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740-2014 电容型验电器

DL/T 740-2014 电容型验电器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L/T 740-201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9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01713
下载资源

DL/T 740-2014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740-2014 电容型验电器

DL/T7402014

6.2.3听觉指示信号的清晰可辨性试验

6.2.3.1试验应在反射平面上方的自由场进行,试验环境应满足GB/T3767附录A的要求。 6.2.3.2麦克风的平均位置CECS 165-2004 城市地下通信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其背景噪声水平应比测量声压的水平至少低6dB(A),如果有条件最好 低于背景噪声水平15dB(A)以上。如果背景噪声和噪声源间的声压级区别在6dB~15dB之间,则按 照GB/T3767中8.3的要求进行校正。 6.2.3.3仪器系统,包括麦克风和电缆,应符合GB/T3785.1规定的1级仪器的要求。使用的过滤器应 符合GB/T3241规定的1级仪器的要求。 6.2.3.4在每个系列的测量中,麦克风应采用GB/T15173规定精度为1级的声校准器,以验证整个仪 器系统的校准。 6.2.3.5施加1.1倍验电器的启动电压,以激励验电器进行听觉指示清晰可辨试验。 6.2.3.6试验布置如图16所示,验电器的声音轴与地平行,并且与任何可能发生声反射的面间距至少 1.5m

图16声音指示信号的清晰可链性试验布置

6.2.3.7在距离手柄末端400mm且垂直于声音轴的平面上测量,如图16所示。测量较高的声强时, 距离可增加200mm。 6.2.3.8麦克风应在图16A向十二个位置处测到“有电压”和“无电压”的指示。在每个频率范围为 1000Hz~4000Hz的倍频带上测量声压水平。 6.2.3.9连续声音信号的观察时间应不少于10s。对于断续声音信号,测量的积分时间应比信号持续时 间短。 6.2.3.10如果每个测量位置的声压水平大于以下情况,认为试验通过: a)80dB(A)为连续声音信号的验电器:

b)77dB(A),为间歇声音信号的验电器。 注1:当验电器同时有可见光显示时,上述数值可减小10dB。 注2:对于用在醴杂环境的验电器,制造厂和用户可通过协商确定更高数值。

6.2.4频率响应试验

6.2.4.1试验按6.2.1.2中的要求进行。 6.2.4.2试验频率为标称频率的97%和103%,即48.5Hz和51.5Hz。 6.2.4.3如果启动电压满足5.2.1.1的规定,认为试验通过。

6.2.5响应时间试验

6.2.5.1试验电压应为1.1倍标称电压。 6.2.5.2试验电压应连续通断20次。开和关的间隔时间为1s。 6.2.5.3如果听到或看到最低频率为0.5Hz的有节奏的指示信号,认为试验通过。第1个信 在通断电压操作的第1个周期。

6.2.6电源可靠性试验

6.2.6.1内置电源且有标称电压范围的验电器,应在较低的标称电压下试验。 6.2.6.2 试验电压应为1.1倍启动电压。 6.2.6.3 验电器开关应打开,且接触电极应施加交流电压源。 6.2.6.4 试验电压应断开1min后,再接通2min,如此循环反复进行,同时检查“有电压”指示信号 的状态,直至出现下述情况之一,认为试验通过: a) 验电器指示不再工作; b)验电器电源耗尽自动关闭。

6.2.7.1按照使用说明启动自检功能。 6.2.7.2自检时应出现视觉和(或)听觉信号。试验应重复3次,每一次都应有信号出现。 6.2.7.3检查电路图,应确认除了使用说明中指明无需自检的部分,所有电路都已自检。

6.2.7.1按照使用说明启动自检功能

[6.2.8对直流电压无响应试验

6.2.8.1对于有标称电压范围的验电器,直流电压应按照最大标称电压选择。试验电压应为0.82倍标 称电压。 6.2.8.2按照GB/T16927.1的要求,在验电器接触电极上施加直流电压。应分别在正、负极性的直流 电压下进行试验。 6.2.8.3如果连续信号的指示时间没有超过1s,认为试验通过。

6.2.9额定工作时间试验

6.2.9.1在验电器的接触电极上施加交流电压,并保持5min。 6.2.9.2标称电压不高于110kV的验电器,施加1.2倍标称电压;标称电压高于110kV的验电器,试 验电压应为0.69倍标称电压。 6.2.9.3如果整个试验期间“有电压”指示信号不间断,认为试验通过。

