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0980-2014 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工程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GB/T 50980-2014 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工程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3890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0980-2014 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工程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5.1.1不间断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级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应配置不间断电源; 2不间断电源应有2路交流电源输入,并应能实现手动或自 动切换;应有旁路工作方式,可通过旁路为负载供电; 3不间断电源系统宜由输入电源柜、不间断电源主机、蓄电 池、输出配电柜及馈线组成; 4不间断电源宜采用集中配置或分组独立配置; 5不间断电源应具备稳压稳频功能和输人、输出隔离功能; 6不间断电源系统容量应按照远期负荷需求设置,可采取分 期建设方式; 7不间断电源系统可采用N十X(X=1~N),M(1十1)、 2(N十1)等多种配置方式,宜选用具有双母线输出的配置方式; 8不间断电源系统蓄电池容量应根据交流供电可靠性、恢复 供电时间及不间断电源系统满负载状态下的持续供电时间来确 定,不应少于2h。

5.1.2通信直流电源应符合

1通信直流电源系统应由交流配电、直流配电、开关整流、蓄 电池及馈线等部分组成; 2通信直流电源系统应采用双重化配置,根据设备负载分布 情况宜采用集中配置或分组独立配置; 3通信直流电源系统容量应按照远期负荷的需求设置屋面防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可采 取分期建设方式; 4通信直流电源系统宜采用双母线运行方式:

5通信直流电源系统蓄电池容量应根据交流供电的可靠性、 恢复供电时间及直流系统满负载状态下的持续供电时间来确定: 不应少于4h

.1.3工艺布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每层宜配置线缆和接插模块机柜, 并充分考虑系统规划、信息流向及功能扩展,在规划的设备 终端区间布放专用线缆和接插模块系统,构建工艺布线系 统; 2工艺布线系统应与电力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相协调,合理设置各楼层之间互联线缆通道,并应满足后续改建、 扩建工程需求; 3工艺布线系统所需互联线缆宜根据远景规划需求一次性 敷设到位; 4工艺机房内线缆应采用线槽或开放式桥架敷设,线槽或桥 架高度不宜大于150mm;弱电线槽或桥架应结合建筑装修、消防 空调送风方式等因素选择合理的安装方式;弱电线缆不得与强电 线缆敷设在同一线槽或桥架内; 5当强、弱电线缆均采用上走线时,应采用双层走线架,弱电 线缆在下,强电线缆在上; 6屏柜之间的光缆连接宜采用尾缆,采用光缆尾纤时应套管 敷设,并宜敷设在专用线槽或桥架内; 7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的工艺布线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 的有关规定。

5.1.4集中运行监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艺机房应设置集中运行监控系统; 2集中运行监控系统应能够对开关量信号、模拟量信号、设 备信号等进行采集、监控,集中运行监控系统监控对象至少应符合 表 5. 1. 4 的规定;

表 5.1.4集中运行监控系统监控对象

3集中运行监控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工业监控通用性和开放 性设计标准; 4集中运行监控系统应符合电磁兼容性和电气隔离性能设 计要求,不应影响被监控设备的正常工作; 5当集中运行监控系统中某一子系统运行异常时,不应影响 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正常运行; 6集中运行监控系统与不间断电源、机房空调、配电柜等设 备之间的通信,应采用标准通信协议

5.1.5室内照明应符合下列规定

1调度大厅、工艺机房及调度台工作面的照度标准值应符合 表5.1.5的规定,其他场所的照度标准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有关规定。

表5.1.5照度标准值

注:1工作区内照明的均匀度(最低照度 照度之比不值小十07。 2非工作区的照度不宜低于工作区平均照度的1/3。

2有人运行值班场所,各专业工艺机房应设置疏散照明、备 用照明等应急照明系统,各照度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人值班场所备用照明的照度值不宜低于常规照明照度 值的1/2; 2)工艺机房备用照明的照度值不宜低于常规照明照度值的 1/10; 3各专业工艺机房通道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应低于51x; 4)其他区域通道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应低于0.51x。 3室内照明灯具的布置可采用均匀布置和选择性布置两种 形式,灯具布置应满足下列规定: 1)照度应可调,应分区可控; 2)光线的投射方向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光线不应被遮 挡; 3)应避免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 4)应便于维护和检修。 4工艺机房内不应采用0类灯具,蓄电池室应采用防爆灯具 和开关。

