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J32TJ219-2017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pdf

DGJ32TJ219-2017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3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662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GJ32TJ219-2017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pdf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采用具有特色的连接构造与预制构 牛,形成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其采用的机械化生产 箍筋(连续复合箍筋、多螺箍筋)、灌浆套筒钢筋连接、预制框 架结构的做法是该结构体系构成的关键构造处理方式。

主要符号同国家、行业现行规范的规定。

主要符号同国家、行业现行规范的规定。

JGJ/T 436-2018 住宅建筑室内装修污染控制技术标准3.1适用高度和抗震等级

3.1.1、3.1.2这两条的依据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 3.1.6减隔震技术能有效减轻地震作用,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 区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减隔震技术可有效地减小截 面尺寸,降低配筋密度,方便施工。

3.2.1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的结合面除考虑拉毛、凿毛处理或

3.2.1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的结合面除考虑拉毛、凿毛处理或 露骨料粗糙面外,装配节点后浇混凝土的施工要求还应考虑混凝 土或灌浆材料的强度及收缩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3.2.2当采用HTRB600级钢筋时,应符合《热处理带肋高强 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GJ32/TJ202的相关规定,

3.3.1~3.3.3预制柱、梁及叠合板的生产要求除满足设计及规 范外,考虑到生产线、运输限制及经济效益等因素,这几条对最 小尺寸及最大尺寸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3.4.1、3.4.2由于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是按“等同现浇”的 框架结构设计,因此建筑平面及立面布置宜规整,对不规则的建 筑,无论是平、立面形状布置不规则,或侧向刚度变化突变、不 车续等,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设计。

4.1.1~4.1.4这几条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作出规定。 4.1.7预制柱与柱的主筋连接采用灌浆套筒连接,可在同一断 面连接,但需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的I 级接头性能等级要求。 4.1.8、4.1.9根据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具体的施工步骤,按 照施工安装和使用两个阶段进行内力和变形计算。施工阶段的结

级接头性能等级要求。 4.1.8、4.1.9根据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具体的施工步骤,按 照施工安装和使用两个阶段进行内力和变形计算。施工阶段的结 构稳定应通过施工临时措施解决

4.2.2施工安装阶段的内力计算应结合施工方案。

4.3.1~4.3.4这几条遵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相关规定,

4.3.5考虑到预制构件的特点,柱纵向钢筋接头宜采用适合该 特点的方式进行连接设计。

4.4接缝受剪承载力计算

本节参照《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1的相关规定。 计算公式中的参数示意参见图1

图1叠合梁端受剪承载力计算参数示意 后浇节点区;2一后浇混凝土叠合层;3预制梁 4一预制键槽根部截面:5一后浇键槽根部截面

5.1.2箍筋形式可以采用单根钢筋弯折,也可以采用钢筋焊接 网弯折的形式。钢筋焊接网的材料和弯折的形式参照《钢筋焊接 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I114。

5.1.2箍筋形式可以采用单根钢筋弯折,也可以采用钢筋焊接

组合封闭箍筋参照美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ACI318相关规定,是指U形开口箍和IⅡ形 开口箍,下部和上部同时组合形成的组合式封闭 箍,如图2所示。组合式封闭箍的好处是有利于 现场钢筋安装效率的提升与质量控制。《装配式混 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已采用该种箍筋形式。

5.2.1当粗骨料粒径不大于20mm时,相邻套筒的净间距可以 缩小到20mm,但应在预制工厂或工地预制场的严格质量监管状 态下。

5.2.5次梁与主梁简支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一般企口梁的方

也可以采用本规程规定的钢企口板企口接头或搁置于主梁挑耳的 方式。钢企口板的连接方式是采用整片钢板为主要连接件,通过 栓钉与混凝土的握裹来传递内力。

压型钢板应该与梁的箍筋点焊,保证施工阶段荷载安全性,必要 时压型钢板需要采取适当的支撑

6.1.1 本条说明如下

力相当的条件下,多螺箍试件箍筋用量约为普通箍筋试件箍筋用 量的63%,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6.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6.2.1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7.1.4条的规 定,截面有效高度h。为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 离,采用多螺箍筋时,此定义仍然适用。其中,纵向受拉钢筋合 力点可由下式计算,图3与图4分别为其计算说明与算例

n;h;As Zn:Asi

式中Asi一 受拉钢筋讠的截面面积; h;一一受拉钢筋i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n:一一受拉钢筋i的根数。 6.2.2多螺箍筋柱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时,不计小圆螺旋箍筋的 作用,可以认为在混凝土剪压区有两个小螺箍约束混凝土,其剪

