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7397-2017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Y/T 7397-2017 海底管道连接器和水下跨接管系统推荐作法保温层可以用于跨接管设计中,若是这样,应确保设计参数在跨接管整个服役期内是有效的。尤 其是当跨接管需要回收到水面时,应按照湿式保温层运行后期的重量考虑。跨接管在运输和预安装升 降过程应按照保温层在空气中的重量进行计算。当分析跨接管应力时,应尽可能对保温层提供上浮力 和下浮力的情况进行分析。当采用某些保温层时,由于在连接器外毂座可能产生较高的反力,保温层 对跨接管整体刚度的增加也应考虑在内。 保温材料应满足工作环境的要求以及保温性能的要求。另外,系统应设计成满足合适的保温目的 和相应的冷却点需求。在组装、搬运、安装和运行期间,保温系统应保证随着跨接管系统的总体变形 和温度变化,而没有开裂、涂层剥落或者失效。
7.2.12海底土壤条件
应包含海底土壤条件,以确定位于海床的水平管段的摩擦力和刚度。这些参数对于确定跨接管的 边界条件十分重要。
偶然荷载可以因环境而异JJG(交通) 120-2015 灌砂仪检定规程,如油田区域、油田的位置和水深。偶然荷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落物荷载; 一地震荷载: 一按API17H选取的ROV冲击和加载力; 一冰荷载; 海底滑坡; 挂钩荷载(渔业活动或其他外力
刚性跨接管应根据以下波流荷载进行设计: 波和流引起的拖电力和惯性力; 由波和流引起的涡激振动(VIV),并最终导致疲劳。可根据需要设置涡激振动抑制装置,
7.2.15流引起的共振
针对跨接管含有气体或多相流条件、高流速或内部几何形状非连续的情况,应对刚性跨接管内 的共振(FIV)进行分析。
7.3设计分析可交付成果
SY/T 73972017
管道完整性结果,包括对应设计规范中相关的荷载工况(见7.4)下应力/应变结果/承载能力; 考虑安装和运行工况下的连接器的响应(所有弯矩和力); 跨接管位移构型(用于确定所需跨接管周边的间距); VIV分析; FIV分析。
7.6挠性跨接管设计考虑因素
挠性跨接管的设计应考虑API17B和API17J或API17K中列出的挠性管和系统形态设计因素, 以下因素也应包括在挠性跨接管设计中。
挠性跨接管设计应包括关于跨接管和相应结构的预制、不对中、勘察和安装误差
挠性跨接管应提供足够长度,以保证在水下测量和现场预制确切长度情况下还能按照计划布置 装。
用于跨接管与水下结构之间的连接系统应适合于计划的安装方式,并应能承受所有系统设计荷 载、温度荷载和疲劳荷载。另外,这些参数也应作用在中间法兰或用于将挠性管与海底管道相连的硬 管截面结合的管卡上。
如果系统的流体温度需要维持在特定水平,可对挠性管、性管与连接器的接口处和连接器进行 保温。保温材料应适合于裸露的环境和所需的保温水平。另外,系统设计应满足适当的热量指标和冷 点要求。保温系统应满足挠性跨接管在装配、吊装、安装和运行期间的总变形和温度变化要求,不出 现裂纹、脱胶或失效现象
如果需要对挠性或刚性跨接管进行清管,应调查如下几何尺寸问题 端部配件与辅助设备(侵蚀监测器、阀门和流量计)之间的内径变化: 管截面椭圆度; 跨接管弯曲半径(如果使用智能清管器可能需要大弯曲半径); 与挠性管内表面接触的清管器组件的兼容性; 来自插入式管道仪器例如侵蚀监测器和压力及温度监测器的干涉
制造商宜在海上作业的12个月之内对所有 在勘察船离开港口之前或到达作业区域后尽快对所有调查设备进行操作完整性检查。一旦所有调查设 备集成到ROV上,就应检查和记录从设备到ROV的所有偏移尺寸。
