .14 表A.6灾害危险性分级参照阈值, 表A.7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集成评价等级 ..16 表B.1后备适宜用地潜力分级的参考阈值 .19 表B.2后备适宜用地潜力评价的因子构成与分级赋值表 .23 表B.3生态环境脆弱性单因子分级评价表., ..24 表B.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单因子分级评价表.: ..24 表B.5灾害易损度分级的参考阈值... ..26 表B.6灾害风险度等级的参考判别矩阵 .26 表B.7人口集聚水平评价中d1(人口集聚强度指数)值的分级参考阈值, ..27 表B.8城镇建设评价中d2(建成区用地平均增长速率)值的分级参考阈值.. ..29 表B.9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等级的参考判别矩阵 ...30 表B.10交通干线影响分级表... ..31 表B.10交通干线影响分级表(续) .32 表B.11生态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选取 表B.12生态功能适宜性参考判别矩阵 .35 表B.13农业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选取.. .35 表B.14农业空间适宜性的参考判别矩阵 36 表B.15城镇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选取 .36 表C.1基本图例、颜色、色值一览表.. 38 表C.1基本图例、颜色、色值一览表(续)

DB22/T 30202019

DB22/T 30202019

规合一"空间地理信息底图编制

本标准规定了“多规合一”空间地理信息编制的术语和定义、数据要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三区三线、制图和成果提交。 本标准适用于“多规合一”空间地理信息底图编制过程,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resourceenvironmentcarryingcapacity 承载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自然资源上限、环境容量极限和生活服务功能量底线的总和。 3.2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evaluationofresourceenvironmentcarryingcapacity 自然环境不受危害或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确定一定地域空间可以承载的最大资源开发强度 与环境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可以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3.3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territorialdevelopmentsuitability 国土空间开发的适宜程度。 3.4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evaluationofterritorialdevelopmentsuitability 在资源环境承载潜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评价的基础上,对国土空间开发适宜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3.5 生态空间ecologicalspace 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系统维护、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 原、河流、湖泊、滩涂、岸线、荒地、荒漠等。

平面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系统采用高期 格投影,根据不同比例尺要求,按3°或6°分带

4.3数据构成与编码规则

空间规划成果数据由基础数据、评价数据、规划底图数据三 三部分构成

DB22/T 30202019

表1空间规划成果数据构成及编码

4.4数据内容与属性信息

DB22/T3020 2019

表2基础数据内容(续)

评价数据要求如下: 应采用国家定位基准; 以已发布并仍在有效期内的各类规划数据资料为指导或参考; 资源现状数据应客观真实反映各类自然资源分布、资源量及利用现状: 生态环境相关数据应真实反映地理环境、环境质量和问题、环境保护等情况; 其他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等数据应采用权威部门统计数据; 使用收集到的最新数据资料,现势性宜为空间规划编制时间的上一年度。

4.4.2.2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数据

4.4.2.2.1主要内容见表3。

表3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数据内容

4.4.2.2.2属性见表4。

DB22/T 30202019

表4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数据属性

4.4.2.3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数据

4.4.2.3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数据

4.4.2.3.1主要内容见表5.

表5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数据内容

4.4.2.3.2属性见表6

表6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数据属性

4.4.3规划底图数据

表7三区三线数据内容

4.4.3.2属性见表8。

DB22/T3020 2019

表8三区三线数据属性

不境承载能力评价具体指标及技术方法见附录A

划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定位。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明确吉林省各市县的主体功能定位,突出区域发展特色 引导国土开发有序推进; 生态优先。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源票赋等差异,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 将保护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 底线控制。坚守自然资源供给上限、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基本底线,遵循生态保护红线、 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刚性约束,促进形成安全、有序、可持续的空间开发格局; 一统筹衔接。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统筹生态保护、农业发展和城镇发展空间格局,注重与吉林 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保护与开发格局的衔接; 清晰界定。三区边界应明确划定,可落实、可管理、可监督。三区应避免相互重叠;除特殊情 况下,发生相互嵌套的,应分别计算面积。

功能适宜性等级划分见表9,等级标准由评价结果确定

7.1.2.21类适宜区划定

某国际商品交易中心通风空调施工组织设计DB22/T 30202019

应结合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红线范围及城镇开发边界线划定三区的I类适宜区,划分标准如下: 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区域划入生态空间适宜区(EI); 依法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入农业空间适宜区(AI); 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的区域划入城镇空间适宜区(UI)

7.1.2.31类适宜区划定

应根据三类功能适宜性评价高值区划定三区的Ⅱ类适宜区,步骤如下: 一7.1.2.1中未划定区域、生态、农业和城镇功能适宜性评价结果仅有一项为高的区域,划分为 对应类型的ⅡI类适宜区(EⅡI、AII、UⅡI); 生态功能适宜性高且城镇或农业功能适宜性也为高的区域,宜按照生态保护优先原则,划定为 Ⅱ类生态空间适宜区(EⅡI); 城镇功能适宜性高、农业功能适宜性高,且生态功能适宜性为中或低的区域,宜按照粮食安全 保障原则,优先划分为Ⅱ类农业适宜区(AⅡ); 局部地区宜按照城镇空间集中原则,划为Ⅱ类城镇适宜区(0Ⅱ)

7.1.2.4川类适宜区划定

7.1.2.5e三区域适宜区初步集成

三区适宜区初步集成方法如下: 全部生态适宜区EIUEⅡIUEIⅢ为生态空间; 全部农业适宜区AIUAⅡIUAⅢ为农业空间; 全部城镇适宜区UIUUⅡIUUII为城镇空间。

DB21/T 3068-2018标准下载三区适宜区初步集成方法如下: 全部生态适宜区EIUEⅡIUEIII为生态空间; 全部农业适宜区AIUAⅡIUAⅢ为农业空间; 全部城镇适宜区UIUUIIUUIII为城镇空间。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贯彻主体功能定位、落实红线管控要求以及预留未来发展空间的基本理念进行 初划方案校核,调整并修正,确定三区范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