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211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211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707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G211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本标准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 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 “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GB50181-1993 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1998年版)(JTG 2111—2019)

1.0.1~1.0.2根据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4号《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规定, 农村公路是指纳人农村公路规划,并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的县道、乡道、村道及 其所属设施,包括经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认定并纳人统计年报里程的农村公路。为适 应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建设,采用合理、适当的技术指标,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4农村公路建设应与乡村规划相结合,目的是改善农村交通运输和生产生活环 境,提高公路综合服务水平,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C2111—2019

3.1公路等级类型选用

AADT = C, × R,/K

考虑到当前公路建设的政策和各等级公路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范围的连续性,四级 公路(Ⅱ类)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为400pcu/d及以下

3.2.1设计车辆外廓尺寸、载质量和动力性能是确定公路几何参数的主要依据。 本标准中的小客车外廓尺寸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一2014)一致。中 型客车为19座及以下客车,其外廓尺寸在调研主要车型外廓尺寸的基础上,结合《农 村公路旅客运输班线通行条件审核规则》(交运发【2014】258号)确定。中型载重汽 车、四轮低速货车、三轮汽车的外廓尺寸根据我国《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 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一2016)确定,中型载重汽车为总质量12t及以下货车 轻型载重汽车外廓尺寸参照《2017汽车驾照分类和准驾车型对照表》,并结合调研当前 主要车型尺寸确定,轻型载重汽车为总质量4.5t及以下货车。摩托车的外廓尺寸参照 1994年公安部发布的《摩托车安全基准》的规定,并结合骑行高度确定。

3.2.2选择本标准等级类型修建的农村公路项目,

3.2.2选择本标准等级类型修建的农村公路项目,有大型农用机械、消防车等特殊 车辆通行需求时,在选择采取相关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后,经验算确定是否可以通行。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一2019

尺寸及小交通量、低速度下四轮低速货车、摩托车、三轮汽车、拖拉机对交通流的影响 确定车辆折算系数。拖拉机的型号较多,且外廓尺寸范围较大,要求拖拉机根据外廓尺 寸对应车型尺寸选定折算系数

3.5.1本标准中的公路建筑限界基本沿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一2 中四级公路的规定。

3.7.1结合《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11】124号),本标准中的公 路用地范围沿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一2014)中的规定。

从调研情况看,部分省区错车道设置不够规范,尺寸差异较大。各省区普遍认可错 车道每公里不宜少于3处,错车道路面宜宽6.0m。 本标准进行了现场试验,经现场测试和验证,错车道长度为10m时,能够满足中 型载重汽车及以下车辆一车停靠、一车顺利通行的需要。

(0/3.6) = + 3.6 2gfl

从现场调研统计来看,山区农村公路小半径圆曲线使用频繁,调研省区的农村公路 圆曲线半径小于10m的曲线数量占总曲线数量的8.0%。目前山区农村公路普遍存在最 小圆曲线半径偏小的问题,对行车安全有较大影响。 现场测试验证表明,当车速为15km/h时,本标准规定的各种设计车型的测试车辆 均能通过半径为12m的单车道圆曲线,小型测试车辆能通过半径为10m的单车道圆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ITG211)一2019

田线。 根据以上两种计算结果,结合现场调研情况及测试结论,考虑一定安全因素,确定 最终的规定值,本条规定的极限最小半径值主要是受车辆转弯几何条件控制,而非速 度因素。在地形、地质等条件受限路段,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4.0.7四级公路(I类)、四级公路(Ⅱ类)设计车速较低,为保证行车安全,圆 由线最大超高限定采用4%。

根据以上两种计算结果,结合现场调研情况及测试结论,考虑一定安全因素, 了最终的规定值,本条规定的极限最小半径值主要是受车辆转弯几何条件控制,而 度因素。在地形、地质等条件受限路段,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4.0.7四级公路(I类)、四级公路(Ⅱ类)设计车速较低,为保证行车安全 曲线最大超高限定采用4%。

4.0.8单个车道加宽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b车道加宽值(m); A——汽车轴距加前悬(m),A=6.0m; R——圆曲线半径(m); w—设计速度(km/h)。 车道宽3.5m的四级公路(IⅡ类)加宽值约

A2,0.1v 二 3R

表4.5曲线加宽计算表

对于双车道的四级公路(1类),采用四级公路(Ⅱ类)加宽值的2倍。 0.9汽车稳定速度爬坡时坡度与汽车比功率关系可按下式计算

4.0.9汽车稳定速度爬坡时坡度与汽车比功率关系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g一 重力加速度,g=9.8m/s; 坡面角度(°); K—空气阻力系数,取0.9: 汽车迎风面积,A=2.5×3.8(m²); 稳定爬坡速度(m/s); 一汽车满载质量(t); f——滚动摩擦系数,取0.015; ? 机械效率,取0.85