3多螺箍筋柱截面有效高度的计算说明

距离 钢筋面积 数量 h, (mm) A, (mm) n (个) 615 5.07 2 685 5.07 2 720 5.07 2 735 5.07 2 740 5.07 2

图4多螺箍筋柱截面有效高度的计算说明

玉强度可以提高。在计算箍筋对受剪承载力贡献时,考虑大螺箍 筋在剪力方向上的有效分力,乘以折减系数0.85。

6.3.2多螺箍筋是由螺旋箍筋组合而成的柱箍筋,柱身采用螺 旋组合箍(多螺箍),节点内采用多螺箍或一笔箍(图5)。

6.3.2多螺箍筋是由螺旋箍筋组合而成的柱箍筋,柱身采

旋组合箍(多螺箍),节点内采用多螺箍或一笔箍(图5)

a)多螺箍筋柱梁螺旋箍节点

(b)多螺箍筋柱梁一笔箍节点

图5多螺箍筋柱三维示意

图5多螺箍筋柱三维示意

2一小螺箍:3一柱主筋:4一预制柱:5一多螺

除方形截面外,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组合于其他断面上使用, 如矩形、扁圆形等(图6),其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应据可靠依 据另行规定。矩形截面柱的截面高宽比h/6不宜天于1.5。以连 续螺旋箍筋组合而成的多螺箍筋柱,其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的相关 规定。多螺箍筋中,螺旋箍筋间必须有足够的交汇区以确保多螺 箍筋不会在受力过程中分离,以维持完整的箍筋行为。多螺箍筋 的优化试验报告显示,当Dz三0.28D,且大小螺箍皆与保护层相 切时,多螺箍筋不论在轴压还是在反复荷载下,其整体性皆不受 影响。多螺箍筋的交汇区是受大小螺箍重复约束作用的区域,该 区域的混凝王需足以承受天小圆螺箍筋的药束而不损坏,若交汇 面积不足,可以采用纵向钢筋弥补。本规程建议当D≥0.25D

图6多螺箍筋柱截面配筋示意

6.3.3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关于柱箍筋

形式有对应的设计值。各种箍筋的定义分别为:普通箍指单个矩 箍筋或单个圆形箍筋;螺旋箍指单个螺旋箍筋;复合箍指由矩 、多边形、圆形箍筋或拉筋组成的箍筋;复合螺旋箍指由螺旋 箍与矩形、多边形、圆形箍筋或拉筋组成的箍筋;连续复合矩形 螺旋箍指全部螺旋箍为同根钢筋加工成的箍筋。 本规程所规定的多螺箍,由大、小螺旋箍组合而成,可以复 合螺旋箍的入v设计。计算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时,宜分别 计算大、小螺旋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并分别且同时满足《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7.2.2起重预制构件的行车或吊车应满足构件的起重要求。 7.2.3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表面平整度可使用2m靠尺和塞 尺量测,在2m长度范围内表面平整度不应大于2mm。制作预 制构件所采用的模具决定了制作的质量,按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 有关标验收合格的模具才可用于预制构件制作。改制模具使用 前的检查验收同新模具。对于重复使用的模具,每次浇筑混凝土 前也应核对模具的关键尺寸,并应针对模具的磨损进行及时、有 效的修补。进行柱底套筒固定时,固定套筒可以采用图7所示的 方式施作;前端板开孔的大小应按照主筋直径及固定柱筋的橡胶 半月牙套的规格确定;橡胶半月牙套的主要功能是固定柱主筋,

