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T 89-2022 地震台网运行规范 强震动观测.pdfICS 91.120.25 CCS P 15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业务要求 5.1观测站 5.3国家级业务中心. 观测站运行. 6.1观测站基本信息和仪器参数维护 6.2观测站设备远程维护和现场巡检 6.3强震动加速度仪校准.…..…. 6.4运行维护月报 .*.... 省级业务中心运行 7.2数据回收和初步处理......…........ 7.3数据产出 7.4运行维护月报和年度报告.…..….…… 国家级业务中心运行· 8.2数据汇集、格式转换、备份和归档.….…... 8.3常规数据处理 8.4应急数据处理 8.5运行维护年度报告和强震动记录专辑 附录A(规范性)强震动观测站基本信息表…… 附录B(规范性)强震动加速度仪主要参数设置 附录C(规范性)观测站远程通信检查记录表 附录D(规范性)强震动加速度仪现场检查记录表·…… "10 附录E(资料性)观测站运行维护月报内容·… 附录F(规范性)强震动加速度仪的通道、方向和极性规定及检测方法 ....... 附录G(规范性)原始加速度记录信息表·
附录H(资料性)省级业务中心运行维护年度报告内容…… 15 附录1(规范性)强震动记录内容和格式 16 附录J(资料性)强震动观测简报内容… 19 附录K(资料性)国家级业务中心运行维护年度报告内容 20
强震动观测为地震工程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反应谱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正是建立在强震动加 速度记录的获取和积累基础上。随着强震动观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得到拓宽 利用强震动观测技术开展地震烈度速报、重大工程地震预警、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为我国防震减灾决策 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近年来,我国从汶川、芦山、九寨沟等大地震中吸取了强震动观测经验和教训,取得了强震动观测运 行维护工作对强震动记录质量影响的新认知,科学和规范化的运维工作将会更好地保证强震动观测数 据的质量。目前,社会和经济需求推动了我国强震动观测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型国 企建设了大量强震动观测站。然而,对于大规模强震动观测的运行维护一直缺少科学和规范化的指导 因此别墅施工组织设计1,函待给出强震动观测的运行维护、数据产出以及相关工作技术要求和方法,助力强震动观测业务 的规范化和高效运行。 本文件基于多年来我国强震动观测网运行维护工作基础,结合中国地震局近年来对地震监测业务 架构和地震台站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而制定
地震台网运行规范强震动观测
本文件规定了强震动观测网运行与维护的相关技术要求及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强震动观测网的运行与维护,强震动观测专用站网的运行与维护可参考执行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司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本文件。 GB/T1988—1998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7742—2020中国地震烈度表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 DB/T10—2016数字强震动加速度仪 DB/T17—2018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强震动台站 DB/T58一2014地震名称确定规则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
观测站运行维护任务包括下列内容: 1) 应对强震动观测站基本信息和仪器参数进行维护; D 应对强震动观测站设备进行远程维护和现场巡检; ) 宜对加速度仪送交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校准; d) 应编写观测站运行维护月报。
国家级业务中心运行维护任务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汇总并维护全国观测站基本信息; b) 及时汇集、备份、归档全国强震动观测数据; C) 承担常规数据处理、产品产出任务; 2 及时完成应急数据处理工作; e) 编写全国强震动观测业务运行维护年度报告和强震动记录专辑
