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2087-2020 火力发电厂热电联产供热技术导则.pdf

DL/T 2087-2020 火力发电厂热电联产供热技术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9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6202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2087-2020 火力发电厂热电联产供热技术导则.pdf

ICS01.040.27 CCSF20/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

DL/T20872020

DL/T2087202

山东大学体育馆幕墙骨架安装工程施工方案火力发电厂热电联产供热技术导则

DL/T20872020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则 供热技术 技术经济指标分析方法: 附录A(规范性)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热电联产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附录B(资料性)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热电联产技术经济指标算例..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4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国电蓝天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 司、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徐磊、徐则林、戈志华、杨志平、马庆中、康朝斌、石红晖、白旭东、 郝亚珍、陈泓、许国春、孙健。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DL/T20872020

力发电厂热电联产供热技术导则

DL/T20872020

1.1热电联产供热系统热源侧供热参数的选择,宜以用户需求为依据。 .2热电联产供热系统技术经济指标可采用DL/T904或本文件附录A进行计算。 .3热电联产供热系统设计应根据热用户类型、机组形式和特点确定供热方式。 4 建筑采暖供热应满足以下要求: a)建筑采暖可采用汽轮机抽汽供热方式、背压机排汽供热方式、热泵供热方式、余热供热方式、 低真空供热方式等。 b)建筑采暖应采用热水作为供热介质,以保证用户安全。 c 当乏汽热量与用热需求匹配时,可采用低真空供热方式,以充分回收电厂余热,扩大机组的供 热能力。 d)当乏汽热量无法完全回收时,可采用汽轮机抽汽供热方式、背压机排汽供热方式、热泵供热方 式、余热供热方式。 e)供热半径超过20km时,宜采用大温差供热方式。 .5工业供热应满足以下要求: a)工业供热可采用汽轮机抽汽供热方式、背压机排汽供热方式和抽背式供热方式。 b)为适应机组调峰需求,工业供热宜另设置高压汽源作为调节手段。 .6供热项目设计宜标明供热系统拥效率、热源蒸汽参数值,技术改造项目宜标明供热系统效率和 用效率变化值、热源蒸汽参数值和热源蒸汽参数变化值;节能效益评估宜以热源侧(热电厂内)厂内 供热系统效率、单元机组汽轮机当量效率高低为判别依据。 .7供热系统运行过程中宜对加热设备效率、供热系统效率进行监视。

5.1汽轮机抽汽供热方

5.1.1抽凝机组的选型、设计按照GB/T.754和GB/T50660的规定执行,抽汽供热系统相关设计按照 DL/T5537的规定执行。 5.1.2纯凝机组改造为抽汽采暖供热机组,可在汽轮机中、低压缸导汽管上加装蝶阀,或在汽缸上设 置回转隔板作为抽汽调节机构。 5.1.3抽汽参数较高时宜在抽汽供热管道上加装背压机以回收蒸汽可用能,供热系统见图1。

DL/T5537的规定执行

图1抽凝机组加装背压机供热系统示意图

火电厂多台抽汽机组承担供热负荷时,宜通过增设背压机或将主机低压缸改造为低真空的方 级加热。热网加热器宜采用串联布置,供热系统见图2。

5.2背压机排汽供热方式

图2抽汽分级供热系统示意图

5.2.1建筑采暖采用背压机排汽供热方式时,应根据用户需求选取较低排汽压力,一般不宜超过 0.2MPa。 5.2.2工业供热采用背压机排汽供热方式时,根据工业用户用热参数要求,按照GB/T754和GB/T 50660的规定确定背压机容量、技术参数及热力系统设计。 5.2.3采用背压机排汽供热方式进行工业供热时宜有稳定的工业热负荷。

5.3.1当电厂抽汽供热能力不能满足供暖热负荷需求或考虑回收部分乏汽余热以增加节能量时,可采 用热泵供热方式。 5.3.2热泵供热系统的设置及建设规模应结合发电厂主机条件、供暖热负荷、冷端设施防冻、布置等 条件综合确定,热泵供热系统相关设计按照DL/T5535的规定执行。

