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T 92-2022 活动断层探查 钻探.pdfICS 91.120.25 CCS P 15
DB/T 92—2022
Activefault survey—Drilling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规定 工作流程 技术准备 现场施工·.... 成果产出 附录A(资料性)对折法钻孔布设示例 10 附录B(资料性)岩芯编录表“ 13 附录C(规范性)碎屑沉积物划分与分类· 14 附录D(资料性)断层活动参数确定示例·…… 附录E(规范性)钻孔数据字典 18 参考文献. 24
高速公路隧道总体施工方案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文件由地震灾害预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原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 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防灾科技 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世民、李安、柴炽章、杨晓平、何宏林、田勤俭、于贵华、沈军、马保起、李德文 李峰、刘旭东、丁锐、姜大伟。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文件由地震灾害预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原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 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防灾科技 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世民、李安、柴炽章、杨晓平、何宏林、田勤俭、于贵华、沈军、马保起、李德文 李峰、刘旭东、丁锐、姜大伟。
深查》系列标准中的一项,该系列标准结构及名称预计 遥感调查(DB/T69—2017); 野外地质调查(DB/T82—2020); 断错地貌测量(DB/T71一2018); 古地震槽探(DB/T81—2020); 钻探; 年代测定; 地震勘探; 活动性鉴定; 地震危害性评价; 图形符号(DB/T72—2018); 数据库; 数据库检测(DB/T83—2020); 1:250000地震构造图编制(DB/T73—2018); 成果报告编写规则; 新层填图(DB/T53一2013);
国内外大量震例表明,活动断层是地震灾害的元区。查明活动断层的分布并对其属性和地震危险 性做出评价,是防震减灾的基础性工作。我国自“九五”期间开始逐步推进活动断层探测工作,目前已经 完成了130多条活动断层填图,超过100个城市开展了活动断层探测,其成果在国土利用、城市规划、工 程场址勘选以及建(构)筑物避让断层、地震预测、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地震部门组织开展了活动断层探测技术梳理,理清了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的基 本框架。为了规范并引导我国的活动断层探测工作及其成果应用,制定了GB/T36072一2018《活动断 层探测》,该标准对活动断层探测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技术方法、数据管理、成果产出等方面的技术要 求做出了规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实现探测目的的各种技术方法进行评估分析,明确其技术指标和 数据汇总要求,并构建了活动断层探测工作标准框架。 钻探是GB/T36072一2018《活动断层探测》规定的断层活动性鉴定、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活动断层 填图等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保障钻孔探测工作的质量,规范其调查内容、技术方法、成果表述,特制 定本文件
本文件规定了活动断层探测工作中钻探的工作流程、技术准备、现场施工和成果产出环节的技术 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断层活动性鉴定、活动断层填图、活动断层普查、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等工作的断层钻 孔探测。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6072一2018活动断层探测 DB/T65一20161:50000活动断层填图数据库规范 DB/T72一2018活动断层探察图形符号 DZ/T0080一2010煤炭地球物理测井规范 DZ/T0227一2010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活动断层activefault 距今12万年以来有过活动的断层,包括晚更新世断层和全新世断层, [来源:GB/T36072—2018,3.1] 3.2 隐伏断层buriedfault 被第四系或水体覆盖的,地表没有迹线的断层。 3.3 断层上断点uppermostpointofafault 错断最新地层的断层顶点位置。 [来源:GB/T36072—2018,3.10] 3.4 标志性地层markerbed 一层或一组岩性特征明显、分布稳定、可作为对比标志的地层。 3.5 钻孔联合地质剖面jointdrillinggeologicsection 根据多个钻孔地层构建的地质剖面,