6.1观测站基本信息和仪器参数维护
对于新建或更新观测系统的强震动观测站,应及时建立或更新观测站基本信息,并更新观测系统 用应配置。观测站基本信息表应遵守附录A的规定
当强震动加速度仪更换或损坏而变更参数时,应按照附录B的设定值,在现场或远程设置强震 重度仪参数
6.2.1.1远程检查
每月上、下旬应分别对观测站的强震动加速度仪远程检查至少一次,每月16日上报本月上旬相 果,次月1日前上报本月下旬检查结果。观测站远程通信检查记录表应遵守附录C的规定
6.2.1.2故障处理
如发生下列故障之一时应在当天进行处置,并尽快采取维修措施: a)远程通信连接失败; b)强 强震动加速度仪连通失败; C) 实时传输波形断记; d) 加速度仪功能试验未能正常显示方波; e) GNSS校时失效; f) 电源电压不满足要求。
6.3强震动加速度仪校准
6.3.1对运行5年以上或新更换的强震动加速度仪,宜由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校准,校准参 数包括灵敏度、横向灵敏度比、频率响应相对误差、线性度、零位漂移、仪器自噪声、量程和动态范围。校 准方法与指标要求应遵守DB/T10一2016的规定。 6.3.2校准后的强震动加速度仪应按照DB/T17一2018中观测设备与调试的要求和步骤进行安装与 调试。
应编写观测站运行维护月报,内容要求见附录E
7.2数据回收和初步处理
7.2.2格式转换和数据备份
7.3.1地震和观测站信息
应收集地震和观测站信息以及强震动加速度仪的通道、方向、极性参数,其中地震信息包括发震时 刻、震中经纬度、震级、震源深度信息,观测站信息应遵守附录A的规定,强震动加速度仪的通道、方向 极性参数应遵守附录F的规定
7.3.2原始加速度记录信息
当达到应急数据处理条件或加速度峰值不小于0.01g。(g。=9.80665m/s")时,应按数据回收、信 息收集以及经格式转换后的原始加速度记录信息内容填写原始加速度记录信息表,具体内容和格式应 遵守附录G的规定
7.4.1应汇总全省观测站运行维护月报,编辑全省观测站运行维护月报,月报内容见附录E 7.4.2每年年初应编写上年度强震动观测运行维护年度工作报告,年度报告内容见附录H,
7.4.1应汇总全省观测站运行维护月报,编辑全省观测站运行维护月报,月报内容见附录E。
数据汇集专用软件及时下载省级业务中心产出的
8.3.1原始加速度记录零基线调整要求
应按下列要求对原始加速度记录进行零基线调整: 日) 1 计算原始加速度记录事前30s记录的平均值A; b) 原始加速度记录所有采样点数据减去事前记录的平均值A
应采用数据处理专用软件进行下列处理: 日) 11 为原始加速度记录导人头段信息,按8.3.1要求对原始加速度记录进行零基线调整,生成标准 格式的强震动记录,其格式应遵守附录I的规定; b) 对强震动记录进行滤波处理,采用4阶巴特沃斯滤波器,频带0.1Hz~80Hz(采样率为200sps), 频带0.1Hz~40Hz(采样率为100sps),计算得到校正加速度、积分速度和位移; c)计算反应谱和傅里叶幅值谱,反应谱的计算采用精确法,周期范围为0.02s~10s,包括绝对加 速度反应谱、相对速度反应谱和相对位移反应谱的计算(包括5个阻尼比0.00、0.02、0.05、 0.10、0.20),傅里叶幅值谱的计算采用快速傅里叶算法; d)绘制强震动记录时程、校正加速度时程、傅里叶幅值谱和反应谱图件; e)绘制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分布图; f)编写强震动观测简报(终报),简报内容见附录J。
8.4.2内容和产出时限
SY/T 6902-2012标准下载应急数据处理内容和产出要求如下。 3) 11 震后15min内产出地震有感范围内(见表1)的观测站数目及观测站震中距
注:(4.04.3]表示震级范围>4,且≤4.3
b) )震后25min内至完成常规数据处理前应先发布强震动观测简报(初报),简报内容见附录J。 1+ 接收到原始加速度记录60min内应完成强震动记录的常规处理,编写强震动观测简报(终 报),简报内容见附录J。接收到原始加速度记录60min内应按照GB/T17742一2020中4.3 的要求,采用数据处理专用软件完成仪器测定地震烈度的处理。 d) )接收到原始加速度记录80min内应绘制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及仪器测定的地震烈度分 布图。
8.5.1国家级业务中心运行维护年度报告
8.5.2强震动记录专辑
8.5.2.1在7级及以上地震发生后,应在3个月内完成强震动记录专辑的编写。 8.5.2.2 专辑内容应包括:地震概况、观测仪器、数据处理、观测站目录、强震动记录目录
8.5.2.1在7级及以上地震发生后风井井筒装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在3个月内完成强震动记录专辑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