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604/T 001-2020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pdf填料是决定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效果的关键,需满足以下要求: a)水力特性:比表面积大、空隙率高、水流通畅、阻力小、流速均一; b 生物膜附着性:良好的挂膜效果,外观形状规则、尺寸均一、表面粗糙程度大; C 化学与生物稳定性强:经久耐用,不溶出有害物质,不产生二次污染; d 货源稳定充足,价格低廉,便于运输与安装等; e 填料分层装填,装填高度一般不超过3m,填充率大于55%; 填料下端与池体底部保持合适的距离
B. 2. 3 设计尺寸
不同处理规模的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参数可参考表B.2。其中村落规模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可设计 成二段式。
福建省普通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标准化指南麦B.2不同处理规模的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参数
B. 3. 1系统启动
DB3604/T 0012020
系统启动时,投加临近污水处理 加入粪水,闷曝3~7天后开始少量进水,并观察 检测出水水质,逐渐增大进水流量至设计值, 同时调整曝气量,保持气水比在15:1~20:1之间,如果有 条件应测定反应池内溶解氧浓度,最好维持在2.0mg/L3.5mg/L之间
B. 3. 2日常维护
B.3.2.1正常运行时,需观察填料载体上生物膜生长与脱落情况,并通过调节气量防止生物膜的整体 大规模脱落。 B.3.2.2确定有无曝气死角,调整曝气头位置,保证均匀曝气。 B.3.2.3定期察看有无填料结块堵塞现象发生,如有应予以及时疏通。 B.3.2.4定期排放二沉池污泥,可由槽车抽吸外运处理,也可经卫生处理达到相关要求后用于农田施 肥。
C. 1. 1 工艺设计
A"/O典型工艺流程设计如下图所示
DB3604/T0012020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A"/0处理技术设计
C. 1. 2工艺参数
C.1.2.1A"/0池的设计计算参照HJ576的公式计算 C.1.2.2A/0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参数如下表所示。
C.1.2.1A/0池的设计计算参照HJ576的公式计
图C.1A/0处理技术工艺流程图
表C.1A"/0法生物除磷的主要工艺参数
DB3604/T0012020
5.2.1鼓风曦气系统开始时,应排除管路申的存水,并经常检查自动排水阀的可靠性 C.2.2按照设备说明,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0.2.3根据进水浓度实际调整进水量、曝气量、污泥回流量、混合液回流量、剩余污泥排放量等,保 证出水稳定达标。 .2.4根据污泥沉淀比、混合液污泥浓度及污泥龄调整污泥排放量。 C.2.5当曝气池水温低时,可采用提高污泥浓度、增加污泥龄等方法,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 C.2.6当出水氨氮超标时,应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节:减少剩余污泥排放量,提高泥龄;提高好氧段D 0;系统碱度不够时适当补充碱度。 C.2.7当出水总氮超标时应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节:降低缺氧段DO;提高进水中BODs/TN的比值;增大 好氧混合液回流量, 0.2.8当出水总磷超标时,应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节:提高厌氧段DO;提高进水中BODs/TP的比值;增 大剩余污泥排放量。
D. 1. 1 工艺设计
DB3604/T0012020
根据水流的方向,厌氧生物滤池有上流式和下流式两种。九江市农村地区宜采用重力流下流式 物滤池。
D. 1. 2 ± 工艺参数
D.1.2.1厌氧反应池有效容积宜根据水力停留时间
式中: V 厌氧反应池的有效容积,m; Q一一设计流量,m/d; HRT一水力停留时间,d(HRT取值范围一般应不小于2d)。 D.1.2.2厌氧反应池应保持一定的密闭性,以保持污水处理温度相对稳定。 D.1.2.3厌氧反应池应达到水密性与气密性的要求,应采用不透气、不透水的材料建设,内壁及管路 应进行防腐。 D.1.2.4厌氧反应池应设置取样口、检修孔。 D.1.2.5厌氧反应池布水应选用合理的布水方式,以保证污水均匀下降,避免短路、沟流。 D.1.2.6厌氧反应池填料应质坚、耐腐蚀、高强度、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抗老化,推荐使用塑料 填料,孔隙率为80%90%。 D.1.2.7污泥应定期清掏。 D.1.2.8厌氧反应池产生的沼气必须安全处置,设置标识,禁止明火。 D.1.2.9厌氧反应池的防火设计应符合GB50016
D.2.1在启动期,生物膜农村应保持在20g/L以上,以保证征 市水 处理厂的消化污水。污泥在投加前应与一定量的农村生活污水混合,加入反应器中停留3d5d后,再开 始连续进水。启动初期,容积负荷应低于1kgCODcr/(m·d)。 D.2.2通过微生物的增殖和驯化,使反应器的生物量达到预定的污泥浓度和活性,即完成了厌氧生物 滤池的启动,该反应器就可以在设计负荷下正常运行。 D.2.3正常运行后,定期检查进、出水口和排气口,保证排水、排气通畅。 D.2.4根据进水污染物浓度定期排放污泥,排泥时保证污泥区留有1/3~1/2的剩余污泥。排出的污泥 应及时处理或处置,污泥回用于农田时要符合GB4284的要求。
