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7088-2016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Y/T 7088-2016 钻井泵的安装、使用及维护首次安装前,应按制造商提供的装箱清单清点全部设备,确认设备及其附件完好,工具等辅助木 料齐备。按照井场设备布置图进行划线,确定钻井泵的正确摆放位置
钻并泵的整体吊装应接照制造商的吊装标识进行吊装,推荐采用4根单独的吊索具吊装,单根吊 紧具的长度和破断拉力按设备外形重量及吊索具承 载能力的规定选择,
5.3.1原动机和传动装置上的所有安全防护装置,应处在安全位置,满足健康、安全、环境 (HSE)的要求。 5.3.2设备的支承基础应水平,基础水准平面度为土5mmJC/T 2463-2018 水泥窑用耐火材料挂窑皮性静态试验方法,基础的承压强度符合SY/T6199的 要求。 5.3.3排出管线压力等级应不低于泵的最大工作压力。 5.3.4确认钻井泵安装位置无任何障碍物,安装作业人员处在安全位置
5.3.1原动机和传动装置上的所有安全防护装置,应处在安全位置,满足健康、安全、环境 (HSE)的要求。 5.3.2设备的支承基础应水平,基础水准平面度为土5mm,基础的承压强度符合SY/T6199的 要求。 5.3.3排出管线压力等级应不低于泵的最大工作压力。 5.3.4确认钻井泵安装位置无任何障碍物,安装作业人员处在安全位置
5. 4. 1地面安装
录垫平垫稳,整板下的支承基础应 并泵底座梁宽度。潮湿或沼泽地带, 应有稳固的基础
5.4. 2 永久安装
当钻井泵及泵组安装在钻并船、钻井平台的结构件上时,应用螺栓将泵底座固定于支承基础,泵 应用垫片垫实,且在螺栓松开的情况下坚实地落在所有垫片上,并配有限位块,不应仅用螺格
5.5.1泵和原动机之间采用皮带或链条传动,皮带轮(链轮)共面度应小于1mm。简单且较精确的 对中方法是用两根细钢丝,沿两个皮带轮(链轮)的一个平面张紧,一根在中心线之上,一根在中心 线之下,移动其中一个皮带轮(链轮),使两根钢丝和皮带轮(链轮)四个点接触时,即可确定两个 支带轮(链轮)已对齐,其中心线是平行的,并且和轴线垂直。
5.5.2皮带变松后通过移动皮带轮调整皮带的张紧度,皮带张紧后皮带的张紧侧应没有下垂,松弛 侧也应张紧,然后再移动皮带轮增加中心距长度的0.5%。 5.5.3链条张紧度按链条的下垂尺寸计算,水平至45°角传动链条为链轮间切线长度的2%~3%, 45°角至垂直链条为链轮间切线长度的1%~1.5%。 5.5.4采用万向轴连接时,法兰端面平行度<1mm,万向轴倾斜度误差±1°
5.5.2皮带变松后通过移动皮带轮调整皮带的张紧度,皮带张紧后皮带的张紧侧应没有下垂,松弛 侧也应张紧,然后再移动皮带轮增加中心距长度的0.5%。 5.5.3链条张紧度按链条的下垂尺寸计算,水平至45°角传动链条为链轮间切线长度的2%~3%, 45°角至垂直链条为链轮间切线长度的1%~1.5%。 5.5.4采用万向轴连接时,法兰端面平行度<1mm,万向轴倾斜度误差±1°
5.6外围辅助部件安装
5.6.1吸入管线的安装
5.6.1.1吸人管线的配置要求!
