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101-2015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DBJ61/T 101-2015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61/T 101-2015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4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6103
下载资源

DBJ61/T 101-2015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61/T 101-2015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表6.1.4桩顶平面位置允许偏差

续表6.1.4桩顶平面位置允许偏差

6.1.5焊缝检验标准应满足表6.1.5的要求。

.1.5焊缝检验标准应满足表6.1.5的要求。

JB/T 10598-2020 一般用干螺杆空气压缩机.pdf表6.1.5电焊接桩焊缝检验标准

1.6当以压桩终压力值或最后贯人度控制桩长时,应达到设 十要求的终压力值或贯入度;当以桩底标高控制桩长时,桩长 应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层深度。

甲级、地质条件复杂或桩节大于2节的管桩工程,检测数量 应少于工程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其他管桩工

6.2.5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可采用静载试验法或高应本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工程; 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且桩节大于3节,或地质条 件复杂、场地地层变化大的工程。

6.2.7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数量为单位工程中

6.2.9当采用高应变法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进行检测时,

6.2.10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时

6.3.1桩位验收除设计另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

注位验收除设计另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 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现场标高相近时,桩基工程的验

可在施工结束后进行; 2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现场标高,应待开挖到设计标 后进行验收。 3.2 竣工验收应提交下列资料: 1 施工图设计文件; 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 图纸会审记录; 技术交底资料; 设计变更书; 6 开、竣工报告; 7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8 工程测量、定位放线记录: 管桩的出厂合格证和技术性能检测报告: 10 管桩的进场验收记录; 11 压桩机的合格证书及相关性能参数; 12 压力表和施工测量仪器的检定证书: 13 试压记录、试打记录和沉桩施工记录; 14 焊接材料合格证和检验报告; 15 接桩隐蔽验收记录; 16 桩基工程竣工图; 17 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18 基桩试桩报告: 19 基桩质量检测报告

附录 A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水平

A.0.1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水平抗震承载力特征值,应 根据地基土类别、管桩外径、壁厚、桩长、桩端连接形式等综 合按表 A. 0. 1 确定,

注1:管桩钢筋应在承台中可靠锚固; 注2:当承台刚度较大,或由于上部结构与承台的协同作用使承台的刚度得到增 强的情况下,可按桩端锚固选用,否则应按桩端铰接选用; 注3:表中承载力已考虑过地震力调整系数; 注4:表中承载力适用于相应单桩在地面处水平位移不大于10mm的情况; 注5:表中承载力不适用于桩身周围有可液化土层的情况

C.0.2连接时应注意:

不截桩桩顶与承台连接详图

以下的填芯混凝土。桩填芯混凝土强度等级同承台或基础梁, 可以与承台或基础梁一起浇灌: 2浇灌填芯混凝土前,应先将管内壁浮浆清除干净;可根 据设计要求,采用内壁涂刷水泥净浆、混凝土界面剂或采用微 膨胀混凝土等措施,以提高填芯混凝土与管桩桩身混凝土的整 体性; 3号筋应与端板焊牢,双面焊,焊缝长度大于5d;②号 筋应与端板可靠焊牢,保证浇灌填芯混凝土时托板不下沉: 4桩顶埋入承台内深度及①号筋锚固长度L。按现行规范取 值,托板尺寸略小于管桩内径。 5①号筋和②号筋应沿管桩圆周均匀布置; 6管桩顶填芯混凝土的高度可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且 不小于2000mm; 7对抗拔桩,①号筋数量按计算确定; 81号筋采用HRB400钢筋,②③号筋采用HPB300钢筋 C.0.3①、②、③号筋可按表 C. 0.3 选取

表 C. 0.3配筋表

C.0.4管桩桩顶需要截桩时与承台连接详图见图 C.0.4

C.0.5连接时应注意!

