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1366-2019-T: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无水印,带书签)与此同时,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 准》GB50068规定,普通房屋和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实际计算时可参照建筑物的设计文件,但没有相关参数时,可按 50年计算。 受建筑规划、建筑功能的调整及经济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实际建筑的使用寿命存在较大的差异:与此同时,建筑部件(如 保温材料、门窗)、建筑设备(如锅炉、冷水机组)的使用寿命 一般小于建筑的使用寿命,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存在更换的可 能。表4列出了常用建筑设备使用年限
表4常用建筑设备使用年限
建筑设备的更换会产生能源消耗,通常而言,更换设备的性 能发生改变会影响建筑物的碳排放强度,但是在设计阶段难以预 测,因此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建筑设备性能改变对建筑强度的影
响。更换产生的设备和材料的碳排放量宜在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 碳排放计算中予以考虑。 4.1.3计算范围是指输送到位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中建筑红 线证边界,为该建筑提供服务的能量转换与输送系统(如各种形 式的发电系统、集中供热系统、集中供冷系统等)的燃煤、燃 油、燃气、生物质能源、风能、太阳能等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T/GRM 052-2022 小型绿色矿山建设规范.pdf, 见图1。
响。更换产生的设备和材料的碳排放量宜在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 碳排放计算中予以考虑。
图1建筑物运行阶段碳排放计算边界及范围的划分
4.1.4建筑在运行阶段的用能系统消耗电能、燃油、燃煤、燃 气等形式的终端能源,建筑总用能根据不同类型的能源进行汇 总,再根据不同能源的碳排放因子计算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碳排 放量。 另外,在建筑全寿命期内,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的使 用,减少建筑物的碳排放量,该部分应在建筑对应用能系统的常 规能源消耗量中直接扣除,当可再生系统的供能量大于能源系统
的常规能源消耗量并对外输送时,计算结果为负值,可在建筑物 的总碳排放量中核减。建筑场地内的绿化碳汇产生减碳量在建筑 碳排放量中进行核减。 在计算建筑物运行阶段碳排放量时,计算结果为建筑生命期 内单位面积碳排放量
4.2.1暖通空调系统能耗由冷热源的能耗、输配系统及未端空 气处理设备的能耗构成,输配系统包括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 统、热水系统和风系统。
4.2.3建筑分区原则:首先应确定计算供暖和供冷能效需求的
2)如同一物理分区内由不同HVAC系统提供服务,按 HVAC系统的服务区域进行划分; 3)如果物理分区内有不同的活动类型,按活动类型将物 理分区划分,确保每个分区内只有一种活动类型; 4)再将每个分区按其接受日光的程度进行划分; 5)如果分区有窗墙比大于0.2的外墙,且该外墙对应的 分区长度大于6m,将距离该外墙6m的空间单独划分 为一个分区; 6)如果该分区的宽度小于3m,将其同临近分区进行 合并; 7)如果任何分区重叠:将分区分配给临近的分区; 8)将由同一HVAC系统和照明系统提供服务,且活动类 型一样的分区进行合并。 个分区应有独立的对其围护结构的描述,当其围护结构为 (如通过接受日光的程度进行划分的分区),则无须定义 构,当然,此分区和周围分区也无热量传输。
表5人员长期逗留区域空调室内设计参数
注:I级热舒适度较高,Ⅱ级热舒适度一般
表6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m/(h·人)
设置新风系统的居住建筑和医院建筑,所需最小新风量宜按 换气次数法确定。居住建筑设计最小换气次数见表7,医院建筑 没计最小换气次数见表8,高密人群建筑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应 按人员密度确定,见表9。
表7居住建筑设计最小换气次数(次/h)
表8医院建筑设计最小换气次数(次/h)
表9高密人群建筑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m3/(h·人)
4.2.6室外环境的变化是建筑终端能耗的关键外扰
