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MIE 09-2021 危险废物焚烧烟气处理技术要求.pdf

T/CAMIE 09-2021 危险废物焚烧烟气处理技术要求.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CAMIE 09-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377494
下载资源

T/CAMIE 09-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MIE 09-2021 危险废物焚烧烟气处理技术要求.pdf

ICS 13.020.40 L88

Technicalrequirements forfue gas of hazardous wasteincineration

GBT17116.1-2018管道支吊架 第1部分:技术规范NA.pdf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发布

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发布

环保机械行业协会发布

8. 6 顺序控制及联 8.7 模拟量控制 8.8 报警打印 8.9防护、防爆、防雷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常见危险废物焚烧烟气处理技术.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非金属材料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光大绿色环保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南 京杰科丰环保技术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京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新中天环保工程(重庆)有 限公司、上海环信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国忠、刘海、沈强、陈卫荣、汤建珍、秦奕鹰、张建平、徐海涛、沈凯、杨 红芬、胡茂丽、高林、马琳、宋静、马健、徐硕、高峰、袁潇箫、王晓亮、钱赞煜。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危险废物梵烧烟气处理技术要求

本文件规定了危险废物楚烧烟气处理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工艺设计、主要工艺设备和材 料、电气和控制要求、热工自动化。 本文件适用于危险废物焚烧烟气处理系统的工艺和设备设计。

4.1.2烟气处理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危险废物组分和焚烧污染物产生量的变化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的影响,并应注意多种污染物脱除组合技术间的相互关联作用。 .1.3烟气处理系统应有防止飞灰堵塞的措施,所用设备材料应有可靠的防腐蚀、防磨损性能, 4.1.4烟气处理系统工艺选择时,应考虑减少飞灰、废水等二次污染物的产生及后续处理事宜。 4.1.5烟气处理工程应满足“三同时”要求,即与焚烧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运行。 4.1.6烟气处理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行,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噪声和振动控制的 设计应符合GB/T50087的规定。 4.1.7烟气处理工艺路线、污染物脱除效率和排放限值,应满足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的要求。 4.1.8烟气排放自动连续监测系统(CEMS)的设置和运行应符合HJ/T75和HJ/T76的规定和地方 环保部门的要求

4.2.1烟气处理系统总平面图布置应符合楚烧厂总体规划及总体平面布置要

4.2.1烟气处理系统总平面图布置应符合楚烧厂总体规划及总体平面布置要求 4.2.2总平面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a)工艺布局合理; b)交通运输便捷; c)安装、运行和维护便利; d)集约用地,占地面积少; e)充分利用厂内公用设施; f)符合消防、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要求。 4.2.3烟气处理系统管线布置应根据厂区总布置图、输送介质及检修维护因素综合确定,与主体工程 协调一致。区域内道路设计应符合GBJ22的规定。 4.2.4管道集中布置应符合含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布置在管架最下层,公用管道、电缆桥架依次布置 在管架上层的规定。

2.3烟气处理系统管线布置应根据厂区总布置图、输送介质及检修维护因素综合确定,与主体 调一致。区域内道路设计应符合GBJ22的规定。 2.4管道集中布置应符合含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布置在管架最下层,公用管道、电缆桥架依次 管架上层的规定

危险废物焚烧烟气处理系统应满足脱酸、脱硝、脱二英、除尘及除重金属达标目的,宜 1的工艺路线。常见危险废物楚烧烟气处理技术的具体流程见附录1

图1烟气处理系统工艺路线

5.3.7还原剂的输送、

5.4.1烟气急冷系统主要包括降温水系统和急冷塔

5.4.5急冷水泵宜采用1用1备。

5.4.6降温水和压缩空气管道设置必需的流量、压力等监测仪表。

5.5.1干法脱酸系统主要包括药剂储存、输送系统和干法脱酸塔。 5.5.2药剂应根据综合经济技术比较选择,一般采用消石灰或者小苏打。 5.5.3采用消石灰脱酸时效率应不低于30%:采用小苏打时脱酸效率应不低于80% 5.5.4采用消石灰时氢氧化钙含量应不低于88%,细度过筛率宜不低于200目90%以上;采用小苏 打时碳酸氢钠含量应不小于95%,细度过筛率宜不低于600目90%以上。 5.5.5药剂采用机械输送时,应保证输送设备的密闭性和可靠性;采用气力输送时,可采用罗茨风机 提供气源。罗茨风机宜采用N用1备形式

