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 5008-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MH 5008-2017 民用运输机场供油工程设计规范16建(构)筑物与暖通
16.1.1库(站)建筑物除应满足使用功能及运行管理要求外,还应满足当地规划、环保、节 能等方面要求,并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宜采用联合建筑,节省建筑占地;选择建筑材料时 应因地制宜,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 【条文说明】本条从绿色、环保、节能的角度对建筑物进行一般性规定。 16.1.2变配电间、消防泵棚(房)、油泵棚(房)、飞行区内的航空加油站等主要生产性建筑 物宜按规划要求一次建成。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主要针对变配电间、消防泵房的扩建难度。如果扩建飞行区内的航空加滤 站,需按民航管理要求办理不停航施工手续,将给人员材料的进出、航空加油站的安全管理带 来很大的难度。 16.1.3综合业务用房、变配电间、油车库(棚)等宜采用坡屋顶。 (条文说明】南方多雨、北方积雪在防水层所引起的膨胀,施工材料,施工方法等都是导致房屋 渗漏的原因,采取坡屋顶能从建筑构造上解决这一问题。 16.1.4屋面防水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水等级,并应 符合《屋面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345)的规定。对库(站)内的变配电间、油车库、消 防泵房、综合业务用房等屋面防水宜采用I级,其他屋面可采用II级。 【条文说明】本条主要对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进行规定,I级采用两道防水设防,II级采用 一道防水设防。 16.1.5航油实验室可根据工程规模单独设置,也可附设于油库综合用房内。当设在油库综合 用房内时,宜设置在底层,采用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至少设置一个独立的安全出口 当隔墙上需开设互相连通的门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实验室的耐火等级应符合《建筑设计防 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实验室的使用面积应根据检验(检定) 项目、仪器设备配置等因素确定。实验室建筑物需满足下列要求: 1单独设置的实验室安全出口宜不少于2个
2房间净高宜不低于2.8m 3除办公区的房间外,其他房间的门、窗应向外开启,门上宜设观察窗。严寒、寒冷地区 的实验室应采用双层玻璃窗。 4天平室、热值室宜设前室、纱窗及双层活动窗。 5实验室内地面应满足耐酸、耐碱、耐油和防滑的要求。 6洗涤室、淋浴间应采用防滑地面和瓷砖墙裙。 7布置有振动或噪声设备的房间应采取减震或降噪措施。 8气瓶室室内地面应有防火、防静电措施。 16.1.6供油控制室宜布置在行政管理区,宜与消防控制室合建。控制室的设计需满足下列 要求: 1控制室设计可按《控制室设计规定》(HG/T20508)执行。 2控制室的设置应根据室内设备的规模而定。较小规模的可设置一个控制室;较大规模的 控制室设置宜包括操作室、机柜室、工程师室、不间断电源室等,也可一室多用。 3房间净高宜不低于2.8m。 4控制室宜采用非燃烧型双向弹簧门,门宽应保证设备进出方便。控制室通往室外门的数 量设置应根据控制室大小及建筑设计要求确定。 5控制室地面应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或防静电地面,且应具有防火、环保、耐污耐磨 性能。 16.1.7油泵区的设计应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的规定,并满足下列要求: 1航煤、航汽等常温输送的油泵区宜为露天式,炎热多雨、多雪地区可设置泵棚。当采用 泵棚或露天式时,油泵区宜靠近储罐区防火堤外布置,与储罐的间距可不受限制。 2严寒及寒冷地区的航空润滑油、润滑脂、特种液等油泵区应设置设有供暖、通风、给排 水系统的油泵房。 3油泵区可设置台账或器具室。 4油泵区地面应采用便于油污清除的耐油材料。 16.1.8油车库(棚)需满足以下要求: 1油车停放宜采用油车棚,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宜为没有防寒性能的油车设置车库,并设计 共暖设施,满足本规范第16.3节的要求。 2油军库(棚)的进深应超出车长2m;开间应为车宽左右各留宽1m;库门净高应比车 空载时的顶端高出0.5m。大中型油车合建的车库的高度可为停放车辆分两种层高建造。带拖挂 的大型罐式加油车应建造前后有门的穿堂式车库。油车库(棚)门前应有充足的回车场地,进 出油车库道路的坡度宜不大于4%。油车库内可设防水修理地沟。 3当采用的油车适应严寒及寒冷地区环境时,如采用油箱加热保温等相关措施,可设置油 车棚。
6建(构)筑物与暖通
16.1.9库(站)综合用房可根据远期目标年油库人数设置业务用房、食堂、宿舍等功能用房, 库(站)设备维修间(棚)和器材库(间)等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16.1.10库(站)内的生产值班用房宜根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规定进 行隔声、减噪设计。 【条文说明】机场内噪声大GTCC-091-2019 干线机车车辆受电弓-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采取隔声减噪设计有利于值班员工的休息。 16.1.11库(站)的建筑物抗震设防应符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标准》(GB50223)的规定 其中枢纽机场、干线机场中消防泵房、消防车库及值班室、变配电间、油泵房等与直接供油 防灾救灾相关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应为重点设防类
(GB5000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等的规定。 16.2.2储罐地基应优先选用天然地基,当储罐基础地基土为软土地基、不良地质现象的山 区地基、特殊土地基、不能满足储罐的承载力和沉降要求的地基以及地震作用下地基土有液 化时,应采用复合地基、桩基或其他办法对地基进行处理。地基处理方式应充分吸取当地的 经验,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供应等因素,通过方案论证,采用安全、合理、经济的地基 处理方式。 (条文说明)储罐地基处理方式的恰当与否,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与进度,地基处理方 法很多,各种地基处理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局限性和优缺点。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时,应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对几种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和进度方面的比较,通过综合分析采用 一种地基处理方法或两种地基处理方法的综合方案。在条文中特别强调了当地施工经验的重要 性,采用当地的成熟经验有利于保证质量、降低造价。 16.2.3储罐基础选型,应根据储罐的型式、容积、场地地质条件及地基处理方法、施工技术 条件和经济合理性等条件综合确定,可采用护坡式基础、环墙式基础、外环墙式基础或桩基基 础等。储罐基础回填应符合《钢制储罐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473)的规定。 【条文说明】储罐基础的型式很多,各种基础型式均有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因此需要根据具体 工程情况确定基础方案。储罐基础选型包括但不限于表16.2.3。