.0至外外境的受化定建巩然能耗的天键外抗之一。至外 气象参数中应包括太阳辐射照度逐时值、室外干球温度逐时值 室外湿球温度逐时值、室外风速、相对湿度等。 建筑能耗模拟计算过程中使用典型气象年数据,数据的来源 和格式不同导致不同的数据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常见的典型 气象年的数据格式有TMY、TMY2、TMY3、EPW等。现行行 业标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提供了我国的官方 典型气象年数据。本标准的计算将采用该标准中的典型气象年 数据
4.2.7建筑围护结构指建
定义一个建筑分区需要准确定义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图2)。图2 是一个简单建筑分区的示意图,定义该分区的建筑围护结构,需 要定义6个围护结构和1个外窗、1个外门
1外墙、屋面、地面、楼板 外墙、屋面、地面、楼板的热工性能应按设计资料或建筑实 示情况逐层逐项输入以保证建模过程中的外围护结构资料和建筑 实际情况相符。围护结构的信息应包括围护结构的各层厚度、传 热系数、热容、密度及最外层和最内层的吸收系数和反射系 数等。
通过建筑物外窗发生的能量传递主要包括温差传热和太阳 福射得热。通过外窗的太阳辐射是建筑物非常重要的一项外 扰。夏季外窗的太阳辐射得热产生的冷负荷是空调系统能量消 耗的重要部分,冬季透过外窗的太阳辐射给室内带来了热量 确计算外窗的冷热负荷是确定建筑终端消耗的能量的重要影 响因素。 计算外窗的冷热负荷时,需要建筑能耗模拟软件依据实际列 窗数据进行建模。建模过程中应包含下列数据: 1)外窗构造(玻璃和窗框的面积比例): 2)玻璃的传热系数: 3)玻璃的光学特性,可见光透过率、反射率,不同入射 角下的表面折射率和反射率; 4)外窗的位置; 5)外窗的内外遮阳情况。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该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围 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的最小值应按建筑物所处的热工分区确定。
4.2.8建筑累积冷负荷和累积热负荷是计算建筑物碳排
4.2.9本条从现代空调负荷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出发,
冷负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以空调房间为例,通过围护结构传入房间的及房间内部散出 的各种热量,称为房间得热量。为保持所要求的室内温度须由空 调系统从房间带走的热量称为房间冷负荷。两者在数值上不一定 相等,这取决于得热中是否含有时变的辐射成分。当时变的得热 量中含有辐射成分时或虽然时变得热曲线相同但所含的辐射百分 比不同时,由于进入房间的辐射成分不能被空调系统的送风消 除,只能被房间内表面及室内各种陈设所吸收、反射、放热,再 吸收、再反射、再放热在多次换热过程中,通过房间及陈设
的蓄热、放热作用,使得热中的辐射成分逐渐转化为对流成分, 即转化为冷负荷。显然,此时得热曲线与负荷曲线不再一致,比 起前者,后者线形将产生峰值上的衰减和时间上的延迟,这对准 确计算空调设计负荷有重要意义。 4.2.11建筑物供暖功能系统的能量需求是指为维持建筑物设计 条件下的温湿度、新风条件,建筑物需要暖通空调系统末端向建 筑物内供应的热量或从建筑物内移出的热量,建筑终端消耗的能 量是计算建筑能耗的重要依据。 根据建筑物分区的空调系统,将由同一暖通空调系统服务的 建筑物分区的冷负荷和热负荷分别进行求和计算。同一系统服务 的建筑分区是指由同一的风系统、水系统或其他能量输配系统提 共暖量和冷量的建筑分区。一栋建筑物可能有多种暖通空调系统 形式和多个暖通空调系统。实际计算过程中,应该按暖通空调系 统对建筑分区的供冷供暖能量进行求和,计算出同一系统的建筑 物供冷系统能量需求和供暖系统能量需求
热、放热作用,使得热中的辐射成分逐渐转化为对流成分 专化为冷负荷。显然,此时得热曲线与负荷曲线不再一致, 前者,后者线形将产生峰值上的衰减和时间上的延迟,这对 土算空调设计负荷有重要意义。
4.2.13假定制冷设备达到使用寿命后,制冷剂不
4.3.1生活热水的需求量同室内人员的数量、使用习惯和活动 类型有关。生活热水的计算应按室内的人员和房间的类别来计 算,而不是按房间面积来确定。这里的生活热水不包括饮用水和 饮事用水,仅包括日常洗浴的热水供应。 生活热水消耗的能源是建筑物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生 活热水的使用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很难找到准确的规律,因此, 生活热水的能耗很难准确计算,使用模式对最终的计算结果有很 重大的影响。实际使用中,生活热水也有多种供给方式,包括集 中生活热水供应和分散式生活热水供应。使用的热源也种类繁
多,包括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空气源热泵、电热水器、燃气热 水器等。 本计算方法中对生活热水的计算针对单栋建筑物,采用准静 态计算方法计算建筑物的生活热水的能量消耗,最终计算出建筑 物的生活热水产生的碳排放。
4.187为水的比热容,单位为KJ/(kg·K)