KAy m i = tand

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设计速度15km/h的公路,纵坡还有进一步放大的空间,但 考虑到国内车辆性能复杂,下坡连续制动能力较国外汽车普遍偏低,最大纵坡还要结合 国内车辆现状来确定。 考虑到纵坡过大会对车辆下坡,尤其是连续下坡时的制动性能带来很大的安全问 题,结合现场调研情况,现状农村公路绝大多数纵坡在12%以下,本标准规定四级公 路(I类)、四级公路(Ⅱ类)最大纵坡为12%。对于不通行中型载重汽车和中型客 车的四级公路(Ⅱ类),经论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增加2个百分点。 为保证安全,对回头曲线、村镇路段的最大纵坡同时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Rmin = 3.6

竖曲线最小半径在受地形等特殊情况约束时方可采用。为了安全和舒适,一般采用 最小半径的1.5~2.0倍的数值。

5.0.1本条规定了路基设计原则。 4根据调研,部分地区农村公路水毁严重,影响居民安全通行及正常的生产、生 活。因此,经过特殊地质和水文条件路段需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以提高防灾、抗灾 能力。 5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一2014),将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在10~20 年一遇的洪水划分为较大洪水,乡村防洪区的最低防护等级为IV级,防洪标准(重现 期)在10~20年。为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能力,确定1/15为农村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 率,对承担重要经济社会功能(如救灾通道、出入唯一通道等)的农村公路,结合实 际情况适当提高设计洪水频率。

5.0.1本条规定了路基设计原则。

5.0.2路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保护行车道,有效防正行车道两侧雨水下渗导 基路面损坏,有利于路基稳定,为安全设施提供设置空间。

5.0.4本条规定了原地面处理要求和路基技术要求。

4本条规定了原地面处理要求和路基技

2路基填料最小承载比CBR是表征材料的水稳性和抵抗局部压入变形能力、评价 路基填料强度及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为了保证公路工程质量,提高农村公路耐久性,对 填料强度提出明确要求。 3路基压实质量是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最重要的内在指标之一,是施工控制指 标。国内目前使用的压实标准并不算高,AASHTO(1993)除特殊土外,所推荐的路堤 和路基结构的最小压实度均要求大于95%,对部分土组甚至要求100%,因此本标准仍 采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1一2014)四级路的规定。

5.0.6根据调研,农村公路防护排水设施不完善情况较普遍,特别是山区公路、 路段因边坡不稳定、挡墙不坚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水毁灾害发生时损失 。因此,对不稳定边坡及临河路基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固防护。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II1一2019

6.0.37砂石路面和块体路面结构对变形的适应性较强,即使路基产生不均匀沉 降,路面材料不会破坏,仍可进行原地修复,因此做出了“宜采用砂石路面或块体路 面”的规定。当设计采用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时,一般采用砂石路面作为过渡, 工后沉降稳定后,重新调整高程,修建新的路面结构。 8采用块体类等抗滑性能较高的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通过增加刻槽深度等措施 能有效提高路面抗滑性能。 9急弯、长大下坡、村镇路段及视距不佳的交叉口等位置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需根据需求设置速度控制设施,设置块体路面是一种简单有效提示驾驶员主动降速的 方式。

6.0.4在我国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中,累计当量作用轴次是重要设计 衣据,直接影响结构层厚度。但是,对于小交通量公路,累计当量作用轴次不再是影响 路面结构厚度的主导因素,适合采用路面典型结构方式进行设计,不再需要进行结构厚 度验算。 对于小交通量路面典型结构选取,当地材料、建设条件、使用效果及是否利于养护 才是主导因素。因此,各地需总结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路面典型结构形式。当缺乏必要 的资料时,参照本标准附录A推荐的典型结构进行选取,并进行验证,最终形成适宜 的典型结构。

7.0.11根据调研,部分农村公路存在排水设施设置不足、设计不合理、养护不到 位等问题。农村公路需特别重视排水设施的设计与实施,根据本标准第1.0.7条的规 定,满足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使用的要求。 根据乡村特点,农村公路排水要充分考虑和农田水利排灌系统相结合,就近排人天 然和人工水系。 2~3根据调研结果,农村公路村镇路段排水不畅等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村民 出行和路面耐久性,过村镇路段在排水设施设置时应充分考虑现实需求,加强和村镇现 有排水管网的衔接,同时在排水设施尺寸设计计算时,要充分考虑便于清理和维护的需 求,适当加大尺寸。