表16.2.3储罐基础选型
1阀门井应按I级防水要求进行设计。 2阀门井不宜设置在跑道、滑行道、联络道、车行道上,以及交通繁忙、人口聚集区,井 内尺寸应满足人员操作和检修要求,管道底部距离井底宜不低于400mm。 3阀门井应设人孔和透光孔。人孔直径宜不小于700mm,透光孔直径宜不小于230mm 在透光孔的下方应设置集水坑,阀门井底板应坡向集水坑。 4机坪道面区阀门井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强度应满足最大型机型的轮压,同时根据 地勘资料提供的地下水位进行抗渗设计和抗浮计算。土面区阀门井可采用砖砌,但应做好防水 处理,盖板宜与土面区齐平,井盖高出30mm。 5机坪道面区阀门井宜布置在一块道面板内,如需跨板布置,盖板上不应有道面板切缝。 6阀门井壁管道穿越处应采取套管保护。管道与套管间应采取能保护管道的专用套管或柔 性密封。 7阀门井人孔处应设爬梯、扶手,确保人员进出方便。爬梯扶手应为可活动扶手,两扶手 不应焊接成整体,扶手安装牢靠,扶手宜为不锈钢或铝合金材质。爬梯的中心线与并圈中心线 组成的平面应与井壁垂直。 8输油管道无人值守的阀门并井口应设置锁定装置。 9阀门井与机场或市政排水渠(沟)之间间距:湿陷性黄土地区应不小于12m;自重湿陷 性黄土地区应不小于湿陷性黄土层厚度的3倍,并应不小于25m。经地基处理后,消除湿陷性 的场地无此间距要求。 【条文说明】本条主要对阀门井的设计进行规定,本条第5、6、7、9款说明如下:
6建(构)筑物与暖通
hz一凸出高度,L一波纹管间距,L,一套管长度。
表16.2.5双层波纹板防水密封结构参数选型表(m
6建(构)筑物与暖通
图16.2.5.3爬热实物图
第9款:本款参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一2004)第5.2.6条“各类建筑 与新建水渠之间的距离,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 小于湿陷性黄土层厚度的3倍,并应不小于25m。”制定。 16.2.6事故池与隔油池的设计需满足下列要求: 1事故池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若场地充裕可采用基槽加防渗膜结构,基槽坡度应满足 边坡稳定要求,必要时应采取边坡加固措施。 2隔油池的设计应满足排水的功能要求。事故池应有池底排空功能。 3隔油池以及钢筋混凝土事故池的设计应符合《石油化工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范》 (SH/T3132)及《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的规定。 4隔油池应设顶盖。事故池宜设围护栏杆。 5隔油池与事故池混凝土应采用抗渗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应不小于P6。 【条文说明】若场地充裕时,事故池可以采用塘体结构的做法,通过基坑开挖后铺设防渗膜,可 减少工程投资。但在施工过程中需注意防渗膜的抗浮设计及保护,同时应满足边坡稳定的要求。 16.2.7设备基础应与设备匹配统一,应根据设备选型和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 【条文说明】一般设备招标在施工图设计后完成,因此本条要求根据不同的设备特点进行基础深 化设计
第9款:本款参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一2004)第5.2.6条“各类建筑 与新建水渠之间的距离,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 小于湿陷性黄土层厚度的3倍,并应不小于25m。”制定
16.2.6事故池与隔油池的设计需满足下列
16.3.1在冬李集中供暖地区,库(站)宜依托机场或周边热源 (条文说明)库(站)需要供暖的建筑物较少,因此宜依托周边企业提供热源。 16.3.2集中供暖的热媒宜采用热水。热水温度宜采用85℃/60℃,并根据当地市政热媒条件进 行校核。 16.3.3对于远离集中热源的独立建筑物,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考虑少量采用电供暖或 其他方式。 【条文说明】目前供暖热源供给方式较多,应经经济技术比较确定热源供给方式。 16.3.4供暖室内计算温度宜按表16.3.4的要求执行
16.3.1在冬李集中供暖地区,库(站)宜依托机场或周边热源。 【条文说明】库(站)需要供暖的建筑物较少,因此宜依托周边企业提供热源。 16.3.2集中供暖的热媒宜采用热水。热水温度宜采用85℃/60℃,并根据当地市政热媒条件进 行校核。 16.3.3对于远离集中热源的独立建筑物,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考虑少量采用电供暖或 其他方式。 (条文说明】目前供暖热源供给方式较多,应经经济技术比较确定热源供给方式。 16.3.4供暖室内计筐温度宜按表16.3.4的要求执行
16.3.4供暖室内计算温度宜按表16.3.4的要
6建(构)筑物与暖通
表16.3.4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16.3.5实验室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应符合《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石油化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H/T3004)的规定。 16.3.6实验室供暖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并宜明装。 【条文说明】本条参照《石油化工中心化验室设计规范》(SH/T3103一2009)相关规定确定。 16.3.7供暖管道穿越实验室时,应执行《石油化工中心化验室设计规范》(SH/T3103)的有 关规定。 (条文说明】《石油化工中心化验室设计规范》(SH/T3103一2009)第9.5节规定:“供暖管道不 应穿过放散与之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危险物质的房间,宜避免穿越风机室,穿越分析房间 的供暖管道应采取必要的密封措施。” 16.3.8实验室供暖系统应在每个环路回水干管末端和每根立管上设带短管的阀门。立管的阀 门和泄水用的带短管阀门不宜安装在地沟内。
16.3.9控制室和变配电间的采暖管道宜采用钢管焊接,且不应有
16.4.1有易燃和有毒液体设备的房间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和事故排风装置。机械通风系统换 气次数宜为5次每小时~6次每小时,事故排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12次每小时。 【条文说明】事故排风换气次数是指应保证事故时不小于12次每小时的换气量,不是两者换气量 叠加。 16.4.2在集中散发有害物质的检验(定)室(操作间)宜采取局部通风措施。 16.4.3变配电间宜设排风装置。炎热地区夏季无空调降温措施,应采取自然或机械通风排除 余热。电缆夹层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消除余热,必要时可设置排风装置加强通风效果。 16.4.4全面或局部排风系统应直接从有害物质放散地点或室内污染最严重的地带排风,污染