4.3.2考虑到太阳能系统在生活热水中的广泛应用,需扣除太
率,计算生活热水总能耗, 准确计算生活热水在储存、输配过程中的各项热损失,包括 生活热水输配热损失、储热水箱热损失和二次循环能耗损失是生 活热水系统能耗计算的难点,这些损失通过生活热水输配效率 ()综合考虑。 生活热水系统的热源包括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热泵热水 器等类型,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的效率较为稳定,可直接按额 定功率进行计算,但热泵型热水器的效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应采用年系统平均效率进行计算。 影响建筑物生活热水系统综合效率的其他因素主要有储水 罐的热损失、配水管网的热损失、水温不稳定产生的热损失 热水循环导致的热损失等,这些都与生活热水的系统形式等 有关
4.4.1照明系统应按面积计算建筑物的能量消耗,进而计算建 筑物的照明系统的碳排放。照明系统单位面积的小时照明功率的 确定主要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执行。
建筑的使用模式是建筑中人员影响照明系统能耗的主要因 素,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地域差异、身体健康情况都会对人的
行为模式产生影响,为了更为准确地考虑建筑物内人员对建筑物 的照明能耗的影响,通常假定建筑物中的人员具有一致的行为习 惯,此时,照明系统固有的控制方式是影响建筑物照明能耗的主 要影响因素。 照明系统可以根据人员需求对房间内的照明系统进行开关控 制,人员感应控制可以根据室内人员的有无对照明系统进行控 制,光电控制可以根据自然采光下的房间照度对照明系统进行控 制,因此照明系统的控制方式是影响照明系统开启时间的重要 因素。
4.4.3建筑照明为满足建筑功
照明条件有利于生产、工作、学习和身体健康。与此同时,为了 为建筑物提供必要的照明条件,照明系统消耗一定的能源并产生 碳排放。建筑物照明能耗是建筑物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准 确计算照明系统的能源消耗需要考虑灯具的效率、使用时间、人 员、控制策略、自然采光等对照明能耗的影响
4.4.4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梯的使用量急剧增
梯的能耗强度大,其能耗受使用时间影响较天。随看电梯技术, 无其是驱动技术的发展,除了天吨位货梯,永磁同步更引机驱动 的电引电梯已经成为新装电梯的标准配置。电梯的能耗情况不仅 与电梯自身的配置情况有关,而且还与建筑的结构、电梯的数量 和布局、建筑内客流情况以及电梯的调度情况有关,因此电梯的 能耗计算复杂,准确计算需要通过建立能耗仿真模型等方式计算 电梯的耗电量。本标准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参照国际标准Ener gyperformanceof lifts,escalatorsandmovingwalksIso 25745一2:2015引入简易的估算方式。电梯在使用过程中,能 量消耗主要体现在运行能耗和待机能耗两部分。德国标准L订fts energyefficiencyVDI4707.1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电梯能效标 识系统,我国检测机构已经依据该标准开展相关测试和认证工 作。标准中待机的能量需求等级和运行时的能量需求等级见表 10和表11。
表10待机时的能量需求等级
国内外学者对电梯的待机时间和运行时间进行了研究和 表12中列出了相关研究结果,可供计算时使用
表12常见电梯平均运行时间和平均待机时间
45.1现1们国家准 00370对可 再生能源的三种形式进行了规定,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用热 水,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空调用冷量和热量,可再生能源提供的 电量。这三种形式分别对应的是太阳能光热系统、地源热泵系 统(包括地理管式及水源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 从应用范围及技术成熟角度出发,规定建筑物碳排放计算的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光热系统、太阳能光电系统、地源热泵系 统及风力发电系统。 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碳减排量受资源和能源系统的实际用能量 影响,计算建筑物碳排放时,应考虑可再生能源供应与建筑能源 消耗的匹配性,计算建筑实际消耗的可再生能源产生的能源并在 对应的建筑能源系统的能源消耗量中直接扣除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光热系统、太阳能光电系统、地源热泵系 统及风力发电系统。 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碳减排量受资源和能源系统的实际用能量 影响,计算建筑物碳排放时,应考可再生能源供应与建筑能源 消耗的匹配性,计算建筑实际消耗的可再生能源产生的能源并在 对应的建筑能源系统的能源消耗量中直接扣除 4.5.4地源热泵系统的供暖效率较高,在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 计算中已经考虑在内,不应再单独计算其节能量而产生的减 碳量。 4.5.5光伏系统的发电量是动态变化的,太阳能资源逐时变化