5.5.7宜采用失重秤称量药剂,失重秤周边区域应设防风防雨围挡。

5.5.7宜采用失重秤称量药剂,失重秤周边区域应设防风防雨围挡。

5.5.8药剂的储存及输送区域应做围挡封闭,防雨、防潮和防扬尘,应符合GB/T29152的规定。

5.5.8药剂的储存及输送区域应做围挡封闭,防雨、防潮和防扬尘,应符合GB/T29152的规定。

5.6活性炭储存及输送系统

5.6.1活性炭主要用于吸附脱除焚烧烟气中的二嗯英和重金属等。 5.6.2活性炭细度过筛率宜不低于200目90%以上,碘吸附值不小于800mg/g,比表面积不小于 900m/g。 5.6.3活性炭系统应按粉尘防爆要求设计,宜采用失重称计量,并有累计计量功能。 5.6.4活性炭采用机械输送时,应保证输送设备的密闭性和可靠性;采用气力输送时,可采用罗茨风 机或者压缩空气提供气源。 5.6.5活性炭的投加位置应在急冷塔后、袋式除尘器前,宜设置在干法脱酸塔上游烟道或塔体内。 5.6.6活性炭储存及输送区域应做围挡封闭,防雨、防潮和扬尘。

5.7.1根据烟气和粉尘的理化特性、原始颗粒物浓度和排放浓度要求,过滤速度宜不大于0.7m/min。 5.7.2应采用脉冲喷吹清灰方式,压缩空气应清洁、稳定。 5.7.3卸灰和输灰应采用机械输送方式,且应连续工作。 5.7.4壳体应整体进行保温及外饰,保温层厚度宜不小于150mm,同时应保证外表面温度不高于60℃。 5.7.5灰斗应设电伴热或蒸汽伴热装置,上箱、输灰设备宜设伴热装置。 5.7.6除尘器上部宜设整体防雨 和起吊装置,起吊重量应不小于检修部件的最大重量

5.8湿法脱酸系统 5.8.1根据烟气中酸性污染物的浓度,设置若干级湿法脱酸设备,酸性污染物排放浓度应满足国家环 保要求。 5.8.2一般采用30%的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吸收剂,每级湿法脱酸设备的设计应使烟气与吸收剂有足 够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 5.8.3脱酸塔型式可采用空塔、筛板塔、填料塔等多种结构。低脱酸负荷时,宜采用空塔、筛板塔结构。 根据处理效率、运行能耗要求以及长期运行稳定性能等因素综合选取塔型式,避免运行时塔内出现结 晶堵塞、腐蚀和磨损等现象。 5.8.4采用多级湿法脱酸塔时,应根据每级湿法脱酸塔的烟气温度和成分的差异,确定塔体结构和材 质。 5.8.5循环喷淋系统宜采用单元制,循环泵应考虑备用,宜采用N用1备形式。 5.8.6脱酸塔循环喷淋系统可分为塔内循环与塔外循环两种形式。根据场地布置、投资和运行维护等 因素综合确定采取何种形式。

8.5循环喷淋系统宜采用单元制,循环泵应考虑备用,宜采用N用1备形式 8.6脱酸塔循环喷淋系统可分为塔内循环与塔外循环两种形式。根据场地布置、投资和运行维 素综合确定采取何种形式。

5.9.1烟气系统的引风机有两种布置形式:一种位于袋式除尘器后,湿法脱酸系统前;另一种位于湿 法脱酸加热器后DB31/T 540.1-2011标准下载,烟窗前。根据工艺技术和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 5.9.2引风机风量裕量宜按焚烧炉设计烟气量的15%~30%考虑;全压裕量宜为10%~20%。设计 烟气量应考虑楚烧炉烟气波动幅度、喷水降温增加的水蒸气、烟道及设备漏风和罗茨风机投料输送引起 的烟气附加量等因素的影响。

5.9.3引风机应采用变频器调速。 5.9.4使用SNCR的烟气温度宜在850℃~1000℃范围;急冷塔入口烟气温度应不低于500℃,出 口温度应控制在200℃以下;袋式除尘器入口烟气温度宜不低于180℃且高于烟气露点温度20℃。 5.9.5烟道设计应满足烟道的强度、刚度和振动在允许范围内。 5.9.6烟道设计应根据烟道热膨胀量,在合理位置处设置补偿器。引风机、袋式除尘器进出口均应设 置补偿器,其它设备进出口根据系统布置确定。补偿器宜采用非金属材质。 5.9.7除尘器前的烟道风速宜为14m/s~18m/s,除尘器后的烟道风速宜为12m/s~16m/s。 5.9.8烟道及设备应密封,合理设置检修门,并在易积灰或积水处考虑排灰、排水。 5.9.9烟高度应满足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材质有玻璃钢、碳钢衬钛等,应根据综合技 术经济评价确定。同一焚烧厂内有多条焚烧线时,烟肉应独立设置,并采用集束形式。 5.9.10每条烧线均应在烟上设在线检测装置,在线监测指标主要包括:烟气流量、温度、压力, 湿度、氧浓度、颗粒物、SO,、HC1和NOx等,并应满足生态环境部对污染排放口的规范化设置要求,