保后续钢模具易于拆除,如图8所示

预制框架梁的端模板可参照图9制作。

预制框架梁的端模板可参照图9制作。

图8固定钢筋的前端板

图9固定钢筋的前端板

设计,叠合梁的二次浇筑面可采用压花钢板或拉毛处理。见图10

图10预制梁结合面的建议做法

7.2.4预制柱主筋的误差会造成生产、吊装垂直度及楼板标高 的误差,故预制柱主筋的生产要求精度比一般现浇柱更加严格, 建议采用精度较高的钢筋加工设备。依据构件制作图,以间距 器、垫块或辅助固定件等将钢筋及预理组件准确固定,确保浇筑 混凝土时不产生位移。 7.2.5预制构件混凝土自然养护的要求与现浇混凝土致。蒸 汽养护应由构件生产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养护制度,并注意下 列问题: 1构件混凝土初凝完成后再进行加热升温,静停时间一般 为2~4h。 2合理控制升温速度,一般为15~25℃/h。 3养护阶段最高温度不宜超过70℃。 4养护时构件表面宜保持90%~100%的相对湿度。 5停止加热后,应让构件缓慢降温,避免混凝土构件因温 度突变产生收缩裂缝;降温速度不宜大于升温速度,构件脱模 后,其表面与外界环境温差不宜大于20℃

7.3.1本条规定主要是为了避免预制构件因污染、开裂、扭曲 及翘曲等原因而受损。 7.3.2堆垛的安全、稳定特别重要,在构件生产企业及施工现 场均应特别注意。当垫木放置位置与脱模、吊装时的起吊位置 致时,可不再单独进行施工验算,否则应根据堆放条件进行验 算。堆垛间的宽度应考虑通行、安全等因素。

7.4.1预制构件的运输、吊装应编制专项方案,方案应结合设 计要求、具体确定吊点位置、吊具设计、吊运方法及顺序、临时 支撑布置,并进行验算。 预制构件吊运时,吊索夹角过小容易引起非设计状态下的裂 缝或其他缺陷。 7.4.3运输时,使用的临时支架在功能上应与堆放设置相同, 应满足承载能力、刚度及稳定性的要求,且能保持构件在运输过 程中平稳,防止侧翻及运输途中移动碰撞。

为验收参照国家和江苏省现行标准

7.6.2预制柱安装时,下方必须至少配置4处垫片,垫片为止 方形薄铁板,尺寸不小于55mm×55mm,应验算垫片下方的混 凝土局部受压承载力。预制构件安装前,应先验算搁置面混凝土 高部受压承载力,以避免安装预制构件造成搁置面混凝土下陷、 开裂。

基础或其他形式基础,以现浇方式施工,转换至以预制方式施 的部位。预留插筋应采用定位底座及格栅网准确定位;定位底 是为了精准控制柱主筋位置而固定在基础PC上的构造铁件; 栅网则是用钢筋电焊固定成纵横交错的网片。

7.6.7柱底套简灌浆需确认每个出浆孔均已流出圆柱

助支承措施,如角钢支承。当预制次梁搁置长度少于50mm 应在预制次梁下方另外加设一组支撑架。次梁的搁置长度为混 土搁置长度及钢企口板搁置长度之和。

7.6.9当预制楼板搁置接缝过大时,浇筑混凝土之前可

或泡棉条或其他方式填塞,防止漏浆。调整格子梁板搁置标高的 垫片配置方式如图12所示。格子梁板间浇筑微膨胀混凝土,在 标准养护条件下28d混凝土膨胀率不应小于0.02%,膨胀剂应 符合《混凝土膨胀剂》JC476的规定。

图12格子梁板垫片的搁置

.6.11预制楼梯端部安装应考虑建筑标高与结构标高的差异: 确保踏步高度一致,

附录 A格子梁板连接构

B.2 作用与作用效应

B.2.3本条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非结构构件 的地震作用计算规定,在常遇地震(大约50年一遇)作用下, 地震作用采用简化的等效静力方法计算,外围护墙为不考虑其塑 性变形的脆性材料,其动力放大系数β按下式计算:

Be =Ynsis2

非结构功能系数,取值1.4:考虑墙板悬挂于结构 体之外且为脆性材料,功能系数按乙类建筑取; 7 非结构类别系数,取值0.9; 51一 预制构件,取值2.0; 位置系数,建筑顶点取2.0,底部取1.0,中间沿高 度线性分布;考虑到施工、存贮、吊装管理,建议 统一取值 2. 0 。

