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038-2018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DBJ50/T-038-2018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50/T-038-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5459
下载资源

DBJ50/T-038-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0/T-038-2018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不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要求)”或“应按执行”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站(楼)》GB10171 《混凝土搅拌机》GB9142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GB/T264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50618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 《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GB20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1003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GB/T20491 《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27690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 《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 《预拌混凝土》GB/T149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 T50082

1..1预拌混凝土只是一种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属于一类特殊 的过程产品或半成品。预拌混凝土拌合物又是一种组成成份复 杂.凝结时间短,离散性较大,收缩变形较大的复合型材料。由于 各组成材料的密度,形态,粒径,以及物理化学反应的作用和程度 不同,使混凝土拌合物在生产.运输.施工浇筑过程中容易产生骨 料下沉.泌水离析工作性能下降等变异现象。加之拌合物的凝 结时效性受环境、原材料.运输施工浇筑过程各种因素影响较 大,过程中任何不利因素或不规范操作都极易发生混凝土质量问 题。预拌混凝土这种特殊的半成品属性不仅要求对混凝土生产 企业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更需要业主,施工,监理,设计等 对预拌混凝土特殊半成品属性有一定的认识,加强施工过程的质 量控制管理,忽视任何环节上的质量控制都无法保证混凝土工程 质量。特别是在预拌混凝土商品化.市场化专业化分工更细的 条下,提高预拌混凝王生产与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规 范预拌混凝土供需双方的质量管理,显得极为重要。

2..3“混凝土性能技术要求”可包括: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 类别与作用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最大水胶比;混凝土的最大 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特殊要求:混凝土拌和 物的施工性:骨料最大公称粒径:氯离子含量与碱含量;新拌混凝 土人模温度:硬化混凝土在所处环境中的耐久性指标。“混凝土性 能技术要求”可作为招标和订货生产的依据。

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特殊要求混凝土拌和 物的施工性:骨料最大公称粒径:氯离子含量与碱含量:新拌混凝 土入模温度;硬化混凝土在所处环境中的耐久性指标。“混凝土性 能技术要求”可作为招标和订货生产的依据。 2..4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设计配合比称基准配合比,是预拌 混凝土生产企业的重要技术设计文件。设计配合比根据常备原 材料的品质特性和试验数据,企业质量管理和生产控制水平,按 混凝土相关标准和施工要求,系统设计并经试配验证,经技术负 责人审核批准,作为混凝土生产企业指导日常生产配合比调整依 据。设计配合比应按气温或环境条件,原材料变化情况及时重新 设计或调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对于特殊混凝土应按相关标准 单独设计并验证。一 2.0.10混凝土终凝前的早期护理是一道必不可少的施T.工序 由于浇筑振捣后的混凝士会迅速的凝结硬化,伴随这一过程的混 凝土因水泥水化反应,游离水蒸发,沉降和约束等作用将发生急 剧的自身收缩和千燥收缩,由此而引起混凝土体积减小,形成混 凝土内部的微裂缝。这种裂缝大多分布在沿骨料的周边或水泥 石中深层软基地质下PCC桩施工质量控制,由于这种裂缝比较细小,互不连通,大多呈分散状态分 布,遇钢筋或预理管也会沿钢筋上方开裂。这种细小裂缝主要发 生在平面结构构件表面,一般会在混凝土初凝至终凝时形成,并 随时间逐渐发展和扩大。如果浇筑时的环境较差,如高温季节

混凝土生产企业的重要技术设计文件。设计配合比根据常备原 材料的品质特性和试验数据,企业质量管理和生产控制水平,按 混凝土相关标准和施工要求,系统设计并经试配验证,经技术负 责人审核批准,作为混凝土生产企业指导日常生产配合比调整依 据。设计配合比应按气温或环境条件,原材料变化情况及时重新 设计或调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对于特殊混凝土应按相关标准 单独设计并验证。

由于浇筑振捣后的混凝土会迅速的凝结硬化,伴随这一过程的混 凝土因水泥水化反应游离水蒸发,沉降和约束等作用将发生急 剧的自身收缩和干燥收缩,由此而引起混凝土体积减小,形成混 凝土内部的微裂缝。这种裂缝大多分布在沿骨料的周边或水泥 石中,由于这种裂缝比较细小,互相不连通,大多呈分散状态分 布,遇钢筋或预理管也会沿钢筋上方开裂。这种细小裂缝主要发 生在平面结构构件表面,一般会在混凝土初凝至终凝时形成,并 随时间逐渐发展和扩大。如果浇筑时的环境较差,如高温季节, 阳光强烈,空气干燥,风速较大时,这类早期收缩裂缝会迅速大面 积形成。混凝土早期护理工序就是通过采用滚筒,平板,抹子人

