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LY/T 2770-2016 南方有色金属矿区废弃地植被生态修复技术规程.pdf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27702016
多层建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方案南方有色金属矿区废弃地植被生态修复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vegetation remediation for wasteland of southern nonferrous metal mine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矿区废弃地分类 采样与分析 土壤质量评价与等级划分 植被生态修复 成效评价 矿区废弃地植被生态修复档案 附录A(资料性附录) 主要修复植物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南方有色金属矿区废弃地适应植物名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南方有色金属矿区废弃地固化、稳定剂的应用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工程恢复方法适应条件表: 5 附录E(资料性附录) 南方有色金属矿区建议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南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营造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省冷水江市林业局、湖南省西施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常宁市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童方平、李贵、张卫、陈瑞、刘振华、吴敏、张共长、杨勿享、王勇坚、刘加力、罗秋铭、 谢施施。
南方有色金属矿区废弃地植被生态修复 技术规程
南方有色金属矿区废弃地植被生态修复 技术规程
有色金属矿区废弃地植被生态修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有色金属矿区废弃地主壤改良、土地复垦与整理、抗逆植物材料 人工植被修复苗木质量标准、生态造林等方面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长江以南地区有色金属矿区废弃地植被生态修复,其他地域矿区废弃地植被修复 照执行。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矿区废弃地miningwasteland 在矿山开采后形成的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库、塌陷区以及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或林地。 3.2 矿区土壤环境minesoilenvironment 有色金属采矿、冶炼厂周围的土壤环境,包括土壤理化特性、土壤肥力、土壤温湿度和土壤重金属污 染程度等。 3.3 抗重金属污染植物heavymetalresistanceplant 能够忍耐土壤铅、镉、铜、锌、锑、汞、砷、锡、镍、钨等重金属总量在500mg/kg以上且能够在35℃ 以上高温条件下存活25d以上的树、草种。 3.4 植被生态修复 vegetationremediation 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并通过辅以人工生物措施,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能力与组织能力使其有序地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 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根据矿区废弃地形成缘由,划分为四类矿区废弃地: a)挖损区:矿物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区域; b)塌陷区:矿物开采后因地质下沉、下陷的地域; C 压占地:高品位矿石或粗矿开采分选后由低品质矿段与精矿剩余物共同形成的尾矿废弃地,或 开矿过程剥离的表土、废石及低品位矿石堆积所占用的废弃地,亦或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设 备、矿区辅助建筑物和道路交通等占用的土地; d 重金属污染地:因采矿行为导致土壤中一种或多种重金属超过土壤背景值的土地或林地
根据地形特点,按梅花型布点法或蛇形布点法在相应的区域采集土样,一般每6.7hm采集4个~ 5个样点。在各取样点上挖60cm的纵切面,取0cm~60cm的混合土壤,样品均用木制勺采取并装入 聚乙稀塑料袋中密封编号存放。土壤风于后用149um筛处理,装人密封袋备用
5.1.2植物调查与采样
根据地形特点,依据植物群落的大概情况按照每6.7hm随机设置5个~10个面积不等的样方, 记录样方内的优势植物种类、覆盖度和受害特征及生长状况,采集一定数量的完整植株,灌木和乔木则 采集其叶片和枝条进行分析,装人聚乙烯塑料袋中密封编号存放。植物风干粉碎后用149um筛处理, 装人密封袋备用