.6.1.1吸人管线的配置要求: a)钻井泵吸人系统中应有吸人滤网,吸入滤网过流面积大于管线内孔面积。 b)钻井泵应配吸人空气包。 c)不应把放喷管线回流接入吸人管线。
a)尽量缩短吸入管线长度。 b) 吸入管宜通径保持一致,管线内径宜选择比钻井泵吸入口大的规格。 c 适当降低钻井泵冲数。 d)增加吸入罐内的液位高度。 e加装灌注泵。
5.6.1.3吸人管线的安装要求:
a)保证吸人管线的直线度。 b) 管线上阀门的安装方向与液流方向一致。 c) 吸入滤网清理干净。 d) 上紧吸入管线上的所有连接螺栓,且法兰之间的密封垫无损坏。 e) 管线连接密封可靠。 f)灌注泵支撑安装牢固
5.6.2放喷管线的安装
5.6.2.1放喷管线与水平方向之间应具有不小于3°的向下倾角(海上钻井平台可不适用本条)。 5.6.2.2放喷管线在吸入罐顶弯曲处的角度应不小于135 5.6.2.3吸人罐上的固定管夹应固定牢靠。 5.6.2.4 放喷管线两端应有安全绳或安全链。 5.6.2.5钻井泵排出管路与安全阀之间不应安装任何型式的阀门。 5.6.2.6上紧所有螺栓,砸紧所有活接头
5.6.3排出管线的安装
5.6.3.1钻井泵排出口与排出管线连接紧固。 5.6.3.2高压软管活接头两端应有安全链或安全绳。 5.6.3.3排出管线应支撑牢固
5.6.4动力源的连接
5.6.4.1动力电缆 5.6.4.2动力旋转部件如万向轴、皮带、链条等应加装护罩,且固定牢靠。
6.1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6.1.1动力端加润滑油
6.1.1.1润滑油品的选用参见附录A。 6.1.1.2检查动力端油池是否清洁干净,按制造商规定牌号和体积将润滑油注人动力端,并确保润 滑油位处于最高油位。 6.1.1.3链条传动泵组应将润滑油注入链条箱,润滑油应达到最低与最高油位之间,润滑油牌号应 符合制造商的相关规范。
6.1.2喷淋泵水箱加冷却液
钻井泵运转前应给水箱内加满冷却液。
钻井泵运转前应给水箱内加满冷却液。
6.1.3排出空气包充气
排出空气包按制造商的规定充人一 不应充入氢气、氧气等易燃、易爆气 体。充气结束后应关闭截至阀,不应在钻井泵工作时打开截止阀观察压力表。
6.1.4缸套活塞的组装
根据钻井工况排量和压力要求,选择安装适应的缸套活塞规格,确保钻并压力不超过此级缸套的 额定压力,且满足钻井排量要求
6.1.5安全阀放喷压力调整
根据钻井泵内所装缸套规格,参照钻井泵铭牌上相应缸套的额定压力,设定安全阀的放喷压力
钻井泵使用前应做以下检查: a 吸入管线上各阀门是否正确开启和关闭。 b) 排出管线上各阀门是否正确开启和关闭。 c) 放喷管线旁路阀门是否关闭。 d) 喷淋泵管线阀门是否开启。 e) 外置润滑油泵管线阀门是否开启。 空气过滤器是否安装,滤芯是否清洁。 g) 主电机或动力输人装置是否正确连接,泵的工作旋转方向是否正确, h) 检查吸入罐内是否充满钻井液,且罐内钻井液的液位应高于缸套活塞中心。
6.3钻井泵的使用原则
6.3.1推荐钻并泵在80%的负荷下使用,不应超负荷使用。 6.3.2没有配灌注泵时,应尽量使用大缸套、低泵冲。 6.3.3钻井泵运转时应低速启动,泵冲由低到高逐渐加载,且最高压不应大于缸套对应的额定压力。 6.3.4做好定期检查维护,详见7.2。
1推荐钻井泵在80%的负荷下使用,不应超负荷使用。 2没有配灌注泵时,应尽量使用大缸套、低泵冲。 3钻井泵运转时应低速启动,泵冲由低到高逐渐加载,且最高压不应大于缸套对应的额定压力 4做好定期检查维护,详见7.2。
6.4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6.4.1液力端排空气
更正式运转前应空循环一段时间,将液力端内空
6.4.2观察排出压力表
钻井泵运转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排出压力,如不上压或超压,应及时停泵检修,故障排除 6.5。
6.4.3观察喷淋泵冷却液情况
定期检查喷淋泵冷却液是否充分喷射到缸套活塞上:若水箱冷却液不足,应及时补充,冷却 变质则应停机清洗水箱,更换冷却液
6.4.4检查润滑油压力与油位
6.4.4.1检查润滑油压力,最低油压不应低于制造商 方法见6.5。 6.4.4.2每班检查油位,油位应处于油标尺的最低与最高油位之间, 6.4.4.3至少每个月检查润滑油质,油品变质后应进行更换:使用中每半年更换一次润滑油