5各专业工艺机房照明线路宜穿钢管暗敷或在吊顶内穿钢 管明敷。

直应付口列规定: 1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应设置电力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应与建 筑本体同步建设,同步投运,并应保障调度生产业务不中断; 2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设计应根据所辖电网的运行特点和应 用需求,提出技术支持系统的总体功能要求; 3对于设置在备用调度中心的技术支持系统,其功能规划应 根据其风险评估和备用调度中心的定位合理确定技术支持系统需 要实现的功能,通信通道应相对于主调独立,应确保备调中心在其 特定条件下能够承担主调度中心的职责; 4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应与现有厂站端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接 口、协议兼容,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调度端应考虑系统互联的软硬件 接口,系统的互联应遵照国家有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 要求执行; 5电力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T5003的有关规定。 5.2.2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应设置通信系统。通信系统的设置应 符合下列规定: 1电力调度通信中心通信系统应与建筑本体同步建设,同步 投运; 2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应设置传输网、业务网和支撑网等通信 系统及其专用供电电源系统,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应为本级电力通 信网的核心节点; 3通信系统应满足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调度自动化、调度电 话、信息化等各类业务所需要的通信通道,并应确保信息的不间断

传输; 4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应有2条独立的公用电信光缆接人电 力调度通信中心的行政通信交换机; 5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应通过不少于3条独立的光缆接入通 言网络,光缆应通过两个独立不同的方向、不同的竖并进入电力调 度通信中心; 6通信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电力系统通信设计技术规定》DL/T5391的有关规定。

5.3.1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在各业务系统割接时,应根据系统运行 的要求,进行系统割接方案设计,以确保各专业系统的连续不间断 运行。 5.3.2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在业务系统割接时,应充分利用原有设 施,以节约资源

5.3.2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在业务系统割接时,应充分利用原有设 施,以节约资源,

6.1.1电力调度通信中心选址的确定应在满足生产安全、防火、 防噪声、防电磁辐射、卫生、绿化、日照和施工等条件下,力求紧凑 合理,节约用地。 6.1.2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的设计应综合分析所在地的气候特征和 节能基本方法,应对建筑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 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降低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的能耗, 6.1.3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建筑布局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有关规定。

6.1.1电力调度通信中心选址的确定应在满足生产安全、防火、 防噪声、防电磁辐射、卫生、绿化、日照和施工等条件下,力求紧凑 合理,节约用地。

6.2专业用房布局节能要求

6.2.1各工艺机房宜集中布置;室内温度、湿度参数相同或相近 的房间,宜相邻布置。 6.2.2工艺机房应与不间断电源室、通信直流电源室、空调机房 就近布置。

6.2.3PUE值应纳人工艺机房集中运行监控系统中,工艺机房

总耗能的测量点应选择在低压配电主电缆总市电柜处,负荷应包 括工艺机房设备负荷、制冷及通风负荷、照明负荷、消防负荷;当制 冷系统与大楼共用,应将工艺机房所用能耗分离出来计入总负荷 中。PUE值不宜大于 2. 0。

6.3.1墙体节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6.3专业用房装修节能要求

采用轻质结构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的有关规定; 2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专业用房建筑外墙应选用外保温构造 措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 和本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

6.3.2门窗设计节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人值守的专业用房的自然采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采光设计规范》GB/T50033规定的生产车间工作面上采光 等级Ⅲ级的要求; 2对常年无人值守的机房不宜设窗,必要时可采用设双层 窗、中空玻璃窗等高效节能门窗;机房门宜选用具有保温性能的防 火门,并宜安装闭门器;外窗应具有较好的防尘、防水、防火、抗风 隔热的性能,且应满足洁净度要求; 3外窗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窗气 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IG/T211规定的4级,

6.3.3楼地面节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专业用房楼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采暖房 间与非采暖房间的楼板、周边及地面、非周边地面、采暖地下室外 墙的传热系数及热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GB50189的有关规定; 2工艺机房地面及楼板上铺设的保温层,宜采用橡塑保温 板、硬质挤塑聚苯板、泡沫玻璃丝棉保温板等板材或强度符合地面 要求的保温砂浆等材料