LY/T2770—20165.2测定指标及分析方法植物测定铅、镉、铜、锌、锑、汞、砷、锡、镍、钨含量;土壤测定pH、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指标以及重金属铅、镉、铜、锌、锑、汞、砷、锡、镍、钨含量。测定方法按照GB/T4325.4、GB/T4325.5、GB/T4325.24、GB/T17134、GB/T17136、GB/T17138、GB/T17139、GB/T17140、NY/T53、NY/T87、NY/T88、NY/T1121.6、LY/T1228、LY/T1232、LY/T1234、LY/T1239执行。6土壤质量评价与等级划分土壤肥力根据式(1)计算土壤肥力指标。IFI:(1 )式中:N, 第i种养分指标的隶属度值;第i种养分指标的权重系数。将计算出来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划分为5个等级,土壤综合肥力分级标准见表1。表1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IFI指标值IFI>0.750.65 表2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分级标准 在处于警戒线或污染较轻的矿区废弃地,通过封山育林对较大空旷地进行人工辅助植树、草种或播 种法恢复植被 7.2.1人工植被修复 7.2.1.1植被修复的原则 7.2.1.2植物材料选择原则 矿区生态修复以植物修复为主,修复植物材料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 地上部分重金属富集量大、种类多; b) 生长快、生物量大,且对重金属富集系数大于1的乔、灌、草植物; 适应性强,抗逆性好,主要包括抗旱、耐高温、抗污染、耐薄、抗病虫害等; d) 优先选择固氮树种等植物; e) 尽量选择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和先锋植物种子,也可以引进外来速生植物; f)灌木、乔木、草本植物合理配置,以充分利用空间生态位,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 主要修复植物参见附录A 7.2.1.3南方主要矿种类型造林恢复树种 7.2. 1.4 土壤改良、覆垦与整地 7.2.1.4.1土壤酸碱改良 土壤过酸性或过碱性时,应进行相应! a)酸性土壤改良 酸性土壤一般选择施用石灰改良其酸碱性,施用量可根据土壤酸性程度和黏性状况来确定: 1 强酸性土壤(pH=4.5~5.0),石灰施用标准为1500kg/hm~2250kg/hm; 2)中度酸性土壤(pH=5.0~6.0),石灰施用标准为750kg/hm~1500kg/hm; 3)微酸性土壤(pH=6.06.5),石灰施用标准为375kg/hm²750kg/hm。 施石灰容易加速土壤中有机物质分解,因此,施生石灰时常与有机肥料一起使用,有机肥的施用标 准为3000kg/hm²~4500kg/hm。 b)碱性土壤改良 改良碱性土壤时,一般采用施用右营、硫磺粉、腐殖酸类以及抑盐剂等改良剂办法,最常用的是石 膏,见效较快,施用量可根据土壤碱性程度来确定,一般使用量为15000kg/hm²~30000kg/hm。碱 性土壤改良时一般结合有机肥使用,因有机肥可以缓慢释放营养源,增加土壤肥力,通过螯合作用降低 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 具体按照土壤综合污染程度分级标准来进行土壤改良,参见附录C。 7.2.1.4.2十壤复垦 土壤复垦根据治理场地有无表土的实际情况,分为以下两种复方式: a)无表土覆垦 在治理场地无表土的情况,可挖种植穴,种植穴内客无污染自然土,种植穴规格为50cm×50cmX 40cm(或种植穴≥0.1m*),穴内全部客土,穴间客土厚度≥20cm。附近自然土比较充足的情况下,也 可以在表面覆一层30cm以上的无污染自然土,然后再种植植物。具体使用参见附录D。 b)有表土覆垦 在治理场地有表土,若是表层土质与耕作土壤有较大的差别,污染严重,可以选择适宜的耐性强植 物品种,对土壤进行局部整地以改良土壤后进行栽植;若是表层土质与耕作土壤相近,无需进行表面覆 土即可栽植, 有表土层的地段,具体按照GB/T15776中整地 7.2.1.5矿区造林种苗质量标准 7.2.1.5.1种子质量 7.2.1.5.2苗木质量及分级 根据选定的植物,按照以下标准,确定苗木质量! a)使用GB6000规定的1级苗木; b) 容器苗执行LY1000的规定; C 优先选用2年~3年生大苗或无纺布容器袋苗。 对于乡土树种可选用品种优良、植株健壮、侧根多、根系发达的苗木。针叶树一般选用一年生I级 苗,阔叶树可选择1.5m以上的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裸根苗,或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容器苗。 苗木质量分级标准参见附录E。 7.2.1.6裁植技术 7.2.1.6.1栽植密度 根据立地条件,灌木和草本的栽植密度按以下标准栽植: a)立地条件较好,坡度小于25°的地块,乔木栽植密度≥1665株/hm²,灌木栽植密度 般≥5000株/hm²; b 有岩石裸露或岩质陡坡面上的植被恢复地,按实际情况确定造林密度; C 边坡乔木种植密度一般≥2500株/hm²,灌木种植密度一般≥6675株/hm,边坡乔灌草结合 时乔木一般≥1995株/hm²,灌木一般≥5000株/hm; d 草本植物覆盖率一般80% 根据立地条件,灌木和草本的栽植密度按以下标准栽植: a)立地条件较好,坡度小于25°的地块,乔木栽植密度≥1665株/hm²,灌木栽植密度 般≥5000株/hm²; b)有岩石裸露或岩质陡坡面上的植被恢复地,按实际情况确定造林密度; C 边坡乔木种植密度一般≥2500株/hm²,灌木种植密度一般≥6675株/hm,边坡乔灌草结合 时乔木一般≥1995株/hm²,灌木一般≥5000株/hm; d)草本植物覆盖率一般≥80% 7.2.1.6.2栽植季节 7.2.1.7未成林抚育管理 矿区人工植被修复的未成林抚育管理技术: a)抚育 参照GB/T15776执行。 