5.4.1采用余热供热方式为建筑物采暖供热时,可回收烟气余热、锅炉排污水余热等原有工业生产工 艺过程中无法利用的热量。 5.4.2利用电厂烟气余热为建筑物采暖供热时,可根据烟气温度、成分和性质的不同,合理选择与之 适应的换热器或热泵回收烟气余热。 5.4.3回收烟气余热供热系统的设置应结合供暖热负荷、余热负荷、烟道阻力变化、引风机出力匹四 配、烟道腐蚀等条件综合确定。

5.5.1.1低温热源参数选择、高低温热源加热器热负荷分配应遵循“以低换高”的原则,用低品位蒸 代替高品位蒸汽。

5.5.1.2当供热系统回水温度低、供热量大时,宜根据蒸汽品位采用低真空供热方式;当机组容量较 大、供热量较小时,可单独采用辅机汽动低真空供热方式。 5.5.1.3湿冷机组和间接空冷机组可通过凝汽器改造,实现汽轮机乏汽热量利用;直接空冷机组需增设 汽轮机冷端低温热源加热器,实现汽轮机乏汽热量利用,低温热源加热器水室及管束强度应符合GB/T 151的有关规定。 5.5.1.4如需对汽轮机低压缸通流部分进行改造,应符合DL/T892的有关规定,并对改造的汽轮机进 行校核,保证改造后的低压缸转子适应较宽的安全背压。 5.5.1.5汽轮机低压缸通流改造可分为单转子短叶片和双转子方案,汽动给水泵系统应同时进行相应改 造,实现给水泵汽轮机余热回收利用。 注:双转子指适应冬季、夏季不同背压的两个低压缸转子。 5.5.1.6汽轮机组凝结水温度超过精处理系统允许温度时,可增加换热设备降低凝结水温度或采用高温 树脂。 5.5.1.7采用低真空分级供热系统时,应分析主辅机设备、热力系统对热网系统的适应性,必要时可对 热网系统进行优化改造。 5.5.1.8汽动给水泵汽轮机及配套系统应进行相应改造并符合下列规定: a)给水泵汽轮机乏汽直排主凝汽器的湿冷机组、给水泵汽轮机乏汽直排空冷岛的直接空冷机组进 行低真空供热改造时,给水泵汽轮机应同时进行改造,改造设计背压应按主机背压和排汽管压 损确定。 b 湿冷机组给水泵汽轮机改造宜采用双转子方式,经技术经济比较也可采用通用转子方式。 c)给水泵汽轮机排汽采用独立冷却系统时,供热系统应采用给水泵汽轮机、主机乏汽分级串联加 热方式。

5.5.2湿冷机组低真空分级供热系统

0.5.2.1湿冷机组采用低真空供热方式时 应进行汽轮机低压缸通流部分改造,以适应机组高背 工况,实现乏汽热量回收。湿冷机组低真空分级供热系统见图3

图3湿冷机组低真空分级供热系统示意图

5.5.2.2湿冷机组低真空分级供热系统改造宜采用低压缸双转子方式,冬季采暖期低压缸转子设计背压 应根据对应的热网循环水温度和凝汽器端差确定,夏季纯凝发电期低压缸转子设计背压应根据夏季平 均环境温度确定。当纯凝期负荷率低时,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可采用通用转子方式。

工况作为校核工况时,供热工况端差不大于2℃

DL/T 20872020

5.5.3.1直接空冷机组采用低真空供热方式时,应增设低温热源加热器回收乏汽热量,低压缸通流部分 是否改造可根据冬季采暖设计背压、原设计允许连续运行最高背压综合确定。直接空冷机组低真空分 级供热系统见图4。

5.5.5辅机汽动低真空分级供热系统

5.5.5.1辅机汽动低真空分级供热系统应结合主机回热系统设计,将采暖期驱动辅机的小汽轮 量用于供热,非采暖期的小汽轮机排汽热量可用于回热系统。 5.5.5.2低温热源加热器、高温热源加热器的管束、水室、阀门及凝结水、循环水公用管道阀 设计需满足最高压力要求。

5.5.6附带热泵的低真空分级供热系统

1采用低真空分级供热系统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在采用低温热源加热器不能完全回收汽轮 量的情况下,可采用热泵供热方式回收剩余乏汽热量。