DB3604/T0012020
MBR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有多种类型,根据农村地区的水质水量特点,宜采用一体式MBR反应 器,一体式MBR反应器膜组件直接置于生物反应器中
E. 2. 1 进水要求
膜生物反应池进水宜符合下表各项限值
表E.1膜生物反应池进水要求(单位:mg/L)
注:对不符合以上水质要求的污水,应进行预处理。
膜生物法污水处理工程应遵循以下规定: a)厂址选择和总体布置应符合GB50014的有关规定; 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镇防洪标准,且有良好的排水条件; C 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恶臭、废水、废渣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与排放,应执行国家环境保护 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规定,防止二次污染; d) 膜生物法污水处理工程宜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验收和运行应符合HJ/T 353、HJ/T354和HJ/T355的相关规定; 应按污水的性质和污染物浓度,选择膜生物法的工艺类型,对易于产生膜污堵的污水,宜采用 外置式膜生物法处理系统; f) 水质和(或)水量变化大的污水处理工程,宜设置调节水质和(或)水量的设施; g 应按出水磷排放的要求,选择设置化学除磷装置; h) 膜生物法处理系统对CODcr、BODs、SS、氨氮的去除效率应分别在90%、95%、99%、90%以 上。
E.2.3预处理和前处理
E.2.3.1膜生物处理系统宜设置超细格栅。 E.2.3.2污水中含有毛发、织物纤维较多时,宜设置毛发收集器。 .2.3.3污水的BODs/CODcr小于0.3时,宜采用提高污水可生化性的措施。 E.2.3.4污水进入膜生物反应池之前,须去除尖锐颗粒等硬物。
E. 2. 4 工艺设计
E.2.4.1针对去除CODc为主的MBR工艺流程,
1针对去除CODc为主的MBR工艺流程,见下图。
DB3604/T0012020
E.2.4.2针对以去除氨氮为主的MBR工艺流程,见下图!
2针对以去除氨氮为主的MBR工艺流程,见下图
图E.1去除COD为主的MBR工艺流程
E.2.5膜生物反应池参数设计
图E.2去除氨氮为主的 MBR工艺流程
表E.2浸没式膜生物法污水处理的设计参数
E.2.5.2浸没式膜生物反应池曝气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膜生物反应池所需空气由鼓风机提供,通过进气管将空气输入池内曝气管网; b) 膜生物反应池宜采用射流曝气与穿孔曝气相结合的曝气方式,也可采用穿孔曝气与微孔曝气相 结合的曝气方式; C 曝气管网应均匀布置在膜组器的下方,曝气管应密封连接,管路内无杂物: d 膜表面清洗所需的空气量,应由试验确定。 E.2.5.3脱氮除磷的浸没式缺氧一膜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工艺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a)缺氧池污泥浓度宜为20g/L~25g/L,溶解氧浓度应不大于0.2mg/L:
DB3604/T0012020
E. 3. 1 一般规定
E.3.1.1膜生物法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时,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参照CJJ60执行。 .3.1.2膜生物法污水处理工程在运行前应制订设备台账、运行记录、定期邀视、交接班、安全检查 等管理制度,以及各岗位的工艺系统图、操作手册和维护规程等技术文件。 .3.1.3操作人员应熟悉膜生物法处理工艺技术指标和设施、设备的运行要求:经过技术培训和生产 实践,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一 三.3.1.4各岗位的工艺系统图、操作手册和维护规程等应示于明显部位,运行人员应按操作手册进行 系统操作,并定期检查构筑物、设备、电器和仪表的运行情况。 .3.1.5工艺设施和主要设备应编入台账,定期对各类设备、电气、自控仪表及建(构)筑物进行检 修维护,确保设施稳定可靠运行 E.3.1.6运行人员应遵守岗位职责,坚持做好交接班和巡视。 .3.1.7应定期检测进出水水质。 .3.1.8污水处理工程运行中应严格执行经常性和定期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E.3.1.9各岗位人员在运行、巡视 交接班、检修等生产活动中,应做好相关记录
E. 3. 2 水质管理
E.3.2.1膜生物法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污水正常运行检验项目与周期,应符合
3.2.1膜生物法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污水正常运行检验项目与周期,应符合CJJ60的规定 3.2.2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维护应符合HT/T355的规定。
DB3604/T0012020
E.3.2.3应定期检测各生化池的溶解氧浓度和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当浓度值超出规定的范围时,应 及时调节曝气量