调查级水下陀螺仪应用来确定所有水下硬件 的方位。化螺仪有按照制造商的推存作法进行 校准和操作。这些过程宜尽可能接近铁磁性物体(如井口、水下采油树、管汇、管道等), 影响测量。在方位读取完毕后,当ROV返回到甲板时,应对潜水后的陀螺仪进行检查,
水下测量获取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每个毂座的倾角,毂座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每个毂座的相对高 度和毂座之间的海床剖面。当要进行跨接管水下测量时,应包括如下工作: 通常采用相对于海底基阵的长基线水声定位方法来获得长毂座位置和跨接管方位角。 带有倾角仪的长基线声信标通常用来获取毂座中心之间的直线距离。 声信标筒上宜有标记来从视觉上辅助ROV对声信标以90°间隔进行布置。声信标可安置在 毂座里或放在容器里并记录与毂座的偏差。 毂座中心线间宜进行足够的基线测量和倾角读取,声信标宜在简内旋转90°,重复测量直到 完成四个象限的测量。声信标宜在两个毂座间转换并重复完成测量。 每个毂座宜进行高程测量以确认相对高度偏差。 宜采用水深测量系统来得到毂座之间的相对海床剖面,检查可能决定跨接管路由或与海床的 间的海底异常
典型的线性测量公差为50mm(土2in),毂座对毂座的相对角度测量公差为±0.5°,不过上 述公差值取决于距离和测量方法。 勘察承包商宜准备最终测量图纸并给出水下测量结果。图纸宜标示每个毂座的纵倾角和横倾角 毅座水平间距,毂座相对高度和毂座中心线之间的海床剖面。 宜准备总报告,包含测量图纸、计算、测量毂座倾角(纵倾、横倾和方位)、从LBL基阵得到的 结构与毂座位置、工具偏差、毂座高度、测量毂座之间的倾斜范围、测量毂座之间相对高度和毂座水 平与垂向距离。
与水下毂座一致的预制架通常用于陆上跨接管预制,可采用传统勘察技术来确定每个跨接管连接 点的水平位置、高程和毂座倾角。毂座垂直与水平距离可接受公差值为土3mm(1/8in),毂座纵倾与 横倾角公差值为±0.1°。 在跨接管预制期间宜至少进行如下工作以保证在预制架上的试验毂座保持在勘察位置: 设计预制架具有足够刚度; 预制架放置和锚固在刚性基础上以保证跨接管荷载不会导致预制架倾覆或提前移位; 固定毂座位置与角度调节装置。 跨接管制造商宜通过计算和/或分析证实使用的方法在预制流程中能够保持试验毂座位置
在跨接管预制完成后,可相对已批准的最终水下测量图纸进行预制后勘察,以验证每个 接点的水平位置、高度偏差和毂座倾角。可接受公差宜与设计中假定的公差保持一致,
9刚性跨接管预制与试验考虑因素
应按照公认的标准进行保压焊接,例如AMSEB31.3,ASMEB31.4,ASMEB31.8,API1104, ASMESectionVIl或类似标准。 应按照AWSD1.1或类似标准进行结构焊接。 所有的焊接工艺程序在使用前应经过评定,根据适用的焊接规范例如ASMESectionIX,API 1104或AWSD1.1对焊接工艺评定记录进行合格鉴定。根据使用的焊接标准,焊工和焊接作业方应 具有相关资质。 应考虑保压焊焊接修复程序的发展。
9.2焊接与管段组对考虑因素
承压锻件、管件和承压焊缝应设计为具备足够的焊接和无损检测通道空间。 应考虑疲劳临界焊缝。对于指定的疲劳临界焊缝,应考虑给出焊缝削磨外径和内径要求以改进抗 疲劳性能。削磨程序使用之前应通过分析和试验数据进行合格鉴定资格评定。 为了增强焊缝质量尤其是用于疲劳环境,应考虑减少安装误差。大部分设计标准都对管段组对时 的最大偏差给出了推荐值。 为了保证焊接节点质量满足适用规格书中的标准,应对焊接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使其在设备应 用期间的有效证书应按照申请要求提供给最终用户。
