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GHP 004-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GHP 004-2018 抗滑桩施工技术规程(试行)11施工监测 12环境保护与安全措施 55 12.1环境保护措施· 55 12.2安全措施 55 13质量检测与工程验收 56 13.1质量检测 56 13.2工程验收 56 14抗滑桩维护 56 附录E(规范性附录) 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附录F(规范性附录)
销圾是我国主要地质火害之 抗滑桩是滑坡治理工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工程措施。本标准规 定了人工挖孔桩、钻孔桩、微型桩3种桩型的施工技术及要求
规范性引用文件未标注年代号的,注意引用最新版本
工程的作业。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接到通知后,应当在要求的时间内到达隐蔽现场,对隐蔽工程的 条件进行检查。检查合格的,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在检查记录上签字,方可进行隐蔽施工。 4.7地质编录应与施工同步,抗滑桩孔应作地质素描图。发现地质情况与原勘查设计不符时,应立 即报告勘查设计单位,以便对设计做出调整,使其达到防治效果。 4.11严格按设计要求组织施工,不得违反相关规定。如抗滑桩施工应分二序、三序或多序跳桩开 挖,不能因抢施工进度而一次全面开挖;抗滑桩弃渣应及时清运到指定的位置,不得堆放在抗滑桩孔 周边等。一般设计文件中都有明确的安全技术要求,应按规定执行。 4.15施工监测工作极其重要,应在工程正式施工前进行监测网的布置并进行初始监测,一旦出现 异常情况,要立即通知施工人员撤场,待险情排除后方能继续施工。 4.17滑坡本身就是一个潜在的危害体,地质环境的改变、恶劣的环境气候、地震和其他原因都可诱 发滑坡的发生,抗滑桩施工本身就是一个改变地质环境的过程,也有诱发滑坡发生的可能。因此,在 进行抗滑桩施工的同时NB/T 10074-2018 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要加强对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的防灾教育,要制定灾害发生时的应急预案 并进行演练
况,当地主要地材的价格及供应情况,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联系人。 5.1.4施工组织设计应做到“三符合”: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符合施工现场实际,符合合同文件对工 程质量、工期进度、安全等要求。地质灾害防治施工组织设计与一般施工组织设计的不同点主要是 在安全上有其特殊性,还应有完整的施工监测预警方案
5.2.1征地分永久征地和临时征地,永久征地指拟建工程实体占地,临时征地是为满足施工需要的 临时占地,包括机械设备操作场地、堆料场、临时用房占地、新修临时道路占地、弃土临时占地、拟建 工程周围需适当拓宽的临时占地等。永久征地是在工程完工后由建设单位负责的,但前期包括永久 征地和临时征地的青苗赔偿是由施工单位承担的。临时征地是在进行初步测量圈定占地范围后进 行的,参与方一般包括当地乡镇、村基层组织、占地涉及农户和施工单位等,一般执行当地政府规定 的标准。 5.2.2治理区域需新修临时道路的,其沿线工程地质调查十分重要。需考虑纵坡坡度、转弯半径 等,同时新修道路往往存在切坡,对边坡须进行必要支挡。工程实践中常见有临时道路切坡引发浅 层边坡塌滑的事例,多是由于对道路工程地质问题考虑不周或处置不当引发。 5.2.3对工艺不允许中断的施工,如抗滑桩桩身混凝土浇筑等,需备用发电机组,其功率应满足施 工应急要求。另外有些客观情况不具备接外电条件的项目,也只能采用发电机组作为施工电源。 5.2.6水泥、钢筋应搭设专门棚舍进行堆放。水泥堆放场地应远离水渍区,以免受潮造成损失,底 部应设隔离层或采用垫木(板),且应坚实、平整,垛位不得超高。钢筋应当堆放整齐,用方木垫起,不 宜放在潮湿场地或暴露在露天,避免受雨淋。 5.2.8临时设施建设以方便施工为原则,并满足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 5.2.12进场材料需见证取样送检,送检合格才能使用
5.2.12进场材料需见证取样送检,送检合格才能使用。
T/CAGHP 0042018
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弃 渣场。但有些情况不允许在地质灾害体附近设 至场外较远的地方堆放,这 时就要注意弃渣场的选择,是否会引起次
5.3.1测量基准点一般由建设单位或勘查单位向施工单位移交,施工单位对移交的控制点应用仪 器进行测量复核,此条强调不少于3点,是出于判断测量数据是否闭合的需要。对于建设单位移交 的控制点要办理移交手续,双方应在移交的文件上签字。 5.3.4测量控制网的基准点应设置在地质灾害体范围外,并要求地势开阔、稳定。 5.3.7成孔以后应对桩身尺寸、孔底标高、桩位中线、孔壁垂直度进行测量。做好施工记录,办理隐 蔽工程验收手续