6.4空气调节系统节能要求

.4:1空气调币节系统选择应付合下列规定: 1空气调节系统应根据工艺机房等级标准、建设规模、建筑 条件、机房设备的使用特点和所在地区的气象条件等,并结合当地 能源结构及其价格政策、环保规定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

确定; 2大型工艺机房宜采用集中供应冷冻水的空气调节系统, 北方地区采用冷水机组作为冷源时,冬季可利用室外冷却塔及热 交换器对空调冷冻水进行降温;空气调节系统可采用电制冷与自 然冷却相结合的方式; 3当工艺机房设计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 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 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有关规定

1采用空调上送风的工艺机房,宜在工艺机房上部增加通风 机;当采用风道送风方式时,并可直接进入设备机柜进行热交换 风道、送风口的尺寸规格应根据设备散热量大小计算确定; 2空调送风距离不宜超过15m;当空调送风距离大于15m 时,应在机房两侧布置空调室内机,并应从工艺机房两侧送风,

6.5供电系统节能技术要求

6.5.1不间断电源及直流电源等电源设备宜设置在负荷中心,并 应合理选择线路路径,降低线路损耗。 6.5.2不间断电源供电宜选择配置谐波抑制系统;谐波电流应满 足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有关规 定的要求。当交流供电系统内总谐波电流含量大于10%时应配 置滤波器。

6.6.1工艺机房内宜采用高效节能光源作为主要光源,光效不应 小于80lm/W,一般显色性指数Ra应大于80。 6.6.2工艺机房宜选用三基色直管荧光灯、LED等高效节能光 源。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应选用效率高的灯具,开 式灯具效率不应小于75%,格栅型灯具效率不应小于60%。节

能型电感式镇流器应设电容补偿装置,配套镇流器、LED驱动器 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9。 6.6.3应对机房内灯具的开关进行方便、灵活的控制,控制方式 可采用智能照明控制或墙壁开关控制,照明应分场景、分区域控 制。

6.7.1应对专业用房动力环境和设备进行实时集中监视。 6.7.2配置多套机房空调的专业用房宜在专业用房内增加温度、 湿度采样点,宜动态检测专业用房内的热场分布,并宜实现空调的 “自适应群控”、“层叠运行”管理。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建筑结构荷载标准》GB5000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 《建筑采光设计规范》GB/T50033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T9361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DL/T575.1~DL/T575.12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003 《电力系统通信设计技术规定》DL/T5391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JG/T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工程设计规范

《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工程设计规范》GB/T50980一2014,经住 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3月31日以第359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 国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 准,通过试验取得了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技术参 数。 为便于产天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 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工程设计 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 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 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 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总则 (41) 术语 (42) 专业用房布置 (43) 3.1总体布局 (43) 3.3调度大厅 (43) 土建工艺配合要求 (45) 4.1建筑 (45) 4.3电气 (46) 4.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48) 系统配置要求 (49) 5.1综合部分 (49) 5.2专业系统部分…. (50) 节能减排 (52) 6.2专业用房布局节能要求 (52) 6.4空气调节系统节能要求 (52) 6.7监控节能要求 (52)

1.0.1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建标【2009】88号文批准规范编制的 主要内容,编制组在启动会建议标准名称《电力调度中心通信工程 设计规范》改为《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工程设计规范》。在本规范编 制期间,电网公司均已经将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改为电力调度控制 中心。本规范适用于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工程设计。 1.0.2根据《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定义,电网调度,是指电网调度 机构为保障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对电网运行进行的组织、 指挥、指导和协调。备用电力调度,是指电网调度机构在各类事故 和自然灾害等丧失电网调度功能的情况下,对电网运行进行的组 织、指挥、指导和协调。