气流不应从操作地带和经常有人停留的地带通过。 16.4.5通风口的设置应避免在通风区域内产生空气流动死角。 16.4.6在爆炸危险区域内,风机、电机等设备应选择防爆型。机械通风系统应采用不燃烧材 料制作。风机应采用直接传动或联轴器传动。风管、风机及其安装方式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16.4.7在含有甲、乙类可燃介质的房间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和机械通风,并实现探测报 警与风机联动。
16.5.1对于炎热地区的综合办公楼等建筑室内,可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空调系统的设置 方式。 16.5.2其他对温度有控制要求的房间布置较分散时,宜设置柜式或壁挂式空调机。 16.5.3对温度和湿度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应设置空调机和除湿设备。 16.5.4室内空调设计参数宜满足表16.5.4的要求,
表16.5.4室内空调设计参数
只业健康、安全与绿色环
17职业健康、安全与绿色环保
17.1职业健康、安全与环保设计
【条文说明】设计绿色供油工程,是指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可以承受的措施,以 及采用新的技术和手段,使供油系统操作便捷、安全可靠,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加强 能源管理,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上,降低消耗、减少损失、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有效、 合理地利用能源。 17.2.2应对重要方案进行比选,对关键数据进行计算,以有效节省材料,提高系统可靠性 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故障,降低对环境产生影响的风险,保障系统高效、安全的供油。 17.2.3应尽量减少工程系统在全生命周期中对资源的占用和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损耗,实现对 资源的节约,并满足下列要求: 1有条件接入中水管网等可循环水源的库(站)应引入中水进行绿化灌溉、消防水池补 水、洗车、冲厕等。 2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生活用水、冲厕用水和绿化用水等宜按用水水质要求分 别提供。 3洗手间、浴室宜采用新型的节水器具及卫生设备,如虹吸式节水型坐便器、感应式冲洗 洁具、脚踏阀或光电式淋浴器、陶瓷芯水龙头等,以达到显著的节水效果。 4库站的供配电系统应采用科学合理的负荷计算方法确定系统的装机容量,变压器的额定 容量应能满足全部用电负荷的需要但不宜长期处于过负载状态下运行。经常性负载宜为变压器 额定容量的60%。 5对于日照充足的地区,宜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光照明,可在屋顶设置采光窗、光导照明 系统、反光系统等将自然光合理地引人室内,减少或者代替百大的灯光照明。采用自然光进行 照明的房间也应同时采用供电系统进行照明,以保证阴雨天及夜间的照明,但其照度要求可适 当减小。 17.2.4应尽量选择环保型材料,减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和投产运行后对外界有害物质的 排放,提高工程占地范围内绿化面积的比例,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并满足下列要求: 1在考虑经济性因素的前提下,设计中应尽量选用可再生、可再循环材料,蕴能低、高性 能、高耐久性材料以及本地建材。 2设计时应通过相应的措施减少油气的挥发,避免航油的泄漏,防止对空气、土壤、水质 的污染,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其他广义污染。 3库(站)的绿地应合理配置,以达到局部环境内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低污染和隔绝 噪音的目的。 17.2.5应根据供油工程内容的特点,对工艺流程、安全保障措施等进行绿色设计,确定其采 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确保项目建成后的高效运行。 17.2.6应根据使用者的行为习惯、生理结构、心理情况,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 满足基本功能及性能的基础上对供油工程进行优化设计,为生产人员提供合适的作业环境、光 环培热环培吉环培以及实气环境做到人为本
排放,提高工程占地范围内绿化面积的比例,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并满足下列要求: 1在考虑经济性因素的前提下,设计中应尽量选用可再生、可再循环材料,蕴能低、高性 能、高耐久性材料以及本地建材。 2设计时应通过相应的措施减少油气的挥发,避免航油的泄漏,防止对空气、土壤、水质 的污染,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其他广义污染。 3库(站)的绿地应合理配置,以达到局部环境内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低污染和隔绝 噪音的目的。 17.2.5应根据供油工程内容的特点,对工艺流程、安全保障措施等进行绿色设计,确定其采 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确保项目建成后的高效运行。 17.2.6应根据使用者的行为习惯、生理结构、心理情况,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 满足基本功能及性能的基础上对供油工程进行优化设计,为生产人员提供合适的作业坏境、光 环境、热环境、声环境以及空气环境,做到以人为本。
库(站)选址及内部平面布置的安全间距和防火间距计算起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A.0.1 道路路面边缘; A.0.2 铁路铁路中心线; A.0.3 管道—管道中心线; A.0.4 储罐—罐外壁; A.0.5 5加油机—中心线; A.0.6 设备最凸出的外缘; A.0.7 架空电力线、通信线路——线路中心线; A.0.8建(构)筑物—一外墙轴线; A.0.9 埋地电力、通信电缆——电缆中心线; A.0.10 地下建(构)筑物一一出人口、通气口、采光窗等对外开口; A.0.11 收发油点一一收发油罐车的固定接头口; A.0.12高杆灯高、架空电力线杆高、通信线杆高、通信发射塔塔高、塔台高—一电线杆和 通信发射塔所在地面至杆顶或塔顶的高度; A.0.13 工矿企业、居住区 围墙轴线,无围墙者,建(构)筑物外墙轴线。 注,本规范中的安 的指平面投影距刻