0.1.1~6.1.4人工开挖桩孔,护壁支护应根据设计要求及该地区的岩土特点、地下水分布情况,进 行孔壁支护的施工。开挖前场地应完成“三通一平”。地上、地下的电缆、管线、旧建筑物、设备基础 等障碍物均已排除处理完毕。各项临时设施,如照明、动力、通风、安全设施准备就绪。熟悉施工图 纸及水文地质资料。按抗滑桩平面图设置桩位轴线、定位点,桩孔四周撒灰线,测定高程水准点。放 线工序完成后,办理预检手续。开挖过程中做好编录备案并及时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反映出入较 大的地方,特别注意开挖后地下水的情况和滑带确认。 6.1.7人工挖孔操作的安全至关重要,开挖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操作前验证 吊具合格证并进行安全可靠的检查和试验,确保施工安全。 6.1.11施工中可采取稳定滑坡的措施,首先清顺滑体坡面,铲除陡坡及陡坎壁,填塞裂缝。如有 可能,根据设计需要,先在滑体范围外周边修圈形截水沟减少地表水下渗;其次在抗滑桩施工范围 大致整平地面,靠山一侧刷出宽度不小于2m的平台,另一侧如系弃渣或松散滑体,即应填平夯 实,避免对桩产生侧压;最后进行桩孔开挖,视滑坡变形情况及滑体土石结构和地下水等,确定跳 挖次序。 6.1.14~6.1.18挖孔桩施工条件艰苦,施工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施工中应 严格按程序操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挖孔桩提升机架臂长应能使提升桶居孔中部的规定,是因施工经常发生提升桶提升时,如靠边 太近,容易挂住护壁;如果上面操作工不知情、反应不及时或操作不当进行强拉,将可能发生拉翻孔 口提升机,造成坠孔砸人事故。 桩孔开挖装料提升时,装料斗经常旋转,若装料不均匀或过满,可能产生侧翻或掉块,造成砸人事故。 桩孔内钢筋制作安装施工人员及混凝土振动棒手操作相当于在高空作业,戴安全帽、挂安全绳 是基本要求。 地下施工可能导致施工人员缺氧,以及遭受CO、CO2、NO、NO2、CH及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伤 害,所以通风排尘是必须的 考虑孔底作业面狭小,施工易产生相互干扰,从安全角度出发.孔底施工不宜超过2人
T/CAGHP 0042018
6.2锁口圈梁及护壁施工
6.2.1挖孔桩孔口应设置锁口圈梁,桩孔位于土层和风化破碎的岩层时宜设置护壁,一般锁口圈梁 和护壁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为C20。 6.2.3按设计测定桩位进行施工放样,放样时要根据工地具体情况和施工可能发生的误差,每边较 设计尺寸略大一些(一般为5cm),然后整平孔口场地。 6.2.4每次下孔应对已做护壁进行检查,无变形开裂时,才能进行下模孔开挖。第一节孔圈护壁 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孔圈顶面应高出地面200mm。若遇塌孔,采取在塌方处 砌砖外模,配适量直径8150钢筋,再支内模浇筑混凝土护壁。混凝土护壁在一般土层中每节高 度1.0m~1.5m;在软弱松散土层中每节高度0.5m~0.8m。每节护壁必须连续浇筑密实,土层渗 水过大时应用速凝剂。护壁模板可在混凝土浇筑24h后拆除。 6.2.8根据地质条件,护壁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或喷射素混凝土等方法。桩孔10m内不存放大 堆材料,弃渣亦应在30m以外,产生振动大的机械应设在50m以外。每节护壁均应在当日连续施 工完毕,护壁模板的拆除宜在24h之后进行。 6.2.10每节桩孔护壁做好以后,应将桩位十字轴线和标高测设在护壁的上口,然后用十字线对中, 吊线坠向孔底,以尺杆检查孔壁的垂直平整度。随之进行修整,孔深必须以基准点为依据,逐根进行 引测,保证桩孔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6.2.12桩孔壁土压力计算可参照5m以上按照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5m以下按照5m位置处的 土压力计算
