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122-2020 地质灾害调查规范.pdf

DB14/T 2122-2020 地质灾害调查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4/T 2122-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18762
下载资源

DB14/T 2122-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4/T 2122-2020 地质灾害调查规范.pdf

DB14/T2122—2020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表A.1滑坡野外调查表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名称省县(市)乡村组野外口古滑坡地滑口老滑坡理X:标坡顶编号坡口新滑坡位坐标高统一时发生时间:置CGCS2000间Y:m坡脚编号年月日时滑坡口滑动口侧向扩离口流动口复合滑体类型口崩塌口倾倒性质口岩质口碎石块口土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微地貌地下水类型口陡崖地质环境时代岩性产状构造部位地震烈度口陡坡口孔隙水口潜水口裂隙水口承压水口缓坡口岩溶水口上层带水口平台降水量/mm水文滑坡自然地理年均日最大时最大洪水位/m枯水位/m滑坡相对河流位置环境环境左右凹凸斜坡结构坡高/m【坡度/°坡形类控滑结构面型原始斜坡口凸形口凹形类型口平直口阶状产状长度/m宽度/m厚度/m面积/m²体积/m坡度/°坡向/°外形特征八平面形态剖面形态【口半圆口矩形舌型口不规则口凸形口凹形口直线口阶梯口复合滑体特征滑床特征岩性结构碎石含量/%块度/cm岩性时代产状滑坡口可辨层次基本体积百分比口零乱特征结构特征滑面及滑带特征形态埋深/m倾向/°倾角/°厚度/m滑带土名称滑带土性状埋深/m露头补给类型地下水口上升泉口下降泉口溢水点口降雨口地表水口人工口融雪21

DB14/T 21222020

DB14/T2122—2020表A.2崩塌野外调查表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名称省县(市)乡村组野外地口自然坡编号理X:斜坡口人工坐标标顶位类型口岩质高统一置CGCS2000口土质Y:m坡编号脚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微地貌地下水地质环境时代岩性产状构造部位」地震烈度口陡崖口陡坡口孔隙水口裂隙水口缓坡口平台口岩溶水崩塌环境降雨量/mm水文土地利用地理最大降雨量斜坡与河流年均丰水位/m枯水位/m位置口耕地口草地环境日时口灌木口森林口左岸口右岸口裸露口建筑口凹岸口凸岸坡高坡长坡宽坡度/°坡向/°外形坡面形态体积/m/m/m特征口凹口直口阶岩体结构斜坡结构类型结构类型裂隙组数块度(长×宽×高)m岩质控制面结构结全风化带深度/m类型间距/m卸荷裂缝深度/m构产状长度/m特P征土的名称及特征下伏基岩特征土质名称密实度稠度时代岩性产状理深/m崩塌口密口中口稍口松基本特征埋深/m露头补给类型地下水口上升泉口下降泉口湿地口降雨口地表水口融雪口人工信息服务平台名称部位特征初现时间口拉张裂缝口剪切裂缝现今变形口地面隆起口地面沉降破坏迹象口剥、坠落口树木歪斜口建筑变形口冒渗混水23

DB14/T 21222020

DB37/T 3387-2018 城市河道淤泥利用规范DB14/T 2122—2020表A.3泥石流野外调查表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沟名野外编号统一编号X:省县(市)乡坐标村组沟口位置CGCS2000Y:水系名称泥石流沟与主河名称泥石流沟位于主河的沟口至主河道距离/m主河关系口左岸口右岸泥石流沟主要参数、现状及灾害史调查口暴雨口冰川口溃决口地下沟口巨石大小Dabb水动力类型水(m)口面蚀口沟岸崩滑口沟底再搬泥砂补给途径补给区位置口上游口中游口下游运降雨特征值H 年 maxHgcpH amaxH = epH 时 maxHtcpH10 分钟 mxH10 外 cp(mm)扇形地完整性扇面冲淤变幅±发展趋势口下切口淤高(%)沟口扇形地扇长(m)扇宽(m)扩散角(°)特征挤压大河口河形弯曲主流偏移口主流偏移口主流只在高水位偏移口主流不偏地质构造口顶沟断层口过沟断层口抬升区口沉降区口褶皱口单斜地震烈度滑活动程度口严重口中等口轻微规模口大口中口小不良地质体人工弃体活动程度严重口中等口轻微规模情况口大口中口小自然堆积活动程度口严重口中等口轻微规模口大口中口小灌丛森林草地缓坡耕地荒地陡坡耕地建筑用地其它:土地利用(%)防治措施现状口有 口无类型口稳拦口排导[口避绕口生物工程监测措施口有 口无类型口雨情口泥位口专人值守口城镇口村寨口铁路口公路口航运口饮灌渠道口水库口电站口工厂口矿山口农田口森林口输电线路口通讯设施口国防设施威胁危害对象威胁人数/人威胁资产/(万元)发生时间死亡大牲畜房屋/间农田/亩公共设施直接损失/(万元)(年/月/日)/人损失/头全毁半毁全毁半毁道路/km桥梁/座灾害史泥石流特征容重/(t/m²)流量/泥位/m(m=/s)25

