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OE 20.8-2020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8部分:砂质海岸.pdf

T/CAOE 20.8-2020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8部分:砂质海岸.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1916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OE 20.8-2020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8部分:砂质海岸.pdf

威胁因素现场调查方法见表2。

表2威胁因素现场调查方法

砂质海岸生态系统状况评估从海滩特征、生物群落与环境要素三个方面进行定量评估。 具体评估指标及赋值权重见表3。

海岸生态状况评估指标

GB/T 30966.1-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1部分:原则与模型.pdf表3砂质海岸生态状况评估指标与权重赋值(续)

参照系按以下方式选取和使用: a)收集调查区域的历史资料,包括常规监测、专项调查、文献资料等获得的生态系统 数据,建立参照系。 b)参照系宜采用上述数据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生态系统变化的资料。 c)当历史资料齐全时,以历史资料作为评估的参照系。 d)当有部分历史资料时,以部分历史资料作为评估的参照系,数据缺少部分仅对现状 开展描述性评价。 e)当缺乏历史资料时,仅开展生态系统现状评估,结果宜作为以后评估的参照系

7.3.1.1评估指标释义

向海开阔度:自海向陆观察海岸的开散程度,以“岸线长度/岸线起始点直线距离 表示; 相对潮差:反映海滩风暴响应强度的影响,其表达式如下:

RTR= MSR/H

MSR一一平均大潮潮差; H一一破波波高。 海岸侵蚀强度:在有历史数据的调查区域,以海岸侵蚀强度来评估海滩稳定性。海 岸侵蚀强度评价采用单因子法进行评价,综合考虑监测岸线位置变化速率与岸滩蚀淤速率两 个指标,当某段岸线同时具备海岸线位置变化和岸滩蚀淤速率时,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海 岸线侵蚀速率计算方法参见附录I)

表4海岸稳定性评价标准

7.3. 1. 2指标赋值

海滩特征评估指标赋值见表5。

表5海滩特征评估指标及赋值标准

7. 3. 1. 3计算方法

海滩特征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a)海滩资源烹赋 海滩资源烹赋状况指数计算按式(2)计算:

式中: S一一海滩资源票赋状况指数; R一一第i个海滩票赋评估指标赋值。 当5≤S<10时,海滩资源赋为一般;当10≤S<25时,海滩资源赋为较好;当 25≤S≤40时,海滩资源烹赋为好。 b)承灾能力 承灾能力状况指数计算按式(3)计算:

式中: S一一承灾能力状况指数; D一一第i个承灾能力评估指标赋值。 当5≤S<10时,承灾能力为弱;当10≤S<25时,承灾能力为一般;当25≤S≤40 寸,承灾能力为强。

7.3.2.1指标赋值

生物群落评估指标赋值见表6。

表6生物群落评估指标及赋值标准

7.3.2.2计算方法

生物群落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a)潮间带底栖生物量变化率 潮间带底栖生物量指标值按式(4)计算:

式中: 潮间带底栖生物量监测平均值; T一一第i个样方数值; N一一评价区域样方总数。 上述指标赋值按式(5)计算:

式中: B一一潮间带底栖生物量指标变化率赋值 一一潮间带底栖生物量监测平均值; T一一参照系数据或基准值数据。 b)后滨植被总面积变化率 后滨植被总面积变化率按式(6)计算:

式中: B一一后滨植被总面积变化率; A一一后滨植被总面积实测值; Ao一一参照系数据或基准值数据 c)后滨植被盖度变化率 后滨植被盖度变化率按式(7)计

B一一后滨植被盖度变化率; C一一后滨植被盖度实测值; G一一参照系数据或基准值数据 d)生物群落状况指数 生物群落状况指数计算见式(8)

3. × 100%..

B. × 100%.. (7 C

B一一生物群落状况指数; B一一第i个生物群落评估指标赋值; 当2≤B<5时,生物群落为严重受损;当5≤B<7时,生物群落为受损;当7≤B<10 时,生物群落为稳定。

7.2. 3 环境要素

7.2. 3.1指标赋值

要素评估指标赋值见表

表7环境要素评估指标及赋值标准

7.2.3. 2 计算方法

环境要素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a)按照6.3的要求获取近岸海水水质等级与潮间带沉积物质量等级。 b)环境状况指数计算见式(9):

式中: E一一环境状况指数; E一一第i个环境状况评估指标赋值。 当2≤E<5时,环境状况指数为不适宜;当5

Ise=S,+Sa+B+E..

