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CAGHP077-2020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规范.pdf

T CAGHP077-2020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8762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 CAGHP077-2020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规范.pdf

T/CAGHP 077—2020

中国地质农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友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则.. 岩溶塌陷防治工程等级 5.1防治工程等级划分 5.2危害对象重要性等级划分 5.3成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等级划分· 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 6.1填充法 3 6.2注浆法 6.3跨越法 8 6.4桩基穿越法. 6.5治水法 10 6.6其他方法 12 防治工程监测 13 7.1监测阶段、对象、内容及方法 13 7.2监测频率与时长 13 7.3监测系统建设 13 施工组织.. 14 8.1一般规定 14 8.2施工组织设计 14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泡沫轻质水泥土的性能和配比 15 附录B(资料性附录)岩溶塌陷监测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岩溶塌陷监测墩设计图

本规范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提出和归口管理。 本规范附录A、B、C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起草单位: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大 学、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地质局、贵州地环工程有限公 司、深圳地质建设工程公司、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东总队。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罗炳佳、吕刚、肖万春、丁坚平、谈金忠、王贤能、金亚兵、陆治斌、张大权、罗 伟、杨荣康、郭维祥、王中美、褚学伟、徐成华、顾问、王小湖、程磊、代仲海、卢薇艳、罗建琛、陈永桂、李 建国。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负责解释

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告2013年第12号和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中地灾防协函(2013] 23号及《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规范编制组织实施方案》(2013年11月)的要求,本规范编制组经广 泛调查研究2021一级建造师《工程法规》习题集电子教材.pdf,认真总结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经验,参考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广泛征求 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岩溶塌陷防治设计基本要求,并对填充法、注浆法、跨越法、桩基穿越法、治水法等 技术方法的设计和工程监测提出了要求

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规范(试行)

本规范规定了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基本要求、防治措施、工程监测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桥梁和道路工程的岩溶塌陷防治 工程设计可参照使用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 为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卫。 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33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T50783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GB/T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DL/T5148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JGJ/T111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JGJ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106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JGJ12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3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TB10001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106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SDJ341溢洪道设计规范 SL18渠道防渗工程设计技术规范 CECS249现浇泡沫轻质土技术规程 T/CAGHP001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试行) T/CAGHP002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术语(试行) T/CAGHP012采空塌陷防治工程设计规范(试行) T/CAGHP014地质灾害地表变形监测技术规程(试行) T/CAGHP035地质灾害排水治理工程设计规范(试行)

T/CAGHP 0772020

T/CAGHP046地质灾害地下变形监测技术规程(试行) T/CAGHP076 岩溶地面塌陷防治工程勘查规范(试行)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岩溶kar'st 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特征的综合地质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又 称“喀斯特”

溶塌陷karstcollaps

岩溶洞隙上的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形破坏,并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岩溶 地质作用和现象。

地顶作用和现象。 3.3 溶洞karstcave 地下水溶解侵蚀石灰岩层所形成的洞穴。 3.4 土洞soilcave 发育在可溶岩上覆土层中的空洞。 3.5 塌陷坑sinkhole 地面塌陷形成的凹陷、坑洞。 3.6 填充法clearanceandfilling 指用于先清除土洞、溶洞或塌陷坑中的松散充填物土,再填人块石或碎石作反滤层,然后上覆黏 性土夯实的治理方法。 3.7 注浆法grouting 指把注浆材料通过钻孔或岩溶洞口注人被加固体中的方法。 3.8 跨越法arrayspanning 指采用梁、板等结构物跨越,两端支承在稳定、可靠的岩、土体上的防治方法。 3.9 桩基穿越法Pilefoundationcrossing 指采用桩基穿越处理土洞、溶洞或塌陷的防治方法。 3.10 治水法watertreatment 指对影响岩溶塌陷的地表水、地下水动力条件进行人工改变,进而达到防治塌陷产生的防治 方法。