DB14/T 21222020

DB14/T2122—2020表A.4不稳定斜坡野外调查表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名称省县 (市)乡村组野外口自然编号理X:标坡顶口人工位坐标斜坡类型统一口土质CGCS2000高置口岩质Y:(m)编号坡脚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微地貌地下水类型地质时代岩性产状构造部位地震烈度口陡崖口孔隙水环境口陡坡口缓坡口裂隙水口平台口岩溶水斜坡环境降雨量(mm)水文土地利用地理最大降雨量年均丰水位/m枯水位斜坡与河流位置口耕地口草地环境日时/m口灌木口森林口左岸口右岸口裸露口建筑口凹岸口凸岸坡高/m坡长/m坡宽/m坡度/°坡向/°外形坡面形态特征口直口阶岩体结构斜坡结构结构类型块度厚度/m裂隙组数/组类型(长×宽×高)/m3控制面结构结岩全风化带卸荷裂缝构质类型产状长度/m间距/m深度/m深度/m特R征质土的名称及特征下伏基岩特征斜坡基本名称密实度稠度时代岩性产状埋深/m特征口密口中口稍口松埋深/m露头补给类型地下水口上升泉口下降泉口湿地口降雨口地表水口雪口人工名称部位征初现时间口拉张裂缝口剪切裂缝现今变形口地面隆起破坏迹象口地面沉降口剥、坠落口树木歪斜口建筑变形口冒渗混水27

DB14/T 21222020

DB14/T2122—2020表A.5地面塌陷野外调查表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名称省县(市)地理乡村组野外编号统一编号坐标X:标高位置县(市)编号CGCS2000Y:(m)坑口深度变形面规模长轴充水水水位变发生坑号形状规模积(m²)等级发展变化(m)方向位深(m)动(m)时间(m²)口巨型口圆形陷坑口方形口特大型口停止单体口短形口大型口趋增强口中型口不规则形口趋减弱口小型2分布、发育及发生发展情况分布面积排列长列形式坑口口径(m)坑的深度(m)坑数(km²)方向陷坑口群集式最小最大最小最大群体发育特征口长列式始发盛发开发展变化时间始时间盛发截止时间停止时间口停止口趋增强口趋减弱形态延伸倾向(°倾角(°长度(m)宽度(m)深度(m)性质方向单缝口直线口拉张特征口折线口平移口弧线口下错伴生裂缝E分布、发育及发生发展情况分布面间距(m)阶步缝的规模缝数排列形式积(km²)产状群缝指向长(m)宽(m)深(m)特征口平行口斜列最小S口环围口杂乱无章最大塌陷区地貌特征口平原原口山间凹地口河边阶地口山坡口山顶成因类型口岩溶型塌陷口黄土塌陷口采空塌陷塌陷地层时代及岩性:塌陷土层结构及土性:塌陷岩土层时代及岩性:口单层岩层产状:土性:厚度(m):地质土层时代:断裂情况:口双层土性:厚度(m):环境溶洞发育情况:上部土性:厚度(m):岩层总体发育程度:口强口弱岩层时代:条件下部土性:厚度(m):岩性:厚度(m):塌顶溶洞埋深(m):下伏基岩时代及岩性:地下水位埋深(m):地下水位埋深(m):地下水位埋深(m):口坑道挖掘顶板冒落口深井抽水口洞室顶部破碎岩土体地下水流强形成条件井位在塌陷区的方向:烈下泄口地震距离(m):矿层厚度(m):,开采时间:口其它振动抽水降深(m):开采厚度(m):,开采深度(m):诱发口地面加载日出水量(m3):开采方法:动力口江河水位变化口水库蕃水工作面推进速度(m/d):因素河边在塌陷区的方向:口其它水位骤变采出量(m):口溶蚀剥蚀距离(m):顶板管理方法:水位变幅(m):重复采动:是否口地面加载采空区形态:口振动采空区规模(m²):29

