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278-20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技术要求.pdf

DB41/T 2278-20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技术要求.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1/T 2278-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9 M
标准类别:地质矿产标准
资源ID:370683
下载资源

DB41/T 2278-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1/T 2278-20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技术要求.pdf

ICS13.020 CCS Z. 06

DB41/T 2278202

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22782022

GB/T50455-2020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则 设计书编写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数据库建设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调查报告编写 附录A(资料性) 设计书编写提纲 附录B(资料性) 矿山地质环境野外调查表样式 附录C (资料性) 调查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DB41/T 2278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五院、河南省自然资源监测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春建、常斌、商真平、刘涛、田东升、刘国印、刘德元、张长杰、张峰、秦 旭龙。

DB41/T2278—2022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总则、设计书编写、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库建设、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以及调查报告编写。本文件适用于区域或单个在建、生产、废弃、政策性关闭、闭坑等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958—2015区域地质图图例GB6390—1986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T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GB/T2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32864—2016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CH/T3007.2—2011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第2部分:1:50001:10000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CH/T3012一2014数字表面模型航空摄影测量生产技术规程DZ/T0157—1995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程DZ/T0179—1997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DZ/T0197—1997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0264—2014遥感解译地质图制作规范(1:250000)DZ/T0282—2015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DZ/T0296—2016地质环境遥感监测技术要求1:250000HJ494—2009水质采样技术指导JGJ/T872012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TD/T1031.1一2011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1部分: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指受采矿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现象。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1

DB41/T 22782022

[来源:DZ/T0223—2011,3.2,有修改] 3.2 矿山地质灾害 指因采矿活动产生的地面塌陷及伴生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3 含水层破坏 指含水层结构改变、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或疏干、水质恶化等现象。 [来源:DZ/T0223—2011,3.6]

指因矿山建设与采矿活动而改变原有地形条件与地貌特征,造成土地毁坏、山体破损、岩 植被破坏等现象。 [来源:DZ/T 0223—2011,3.6]

指因矿山建设与采矿活动而改变原有地形条件与地貌特征,造成土地毁坏、山体破损、岩石裸露、 植被破坏等现象。 [来源:DZ/T 0223—2011,3.6]

指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导致土地原有功能丧失、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矿山地面塌陷(地 裂缝)破坏土地、固体废弃物堆排压占土地、露天开采剥离挖损土地、土壤污染等。

指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标准,采用定量或半定量的方法,评定矿山地质环境问 题的影响程度,分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变化趋势,提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对策。

通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查明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危害,分析评价矿产资源 质环境的影响,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对策建议,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 督管理提供依据。

通过矿山基本情况、地质环境背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及可治理恢复性调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昔施及效果评价,分析评价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估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影响效应,提出矿山地 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对策建议,编写调查评价报告。

4.3.1应注重调查成果的现势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4.3.2应充分利用遥感资料,全面收集研究以往资料与成果;以地面调查为主,必要时辅以山地工程、 样品采集、地球物理勘查等方法手段。 4.3.3充分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数据应准确可靠,结论应明确具体。 4.3.4调查范围应包括矿山采矿登记范围和矿业活动明显影响到的区域。 4.3.5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比例尺不小于1:5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集中发育区、危害程度较严重以

DB41/T22782022

的区域,调查比例尺应不小于1:1万。 4.3.6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宜采用定量或半定量的方法,按照影响严重、较严重和较轻三个等级进 行评价。 4.3.7应按照规定格式,编写成果报告,编制相关图件,建立调查数据库。

DB41/T 22782022

5.1在充分收集以往工作成果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进行遥感初步解译,开展野外踏勘、初步了解地 质环境条件、矿业布局及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编写设计书。 5.2设计书主要包括项目概况、调查区概况、以往工作程度、区域地质环境概况、技术路线及工作方 法、总体工作部署及年度工作安排、实物工作量、预期成果、经费预算等内容,设计书编写格式参考附 录A。 5.3设计书应由项目来源单位组织审查和审批,设计书经过审批后方可组织实施

周查内容包括矿山企业名称、矿山企业性质 产能力、生产服务年限、矿山开采历史和现状

6.1.2地质环境背景

6.1.2.1气象与水文

区的气象和水文特征:主要河(湖)及其它地表

6.1.2.2地形地貌

、边坡、排土场、废渣堆、石山、尾矿库的德

6.1.2.3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区域及调查区的地层层序、地质年代、厚度、岩性特征,矿床类型与赋存特征;地质构造轮廓、 运动和地震发生记录等。

6. 1. 2. 4 水文地质

区域及调查区的水文地质单元及其特征、地下水类型,主要含水岩组的分布、富水性、透 下水动态特征、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 开采与主要含、隔水层等。

6. 1. 2. 5 工程地质

6.1.2.6土地利用及永久基本农田情况

安照GB/T21010一2017的规定分类,对调查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包括地类、面积、分布 犬况以及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权属和地类

6.1.2.7土壤及植被概况

DB41/T22782022

调查区主要主壤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调查区的植被类型、分布、面积、覆盖率和先锋植被等

6. 1. 2.8 其他人类工程活动

调查除采矿活动之外的城镇、村庄、工业与民用建设工程、水利电力工程、交通工程、供水工 类工程活动。

6.1.3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6.1.3.1矿山地质灾害

包括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发生原因、 处置情况等: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所处位置、影响范围、威胁对象、~ 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防治措施等。地下开采的矿山主要调查地面塌陷及伴生地裂缝等矿山地质灾害;对 于露天开采的矿山主要调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矿山地质灾害(见附录B的表B.2~表B.6)。

