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896-2013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df

DB33T 896-2013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8781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3T 896-2013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df

ICS93.080 P66

B33/T8962013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8962013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符号及代号 基本规定 5.1总体要求 5.2标准轴载及设计交通量 5.3设计年限..... 5.4沥青路面气候分区 5.5结构设计一般要求 5.6沥青路面技术指标 5.7设计可靠度 5.8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5.9环境保护与改善 路面厚度及典型结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施工组织设计, 6.1路面结构组成 6.2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基层、底基层、垫层: 10 7.1半刚性基层、底基层 10 7.2柔性基层、底基层. 7.3垫层. 12 沥青面层... 12 8.1 一般规定. 12 8.2路面材料 12 8.3沥青混合料 1 9特殊路段路面结构 19 9.1软土路段路面 19 9.2长上坡路面 19 9.3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 19 9.4隧道路面 20 10 路面排水 21 10.1一般规定 10.2路表排水

DB33/T896—2013 10.3路面内部排水.. 22 10.4中央分隔带排水 23 10.5桥面铺装排水. 10.6隧道路面排水..,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浙江省气候分区资料 ..26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沥青路面结构不同材料层厚度当量换算系数..........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常用钢桥面铺装技术 ..28 附录D(规范性附录) 橡胶沥青混合料 附录E(规范性附录) 温拌沥青混合料 附录F(资料性附录) 玄武岩纤维. 41

DB33/T8962013

DB33/I8962013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标准、性能、方法以及各结构层材料和混合料等的技术要求, 未及方面应遵照JTGD50的规定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二级及以上公路沥青路面新建和改扩建设计,其他公路可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 JTGB0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附条文说明) JTGD70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41公路工程岩土试验规程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E5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TD3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DB33/T836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DB33/T896—2013 长上坡路面longuphillpavement 重交通、特重交通条件下, 坡度大于

.3 路面设计可靠度reliabilityofpavementdesign 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将遇到的环境条件和荷载作用下,路面能够发挥其预期功能的概率。

路面设计可靠度reliabilityofpavementdesign 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将遇到的环境条件和荷载作用下,路面能够发挥其预期功能的概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lifecyclecostanalysis 在路面全寿命周期内,不仅考虑建设费,而且考虑养护费、管理费、路面残值、改建费、用户费等 进行综合分析的成本分析法

树脂沥青组合体系钢桥面铺装resinasphaltsurfacingonstee|bridgedecks 由环氧碎石防水粘结层(EBCL)、树脂沥青铺装整体化层(RA)、沥青玛蹄脂碎石表面功能 共三层组成的钢桥面铺装,简称ERS

本标准各种符号、代号以及意义如下: AC一一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一C一一密级配粗型沥青混合料 Eo一一路基回弹模量(MPa) H—一最小当量换算厚度(cm) H'一一当量换算厚度(cm) IRI一一国际平整度指数 N.一一标准轴载累计当量轴次(次/车道) n一一路面结构层层数 OGFC一一开级配沥青磨耗层 SMA一一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SFC6一一横向力系数 TD一一构造深度 路面某结构层设计厚度(cm) 路面某结构层当量换算系数 一一标准差

DB33/I8962013

5.1.1沥青路面设计应遵循“安全耐久、资源节约、环境协调”的原则,在材料选择、结构组合、工 程应用、质量控制、成本核算、便利施工、利于养护等方面,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技术先进。 5.1.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不宜采用分期修建。软土地区或高填方路基等可能产生较大沉降 的路段,以及初期交通量较小的公路可通过论证“分期设计、分期修建”。 5.1.3沥青路面设计分为一般路段的常规设计和特殊路段的特殊设计。 5.1.4应重视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按不同的可靠度设计要求,经多方案比选,合理控制建 设成本。 5.1.5积极稳妥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可通过试验及类似工程实践,掌握其工程特性、适 用条件、质量标准,并根据其技术成熟度、质量可靠性以及性价比等因素,综合确定技术方案和应用规 模。 5.1.6沥青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5.2标准轴载及设计交通量

5.2.1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作为标准轴载,以BZZ一100表示。 5.2.2路面设计交通量采用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应在调查交通组成及车 型轴载谱的基础上,参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有关交通量预测资料,考虑未来各种车辆的车型组成和 增长率,通过计算交工后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获得。 5.2.3交通量宜根据表1的规定划分为四个等级。设计时可根据累计当量轴次Ne(次/车道)或大型客

5.2.1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作为标准轴载,以BZZ一100表示。

5.2.3交通量宜根据表1的规定划分为四个等级。设计时可根据累计当量轴次Ne(次/车道)或大型客 车及中型以上各种货车交通量[辆/(d·车道)],选择一个较高的交通等级作为设计交通等级。

DB33/T896 2013

设计年限应根据省内区域经济、交通发展情况和该公路在公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考 投资条件确定,并且不低于表2的要求。

表2沥青路面设计年限

5.4沥青路面气候分区

5.4.1 沥青路面性能设计时应考虑各分区的气温、降雨量及地质特点合理选择技术指标。 5.4.2根据浙江省不同地区气候、地形及地质特点,细分为六个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 H 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东南沿海平原及岛屿(分区情况见附录A)