.4.1岩石地层开挖采用爆破法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爆破对周边建(构)筑物的震害。当 地质条件复杂、爆破对周边建(构)筑物的震害较严重时,宜部分或全部采用人工开挖方案。 .4.7爆破影响区有建(构)筑物时,爆破产生的地面质点震动速度,对土坏房、毛石房屋不应大于 0mm/s,对一般砖房、非大型砌块建筑不应大于30mm/s,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不应大于 0mm/s。特别对重要的建(构)筑物或地层稳定性较差区段,爆破震动效应宜通过试爆试验确定。 .4.11水磨钻开挖法是采用水磨钻、风镐破碎开挖,分节进行,每节施工深度为0.6m,及时采用 通风措施,保证孔内作业人员的安全,孔内通风采用专用鼓风机,由孔底将孔内空气向上吹,与地面 空气形成对流。此外,当开挖的岩层不稳定时,设置护壁支护,护壁钢筋布置、厚度除按设计要求外, 还应考虑水磨钻开挖增加的工作面通过护壁进行调整,以保证设计桩径。 .4.12~6.4.14水磨钻钻孔施工一般步骤: a) 钻取孔桩四周岩石:沿桩基孔壁布置取芯点,芯点中心位于设计内径基线上,取芯直径为 130mm~160mm,取出的岩芯高约600mm,孔壁岩芯取完后中间岩体便形成一个环形临 空面; b 钻取中间岩石:沿桩半径钻取岩芯,将桩芯岩体分成3等份,每份占桩芯岩体的1/3,以便于 岩体破裂 c 风镐打孔:用风镐在岩体上钻眼,再将桩岩石分成6等份; d)插入钢楔,击打钢楔分裂岩石:在沿桩基径向风镐钻出的孔内打入钢楔,用大锤锤击钢楔使 岩体获得一个水平的冲击力,在水平冲击力作用下岩石沿铅垂面被拉裂,底部会发生水平 剪切破裂,依次分裂岩体,直至该层岩体全部破裂;
a)钻取孔桩四周岩石:沿桩基孔壁布置取芯点,芯点中心位于设计内径基线上,取芯直径为 130mm~160mm,取出的岩芯高约600mm,孔壁岩芯取完后中间岩体便形成一个环形临 空面; b 钻取中间岩石:沿桩半径钻取岩芯,将桩芯岩体分成3等份,每份占桩芯岩体的1/3,以便于 岩体破裂; c 风镐打孔:用风镐在岩体上钻眼,再将桩岩石分成6等份; d)插入钢楔,击打钢楔分裂岩石:在沿桩基径向风镐钻出的孔内打入钢楔,用大锤锤击钢楔使 岩体获得一个水平的冲击力,在水平冲击力作用下岩石沿铅垂面被拉裂,底部会发生水平 剪切破裂,依次分裂岩体,直至该层岩体全部破裂;
T/CAGHP004—2018
e)人工装渣,提升机架出渣:一次单循环施工作用后,将水磨钻钻出的岩芯进行依次出渣,出 渣从桩孔的一侧进行·然后插入钢楔,击打钢楔分裂岩石后再进行一次出渣; 桩孔修正及下一循环的施工:由于水磨钻钻芯后桩基孔壁成锯齿状,为保证有效桩径,要敲 掉侵占桩基空间的岩石锯齿。通过锁口护壁在桩孔内标出设计桩中心,检查桩孔底部偏位 情况并及时纠偏
6.5.3、6.5.4当地下水量不大时,边挖边将泥水用提升桶运出。地下渗水量较大时,提升桶已满足 不了排水,先在桩孔底挖集水坑,用高程水泵抽水,边抽水边挖土,水泵的规格按抽水量确定,应连续 抽水。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先采用统一降水的措施,再进行开挖
行认真检查,并填写相应的
制作弯曲变化进行尺寸计算。 .1.3钢筋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比例不得低于有关技术标准中的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a) 见证人员应由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具备建筑施工试验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并应由建 设单位或监理单位书面通知施工单位、检测单位和负责该工程的质量监督机构。 b)在施工过程中,见证人员应按照见证取样和送检计划,对施工现场的取样和送检进行见 证,取样人员应在试样或其包装上做出标识、封志。标识和封志应标明工程名称、取样部 位、取样日期、样品名称和样品数量,并由见证人员和取样人员签字。见证人员应作见证 记录,并将见证记录归入施工技术档案。见证人员和取样人员应对试样的代表性和真实 性负责。 c 见证取样送检时,应由送检单位填写委托单,委托单应有见证人员和送检人员签字。检测 单位应检查委托单及试样上的标识和封志,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检测。 ,1.5新采购进场的钢筋表面洁净的不用除锈。钢筋锈少时采用钢丝刷、锤敲击除锈:钢筋锈的量 多时,$12以下的钢筋可在调直过程中除锈,14及以上的钢筋可采用电动除锈机除锈。 在除锈过程中发现钢筋表面的氧化铁皮鳞落现象严重并已损伤钢筋截面,或在除锈后钢筋表面
多时,$12以下的钢筋可在调直过程中除锈,14及以上的钢筋可采用电动除锈机除锈。 在除锈过程中发现钢筋表面的氧化铁皮鳞落现象严重并已损伤钢筋截面,或在除锈后钢筋表面 有严重的麻坑、斑点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
7.2.2制作钢筋的场地 的要求,交通道路满足钢筋进场要求,井能满 足钢筋制作、成品堆放的要求;地面为混凝土或进行硬化处理的地面,且排水良好、无积水。 7.2.3冷拔钢丝和冷轧带肋钢筋经调直机调直后,其抗拉强度一般要降低10%~15%。使用前应 加强检验,按调直后的抗拉强度选用。如果钢丝抗拉强度降低过大,则可适当降低调直筒的转速和
T/CAGHP0042018
调直块的压紧程度。 采用卷扬机等冷拉方法进行钢筋调直时,HPB3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应大于4%,HRB335级 HRB400级及RRB400级冷拉率不应大于1%