E.3.3.1对鼓风机和关键控制元器件(电磁阀、液位控制器)等通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并进行周期 性的保养和维护。 E.3.3.2鼓风机应及时清洗进气口的滤网,同时应检查空气管路上阀门是否开启正常。 E.3.3.3定期对水泵加注润滑油,更换盘根或检修。同时检查进水管路是否通畅。 E.3.3.4膜系统运行前,须排除膜组件和出水管路中的空气。 E.3.3.5当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合成洗涤剂或其它起泡物质时,膜生物反应池会出现大量泡沫,此时可 采取喷水的方法解决,但不可投加硅质消泡剂。 E.3.3.6膜生物反应池出水浑浊,应重点检查膜组器和集水管路上的连接件是否松动或损坏,如有损 环应及时更换。 E.3.3.7活性污泥的培养和别化,可分为间歇培养和连续培养。间歇培养:在生物反应池内接种一定 量的活性污泥,开启鼓风机曝气,控制溶解氧在2.0mg/L~2.5mg/L范围内,随时检测溶解氧、pH值、M SS,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相变化,检测上清液化学需氧量达到设计去除率时,即培养出成熟的活性污泥。 连续培养:生物反应池内有一定量的活性污泥,连续培养数日,活性污泥即可达到设计浓度。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设计
F.2.1人工湿地的设计可参考HI2005。
1人工湿地的设计可参考HI2005。
F.2. 2 设计水量
没计水量的确定应符合GB50014中的有关规定
F.2. 3 设计水质
设计水质可参照GB50014中的有关规定,其进水水质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DB3604/T0012020
K流特征可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
表F.1人工湿地系统进水水质要求(mg/L)
F.2.4污染物去除效率
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率见下表
F.2.5主要设计参数
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参数设计见下表
表F.3人工湿地的主要设计参数
DB3604/T0012020
DB3604/T001202
F. 2. 6 几何尺寸
F. 2. 6 几何尺寸
.2.6.1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的面积宜小于800m,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单元的面积宜小于1500m。潜 流人工湿地单元的长宽比宜控制在3:1以下;规则的潜流人工湿地单元的长度宜为20m~50m,对于不规 则的潜流人工湿地单元应考虑均匀布水和集水的问题;潜流人工湿地水深宜为0.4m~1.6m,水力坡度宜 为0.5%1%。 .2.6.2表面流人工湿地单元的长宽比宜控制在3:1~5:1,当区域受限,长宽比>10:1时,需要计算 死水曲线:水深宜为0.3m~0.5m,水力坡度宜小于0.5%。
0.5%~1%。 2.6.2表面流人工湿地单元的长宽比宜控制在3:1~5:1,当区域受限,长宽比>10:1时,需要 水曲线:水深宜为0.3m~0.5m,水力坡度宜小于0.5%。
F.2.7.1基质的选择应根据基质的机械强度、比表面积、稳定性、孔隙率及表面粗糙度等因素确定。 F.2.7.2基质选择应本着就近取材的原则,并且所选基质应达到设计要求的粒径范围。 F.2.7.3对出水的氮、磷浓度有较高要求时,提倡使用功能性基质,提高处理效率。 F.2.7.4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层的初始孔隙率宜控制在35%~40%,基质层的厚度应大于植物根系所能达 到的最深处。
F.2.8湿地植被选择与种植
.2.8.1人工湿地宜选用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去污效果好、具有抗冻及抗病虫害能力、有一定经 济价值、容易管理的本土植物。人工湿地出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时,应谨慎选择“凤眼莲”等外来入 侵物种。
济价值、容易管理的本主植物。人工湿地出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时,应谨慎选择“凤眼莲”等外来人 侵物种。 F.2.8.2人工湿地可选择一种或多种植物作为优势种搭配栽种,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并具有景观效果。 F.2.8.3潜流人工湿地可选择芦苇、蒲草、荸荠、莲、水芹、水葱、菱白、香蒲、千屈菜、菖蒲、水 麦冬、风车草、灯芯草等挺水植物。表面流人工湿地可选择菖蒲、灯芯草等挺水植物;凤眼莲、浮萍、 睡莲等浮水植物;伊乐藻、茨藻、金鱼藻、黑藻等沉水植物。 F.2.8.4人工湿地植物的栽种移植包括根幼苗移植、种子繁殖、收割植物的移植以及盆栽移植等。 F.2.8.5人工湿地植物种植的时间宜为春季。 F.2.8.6植物种植密度可根据植物种类与工程的要求调整,挺水植物的种植密度宜为9株/m²~25株/m², 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均宜为3株/㎡~9株/m。 F.2.8.7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植物宜种植在渗透系数较高的基质上。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植物应种植 在土壤上应优先采用当地的表层种植土,如当地原土不适宜人工湿地植物生长时,则需进行置换。 F.2.8.8种植土壤的质地宜为松软粘土~壤土,土壤厚度宜为20cm~40cm,渗透系数宜为0.025cm/h~ 0.35cm/h。