6.4.5观察液力端溢流
检查液力端高压密封处报警孔是否有溢流现象,溢流钻井液表明对应部位密封件没有压紧或已损 坏,应及时上紧和更换
或流量波动较大时,通常是活塞刺蒲, 发现刺漏应及时停泵更换缸套或活塞
观察液力端阀总成工作情况,发现阀体阀座有刺漏,应及时停泵进行更换,防止进一步刺伤 液缸。
钻井泵在达到稳定运转工作状态下,动力端各部位的温升不应超过60℃,最高温度不应超 过90℃。
6.4.9排污法兰定期放水
每周从机架两侧的排污法兰处排水一次,以保证润滑油的洁净
6.4.10钻井泵运转其他方面检查
钻井泵运转其他方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a)是否有异常响声,有则应进一步排查,必要时停泵检查。 b)是否有异常震动,有则应进一步排查,必要时停泵检查。
C 润清油是否有泄漏,有则应进一步排查,必要时停泵检查。 d) 液力端与动力端零部件是否有松动,必要时停泵上紧。 传动装置是否有异常抖动,必要时停泵进行调整。 工作时不应打开排出空气包上的截止阀观察空气包压力表。 g)钻井泵工作时不应打开安全阀的护罩。
钻井泵常见故障分析见表1。
表1钻井泵常见故障分析
7.1.1操作人员应根据制造商提供的相关技术文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7.1.2开始维护保养前,应根据维护保养内容进行安全操作,如停机断电并泄压,设立临时遮拦, 7.1.3按照制造商提供文件的规定使用润滑油和润滑脂,包括规格、用量、环境温度要求等。 7.1.4在维护过程中应防止污染物进入钻井泵内部。 7.1.5所有零件在装配前应清洗干净,不应有毛刺、裂纹、刺痕等影响产品质量的缺陷。 .1.6更换零部件时,应按制造商技术文件规定的扭矩上紧螺栓螺母,用土字交叉方式均勾上紧
钻井泵定期检查维护见表2。
表2钻井泵定期检查维护表
3.1钻井泵停用或放置超过10d以上3个月以内,防护推荐如下作法: a) 放尽液力端(包括空气包和安全阀)的钻井液,用清水冲洗干净,清除液力端各零部件及缸 套腔中的污物,用空气吹干各零部件,并涂防锈油或润滑脂,随后再将取出的零部件安 装上。 b)排出空气包泄压放空。 喷淋泵水箱中的冷却液排放干净。 d) 打开排污法兰,排尽沉淀池中的污物。 e) 十字头孔端盖、后盖、视孔盖等应关闭严密。 3.24 钻井泵停用或放置超过3个月时,尽量存放在库房内;如果在室外存放,应用防雨布遮盖。 余按7.3.1的要求防护外,防护增加如下推荐作法: a) 排尽动力端油池的润滑油,清除底部的沉积污物;动力端油池注入润滑防锈油,跑合一段时 间,使轴承、十字头、导板、齿轮、中间拉杆等零部件表面形成一层防护油膜。 b)吸人口与排出口用盲板盖住。 C) 拆下机架上部空气过滤器,用丝堵封堵严实
为了完成大修工作,大修商应确定工具、材料、测量和检验设备,并确认大修人员资格。
8.3主要件的检查、修理技术条件
SY/T70882016
8.3.1.1轴承构件有破碎、裂纹、颜色变蓝应报废。 8.3.1.2滚动面有麻点、凹痕、剥落应报废;连杆小头轴承有小面积麻点时,允许用油石修光后调 面(旋转180°)使用。 8.3.1.3游隙超过制造商规定值时应报废。 8.3.1.4若内外径尺寸超差,组装时应选配,以确保装配过盈量,若内外径尺寸严重超差应报废。 8.3.1.5装配轴承需加热时,应均匀加热,温度为100℃~120℃
3.3.2.1齿轮有裂纹、断齿或齿面开放性点蚀深度超过2mm时应报废。 3.3.2.2磨损或胶合变形超过1mm或存在浅度开放性点蚀时,大小齿轮可左右轴端同时调头,以 用未磨损的面啮合,若已调过头则应报废。 3.3.2.3更换大齿轮时,小齿轮应以未使用过的齿面与之啮合
8.3.3.1传动轴进行无损检测,应符合NB/T47013.4的规定,并符合II级质量要求;工作轴段与 支承轴颈同轴度超过0.3mm时应报废。 .3.3.2配合部分磨损超差应采取刷镀、喷焊等方法进行修复;磨损量小于0.10mm时,允许在装 配时采用涂厌氧型固持胶的方法,详见8.5.5的规定,