跨接管端部配件通常是预制的,跨接管的最终现场节点连接是在水下测量后进行的,考虑了实际 纵倾角、横倾角和水下结构上配对毂座之间的高程与距离。 为了得到需要的跨接管构型,可能有必要使相邻管段形成偏移角度。在这种情况中,几何尺寸与 应力的限制应参考适用的配管标准。管段角度偏差≤3°时,通常在设计上不需要考虑为弯管。 在焊接之前,应确认跨接管连接器、阀门和贯穿件的正确方位。跨接管的附属设备,例如控制管 和仪表设备,应安置在避免与ROV、安装索具和落物干涉或碰撞的位置。连接器和阀门的ROV操作 面板应位于方便ROV进人的位置。 在预制工作开始之前,制造商和最终用户之间的生产前会议应处理如下问题: 批准的检验和试验计划; 批准的预制图纸; 批准和评定合格的焊接规格书; 焊缝修补程序; 合格的焊工资质; 合格的无损检测程序和人员资质; 管道组对程序; 疲劳敏感焊缝处外径和内径削磨程序; 不符合报告程序
.4陆上预制场地工具利
陆上预制场地应用如下设备和服务: 预制架用来模仿出油管道插头在水下结构上的方位。预制架的倾角、偏角和高度应能与水下 测量数据符合。 非整体连接器需要连接器执行工具,应能在预制场地为预制和试验活动提供便利。 预制架应安装测试面板/毂座,可通过调整来模拟来自实际毂座水下测量数据中的纵倾、横 倾角和高程。预制完成后,测试面板/插头应便于进行跨接管的压力试验。 如果预制架不用来进行跨接管的陆上存储和海上运输,可能需要船运撬块。这些撬块应能进 行调整以适应跨接管的不同高度和长度。 在提吊试验、预制场地移位或海底安装中,提吊大的跨接管端部套件或全部组装好的跨接 管可能需要用到吊装梁。现场应有合适能力的起重机用来进行跨接管的提吊试验和装船。 应根据API17D或类似标准进行卡具和相应的提吊装置(索链、钢丝绳、卸扣)的设计和 负荷试验。 当组装预制架时,预制场地应能与跨接管的重量、高度和长度相适应。 预制场地应位于码头边以便于跨接管的装船,运输跨接管的船舶应能够进人预制场地的码 头边。
为满足特定的热性能要求,管道跨接管可能需要保温。保温材料宜按需要的应用进行认证。管道 跨接管保温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宜包括以下要求: 保温材料宜能承受所需的温度和静水压力; 保温材料宜能抵抗运输和安装期间的动态载荷; 如果保温材料刚度会导致跨接管产生重大的附加刚度,则在跨接管应力分析中宜包括保温材
SY/T 73972017
料刚度的评估; 跨接管起吊和支撑计算中宜包括保温材料空气中的重量; 跨接管应力分析中宜包括保温材料水下重量或浮力: 跨接管应力分析中宜包括保温材料对海流拖电和VIV的影响; 宜遵循保温材料制造商的保温材料应用和维修的说明; 保温材料应用前宜满足保温材料制造商的管子表面处理要求; 宜遵循保温材料制造商的最小固化要求以防止保温材料水下开裂和剥离; 保温材料与管子涂层的粘结强度宜小于涂层与管子的粘结强度(这个确保保温材料发生损坏 时,跨接管不会暴露在海水中); 保温材料应用前宜确认跨接管上控制管路和仪表位置; FAT期间应确认保温材料与连接器执行工具操作不会发生干扰; 保温材料下或嵌在保温材料中的紧固件和管子材料宜满足服役温度要求; 需要干涉的跨接管部分(例如连接器的锁紧/解锁装置)宜使用预制的蛤壳式调节箱或盒 子,以提供必要的系统热性能; 宜满足保温材料制造商推荐的节点保温要求
在跨接管工厂接受试验中至少宜进行以下试验: 跨接管建造前制造商宜进行跨接管连接器工厂接受试验。 由经过资质认证的NDE检验人员评估焊缝NDE结果,并评判满足规定的规范要求后再进行 跨接管的水压试验。 确认ROV介人控制仪表的安装正确。 跨接管建造后、连接器与内毂座或测试毂座锁紧之前,宜清除跨接管内部所有焊渣、水垢 沙和其他松散的物质,以便在连接过程中这些物质不会固结在密封或接触面处。 如果跨接管要求是可通球的,在水压试验前宜进行通径试验。如果建造后跨接管结构不易于 通径,那么宜在跨接管最终组装前通径,并通过NDE确认最终的现场焊缝处没有过度的根 部熔透。 在建造和试验期间,必要时跨接管宜沿跨度方向进行支撑,以确保包括保温层、跨接管装备 的部件以及内部流体的跨接管重量不会导致应力过度。 