2.0.1本规范对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的术语解释适用于电力调度 控制中心。

3.1.2由于调度大厅、通信等与生产调度相关工艺机房之间有较 多的光缆、电缆之间的互联互通,而且对互联互通的可靠性要求比 较高,为此相关工艺机房宜集中布置。

3.2调度大屏即共享视觉显示屏

3.3.5根据人机工程学,有效视角是显示系统影响人的视觉效果 的重要因素。 (1)垂直视角说明。 人的视觉范围中垂直视角为10°以内是视力敏锐区,即中心 视野,对图像的颜色及细节部分的分辨能力最强;20°以内能正确 识别图形等信息,为有效视野;20°~30°,视力及色辨别能力降低, 但对活动信息比较敏感;30°之外视力对活动信息不敏感。结合人 机工程学和工程实际需求,考虑调度人员观看大屏图像时有自觉 仰视的习惯,调度人员观看最佳仰角范围为5°~25°,俯角范围为 5°~10。 (2)水平距离确定。 如下图所示,令调度人员观看仰角为α,俯角为β,调度大屏与 调度员间的水平距离为D1,调度大屏高度为h,则D1/h三1/(tanα十 tan)。当D1/h>1.6时,调度人员的观看视角可满足仰角小于 25°,俯角小于10°;当D1/h<5.7时,调度人员的观看视角可满足 仰角大于 5°,俯角大于 5°。

图1调度人员视角示意 1一调度大屏;2一调度台; 调度人员观看仰角;β一调度人员观看俯角 调度大屏的高度;d一调度大屏底座的高度 D1一调度大屏与首排调度员间的水平距离

图1调度人员视角示意 1一调度大屏;2一调度台; 调度人员观看仰角;β一调度人员观看俯角 调度大屏的高度;d一调度大屏底座的高度 D1一调度大屏与首排调度员间的水平距离

4.1.6可用净高是指地板(活动地板)面到吊顶面之间空间的距 离;无吊顶情况下,可用净高是指地板(活动地板)面到梁底或消防 水管最低点空间的距离。 1调度大屏的高度包括支座或底座及上装饰边框。按照当 前调度大厅大屏幕主流配置情况(即三层70英寸DLP配置),大 屏高度为3150mm,防静电地板架空高度300mm,大屏底座一般 不小于800mm,大屏上部装饰边缘不小于250mm,因此大厅可用 净高不宜低于4500mm。

图2调度大屏高度示意 一吊顶:2一静电地板:3一水平地面

在2000mm2200mm,考虑气流组织及一定的裕度,可用净高不 宜低于2.6m。电池室电池高度较低,如电池按4层卧放布置,高 度约为1.0m,但如果电池室采用上走线方式,应布置走线架,可用 净高不宜低于2.8m。

宜低于2.6m。电池室电池高度较低,如电池按4层卧放布置,高 度约为1.0m,但如果电池室采用上走线方式,应布置走线架,可用 净高不宜低于2.8m。 4.1.7本条规定了地板应符合的要求。 2当活动地板下的空间作为强电布线使用时,线槽高度宜为 100mm,预留一定的余度,活动地板高度不宜小于250mm;当作为 强、弱电布线使用,应预留强、弱电线槽交叉的空间,高度不宜小于 300mm;作为电缆布线和空调静压箱使用时,线槽会阻碍活动地 板下空气的流通,应适当提高活动地板的高度;作为空调静压箱使 用时,活动地板高度可根据空调风量计算,根据经验,当活动地板 高度小于400mm时,会对空调制冷效果造成较大影响。 4当活动地板以下空间作为空调静压箱使用时,地面采取保 温措施一是从环保节能、降低空调耗电量考虑;二是防止由于温差 造成的结露现象。 4.1.8本条规定了室内装饰应符合的要求。 2由于调度大厅面积较大,易形成回声,因此,吊顶、墙面宜 采用吸音材料。 3计算机房的防静电是属于机房安全与防护范畴的一部分 静电会造成计算机运行出现随机故障,误动作或运算错误,还会导 致某些元器件,如CMOS、MOS电路,双级性电路等的击穿和毁 坏选用防静由的材料非觉必要的

2当活动地板下的空间作为强电布线使用时,线槽高度宜为 100mm,预留一定的余度,活动地板高度不宜小于250mm;当作为 强、弱电布线使用,应预留强、弱电线槽交叉的空间,高度不宜小于 300mm:作为电缆布线和空调静压箱使用时,线槽会阻碍活动地 板下空气的流通,应适当提高活动地板的高度;作为空调静压箱使 用时,活动地板高度可根据空调风量计算,根据经验,当活动地板 高度小于400mm时,会对空调制冷效果造成较大影响。 4当活动地板以下空间作为空调静压箱使用时,地面采取保 温措施一是从环保节能、降低空调耗电量考虑;二是防止由于温差 造成的结露现象。