工抹压或抹压机对结构表面反复抹压收面处理,使已形成或正在 形成的细小收缩裂缝在混凝土终凝前弥合,并及时采敢覆盖塑料 薄膜或其它措施来预防这类早期收缩裂缝产生。早期护理即是 预防混凝土表面早期收缩裂缝的关键工序,也是提高混凝土表面 密实度和表观质量的有效措施。多年工程实践证明:未经表面抹 压工序的混凝土工程一般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早期收缩裂缝表 面缺陷等常见问题,而采用表面抹压收面处理的混凝土,特别是 采用磨光机处理可以基本杜绝这类常见问题。因此,本标准建议 对浇筑的板或露面混凝土,早期护理可采用抹压机以保证抹压的 效率和质量的可靠

3.1.1新建混凝土生产企业建站时宜对建站方案进行专家论 证,以保证新建站工艺合理,技术先进,并符合安全与绿色生产的 要求。

3.1.1新建混凝土生产企业建站时宜对建站方案进行专家论

3.3.3水泥.粉煤灰.矿渣粉膨胀剂等散装粉料均应单独储存, 单线水泥罐不宜少于2个。为控制粉尘排放,存储罐上需配置相 应的收尘系统和料位监控系统。

3.3.4对于砂石料场相关规定是为了控制骨料稳定性,并减

3.4.1混凝土生产企业建设环保型生产线,实施绿色生

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并实现动态管理,环保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时设 计同时施工及同时投入使用是保证混凝土绿色生产的基本 要求。

4.1.1企业试验室是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组成部分。预

混凝土生产企业试验室主要承担原材料检验配合比设计,混凝 土性能检验等工作,并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 4.3检验项目及参数 4.3.2~4.3.7规定了试验室必须满足的相应项目的检验能 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中规定的检验能力。 4.4 仪器设备 4.4.2试验室宜按照《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GB50618的要求,对试验设备进行分类,并通过检定,校准,测试, 自校功能核查等方式对其进行量值溯源。

4.7.5试验室宜按照《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GB50618的要求,对检测原始记录报告进行妥善保管。

4.7.5试验室宜按照《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4.7.5试验室宜按照《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5.1.1混凝土生产的原材料一般包括:水泥,细骨料.粗骨料,矿 物掺合料~外加剂水。对于一些特殊混凝土工程或构件,结构设 计往往要求预拌混凝土添加其它材料,用于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或 耐久性能,这些其它材料一般为化学纤维或钢纤维等,在使用 其质量应符合国家行业或地方相关标准的要求。 5.1.3建设部令(第109号)所称的新技术是指经过鉴定.评估

5.2.3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代号.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 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 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的相关规定。检查数量:按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代号同 一强度等级.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 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数量不应少于一次。检验 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

5.2.4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质量稳定性较好;现行国家标准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已经规定检验报告内容应包括混合材 品种和掺加量,落实这一规定对混凝土质量控制很重要,混凝土 生主产企业应要求水泥厂提供相关完整报告:在水泥供应紧张时, 有些水泥厂水泥出厂时存在温度过高的情况,甚至可达80~ 100℃,水泥温度过高时会给生产和施工控制造成困难,容易发生

混凝土凝结时间异常,与外加剂相容性变差,往往会造成堵管和 混凝土质量事故,因此混凝土生产应控制水泥温度。

5.3.1当使用再生细骨料时,应符合GB/T25176的

5.4.1本条规定生产普通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应符合JGJ52行业 标准的规定。当使用再生粗骨料时,应符合GB/T25177的规定: 使用轻骨料时,应符合GB/T17431.1规定:使用重晶石骨料时, 成符合GB/T50557的规定

5.5矿物掺合料 5.5.1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等矿物掺合料为活性粉体 材料,规范的掺人混凝土中既可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提高混凝 土耐久性,又能降低混凝土成本。随着我市混凝土用量的高速增 长,以上具有活性的矿物掺合料资源包不能满足混凝土生产的需 求,近年来磨细石灰石粉等情性粉体材料,由一种或几种活性或 情性材料混合磨细的复合掺合料,在混凝土中得到了运用,也曾 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因此必须强调矿物掺合料使用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1003的规定