库(站)选址及内部平面布置的安全间距和防火间距计算起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A.0.1 道路—路面边缘; A.0.2 铁路铁路中心线; A.0.3 管道—管道中心线; A.0.41 储罐—罐外壁; A.0.5 5加油机—中心线; A.0.6 设备最凸出的外缘; A.0.7 架空电力线、通信线路一线路中心线; A.0.8建(构)筑物外墙轴线; A.0.9 埋地电力、通信电缆—电缆中心线; A.0.10 地下建(构)筑物一一出人口、通气口、采光窗等对外开口; A.0.11 收发油点一一收发油罐车的固定接头口; A.0.12 高杆灯高、架空电力线杆高、通信线杆高、通信发射塔塔高、塔台高一一电线杆 通信发射塔所在地面至杆顶或塔顶的高度; A.0.13 工矿企业、居住区 围墙轴线,无围墙者,建(构)筑物外墙轴线。 G 齿平而热影菌
B.0.1石油库的库址应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不得选择在有土朋、断层、滑坡、沼泽、流沙及泥 石流的地区和地下矿藏开采后有可能塌陷的地区。 B.0.2一、二、三级石油库的库址,不得选在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及以上的地区。 B.0.3一级石油库不宜建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IV类场地地区。 B.0.4一级石油库防洪标准应按重现期不小于100年设计,二、三级石油库防洪标准应按重现 期不小于50年设计,四、五级石油库防洪标准应按重现期不小于25年设计。 B.0.5石油库与库外居住区、公共建筑物、工矿企业、交通线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表B.0.5 的规定。
注:1表中的工矿企业指除石油化工企业、石油库、油气田的油品站场和长距离输油管道的站场以外的企 业。其他设施指油气回收设施、泵站、灌桶设施等设置有易燃和可燃液体、气体设备的设施。 2表中的安全距离,库内设施有防火堤的储罐区从防火堤中心线算起,无防火堤的覆土立式储罐从罐 室出人口等孔口算起,无防火堤的覆土卧式储罐从储罐外壁算起;装卸设施从装卸车(船)时鹤管口的位置算 起:其他设备布置在房间内的,从房间外墙轴线算起:设备露天布置的(包括设在棚内),从设备外缘算起。 3表中括号内数字为石油库与少于100人或30户居住区的安全距离。居住区包括石油库的生活区。 4I、Ⅱ级毒性液体的储罐等设施与库外居住区、公共建筑物、工矿企业、交通线的最小安全距离,应 按相应火灾危险性类别和所在石油库的等级在本表规定的基础上增加30%。 5特级石油库中,非原油类易燃和可燃液体的储罐等设施与库外居住区、公共建筑物、工矿企业、交 通线的最小安全距离,应在本表规定的基础上增加20%。 6铁路附属石油库与国家铁路线及工业企业铁路线的距离,应接表B.0.13铁路机车走行线的规定 执行,
B.0.6石油库的储罐区、水运装卸码头与架空通信线路(或通信发射塔)、架空电力线路的安 全距离,应不小于1.5倍杆(塔)高:石油库的铁路罐车和汽车罐车装卸设施、其他易燃可燃 液体设施与架空通信线路(或通信发射塔)、架空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倍杆(塔) 高;以上各设施与电压不小于35kV的架空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且应不小于30m。 B.0.7石油库的围墙与爆破作业场地(如采石场)的安全距离,应不小于300m。 B.0.8非石油库用的库外埋地电缆与石油库围墙的距离应不小于3m。 B.0.9石油库与石油化工企业之间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 范》(GB50160)的有关规定。石油库与石油储备库之间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储 备库设计规范》(GB50737)的有关规定。右油库与石油天然气站场、长距离输油管道站场之间 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的有关规定。 B.0.10相邻两个石油库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两个石油库的相邻储罐中较大罐直径大于53m时,两个右油库的相邻储罐之间的安 全距离应不小于相邻储罐中较大罐直径,且应不小于80m。 2当两个石油库的相邻储罐直径小于或等于53m时,两个石油库的任意两个储罐之间的
1当两个石油库的相储罐中较大罐直径大于53m时,两个右油库的相邻储罐之间的安 全距离应不小于相邻储罐中较大罐直径,且应不小于80m。 2当两个石油库的相邻储罐直径小于或等于53m时,两个石油库的任意两个储罐之间的 安全距离应不小于其中较大罐直径的1.5倍,且应不小于30m。 3两个石油库除储罐之外的建(构)筑物、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应按本规范表B.0.13的 现定增加50%。 B.0.11企业附属石油库与本企业建(构)筑物、交通线等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表B.0.11的 规定。
注:1表中序号1~7中的“V”指储罐单罐容量,单位为m"。 2序号14中,分子数字为未采用油气回收设施的汽车罐车装卸设施与建(构)筑物或设施的防火距 离,分母数字为采用油气回收设施的汽车罐车装卸设施与建(构)筑物或设施的防火距离。 3序号16中,分子数字为用于装车作业的铁路线与建(构)筑物或设施的防火距离,分母数字为采 用油气回收设施的铁路罐车装卸设施或仅用于卸车作业的铁路线与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 4序号14与序号16相交数字的分母,仅适用于相邻装车设施均采用油气回收设施的情况。 5序号22、23中的隔油池,系指设置在罐组防火堤外的隔油池。其中分母数字为有盖板的密闭式隔 油池与建(构)筑物或设施的防火距离,分子数字为无盖板的隔油池与建(构)筑物或设施的防火距离 6罐组专用变配电间和机柜间与石油库内各建(构)筑物或设施的防火距离,应与易燃和可燃液体泵 房相同,但变配电间和机柜间的门窗应位于易燃液体设备的爆炸危险区域之外。 7楚烧式可燃气体回收装置应按有明火及散发火花的建(构)筑物及地点执行,其他形式的可燃气体 回收处理装置应按甲、乙类液体泵房执行。 8I、Ⅱ级毒性液体的储罐、设备和设施与石油库内其他建(构)筑物、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应按 相应火灾危险性类别在本表规定的基础上增加30%。 “一”表示没有防水距离要求
注:1表中序号1~7中的V"指储罐单罐容量,单位为m。 2序号14中,分子数字为未采用油气回收设施的汽车罐车装卸设施与建(构)筑物或设施的防火距 离,分母数字为采用油气回收设施的汽车罐车装卸设施与建(构)筑物或设施的防火距离。 3序号16中,分子数字为用于装车作业的铁路线与建(构)筑物或设施的防火距离,分母数字为采 用油气回收设施的铁路罐车装卸设施或仅用于卸车作业的铁路线与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 4序号14与序号16相交数字的分母,仅适用于相邻装车设施均采用油气回收设施的情况。 5序号22、23中的隔油池,系指设置在罐组防火堤外的隔油池。其中分母数字为有盖板的密闭式隔 油池与建(构)筑物或设施的防火距离,分子数字为无盖板的隔油池与建(构)筑物或设施的防火距离 6罐组专用变配电间和机柜间与石油库内各建(构)筑物或设施的防火距离,应与易燃和可燃液体泵 房相同,但变配电间和机柜间的门窗应位于易燃液体设备的爆炸危险区域之外。 7焚烧式可燃气体回收装置应按有明火及散发火花的建(构)筑物及地点执行,其他形式的可燃气体 回收处理装置应接甲、乙类液体泵房执行。 8I、II级毒性液体的储罐、设备和设施与石油库内其他建(构)筑物、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应按 相应火灾危险性类别在本表规定的基础上增加30%。