4.1.8本条规定了室内装饰应符合的要求

2由于调度大厅面积较大,易形成回声,因此,吊顶、墙面宜 采用吸音材料。 3计算机房的防静电是属于机房安全与防护范畴的一部分 静电会造成计算机运行出现随机故障,误动作或运算错误,还会导 致某些元器件,如CMOS、MOS电路,双级性电路等的击穿和毁 坏,选用防静电的材料是非常必要的

4.3.1本条规定了供配电应符合的要求。

1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调度含有一级负荷,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有关规定,一级负荷应由两个 电源供电。一级负荷应由双重电源供电,当一电源发生故障时,另 一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工艺机房负荷和配套空调系统为重要

4.3.2本条规定了防雷接地与电磁防护应符合的要求,

2联合接地具有节省金属材料,占地少;不存在各种接地体 之间的耦合影响,有利于减少干扰;对于直击雷,楼内同一层各点 位比较均匀等特点,因此宜采用联合接地方式。现行国家和行业 标准中的最小接地电阻值不尽相同,其值基本处于0.52~102之 间。由于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的防雷接地是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 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直应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同时,根据现行行业标准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003中计算机系统 应有良好的工作接地,如果同大楼合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小于 0.5Q”的规定和上述原则,电力通信调度中心的接地电阻不宜大 于0.52。 8水平接地汇聚线是指作为水平接地导体的条状铜排(或扁 钢等),在通信局(站)、工艺机房内宜作为水平接地系统的主于(母 线),可以敷设成环形或线形。

3.3本条规定了弱电布线应符合

4.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4.4.5本条规定了温度、湿度应符合的要求

3调度大屏前后温差相差超过6℃,易造成大屏变形,会向 温度较高的一侧突出。 4.4.7设备机柜采用“冷热通道”的安装方式是指将机柜采用“背 靠背、面对面”摆放,这样在两排机柜的正面面对通道中间布置冷 风出口,形成一个冷空气区“冷通道”,冷空气流经设备后形成的热 空气,排放到两排机柜背面中的“热通道”中,通过热通道上方布置 的回风口回到空调系统,使整个机房气流、能量流流动通畅,提高 了机房空调的利用率及制冷效果

5.1.1本条规定了不间断电源应符合的要求

7N十X配置方式即N十X穴余,不间断电源系统满足基 本需求外,增加了X个单元、X个模块或X个路径。任何X个单 元、模块或路径的故障或维护不会导致系统运行中断(X=1~ N)。M(1十1)配置方式即不间断电源“1十1”并联元余供电模式 系统配置两台相同型号和相同容量的不间断电源单机,通过各种 并机方式,将两台不间断电源的输出直接并联而形成并联余供 电系统。不间断电源“1十1”穴余并机系统仅仅解决了提高不间断 电源系统本身的MTBF,即降低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由于不间断 电源自身原因的故障率,但并没有解决由于不间断电源穴余并机 系统的输入、输出配置发生的问题,如配电柜故障、断路开关跳闻 保险丝烧毁、蓄电池卓期失效和电力传输电缆故障等原因,也不能 完全解决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的可维护性问题。相对于单机系 统,“1十1”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这种供电系统仍然 有不少缺陷。2(N十1)配置方式即不间断电源双系统元余模式 双系统允余系统由两个并联完余不间断电源系统构成。理想情况 下,可以采用单独的配电盘,甚至单独的市电和发电机系统为这些 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该设计方案的建造成本较高,主要用于保 护其关键负载。

4单母线与双母线的直流电源系统的运行方式相比,双母线 更加合理和安全可靠。 5蓄电池配置容量取决于交流供电的可靠性及停电后的恢

复时间。对有人值守的通信站,蓄电池配置容量应在满负载状态 下持续供电时间不少于1h~3h。设计按满负载配置,实际使用容 量均控制在50%~70%,即使二路交流都停供,蓄电池维持供电 的时间可以达到2h~6h以上。对无人值守的通信站,如只有一 路交流输入,且可靠性较差,并考虑交通路况及故障恢复时间等因 素,蓄电池容量应按在满负载状态下持续供电时间不少于8h~ 12h配置,实际可维持供电的时间可达到16h~24h以上。

1通信机房划分为传输区、交换区、配线区等,自动化信息机 房划分为网络区、存储区、服务器区等,不同分区对布线的要求也 不相同,机房弱电布线应充分考虑各区域的布线需求,以及不同区 域之间的联系。 3要求专业机房之间互联线缆按照远景规划需求一次性敷 设到位,在进行工艺布线设计时,充分考虑系统近期和远期的需要 与发展,避免机房投运后频繁增敷线缆、改扩建造成的业务系统中 断和资金浪费。