7.3.1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工艺检验。工艺检验合格后,方 可在工程上进行钢筋直螺纹连接操作。钢筋焊接施工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一2012)和 设计要求执行,焊工应持证上岗,使用的焊机、焊条均应符合加工质量要求。 7.3.6~7.3.8挖孔桩为大截面的地下钢筋混凝土构件,与一般钢筋混凝土构件有所不同,因此参 照《铁路桥涵混凝土设计规范》(TB10092—2017)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在构 造细节上作了一些具体的规定: a)参照《铁路桥涵混凝土设计规范》(TB10092一2017)对钻(挖)孔桩的要求,规定挖孔桩纵向 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小于16mm,净距不宜小于12cm,困难情况下不得小于8cm,并规定受 力主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5cm; b)《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一2010)规定,当柱子各边纵向受力钢筋多于3根时,应 放置附加钢筋;考虑到挖孔桩为地下结构,桩身一般在十几米以上,工人必须在坑内上下作 业,不宜设置过多的箍筋肢数,因此,规定不宜采用多于4肢的封闭箍筋,并允许每箍筋在 一行上所箍的受拉筋不受限制; c)为使钢筋骨架有足够的刚度和便于人工作业,对箍筋和纵向分布钢筋的最小直径作了一定 限制。 d)为使桩截面的四周形成钢筋网,以提高混凝土抗剪能力,本条文对箍筋和纵向分布钢筋的 最大间距作了一定的限制。 7.3.10挖孔桩的钢筋笼在孔内绑扎安装,用提升机架将焊接好的竖向钢筋吊入孔内,再放箍筋,由 下向上绑扎,边绑扎边校正,钢筋笼与护壁间采用短钢筋焊接在竖向主筋上,留出保护层位置,支撑 在护壁上。若孔内渗水量过大时,应采取措施排干积水。 钢筋保护层厚度建议为70mm,其一是参照了地铁工程的地下工程的保护层厚度;其二基于挖 孔桩是受弯构件,易于产生裂缝,要求较大的保护层厚度;其三挖孔桩使用年限应更久。 7.3.13预应力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一2014)等的规 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 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 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15)等的规定。
4.1、7.4.2外观质量检验的质量要求、抽样数量、检验方法、合格标准以及螺纹接头所必需 拧紧力矩值由各类型接头的技术规程确定。 4.3钢筋焊接接头外观检查时,首先应由焊工对所焊接头或制品进行自检:然后由施工单位
钢助焊接接头力字 牛进行试验。试验方 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
T/CAGHP0042018
8.1.3、8.1.4砂采用本地砂,含泥量不大于5%。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 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一2006)的规定。粗细骨料进场复检按照同产地同规 格分批,用大型工具(如火车、货船或汽车)运输的,以400m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如马 车、人力车等)运输的,以200m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验收批论。 8.1.10混凝土配比应按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一2011)的有关规定,根据 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 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检查一次。检验方法:检查含水率 测试结果和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8.2.7在浇筑混凝土前,桩底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积水和其他杂物。每根桩混凝土连续浇筑,不 得留置施工缝,混凝土采用振捣棒加以振捣,注意插入间距、深度、顺序,混凝土按300mm~500mm 厚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混凝土的振捣要做到“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振捣上一层时要插人下 一层50mm以上,且应连续分层浇筑捣实,每层浇筑高度不大于0.5m,直至浇筑至桩顶为止