5.9.4使用SNCR的烟气温度宜在850℃~1000℃范围;急冷塔入口烟气温度应不低于500℃,出 口温度应控制在200℃以下;袋式除尘器入口烟气温度宜不低于180℃且高于烟气露点温度20℃。 5.9.5烟道设计应满足烟道的强度、刚度和振动在允许范围内。 5.9.6烟道设计应根据烟道热膨胀量,在合理位置处设置补偿器。引风机、袋式除尘器进出口均应设 置补偿器,其它设备进出口根据系统布置确定。补偿器宜采用非金属材质。 5.9.7除尘器前的烟道风速宜为14m/s~18m/s,除尘器后的烟道风速宜为12m/s~16m/s。 5.9.8烟道及设备应密封,合理设置检修门,并在易积灰或积水处考虑排灰、排水。 5.9.9烟窗高度应满足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材质有玻璃钢、碳钢衬钛等,应根据综合技 术经济评价确定。同一焚烧厂内有多条焚烧线时,烟肉应独立设置,并采用集束形式。 5.9.10每条焚烧线均应在烟窗上设在线检测装置,在线监测指标主要包括:烟气流量、温度、压力、 湿度、氧浓度、颗粒物、SO2、HC1和NOx等,并应满足生态环境部对污染排放口的规范化设置要求

6.1.1.1急冷塔宜采用空塔结构,宜采用上进下出结构。 6.1.1.2急冷塔截面烟气流速宜取2m/s~3m/s,烟气停留时间宜取3s~5s。 6.1.1.3塔体材料宜采用Q345R,内部应设防腐隔热层,总厚度宜不低于150mm。塔内浇筑料设计、 施工应符合HG/T20683和GB50211的规定。 6.1.1.4塔体适当位置处应设置人孔门。

6. 1. 2± 干法脱酸塔

6.1.2.1干法脱酸塔应采用烟气下进上出的空塔结构,宜设文丘里进风形式, 6.1.2.2塔下部设药剂加料接口。 6.1.2.3塔截面烟气流速宜取4m/s~5m/s,烟气停留时间宜取2s~3s。 6.1.2.4塔体材料宜采用Q235B。内部宜设防腐层,厚度应不小于50mm;外部应设保温层,厚度 应大于等于50mm。 6.1.2.5塔体适当位置处应设置人孔门。

5.1.3.1除尘器宜设置若十独立的过滤仓室,其数量宜不少于4个。各过滤仓室进、出口应设置切换 阀门。过滤仓室可采用单列或双列方式布置DB31 757-2020标准下载,根据仓室数量和总平面布置要求确定。 5.1.3.2除尘器宜采用在线清灰方式;若采用离线清灰,除尘器过滤风速和运行阻力的确定,应考虑 离线清灰时的影响。 6.1.3.3灰斗斜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不小于68°,灰斗相邻壁板交角的内侧应做成圆弧状,灰斗排 灰口尺寸宜不小于400mm×400mm。灰斗需设置检修人孔门。 6.1.3.4除尘器的漏风率应不大于2%。除尘器宜在1000Pa~1500Pa阻力内运行。 6.1.3.5除尘器的上箱体、中箱体、灰斗和烟道内表面应喷丸(砂)除锈,除锈等级应不低于Sa2

等级,并涂装防腐材料,防腐材料耐温限度应高于除尘器最高运行温度。 6.1.3.6除尘器的花板应平整、光洁,不应有挠曲、凹凸不平等缺陷。花板平面度偏差不大于其长度的 2/1000。花板孔中心与加工基准线的偏差应不大于1.0mm,且相邻花板孔中心位置偏差应小于0.5mm。 花板孔径偏差应为0mm~+0.2mm。花板厚度应不小于6mm。 6.1.3.7除尘器用滤袋和滤料应符合GB/T6719、HJ/T324和HJ/T327的规定;滤袋框架应符合 HJ/T325的规定,其中滤袋使用寿命应不低于2年。 6.1.3.8气包的设计、制造和验收应符合GB/T150.3和GB/T150.4的规定;喷吹用电磁脉冲阀应 符合HJ/T284的规定,其膜片使用寿命喷吹应不低于100万次

等级,并涂装防腐材料,防腐材料耐温限度应高于除尘器最高运行温度。 6.1.3.6除尘器的花板应平整、光洁,不应有挠曲、凹凸不平等缺陷。花板平面度偏差不大于其长度的 2/1000。花板孔中心与加工基准线的偏差应不大于1.0mm,且相邻花板孔中心位置偏差应小于0.5mm。 花板孔径偏差应为0mm~+0.2mm。花板厚度应不小于6mm。 6.1.3.7除尘器用滤袋和滤料应符合GB/T6719、HJ/T324和HJ/T327的规定;滤袋框架应符合 HJ/T325的规定,其中滤袋使用寿命应不低于2年。 6.1.3.8气包的设计、制造和验收应符合GB/T150.3和GB/T150.4的规定;喷吹用电磁脉冲阀应 符合HJ/T284的规定,其膜片使用寿命喷吹应不低于100万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