截桩桩顶与承台连接详图

图C.0.4管桩与承台连接详图二

1桩顶内应设置托板及放入钢筋骨架,用以浇灌桩顶标高 以下的填芯混凝土。填芯混凝土强度等级同承台或基础梁: 2浇灌填芯混凝土前,应先将管内壁浮浆清除干净;可根 据设计要求,采用内壁涂刷水泥净浆、混凝土界面剂或采用微

膨胀混凝土等措施,以提高填芯混凝土与管桩桩身混凝土的整 体性; 3②号筋与①号筋焊牢; 4桩顶埋入承台内深度及1)号筋锚固长度L,按现行规范取 直,托板尺寸略小于管桩内径; 5①号筋和②号筋应沿管桩圆周均匀布置; 6管桩顶填芯混凝土的高度可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且 不小于2000mm; 7对抗拔桩,桩身全部纵向预应力钢筋应锚入承台,锚固 长度不得小于50倍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50mm; 8①号筋采用HRB400钢筋,②③号筋采用HPB300钢筋 C. 0. 6)、②、③号筋可按表 C. 0. 6 选取

表 C. 0. 6 配筋表

附录 G压桩机结构示意图

图G.0.1压装机结构示意图 1一边桩装置;2一升降机构;3一司机室;4一压桩台; 5一配重;6一起重机(吊桩机构);7一横移及回转机构: 纵向移动机构;9一液压系统;10一电气系统;11一油箱 12一电机泵组

附录 H 柴油打桩机结构示意图

图H.0.1柴油打桩机结构示意图 一榄杆;2一筒式柴油锤;3一桩帽; 4一管桩;5一机体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 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规程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 “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总则 59 3 勘察 61 4 设计 63 4. 1 一般规定 63 4. 4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64 4. 6 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验算 65 4. 8 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 65 5 施工 66 5. 1 般规定 66 5. 3 静力压人法施工 68 5. 4 锤击贯人法施工 69 6 质量检查与验收 70 6. 1 质量检查 70 6. 2 质量检测 72 6. 3 工程验收 73

基础设计与施工中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 质量,保护环境,特制订本规程。 1.0.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进入西安初期,西安曾举行有关“预 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在西安8度抗震区的应用问题”专家研 过会。与会专家认为,产品质量满足《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 注》(GB13476-1999)的AB型及以上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 西安地区可以有条件的使用,并给出了适用条件,专家组明确 这个适用条件是剪质比小于8%,这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结果 并不是所有建筑都能套用这一条件。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在万达广场项目和 陕西省救灾救助和社会福利中心综合楼项目,进行了PHC管桩 水平静载荷试验,规范组根据试验结果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年版,给出了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 各种规格的管桩在不同土层中的水平抗震承载力特征值。是对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标准图的完善与补充

3.0.1本条给出了管桩勘察的基本内容,对设计拟采用管桩基 础的工程,勘察时应香明地层结构,选择适宜的持力层,提出 成桩对环境影响和施工中应注意事项。当持力层顶面起伏较大, 施工时会产生截桩现象;当桩身穿过饱和黄土时,施工时会产 生桩身上浮;当桩身穿过古土壤层底部钙质结核富集层(钙板 或砂卵石透镜体,会给施工造成很大困难

施工时会产生截桩现象;当桩身穿过饱和黄土时,施工时会产 生桩身上浮:当桩身穿过古土壤层底部钙质结核富集层(钙板 或砂卵石透镜体,会给施工造成很大困难。 3.0.3根据陕西省(特别是西安地区)管桩勘察、设计及施工 经验,管桩以摩擦桩及端承摩擦桩两种桩型为主,详细勘察时 摩擦桩勘探点间距宜为25m~35m,端承摩擦桩勘探点间距宜为 20m~30m。在布设勘探点时对主体建筑角点、建筑物体型和荷 载变化较大处,应布置探点。为防止持力层层面起伏变化情 况未查清引起大面积的截桩或接桩,造成浪费或工期延误影响 工程质量,勘察时,对地质条件复杂或相邻勘探点揭露的持力 层层面坡度大于10%时,应加密勘探点。 3.0.4原位测试是现场获取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一种方法,具 有直接一准确可靠等特占一在我国和累了大最的用静力触探

