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51038-2015 煤矿并行电法数据采集方法.pdf

NBT 51038-2015 煤矿并行电法数据采集方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 M
标准类别:地质矿产标准
资源ID:35173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51038-2015 煤矿并行电法数据采集方法.pdf

ICS73.020 D10 备案号:49636—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51038—2015

煤矿并行电法数据采集方法

某排水工程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煤矿并行电法数据采集方法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一般要求 采集方法 工艺流程

本标准依据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持起草单位:安徽惠洲地质安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合肥兴皖煤炭化工 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皖北煤电集团)。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合肥迈托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理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盛东、计承富、陈玉平、周官群、孙本魁、吴荣新、计恩良、曹煜、杨彩、唐润秋。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煤矿并行电法数据采集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并行电法数据采集方法的术语和定义、 、一般要求、米集方法、工艺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矿井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自然电位法、充电法、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勘探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6.1 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3836.2 爆炸性环境 第2部分:由隔爆型“d”保护的设备 GB3836.3 爆炸性环境 第3部分:由增安型“e"保护的设备 GB3836.4 爆炸性环境 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MT/T898—2000 煤炭电法勘探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并行电法parallelelectricalprospection 布置电极阵列,同步连续采集电极自然电位、供电电流、一次场电位和二次场电位数据的方法。 3.2 AM法AMmethod 在“无穷远”处布置1个共用的供电电极B和1个共用的测量电极N,在测线上为A激发和M 接收。 “无穷远”定义参照MT/T898一2000中4.6.1.5,下文同。 3.3 ABM法ABMmethod 在“无穷远”处布置1个共用的测量电极N,在测线上为AB激发和M接收。

在测区内布置电极阵列和“无穷远”电极,所有电极并行采集数据;供电前,并行采集电极电位(自然 电位);供电时,并行采集供电电流和电极电位(一次场电位);供电结束后,并行采集电极电位(二次场电 位)。

4.2仪器设备基本要求

仪器设备要求应满足GB3836.1,并应满足如下要求: a)各个电极并行采集时间差不低于0.02ms; b)动态范围不低于120dB; c)并行采集电极数不低于16; d)推荐同一电极位置的供电电极与测量电极不复用同一个电极

5.1.1AM法工作原理

共用供电电极B和共用测量电极N均被置于“无穷远”处,测区阵列上的电极依次作为供电电极 A,与“无穷远”共用供电电极B形成供电回路AB,同时其他电极被作为测量电极M与“无穷远”共用测 量电极N进行并行电位差采集。 得到单点电源场中的供电电流和电位分布,计算不同电极测量的电位差与供电电流的比值,一次测 量获得自然电场法、电测深法、电部面法、高密度电法的

5.1.2AM法测量流程

5.1.2.1测线上的任何一个电极位置,均由两个电极构成,一个为供电电极A,另一个为测量电极M, 二者间距在2cm~10cm。 5.1.2.2当其中一个电极位置的电极为供电电极A时(AB构成单一的供电回路),其他电极位置均为 测量电极M,这些测量电极M均与共用测量电极N相连(构成多对的MN测量回路);在供电电极A 供电过程中(包括供电前、供电中和供电后),所有的测量电极M同时测量与共用测量电极N的电 位差。 5.1.2.3测线上,所有电极位置的电极都被作为一次供电电极A的供电测后,一轮AM法的测量 结束。 5.1.2.4重新设置供电频率、测量参数后,可进行新的一轮AM法测量。 5.1.2.5例如,测线上的电极位置有n个时(n≥2): a) 当1号电极位置的电极为供电电极A时,2~n号电极位置的电极同时为测量电极M,形成 (n一1)对测量回路 b) 当2号电极位置的电极为供电电极A时,1号、3~n号电极位置的电极同时为测量电极M,形 成(n一1)对测量回路; 以此类推,当n号电极位置的电极为供电电极A时1~(n一1)号电极位置的电极同时为测量 电极M,形成(n一1)对测量回路,一轮AM法测量工作结束。

5.2ABM法数据采集

5.2.1ABM法工作原理

共用测量电极N被置于“无穷远”处,阵列上的任意两个电极位置为供电电极A和供电电极B, 电回路AB,同时其他电极位置被作为测量电极M与共用测量电极N进行并行电位差采集。 得到偶极电源场中的电位和电流分布,计算不同电极测量的电位差与供电电流的比值关系,一次 得电测深法、电剖面法和高密度电法的四极装置的电流、电位及电位差数据

2.2ABM法测量流程

5.2.2.1测线上的任何一个电极位置,均由两个电极构成,一个为供电电极A或供电电极B,另一个 为测量电极M,二者间距在2cm~10cm。 5.2.2.2测线上的任何一个电极位置的电极均可作为供电电极A、供电电极B和测量电极M,当其中 两个不同电极位置的电极分别为供电电极A和供电电极B时,其他所有电极位置的电极均作为测量电 极M,且与共用测量电极N相连构成测量回路。 5.2.2.3在AB供电过程中,所有的测量电极M同时与共用测量电极N进行电位差测量。 5.2.2.4测线上,所有电极位置的电极都被作为供电电极A和供电电极B的测量后,一轮ABM法的 测量结束。 5.2.2.5重新设置供电频率、测量参数后,可进行新的一轮ABM法测量。

6.2.1仪器设备应符合MT/T898一2000中4.2的规定要求。 6.2.2参数测定应符合MT/T898一2000中4.3的规定要求。 6.2.3开展工作前的试验工作应该符合MT/T898一2000中4.5的规定要求。 6.2.4在应用电阻率法勘探工作中的电测深和电剖面方法时应符合MT/T898一2000中4.6.1和 4.6.2的规定要求。 6.2.5在应用自然电位法工作时应符合MT/T898—2000中4.6.5的规定要求。 6.2.6在应用激发极化法勘探工作时应符合MT/T898一2000中4.6.3的规定要求。 m

JBT 13698-2019 电力电容器用圆形及椭圆形铝外壳.pdf6.2.5在应用自然电位法工作时应符合MT/T898一2000中4.6.5的规定要求。

6.3.1AM法质量评价

6.3.2ABM法质量评价

6.3.2.1ABM法采集电位的数据应符合偶极点电源电位衰减规律,形态应符合两个异性点电源电 电位衰减规律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20版本.pdf

发射电流; 大地电阻; AM 供电电极A到测量电极M的间距; BM 供电电极B到测量电极M的间距。 6.3.2.2 ABM法所采集的原始数据质量及评级和验收应符合MT/T898一2000中4.9的各项规定。

NB/T51038201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