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 401-09-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HAD 401-09-2019 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pdf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全局2019年3月22日批准发
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本导则自2019年3月22日起实施 本导则由国家核安全局负责解释
本导则是指导性文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不同于本导则的方 法和方案GB/T 36793-2018 橡塑材料中增塑剂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但必须证明所采用的方法和方案至少具有与本导则相同的 安全水平。 本导则的附录为参考性文件。
政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引言 ..22 1. 1 目的. 22 1. 2 范围. ..22 2监测和检查的原则和目标. .22 2.1原则. 22 2.2目标... ..22 3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设施营运单位的责任. 22 3.1放射性废物产生单位的责任.. ...22 3.2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营运单位的责任... 4监测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2 4.1一般要求. ..22 4.2不同类型处置设施的监测. 22 4.3处置设施不同阶段的监测... ...22 5检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2 5.1一般要求. ...22 5.2不同类型处置设施的检查.. .22 5.3处置设施不同阶段的检查... 5.4处置设施检查的具体要求. .22 6监测和检查信息的使用和管理. .22 6.1监测和检查信息的使用.. 6.2监测和检查信息的管理. ..22 7质量保证, ..22 7.1质量保证文件. 22 7.2质量控制. ..22 名词解释 .22 附录地质处置设施的监测案例 22
引言 .22 1. 1 目的. 22 1.2范围. ...22 2监测和检查的原则和目标. ..22 2.1原则. ...22 2.2目标... ..22 3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设施营运单位的责任. .22 3.1放射性废物产生单位的责任.. ..22 3.2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营运单位的责任... ...22 4监测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2 4.1一般要求. ..22 4.2不同类型处置设施的监测. ..22 4.3处置设施不同阶段的监测.... ..22 5检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5.1一般要求. ..22 5.2不同类型处置设施的检查.. ..22 5.3处置设施不同阶段的检查... ...22 5.4处置设施检查的具体要求. ..22 6监测和检查信息的使用和管理. ..22 6.1监测和检查信息的使用.. 6.2监测和检查信息的管理. ...22 7质量保证. 7.1质量保证文件. .22 7.2质量控制. ..22 名词解释 ..22 附录地质处置设施的监测案例 22
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本导则的目的是为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提供指导,通过监测和 检查确认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功能的有效性,保障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安全。
1.2.1本导则适用于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营运单位对近地表处置设施和地质 处置设施在运行前阶段、运行阶段、关闭后阶段(至设施移交前)开展监测和检 查工作。极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填理设施可参照执行。本导则不包括非放射性污染 监测内容。 1.2.2本导则不适用于处置铀针矿冶废物的设施。
2监测和检查的原则和且标
监测和检查的主要目标如下。 (1)证明设施是否符合监管要求和许可证条件; (2)验证处置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否与安全分析中描述的一致; (3)为制定工程屏障、天然屏障的补救措施提供信息; (4)验证设施安全分析所使用的主要假设和模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5)为处置设施、场址和周围环境的数据库提供信息; (6)为公众提供信息
政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3.1放射性废物产生单位的责任
放射性废物产生单位应对本单位产 物进行分类,对废物中放身 性核素活度浓度等废物特性进行测量和信息记录,并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可靠,
改射性废物处置设施营运单位的责任
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营运单位应承担以下责任。 (1)制定并执行符合监管部门要求的监测和检查计划; (2)对放射性废物产生单位的废物分类、测量过程进行核实以保证废物符合 处置场废物接收准则: (3)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监测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监测结果; (4)保留、存储、维护和管理通过监测和检查获取的数据; (5)确保监测和检查所需资源得到落实: (6)在设施移交时,提出移交后设施监护管理的建议
4监测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4.1.1监测计划应包括处置设施监测和环境监测,以评估公众照射和环境影 响。 4.1.2制定监测计划应充分考虑设施的安全分析的需求,能够将监测结果与 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所做的预测进行比较。 4.1.3监测计划的重点应放在部件失效或故障的后果可能会影响到安全的区 域及易于探测到设施异常的区域。 4.1.4应对监测计划进行最优化设计,此过程应考虑监测的代价和利益分析 4.1.5监测计划的制定通常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1)选择对设施的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的参数并进行论证; (2)确定监测计划的范围和目标: (3)建立监测计划的评估和修订制度:
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4)测量方法和设备的选择; (5)测量位置、对象的选择; (6)监测时间和频次的选择; (7)建立质量控制要求及措施; (8)监测数据的使用说明: (9)建立管理规范和监测结果报告制度: (10)监测结果评价 (11)建立监测数据的信息管理系统。 4.1.6制定监测计划应考虑的关键技术因素包括。 (1)处置设施的设计容量: (2)废物特性及其包装容器特性; (3)设施类型和设计参数; (4)场址特性和工程屏障特性; (5)设施所处的阶段。 上述因素影响到处置设施可能释放的放射性核素、释放途径和释放量,有助 于确定特定监测目标和说明监测计划的合理性。 4.1.7运行前阶段监测计划的目的是进行本底调查获取本底值,运行前阶段 场址特性调查的目的是确定处置设施的自然环境特性和社会环境特性。 如果在运行前阶段发现场址及其附近可能存在放射性核素(特别是长寿命核 素)污染,应当扩大监测范围,确定放射性污染区域和污染程度,并分析污染来源。 4.1.8开展的监测活动不应降低屏障的性能。 4.1.9监测计划中各种监测项目对应的测量点位或取样点位应具有足够的代 表性并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4.1.10监测计划应当在处置设施运行前阶段制定,并在设施运行阶段持续更 新。 4.1.11在监测计划中应当考虑通过采取设置平行样品、第三方抽样检测等方 去来检验监测数据的可信度。 4.1.12处置设施关闭后,为了评估设施整体性能和设施对公众和环境的潜在 影响,应实施关闭后监测
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4.1.13监测计划应包括必要的信息公开内容。 4.1.14如果监测结果表明存在影响安全和环境的非预期变化,应针对非预期 变化开展专项监测,并判断是否需要修订安全状况评估或环境影响评估报告DB12/T 598.3-2015标准下载,以 及是否需要修改监测计划或采取行动
4.2不同类型处置设施的监测
4.3处置设施不同阶段的监测
处置设施不同阶段的监测目的见图1,主要监测活动包括。 (1)获取本底值:
4.3.2运行阶段的监测
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政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1)处置设施的类型及其随时间推移的潜在危险程度,这取决于是否存在 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及其活度: (2)处置设施的性能。 4.3.3.3处置设施关闭后的有组织控制可以是主动的或被动的QGDW 11372.4-2015 国家电网公司技能人员岗位能力培训规范 第4部分:输电线路运检(330kV及以上),主动的有组织 控制包括监测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及屏障的性能和完整性,被动的有组织控 制包括限制场址的使用并设置场址标识,关闭后阶段的监测计划中应包括有关设 施责任主体和有组织控制模式变更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