截水沟interceptingditch 为拦截山坡上部流向防治对象的水流,在防治对象上部设置的截水设施。 3.12 排水沟drainageditch 地表排水系统,用于排泄由降水、地表水等转化的坡面水流或由截水沟所排出的水流。 3.13 充填filling 用黏土、砂、石等材料充填裂缝、采空区或岩溶孔洞,形成充填体,以阻止地表水人渗、防 缓地面塌陷和变形的工程措施

充填filling 用黏土、砂、石等材料充填裂缝、采空区或岩溶孔洞,形成充填体,以阻止地表水人渗、防止或洞 缓地面塌陷和变形的工程措施

利用灌浆泵或浆液自重,通过钻孔、理管等方法,将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人岩土体的裂缝或孔隙 中,通过置换、充填、挤压等方式以改良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工程措施

固结注浆consolidationgrouting

为改善节理裂隙发育或松散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能而进行的注浆工程。可提高岩体的整体性与 均质性、岩体的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及减少岩体的变形与不均匀沉陷。 3.16

充填注浆fillinggrouting

利用浆体的自重,将泥浆或者水泥黏土浆注入土体,充填土体内的孔隙、洞穴和裂缝,达到加固 地基和防渗作用。为了提高注浆效率和效果,也可以在注浆孔口施加一定的泵压力

4.1岩溶塌陷防治应充分考虑避让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4.2防治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所保护的或受其影响的建(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防治设 计工作应贯穿防治工程的全过程,从接受任务起至工程峻工止。 4.3防治工程设计应以各阶段专门的勘查报告和监测资料为依据。 4.4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应在室内和野外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类似工程的经验方法,合理地选取设 计方法。 4.5应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进行设计。应在详细勘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成熟的理论和行之有 效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充分论证,并宜提出多方案进行比较。 4.6应注意与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和开发相结合。 4.7岩溶塌陷防治工程应进行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4.8岩溶塌陷防治工程宜按三阶段设计,即可行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4.9可行性方案设计阶段应根据防治目标,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与经济论证,提出优化 的推荐设计方案,进行工程估算。 4.10初步设计应在审定的可行性推荐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设计参数与边界,针对实现目标 一?**

T/CAGHP 0772020

4.11施工图设计应在审定的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对工程措施进一步具体化,包括工程措施的具体 结构、工程图件,并进行工程投资预算。 4.12根据防治工程的等级,二、三级可将可行性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合并,满足初步设计要求。 4.13设计图表一般包括平面图、剖面图、结构详图、工程项目一览表、计算成果表、材料统计表以及 估、概、预算表等。 4.14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①工程的目的及任务来源;②设计依据;③设计的基础资料和基 础数据;④防治工程设计标准;设计方案;6计算;施工注意事项;⑧检验与监测;9估、概、预算; ①工程效益分析。

岩溶塌陷防治工程等级应根据岩溶塌陷危害对象的重要性和成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 按表1进行划分

表1岩溶场陷防治工程等级划分

5.2危害对象重要性等级划分

陷危害对象重要性的划分应符合表2的规

表2 危害对象重要性等级划分

5.3成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等级划分

岩溶塌陷成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的划分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成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等级划分

6.1.1.1填充法适用于已形成塌陷坑的岩溶塌陷防治。既可采用单一的填充法,也可和其他方法 结合使用。 6.1.1.2填充材料可采用黏性土、砂砾、碎石、混凝土、粉煤灰、石粉、岩屑等,亦可采用泡沫水泥轻 质土或用以上材料加上添加剂配制的填充材料。 6.1.1.3填充法的材料及施工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6.1.1.4填充法的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应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确定和验证

填充灌注孔宜呈梅花形布设,孔间距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且不宜大于20m。填 应小于91mm。当空洞较大时,可在填充材料中增加骨料,孔径应随之增大,且孔径不 大粒径的8倍。 2 填充材料应符合表4的要求

6.1.2.3填充材料可采用泡沫轻质水泥土,泡沫轻质水泥土的抗压强度应通过试验确定,且不应低 于1.5MPa,泡沫轻质水泥土中的发泡剂严禁采用动物蛋白类发泡剂,泡沫轻质水泥土的性能和配 比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T/CAGHP 0772020