6. 1. 3. 2 含水层破坏

按照GB/T14848一2017、DZ/T0282一2015相关规定,矿山含水层破环调查包括采矿活动影响到的 含水层类型、矿坑充水水源和充水途径、矿坑排水量、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被疏干的含水层面积、含水 层遭受影响的区域面积、影响对象等。含水层破坏调查一般针对地下开采的煤矿山和金属矿山以及露天 开采的金属矿山。地下开采的矿山一般调查含水层疏干、地表水联通地裂缝串层污染;露天开采的矿山 主要调查尾矿渣淋滤液对含水层污染情况(见附录B的表B.7)

6.1.3.3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包括采矿活动影响破坏的地形地貌景观类型、位置、面积、破坏方式、影响程度以及对周边地质遗 迹情况破坏等。地下开采矿山主要调查煤研石、尾矿库等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情况;露天开采矿山主 要调查排土场、采坑、尾矿库等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情况(见附录B的表B.8)

1.3.4十地资源破坏

包括采矿活动破坏的土地类型、位置、面积、权属、损毁程度、已治理面积、治理措施等。 6.1.4矿山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及综合利用

6.1.4矿山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及综合利用

6.1.4.1矿山固体废弃物排放及综合利用

包括采矿活动排放固体废弃物的类型、堆放位置;排放场年排放量、累计积存量、主要有害物质、 危害对象、影响范围、年综合利用量、综合利用方式、已采取的防治措施等。重点调查煤研石堆、弃渣 场、尾矿渣等堆放和利用(见附录B的表B.9)

6.1.4.2矿山废水排放及综合利用

包括采矿活动排放废水类型、废水处理、排放去向、年排放量、主要有害物质、危害对象、影 、年综合利用量、综合利用方式、已采取的防治措施等。主要调查地下开采的煤矿、金属矿山废 (及综合利用情况(见附录B的表B.9)

DB41/T 22782022

6.1.5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情况

包括已实施治理的内容、治理时间、资金投入渠道、资金额、综合治理面积、主要治理措施、治理 成效、治理经验等。

6. 2. 1资料收集

应充分收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资料: a)地质环境背景资料,包括气象与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地质灾害、矿区所在区域以往遥感资料、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城镇开发边界、植被概况、 其他人类工程活动,要尽可能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及剖面图; b 重点收集矿山勘查报告、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已完成和正在 实施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土地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勘查、设计及 竣工资料; c)矿区周边社会经济概况及其他有关方面的资料

6. 2. 2 遥感解译

6.2.2.1采用最新的遥感资料,通过遥感解译掌握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呈面状分布的地质环境 问题和矿山开采形成的露天采场、尾矿库、研石堆、废渣堆等的规模、分布和危害程度; 5.2.2.2不同工作区域遥感影像数据要求见表1,具体工作按照CH/T3007.2—2011、CH/T3012—2014 相关规定进行。

表1不同工作区域遥感影像数据要求

6.2.2.3将处理后的正射影像数据源叠加1:2000~1:50000地形图解译,并填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遥 感解译记录表,见表2。

表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遥感解译记录表

GBT3183-2017标准下载6. 2.3 走访、座谈

通过走访矿山周围群众了解矿山开采历史上发生的地面塌陷及伴生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 也质灾害及对矿区周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走访3~5人对当地有关矿山开采历史、环境变化 的常驻人员。

DB41/T22782022

3.2.4.1以矿山作为基本单元,在遥感解译基础上进行核实调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精度1:50000 的调查布设控制性调查路线间距一般为300m~500m,控制性调查点数每平方千米不少于2点,其他比 列尺精度调查可在此基础上插分计算调查路线间距和控制性调查点密度,不得漏查重要的矿山地质环境 间题(见附录B的表B.10)。 6.2.4.2野外调查工作底图应采用基于遥感解译结果制作的相应工作比例尺标准分幅图,图面误差不 超过图上1mm。 6.2.4.3用GPS定位上图、存储,用野外记录本作好野外记录,应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点(区)的中 心定位,不能到达问题点(区)中心的应在问题的重要部位定位;仔细填写有关表格,要做到记录本、 工作底图、表格、照片相对应,照片上应显示照相时间、问题名称、位置,照片内容包括矿山全貌、地 下开采矿山的主井口、露天开采矿山的采场及典型地质环境问题全貌和局部等。 6.2.4.4在调查过程中应进行典型工程地质剖面或水文地质剖面测绘,绘制部面(断面)图。在典型 地段、问题点(区)可按照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绘制素描图,有关图件满足相关要求。 6.2.4.5对研石堆及各种地质灾害的规模、井(泉)流量等需定量描述的数据,应采用相关的测量工 具实测获得,不能目估确定。

6.2.5地球物理勘查

对于历史形成的采空区通过资料收集、走访、座谈仍无法获取信息,以及一些因为矿山开采产 的滑坡体结构被植被、第四系掩盖的,可采用地球物理勘查方式进行调查;根据工作内容、调查 地质环境条件确定有效的方法,如电法、磁法、地震、放射性等。

GB 50029-2014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6.2.6山地工程及钻探

如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无法满足工作要求,可采用浅井、探槽、钻探等工程手段对渣堆、滑圾 塌陷、地下含水层破坏等问题进行详细调查,按照GB/T32864一2016、DZ/T0282一2015相关要 到相应的工程施工标准:工程施工结束或野外验收后应及时恢复原样,

6.2.7样品采集分析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