7.0.22地形平坦、级纵坡平缓的低填浅挖路段,用浅碟式边沟、暗理式边沟等形 式,可以与原地面自然衔接,提高公路的容错性。草场、牧区等在边沟设计时需考虑牛 摔伤问题,尽量避免采用矩形边沟等深边沟形式。 3农村公路村镇路段边沟考虑村民出行和路域环境需求,在形式选取上优先选择 盖板边沟或暗埋式边沟。 4公路的边沟硬化一般多采用浆砌、现浇或预制块等方式,农村公路考虑经济性 要特别注重当地材料的利用。 对于浅、宽形式的土质边沟,有条件情况下要尽量考虑边沟加固,防治水、泥上 路,因地制宜选择手摆石、砂砾、石渣、卵石、碎砖等当地材料。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L11—2019)

8.0.2四级公路(I类)、四级公路(Ⅱ类)桥涵工程规模小,桥涵工程比例一般 限低,汽车荷载对公路总造价的影响相对较小。实际应用中,桥涵设计往往直接套用公 路一Ⅱ级的标准图或通用图。采用公路一Ⅱ级荷载设计,便于桥梁设计和施工,也有利 于后期农村公路升级改造,避免工程浪费,节约工程投资。 8.0.4引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一2014)第6.0.2、6.0.4条的相关规 定,四级公路(I类)、四级公路(Ⅱ类)涵长均较短,考虑灌溉需要,增加了0.5m 的标准跨径。 8.0.6大、中、小桥设计洪水频率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一2014)第 5.0.5条规定的四级公路标准执行。补充涵洞及小型排水构造物设计洪水频率规定。 8.0.7中、小桥和涵洞一般与路基同宽。考虑到桥梁是永久建筑,对不设置人行道 的四级公路(Ⅱ类),为便于行人避让军辆,桥面净宽做出了“不应小于4.5m”的规 定,有条件地区根据情况选择修建双车道桥梁。 8.0.9桥上纵坡的规定主要从桥梁结构受力和构造方面考虑,而引道上纵坡则主要 考虑行车方面的要求。调研发现,农村公路建设中对桥梁建设较为重视,桥上纵坡基本 能满足现行标准及规范要求,但山区农村公路桥头引道纵坡较难保证,一定范围内存在 超出标准要求情况。本次标准制定时,考虑现状及使用情况,桥头引道纵坡提高为 5%,该指标调整不控制桥梁结构设计。 8.0.10漫水桥和过水路面虽易阻断交通,但是有造价低和易修复的优点,在容许有 限度中断交通时,可以修建漫水桥或过水路面

8.0.12圆管涵、波纹管涵适用于有足够填土高度的小跨径暗涵;盖板涵适用于过水 面积要求较大的低路堤明涵或一般路堤暗涵;拱涵适用于跨越深沟或高路堤。为防止涵 洞孔径过小发生堵塞,且便于养护,做出“跨径不宜小于0.75m”的规定。

9.0.13隧道选址在对该区域的自然地理、场地与生态环境、气象、地震等进行充 分调查基础上,开展地形测量,以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以取得隧道围岩分级等 基础资料。隧道综合工程造价、行驶条件、占地及环保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选,合 理选择隧址。 5根据2017年公路统计年报数据,全国净宽5m及以下的单车道隧道数量较大, 其中调研的南方某发达省份就达150座。当采用四级公路(Ⅱ类)标准且地形条件适 合修建隧道时,采用道路展线方式既不合理,又不符合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而修建 双车道隧道造价增加较大。因此,本标准提出单车道隧道建设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 准》(JTGB01一2014)规定,单车道四级公路的隧道应按双车道四级公路标准修建, 数本标准仍规定,四级公路(Ⅱ类)隧道宜设计为双车道,受经济条件限制且隧道较 短时可设计为单车道。根据单车道隧道现场调研情况,长度小于500m的直线隧道,位 于隧道口的车辆可以观察到从另一隧道口进人隧道的车辆,以及在隧道中对向行驶的车 辆,选择在隧道口进行错车,而不必在洞内设置错车道。根据五省区公路统计年报数据 分析,单车道隧道长度500m及以下占比为91.52%。综合统计数据分析、现场调研成 果,本标准规定单车道隧道长度不应大于500m。 7结合四级公路(Ⅱ类)主要设计车型的车辆尺寸,本标准规定单车道隧道洞口 两端错车道有效长度不宜小于15m。 8单车道隧道设计时需调查分析行人通行需求,以决定是否设置人行道。 10小交通量农村公路交通量小、工程造价较低、运营维护投人较少。结合五省区 衣村公路现场调研成果,本标准规定,经济条件许可时隧道可设置照明。照明采用声控 ED灯等较为经济的照明方式。供电方式结合项目所在地气候条件等采用外接电源或 太阳能板供电