质量验收规定的主要控制材料。外加剂虽然掺量较少,但对混凝 土的性能影响很天,特别是在配制泵送,高性能,自密实,大体积 等混凝土时,外加剂的使用更为关键。外加剂品种较多,功能客 异,使用时,不权权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在配制混凝土前,应 根据混凝土性能.施工工艺要求,结构所处环境因素,经过试验验 证,满足混凝土技术要求后才能使用。

5.6.3外加剂进场应逐车检验,供方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应齐 全,包括形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与合格证.产品说明书等质 量证明文件:外加剂进场时应留样保存,检验不合格或适应性不 满足要求的外加剂不得使用

5.7.4混凝土生产企业生产设备洗刷水经检验合格后才能用于 混凝土拌合用水,在应用的过程中,应避免与场地上的泥水,汽修 间试验室的污水混合。废浆用于混凝土生产,是混凝土绿色环 保生产的要求,本条规定了废浆的使用要求,包括检测指标,检测 频率,配合比设计及质量控制技术要点。废浆中含有胶凝材料, 水和外加剂等组份,硬化及未硬化的颗粒具有微填充作用,有利 于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改善,因此可以计入胶凝材料总量中。由于 废浆中组份的不稳定性,有时还会夹杂泥土或其它有害成分,会 对混凝土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实际应用中,应避免带泥的浆 水混入,而且废浆的用量应通过试验来确定,当混凝土有总碱量 要求时,不应使用该水作为混凝土拌合用水。

料不同水泥品种和外加剂等,建立设计配合比的数据库。 6.1.2本条规定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依据,强调对混凝土耐 久性和高性能化的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方法正确.依据充 分、计算参数选用合理.设计资料齐全。 6.1.4特殊混凝土包括大体积混凝王/水下混凝土,自密实混凝 土.清水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等。有 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按相关标准单独进行配合比设计。

6.1.4特殊混凝土包括大体积混凝王/水下混凝土,自密实混凝 土.清水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等。有 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按相关标准单独进行配合比设计。

6.2.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首先应保证配制强度和工作性要求, 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优化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这也是实现混凝 土高性能化的主要技术措施。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较少的用 水量和水泥用量可显著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提高抗裂性。自前, 混凝土生产企业在用水量的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品质 或质量稳定性差别较大。因此,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严格原材料 质量环节上的管理,配合比设计才有可能达到这一自标。

6.2.3单位体积用水量.水胶比和胶凝材料用量是混

比设计的重要的参数,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和长期 耐久性。这些技术参数的确定不仅敢决于原材料的品质特点企

6.3.1在设计配合比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客种情况,如气温变 化、现场施工情况变化,原材料品质及含水率波动等,需要对配合 比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施工要求。混凝土生产企业应规定不同 岗位人员的生产配合比调整权限,避免对配合比的随意调整,确 保混凝土质量。生产配合比录人与复核分别由专人负责,避免生 产配合比的误用。 6.3.2生产配合比应充分考虑到混凝土拌合物会因运输距离,

6.3.2生产配合比应充分考感到混凝土拌合物会因运输距离, 等候时间,环境条件等不利因素,造成落度的经时损失,出厂检 验的混凝土拌合物班落度宜适当提高,以满足交货检验时的混凝 土拌合物工作性满足施工的要求。

6.3.3开盘鉴定由企业技术负责人组织植关生产检验

6.3.3开盘鉴定由企业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生产检验。质量管

理等部门人员共同参加,必要时建设施工及监理单位技术人员可 参加开盘鉴定,并做好相关记录。

7.1.1原材料设有明显标识,易于识别和管理。同种原材料由 于产地,等级、规格等不同,性能有所差异,不能混仓,否则会影响 混凝土质量,严重时会造成工程事故,故标识上应注明尽可能详 细的信息

在搅拌和出机过程中应通过操作合的监控视频或电流变化严密 监控混凝土拌合物的状况,并及时反馈异常信息。

7.4.1检验项目接照GB/T14902的规定,分为常规品检验和特 殊品检验,其中常规品应检验混凝土强度.拌合物落度和设计 要求的耐久性能,掺有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还应检验拌合物的 含气量:特制品除检验常规品应检验的项自外,还应按照相关标 准和合同规定检验其他项目