6.1.2.4填充材料的配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填充材料中黏性土、石粉、尾矿、粉煤灰的 于50%模板技术交底及施工方案,水泥含量不宜小于10%

6.1.2.4填充材料的配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填充材科中黏性土、石粉、尾矿、粉煤灰的含量不宜 于50%,水泥含量不宜小于10%。 6.1.2.5填充时,材料的水固比宜取1:1.0~1:1.6,并宜添加减水剂。

6.1.2.5填充时,材料的水固比宜取1:1.0~1:1.6,并宜添加减水剂。

6.1.2.6填充量按下式计算

一一空洞率,体积岩溶率或土洞率,%; V一一防治区总体积,m; V一一防治区边界流失率,m。其中: V=QhA· (2) 式中: 9一一边界上单位面积流失量,由试验或经验,m/m²; A一一边界面积,m。 填充系数的设计值不应小于0.8。 6.1.2.7填充浆液的初、终凝时间及灌注压力由现场试验确定。填充灌注压力不应小于地下水压 力,但不宜超过上覆岩土体压力,不应在填充时出现地表明显隆起。对浅部溶洞、土洞或其他需加固 的情况,可采取预注浆处理。 6.1.2.8为保证填充质量,可采用多次填充灌注和分层填充灌注,二次灌注的间隔时间应小于填充 浆液初凝时间。 6.1.2.9防治区边缘存在填充浆液流失条件时,宜在边缘外侧设置防填充浆液流失的惟幕。惟幕 孔距为灌注孔距的1/3~1/2,且不宜大于10m。防治区存在地下水时,惟幕孔部分或全部应采用透 水的散体材料填充。 6.1.2.10应先施工惟幕孔,帷幕成形后才能填充灌注。填充灌注的顺序应按设计的填充浆液扩散 和地下水排出路径进行,一般沿地下水流动方向逐渐推进。当地下水流动缓慢、边界条件接近时,可 由防治区中心向外围进行。 6.1.2.11当地下水排泄条件差时,填充灌注有可能造成地下水压力明显升高,可以在防治区内设 置减压孔。 6.1.2.12填充体下部应设反滤层。反滤层由块石、碎石和砂砾组成。从下至上,粒径逐渐由粗到 细设置。碎石层和砂砾层均不应小于15cm,反滤层中可设透水土工布。

6.1.3质量检验和检测

6.1.3.1填充材料的每个批次均应进行检测,材料应满足表4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6.1.3.2填充材料应制作试样,每组3块。每100m”填充材料的试样数量不应少于1组,单项工 程不应少于3组。试块宜采用边长70.7mm的立方体,在与填充后填充浆液结石体所处相似的环 境中养护28d,测定其立方体抗压强度。 6.1.3.3填充效果应进行现场检测,检测宜在填充结束28d后进行。检测应采用钻孔取芯、地球物

理方法等综合手段。 6.1.3.4检测钻孔孔位应布置在填充钻孔之间,孔数不应少于填充孔数的2%,且不应少于3个。 6.1.3.5地球物理方法的检测线数量和间距不宜小于勘查中的勘探线数量和间距。地球物理方法 检测宜采取防治前和防治后对比的方法进行。采用地球物理方法检测时应有钻孔验证

6.2.1.1注浆设计应在勘查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场区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环境地 质条件,明确注浆目的。 6.2.1.2施工前应进行现场注浆试验,注浆效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TCAQ 10201—2020.pdf,及时调整注浆设计参数。 6.2.1.3按注浆作用,注浆分为固结注浆、充填注浆、渗控注浆等。溶洞、土洞处理可采用充填注 浆;溶洞顶板破碎岩体、砂卵砾石处理可采用固结注浆;降低水力比降、控制渗流量和地下水位变幅 可采用渗控注浆。 6.2.1.4注浆范围应根据塌陷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平面范围应大于塌陷区 或预测塌陷区影响范围,深度范围应消除塌陷隐患。 6.2.1.5注浆浆液宜采用水泥浆,水泥强度等级可为32.5或以上,渗控注浆水泥细度要求通过 80u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大于5%。根据需要可加人黏土、砂、水玻璃等掺合料和外加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