3.0.4原位测试是现场获取士的物理力学性质的一种方法,

有直接、准确、可靠等特点,在我国积累了大量的用静力触探 和标准贯入试验估算桩基承载力的方法和经验。因此,本条强 调勘察方法应采用钻探与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 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黄土地区采用静力触探可获取地层的连 续资料,了解地层的软硬变化情况,工程技术人员可据此进行 沉桩可行性分析,因此可用静力触探孔代替部分勘探孔。 3.0.5连续静力触探孔可以反映地层软硬变化情况,估算单桩

承载力,因此,本条规定每一场地静力触探孔不宜少于3个。 当采用连续静力触探孔数量满足要求时,可代替相应数量的 般性勘探孔。

3.0.6根据西安地区管桩施工经验,由于持力层层面起伏

「起的大面积截桩或接桩、桩身穿过饱和黄土引起的桩身上浮 庄身穿过碎石土或钙质结核富集层(钙板)造成施工困难,会 影响工程质量或工期延误,严重影响施工时,应分析原因并进 行施工勘察

架柱和框简的沉降差的目的

斜的坚硬岩和较硬岩时,管桩压入时,桩端与岩层的接触面为 非全截面,压入时可能造成桩端局压破坏,影响桩端承载力, 不适宜作为桩端持力层。 液化土层不应作为桩端持力层,桩侧有液化土层时,不宜 采用管桩基础。

4.1.5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2008年10

亍了陕西省救灾救助和社会福利中心综合楼高强度混凝土管桩 水平静载荷试验,实验显示,试桩的水平裂缝位置分别位于桩 页以下约1.88m、1.90m、1.93m,本规程规定管桩顶的填芯混 延土长度不应小于2.0m。 .1.9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承台一般 又在底部配筋,承台顶面为素混凝土,连系梁纵筋须锚入两端 架柱中。当承台顶面和侧面也配有钢筋时,连系梁纵筋可以

行了陕西省救灾救助和社会福利中心综合楼高强度混凝土 水平静载荷试验,实验显示,试桩的水平裂缝位置分别位 顶以下约1.88m、1.90m、1.93m,本规程规定管桩顶的填 凝土长度不应小于2.0m

仅在底部配筋,承台顶面为素混凝土,连系梁纵筋须锚人两端 框架柱中。当承台顶面和侧面也配有钢筋时,连系梁纵筋可以 锚入两端承台中,且承台顶面配筋不应小于连系梁顶面钢筋

1.6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验算

2在管桩制作过程中,张拉预应力钢棒相当于给管桩桩身 1了预压应力,故验算桩身承载力时应扣除管桩混凝土的有 页压应力。

4.6.2在管桩制作过程中,张拉预应力钢棒相当于给管桩桩

4.6.2在管桩制作过程中,张拉预应力钢棒相当于

施加了预压应力,故验算桩身承载力时应扣除管桩混凝土的有 效预压应力。 4.6.2管桩环境类别的划分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10执行

4.6.2管桩环境类别的划分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5010执行。

5.1.1根据西安地区管桩的施工经验,并遵循使管桩施工引起 的挤土效应方向逐渐远离施工场地中心和近已有建(构)筑 物一侧的原则,以减小挤土效应对已完成施工的管桩、邻近已 有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规定了管桩沉桩施工顺序, 对饱和黄土场地,考虑到大面积挤土沉桩会引起超孔隙水 玉力,为防止沉桩弓起桩的上浮,宜采取隔排或隔点跳打沉桩 目前没有相关的实测试验数据,有关规范也没有明确规定,建 义隔排式跳打的间隔时间不少于24小时,并应控制每大的沉桩 数量。据沿海地区经验,每大沉桩时间限制为8~10小时,间 隔时间14~16小时。

5.1.4有些施工场地由于工程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基

开挖平面无法保证压桩机最小施工尺寸的要求,必须在场地整 平后、基坑开挖前就要进行沉桩施工,这种情况下的沉桩就要 采用送桩的方式。但送桩深度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6.0m,送桩 太深时桩顶的偏移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尤其是当墙下布桩 时,一旦桩顶的位移量过大,会给补救措施带来很大的困难, 司时也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但对于基等满堂 布桩时,在施工确有保证措施的情况下,送桩深度可以适当加 大。最终应满足6.1.4条规定。