得留置施工缝,混凝土采用振捣棒加以振捣,注意插入间距、深度、顺序,混凝土按300mm~500mm 享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混凝土的振捣要做到“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振捣上一层时要插人下 一层50mm以上,且应连续分层浇筑捣实,每层浇筑高度不大于0.5m,直至浇筑至桩顶为止。 8.2.10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8.2.15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主要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用 于检查桩身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参照下列规定: a)每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b)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c)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d)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 确定。 8.2.16# 挖孔桩混凝土养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b)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 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C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8.3.5采用钢模板与木模板结合,安装前先对模板进行表面处理,采用组合钢管及木方支撑。模板 安装好后,必须对模板平直情况予以检查校正,而后进行紧固,组装完毕应再一次抄平。以保证浇筑 混凝土的位置、几何尺寸和形状符合相关要求。钢管扣件支撑固定,模板及支撑必须具备足够的强 度和稳定性,施工前模板支撑详图及施工步骤须经现场技术负责人复核认可。 8.3.7考虑桩间挡土板的模板加固及挡土板与桩身的连接,在人工挖孔桩的每节护壁施工时,应在 挡土板侧打人预埋对拉螺杆和连接筋,端头与桩芯钢筋焊接固定,桩芯施工完毕后凿开护壁,找出预 埋筋并拉直。
8.4.4检测前受检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应超过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桩头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等同; C 桩顶面应平整、密实、水平; d)桩侧混凝土垫层不应影响测试信号的分析
8.4.4检测前受检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4.5混凝土抗压芯样试件应按以下规定截取:
3.4.5混凝土抗压芯样试件应按以下规定截
a 当桩长为10m30m时,每孔截取3组芯样;当桩长小于10m时,可取2组;当桩长大于 30m时,不少于4组。上部芯样位置距桩顶不大于1倍桩径或1m,下部芯样位置距桩底 不大于1倍桩径或1m,中间芯样宜等间距截取; b 缺陷位置必须截取一组芯样进行混凝土抗压试验
9.1.1施工前必须做好场地地质、周边管线及地下构筑物等的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同时根据设 计桩径、钻孔深度、土层情况综合确定钻孔机具及施工工艺,对人、机、料进行合理配置,编制切实可 行的施工组织设计以便指导施工。在此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a)成孔设备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钻孔桩能否顺利成孔,决定了工程施工进度; b)定位放线是施工准备中重要的技术工作,是控制工程质量的第一道工序,应严格按相关程 序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准确无误; c) 成孔设备的进场检查和验收是确保施工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得使用不合格机械。 9.1.4 微型桩施工工艺流程和一般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的区别如图1与图2所示。
图1<300mm微型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Φ>600mm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9.1.8泥浆护壁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 出最高水位1.5m以上; b)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灌注水下混凝土; c)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中应采取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