预制外围护墙地震作用动力放大系数βe最大值约为5.0。 进行预制外围护墙板用连接节点地震作用力计算,应计算平 面外包括出平面和向平面两个方向的水平地震力,以及平面内水 平和垂直地震力。计算时不应遗漏,以免影响随后的荷载组合。 B.2.4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非结构构件的相 关规定,考虑到竖向地震作用效应,竖向地震作用影响系数最大 值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0.65倍。 B.2.5由于预制外围护墙板与其连接节点不在同一平面内,预 制外围护墙板的重力荷载会对连接节点引起偏心,从而在连接节 点中不仅引起垂直的反力,还会引起出平面的水平力(拉力或压

B.2.5由于预制外围护墙板与其连接节点不在同一平

制外围护墙板的重力荷载会对连接节点引起偏心,从而在连接节 点中不仅引起垂直的反力,还会引起出平面的水平力(拉力或压 力)。应重视重力荷载的偏心对连接件及其锚固设计的影响,

B.3外围护墙板及节点设计

B.3.5由于外围护墙板常年受到日晒雨淋,产生热胀冷缩,加 上混凝土自身的徐变和收缩等不利因素,本条外围护墙板的裂缝 控制按二(a)类环境下的混凝土构件裂缝限值。外围护墙板的 挠度参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屋盖变形控制值 的较高要求项控制,一般墙板计算跨度不大于7m。 B.3.6墙板的支承宜设置于上下两板边,当地震作用或水平风 荷载作用时,结构体产生弯曲变形或剪切变形(图13)时,墙 板与主体结构具有相对变形能力。 B.3.7地震力作用下,层间弹性位移角在1/150时,板片及其 相关部件不得发生破坏性脱落。 B.3.8为适应主体结构变形,预制外围护墙板与结构体可采用 滑动型或转动型连接方式;对主体结构影响相对较小时,采用固 定型连接方式。在相对主体结构可以滑动及转动变位的支承点设

B.3.5由于外围护墙板常年受到日晒雨淋,产生热胀冷缩,加 上混凝土自身的徐变和收缩等不利因素,本条外围护墙板的裂缝 控制按二(a)类环境下的混凝土构件裂缝限值。外围护墙板的 挠度参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屋盖变形控制值 的较高要求项控制,一般墙板计算跨度不大于7m。 B.3.6墙板的支承宜设置于上下两板边,当地震作用或水平风

B.3.8为适应主体结构变形DB45/T 1625-201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预制外围护墙板与结构体可

动型或转动型连接方式;对主体结构影响相对较小时,采用固 定型连接方式。在相对主体结构可以滑动及转动变位的支承点设 置承重连接铁件,相对主体结构保持固定连接的支承点设置承重

弯曲变形主结构中的墙板

铁件。外围护墙板的连接形式分类见表1。

剪切变形主结构中的墙板 图13墙板与主体结构变形

1滑动型连接:外围护墙板的承重边固定于主体构件上, 非承重边与主体可以相对错动,连接形式可采用单边线支承、点 支承或点、线组合支承。 2转动型连接:外围护墙板相对于主体结构能绕其中一个 承重固定点发生相对转动,连接形式可采用点支承。 3固定型连接:当外围护墙板形式对主体结构影响相对较 小时,连接形式可采用固定线支承或固定点支承。 B.3.10夹芯外墙板按组合墙板设计时,内外叶墙板间的拉结件 设置应能保证墙板弯曲变形T/CIS 17003-2019 电子式互感器测试仪.pdf,墙板截面变形满足平截面假定,否

普板的内、外叶层按非组合墙板杠

B.4.4断水外排的目的是基于方发生墙板内有漏水情况时, 将检查漏水的范围限于三个楼层之内,方便维护、保修。 B.4.6连接节点在外围护墙板和主体结构中的固定不得采用后 锚固的方法,应采用预理件。预理件应根据本附录规定的荷载及 其组合的要求,取其最不利组合,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相关规定进行 设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