式中: Isc一一砂质海岸生态系统状况综合指数; S一一海滩资源赋状况指数; S一一承灾能力状况指数; B一一生物群落状况指数; E一一环境状况指数。 当Isc>64时,砂质海岸生态系统状况为稳定,评价等级为I级;当30

海岸生态系统状况评估结果分级说明及管理措施

表8砂质海岸生态系统状况评估结果分级说明及管理措施(续)

文本外形尺寸为A4(210mm×297mm)

第一行书写:××生态系统(一号荣体,加粗,居中); 第二行书写:现状调查与评估报告(一号宋体,加粗,居中); 第三行书写:报告编制单位全称(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第四行书写:××××年××月(小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以上各行间距应适宜,保持整个封面美观。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砂质海岸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报告大纲

封里中应分行写明:现状调查与评估报告编制单位全称(加盖公章);编制人、审核人 姓名等内容。

2砂质海岸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报告编写大:

按照表A.1编制砂质海岸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报告。可根据调查区域特点和调查内 容,对有关章节做适当增减,

表A.1砂质海岸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报告编写大纲

1概述 1.1任务来源 1.2目的意义 1.3调查评估范围 1.4调查评估技术方法(包括调查站位布设、调查时间、比例尺、坐标系统、高 程系统、仪器设备和人员等情况) 2调查区域状况 2.1水文动力 2.2地形地貌和冲淤环境 2.3海岸演变特征 2.4海洋灾害 2.5海洋生态环境 3砂质海岸生态系统现状调查结果 3.1遥感初步识别(说明砂质海岸的分布和规模)

表A.1砂质海岸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报告编写大纲(续)

3.2海滩特征调查结果 3.2.1岸线调查结果(说明岸线位置与长度,以及侵蚀、淤积或稳定岸线的 位置、分布与长度) 3.2.2剖面地形调查结果(按附录C中图C.1的要求绘制海滩剖面地形图, 应注明部面编号、方向和高程基准等信息,并在部面上标记各类地貌的区域 位置:说明部面形态以及海滩侵淤状态) 3.2.3沉积物调查结果(说明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以及相同站位的沉积物 粒度参数变化) 3.3生物群落调查(说明潮间带底栖生物优势种、后滨植被优势种与乡土物种) 3.4环境要素调查 3.5威胁因素调查 4生态系统评估 4.1参照系选取 4.2海滩基本特征 4.3生物群落评估 4.4环境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4.5受损分析(包括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5结论与建议(说明砂质海岸生态系统各评估要素等级以及综合评估等级,分析砂 质海岸生态系统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管理对策与建议)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典型砂质海岸剖面示意图

图B.1典型砂质海岸部面示意图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海滩地形地貌调查图表 表C.1给出了海滩地形地貌调查表。图C.1给出了海滩剖面地形示意图

表C.1海滩地形地貌调查表

图C.1海滩部面地形示意图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沉积物调查表 表D.1给出了沉积物样品标签,表D.2给出了采样站位汇总表,表D.3给出了粒度分析成果汇总 表。

表D.1沉积物样品标签

表D.2采样站位汇总表

表D.3粒度分析成果汇总表

表D.3粒度分析成果汇总表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砾石形态参数计算方法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潮间带生物定性采集记录表

表F.1潮间带生物定性采集记录表

Q/GDW 10639-2018 配电自动化终端检测技术规范附录G (规范性附录) 后滨植被调查表

表G.1后滨植被调查表

I.1岸线位置变化速率计算方法

岸线位置变化速率计算。 a)端点速率法(EndPointRate,EPR) 端点法仅用2个历史位置数据来计算岸线位置变化率EPR,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D和D分别为时间和T时的岸线位置。 b)线性回归法(LinearRegression,LR) 线性回归法是根据最小二乘法求得一条对应所有数据的一元线性最佳趋势线,该线的斜 率即为岸线位置变化速率,其均方根差可以反映数据的分散性。若令为未知岸线位置,X 为已知岸线位置,m为数据数量,则:

式中: b一一岸线位置变化速率; X、Y——第1组数据的岸线位置。

GB 50964-2014 小型水电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1.2岸滩蚀淤速率计算方法

y =a,+b.x N (I.2)

计算岸滩蚀淤速率时,应向下作垂线,分别读取该垂线与不同时期地形剖面线的交点位 置,然后计算岸滩蚀淤速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