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9684-2020 外窗热工缺陷现场测试方法.pdfGB/T 39684—2020
Test method of thermal irregularities for external window opening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9684—2020
JCT2389-2017 预拌砂浆用保水剂.pdf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检测 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 检测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外窗洞口热工缺陷数据处理及评价案例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外窗洞口热工缺陷测评报告模板
GB/T39684—2020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5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建筑节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临胸县检验检 测中心、福建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张 校市建筑管理总站、中建六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二检测所有限公司、浙江意诚 险测有限公司、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誉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工程质 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上海众合检测应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南京南 大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广东稳固检测鉴定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保温隔热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玉、孙立新、西华昆、吴锅、李仲仁、潘振、主勇、梁晶、刘青山、陈向东、 李万琴、刘伟、施云、张慧、汪新天、沈嘉毅、崔咏军、韩韫、刘立创、郝志华、赵芳、叶少华、朱晓姣、赵赢、 曲军辉、陈刚、徐长春、于跃洋
GB/T39684—2020
外窗热工缺陷现场测试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外窗洞口区域的热 活处理和结果判定以及检测报告等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红外热像法对非透光建筑围护结构外窗洞口区域热工缺陷的检测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GJ/T132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外窗洞口 external window opening 墙体上安设外窗的预留洞口。 3.2 洞口侧面openingside 检测面中建筑外窗洞口的窗上、下口、窗侧口断面等四周的侧墙面。 3.3 洞口区域 surroundingarea ofwindowopening 外窗洞口的构造尺寸向外延500mm范围的区域。 3.4 检测区域 testarea 由建筑围护结构中的洞口侧面和洞口区域组成 3.5 红外热像法 infrared thermography 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基于表面辐射温度原理,拍摄被测建筑体表面辐射温度的方法。 3.6 热工缺陷thermal irregularities 利用红外热像法测试时,与检测区域平均温度的温度差大于1.0K的部位。 3.7 网格法gridmethod 以网格为单元,将检测部位的红外热像图按纵、横两个坐标轴分解,每个单元均能表征细 度特征的图像数值离散处理方法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外窗洞口 external window opening 墙体上安设外窗的预留洞口。 3.2 洞口侧面openingside 检测面中建筑外窗洞口的窗上、下口、窗侧口断面等四周的侧墙面。 3.3 洞口区域 surroundingarea ofwindowopening 外窗洞口的构造尺寸向外延500mm范围的区域。 3.4 检测区域 testarea 由建筑围护结构中的洞口侧面和洞口区域组成 3.5 红外热像法 infrared thermography 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基于表面辐射温度原理,拍摄被测建筑体表面辐射温度的方法。 3.6 热工缺陷thermal irregularities 利用红外热像法测试时,与检测区域平均温度的温度差大于1.0K的部位。 3.7 网格法gridmethod 以网格为单元,将检测部位的红外热像图按纵、横两个坐标轴分解,每个单元均能表征细部区均 度特征的图像数值离散处理方法,
面积温差值areadegreeproduct 热工缺陷区域温度和检测区域平均温度的差值乘以该热工缺陷区域面积的累计值。 3.9 参照温度 referencetemperature 在被测物体表面测得的用于标定红外热像仪的物体表面温度
面积温差值areadegreeproduct 热工缺陷区域温度和检测区域平均温度的差值乘以该热工缺陷区域面积的累计值 3.9 参照温度 referencetemperature 在被测物体表面测得的用于标定红外热像仪的物体表面温度