跨接管水压试验前宜进行垫片密封测试。 可能包含流体的控制管路在安装连接器垫片后(后座)测试宜与跨接管的设计压力匹配,并 与跨接管一致的设计标准进行测试。 跨接管水压试验宜使用添加缓蚀剂的试验介质,尤其是没有内衬CRA材料的跨接管。 测试装置宜包括卸压装置,以确保充水操作或水压试验期间跨接管不会超压。 在水压试验开始前宜排除所有滞留气体。这样跨接管端部需要位于高点、端帽处使用内部排 气管、清管或抽真空。这点对于不规则形状或内表面不均匀的跨接管尤为重要,这种类型的 跨接管可能导致更多的滞留空气。同一平面的垂直式跨接管比水平式或其他非垂直式跨接管 在水压试验中更易于充满试验介质。 跨接管宜按公认标准的要求和接收标准进行水压试验,例如ASMEB31.3,ASMEB31.4或 ASEMB31.8。最小保压试验应与公认标准一致,并宜在压力稳定后开始。 跨接管宜以安装形态(空的或充水)进行吊装试验,以确认撑杆和索具布置的性能。吊装试 验宜在跨接管设计期间进行分析,以确保跨接管吊装时不会超出允许应力范围而导致失效。 吊装试验宜在跨接管装船运输前进行,以便遇到间题有时间解决
SY/T 73972017
在吊装试验中宜记录跨接管的最终重量,并清晰模印在跨接管上。 宜检查跨接管和连接器执行工具间的接口。宜充分熟悉连接器执行工具的能力,这样不会超 出供应商推荐的能力范围。在适当的地方还宜考虑检查跨接管和其他连接器工具的接口。 宜检查跨界管系统和所有非直接焊接在系统上的部件间的电连续性。在确定电绝缘或有不可 接受的高电阻的部件处宜通过安装电缆、增加阳极、部件间去除涂层或其他必要的方法进行 修复,以达到要求的电连续性。 宜检查跨接管装配的任何设备间的接口,例如ROV面板、阀门执行器、探砂器和流量计。 宜确认跨接管吊点、ROV接口、业主需要识别的信息和水下连接点(例如采油树端部、管 汇端部)的标识和模印。 宜测试狗窝接口的绝缘以确保安装和功能正确。如必要宜提供狗窝内表面暴露区域的腐蚀保护
宜准备跨接管制造数据书用于归档和管理,数据书宜包括以下文件: RT,UT,LP,MT和硬度试验的检验报告; 所有应用的NCR; 焊接程序规格书; 焊工资质认证记录; 测量报告; 完工建造图纸和焊缝纸; 带有零件号码、序列号和所有跨接管部件允许的可追踪的其他识别信息的物料清单/设备清单; 预制架的测量报告; 完整的FAT程序; 所有计量表和图形记录仪的校验证书; 提吊试验证书; 索具布置图纸。
9.8吊装试验证书,索具布置图运输和储存
10.1安装和回收系统总体要求
跨接管装配的设计宜包括易于人员准备、操作、安装、测试和回收的安全方法。系统设计宜 用的标准接口。 用于安装/回收跨接管的方法和设备宜确保在选用的工况下安全可靠地操作。并需考虑准
SY/T 73972017
求,安装船舶规格、可用的资源限制条件和环境条件。 临时或永久性安装系统在安装、解脱、再连接和移除过程中不应引起障碍或限制,且不应对永久 设施产生任何危害,在安装和回收操作时,安装系统设计应允许安装过程中断,且不影响设备的安全 和完整性。 起吊和安装设计应在考虑用于调查和安装的船舶类型的基础上,使起吊高度最小,应考虑可执行 多任务的多功能船舶和专业船舶的使用。系统设计不应依赖单独的船舶,且应考虑实际的天气窗口进 行安装和回收。 在安装和回收的设备的设计和极限条件定义时宜考虑环境条件。这些环境条件包括: —风速; 一流速; 一流向和波向; 一有效波高。 安装/回收分析宜在确定船舶所有设备操作、测试和运行/回收程序后进行。安装/回收工具和 程序宜根据失效模式原理进行设计,失效优先顺序为人类和环境安全、井口控制、系统可操作性、可 靠性和完整性
10.2安装和回收设备