古土壤中的钙质结核富集成层、或钙化严重成钙板,以及较厚 的中粗砂夹层或透镜体等、导致沉桩困难而无法穿透的,都可 以采用“先引孔、后沉桩”的施工方法来进行沉桩。弓孔的机 械一般可采用小型钻机、汽车钻机、长螺旋钻、旋挖钻成孔等; 为保证引孔后再次沉桩时仍具有一定的挤密效果、保证沉桩后 的桩身侧摩阻力,弓引孔的直径应小于管桩的直径;弓引孔的深度 般钻穿造成沉桩困难的地层即可。对于小口径引孔(一般≤ 250mm)产生的弃土,沉桩前一般无需回填到钻孔中;大口径 引孔产生的弃土,在沉桩前一般均应回填到钻孔中,使沉桩时 能对桩周土形成挤密效果进而产生较大的桩周摩阻力,以确保 管桩的承载能力。 对黄土塬等大厚度的黄土地区,当土的含水量很低时,土 质坚硬,会造成沉桩的难度增大,对这类地区,当有沉桩施工 经验时也可采用小口径弓引孔、同时辅以钻孔内浸水的方法来沉 桩。 导孔沉桩无论采用怎样的辅助措施,都会造成桩身侧摩阻 的损失和降低,因此当采用弓引孔的方法沉桩时,都应该进行 沉桩的工艺性试验和桩的承载力试验。

5.1.10对于饱和黄土或者地下水较浅的黏性土场地,要求沉

5.1.10对于饱和黄王或者地下水较浅的黏性土场地,要求沉 脏到达预定的桩顶标高后,要立即对桩顶标高进行测量同时记 录观测结果,并按规定的间隔时间监测桩顶的上浮量,是基于 文类地区较多的管桩工程的施工经验。大面积的挤土沉桩都会 程度不同的弓引发了超孔隙水压力,致使管桩产生一定的上浮量 少则几厘米,多则十到二十多厘米,程度不同的导致出现了单 桩承载力大幅度降低等质量问题。如果单单将这一工程质量的 把关环节,交由人工地基检测单位来完成的话,由于工程质量

检验的抽检随机性和抽检数量的有限性,势必会理下工程质量 隐惠。一日上部主体荷载达到一定程度的话,就极可能造成非 常严重的、且难以处理的后果。因此,要求沉桩施工单位在单 桩沉桩结束后,立即对桩顶标高进行量测记录,并按规定的间 隔时间再次进行桩顶标高量测,以便及时发现桩顶上浮等此类 问题并及时进行复压(打)处理,以消除工程隐患。为保证桩 顶标高量测的可靠性,要求施工单位应对桩孔孔口采取必要的 防护措施,既是为了防止大量的弃土和其它杂物掉入钻孔内 影响桩顶标高量测的准确性、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施工人员人身 安全的需要。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单桩的桩顶标高量测的时间 间隔,对于饱和黄土间隔时间应大于48h;其他地层间隔的时间 应大于24h,基本上能够满足孔隙水压力达到峰值后消散的时间 需求。 为确保工程质量的可靠性,沉桩桩顶标高的复测宜在工程 脏全部沉桩结束后统一进行:量测的间隔时间要求应满足上述 规定。对于发生桩顶上浮的工程桩,应行复压处理,再次将桩 顶沉至预定标高。

5.3.2要求压桩机和配重的总重量不小于单桩极限

5.3.2要求压桩机和配重的总重量不小于单桩极限承载力的 1.2倍,是对沉桩时总配重的最低要求。一是考虑了确保压桩机 及配重具有相当的重量,提供的反力能够使管桩穿透钙质结核 富集层、薄砂层等硬层;二是考虑了不至于在管桩摩阻反力的 乍用下,将压桩机顶起而失去平衡,从而导致将桩头碎裂、桩 身压折或者压裂,防止发生其他安全生产事故,造成施工人员