9.2.1正循环回转钻进成孔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砂类土及风化岩层、碎石含量少于20%的土层中。 反循环回转钻进成孔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砂类土及风化岩层中。当在卵石层中钻进时,卵石粒径不 得超过钻杆内径的2/3。
9.3.1冲孔桩成孔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钻具必须连接紧固,钢丝绳总负荷不得超过主卷扬机的提升能力; b) 钢丝绳与钻具采用活心或活环连接时,必须连接牢固、钢丝绳转动灵活; c) 采用法兰连接的钻具,连接的凹凸面应吻合,连接螺栓用双螺母加弹簧垫圈拧紧; d) 抽筒活门应开启灵活,关闭紧密,加焊肋骨均匀、对称。 漆 9.3.5冲击钻进技术参数宜按表1取值
表1冲击钻进参数取值表
9.4.1旋挖钻成孔施工前应根据不同的地层情况及地下水位埋深,采用干作业成孔或泥浆护壁成 孔工艺。泥浆护壁成孔旋挖钻机应配备成孔和清孔用泥浆及泥浆池(箱),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 层中可采取提高泥浆相对密度、掺人锯末、掺入增黏剂提高泥浆黏度等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 9.4.2旋挖钻机重量较大、机架较高、设备较昂贵,保证其安全作业很重要。 9.4.5旋挖钻机施工时,应保证机械稳定、安全作业,必要时可在场地辅设能保证其安全的钢板或 垫层(路基板)。钻杆保持垂直稳固,位置准确,防止因钻杆晃动扩大孔径。 9.4.9旋挖钻机成孔,孔底沉渣(虚土)厚度较难控制,目前积累的工程经验表明采用旅挖钻进成
孔时,应采用清孔钻头进行清渣清孔
9.5.1风动潜孔锤钻进是首选的钻进工艺,主要是为了消除冲洗液钻探用水对滑坡的影响。水是 滑坡滑动的润滑剂,如果钻孔施工过程中有大量的水渗入滑坡的滑带中,极易造成滑坡滑移,故强调 采用风动潜孔锤钻进工艺。另外,滑坡多发生于山坡地区,水源本身就相对缺乏,使用风动潜孔锤钻 进工艺可解决缺水问题,实现无水钻进。但风动潜孔锤钻进的缺点是设备动力大,钻进成本也相对 交高,不能规定必须用风动潜孔锤钻进,也可采用冲洗液回转钻进,但前提条件是要使用优质泥浆钻 进,采用优质泥浆可减少冲洗介质的漏失量,减少钻进用水对滑坡的影响,特别是黏粒含量较多的土 质滑坡,采用优质泥浆的冲洗液回转钻进技术是可行的。 9.5.5钻孔时.泥浆相对密度不宜小于1.18.清孔后泥浆相对密度不宜小于1.12
10钻孔桩及微型桩成桩
10.2钻孔桩钢筋制作安装
10.2.1制好后的钢筋笼必须放在平整、干燥的场地上。存放时在加劲筋与地面接触处垫上等高的 木方,以免粘上泥土。每组骨架的各节要排好次序,挂牌,不得混杂存放。存放时骨架还要注意防 雨、防锈。
10.3钻孔桩混凝土灌注
10.3.3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落度宜在18cm22cm;水泥用量不少于360kg/m; b)水下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50%,并宜选用中粗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 有条件时应采用连续级配; c)水下混凝土宜掺外加剂,初凝时间应大于单桩浇筑时间。 10.3.5导管是完成水下混凝土灌注的工具,导管能否满足工程使用上的要求,对工程质量和施工 速度关系甚大。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较传统法兰式接头拆装操作更方便快捷,具有起拔阻力小、密 封性好、不易钩挂钢筋笼的优点。导管使用前应在地面试装,并用木球模拟通过试验和压水试验,检 查有无漏水缝隙。导管使用时,孔口以上应保证有一节导管与灌注漏斗相接,其高度一般不宜少于 3m,以利于导管的拆除,并使导管内的混凝土有足够的压力将导管内的混凝土顺利压人孔中。 10.3.6~10.3.11开始灌注时,导管底部至孔底距离宜为300mm~500mm是为了使隔水栓 能顺利排出,同时导管越接近孔底对沉渣的冲浮作用也更大,对避免桩端夹渣,保证桩身混凝土质量 有好处。 导管一次埋人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小于0.8m。初灌量的大小应经过严格计算,应有足够的 混凝土储备量(初灌量),同时,切忌混凝土落度过大或过小、离析或过稠,以确保混凝土下灌快速, 返浆有力。 测量导管埋深应指定专人,避免和减少人为误差。在拆导管时一般需将待拆导管的下节导管上 口通过卡管器固定在灌浆平台上,测量人员在计算拆管后的导管埋置深度时,要考虑到正常灌注状 态(灌注漏斗下放)和拆管状态(导管上提)不同导致的提拔导管的长度等因素,以免发生将导管提出 混凝土灌注面而断桩的事故。