撑杆是用于辅助陆地和海上/水下跨接管吊装操作的设备。典型的撑杆由一根带有索具的有一 定跨度的管或其他梁结构组成。对于水平跨接管,可能需要一个更加复杂的框架系统。基本的撑杆 匡架应: 对附带索具、接头执行工具和/或运输支架的跨接管长度、重量和结构类型提供足够的支撑; 防止吊装时跨接管产生大的挠度; 在水中是稳定的,包括安装后移除浮力块和配重块; 一适应由于船舶升沉引起的动态荷载; 沿长度方向提供可调节的起吊点,以适应不同的跨接管长度和形状; 跨接管就位后可利用ROV解脱卸扣和挂钩; 适用于运输、就位和回收期间跨接管的停放; 适用于跨接管与甲板的连接和分离; 包括用于甲板定位的卷扬机钢缆连接点。
通常,吊装卡具永久装配在跨接管上,为连接撑杆提供安全的起吊点。跨接管安装后,吊装卡具 依然保留在水下,且应设置阴极保护。卡具可以直接连接在跨接管管体上,或在某些情况下设置在保 温层上。卡具设计中应考虑夹持较软材料如保温层的影响,且在通过卡具进行起吊/下放时应避免保 温层的破坏。
10.2.5设备认证和检验
SY/T 73972017
所有准备用于动员、临时使用或其他备用的海上安装的备用的索具、吊装设备和相应的吊装工具 宜根据API17D的要求定期进行检验,以确保这些设备满足使用要求。 如果索具或吊装设备(包括吊耳和其他吊点)没有适用、有效、在有效期内的合格证书,则不得使用。 如果索具或吊装设备(包括吊耳和其他吊点)有明显的损坏标记、严重的磨损或变化,则不得使用。
跨接管的安装/回收操作手册应该制定,其中宜包 项目质量计划; 项目健康、安全和环境计划; 项目应急计划和流程图; 通信计划; 设备清单; 跨接管移动程序; 海上固定布置; 海上固定程序; 水下勘查程序; 安装程序; 测试程序; 回收程序; 竣工图纸; 安装顺序图纸; 吊装程序和图纸; 安全吊装区域定义和图纸; HAZOP报告; 锁具清单及证书。
跨接管的安装/回收操作手册应该制定,其中宜包括下列文件: 项目质量计划; 项目健康、安全和环境计划; 项目应急计划和流程图; 通信计划; 设备清单; 一跨接管移动程序; 海上固定布置; 海上固定程序; 水下勘查程序; 安装程序; 测试程序; 回收程序; 竣工图纸; 安装顺序图纸; 吊装程序和图纸; 安全吊装区域定义和图纸; HAZOP报告; 锁具清单及证书。
10.4.1预装卸活动
在开始操作之前,需要执行动员简要指示,包括以下内容: 建立一系列的指令; 工作范围; 动员程序; 动员中的责任分配; 工作安全分析(JSA)结果; 风险评估结果; 船舶警报描述:
SY/T 73972017
紧急停止按钮位置; 集合点和疏散路线; 船舶熟知; 船许可体系。 需要明确各方的可联系的通信方式。在装卸过程中,以下各方需要明确通信方式: 陆上船员; 供给船驾驶舱; 操作控制; 甲板起重机; 甲板船员(包括绞车操作工)。
4.2平台安全注意事项
10.4.3装卸前甲板准备
所有操作应在船舶许可工作系统下(适用时)执行。 设备就位应符合甲板使用布局。任何变动需要平台监督、安装工程师、项目工程师、船长和甲板 领队同意, 船舶起航前,甲板布局需经船长检查并批准。 无论是机械、电驱动还是氧乙炔的切割和研磨设备,均需具有认证资质并具有丰富经验的人使 用。获取有关部门批准的热工许可证是切割和研磨设备作业的必要条件和依据。 只有具备焊接资质并经验丰富的焊接工人可进行焊接作业,并遵守焊接程序。所有焊接,尤其是 操作性的(起重、搬运,固定)应使用无损检测(NDE)认可的方法进行监控、检查和批准。在进行 焊接作业之前,船舶必须通过无气体认证。 固定焊接无损检测(NDT)应遵守DNV规范中关于移动平台入级第3部分第1章第10节、 AWSD1.1或者API2X的要求
10.5安装与回收前准备
需要明确各方可以联系的通信方式。对于安装和回收作业,以下各方需要明确通信方式:
SY/T73972017