B.0.14储罐应集中布置。当储罐区地面高于邻近居民点、工业企业或铁路线时,应加强防止 事故状态下库内易燃和可燃液体外流的安全防护措施 B.0.15相邻储罐区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上储罐区与覆土储罐相邻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60m。 2储存I、Ⅱ级毒性液体的储罐与其他储罐区相邻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相邻储 罐中较大罐直径的1.5倍,且应不小于50m。 3其他易燃、可燃液体储罐区相邻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相邻储罐中较大罐直径 的1.0倍,且应不小于30m。 B.0.16同一个地上储罐区内,相邻罐组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储存甲B、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和浮顶采用易熔材料制作的内浮顶储罐与其他罐组相 邻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相邻储罐中较大罐直径的1.0倍。 2外浮顶储罐、采用钢制浮顶的内浮顶储罐、储存内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与其他罐组储罐 之间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相邻储罐中较大罐直径的0.8倍。 注:储存不同液体的储罐、不同型式的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应采用上述计算值的较大值。 B.0.17同一储罐区内,火灾危险性类别相同或相近的储罐宜相对集中布置。储存I、II级毒性 液体的储罐罐组宜远离人员集中的场所布置。 B.0.18铁路装卸区宜布置在石油库的边缘地带,铁路线不宜与石油库出入口的道路相交叉。 B.0.19公路装卸区应布置在石油库临近库外道路的一侧,并宜设围墙与其他各区隔开。 B.0.20消防车库、办公室、控制室等场所,宜布置在储罐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B.0.14储罐应集中布置。当储罐区地面高于邻近居民点、工业企业或铁路线时,应加强防止 事故状态下库内易燃和可燃液体外流的安全防护措施 B.0.15相邻储罐区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上储罐区与覆土储罐相邻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60m。 2储存I、Ⅱ级毒性液体的储罐与其他储罐区相邻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相邻储 罐中较大罐直径的1.5倍,且应不小于50m。 3其他易燃、可燃液体储罐区相邻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相邻储罐中较大罐直径 的1.0倍,且应不小于30m。 B.0.16同一个地上储罐区内,相邻罐组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储存甲B、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和浮顶采用易熔材料制作的内浮顶储罐与其他罐组相 邻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相邻储罐中较大罐直径的1.0倍。 2外浮顶储罐、采用钢制浮顶的内浮顶储罐、储存内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与其他罐组储罐 之间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相邻储罐中较大罐直径的0.8倍。 注:储存不同液体的储罐、不同型式的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应采用上述计算值的较大值。 B.0.17同一储罐区内,火灾危险性类别相同或相近的储罐宜相对集中布置。储存I、II级毒性 液体的储罐罐组宜远离人员集中的场所布置。 B.0.18铁路装卸区宜布置在石油库的边缘地带,铁路线不宜与石油库出入口的道路相交叉。 B.0.19公路装卸区应布置在石油库临近库外道路的一侧,并宜设围墙与其他各区隔开。 B.0.20消防车库、办公室、控制室等场所,宜布置在储罐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B.0.21储罐区泡沫站应布置在罐组防火堤外的非防爆区,与储罐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20m。
B.0.22储罐区易燃和可燃液体泵站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甲、乙、丙A类液体泵站应布置在地上立式储罐的防火堤外。 2内B类液体泵、抽底油泵、卧式储罐输送泵和储罐油品检测用泵,可与储罐露天布置在 同一防火堤内。 3当易燃和可燃液体泵站采用棚式或露天式时,其与储罐的间距可不受限制,与其他建 (构)筑物或设施的间距,应以泵外缘按本规范表B.0.13中易燃和可燃液体泵房与其他建(构) 筑物、设施的间距确定。 B.0.23与储罐区无关的管道、埋地输电线不得穿越防火堤
附录C《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一2012)选址要求(汽油、柴油摘录)
C.0.1加油站、加油加气合建站的汽油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应不 C. 0. 1 的规定。
C.0.1加油站、加油加气合建站的汽油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应不小于表 C. 0. 1 的规定。
物品生产厂房确定。 2表中道路系指机动车道路。油罐、加油机和油罐通气管管口与郊区公路的安全间距应按城市道路确 定,高速公路、一级和二级公路应按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确定;三级和四级公路应按城市次干路、支路确定。 3与重要公共建筑物的主要出人口(包括铁路、地铁和二级及以上公路的隧道出入口)尚应不小于50m。 4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物面向加油站一侧的墙为无门窗洞口的实体墙时,油罐、加油机和通气 管管口与该民用建筑物的距离,不应低于本表规定的安全间距的70%,并不得小于6m
C.0.2加油站、加油加气合建站的柴油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应不小于表 C.0.2的规定。
表C.0.2柴油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
电站,以及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的室外降压变电站。其他规格的室外变、配电站或变压器应按丙类 物品生产厂房确定。 2表中道路指机动车道路。油罐、加油机和油罐通气管管口与郊区公路的安全间距应按城市道路确 定,高速公路、一级和二级公路应按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确定:三级和四级公路应按城市次干路、支路确定
:1 电站,以及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的室外降压变电站。其他规格的室外变、配电站或变压器应按丙类 物品生产厂房确定。 2表中道路指机动车道路。油罐、加油机和油罐通气管管口与郊区公路的安全间距应按城市道路硕 定,高速公路、一级和二级公路应按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确定:三级和四级公路应按城市次路、支路确定
