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6/T 466-2018 雷电灾害区域风险评估技术规范A.3.1.4 建筑物特征
建筑物特征包括三个子指标:建筑密度、材料结构、等效高度。 1.5建筑密度
A.3.1.5建筑密度
表A.8建筑密度分级标准
DB11/T 1588-2018 公共场所气象灾害警示标志设置规范A.3.1.6等效高度
表A.9等效高度分级标准
A.3.1.7材料结构
表A.10材料结构分级标准
A.3.2电子电气系统特征
电子电气系统特征包括两个子指标:电子系统、电气系统。
A.3.2.1 电子系统
表A.11电子系统分级标准
A.3.2.2 电气系统
A.3.2.2电气系统
DB46/T 4662018
A.3.2.2.1I级电力负荷中仅有三级负荷,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全线采用电缆埋地敷设, A.3.2.2.2II级电力负荷中仅有三级负荷,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全线采用架空电缆,或仅部分线路采用 电缆埋地敷设。 A.3.2.2.3ⅢI级电力负荷中有二级负荷,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全线采用电缆理地敷设,
电力负荷中有一级负荷,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全线采用电缆埋地敷设。 电力负荷中有二级负荷,全线采用架空电缆,或仅部分线路采用电缆埋地敷设。 3.2.2.5V级电力负荷中有一级负荷,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全线采用架空电缆,或仅部分线路采 埋地敷设。
A.3.3灾害防御能力影响因素
灾害防御能力主要应用于已建建 险评估,它表征的是承灾体自身对抗雷电 能力,包括两个子指标:区域雷电防护水平、区域防雷安全管理
A.3.3.1区域雷电防护水平
区域内建(构)筑物按一类建筑物防雷标准采取了相应的防直击雷措施,但防闪电感应或 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保护不全。 区域内建(构)筑物按二类建筑物防雷标准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A.3.3.1.3IⅢI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区域内建(构)筑物按二类建筑物防雷标准采取了相应的防直击雷措施,但防闪电感应或 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保护不全。 区域内建(构)筑物按三类建筑物防雷标准采取了防护措施。 A.3.3.1.4IV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一区域内建(构)筑物按三类建筑物防雷标准采取了相应的防直击雷措施,但防闪电电涌侵 入措施保护不全。 一区域内建(构)筑物采取了防闪电感应或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但防直击雷措施保护不全, A.3.3.1.5V级区域内建(构)筑物无采取任何防雷措施或各类防雷设施均不能满足标准要求。 注:当区域内建(构)筑物雷电防护水平不同时,通过对建(构)筑物的建筑面积按不同危险等级赋予权重(取I 级危险等级的权重系数为0.6,11级危险等级的权重系数为0.7,111级危险等级的权重系数为0.8,1V级危险等
注:当区域内建(构)筑物雷电防护水平不同时,通过对建(构)筑物的建筑面积按不同危险等级赋予权重(取 级危险等级的权重系数为0.6,II级危险等级的权重系数为0.7,III级危险等级的权重系数为0.8,IV级危险等 级的权重系数为0.9,V级危险等级的权重系数为1.0),并根据建筑面积大的建(构)筑物来定最终的危险等 级。
A.3.3.2区域防雷安全管理
区域防雷安全管理分级主要依据雷电预警服务、雷击事故应急预案以及雷电防护安全教育与 体分级以是否满足或部分满足下述三个条件为判断准则,参见表A.12: 一区域所在地有雷电预警服务。 区域内单位制定有雷击事故应急预案。 区域内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雷电防护安全教育和培训
表A.12区域防雷安全管理分级标准
DB46/T4662018
DB46/T4662018
现场测量土壤电阻率的方法主要有三电极法和四电极法,对于大体积未翻动过的土壤,建议采 极法对其进行土壤电阻率的测量
B.1.2.1为了更加全面的反映项目区域内土壤成份的相对一致性,应根据项目地质勘测报告选择足够 数量的试验区。一般情况下,可将评估项目范围划分成相同尺度的网格,并在各个网格内选取至少一个 采集点。 注1:网格大小可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而调整,建议不大于500m×500m; 注2:当网格内的土壤性质分布较为一致时,可只选取一个采集点。 B.1.2.2在测量单个测试点时,应改变不同的电极间距a(1m6m)分别进行测量,并将所有的测量原 始数据进行记录,以便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得出单个测试点的土壤电阻率值。 B.1.2.3现场勘测时应详细记录以下信息:土壤于湿状况、土质状况、采集当日的天气状况等信息。
B.1.3实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1.3.1一次测量所得到的值 范围内的土壤电阻率。由于季节、土质、天 李节系数也
表B.1根据土壤性质决定的季节修正系数表
注:41一 量时壤其有中等含水量时选用。3一 一仕 量时,可能为全年最高电阻,即土壤于燥或测量前降雨不大时选用
注:1一 一在测量前数大下过牧长时目的函时达 量时壤其有中等含水量时选用。3一 一仕测 量时,可能为全年最高电阻,即土壤于燥或测量前降雨不大时选用
1.3.2单个测试点土壤电阻率值的计算方法:通过改变电极间距a值(1m~6m)可测量得到6个 pa(pa:电极间距为a时的视电阻率)值,对各pa值进行季节系数修正后,取所有pa值的算术 记为该测试点的土壤电阻率值