[6.3.1户内(外)型验电器防短接保护试

6.3.1户内(外)型验电器防短接保护试验 6.3.1.1试验涉及验电器限位标记和接触电极顶部之间的部分。如果分体式验电器上没有一个单独的 限位标记,则连接件的端部应被视为限位标记(见图2)。 6.3.1.2防短接试验布置根据验电器的标称电压进行选择,见表12。 6.3.1.3不论使用何种试验布置,母排A与母排B之间的距离di应根据表13进行调整。图17中的距 离d,应按如下方式计算得到,即

d = A: + d + 200

式中,A:为图1中的插入深度。

DL/T 740 2014

试验布置和试验类型的

表13防短接试验布置的距离d

6.3.1.4标称电压不高于110kV的验电器,施加1.2倍的标称电压。 6.3.1.5标称电压高于110kV的验电器,试验电压应为0.69倍标称电压。 6.3.1.6有标称电压范围的验电器,防短接试验应在其电压范围内,按照表13中对应的每一个电压等 级及距离d进行试验。

注:每排截面为60mm×10mm 母排所有边角均为半径1mm的圆角。 图17试验布置和V形母排的尺寸

图17试验布置和V形母排的尺寸

6.3.1.7标称值小于等于220kV的验电器

6.3.1.7.1沿面耐压试验

图18V形母排的接线

验电器应置于在母排B上,接触电极的顶部位于母排A的窄点d,处,持续1min。在保 位于窄点处,旋转验电器向母排A推进,直至限位标记超过母排A200mm,如图19所示。 络或击穿发生,认为试验通过。

6.3.1.7.2 径向和沿面耐压试验

验电器应平放在母排B上,接触电极的项部位于母排A的窄点d处。保持接触电极与母排A接 触,同时沿着母排滚动验电器,直至限位标记超过母排B200mm,如图20所示。如果无闪络或击穿发 生,认为试验通过。

图20径向和沿面耐压试验

6.3.1.8标称值大于220kV的验电器

21所示。母排A与地面间距应不小于d。母排

6.3.1.8.1没面耐压试验

母线电极布置的沿面耐压

验电器应平放在母排B上,接触电极的顶部置于母排A,持续1min,如图21所示的初始位 转验电器并向母排A推进,直至限位标记超过母排A200mm,如图21所示的最终位置。如果 成击穿发生,认为试验通过。

6.3.1.8.2径向和沿面耐压试验

将验电器接触电极的顶部放在母排A上,如图22所示的最初位置,保持电极与母排A接触位置 不变,转动验电器,直至限位标记超过母排B200mm,如图22所示的最终位置。如果无闪络或击穿发 生,认为试验通过。

图22平行母线电极布置的径向和沿面耐压试验

6.3.2户外型验电器防短接试验

.1验电器应装有两个带状电极,带状电极宽度根据其标称电压确定,应符合表14的要求。带 缠绕在绝缘杆上,一个位于接触电极,另一个在手柄侧,间距为表13中的d。采用同心圆环对 极进行屏蔽,同心圆环尺寸见表14。

表14同心圆环和带状电极的尺寸

6.3.2.2进行防短接试验时,同心圆环应与带状电极电气连接。离地近的带状电极接地,离地远的带 状电极连接交流电压源。 6.3.2.3淋雨条件参照6.1.5的要求,试验步骤如下: a)验电器应与垂直面成20°士5°倾角放置,接触电极向下,雨水以与垂直面成45°角 (也就是与 验电器的来角约为65°),如图23所示,被试验段的淋雨应尽可能均勾。

淋雨条件参照6.1.5的要求,试验步骤如下: 验电器应与垂直面成20°土5°倾角放置,接触电极向下,雨水以与垂直面成45°角(也就是与 验电器的夹角约为65°),如图23所示,被试验段的淋雨应尽可能均匀。

图23户外型验电器防短接试验

b)验电器应淋雨3min,然后尽可能快地旋转180°,使接触电极朝上,再淋雨2min。 在淋雨状态下施加试验电压1min。 d) 标称电压不高于220kV的验电器,施加1.2倍的标称电压;标称电压高于220kV的验电器 试验电压应为0.69倍标称电压。 e 带状电极应一段一段地移动,并始终保持相同的距离d,以使相邻试验段有大约50%的部分 重叠。重复淋雨试验,直到接地电极与接触电极距离d为:

6.3.2.4有标称电压范围的验电器,防短接试验应在其电压范围内,按照表13中对应的每一个电压等 级及距离d进行试验。 6.3.2.5如果无闪络或击穿发生,认为试验通过。

6.3.3耐电火花试验

电火花试验布置应根据验电器的标称电压选择,

表15耐电火花试验布置的选择

6.3.3.2试验步骤如下,

d, = A; + d + 200 b) 标称电压不高于110kV的验电器,试验电压为1.2倍的标称电压。标称电压高于110kV的验 电器,试验电压应为0.69倍标称电压。 c) 接触电极应放在母排A处,验电器应平放在母排B上。然后从母排A处撤回验电器直到出现 最大的连续火花。保持验电器在这个位置1min。 d) 将验电器向母排A推进,在指示器和母排B之间寻找可能出现的最长的电火花。如果出现电 火花,保持验电器在这个位置1min。 ) 若试验中验电器无损伤并且没有关机,认为试验通过

6.3.4泄漏电流试验

6.3.4.1试验要求

6.3.4.1.1试验涉及整体式验电器限位标记和护手之间的部分。验电器应装有两个带状电极,带状电 极宽度根据其标称电压确定,应符合表14的要求。带状电极缠绕在绝缘杆上,一个在护手旁边,靠接 触电极方向侧,另一个在限位标记旁边,靠手柄方向侧。 6.3.4.1.2带状电极应被同心环屏蔽,同心环尺寸如表14所示。带状电极与同心环互相绝缘。 6.3.4.1.3标称电压不高于110kV的验电器,施加1.2倍的标称电压;标称电压高于110V的验电器, 试验电压应为0.69倍标称电压。 6.3.4.1.4对于有标称电压范围的验电器,应按照最大标称电压进待试验

6.3.4.2.1泄漏电流(有效值)应在干燥条件下测量,施加电压时间为1min。 6.3.4.2.2在护手处的带状电极通过电流表并用屏蔽电缆接地,相邻的同心环应直接接地。试验电压 施加在限位标记侧的带状电极和同心环上,如图24所示。 6.3.4.2.3如果测得的于燥条件下泄漏电流不超过50uA,认为试验通过,

6.3.4.3淋雨条件下的泄漏电流(仅户外型)

6.3.4.3.1对于户外式验电器,应进行淋雨试验。试验应符合6.1.1的规定。 6.3.4.3.2雨水以与垂直面成45°角落下,如图23所示,被试验段的淋雨应尽可能均匀。 6.3.4.3.3验电器应放置在接地面上,与垂直面成20°土5°角,接触电极向下(即雨水与验电器的夹角 约为65°)。限位标记侧的带状电极应通过电流表连接地。限位标记附近的接触电极和同心环应接地。 试验电压施加在手柄附近的带状电极和同心环上,如图25a)所示。 6.34 344m

a)验电器应首先淋雨15min。然后保持淋雨,并测量泄漏电流,时间为1min,

的最大泄漏电流值。 注:测量中为了避免由于水滴和水流引起的电流尖峰,电流值的平均显示时间至少为1s,其输入应配备适当的RC 滤波器以去除240Hz以上的频率。

图24干燥条件下进行测试

b) 将验电器旋转180°,以使接触电极朝上。手柄附近的带状电极应通过电流表接地,其周围的 同心环应接地。试验电压施加在限位标记附近的接触电极、带状电极和同心环上,如图25b) 所示。 c) 验电器应再淋雨15min,然后保持淋雨,并测量泄漏电流,时间为1min,记录测量时间内的 最大泄漏电流值。 .4.3.5如果测得的淋雨条件下泄漏电流不超过0.5mA,认为试验通过。

6.4.1外观及尺寸检查

6.4.1.1.1验电器外观应符合5.5和使用说明日

6.4.1.1.1验电器外观应符合5.5和使用说明的规定。 6.4.1.1.2应验证用户不能设置启动电压。

6.4.1.2尺寸检查

图25整体式验电器泄漏电流试验布置

验电器的尺寸和标志应符合5.4.2和5.5的要求。 6.4.2握着力和挠度试验(仅适用于整体式验电器) 6.4.2.1通过两个支撑将验电器水平放置,接触端电极的支撑(前支撑)应置于距离手柄末端的护手