附录D《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一2013
跑道和滑行道两侧地面水平高度限制要求
D.0.1滑行道最小间距
滑行道与跑道、其他滑行道以及物体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表D.0.1的规定值。
表D.0.1滑行道的最小间距(m
D.0.2障碍物限制面
D.0.2.1为保障航空器起降安全和机场安全运行,防止由于机场周围障碍物增多而使机场无法 使用,规定了几种障碍物限制面,用以限制机场及其周围地区障碍物的高度,如图D.0.2所示。 注:突出本章所包含的障碍物限制面的物体,可能在某些情况下造成对仪表进近程序或有关的目视盘旋程序加大超障高度 或超障高,或者对飞行程序设计造成实际影响。 0.0.2.2内水平面是位于机场及其周围以上的一个水平面中的一个面,如图D.0.2所示。内水 平面的起算标高应为跑道两端入口中点的平均标高。以跑道两端入口中点为圆心,按表D.0.3 现定的内水平面半径画出圆弧,再以与跑道中线平行的两条直线与圆弧相切成一个近似椭圆形 形成一个高出起算标高45m的水平面。 D.0.2.3锥形面是从内水平面周边起向上和向外倾斜的一个面,如图D.0.2所示。锥形面的起 需应从内水平面的周边开始,其起算标高应为内水平面的标高,以1:20的坡度向上和向外倾 斜,直到符合表D.0.3规定的锥形面外缘高度为止。锥形面的界限应包括: 一底边:与内水平面周边相重合; 一顶边:高出内水平面一个规定高度的近似椭圆水平面的周边。 锥形面的坡度应在与内水平面周边成直角的铅垂面中度量。
D.0.2.1为保障航空器起降安全和机场安全运行,防止由于机场周围障碍物增多而使机场无法 使用,规定了几种障碍物限制面,用以限制机场及其周围地区障碍物的高度,如图D.0.2所示。 注:突出本章所包含的障碍物限制面的物体,可能在某些情况下造成对仪表进近程序或有关的目视盘旋程序加大超障高度 我超喷高或老对飞行想房设计浩成宝际影响
D.0.2.4进近面是跑道入口前的一个倾斜的平面或几个平面的组合,女 如图D02所示。进近面 的界限应包括: 一一条内边:位于跑道人口前的一个规定距离处,一条规定长度且垂直于跑道中线延长 线的水平线。内边的标高应等于跑道入口中点的标高; 一两条侧边:以内边的两端为起点,自跑道的中线延长线均匀地以规定的比率向外散开; 一一条外边:平行于内边。 当采用横向偏置、偏置或曲线进近时,自进近面内边两端按规定的散开率均匀散开的两侧 边应对称于横向偏置、偏置或曲线进近的地面航迹的中线延长线。 进近面的坡度应在包含有跑道中线的铅垂面内度量,同时应连续包含任何横向偏置、偏置 或曲线进近的地面航迹的中线
图D.0.2障碍物限制面示意图
一底边:从进近面侧边与内水平面相交处开始,沿进近面侧边向下延伸至进近面的内边, 再从该处沿升降带的全场与跑道中线相平行。底边上沿进近面侧边部分的标高等于进近面在该 点的标高,底边上沿升降带部分的标高等于跑道中线或其延长线上最近点的标高。 一顶边:位于内水平面的平面上。 过渡面的坡度应在与跑道中线成直角的铅垂面内度量。 D.0.2.6起飞爬升面是跑道端或净空道端外的一个倾斜平面或其他规定的面,如图D.0.2所 尔。起飞爬升面的界限应包括: 一一条内边:位于跑道端外规定距离处,或当设有净空道而其长度超过上述规定距离时 位于净空道端处,垂直于跑道中线的一条水平线;内边标高应等于从跑道端至内边之间的跑道 中线延长线上最高点的标高,当设有净空道时,内边标高应等于净空道中线上地面最高点的 标高。 一一两条侧边:以内边的两端为起点,从起飞航道以规定的比率均匀地扩展至一个规定的 最终宽度,然后在起飞爬升面的剩余长度内继续维持这一宽度, 一一条外边:垂直于规定的起飞航道的一条水平线。 在起飞航道为直线的情况下,起飞爬升面的坡度应在含有跑道中线的铅垂面内度量。 在起飞航道带有转弯的情况下,起飞爬升面应是一条含有对其中线的水平法线的复合面, 该中线的坡度应与直线起飞航道的坡度相同
D.0.3障碍物限制要求
D.0.3.1障碍物限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跑道一端或两端同时作为飞机起飞和降落使用时,障碍物限制高度应按表D.0.3和表 D.0.4中较严格的要求进行控制; 一内水平面、锥形面与进近面相重叠部分,障碍物限制高度应按较严格的要求进行控制; 一当一个机场有几条跑道时,应按表D.0.3和表D.0.4的规定分别确定每条跑道的障碍 物限制范围,其相互重叠部分应按较严格的要求进行控制。 D.0.3.2非仪表跑道应设立下列障碍物限制面: 一锥形面; 一内水平面; 一进近面; 一过渡面。 D.0.3.3非精密进近跑道应设立下列障碍物限制面:
跑道一端或两端同时作为飞机起飞和降落使用时,障碍物限制高度应按表D.0.3和表 0.0.4中较严格的要求进行控制; 一一内水平面、锥形面与进近面相重叠部分,障碍物限制高度应按较严格的要求进行控制; 一当一个机场有几条跑道时,应按表D.0.3和表D.0.4的规定分别确定每条跑道的障碍 物限制范围,其相互重叠部分应按较严格的要求进行控制。 D.0.3.2非仪表跑道应设立下列障碍物限制面:
锥形面; 一内水平面; 一进近面; 过渡面。 D.0.3.3非精密进近跑道应设立下列障碍物限制面: 一锥形面; 一内水平面; 一进近面; 过渡面。
表D.0.4供起飞用的跑道的障碍物限制面的尺寸和坏
除劳有规定者外,所有尺寸均本水平度量 b若净空道长度超过规定的距离,起飞爬升面从净空道末端开始。 在仪表气象条件和夜间目视气象条件下飞行,当拟用航道含有大于15°的航向变动时,采用1800m
油料实验室仪器配备及配置应满足表E的要求:
附录E实验仪器配备及配置要求
附录E实验仪器配备及配置要求
表E实验仪器配备及配置要求
录E实验仪器配备及酉
注:」“+”表示各检验类别需配备的化验仪器
“O”项为设计时需要考虑的注意事项。 3*环境要求”列表示仪器对实验室环境温度要求为25±5℃室温条件。 + “电力要求”列表示仪器有220V供电的要求, 5 “。”项为设计时对该仪器有严格的温度控制的要求,一般要求实验室环境温度为20±5℃, 6“使用腐蚀性试剂”列表示仪器在化验中需要使用强酸、强碱或其他腐蚀性物质,放置此类仪器的
3“环境要求”列表示仪器对实验室环境温度要求为25±5℃室温条件。 4 “电力要求”列表示仪器有220V供电的要求, 3 “●”项为设计时对该仪器有严格的温度控制的要求,一般要求实验室环境温度为20±5℃ 6“使用腐饨性试剂”列表示仪器在化验中需要使用强酸、强碱或其他腐蚀性物质,放置此类仪器的
录E实验仪器配备及酉
实验室在设计时需考虑在试验台或其他位置安装洗眼器或喷淋器。 7“使用易燃有毒试剂”列表示仪器在化验中需要挥发易燃、有毒的化学试剂,放置此类仪器的实验 室在设计时需考虑设置通风厨、通风罩、排风管等排风装置。 8“其他”列中的“高温”和“低温”主要是指仪器使用或运行中有高温和低温的试验条件。 9“其他”列中的“通风”主要指仪器在使用或运行中,需要采取通风措施抽排由于试样、试剂和 溶液受热蒸发(挥发)生成的有毒、有害、易燃蒸汽。 10“其他”列中的“防震”主要指仪器需要在震动很小或是没有震动的环境中运行。 11“a、b、c、d、e”为浸润试验项目所需的仪器。 上述所列项中,只考虑了试验标准方法对仪器本身的要求,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考虑所检测样品对实验室的 相关要求。