险测区域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检测区域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当外窗洞口构造尺寸与上、下层楼板底的垂直距离不足500mm时,洞口周边区域应取至上层 楼板下侧处、下层楼板上侧处;当外窗洞口的构造尺寸与左、右相邻两侧分隔墙的水平距离不 足500mm时,洞口周边区域应取至该侧分隔墙处; 当相邻两外窗洞口的构造尺寸水平距离不足1000mm时,洞口周边区域应取至相邻两建筑 外窗洞口的构造尺寸中线处; 当检测区域内有阴阳角时,应将阴阳角的热桥影响区域面积计入为检测区域面积。 .1.2 检测区域面积应按洞口侧面投影面积和洞口区域投影面积累积计算。 4.1.3 当检测区域内有护栏时,可在保留护栏的情况下进行检测
4.2.1检测前应将外窗关闭,宜采用胶带对外窗开启扇接缝处封堵。 4.2.2检测前至少24h内的室外空气温度逐时值应与检测时的室外空气温度相比,其差值不应大于 10K。 4.2.3检测前24h至检测结束,建筑物室内外空气温度平均温差不应小于10K。 4.2.4检测前6h内,检测区域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外表面不应受到太阳直接照射,当无法避免太阳直接 照射时,应在夜间检测。 4.2.5检测应取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当内表面无法进行检测时可取外表面。可采用吊篮、无人 机等辅助设施协助检测。 4.2.6检测区域表面应避免受到热源的直接辐射,当洞口区域有暖气散热器时,应关闭暖气并且放置 24h后,方可进行测试, 4.2.7当检测区域的面层为低发射率材料时,应采用遮挡等有效措施, 4.2.8当检测区域的面层为金属、大理石等高导热系数材料时,不宜进行检测。 4.2.9检测期间的室内空气温度逐时值变化不应大于2K,室外空气相对湿度不应大于90%,室外风 力不应大于3级。
4.2.1检测前应将外窗关团,宜采用胶带对外窗开后扇接缝处封堵, 4.2.2检测前至少24h内的室外空气温度逐时值应与检测时的室外空气温度相比,其差值不应大于 10K。 4.2.3检测前24h至检测结束,建筑物室内外空气温度平均温差不应小于10K。 4.2.4检测前6h内,检测区域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外表面不应受到太阳直接照射,当无法避免太阳直接 照射时,应在夜间检测。 4.2.5检测应取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当内表面无法进行检测时可取外表面。可采用吊篮、无人 机等辅助设施协助检测。 4.2.6检测区域表面应避免受到热源的直接辐射,当洞口区域有暖气散热器时,应关闭暖气并且放置 24h后,方可进行测试, 4.2.7当检测区域的面层为低发射率材料时,应采用遮挡等有效措施。 4.2.8当检测区域的面层为金属、大理石等高导热系数材料时,不宜进行检测。 4.2.9检测期间的室内空气温度逐时值变化不应大于2K,室外空气相对湿度不应大于90%,室外风 力不应大于3级
4.3.1检测设备宜选用具备图像显示、存储和分析功能的手持式红外热像仪,其性能应满足表1的 要求。
宜选用具备图像显示、存储和分析功能的手持式红外热像仪,其性能应满足表1的
GB/T39684—2020
4.3.2现场检测的其他仪器仪表性能应满足表2
4.3.2现场检测的其他仪器仪表性能应满足表2的要求
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费用定额(国铁科法[2017]31号 国家铁路局2017年5月6日).pdf表2其他仪器仪表的性能
4.4.1检测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c)检测部位应确保操作安全,并应方便操作; d)拍摄前宜在与目标距离相等的不同方位扫描同一个部位,并确认临近物体对受检外围护结构 表面没有明显辐射影响。 4.4.2环境参数测点的布置与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室外测点宜设置在外表面为白色的百叶箱内且距离被测建筑5m~10m范围,当无百叶箱时 测点应具有防辐射罩且安装在距离建筑外表面天于200mm距离,测点高度宜在距离地面 1500mm以上,且应避开阳光直射和固定冷热源影响; b 室外测点宜在被测建筑的不同方向同时设置,当建筑超过10层时宜在屋顶增加1~2个测点; 室内测点应距地面或楼面700mm~1800mm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当受检房间使用面 积大于或等于30m²时,应设置不少于2个测点,室内平均温度的检测可按JGJ/T132的规定 进行; d) 测点应采用自动检测仪进行连续测试,检测时间间隔不宜大于30min; e)环境参数的逐时值应取所有测点相应时刻的检测结果平均值。 4.4.3洞口区域面积的测量应对外窗洞口区域的投影面积进行测定,测试应以围护结构内表面的外窗 洞口边界基准,采用精度不低于1mm的钢直尺或钢卷尺进行测试,测试后记录门窗洞口的各断面尺 寸,并进行周边区域的边界标识。
4.4.2环境参数测点的布置与检测应符合下列
4.4.4红外热像仪校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a)采用表面式温度计在受检表面上测出参照温度,表面式温度计应设置不少于3个测点,测, 距地面或楼面700mm~1800mm范围内,且测点应避开阳光直射和固定冷热源影响; b)完成焦距调整,亮度及对比度调节:
.4.5红外热像图的拍摄应符合下列规定: a)红外热像仪的拍摄方向与检测区域宜垂直,法线夹角不宜超过30°; b 从不同方向分别对检测区域进行红外热像检测,检测区域中同一个部位的红外热像图不应少 于3张,并选择有代表性的一张进行数据处理,且应标明参照温度位置点; c)应记录受检部位的红外热像图在建筑中的位置,并应拍摄与红外热像图相对应的可见光照片
5.1.1数据处理应采用1h内的检测数据。 5.1.2红外热像图像分析软件宜具有像素点或面积统计功能。 5.1.3红外热像图宜采用网格法进行数据处理,正方形网格边长不宜大于检测区域边长的5%DBJ51/T 082-2017标准下载,网格的 几何中心温度为网格温度 5.1.4热工缺陷判定参数包括最大温度差△Tmax、热工缺陷相对面积率和面积温差值,并符合下列 规定: a)最大温度差△Tmx应按式(1)进行计算
△Tmax一 检测区域的平均温度与最高/最低网格温度的最大温度差,单位为开尔文(K); T 检测区域的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m 检测区域最高/最低网格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b 热工缺陷相对面积率应按式(2)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