岩芯采取率 core recovery rate 所取岩芯的总长度与实际进尺的百分比
5.1钻探工作流程应包括下列三个阶段: a)技术准备: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实施方案编制和数据人库; b)现场施工:钻孔布设,孔位测放,岩芯采取,岩芯存放,岩芯编录,样品采集,地球物理测井,地层 柱状图编制,地层对比与断层识别,钻孔布设调整和数据人库; c)成果产出:钻孔联合地质剖面图编制,断层活动参数确定,成果表述和数据人库。 5.2图1给出了工作流程
技术准备阶段的内容应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实施方案编制和数据人库。
a) 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资料; b) 地震地质、第四纪地质和地貌资料; C 地球物理勘探资料
6.2.2应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下列分析:
a 不同时代地层的沉积相特征、标志性地层与埋深; b) 隐伏断层几何特征、地球物理探测识别的上断点埋深和地表
a)地形地貌条件适合施工; b) 与周围建(构)筑物(含地下、空中设施)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C) 1 交通条件符合设备进出场的需要; d)与物探测线获得的断层位置距离不大于100m。
应在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编制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内容应包括:探测目标,区域地质地貌概况,第四系厚度分布,地球物理勘探资料,钻 量和进尺,样品采集数量,现场施工、成果产出和数据人库的技术方案。
6.4.1应在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编制实施方案。 6.4.2实施方案内容应包括:探测目标,区域地质地貌概况,第四系厚度分布,地球物理勘探资料,钻子 数量和进尺,样品采集数量,现场施工、成果产出和数据人库的技术方案
6.5.1收集的图件类数据应按照DB/T65一2016中的表A.2要求人库并自检。 6.5.2收集的文字类文献数据应按照DB/T65一2016中的表A.4要求人库并自检。 6.5.3收集的地质数据应按照DB/T65一2016中的表A.8至表A.12的要求人库并自检。 6.5.4收集的钻孔数据应按照DB/T65一2016中的表A.14的要求人库并自检。 6.5.5收集的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数据应按照DB/T65一2016中的表A.15的要求人库并自检, 6.5.6收集的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应按照DB/T65一2016中的表A.16的要求人库并自检。
现场施工阶段的内容应包括:钻孔布设,孔位测放,岩芯采取,岩芯存放,岩芯编录,样品采集,地 里测井,地层柱状图编制,地层对比与断层识别,钻孔布设调整和数据人库。
.2.1钻孔应布设在地球物理探测显示清楚、有明显垂直位移的断层两侧。地球物理探测显示主断层 为多条分支时,钻孔联合地质剖面宜首选横跨上断点埋深最浅的分支断层布设。 .2.2钻孔连线应与断层走向垂直或大角度相交。 7.2.3宜采用对折法等有效方法设计钻孔实施顺序。先实施剖面两端的钻孔,确保断层在两孔间之 后,再在两孔中间位置布设钻孔,逐渐限定断层的位置;附录A给出了对折法钻孔实施顺序说明。 .2.4钻孔终孔数量与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a)断层两盘至少各布设3个钻孔; b)相邻钻孔间距不超过45m; c)断层上断点两侧的2个相邻钻孔间距小于10m。 .2.5钻孔终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不小于地球物理勘探给出的上断点埋深之下10m,且断层两侧至少各有2个钻孔的终孔深度 大于上更新统底界埋深; b)若地球物理勘探结果给出的上断点位于上更新统下部或中更新统上部,钻孔的终孔深度大于 上更新统底界埋深
2.1钻孔应布设在地球物理探测显示清楚、有明显垂直位移的断层两侧。地球物理探测显示主围 多条分支时,钻孔联合地质剖面宜首选横跨上断点埋深最浅的分支断层布设。 2.2 钻孔连线应与断层走向垂直或大角度相交。 2.3 宜采用对折法等有效方法设计钻孔实施顺序。先实施剖面两端的钻孔,确保断层在两孔间 ,再在两孔中间位置布设钻孔,逐渐限定断层的位置;附录A给出了对折法钻孔实施顺序说明。 2.4钻孔终孔数量与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7.2.5钻孔终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不小于地球物理勘探给出的上断点埋深之下10m,且断层两侧至少各有2个钻孔的终孔深度 大于上更新统底界埋深; b)若地球物理勘探结果给出的上断点位于上更新统下部或中更新统上部,钻孔的终孔深度大于 上更新统底界埋深