8.3.4.1无损探伤检查各轴领及圆角处,关键部位应符合NB/T47013.4的规定,并符合1级质量 要求;非关键部位应符合NB/T47013.4的规定,并符合Ⅲ级质量要求。 3.3.4.2配合部位磨损超差应采取刷镀的方法进行修复;磨损量小于(.10mm时,充允许在装配时采 用涂厌氧型固持胶的方法,详见8.5.5的规定;磨损量在0).1mm~0.4mm时,应采取刷镀、喷焊等 方法进行修复。偏心轮配合部位过盈量不足时允许采用涂胶的方法,
8.3.5.1出现螺纹损坏、局部掉块、弯曲变形应报废、 8.3.5.2无损探伤检查有裂纹即报废
8.3.5.1出现螺纹损坏、局部掉块、弯曲变形应报废
8.3.6.2小头孔超差或失圆采用刷镀、喷焊等方法进行修复。 8.3.6.3以大孔为基准检测小孔对大孔的平行度,平行度误差大于0.10mm时,可对一个孔刷镀 喷焊并重新加工的方法进行修复。
8.3.7十字头与导板
3.7.1十字头单边 3.7.2十字头上的中间拉杆定位孔超差应采取镶套修复,连接螺孔损坏可整组错位重新钻攻。
8.3.8.1主轴承座与墙板间的焊缝经无损探伤发现有局部微小裂纹,允许补焊修复,并对补焊焊缝 及周围热影响区进行表面磁粉检测,应符合NB/T47013.4的规定,按Ⅱ级质量要求验收。 8.3.8.2主轴承螺孔的螺纹牙应完好无损,否则应扩孔、补焊并重新镗孔、攻丝。 8.3.8.3导板座部位如有变形,允许调变形和补焊,并重新找正镗孔修复,严重变形时应报废。
8.3.9.1内腔出现疲劳性裂纹或刺损部位难以修复时报废, 8.3.9.2快速拆卸螺纹的始扣损坏超过总圈数的%圈或磨损大于%螺距时应报废。 8.3.9.3阀座锥孔及其他密封部位失效可补焊修复使用。 3.3.9.4连接螺孔失效,应扩孔、补焊并重新孔、攻丝
8.3.10缸盖、缸盖法兰及阀盖
8.3.11排出空气包壳体
8.3.11.1密封处刺伤磨蚀允许焊接修复。 8.3.11.2连接螺孔失效,应扩孔、补焊并重新镗孔、攻丝。 8.3.11.3铸件或锻件壳体经磁粉探伤,应符合NB/T47013.4的规定,并符合Ⅱ级质量要求,否则 应报废。 8.3.11.4静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额定工作压力的1.5倍。试验规程为: a)初始保压期。 b) 试验压力降至零。 c)二次保压期。 保压期应从达到试验压力,且试压件和压力测试仪表同压力源隔离,试验件外表面完全干燥之后 计时,首次保压期应不少于3min,二次保压期不少于10min。 8.3.11.5排出压力表经有关计量技术机构鉴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8.3.12其余零部件的要求
8.3.12.1缸套法兰、缸套压盖、缸盖、阀盖、排出管、排出滤网总成(排出五通)、弯管总成、皮 带轮等刺伤磨蚀后,允许修复。 8.3.12.2中间拉杆、卡箍、耐磨盘、阀杆导向器、中间拉杆盘根盒、充气阀、润滑泵滤油器、键、 紧固件等,凡有刺伤磨蚀变形失效现象应更换
8.4应更换的零(部)件
大修后组装时,钻井泵上的下列零(部)件应更换为新的: 所有橡胶件、密封垫、密封圈、橡胶软管(若有)、三角皮带(若有)。 b 缸套、活塞、活塞杆、活塞螺母、阀总成、阀弹簧、固定卡。 液缸与机架的连接螺栓、排出空气包上的连接螺栓、液缸与缸盖法兰的连接螺栓,以及液缸 与排出管的连接螺栓。 d 安全阀上的剪切销、警告牌、铭牌。
大修后组装时,钻井泵上的下列零(部)件应更换为新的: a 所有橡胶件、密封垫、密封圈、橡胶软管(若有)、三角皮带(若有)。 b 缸套、活塞、活塞杆、活塞螺母、阀总成、阀弹簧、固定卡。 液缸与机架的连接螺栓、排出空气包上的连接螺栓、液缸与缸盖法兰的连接螺栓,以及涩 与排出管的连接螺栓。 d 安全阀上的剪切销、警告牌、铭牌
8.5.1各零部件应清洗干净,经检验合格后进行组装。 8.5.2经焊接加工修理过的液缸、排出滤网总成(排出五通)、排出空气包均应按1.5倍工作压力进 行静水压试验,试验规程见8.3.11.4。 8.5.3排出空气包总成组装后应进行气密封试验。排出空气包总成加压至规定的最大充气压力(氮 气或空气),关闭截止阀,保压24h,气体压降应小于0.20MPa。 8.5.4部件装配和整机装配的工艺及检查应按原产品技术要求进行。 8.5.5主要零部件的配合状态应符合原机要求。输人轴支承轴颈、曲轴支承轴颈等部位的磨损量小 于0.10mm时;可按下述方法处理: a) 将相应轴颈外表面和轴承内孔表面清洗干净。 b)在轴颈表面涂厌氧型固持胶。 将轴承装配到位,涂胶后按时间固化。 8.5.6 主要螺栓的上紧扭矩应符合原机要求。曲轴总成、十字头总成及液力端总成上的所有螺栓, 螺纹孔、螺母,应清洗干净,并作防松处理。 8.5.7 十字头上导板的装配间隙与同轴度应符合原机要求。 8.5.8 润滑管线、喷淋管线应畅通无压折、连接处无渗漏。 8.5.9 动力输人部件(皮带轮等)及排出滤网总成、空气包、安全阀按原送修要求方位组装。 8.5.10 出厂运转试验合格后,缸套按送修要求的规格组装,安全阀设定应与缸径压力值匹配。 8.5.11 油漆按原泵颜色或用户要求的颜色喷涂,