人身的伤害或者施工机械的损害。

5.4.1~5.4.4锤击贯入法施工对环境要求严格,且锤击过程 中桩身强度损失较大,该方法作为静力压入法的辅助方法,不 宜大面积采用。

6.1.3在管桩施工过程中,常见成桩后桩顶上浮或地面

桩顶水平偏位等现象,主要是由于成桩速度较快时,桩间土挤 密隆起和桩顶偏移;当地基土含水量大,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 散引起地面和桩顶隆起。为防止桩顶上浮和水平偏位,应控制 成桩速率。 成桩过程中桩身垂首度偏差可用垂球吊线在两个相互垂首 的方向同时测量,也可用水准仪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同时测量, 成桩后桩身垂首度偏差可用测斜仪在桩管内测量。当桩身垂直 度偏差大于1%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较硬土 层后,严禁用移动机架等方法强行纠偏

差为±10mm。对单桩、条形基桩、不超过16根的承台管桩顶一 面位置允许偏差提出更高的要求,桩数越少,桩顶平面位置分 许偏差越小。

异议时,可采用射线法进行复检。超声波法检验技术参数应按 现行行业标准《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JG/T203执 行,射线法检验技术参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金属熔化焊焊接 接头射线照相》GB/T3323执行。

6.1.6当桩端位于坚硬或硬塑黏性土、中密以上的粉土、砂土

6.1.6当桩端位于坚硬或硬塑黏性土、中密以上的粉土、砂土

和碎石土及风化岩层时,应以贯人度控制桩长为主;当桩端位 于其他地层时,应以控制桩端标高为主。要求足够的桩侧摩阻 力提供反力。

6. 2. 2 ~ 6. 2. 3

6.2.4沉桩过程中,桩侧土体受到侧向挤密,土体结构受到破 环,孔隙水压力升高,渗透性不同,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不同 在渗透性小的饱和黏性土和饱和黄土中表现明显。当孔隙水压 力升高时土体中的右效应力减小一桩侧麻阳随之减小一陷

6.2.4沉桩过程中,桩侧土体受到侧向挤密JTS261-2019 水下挤密砂桩施工质量检测标准及条文说明,土体结构受到破

坏,孔隙水压力升高,渗透性不同,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不同, 在渗透性小的饱和黏性土和饱和黄土中表现明显。当孔隙水压 力升高时,土体中的有效应力减小,桩侧摩阻力随之减小;随 着时间延长,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土体强度逐渐恢复,单桩 承载力逐步提高。因此,在沉桩过程中应控制沉桩速率,在进 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前,应有一定的休止时间。根据西 安地区的施工检测经验,砂土7d后孔隙水压力消散程度为95%

以上;粉土10d后孔隙水压力消散程度为85%以上;饱和黏性 上15d后孔隙水压力消散程度为75%以上;饱和黄土28d后孔 隙水压力消散程度为75%以上。 桩节大于3节的管桩施工时,管桩接头出现裂缝概率较大 当场地为饱和软黏土或饱和黄土时,桩身上浮易造成接头处拉 开,影响桩身质量,因此,增加了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且桩节大于3节,或地质条件复杂、场地地层变化大的工程 应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的规定。 6.2.8本条规定了可采用高应变法对单桩坚竖向抗压承载力进行

6.2.8本条规定了可采用高应变法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进行

6.3.1工程桩施工完成后SL 314-2018 碾压混凝土坝设计规范,应及时验收。当桩顶标高低于施工

6.3.1工程桩施工完成后,应及时验收。当桩顶标高低于施 地面标高时,应防止土方作业对工程桩质量造成的影响,在送 到设计标高后进行验收。

计资料、管桩进场验收资料等开工前应具备的基础资料,同时 应包括施工中的设计变更、会议纪要、中间验收资料等,还应 包括工程桩施工结束后的各种检验和验收资料。除本条规定的 资料外,尚应包括当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规定提交的资料。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