9.0.31单车道隧道为了保证两隧道口之间的通视条件,并利于照明及通风,平面 线形一般采用直线。 2综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一2014)第8.0.4条第4、5款内容,结 合车型及设计速度,本标准规定隧道最大纵坡不宜大于3%,困难路段不宜大于4%。 9.0.41根据隧道进出口地形及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洞门形式。一般采用端墙式 台阶式或削竹式,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时选择翼墙式、柱式或喇叭式。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C2111一2019)

3根据2017年公路统计年报数据,各省农村公路单车道隧道均有全部或局部不衬 彻的隧道。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一2004)规定了围岩分级及支护要求:I级围岩 跨度20m,可长期稳定,偶有掉块,无塌方;Ⅱ级围岩跨度10m,可长期稳定,偶有掉 快。根据使用经验,结合现场调研成果,本标准规定,1、Ⅱ级围岩单车道隧道,围岩 自承能力可以保证隧道安全,洞身段可不进行衬砌。为防止围岩风化产生落石,不衬础 段落应喷射水泥砂浆作为保护层,必要时辅以局部锚杆支护。由于隧道进出口段工程地 质条件一般较洞身段差,隧道洞门应与隧道洞口段10m衬砌同时完成

10.0.13四级公路(1类)、四级公路(Ⅱ类)与公路交叉,当交叉口附近有其 也机耕道等农村道路与相交公路的平交口时,为减少相交公路上交叉口的数量,四级公 路(I类)、四级公路(Ⅱ类)与其他机耕道等农村道路有归并条件时,可先进行归 并,再行与公路交叉。 10.0.10四级公路(I类)、四级公路(Ⅱ类)设计车辆中最长车辆为中型载重汽 车。根据本标准条文说明第4.0.6条计算,其最小转弯内半径为5.14m。因此,本标准 规定,加铺转角时半径不应小于5m。 10.0.11四级公路(I类)、四级公路(Ⅱ类)与一级~四级公路相交采用立体交 叉时,交叉方式可采用分离式立交,两者之间不能进行交通转换;也可采用简易互通式 立交,两者之间能够进行交通转换。需根据地形条件、被交道上交叉口设置情况等合理 先择交叉方式。当地形条件容许时,优先选择简易互通式立交。简易互通式立交即在被 交道一侧或两侧设置连接匝道,将农村公路与被交道相连接。当被交道上可以设置平交 口时,只需设置一条连接匝道,连接匝道与农村公路及被交道相接时,均设置平交口; 当被交道上不宜设置平交口时,需在被交道两侧各设置一条连接匝道,连接匝道与农村 公路相接时设置平交口,与被交道相接时采用右进右出的出、入口。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一2019

11.1.2根据公路的功能、交通量、交通组成、运营条件等因素,结合四级公路 (I类)、四级公路(Ⅱ类)自然条件、服务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交通安全设 施设计。优先设置主动引导设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根据需要设置合适的被动 防护设施,降低事故严重程度,

11.1.4在村镇路段、学校路段、长下坡前、连续弯道前后等路段,根据需要设置速 度控制设施,提示驾驶员按照安全的速度通过

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一2014)中设计速度20km/h的四级路增大了3%, 参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一2009)对陡坡标志的要求,当一般路段纵坡 波度大于10%时,根据现场条件设置陡坡标志。 11.2.21综合考虑四级公路(I类)、四级公路(Ⅱ类)特点和工程造价,标志 洁构主要采用单柱式,设置时需要注意不要被树木等固定物遮挡。柱式标志设置在挖方 段或边坡斜率缓于1:1的边坡上,如行车方向右侧无法设置,在不影响标志视认性时可 在行车方向左侧合适位置设置。

11.2.21综合考虑四级公路(I类)、四级公路(Ⅱ类)特点和工程造价, 结构主要采用单柱式,设置时需要注意不要被树木等固定物遮挡。柱式标志设置在 段或边坡斜率缓于1:1的边坡上,如行车方向右侧无法设置,在不影响标志视认性 在行车方向左侧合适位置设置。