8.6试验方法及检验项目
8.6.1.1整机台架运转试验
经大修理后的钻井泵,应进行整机台架运转试验。试验介质为清水,最高试验压力应不小于相应 缸径额定压力的80%。试验可分级进行,总运行时间4h,应在最高试验压力及额定冲数下运 行0.5h。
8. 6. 1.2 安全阔开启试验
8. 6. 2检测项目
试验检测项目: a)动力端的各部位温升不应超过60℃,最高温度不应超过90℃。 b) 动力端不漏油,液力端无泄漏,空气包不漏气。 动力端润滑正常,喷淋泵清洗冷却正常。 d) 整机运转平稳,无异常响声和剧烈振动。 e) 钻井泵规格小于或等于1600时,其噪声应不大于95dB(A);钻井泵规格高于1600时,其 噪声应不大于100dB(A)。 f)旧齿面运转无异常噪声,新齿面经跑合后接触斑点沿齿长方向应不少于60%,沿齿高方向 不少于45%。 g)安全阀的开启压力误差应不超出给定压力值的±10%
h)导板无异常拉伤或严重磨损。 活塞无明显偏磨现象。 检查动力端清洁度:在试验停车沉淀1h后,放出上部清洁润滑油,然后用煤油彻底冲洗动 力端内各部,放出全部混合油,用180~200目的铜丝网过滤其杂质,并收集池中的沉淀物 一起烘干,称其重量不得超过1500mg。
h)导板无异常拉伤或严重磨损。 活塞无明显偏磨现象。 检查动力端清洁度:在试验停车沉淀1h后,放出上部清洁润滑油,然后用煤油彻底冲洗动 力端内各部,放出全部混合油,用180~200目的铜丝网过滤其杂质,并收集池中的沉淀物
.6.3.1对大修后的钻井泵,经大修商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出具正式的合格证书方可出厂
3.6.3.1对大修后的钻井泵,经大修商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出具正式的合格证书方可出厂 8.6.3.2用户有权要求监试。
8.7标志、购存、包装与运输
8.7.1在钻井泵原铭牌旁边用螺钉紧固大修铭牌。
送修单; 大修理合格证; 装箱清单; 主要更换零部件清单。 随机文件需用防水防油的密封塑料袋包装GB 50336-2018 建筑中水设计标准-原版,并放入随机配件或工具箱内。 8.7.4贮存、包装与运输的要求应符合SY/T6918的规定
润滑油品选用参考表A.1。
表A.1润滑油品选用指南表
[1]SY/T5716.10—1995石油钻机大修理技术条件钻井泵 [2]SY/T6586—2014石油钻机现场安装及检验 [3JAPIRP7L:2006Proceduresfor inspection,maintenance,repairandremanufactureof drillingequipment [4]】APISpec7K钻井和修井设备(第5版)
CECS 495-2017-T 纤维增强覆面木基结构装配式房屋技术规程D108807L/X
中华人民共和国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钻井泵的安装、使用及维护 SY/T7088—2016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二区一号楼) 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排版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880×1230毫米16开本1.25印张34千字印1—1500 2016年5月北京第1版2016年5月北京第1次印刷 书号:155021·7309定价:18.00元 版权专有不得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