7.5.5质量管理图是一种科学实用的混凝土强度质量管理方 法,它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发现概率很小的异常现象,通过简易 的作图方法了解生产过程的稳定性,成为管理生产过程的一种有 用工具。混凝土强度管理图在国内外混凝土生产中已经得到广 泛的应用,使用较广的有:混凝土单值强度管理图、组内极差管理 图.相邻(移动)极差管理图,强度直方图等。运用质量管理图可 及时观察生产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并发现异常,达到控制和提高混 凝土生产质量的良好作用。

8..3排除罐体内的杂物.残留浆液以及水是为了确保卸入罐 体后混凝土的质量。运输或卸料过程中向搅拌罐内加水,不仅改 变了混凝土的水胶比,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均匀性,可能造成 混凝土的离析泌水,并降低了混凝土强度,引发混凝土质量事故。 8..5装料和运输途中罐体保持一定转速(3r/min~5r/min) 防止混凝土离析,分层,保证交付后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卸料前 采用快档旋转搅拌的目的是使混凝土拌合物更为均匀,利于泵送 施工。 8.0.6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罐体直接受日晒或者受冻后混凝 土温度都会发生改变,交付时将不满足人模温度的要求,应采取 相应的措施确保混凝土交付时入模温度在可控范围内。雨天采 敢措施避免雨水进人罐体内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 8.0.7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对于保证结构混凝土的质量至关重 要,特别是在浇筑水池桩基结构梁,柱等重要结构混凝土时,混 凝土供应中断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质量缺陷或事故,甚至结构的报 废。混凝土运输调度要随时掌握生产,交通,运输.施工现场浇筑 等情况,并有应急的预案,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

9.1.1预拌混凝土质量证明文件主要包括混凝土配合比通知 单.混凝土质量合格证强度检验报告、混凝土运输单以及合同规 定的其他资料。对大批量连续生产的混凝土,质量证明文件还 应包括基本性能试验报告。由于混凝生的强度试验需要一定的 龄期,强度检验报告可以在达到确定混凝土强度龄期后提供。预 拌混凝土所用水泥,骨料,掺合料等均虚参照本规范的有关规定 进行检验,其检验报告在预拌混凝王进场时可不提供,但应在生 产企业存档保留,以便需要时查阅使用。 9.1.2严格预拌混凝土交接验收程序,特别强调对每车混凝土 都要进行交接验收的规定,是落实供需双方质量管理责任,保证 预拌混凝土后序施工浇筑过程顺利,预防混凝土施工环节质量问 题的关键环节。重庆市预拌混凝土应用二十多年来,经常出现的 混凝土.T程质量缺陷与质量事故、质量纠纷等,纠其原因主要是 没有严格执行交接验收程序造成。严格交接验收程序也为供需 双方质量责任的划分制定了较为明晰的责任界线:混凝土生产企 业应对交货验收前的生产供应质量负责,施工单位对交货验收合 格后的混凝土施工质量负责。同时也规定了现场监理工程师在 交接验收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

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合格的判定,由于现场养护条件或管理不规 范,会造成强度数据的不真实,影响检验批强度的评定,甚至引起 共需双方的质量争议。施工现场的养护设施应符合《普通混凝土 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规定的条件:即温度为20+

2,相对湿度为95%,或试件放在温度为20十2的不流动的Ca (OH)2饱和溶液中养护。 9.1.4预拌混凝土的交货检验技术性要求较强,施工单位没有 配备专职的专业试验人员是很难规范完成预拌混凝土拌合物检 验和试件的制作.养护管理,因此本条强调施工单位应配备专职 的专业试验人员。

9.1.5标准规定的是最低取样频次要求,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

9.2.1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由于受运输、气温,环境条件.出 机间隔时间等影响很大,容易发生工作性变异,因此严格规定对 每车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检查交接验收,是保证后序浇筑过程顺利 进行,避免工程质量缺陷的重点环节。逐车检查可采用目测观察 和抽检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9.2.2对同一配合比混凝土,敢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超过100m²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²时,每200m²取样不得少于 次 3每一楼层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9.2.3混凝土中氯化物氯离子和碱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9.2.4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其工作性会随着气温运距,道路堵 塞.现场等待时间或其它意外情况发生变化,其落度扩展度损 失加大,造成卸料或泵送困难,不能满足施工要求,这时向罐内添 加适量非缓凝减水剂,并快速旋转搅拌均匀可以达到要求的工作