电源设备、空调设备、状态环境、市电供应等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 化管理,是机房设备运行的基础支撑。集中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发 现并掌握动力环境运行过程中各类异常状况,避免造成对机房内 关键运行设备造成危害,并能够减少值班运维人员的工作强度,优 化管理模式,实现保障机房良好运行、降低运行维护成本的目标

5.2.1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电网特点和 运行实际出发,采用经济实用且符合可靠性要求的技术方案,为保 障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1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与建筑本体同步建设,同步投运,是指 新建或搬迁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在建筑本体投运时,调度技术支持

用需求,提出技术支持系统的总体功能要求。根据工程实际,有选 择的实现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能量管理(SCADA/EMS)、调度 员培训模拟(DTS)、电能量计量(TMR)、电网安全稳定监视和预 警(WAMS)、水电及新能源监测、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和预警、调度 运行辅助分析与决策、调度计划、调度管理、保护管理、雷电监测、 电力系统辅助监测、气象信息等方面的功能。 :4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调度端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应与现有厂 站端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接口、协议兼容,应用中要协调统一。调度 技术支持系统调度端应考虑与其他系统互联的软硬件接口,与其 他系统的互联应遵照国家有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要求 执行。 5.2.2本条规定了通信系统的设置要求。 2电力通信传输网是指用于电力系统通信需求中收集、交 换、传输数据的网络,是电力通信网的基础,其规划和建设在整个 网络发展中十分重要。电力通信业务网是指为电力通信用户提供 一种或数种业务的网络。电力通信支撑网是指利用电力通信网络 的部分设施和资源组成的,相对于电力通信网中的业务网和传输 网的网络。支撑网对业务网和传输网的正常、高效、安全、可靠的 运行、管理、维护和开通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

2本条规定了通信系统的设置要

2电力通信传输网是指用于电力系统通信需求中收集、交 换、传输数据的网络,是电力通信网的基础,其规划和建设在整个 网络发展中十分重要。电力通信业务网是指为电力通信用户提供 一种或数种业务的网络。电力通信支撑网是指利用电力通信网络 的部分设施和资源组成的,相对于电力通信网中的业务网和传输 网的网络。支撑网对业务网和传输网的正常、高效、安全、可靠的 运行、管理、维护和开通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

6.2专业用房布局节能要求

6.2.2工艺机房应与不间断电源室、通信直流电源室、空调机房 就近布置的自的为减少低压直流馈线等距离,降低能耗和节约线 材。 6.2.3能耗有效值(PUE,powerusageeffectiveness),为工艺机 房所消耗的所有能源与设备负载使用的能源之比。其中,工艺机 房所消耗的所有能源包括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等功能区在内全 部设备能耗,为设备负载、UPS自身负载、照明、暖通、其他市电设 备、线路损耗等能耗之和,

6.2.2工艺机房应与不间断电源室、通信直流电源室、空调机房 就近布置的目的为减少低压直流馈线等距离北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京西宾馆会议楼施工组织设计,降低能耗和节约线 材。

6.2.3能耗有效值(PUE,powerusageeffectiveness),为

房所消耗的所有能源与设备负载使用的能源之比。其中,工艺机 房所消耗的所有能源包括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等功能区在内全 部设备能耗,为设备负载、UPS自身负载、照明、暖通、其他市电设 备、线路损耗等能耗之和

6.4空气调节系统节能要求

1采用空调上送风的工艺机房,宜在工艺机房上部增加通风 机,通过强气流循环等措施改善机房的气流组织,使冷气流在工艺 机房中均匀分布。 2空调送风距离不宜超过15m,以确保空调机组送风尾端的 送风压力及风量、冷量恒定。

6.7.1配置监控系统便于及时发现供电、环境、设备的异常SY/T 7015-2020标准下载,及时

6.7.1配置监控系统便于及时发现供电、环境、设备的异常,及时采 取措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防止能量损耗以及重要设备的损坏, 5.7.2结合专业用房内热场的分布和变化,借助监控系统将专业 用房内各自独立运行的机房空调统一管理,降低能耗

用房内各自独立运行的机房空调统一管理,降低能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