DB14/T 21222020

DB14/T 21222020

DB14/T21222020表A.6地裂缝野外调查表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名称省县(市)乡村 组野外县(市)地理编号编号X:位置坐标标高统一CGCS2000Y:(m)编号缝延伸倾向倾角长度宽度深度规模填充出现时间及号形态等级性质移位方向(° )(° )(m)(m)(m)物活动性口巨型方向:年月日口直线口特大型口拉张单口折线口停止缝口大型口平移距离:口趋增强口弧线口中型特口下错口小型口趋减弱征2发3育缝分布、发育情况发生发展情况数特排列形式缝的规模始发时间盛发时间停止时间尚在发展情况征面积口平行长(m):产状:群(km*):阶步指向:至年缝月特宽(m):年年口停止征阶步指向至月至 月口趋增强间距(m):日年口环围R口趋减弱圆心位置深(m):月至日口杂乱无章口巨型口大型口地下开挖引起口抽排地下水引起规模等级成因类型口中型口小型口地震和构造活动引起口胀缩土引起裂缝区地貌特征:口山顶口山坡口山脚口平原裂缝与山脊、山坡、山脚或平原土坎的走向关系:口平行口横交口斜交裂缝(受裂)巨岩土层受裂土层时间:受裂岩土层土性:胀缩土特征时代:人时代:下伏层时间:膨胀性:口强口中口弱,形地含水量(%):质岩性:岩性:岩性:成环条境条件件裂缝区构造断裂岩层中的主要断裂产状:主要构造断裂产状有无新的构造断裂及其产状:1 组:1组:走向倾向倾角走向倾向倾角2 组:土层中有无新断裂及其2 组:走向倾向倾角产状:走向倾向倾角32

DB14/T21222020

DB14/T 21222020

DB14/T2122—2020表A.7地面沉降野外调查表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名称野外编号室内编号发生时间省县(市、区)乡村组坐标X:沉降类型CGCS2000地理位置Y:经度:沉降中心行政区域经纬度位置经纬度经度:纬度:纬度:沉降规模沉降区面积(km²)年平均沉降量(mm)历年累计沉降量(mm)平均沉降速率沉降量(mm)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运动情况第四系覆盖层岩性、厚度、结构、空间变化规律、水文地质特征与主要沉降层位沉降区地下水概况R年水位变化年开采量(m3/a)年补给量(m3/a)地下水埋深(m)幅度(m)S引发沉降原因、变化规律沉降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危害及经济损失治理措施及效果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35

DB14/T 21222020

表A.8采空区调查表 图幅名:

表A.8采空区调查表

DB14/T 21222020

DB14/T 21222020

DB14/T2122—2020表A.10)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点信息表遥感图像编号自然地理位置省县 (市)乡村组解译点编号野外编号规模/(×10*m3)地理坐标xCGCS2000Y口滑坡口崩塌口泥石流口不稳定斜坡灾害类型口地裂缝口地面沉降口地面塌陷遥感图遥感影像特征解译结果地野外验证结果台核查与否口核查口未核查顺序号40

DB14/T2122—2020附录B(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分类B.1滑坡分类B. 1. 1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形式等主要因素,可按表B.1进行分类。表B.1滑坡物质和结构因素分类类型特征描述亚类特征描述滑坡堆积体滑坡由前期滑坡形成的块碎石堆积体,沿下伏基岩或体内滑动。崩塌堆积体滑坡由前期崩塌等形成的块碎石堆积体,沿下伏基岩或体内滑动。滑体物质主要崩滑堆积体滑坡由前期崩滑等形成的块碎石堆积体,沿下伏基岩或体内滑动。堆积层(土质)由土体或松散黄土滑坡由黄土构成,大多发生在黄土体中,或沿下伏基岩面滑动。滑坡堆积物组成的滑坡粘土滑坡由具有特殊性质的粘土构成。如昔格达组、成都粘土等。残坡积层滑坡由基岩风化壳、残坡积土等构成,通常为浅表层滑动。人工填土滑坡由人工开挖堆填弃渣构成,次生滑坡。S近水平层状滑坡由基岩构成,沿缓倾岩层或裂隙滑动,滑动面倾角≤10°。SE顺层滑坡由基岩构成,沿顺坡岩层滑动。滑体主要由各种完整岩体组由基岩构成,常沿倾向山外的软弱面滑动。滑动面与岩层层切层滑坡岩质滑坡成的滑坡,岩体面相切,且滑动面倾角大于岩层倾角。中有节理裂隙由基岩构成,沿倾向坡外的软弱面滑动,岩层倾向山内,滑切割逆层滑坡动面与岩层层面相反。在花岗岩、厚层灰岩等整体结构岩体中,沿多组弱面切割成楔体滑坡的楔形体滑动。由基岩构成,受多组软弱面控制,存在潜在崩滑面,已发生坡体发生变形危岩体 破坏,滑动面不局部变形破坏。变形体明显或者存在潜在崩滑面堆积层变形体由堆积体构成,以蠕滑变形为主,滑动面不明显。B.1.2根据滑坡体厚度、运移形式、成因、稳定程度、形成年代和规模等其它因素,可按表B.2进行分类。41