DB46/T4662018
DB46/T4662018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评估区域及其周边雷电环境分析
包括评估区域年平均雷暴日空间分布、选定点年平均雷暴日值、选定点雷暴日年变化、选定点 月变化等,
C.1.2闪电定位资料分析
包括评估区域年平均地闪密度空间分布、雷电流强度空间分布、地闪频次月变化、地闪频次日 选定点年平均地闪密度值等。 注:地闪密度指单位面积上年平均地闪频次。
C.2.1地理位置信息
利用卫星定位仪确定评估项目区域的地理位置,包括评估区域边界和选定点或特定点经纬度。
C.2.3闪电定位数据
包含闪电的发生时间、经纬度、强度、定位方式等,收集省级范围和评估区域扩延10km内的闪电定 位数据,资料年限应不少于5年,且应从最近年份开始提取。 注:省级范围是指闪电定位网覆盖的区域,目前海南省闪电定位网还未覆盖到南海地区,海南省省级范围宜采用海 南岛的范围
C.3.1 雷暴日分析
C.3.1.1采用雷暴日和站点经纬度数据,插值得出海南岛雷暴日空间分布图,再根据评估区域选定点 的经纬度读取评估区域的年平均雷暴日值。 C.3.1.2对逐月雷暴日资料插值处理,读取评估区域逐月雷暴日值,以此绘制评估区域雷暴日月变化 曲线。 C.3.1.3对逐年雷暴日资料插值处理,读取评估区域逐年雷暴日值,以此绘制评估区域雷暴日年变化 曲线。
C.3.2闪电定位数据分析
DB46/T4662018
.3.2.1采用省级范围以上的内电定位数据,以不小于3km×3km的网格插值得出地内密度空间分布, 根据评估区域选定点的经纬度读取其年平均地闪密度值。 C.3.2.2利用实测的评估区域经纬度坐标(包括选定点、边界等),根据C.3.2.1的地闪密度空间分布, 绘制评估区域地闪密度空间分布图。 C.3.2.3采用省级范围以上的闪电定位数据,以3km×3km作为采样网格,取采样网格内的平均地闪电 流值作为网格值,插值得出评估区域雷电流强度空间分布图。 C.3.2.4采用评估区域外延10km范围内的闪电定位数据,统计各月份发生的地闪频次,以此绘制地闪 频次月变化曲线。 C.3.2.5采用评估区域外延10km范围内的闪电定位数据,统计各时段发生的地闪频次,以此绘制地闪 频次日变化曲线。 注:评估区域为长度超过2km的狭长区域场所时,评估区域外延10km表征为区域短边界外延10km,并延长边界选取 范围内闪电定位数据。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雷击大地密度计算方法
雷暴日计算雷击大地的年
利用长年代人工观测的雷暴日资料计算评估区域Nga
DB46/T4662018
W ga = 0. 1Ta
T。——年平均雷暴日数,单位:天。 注:长年代人工观测的雷暴日资料年限应大于30年
D.2利用闪电定位数据计算地闪密度
选取评估区域闪电定位数据提取半径R,参见附录C,统计半径范围内的闪电频数,计算评 域地闪密度Nf
D.3利用权重系数计算雷击大地密度
根据第D.1和第D.2条中计算得出的Nga和Ngf,引入资料时限作为权重系数计算评估点的雷击 大地密度N。:
Ng = k1 × Ng a+k2×N
N。—一评估区域雷击大地密度; k1——雷暴日资料时限系数,为雷暴日资料年限y1与雷暴日资料年限和闪电定位数据年限之和y 的比值:
DB46/T4662018
k2一一闪电定位数据时限系数,为闪电定位数据年限y2与雷暴日资料年限和闪电定位数据年限 之和的比值,
E.1极小型指标隶属度的计算公式
a) 对于 I 级( =1):
DB46/T4662018
以rij)——第i个子指标隶属第j级的隶属度。 b) 对于 II、III、IV级(i =2,3,4):
E.2极大型指标隶属度的计算公式
a)对于I级(i=1):
DB46/T4662018
)对于V级(i=5)
DB46/T4662018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定量指标各分级区间的中间值
表F.1各分级区间的中间值汇总表
G.1.1构造判断矩阵
DB46/T4662018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从第二层指标开始,采用1~9标度法对指向同一上层指标的各子指标之间进行成对比较,确定 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见表G.1。
表G.1两两比较赋值表
G.1.2 计算相对权重
au a12 ••+ aim a21 a22 ... a2m A=(aij)mxm = ... . .·. aml am2 .. amm
DB46/T4662018
过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2max及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W,得出各指标的相对权重
G.1.3±一致性检验
特殊的,当成对比较得出的判断矩阵的阶数大于等于3时,则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具体检验方法 如下: 根据判断矩阵得出一致性指标C.I.
表G.2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值
根据C.1.和R.1.的值,计算一致性比例C
C.R. = C.1. R.I.
.R.≤0.1时,则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是符合要求的,反之,需要对判断矩阵A的两两比较值 直到计算出符合一致性要求的C.R.值
G.2不同类型项目评估指标权重比的推荐值
G.2.1 住宅区、一般性的工业园区
表G.3评估指标权重比推荐值
G.2.2 办公、酒店区域
DB46/T4662018
表G.4评估指标权重比推荐值
JTS 155-1-2019 码头岸电设施检测技术规范表G.5评估指标权重比推荐值
评估指标权重比推荐值
G.2.5医院、养老院、教学区域
表G.7评估指标权重比推荐值
DB46/T4662018
DB46/T 4662018
DB32/T 4396-2022 勘察设计企业质量管理标准.pdfDB46/T4662018
DB46/T466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