4.5.4地源热泵系统的供暖效率较高,在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 计算中已经考虑在内,不应再单独计算其节能量而产生的减 碳量。
当前的太阳能电池种类包括晶体硅电池、薄膜电池及其他 材料电池。其中硅电池文分为单晶电池、多晶电池和无定形硅 薄膜电池等。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 率,在实验室所研发的硅基太阳能电池中,单晶硅电池效率为 25.0%,多晶硅电池效率为20.4%,铜钢缘硒薄膜(CIGS) 电池效率达19.6%,谛化镉(CdTe)薄膜电池效率达 16.7%,非晶硅(无定形硅)薄膜电池的效率为10.1%,而 在实际应用中效率略低这一水平。表13提供了一些常见的光 伏电池的转换效率(K)。
表13光伏电池转换效率
光伏发电系统在光电转换和输配过程中存在能量的损失,表 14列出了常见环节的损失效率。
表14光电系统损失效率
光伏系统光伏面板的净面积计算时不包括支撑结构
形类别和相关系数见表15,风力涡轮机效率见表16。年可利用 平均风速为风速大于0m/s时刻的风速的平均值。8760为一年中 的小时数。
表15地形类别和相关系数
表16 风力涡轮机效率
5建造及拆除阶段碳排放计算
5.1.1建筑建造阶段是根据建筑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
工方案,按相关标准通过一系列活动将投入到项目施工中的各种 资源(包括人力、材料、机械、能源和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合 理组织,变成建筑实体的过程。建造阶段的能耗是在建造阶段各 种施工机械、机具和设备使用的能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 构成工程实体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建造能耗;二是为完成工程施 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技术、生活、安全等方面 非工程实体的各项措施的能耗。相应地,建筑建造阶段碳排放分 为两部分:一是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消耗的燃料、动力产生的 炭排放:二是措施项自实施过程消耗燃料、动力产生的碳排放。
5.1.2拆除阶段碳排放主要是场地内拆除设备及运输
5.1.3在项自勘察阶段,地勘钻机也消耗能源,但考虑其工
进场施工开始计算。 在建筑建造阶段,施工机械设备和小型机具运行所需的能源 动力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部分。人员正常呼吸释放二氧化碳是人 的正常生理现象,与施工人员现场劳动所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没有本质区别,故不计入施工过程人员劳动过程的碳排放, 建筑施工采用的预拌混凝土、混凝土构件、预制桩、门窗等 材料、构件和部品通常在施工场外生产,因此不计入建造阶段能 耗。但在施工现场拌制、生产的材料、构件和部品的能耗应 计入。 施工阶段的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和库房因使用周期短,为便 于周转使用,通常采用夹心彩钢板制作的活动板房、集装箱房 室。这类简易临时房屋安装和拆除简便,其施工和拆除能耗小, 在计算建筑建造阶段碳排放时可不计入。
5.2.1施工机械设备和小型机具的能源主要有电、汽油利
等,用电量以于瓦时(kWh)为计量单位,汽油和柴油以干克 (kg)为计量单位。本标准附录A列出了主要能源的碳排放因 子,在计算时可根据计算建筑物所处的区域位置选择对应的碳排 放因子,也可采用全国平均值
5.2.2建造阶段碳排放的关键在于确定施工阶段的电、汽油
柴油、燃气等能源的消耗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施工工序能 耗估算法,即根据各分部分项工程和措施项目的工程量、单位工 程的机械台班消耗量和单位台班机械的能源用量逐一计算,汇总 导到建造阶段能源总用量:二是施工能耗清单统计法,即通过现 场电表、汽油和柴油的计量进行统计,汇总得到建造阶段的实测 总能耗。根据现场实测数据进行统计汇总,理论上可行,结果准 确可靠,但无法在施工前估算。本标准采用施工工序能耗估 算法。
5.2.3建筑建造阶段和分部分项工程的能源主要有电
T.1=0.020台班
=100X22.64/10=226.4(k
5.3.1采用单位面积的碳排放量表示拆除阶段碳排放计算结果