T/CAGHP004—2018
4.2注浆装置随钢筋笼一起置于孔内,下笼过程中应保护压注器不受损坏。 4.3每道桩侧注浆对应设置一根桩侧注浆管。 4.7~10.4.10根据地质条件及土层渗透系数确定合理的注浆参数。注浆参数包括浆液配比 止注浆压力、流量、注浆量等。后压浆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浆液的水灰比值应根据土的饱和度、渗透性确定,对于饱和土宜为0.45~0.65;对于非饱和 土宜为0.7~0.9松散碎石土、砂砾宜为0.50.6)。 b) 注浆终止时,注浆压力应根据土层性质及注浆点深度确定,对于风化岩、非饱和黏性土及粉 土,注浆压力宜为2MPa~20MPa;对于饱和土层宜为1.2MPa~4MPa,软土取低值,密 实黏性土取高值; C) 注浆流量控制在20L/min50L/min; d)单桩注浆量的设计应根据桩径、桩长、桩侧土层性质、桩周土抗剪强度增幅及是否复式注浆 等因素确定,可按下式估算:
n—桩侧注浆断面数; d一一基桩设计直径,单位为米(m); G一一注浆量,以水泥重量计,单位为吨(t)。 对独立单桩、桩距大于6d的群桩和群桩初始注浆的数根基桩的注浆量应将上述估算结果乘以 2的系数。 10.4.11、10.4.12后压浆作业开始前,宜进行试注浆,选择2根或3根进行试注浆,验证注浆参数 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正式后压浆施工。 后压浆质量控制采用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双控方法,以注浆量控制为主,注浆压力控制为辅。当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终止注浆: a)注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 b) 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75%,且注浆压力超过设计值的1.2倍。 c) 水泥压入量达到设计值的75%,泵送压力不足表中预定压力的75%时,应调小水灰比,继 续压浆至满足预定压力。 d)若水泥浆从桩侧溢出,应调小水灰比,改间歇注浆至注浆量满足预定值。 桩侧压浆量未达到设计标准,可按其不足量的1.2倍压浆补人。采用间歇注浆的目的是通过 定时间的休止使已压入浆提高抗浆液流失阻力,并通过调整水灰比消除冒浆、串浆等异常现象
10.5.8为防止泥浆进人注浆管内,需在管底口用黑胶布或聚乙烯胶布封住,在管底口以上1.0m 范围做成花管形状。 10.5.10不同浓度的浆液具有不同的性能,稀浆液便于输送,渗透能力强;中等浓度的浆液有填实 压密的作用;高浓度浆液对于已经注人的浆液有脱水作用。在实际注浆时,一般先用稀浆液,然后再 用中浓度的浆液,最后用高浓度的浆液。必要时可掺入适量的外加剂以改善浆液的性能,提高注浆
T/CAGHP 0042018
10.5.11当注浆压力超过桩周土的上覆土自重压力时,将有可能导致上覆土层的破坏,桩身上抬。 因此,注浆压力一般以不使地层结构破坏或发生局部和少量破坏为前提。注浆压力与桩长、桩端土 层的性质有关,桩身越长,桩端土强度越高,则所需的注浆压力越大;桩身越短,桩端土层强度越低, 所需的注浆压力越小。此外,在不同的阶段,所需要的的注浆压力也不同,注浆开始阶段由于要克服 很大的初始阻力,所需的压力较大;平稳注浆过程中,所需的压力较小;注浆结束时,由于浆液已经充 满桩身,此时所需要的压力较大。可通过注浆试验结果确定注浆压力。 10.5.12如果遇软弱土层,可在初次灌浆凝固后再进行二次灌浆,这种补浆措施能大大提高浆土结 合物的性能,提高桩的断面面积和承载力,在软弱土层中效果尤佳。
10.6.3进行钻孔桩检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采用无破损法进行检测,宜逐根进行检测,用破损法检测时应采用钻取芯样法对10%~ 30%的(同时不少于2根)桩进行检测,并应钻到桩底0.5m以下; b)对质量有怀疑的桩或因灌注故障处理过的桩,均应进行抽芯检测,
a)采用无破损法进行检测,宜逐根进行检测,用破损法检测时应采用钻取芯样法对10%~
11.2施工安全监测一是对滑坡体进行实时监控,包括大地形变监测、地表裂缝监测、滑体深部位移 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地应力监测等内容;二是要对桩孔内有毒有害气体、桩孔锁口 圈梁施工、桩孔出渣、爆破施工以及流砂、流泥、涌水、护壁变形等进行安全监测;三是施工可能对周 边环境及建筑物产生不良影响时,应对施工过程的振动、水压力、地下管线、建筑物沉降变形进行监 测。施工安全监测应与施工同步进行,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当滑坡出现险情,并危及施工人员安全 时,应及时通知人员撤离。 防治效果监测应结合施工安全和长期监测进行,以监测抗滑桩工程实施后滑坡体的变形,为工 程的峻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防治效果监测时程不应少于1个水文年,数据采集时间时隔宜为 3d~10d,在外界扰动较大时,如暴雨期间,应加密监测次数。 