塞,现场等待时间或其它意外情况发生变化,其班落度扩展 失加大,造成卸料或泵送困难,不能满足施工要求,这时向罐 加适量非缓凝减水剂,并快速旋转搅拌均匀可以达到要求的 性。但应注意的是,添加外加剂处理的人员应经培训和授村

入的外加剂应为非缓凝型减水剂,调节和改善混凝土流动性, 减水剂的添加量应事先由试验确定,并做好记录。当混凝土等待 时间过长混凝土接近初凝时或经添加外加剂效果不能达到要求 时应作报废处理。

9.3湿凝土强度与耐久性检验

9.3 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检

9.3.4根据《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

9.3.5施工单位应及时将交货检试验结果反馈混凝土生产企

业,便于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质量统计分析,全面掌握质量现状 改进和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10.1.1自前泵送形式一般包括车载,固定式拖泵汽车臂架 泵等。其他输送方式有自流、吊车配备吊斗升降机配备手推斗 车.皮带输送等。泵送方式输送量大.效率高,质量容易控制,宜 优先选用。 10.1.3混凝土输送施工是多工种,多单位和多种设备同时配合 协作的施工。为确保混凝土输送施工能连续,有序和快速进行, 在现场设置专门的指挥或调度人员,对混凝土生产方.运输车.输 送泵.布料设施与施工浇筑作业之间的指挥及联络是十分必 要的。

10.3.1自流方式浇筑混凝土一般适用于有一定落差的地基基 础结构混凝土的浇筑,现场道路条件往往较差,由于混凝土运输 车体积与质量均较天,施工单位应做好浇筑方案和安全防护措 施,保证施工安全,混凝土自流方式浇筑会产生下料冲击·发生混 凝土离析,施工现场应搭设可靠设施进行布料,保证混凝土浇筑 的均匀性。 10.3.2采用吊斗输送浇筑混凝土一般浇筑速度较慢,特别对于 浇筑断面较小的构件或在气温较高环境下,浇筑时间有时较长 往往造成预拌混凝土长时间的等待使工作性严重下降,勉强浇筑 容易发生质量缺陷和质量事故。因此本条规定预拌混凝土拌合 物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最后一次吊斗应满足施工工作性的要

求,并应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 10.3.3本条所指的升降设备包括用于运载人或物料的升降电 梯以及用于运载物料的升降井架。采用升降设备配合小车输送 混凝土在工程中时有发生,一般浇筑速度较慢效率较低,仅适合 零星构件的浇筑。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不宜采用再经中间 转运的方式,应尽可能缩短混凝土等待时间,及时浇筑及时振捣

12.1.2混凝土浇筑前应完成的主要工作有:隐蔽工程验收和技 术复核,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检查并确认施工现场具备实 施条件,施工单位填报浇筑申请单,并经蓝理单位签认。 12.1.3混凝土运送.浇筑过程加水增大了混凝土水胶比,不仅 降低混凝土强度,导致混凝土拌合物离析,泌水,极容易发生混凝 土结构强度不合格或混凝土质量缺陷等事故。运送,浇筑过程中 散落的混凝土,不能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和质量。本条 应严格执行。 12.1.4施工现场设置专人对混凝土施工浇筑进行统一指挥和 调度,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组织保证,预拌混凝土滞留时间 长其工作性能会急剧下降,应及时指挥入模,确保混凝土的连续 浇筑和施工顺利。 12.2混凝土布料 12.2.11布料设备是指安装在输送泵管前端,用于混凝土浇 筑的布料机或布料杆。布料设备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施工工 艺,布料要求和配管情况等进行选择。布料设备的输送管内径在 通常情况下是与混凝土输送泵管内径相一致的,最常用的布料设 备输送管采用内径125mm的规格。如果采用内径150mm输送 余管时可采用150mm~125mm转换接头进行管径转换,或者采 用相同管径的混凝土布料设备。 2布料设备在使用中,弯管处磨损最大,爆管或堵管通常都

发生在弯管处。对弯管加强检查,及时更换,是保证安全施 重要环节。弯管壁厚可使用测厚仪检查。

12.2.2布料设备的施工方案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合

理的施工方案应能使布料设备均衡而迅速地进行混凝土下料浇 筑。布料设备伸开后作业高度和工作半径都较大,如果作业范围 内有障碍物高压线等,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所以施工前应勘 擦现场,编写针对性施工方案。