DB14/T2122—2020表B.2滑坡其它因素分类有关因素名称类别特征说明浅层滑坡滑坡体厚度在10m以内中层滑坡滑坡体厚度在10m~25m之间滑体厚度深层滑坡滑坡体厚度在25m~50m之间超深层滑坡滑坡体厚度超过50m上部岩层滑动,挤压下部产生变形,滑动速度较快,滑体表面波状起伏,多见于有堆积推移式滑坡物分布的斜坡地段。运动形式下部先滑,使上部失去支撑而变形滑动。一般速度较慢,多具上小下大的塔式外貌,横牵引式滑坡向张性裂隙发育,表面多呈阶梯状或陡坎状。由于施工或加载等人类工程活动引起滑坡。还可细分为:1.工程新滑坡:由于开挖坡体工程滑坡或建筑物加载所形成的滑坡;2.工程复活古滑坡:原已存在的滑坡,由于工程扰动引起发生原因复活的滑坡自然滑坡由于自然地质作用产生的滑坡。按其发生的相对时代可分为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发生后仍继续活动的滑坡。后壁及两侧有新鲜擦痕,滑体内有开裂、鼓起或前缘有挤出活动滑坡现今稳定程度等变形迹象不活动滑坡发生后已停止发展,一般情况下不可能重新活动,坡体上植被较盛,常有老建筑。新滑坡现今正在发生滑动的滑坡发生年代老滑坡全新世以来发生滑动,现今整体稳定的滑坡。古滑坡E全新世以前发生滑动的滑坡,现今整体稳定的滑坡。小型滑坡P<10×10°m3中型滑坡10~100×10°m3滑体体积大型滑坡100~1000×10*m特大型滑坡1000~10000x10m巨型滑坡>10000×10m3B. 2崩塌分类B. 2.1根据崩塌(含危岩体)的规模等级,可按表B.3分类,表B.3崩塌规模等级灾害等级巨型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体积V(10m)≥10001000>V≥100100>V≥1010V≥1 V<1台B. 2. 2按表B.4的要求判断和划分崩塌的机理类型。42

DB14/T 21222020

表B.4崩形成机理分类及特征

DB14/T21222020表B.6(续)分类指标分类特征滑坡泥石流固体物质主要由滑坡堆积物组成固体物质提供方式崩塌泥石流固体物质主要由崩塌堆积物组成沟床侵蚀泥石流固体物质主要由沟床堆积物侵蚀提供坡面侵蚀泥石流固体物质主要由坡面或冲沟侵蚀提供流体性质粘性泥石流层流,有阵流,浓度大,破坏力强,堆积物分选性差稀性泥石流紊流,散流,浓度小,破坏力较弱,堆积物分选性强发育期泥石流山体破碎不稳,日益发展,淤积速度递增,规模小旺盛期泥石流沟坡极不稳定,淤积速度稳定,规模大发育阶段衰败期泥石流沟坡趋于稳定,以河床侵蚀为主,有淤有冲,由淤转冲停歇期泥石流沟坡稳定,植被恢复,冲刷为主,沟槽稳定极高频泥石流n≥10次/年高频泥石流1次/年≤n<10次/年0.1次/年≤n<1次/年暴发频率(n)低频泥石流0.01次/年≤n<0.1次/年间歇性泥石流0.001次/年≤n<0.01次/年老泥石流0.0001次/年≤n0.001次/年古泥石流n<0.0001次/年特大型泥石流v>50×10m大型泥石流20×10°m≤v50×10%m3堆积物体积(v)中型泥石流2×10m²≤v20×10°m小型泥石流v<2×10°m3RB. 4地面塌陷分类P按表B.7的规定划分地面塌陷规模等级。R表B.7地面塌陷规模分级标准类型塌陷变形面积S/km²巨型s≥10特大型10>S≥1大型1.0>S≥0.1中型0.10>5≥0.01小型S<0.01B. 5地裂缝分类地裂缝规模分级应按表B.8的规定进行。表B.8地裂缝规模分级标准型裂缝长度L/km巨型L≥10特大型10>L≥5大型5>L≥1中型1>L≥0.5小型L<0.5B. 6地面沉降分类B. 6. 1依据地面沉降形成的主导因素,可按表B.9分类。44