b)补植 参照GB/T15776执行。 c)有害生物防治 参照GB/T15776执行。 d)施肥 1 植被恢复的前三年,应对乔木幼树进行施肥2次~3次,每次每株可施钙镁肥0.5kg~ .75kg、复合肥0.3kg~0.5kg,第一次轻施、第二次中施、第三次重施。 2)对于边坡上的植被,在种植的前三年,应每年检查1次~2次。尤其是暴雨过后要仔细查看有 无冲刷损坏。对水土流失情况严重的地块,应立即采取补植措施。 3)对于排岩场、废石(含研石)堆场客土恢复植被的,在客土层和岩石层之间可能长期形成水分和 养分断层,应根据实际情况,长期进行浇水和施肥,以保障植被生长必需的水分和养分 对于矿区特殊废弃地,需借助机械、固定材料等工程措施方法固定植物材料,具体方法分为以下 几种: a)种子喷播法 各类陡坎的边坡可采用此法。坡面平整后,将种子、肥料、基质、保水剂和水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泥 浆状喷射到边坡上。 b)藤蔓植物攀爬法 坡度大于75°的陡坎采用此法。用藤蔓植物攀爬、葡匐、垂吊的特性,对山坡、墙面、岩石、坡面绿化 或垂直绿化。选择藤蔓植物应注意植物性状(如阳性、阴性、耐荫性,不同坡面朝向选择不同光耐性植 物)及攀爬方式、适宜的高度。 c)三维网客土恢复法 坡度在75°以下各类陡坎的花岗岩、砂岩、砂页岩、片麻岩、千枚岩、石灰岩等母岩类型所形成的不 同坡度硬质石坡面采用此法。在对坡面进行细致整平后,进行铺网,让网尽量与坡面贴附紧实,网间重 登搭接0.1m,采用“U”形钉或聚乙烯塑料钉在坡面上固定三维网,之后在上部网包层填改良土,并洒水 浸润,至网包层不外露为止,最后采用人工撒播或液压喷播灌、草种子,创造草类与灌木能够生存的生态 环境,以恢复石质坡面的生态功能。 d)植生袋法 坡度在35°~40°之间,坡高小于10m,陡坎、马道、坡面凹陷处采用此法。将预先配好土、有机基 质、种子、肥料等装入聚乙烯网袋中,袋的大小厚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33cm×16cm×4cm在 有一定碴土的坡面使用。使用时沿坡面水平方向开沟,将植生袋吸足水后摆在沟内。摆放时植生袋与 地面之间不留空隙,压实后用“U”形钢筋或带钩竹扦将植生袋固定在坡面上。 e)堆土袋法 坡度在35°~40°之间,坡高小于10m,陡坎、马道、坡面凹陷处采用此法。用装土的草袋子沿坡面 向上堆置,草袋子间撒入草籽及灌木种子,然后覆土并依靠自然飘落的草本类种子繁殖野生植物, f)原生植物移植法 坡度在35°以下,覆盖外运表土后,选取该地段附近的原生植物,在修筑坡面的同时进行移植。 工程修复的原则、植物材料选择、土壤改良与覆垦、整地、栽植密度、季节及抚育管理等技术要求参 照7.2.1。具体参照附录D 对于南方有色金属矿区废弃地植被生态修复,应进行长期、持续的跟踪评价。主要从生物及群落、 水土保持功能、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理化性质和土壤恢复能力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 a)生物及群落评价 生物及群落评价主要通过实地跟踪监测和调查展开,主要的指标包括生物量、生存密度、生物多样 性等。 b)水土保持功能评价 水土保持功能主要体现在植被对降雨的拦蓄能力、林地的涵养水源能力、林地的保土能力等。通常 采用渗透性能、持水性能、抗蚀性能、径流泥沙含量、土壤侵蚀模数等指标,相应数据主要通过实地检测 取得。 c)土壤恢复能力评价 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减少以及土壤肥力的恢复与提高是废弃矿区退化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自我维持 能力提高的最重要的表现,所以土壤理化性质是生态系统恢复评价的重要方面,普遍采用重金属元素含 量、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DH等 9矿区废弃地植被生态修复档案 川14G174 砌体填充墙构造包括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设计文件、图表;各种植阶段(土壤改良与覆垦、栽植、管护)全部修 程的技术资料:病虫害、森林火灾、乱砍乱伐调查资料等 包括经济投入、支出和补偿等, 包括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法表 管理与结果报告等。 主要修复植物见表A.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主要修复植物 表A.1主要修复植物 SGBZ-0105机械回填土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南方有色金属矿区废弃地适应植物名录 南方有色金属矿区废弃地适应植物名录见表B.1 表B.1南方有色金属矿区废弃地适应植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