12.2.3布料设备在浇筑混凝王时,一般会根据工程特点,安装 在结构上或施工设施上。由于布料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冲击力较 大,所以安装位置处的结构或施工设施应进行相应的验算,不满 足承载要求时,应采敢加固措施

12.2.4浇筑过程中需设专人分别对模板和预理件以及钢筋.预 应力筋等进行看护,当模板.预埋件钢筋位移超过允许偏差时应 及时纠正

12.2.4浇筑过程中需设专人分别对模板和预埋件以及钢角

12.2.5混凝土布料点接近浇筑位置,对防止浇筑时混凝土离

析,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均匀性和结构实体质量至关重要。混凝土 尧筑的布料点远离浇筑位置,施工工人必然会不合理的要求增大 混凝土的落度甚至任意加水,或采用振动棒赶料的方式强制混 凝土长距离入模,使混凝土不均匀或离析,造成混凝土质量缺陷 或质量事故。

12.3.1在模板工程完工后或在垫层上完成相应工序施工,一般 都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杂物,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应清除这部分 杂物。为了避免模板干燥的表面吸附混凝土中的水分,影响混凝 土浇筑质量,酒水湿润是必要的,但应防止积水。自前施工普遍 使用多层复合模板,模板接缝非常严密,现场酒水或落雨时的雨 水很容易汇集流入正在浇筑梁,柱的某些部位囤积,特别在大面

12.3.1在模板工程完工后或在垫层上完成相应工序放

积梁板柱浇筑过程中,囤积的积水不易被发现,往往导致混凝土 柱.梁局部范围严重质量缺陷,造成构性返工或结构加固的质量 事故,重庆市曾发生过多起此类严重质量事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金属模板若温度过高,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酒水可以达 到降温的自的,但同样也应防止模板内积水。 12.3.2采用振动棒长距离赶送混凝土的方式用于浇筑,必然会 造成混凝土离析和不均匀,整体性差的质量风险。强调混凝土浇 筑均匀性和密实性是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结构实体具有相同 的强度和耐久性。混凝土浇筑时,对于每一块连续区域的混凝土 建议采用一次连续浇筑的方法,若混凝方量过大或因设计施工 要求而需留设施工缝或后浇带,则分隔后的每块连续区域应该采 用一次连续浇筑的方法。 12.3.61混凝土分层厚度的确定应与采用的振捣设备相匹 配,以免发生因振捣设备原因而产生漏振或欠振情况:混凝土连 续浇筑是相对的,在连续浇筑过程中会因种原因而产生时间间 隔,时间间隔应尽量缩短,最长时间间隔应保证上层混凝土在下 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覆盖。为了减少时间间隔,应保证混凝土浇筑 的连续性。 2混凝土浇筑倾落高度是指所浇筑结构的高度加上混凝土 布料点距本次浇筑结构顶面的距离。混凝土浇筑离析现象的产 生,与混凝土下料方式最天粗骨料粒径以及混凝土倾落高度有 最重要的关系。本条表中倾落高度限值适用于常规情况,对柱, 墙底部钢筋极为密集的特殊情况,仍需增加措施防止混凝土 离析。

12.4.1混凝土漏振.欠振会造成混凝土不密实,在混凝土结构 中形成一般或严重的质量缺陷,影响混凝土结构强度和安全。混

陷,严重时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安全。 12.4.3混凝土振捣应按层进行,每层混凝土都应进行充分的振 捣。振动棒的前端插入前一层混凝土是为了保证两层混凝土间 能进行充分的结合,使其成为一个连续的整体。通过观察混凝土 振捣过程,判定混凝土每一振捣点的振捣延续时间。混凝土振动 棒移动的间距应根据振动棒作用半径而定。对振动棒与模板间 的最大距离作出规定,是为了保证模板面振捣密实。采用方格形 排列振捣方式时,振间距应满足1.4倍振动棒的作用半径要 求;采用三角形排列振捣方式时,振捣间距应满足1.7倍振动棒 的作用半径要求;综合两种情况,对振捣间距作出1.4倍振动棒 的作用半径要求。 12.4.6混凝土分层振捣最大厚度应与采用的振捣设备相匹配 以免发生因振捣设备原因而产生漏振或欠振情况。由于振动棒 种类很多,其作用半径也不尽相同,所以分层振捣最大厚度难以 用固定数值表述。大量工程实践证明,采用1.25倍振动棒作用 部分长度作为分层振捣最大厚度的控制是合理的。采用平板振 动器时,其分层振捣厚度按200mm控制较为合理。