DB14/T 21222020

表B.9基于主导因素的地面沉降分类

B.6.2地面沉降规模分级应按表B.10的规定进

表B.10地面沉降规模分级标准

DB14/T 21222020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野外判别

C.1.1古(老)滑坡应按表C.1所列标志进行野外判别

.1古(老)滑坡应按表C.1所列标志进行野外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野外判别

表C.1古(老)滑坡识别标志

DB14/T 21222020

表C.3崩塌稳定性野外判别依据

C.3.2沟谷型和山坡型泥石流可按照表C.5的规定进行野外判别。

表 C.5泥石流灾害分型

表 C.5泥石流灾害分型

DB14/T21222020

表C.6泥石流灾害分性

C.3.6根据表C.9对泥石流沟堵塞程度进行评价。

DB14/T2122—2020表C.9泥石流沟堵塞程度判别表堵塞程度特征严重沟槽弯曲,河段宽窄不均,卡口、陡坎多,大部分支沟交汇角度大。形成区集中,沟槽堵塞严重,阵流间隔时间长。沟槽较顺直,河段宽窄较均匀,陡坎、卡口不多。主支沟交角多数小于60°。形成区不太集中,中等河床堵塞情况一般。轻度沟槽顺直均匀,主支沟交汇角小,基本无卡口,陡坎。形成区分散,阵流间隔时间短而少。C. 3.7采用泥位调查法划定泥石流危险区,见表C.10。表C.10泥石流活动危险区域划分表危险分区判别特征1.泥石流、洪水能直接到达的地区,历史最高泥位或水位线及泛滥线以下地区2.河沟两岸已知极危险区的及预测可能发生崩塌、滑坡的地区:有变形迹象的崩塌、滑坡区域内和滑坡前缘可能到达的区域内3.堆积扇挤压大河被堵塞后引发的大河上、下游可能受灾的地区1.最高泥位或水位线以上加堵塞后的垂高水位以下的淹没区,溃坝后泥石流可能到达的地区危险区2.河沟两岸崩塌、滑坡后缘裂隙以上50m~100m范围内,或按实地地形确定3.大河因泥石流堵江后在极危险区以外的周边地区仍可能发生灾害的区域位于危险区与危险区相邻的地区,它不会直接与泥石流遭遇,但却有可能间接受到泥石流危影响区害的牵连而发生某些级别灾害的地区安全区不具备泥石流发生的物源、地形和水文条件的地区,或位置明显高于泥石流泥位的地区C. 4不稳定斜坡野外判别通过类比方法评价地质环境条件相似地区不稳定斜坡发生的可能性。按照表C.11的标准,初步评判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表C.11斜坡稳定性野外判别依据斜坡要素稳定性差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好临空,坡度较陡且常处于地表径流临空,有间断季节性地表径流流斜坡较缓,临空高差小,无坡脚的冲刷之下,有发展趋势,并有季地表径流流经和继续变形的节性泉水出露,岩土潮湿、饱水经,岩土体较湿迹象,岩土体干燥坡面上局部有小的裂缝,其上建坡面上无裂缝发展,其上建坡面上有多条新发展的裂缝,其上坡体筑物、植被没有新的变形迹建筑物、植被有新的变形迹象,裂筑物,植被无新的变形迹象,裂隙较发育或存在软弱结构面象,裂隙不发育,不存在软隙发育或存在易滑软弱结构面。弱结构面可见裂缝或明显位移迹象,有积水有小裂缝,无明显变形迹象,存坡肩无位移迹象,无积水,也不或存在积水地形在积水地形存在积水地形岩层中等倾角顺向坡,前缘临空。反向碎裂岩体结构,软硬岩层相逆向和平缓岩层,层状块体间。斜倾视向变形岩体层状碎裂结构岩体结构地下水裂隙水和岩溶水发育。具多层裂隙发育,地下水排泄条件好息服务平台隔水性好,无富水地层含水层49