2.3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中对于设计速度小于40km/h 路标志汉字高度要求为25~30cm。考虑到四级公路(I类)、四级公路(IⅡI类)

的设计速度为15km/h,综合考虑视认性和经济性,字高采用25cm

11.3.1标线可以向公路使用者传递有关公路交通的规则、警告、指引等信息,是重 要的交通控制措施,合理设置标线可以保障公路交通的安全。 11.3.2~11.3.6标线相对其他安全设施具备以下优点:一是标线一般在驾驶员的自 然视线内,利用标线传递公路交通信息不会过多地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二是利用标线 可以沿公路行驶方向不间断地提供公路交通信息,而且成本较低;三是标线可以在不增 加行车障碍的条件下清晰地提示驾驶员何处应该采取控制动作或者何处开始实施交通控 制措施。但也有一定的缺点,如磨损需要定期养护,积水或积雪时作用受很大影响,不 反光的标线材料在夜间或视距不良条件下难以发挥作用等。尽管标线有其运用上的局限 性,但是其在交通控制方面的重要性是无法替代的。调研中发现,标线对规范驾驶员驾 驶行为、夜间的提示和诱导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设置了标线的农村公路,其安全 生尤其是夜间安全性得到一定的提升。在需要提示驾驶员注意路线变化以及路侧较危险 的路段,适当增加车道边缘线的宽度效果更好。

失、人员伤亡外,还对其他交通、生产活动产生严重危害时才考虑采用二(B)级。 对于路侧存在一定危险因素的,如浅沟、过水、视线不良等路段,达不到11.4.2~ 11.4.4条的护栏设置要求时,护栏不是必需的,通过设置视线诱导设施中的示警桩或 示警墩能有效提升安全性。调研中也有一些省份在这类情况的路侧通过植树、堆土或者 设置砌块起到诱导、警示的作用,这些做法一般要通过经验验证,并设置在距离行车道 3m以外的位置。

11.4.6路侧护栏要设置在建筑限界以外,四级公路(I类)、四级公路(Ⅱ类)的 则向宽度为路肩宽度减去0.25m。四级公路(1类)路肩宽度采用最小值0.25m时, 路肩都在建筑限界内,无路肩可供设置护栏时,加宽路基至满足护栏设置需求或将护栏 没置于缓边坡上。四级公路(Ⅱ类)路肩宽度采用最小值0.5m时,有0.25m的路肩在 建筑限界外,如该宽度不能满足护栏设置需求,需加宽路基至满足护栏设置需求或将护 栏设置于缓边坡上。

11.4.7不同等级和形式护栏过渡段以及护栏端头部位的事故率较高,需要进行处 理。由于农村公路路基较窄且有单车道的情况,护栏的两侧端头都可能处于迎交通流方 向,均需进行处理。处理的方式一般有地锚、外展、外展地锚等。

11.5.1公路视线诱导设施属于主动引导设施,对公路沿线的路线走向、构造物、平 面交叉的分布等进行主动告知,尤其通过粘贴或喷涂逆反射材料,在夜间对驾驶员进行 引导,是效益投资比较高的设施。各类视线诱导设施在设置时,要注意相互协调,避免 相互影响,在条件允许时,可以适当增加设置。

、5.4示警墩除采用浆砌块石、片石和混凝土外DB12/T 814-2018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气象参数与算法,还有钢丝笼、沥青桶、废旧轮胎 等多种简易做法。

12.1.1沿线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和管理设施,需结合四好农村路、新农村、乡村方 、农村客运和物流等建设要求统筹归并设置,做好总体规划,并根据实际需求逐步失 各项设施。

12.2.1~12.2.6服务设施是农村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农村交通文 化的窗口。完善的服务设施有助于提升农村公路品质,为农民群众出行提供更加人性 化、现代化、便捷化的服务。

12.4.1尽量保持与自然环境和谐,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绿化、美化,以实现整洁 观、舒适的行车环境和路域环境。 12.4.2经过乡镇、村庄时,为营造安全、畅洁、绿美的通行环境,在公路与房屋 间鼓励采用绿禽、栽花、植草等隔离设施实现路宅分离。

12.4.1尽量保持与自然环境和谐,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绿化、美化,以实现整洁 观、舒适的行车环境和路域环境GTCC-084-2018 电气化铁路27.5kV单相交流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

12.4.2经过乡镇、村庄时,为营造安全、畅洁、绿美的通行环境,在公路与房屋 间鼓励采用绿篱、栽花、植草等隔离设施实现路宅分离。

公路工程现行标准规范一览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