支撑之间的距离用于模拟双手之间的距离。试验

DL/T740=2014

6.4.2.2手柄小于1100mm的验电器,后支撑应置于距手柄末端50mm处。 6.4.2.3手柄大于等于1100mm的验电器,其后支撑架置于距前支架1000mm处。 6.4.2.4在前支撑处测量握力,其值应小于200N。 6.4.2.5验电器由于自重发生弯曲,其挠度(s)不应超过验电器总长度(L)的10%

6.4.2.3 于柄大于等于1100mm的验电器,其后支撑架置于距前支架1000mm处。 6.4.2.4在前支撑处测量握力,其值应小于200N。 6.4.2.5验电器由于自重发生弯曲,其挠度(8)不应超过验电器总长度(Lo)的10%。 6.4.3抗振性 6.4.3.1试验方法应符合GB/T2423.10的规定。 6.4.3.2指示装置应通过不影响试验结果的刚性中间部件固定在振动器上。 6.4.3.3为了抑制试验中接触电极可能引起的任何大幅振荡,电极的自由端应固定在刚性部件上。 6.4.3.4 装置应提供两个互相垂直的直线正弦振动,其中之一对应指示器的长轴。 6.4.3.5 应对每个振动方向上按指定的频率范围进行扫描,且扫描应连续,并且扫描速率约为每分钟1 倍频程。频率范围应为10Hz~150Hz。 6.4.3.6 振动试验应在每个方向持续2h,振幅和加速度应如下: a) 在10Hz~58Hz之间,振幅峰值为0.15mm; b) 在58Hz~150Hz之间,加速度峰值为19.6m/s²。 6.4.3.7 如果验电器无机械损伤并能正常工作,认为试验通过。

6.4.4.1 此试验应遵循GB/T2423.8程序1的要求,参照下列参数: 试验地面应为混凝土或钢板。试验面应是光滑、坚硬和固定的。 b) 验电器应从水平静止以及斜对角静止状态跌落。 c) 水平位置的跌落高度为1m。 d) 斜对角位置的跌落高度应为1m加上总长度的20%。对角线位置的跌落高度,为接触电极末 端,与其垂直投影在地面点之间的距离,如图27所示。 e) 每个位置跌落1次。 6.4.4.2若试验中验电器无机械损伤并能正常工作,即使接触电极产生弯曲但未破坏,仍能正常工 作,则认为试验通过。

图27抗跌落试验对角线位置

6.4.4.3对于分体式验电器,如果没有提供绝缘杆,应采用符合5.4.2规定的结构尺寸的绝缘

6.4.5.1冲击试验主要考核指示装置和接 置和接触电极延长段的最脆弱部位,施加5次冲击。 6.4.5.2同一个地方只进行一次冲击。

6.5.1试验前每个验电器应采用异丙醇清洗,并在空气中干燥15min。 6.5.2试验在指示装置和接触电极延长段进行。除了温度循环周期和时间与湿度等,其他试验条件应 符合GB/T2423.22的要求。试验应按照以下要求循环进行,如图28所示。

图28试验周期与气候的关系曲线

a) 试品应放在人工环境室。环境室的温度应从环境温度降至该环境类型(如表1所示)验电器 所需的低温,环境室的温度应保持2h。 将试品从环境室取出,并在取出试品5min~10min内,按照6.2.1.2的要求在室温下进行启动 电压试验。允许对验电器外部进行擦拭。 c) 在室温下应保持2h。 d) 再将试品放置在环境室,以2℃C/min的速度升温,直至达到该环境类型(如表1所示)验电 器所需的高温。相对湿度应维持在50%。

e)环境室应保持高温3h,在前1.5h,相对湿度应从50%增加至96%。 f)将试品从环境室取出,并在取出试品5min~10min内,按照6.2.1.2的要求在室温下进行月 电压试验。允许对验电器外部进行擦拭。 如果两次测量的启动电压满足52.11的规定,认为试验通过

验电器的包装箱(袋)上应注明生产商名、地址、商标、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每只 附有产品合格证及产品说明书,使用说明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7.2.1验电器批量运输时应采用木质包装箱或硬纸外壳箱,包装的标志应清楚整齐,并注 雨”、“切勿受潮”、“小心轻放”、“避免重压”等标志。 7.2.2验电器应贮存在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晒和无腐蚀及有害物质的场所。