抗滑桩长期监测包括抗滑桩桩顶位移监测、大地形变监测、地表变形巡视监测、抗滑桩受力监 测等。 11.5应调查、收集被监测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资料,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可能出现 的异常情况等,根据调查结果和监测目的,选择监测方法,制定监测方案。应保持监测资料的连续性 和完整性,且前期和施工期的监测设施应尽量保留以备运行期监测使用。 11.6监测宜根据工程重要性、工程地质情况、处理方法等综合确定,应选择地表、深层结合的多种 方法综合验证,并应符合先简后繁、先粗后细、先点后面的原则。 11.12为观测滑坡及桩体位移情况,在桩体及桩外设置观测点,观测并做好记录。与抗滑桩施工相 关的表面变形和位移应采取在边坡上缘至下缘设测点的方法,且要布置在多个监测断面上。建立三 角网和水准网,采用大地测量方法对地面观测点进行监测,也可按照GPS法布设及监测。 11.14在雨季或库水位上升期、骤降期应加密观测。较重要的抗滑桩工程应对滑坡区降雨量和地 表汇流量进行监测,并与变形监测成果进行对比分析。 11.15一般采用固定式钻孔测斜仪监测滑坡的深部水平位移,采用多点位移计监测滑坡深部的垂
12环境保护与安全措施
行文物管理部门关于处理文物的指示。 应安排在白天进行,尽量采用少药量或延时爆破的作业方式。
强安全教育与宣传。 2.2.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须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一2005)的规定。临 寸用电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临时用电工程的安装、维修和拆除,均应由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证的电工完成,非持证的专 业电工不准进行电工作业; b)电缆线路采用“三相五线”接线方式,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必须绝缘良好,场内架设的电力 线路的悬挂高度及线距应符合安全规定,并应架在专用电杆上; c) 室内配电盘、配电柜要有绝缘垫,并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各类电气开关和设备的金属外壳 均要设接地或接零保护; d) 检修电气设备时应停电作业,电源箱或开关握柄应挂“有人操作,严禁合闸”的警示牌或设 专人看管,必须带电作业时应经有关部门批准; e)现场架设的电力线路,不得使用裸导线,临时敷设的电线路不得挂在钢筋模板和脚手架上 必须挂设时要安设绝缘支承物。 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做到有依据、有详图、有说明。
T/CAGHP0042018
GB50434-200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T/CAGHP0042018
13.1.4声波透射法能全面准确地检测大截面桩的 的效果 不佳。
装、隐蔽工程验收等。 建立施工单位自验与建设方、监理方、勘查设计方和施工方联合检验制度和重大问题的会商制
14.1工程维护包括施工期维护及峻工后维护,工程竣工后的维护 管理单位移交,进行长期专业的维护。 14.2~14.7工程维护除桩本身的维护外,还包括各类监测工程设施和测量定位点的维护
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规范性附录) 抗滑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方法 2014)。 础上对抗滑桩声波透射法检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规范。 无法完成所有剖面的检测,难以得出全面的检测结论。 距离。 F.4新版的《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规范充分考虑了多剖面出现异常情况时的 判定方法,可以作为抗滑桩的判定标准。抗滑桩是以抵抗水平推力为主要目的的结构体,桩头的局 部缺陷或浮浆、桩底的沉渣对其水平作用力的影响不大,应充分理解声波传播特点及规范判定方法 的内涵,过分强调桩底而弱化桩身的判定标准不能真正达到保证结构质量控制的目的,造成工程设 计、施工的浪费。 同样的缺陷位于抗滑桩的哪个部位对抗滑桩的判定是很重要的,应充分考虑抗滑桩作用机理, 确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分类。 抗滑桩截面较大时,会经常出现对角剖面声测管距离大于1800mm的情况,此时微小的缺陷都 会导致波形严重异常,判定时应充分考虑长边波形衰减较快的特点,避免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