7.2.5钻孔终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7.3.1应按实施方案测放孔位,坐标误差不大于10cm。
7.3.1应按实施方案测放孔位,坐标误差不大于10cm。 7.3.2 应现场记录孔口坐标、高程和终孔深度,以及施工单位、人员和日期。 7.3.3应实测并绘制完工后的钻孔平面位置图,高程与平面坐标误差不大于5cm。
7.4.1钻探施工工艺应符合DZ/T0227—2010
深施工工艺应符合DZ/T0227一2010的规定。
7.4.2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
a)孔深误差小于0.2%; b)钻孔斜度小于1.5°; c)钻进时保持稳定的钻具压力,避免泥浆等杂物渗人造成岩芯污染; d)回次进尺不大于2m。 .4.3岩芯采取应满足下列要求: a)直径不小于80mm; b)岩芯外层扰动厚度不大于10mm; c)黏土及粉砂岩芯采取率大于90%,中砂和细砂岩芯采取率大于80%,松散粗砂岩芯采取率不 小于40%; d)厚层砾石采用定深采取法,采取间隔为1m~2m。 7.4.4应详细记录回次进尺、顶底深度、取芯部位、取芯长度和岩性,计算岩芯采取率。
诺儿新度小丁15 c)钻进时保持稳定的钻具压力,避免泥浆等杂物渗人造成岩芯污染; d)回次进尺不大于2m。 7.4.3岩芯采取应满足下列要求: a)直径不小于80mm; b)岩芯外层扰动厚度不大于10mm; c)黏土及粉砂岩芯采取率大于90%贵安新区金马路道路工程钢筋加工技术交底,中砂和细砂岩芯采取率大于80%,松散粗砂岩芯采取率不 小于40%; d)厚层砾石采用定深采取法,采取间隔为1m~2m。 7.4.4应详细记录回次进尺、顶底深度、取芯部位、取芯长度和岩性,计算岩芯采取率。
7.4.3岩芯采取应满足下列要求:
岩芯应从左向右、由浅到深按顺序全部存放在岩芯管槽或者岩芯箱内。 应对岩芯表面进行清理、沿纵向剖开。 应在每个回次采取的岩芯右端摆放回次标签。回次标签应包含下列内容: a) 钻孔编号; b)钻进的回次编号:
C) 回次开始、结束的井深,单位为米(m); d)岩芯长度,单位为米(m); e)岩芯采取率。 7.5.4应在整米处摆放进尺标签。 7.5.5应在光照一致条件下对采取的新鲜岩芯逐米或逐箱拍照,并使用标准白板做对照 7.5.6岩芯采取后,应封装保存,备野外验收,
7.6.1地层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地层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a)编录岩芯应详细分层。分层依据主要包括沉积层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接触面形态与性质 特征等。 b)不遗漏厚度大于或等于10cm的单一地层或层组,格式参见附录B。 c)重点编录标志性地层(如古土壤层、钙板层或细颗粒层序中夹的粗颗粒薄层、含化石层以及特 殊色调层等)监督交底(监督员用),地层厚度不受限制。 6.2岩芯的文字描述和图件表达应包括下列内容: a)回次、岩芯采取率、视厚度及起始视深度。当岩芯发生膨胀时,按岩芯采取率折算分层深度; b)名 岩性描述,岩性分类符合附录C的要求; c) 使用比色卡确定地层分层的颜色; d)结构与构造特征,包括颗粒的大小、形态、磨圆度、分选性、层理等;磨圆度符合附录C的要求; e)矿物组成; f)固结程度以及胶结物类型和特征,包括均一性、矿物或化学组成等,符合附录C的要求; g)特征包含物。如:结核的成分、大小、颜色与类型,化石及其形状、数量和种属; h)上下层接触界面性质特征。如: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等; i)地质构造。详细测量和描述断层(面)性质和产状,断层擦痕、断层泥或破碎带特征,断层形态 与产状变化,并拍照; j)地层或典型现象成因与环境解释; k)样品位置、类型及编号,其中样品位置包括钻孔编号与采样点埋深(精确到厘米),样品类型包 括各类年代测试、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与古生物等; 1) 其他具有指示或对比意义的特征,
7.7.1应按岩芯地层单元系统采集年代测定样品,在每一个层位都应采集样品,标志性地层的顶部和 底部应分别采集样品 7.7.2应采集被断层错断的最新地层顶部和上覆未断错地层底部至少各1个样品。 7.7.3应结合区域第四系分层特征和岩芯采取情况,合理采集不同类型年代测定样品。 7.7.4晚更新世以来地层应首先采集碳十四、释光测年样品,中更新世及之前地层应首先采集电子自 旋共振、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样品。 7.7.5年代样品采集与岩芯编录应同步进行
7.8.1钻孔岩芯采取率小于40%时应实施地球物理测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