与建筑建造阶段相似的方法,计算拆除阶段的能源用量。 第i个拆除项目的工程量,其单位根据能源消耗种类不同石 h、m²、m、t)。
用与建筑建造阶段相似的方法,计算拆除阶段的能源用量。Qcc 为第个拆除项目的工程量,其单位根据能源消耗种类不同确定 (m、m²、m、t)。
6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计算
6.1.1建筑材料、构件、部品从原材料开采、加工制造直至产 品出厂并运输到施工现场,各个环节都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这 是建材内部含有的碳排放,可以通过建筑的设计、建材供应链的 管理进行控制和削减。 现行国家标准《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 GB/T2404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GB/1 24044为建材的碳排放计算提供了标准方法。根据上述标准规 定,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计算的生命周期边界可选取“从 摇篮到天门”,即从建筑材料的上游原材料、能源开采开始,包 括建材生产全过程,到建筑材料出厂、运输至建筑施工现场 为止。 6.1.3本条规定了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的碳排放应至少包括主 本结构材料、围护结构材料、粗装修用材料,如水泥、混凝土 钢材、墙体材料、保温材料、玻璃、铝型材、瓷砖、石材等(见 本标准附录D)。其他建材以及来可能出现的新型建材,如果 其重量比大天于0.1%且采用治金、搬烧等高能耗工艺生产的建 材,也应包含在计算范围内。装配式建筑使用的建筑部品,只要 是在建筑施工场地之外生产、未纳人建筑施工的能耗统计,均属 于本章所指的建材范围。
6.2.2通过查询设计图纸 等工程建相天技不资科, 可获得建筑的工程量清单、材料清单等数据,即建筑建造所需要 的各种建筑材料的消耗量。
王 篮到大门”的模型,即从建筑材料的上游原材料、能源生产开 始,到建筑材料出厂为止:包含建筑材料生产所涉及原材料的开 采、生产过程,建筑材料生产所涉及能源的开采、生产过程,建 筑材料生产所涉及原材料、能源的运输过程和建筑材料生产过 程。当其中某一过程碳排放缺失或被忽略时,应予以说明
6.2.4建材企业向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建材生产数据,
证机构为企业的建材产品出具碳足迹证书,证书给出的就是 准公式(6.2.1)中的因子(F)值,可直接用于计算。目 内外认证机构都有开展建材碳足迹审核业务,今后会更为 为建材部分的碳排放计算提供了便利。
加工。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计算理论上应包含:建材从生产地运 到施工现场的运输过程,建材运输过程所耗能源的开采、加工 及运输工具的生产,运输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阶段。考虑到 目前运输工具的生产、运输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过程的基础数 据尚不完善,且此类过程分摊到建材运输上的环境影响较小,可 忽略不计。
NB/T 31010-2019 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pdf附录A主要能源碳排放因子
A.0.1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 清单编制指南(试行)》。 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年)》: CO,排放因子碳含量×氧化因子X44/12
B.0.1建筑物运行特征是影响建筑物用能强度的重要参数,在 建筑碳排放计算中,一些建筑物运行特征数据并不能直接获得, 工程师依据个人经验对建筑物进行各种假设、判断、抽象的过程 对碳排放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大,特别是一些无法直接获得的计算 参数。这些数据的选择对碳排放计算结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 本标准提供了各种类型建筑物运行特征的基础参数,保证建筑物 碳排放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附录C常用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
GB/T 50252-2018 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C.0.1表C.0.1数据摘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工程施工机 械台班费用编制规则》(建标【2015]34号)。
统一书号:15112:33348 定价:21.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