DL/T20872020

5.5.6.2抽汽压力不高于0.6MPa时,乏汽热量回收宜采用吸收式热泵;抽汽压力高于0.6MPa时,经 技术经济比较后可选用蒸汽驱动压缩式热泵或吸收式热泵。 5.5.6.3吸收式热泵驱动蒸汽压力宜为0.2MPa~0.6MPa,热泵出口温度不宜高于90℃。 5.5.6.4直接空冷机组采用附带热泵的低真空分级供热系统时,空冷岛前宜增设旁路将乏汽引入低温热 源加热器和热泵。 5.5.6.5机组采用附带热泵的低真空分级供热系统时,宜采用低温热源加热器和热泵同时回收主机乏汽 热量,热网循环水回水依次进入低温 器进行梯级加热

5.7低真空分级供热系统对供热管网的一般要

5.5.7.1一级网供热参数

5.5.7.1.1新建一级网最佳设计供、回水温度,应根据工程条件以及热源、供热管网、热用户系统等因 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5.7.1.2对于既有供热管网,电厂内供热加热系统的设计改造,可根据满足热用户需求的实际供热参 数确定。 5.5.7.1.3降低一级网设计回水温度时,宜采用低真空供热方式。 5.5.7.1.4采用常规换热或混水供热的供热系统,一级网回水温度不宜高于55℃;采用吸收式热泵的 大温差供热系统,一级网回水温度不宜高于35℃;存在多种供热形式的供热系统,综合回水温度应根 据供热形式所占比例确定。 5.5.7.1.5供热半径及供热规模均较小的供热系统,经热源、热网技术经济比较合理后可采用直供系 统。远距离供热系统,经热源、热网技术经济比较合理后宜采用大温差供热系统。

5.5.7.2热力站设计

5.5.7.2.1热源采用低真空供热方式的供热系统,原有热力站宜相应进行降低回水温度改造。 5.5.7.2.2采用板式换热器的热力站,换热器一级网回水与二级网回水温度设计端差不应大于5℃,宜 取3℃。 5.5.7.2.3 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热力站可采用混水供热形式,需充分考虑一级网与二级网互联的影响。 5.5.7.2.4热力站采用溴化锂吸收式换热机组,二级网为散热器供暖系统时,一级网设计回水温度不宜 高于35℃。二级网为地面辐射采暖系统时,一级网设计回水温度不宜高于20℃

5.5.7.3二级网设计参数

5.5.7.3.1采用散热器采暖时,散热器供暖系统设计应按75℃/50℃连续供暖确定,供、回水温差不宜 小于20℃,经技术经济比较及征得热用户同意,同时保证供热品质时,可降低设计供、回水温度。 5.5.7.3.2采用地面辐射采暖时,供水温度不应大于60℃,宜采用35℃~45℃;供、回水温差不宜大 于10℃,且不宜小于5℃。 5.5.7.3.3热源采用低真空供热方式的供热系统,适用于普通二级网,尤其是低温采暖形式

于10℃,且不宜小于5℃。 5.5.7.3.3热源采用低真空供热方式的供热系统,适用于普通二级网,尤其是低温采暖形式。 5.5.7.4热网运行调节 5.5.7.4.1热网运行调节方式应根据热源余热回收量、供热管网运行电耗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 5.5.7.4.2热力站运行考核指标应包括供热质量、换热器运行端差、二级网回水温度、耗水量、耗电 量、耗盐量等。

5.5.7.4热网运行调书

5.5.7.4.1热网运行调节方式应根据热源余热回收量、供热管网运行电耗等因素,经技术经 确定。 6.5.7.4.2热力站运行考核指标应包括供热质量、换热器运行端差、二级网回水温度、耗水量 量、耗盐量等。

6技术经济指标分析方法

郁江双线特大桥主桥承台、塔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L/T20872020

热电厂的技术经济指标可采用发电煤耗率、发电厂用电率、供电煤耗率、供热煤耗率、供热厂 用电率、综合供热煤耗、效率等指标进行评价,炳效率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计算,算例可参照附 录B。

附录A (规范性) 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热电联产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1kJ热量所具有的拥值, 一吸、放热过程的热力学平均温度,K

A.1.2单元机组热电联产分析评价方法

A.1.2.1锅炉技术经济指标

市政工程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A.1.2.1.1锅炉效率

式中: n锅炉效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