以免发生因振捣设备原因而产生漏振或欠振情况。由于振动棒 种类很多,其作用半径也不尽相同,所以分层振捣最大厚度难以 用固定数值表述。大量工程实践证明,采用1.25倍振动棒作用 部分长度作为分层振捣最大厚度的控制是合理的。采用平板振 动器时,其分层振捣厚度按200mm控制较为合理。

12.5.1较大面积的楼面,地面,道路等平面结构,由于混凝土从 初凝到终凝的时间很短JTG/T 3821-2018 公路工程估算指标,仅采用手工进行表面抹压处理是无法完 成的,且抹压往往需多次进行,因此宜采用机械抹压设备进行抹 压处理,才能有效解决混凝土表面早期收缩裂缝的常见问题。 12.5.2较大面积的楼面地面、道路等平面结构,由于其表面系 数较大,混凝土早期失水较快,虽经表面多次抹压后,仍会产生早 期干燥收缩。及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湿覆盖是防止混凝土产 生干缩裂缝的关键措施。当遇高温日光爆嗮,大风天气时更应

及时进行保湿覆盖,大量施工经验表明,只要在前期对混凝土进 行认真的抹压处理并及时地保湿护理,早期收缩裂缝是可以有效 避免的。

12.6.1在混凝土早期护理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以保证混凝土所需要的湿度以及对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覆盖 养护可采用塑料薄膜,麻袋,草帘等进行覆盖:喷涂养护剂是通过 养护液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致密的薄膜层,以达到混凝土保湿的目 的。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养护方式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 用,采用何种养护方式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12.6.2对养护环境温度没有特殊要求的结构构件,可采用酒水 养护方式。混凝土酒水养护应根据温度,湿度,风力情况,阳光直 射条件等,通过观察不同结构混凝土表面,确定酒水次数,确保混 凝土处于饱和湿润状态。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日稳定低于 5C时应按冬期施工相关要求进行养护:当日最低气温低于5C 时,可能已处于冬期施工期间,为了防止可能产生的冰冻情况而 影响混凝土质量,不应采用洒水养护。 12.6.3对养护环境温度有特殊要求或洒水养护有困难的结构 构件,可采用覆盖养护方式。对结构构件养护过程有温差要求 时,通常采用覆盖养护方式。覆盖养护时,应尽量减少混凝土裸 露时间,防止水分蒸发。覆盖养护的原理是通过混凝七的自然温 升在塑料薄膜内产生凝结水,从而达到湿润养护的目的。在覆盖 养护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内的凝结水,确保混凝土裸露 表面处于湿润状态。每层覆盖物都应严密,要求覆盖物相互搭接 不小于100mm。覆盖物层数的确定应综合考愿环境因素以及混 凝土温度差控制要求。

养护方式。混凝土洒水养护应根据温度.湿度.风力情况,阳光直 射条件等,通过观察不同结构混凝土表面,确定洒水次数,确保混 凝土处于饱和湿润状态。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日稳定低于 5℃时应按冬期施工相关要求进行养护:当日最低气温低于5℃ 时,可能已处于冬期施工期间,为了防止可能产生的冰冻情况而 影响混凝土质量,不应采用酒水养护。

构构件DB11/T 1319-2016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实验室建设与运行技术规范.pdf,可采用喷涂养护剂养护方式。对拆模后的墙柱以及楼板 裸露表面在持续酒水养护有困难时可采用喷涂养护剂养护方式: 对于采用爬升式模板脚手架施工的工程,由于模板手架爬升后 无法对下部结构进行持续酒水养护,可采用喷涂养护剂养护方 式。喷涂养护剂养护的原理是通过喷涂养护剂,使混凝土裸露表 面形成致密的薄膜层,薄膜层能封闭住混凝土表面,阻止混凝土 表面水分蒸发,达到混凝土养护的目的。养护剂后期应能自行分 解挥发,而不影响装修工程施工。养护剂应具有可靠的保湿效 果,必要时可通过试验养护剂的保湿效果。喷涂方法应符合产品 技术要求,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施

12.6.6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的水泥种类,外加剂类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