每个验电器都应提供使用说明,使用说明应包含用户需要注意的所有信息。 这些信息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标志的说明; 正确使用方法的说明; 一验电器各部件组装说明; 限位标记和护手的说明; 指示信号的含义说明; 功能试验和局限性(例如,自检元件不能检测所有的电路)的说明; 功能试验的解释和任何限制声明(例如,当自检没有测试所有电路时); S类或L类的说明及其正确用途; 如果指示信号为“无电压”,必须重复功能试验的规定: 必须在每次使用前核对指示器工作电压的声明: 关于配件的用途说明; 关于可能限制用于工厂组装的开关的声明; 关于可能限制用于电气化铁路架空线的声明; 为保证有清晰指示,根据验电器的标称电压,对被测电气设备电压变化限制的说明; 关于干扰电压和干扰电场可能产生的影响的声明; 存储和保养说明; 定期维护试验说明; 运输说明; 一可由用户更换的验电部件,以及在更换时应保持相关参数不变的说明; 如果验电器无内置自检元件,并且没有提供外部试验装置,验电器在使用前后应在带电体上 测试的注意事项; 关于类型的声明,分体式验电器配置的绝缘件的最小长度和电气绝缘性能应符合验电器的要 求(见5.3.1和5.4.2)。

每个验电器都应提供使用说明,使用说明应包含用户需要注意的所有信息。 这些信息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标志的说明; 正确使用方法的说明; 一验电器各部件组装说明; 限位标记和护手的说明; 指示信号的含义说明; 功能试验和局限性(例如,自检元件不能检测所有的电路)的说明; 功能试验的解释和任何限制声明(例如,当自检没有测试所有电路时); S类或L类的说明及其正确用途; 如果指示信号为“无电压”,必须重复功能试验的规定 必须在每次使用前核对指示器工作电压的声明: 关于配件的用途说明; 关于可能限制用于工厂组装的开关的声明; 关于可能限制用于电气化铁路架空线的声明; 为保证有清晰指示,根据验电器的标称电压,对被测电气设备电压变化限制的说明; 关于干扰电压和干扰电场可能产生的影响的声明; 存储和保养说明; 定期维护试验说明; 运输说明; 一可由用户更换的验电部件,以及在更换时应保持相关参数不变的说明; 如果验电器无内置自检元件,并且没有提供外部试验装置,验电器在使用前后应在带 测试的注意事项; 关于类型的声明,分体式验电器配置的绝缘件的最小长度和电气绝缘性能应符合验电 求(见5.3.1和5.4.2)。

TB 10180-2016 铁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术规范(2016-07-01开始实施)D.1.1本附录的方案根据DL/T972制定。

D.1.1本附录的方案根据DL/T972制定。 D.1.2每一批货应为同一电压等级和类型的验电器

所有缺陷可分为主要和次要缺陷,见表D.1

D.3.3在制造商以外的实验室进行试验的程序

D.3.3.1如果进行电气性能试验过程中,有多个或多批验电器不能满足本标准5.3条款的要求,应终 止试验。如果试验在制造商以外的实验室进行,应通知制造商或供应商。 D.3.3.2在上述情况下,制造商或供货商可以要求用户或进行试验的实验室提供试验设备及试验程序 满足本标准条款的证明。 D.3.3.3当证明提供后,可以拒绝制造商或供应商可能提出的,要求其代表见证同一批货中其他验电 器的试验的要求。 D.3.3.4明确被退回批次的所有验电器,直接退回给制造商或供货商,但不应标有永久性标记

DL/T7402014

(规范性附录) 机械冲击试验——摆锤法

E.1抗冲击试验应采用摆锤法(见6.4.5)。摆锤包括一个链头,固定在摆动臂的末端,可绕看水平轴 旋转,如图E.1所示。 E.2锤头依靠重力在垂直平面运动。 E.3摆动臂为外径9mm,内径8mm的钢管,并且: a)顶部有一个旋转件,可以调整撞击。摆锤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刚性架的支撑面 b)一个1.5kg的锤头固定在底部,且有1m的摆动半径,在400mm的高处落下可产生6J的冲击。 E.4验电器应固定在刚性架上,以使每次冲击的位置一致,且在锤头的运动轨迹与摆动轴的垂直平面 相交的位置。摆动应在与冲击点所在的平面相切的曲面上,如图E.1a)所示。 E.5锤头如图E.1c)和E.1d)所示。

TB 10424-2018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图E.1摆锤冲击试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