5.5.1不同路段路面应采用不同的结构组合设计。一般路段采用常规结构组合,对软土地基、长上坡、 桥梁、隧道等特殊路段采用特殊结构组合。 5.5.2沥青路面路床顶面与路床底面的路基回弹模量比不宜大于2。 5.5.3路床顶面路基回弹模量值,轻交通路段应不小于30MPa,中交通路段应不小于35MPa,重交通路 段应不小于40MPa;特重交通路段应不小于45MPa。 5.5.4对于承载能力低,不满足路基回弹模量值要求的路床,应采取改变填料、增设粒料层或用低剂 量无机结合料改善等措施。 5.5.5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应选用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或二灰(石灰、粉煤灰)碎石,单层压实 厚度为150mm~200mm,可采用多层组合结构。 5.5.6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面层组成,高速公路及特重交通一级公路宜为三层结构,一级、二级公 路宜为双层或三层结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面层可采用双层结构。

DB33/T 896—20135.5.7挖方路段宜采用与填方路段相同的路面结构,受地下水影响路段增设垫层。5.5.8路面应做好路表、中央分隔带及路面结构内部排水设计。5.6沥青路面技术指标沥青混凝土路面应满足面层平整、抗滑、耐久的要求,并具备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和良好的抗水损害能力。高等级公路各项路用性能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沥青路面技术指标项目允许值测试方法高速、一级二级国际平整度指数IRI≤2. 0m/km<4. 2m/km平整度下面层<1.6mm<3. 0mm标准差试验方法:T0933、T0932中面层<1. 2mm<2. 8mm表面层<1. 0mm<2. 5mm横向力系数SFCa用横向力系数测试车,在横向力系数SFC≥54抗滑性能60km/h±1km/h车速下测得的横向力系数构造深度TD(mm)≥0.55构造深度TD(mm)用铺砂法测定表面层≤60ml/min使用改进型渗水仪,着地环状宽度35㎡、装渗水系数中下面层≤90ml/min有渗水仪开关:OGFC表面层除外5.7设计可靠度为考虑预测交通量、气候条件、材料变异等各种不确定因素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确定实现路面设计目标的概率,在沥青路面设计中宜采用设计可靠度。5.8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沥青路面设计应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在成本分析时宜综合考虑建设费、养护费、管理费、路面残值、改建费、用户费用等。5.9环境保护与改善5.9.1沥青路面设计应考虑对沿线学校、医院、民居等的影响,必要时可采用降噪技术减少噪音污染。5.9.2沥青路面可通过结构层透水、排水等功能设计,提高抗高温变形、抗滑性能并改善雨天行车条件。6路面厚度及典型结构6.1路面结构组成路面结构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和垫层组成,如图1所示。各结构层的设计厚度应根据结构组合、级配类型、施工条件和功能、性能等确定,并满足最小压实厚度要求。

DB33/T896 2013

6.2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路面结构设计可采用力学一经验法、当量厚度法,或查用典型结构,

6.2.2力学一经验法

图1 路面结构组成图

a 路面结构设计采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一2006)8.0.1推荐的双圆均布垂直 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连续体系理论进行计算; b) 2 路面结构以路表面回弹弯沉值、沥青混凝土层的层底拉应力及半刚性材料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 计或验算指标

a 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取决于路基强度和路面所受的车辆标准轴载累计轴次; 根据土基强度和车辆累计轴次可以算出路面结构最小当量换算厚度。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当目标可靠度90%时:

对于二级公路,当目标可靠度75%时

N0.16 H=7.66 H=6.84 N0.16 E0.3

N0.16 H=7.66 E0.3

H=6.84 E0.3

式中: H一最小当量换算厚度(cm); N一标准轴载累计当量轴次(次/车道); E一路基回弹模量(MPa),按E。=10CBR换算,CBR为路基加州承载比(%)。 C) 根据经验拟定沥青路面各结构层设计厚度后,由各结构层设计厚度乘以当量换算系数(附录B) 后累加得到沥青路面结构当量换算厚度。

DB33/I8962013

式中: H'一当量换算厚度(cm); a一路面某结构层当量换算系数; h一路面某结构层设计厚度(cm); n一一路面结构层层数。 d)当H'≥H时,路面结构厚度设计满足要求。否则,重新拟定各结构层设计厚度进行验算。

典型结构主要有半刚性基层、刚柔组合基层沥青路面两种类型。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1) 高速公路沥青面层总厚度不应小于180mm,分表面层、申面层和下面层三层。表面层采用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采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采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表面 层、中面层应采用改性沥青;典型结构见表4。 2)牛 特重交通一级公路采用总厚度不小于150mm三层结构,表面层、中面层应采用改性沥青; 其他交通等级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宜采用100mm~150mm的双层或三层结构;典型结构 见表5~表6。

表4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表5 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DB33/T8962013

表6二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C 刚柔组合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见表7。

DB34/T 3468-2019 民用建筑楼面保温隔声工程技术规程表7刚柔组合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DB33/T896 2013

7.1半刚性基层、底基层

7.1.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小的收缩(温缩及干缩)变形和较 强的抗冲刷能力。 7.1.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应采用骨架密实型混合料。 7.1.3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拌制水泥 稳定碎石混合料,宜采用强度等级42.5或32.5的水泥。水泥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应在6h以上, 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或者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7.1.4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集料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并经除尘处理,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8的

表8碎石技术指标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配合比, 具 料级配应符合表9的要求,并控制4.75mm筛孔的通过率接近级配范围中值,

表9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级配范围要求

武汉市轻轨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B33/I8962013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