DB14/T 21222020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泥石流易发程度评判

表D.1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

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综合评判等级标准表

DB14/T 21222020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边坡稳定性评价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边坡稳定性评价

根据边坡的地形地貌形态、地质条件和边坡变形破坏的基本规律,追溯边坡演变的全过程,预 稳定性发展的总趋势及其破坏方式,从而对边坡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对已发生过滑坡的边坡,则 能否复活或转化。

E.1.2 工程地质类比法(定性)

该法是将已有的天然边坡或人工边坡的研究经验(包括稳定的或破坏的),用于新研究边坡的稳定性 分析,如坡角或计算参数的取值(如坡率法)、边坡的处理措施等, 类比法具有经验性和地区性的特点,应用时必须全面分析已有边坡与新研究边坡两者之间的地貌、 地层岩性、结构、水文地质、自然环境、变形主导因素及发育阶段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同时还应 考虑工程的规模、类型及其对边坡的特殊要求等。 根据经验,存在下列条件时对边坡的稳定性不利: 边坡及其邻近地段已有滑坡、崩塌、陷穴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 岩质边坡中有页岩、泥岩片岩等易风化、软化岩层或软硬交互的不利岩层组合。 土质边坡中裂隙发育、有软弱夹层,或边坡由膨胀土等不良岩土构成。 软弱结构面与坡面倾向一致且结构面倾角小于坡角,或基岩面倾向坡外且倾角较小。 地层渗透性差异大,地下水在弱透水层或基岩面上积聚流动;断层及裂隙中有承压水出露。 水流冲刷坡脚或因河水位急剧升降引起岸坡内动水力的强烈作用。 边坡处于强震区或邻近地段采用大爆破放

利用图解求边坡变形破坏的边界条件,分析软弱结构面的组合关系,为力学计算创造条 有赤平极射投影分析法及实体比例投影法。赤平极射投影分析法、实体比例投影法与摩擦 于岩质边坡的稳定分析,可快速、直观地分辨出控制边坡的主要和次要结构面,确定出边坂 类型,判定不稳定块体的形状、规模及滑动方向。 赤平极射投影法 当结构面的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反时,边坡为稳定结构。 当结构面的倾向与坡面倾向基本一致但其倾角大于坡角时,边坡为基本稳定结构。 当结构面的倾向与坡面倾向之间夹角小于30°且倾角小于坡角时,边坡为不稳定结构

DB14/T 21222020

下图为3组结构面构成的边坡赤平极射投影。

(a)不稳定结构:(b)基本稳定结构:()稳定结构

DB14/T 21222020

E.2.2计算工况选取

E.2.3.1对圆弧形滑而

DB14/T 21222020

DB14/T 21222020

DB14/T 21222020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F.1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定性分析可以参考表F.1。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表F.1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特征简表

TG/GW 277-2015 高速铁路声屏障维护管理办法F.2.2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的计算方法

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的计算方法:

式中: Z—一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 ri——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权值; Zx——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指数; 2一一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权值。 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指数(Z)按

Z = Zg × r + Zx× r

服务平 Z一一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 Zq一一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指数; ri一一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权值; Zx一一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指数; r2一一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权值。 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指数(Z。)按以下公式计算:

=ZT ×A =D×A, +X×Ax +Q×A+

DB14/T 21222020

式中 人为条件(R)充分程度的表度分值,各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评判标准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D一一评价单元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条件充分程度的表度分值; X一一评价单元地质灾害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充分程度的表度分值; R一一评价单元地质灾害形成的人为条件充分程度的表度分值; AR一一评价单元地质灾害形成的人为条件权值。 F.2.3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指数(Zx)可以用灾害点密度、灾害面积密度以及灾害体积密度来求得。 崩塌、滑坡、泥石流强度指数(Zx):R=α+b+C 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强度指数(Zx):R=α+b 式中: α一一归一化处理后的灾害个数密度系数; b一一归一化处理后的灾害面积密度系数; C一一归一化处理后的灾害体积密度系数; F.2.4根据各单元的地质、地形地貌、气候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条件(上述判别方法),利用MapGIS 空间分析功能,求取评价单元的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指数与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指数,分级赋值进行换算叠 加JTG/T 5521-2019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获得评价单元的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 依据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合并相同单元格,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 地芳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