F. 2. 9 运行管理
F.2.9.1工程的运行应符合CJJ60中的有关规定,同时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F.2.9.2运行人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应进行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安全防护、应急处理等理 轮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运行人员应具备国家有关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岗位合格证书。 .2.9.3工程在运行前应制定设备台帐、运行记录、定期巡视、交接班、安全检查、应急预案等管理 制度。
DB3604/T0012020
F.2.9.4工艺设施和主要设备应编入台帐,定期对各类设备、电气、自控仪表及建(构)筑物进行检 修维护,确保设施稳定可靠运行。 F.2.9.5工艺流程图、操作和维护规程等应显示在明显部位,运行人员应按照规程进行系统操作,并 定期检查构筑物、设备、电器和仪表的运行情况。 F.2.9.6各岗位人员在运行、巡视、交接班、检修等生产活动中,应做好相关记录。 F.2.9.7应定期检测进出水水质,并定期对检测仪器、仪表进行校验。 F.2.9.8应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并报请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备案。
DB3604/T0012020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稳定塘处理技术设计
按照稳定塘的使用功能、塘内生物种类、供氧途径进行划分,一般可分为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 曝气塘。
G.2.1稳定塘通常是按有机污染物的负荷、塘深和停留时间等参数设计的。厌氧塘、兼性塘、部分曝 气塘通常按BODs表面负荷确定水面面积。厌氧塘亦可按BOD容积负荷设计,部分曝气塘亦可按BODs污泥 负荷进行设计。 G.2.2控制出水塘宜按其前置处理设施的实际处理流量与受纳水体季节允许排放污水流量之差设计, 用于农灌的控制出水塘可按农灌需水量进行设计。 G.2.3稳定塘的设计数据应由试验资料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根据污水水质、处理程度、当地气候 和日照等条件,可按表G.1选取
表G.1各种污水稳定塘工艺设计参数
G.2.4曝气塘的人工充氧设备一般为表面曝气机、水平轴转刷曝气机等,也可根据景观要求选用喷泉 设备进行充氧。 G.2.5稳定塘水生植物宜选用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选用的水生植物应具有良好的净水效 果,较强的耐污能力、易于收获和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G.2.6稳定塘其他设计要求及塘体设计参考CJJ/T54的有关规定执行。 G.2.7稳定塘中水生植物应专人定期管理,及时打捞成熟、衰败的水生植物
3.1稳定塘的日常维护中要注意保护塘内生物的生长,但不能让水生生物过度生长,特别是藻 速繁殖会使出水水质下降。
DB3604/T0012020
G.3.2重点检查稳定塘是否出现渗漏,要注意对塘的出入水量进行定期测量,以查看有无渗漏。如果 周边有地下井,也可抽取地下水进行检测 查看是否受到塘水的下渗污染
附录H (规范性附录) 土地处理系统技术设计
DB3604/T0012020
和河滩等场地条件,且地下水位大于1.5m,可根据 实际情况选择慢速渗滤、快速渗滤和地表 等处理技术
H. 2. 1设计参数
不同类型土地处理系统相关参数设计可参考下
表H.1土地处理系统的特征与基本条件
GB/T 50559-2018 平板玻璃工厂环境保护设施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H.2.2土地使用面积计算
2.2.1土地处理系统需要的总面积包括田间面积、缓冲面积、污水贮存用地、道路、沟渠与建 需考虑远期发展。其中田间面积占比最高,可根据上述不同负荷值,分别估算面积,取其最大 2.2.2慢速渗滤、快速渗滤系统的面积可按下式计算:
A一田间面积(慢速渗滤系统)或渗滤池(快速渗滤系统)面积,m:
DB3604/T0012020
n一一全年运行天数,d; Q一污水设计流量,m/d(应考虑在预处理单元和贮存塘中因降水、蒸发和渗漏而引起水量的 减); L一一设计年水力负荷,m/a。 H.2.2.3地表漫流系统所需面积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处理田面积(地表漫流系统),m; Y 一污水设计流量,m/d; 坡面长度,m; 投配率,m/(m·h); 投配时间, h/d。
式中: A处理田面积(地表漫流系统),m; Q污水设计流量,m/d; Z坡面长度DG/TJ08-2100-201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程,m; 投配率,m/(m·h); 投配时间, h/d。
H.2.3设计注意事项
H.2.3.1在集中供水水源防护带,含水层露头等地区,不得使用土地处理系统。 H.2.3.2土壤堵塞是影响土地处理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问题。防止堵塞的方法主要有:加强系统 的预处理,降低系统的有机负荷:根据系统处理水质的要求,选择渗透性能适中的渗滤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