供给船驾驶舱; 操作控制; 验船师; ROV控制; 甲板起重机; 一甲板船员(包括绞车操作工); 公司代表/安装监督。 供给船操作之前,所有工作站之间应建立通信方式。应进行船舶内部通信测试。 所有的甲板吊机操作均应在甲板监督或其指定人员的指令下进行。当有负载通过水体时,所有通 信均应通过安装监督或其指定人员进行。 对ROV等换位器进行基本系统检查,确保所有电池供给的装置得到完全充电、检测和接通。 ROV现场调查检测跨接管和配套毂座周围的碎石。调查还应包括已连接的两结构物的跨接管路 径可视化检查。
调度和回收作业确立安全起吊区。一旦达到海床上预定距离,设备宜从一个场地转移到另一个场地。 为准备跨接管安装,应移除压力帽(若果安装到水下结构物)并清理毂座。若需要,插头宜安置 防护盖。 甲板船员宜检查所有起吊索具,保证附属物从跨接管移除或者安全通过飞溅区。如果需要,附加 救护绳。确认跨接管所有固定已经移除,同时转运架上跨接管是解锁状态。 一旦跨接管吊离甲板,在跨接管下放通过飞溅区前,供给船或者货运驳船应重新定位远离安装 。安装承包商需要确定跨接管的最大水中下放速度。如果必要通过浮力块控制安装速度。 水下机器人(ROV)监测跨接管在水中的下放过程,并确保跨接管已经达到海床上预定距离。如 果必要,就位前使用升沉补偿。 跨接管宜一端就位的同时利用ROV辅助定位。就位速度不宜超过跨接管/连接系统设计时的指 定值。 跨接管下放到水下主结构后,索具放松,并从跨接管上解脱。在从海面回收之前,安装索具包宜 定位在一个安全的距离以远离水下设备。 跨接管两端锁定到配套毂座后,连接器执行密封测试以确认密封良好。密封测试通过位于跨接管 上的ROV导向杆完成。 密封测试后,工具包宜与跨接管连接器、连接索具取消连接,在从海面回收之前,工具包应定位 一个安全的距离以远离水下设备
10.6.2外部密封测试要求
密封测试液压管道应清除空气。例如,在跨接管连接器锁定内毂座前通过管道注人足够的液压油。 跨接管连接器制造商需在安装、运行和维护(IOM)手册中提供一个建议的密封测试程序。 在进行最少15min保压前,密封测试压力宜稳定。跨接管密封测试液压管道通常管径小且长度 短,故仅有一个很小的液压油体积。因此,为满足测试压力稳定,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10.6.3密封测试失效
跨接管连接器制造商需提供密封测试流程图。该流程图宜就可能遇到的所有的密封测试异常提供
建议,并可考虑进行内压测试。 在发生密封测试失效并需要进行水下密封更换时Q/SY 06520.14-2016 炼油化工工程消防安全及职业卫生设计规范 第14部分: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pdf,跨接管连接器供应商宜提供密封移除和替换工 具,且宜在安装、运行和维护(IOM)手册中提供工具的使用程序。
10.6.4跨接管湿式停放
在一些情况下,在连接内毂座之前,跨接管可能被下放并停留在水下一段时间,通常把 称作“湿式停放”。一旦跨接管下放至主结构,安装索具将被拆除并回收到海面上。随后, 部连接器进行装配。该情况充许作业者灵活地利用船舶
跨接管回收需要与安装新跨接管具有相同级别的计划。跨接管回收宜做到对跨接管、水下毂座 和支持结构的损伤最小,并将管道内介质向环境中排放量降至最低,同时应保证跨接管可安全回收到 海面船上。跨接管回收宜制订应急计划,包括跨接管拆除前管道冲洗、清理管道内残余碳氢化合物方 法、裸露毂座的封盖、充水跨接管的处理和转移。
若存在不安全的物体落入水中并可能会损伤并场和/或已建基础设施的潜在风险,则应进行落 来确定物料处理的避让区。
10.8.2天然放射性物质
关然放射性物质(NORM)的管理不在本标准的范围内。在回收正在服役的跨接管时GB 51303-2018 船厂工业地坪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如果生 表明管道内水垢和沉积可能存在放射性物质 则需要制定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