附录F《航空油料设施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测试》 (EI1540第五版)油库选址要求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本规范中指定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或其他有关规定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 或“应按的规定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JGJ/T 253-2019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标准,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本规范中指定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或其他有关规定执行时,写法为“应符 或“应按的规定执行”。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1]《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 [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 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 [5]《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GB50966) 6《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59) [7】《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 [8】《油气田及管道工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规范》(GB/T50823) [9]《钢制储罐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473) [10]《飞机地面加油和排油用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GB10543) 【11】《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1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14]《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15599) 【1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 【16】《安全防范技术工程规范》(GB50348) 17】《人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 【1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 【19]《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 [20]《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害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 [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2」《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GB6364) [2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 [24]《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 25」《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 [26】《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GB/T9711) [27】《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作 [1]《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 [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 [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 [5】《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GB50966) [6]《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59) [7】《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 [8]】《油气田及管道工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规范》(GB/T50823) 9」《钢制储罐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473) [10]《飞机地面加油和排油用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GB10543) 【11】《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1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14]《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15599) 【1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 【16]《安全防范技术工程规范》(GB50348) 17】《人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 [1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 【19]《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 [20]《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害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 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2]《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GB6364 [2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 [24】《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 [25]《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 [26]《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GB/T9711) 27】《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
【28]《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 [29]《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GB50341) [30]】《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规范》(GB50128) [3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 [32]《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T12459) [33]《锻制承插焊、螺纹和对焊支管座》(GB/T19326) [34]《喷气燃料过滤分离器通用技术规范》(GB/T21358) [35]《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操作规定》(GB13348) [36]《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50934) [37]《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 [3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 [39】《易燃易爆罐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验收技术要求》(GB17681) 【40]《工业企业场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 【41]】《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GB4053) 【42]】《工业阀门压力试验》(GB/T13927) 【4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44]《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 【4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4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 【4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48]《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B/T21447) [49]《钢质石油储罐防腐蚀工程技术规范》(GB50393) [50]】《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GB/T21448) [5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5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 [53]《3号喷气燃料》(GB6537) [54]《屋面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345) [5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 【56]《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57]《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 [5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5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6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6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游泳馆屋盖钢结构吊装专项方案屋盖钢结构胎架专项方案【6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6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标准》(GB50223) [6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 [65]《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最小转弯通道圆直径和外摆值测量方法》(GB/T [66]《可编程序控制器第三部分:编程语言》(GB/T15969.3) [67】《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 [6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69]《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 【7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 [71】《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 【72]《环境保护图形标志》(GB15562) [73]《高处作业分级标准》(GB3608) 【74」《)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 【75】《工作场所职业病警示标识》(GBZ158) 7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A03035 [7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罐区现场安全监控装备设置规范》(AQ3036) [78]《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范》(CECS138) 【79]《控制室设计规范》(HG/T20508 【80」《浮顶油罐软密封装置橡胶密封带》(HG/T2809) [81]】《化工企业照明设计技术规定》(HG/T20586) [82]《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 【83]《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JTJ237) 【84]】《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 [85]《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 [86]《钢卷尺检定规程》(JJG4) [87]《工作玻璃浮计检定规程》(JJG42) [88]《弹性元件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检定规程》(JJG52) [89]《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JJG130) 【90]《立式金属罐容量检定规程》(JJG168) [91】《液体容积式流量计检定规程》(JJG667) [92]《卧式金属罐容积检定规程》(JJG266) 【93]《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JGJ91 【94】《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 「95】《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范》(SY/T0048)
机场建设工程行业标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