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3T 1841-2020 青海省农牧民住房抗震技术规程.pdf与主体结构可靠拉结,悬挑构件失效的后果严重,应重视悬挑构 件的安全;悬挑构件的悬挑长度、截面和配筋等应按《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CB50010和《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中的计算 要求确定。
3.3结构材料和施工要求
强度等级直接关系到墙体、木构架的承载能力和房屋整体性连接 的可靠性,本条规定是对结构材料的基本要求。钢筋直径大于 10mm时应采用HPB400等级钢筋。 3.3.2光圆钢筋端头设置180°弯钩可以保证钢筋在砂浆层中的 锚固,充分发挥钢筋的拉结作用。 地震作用下,木构架节点处受力复杂,椎接节点的头容易 松动和脱出,易造成木构架倾斜和倒塌,在节点的连接处加设铁 件是加强木构架整体性的主要措施。铁件锈蚀会降低连接的效果 基至失效,因此外露铁件应做防锈处理。 木柱嵌入墙内不利于通风防腐,当出现腐朽、虫蚀或其他问 题时也不易检查发现。木柱伸人基础部分容易受潮,柱根长期受 朝糟朽引起截面处严重削弱,从而导致木柱在地中斜、折断, 引起房屋的严重破坏基至倒到塌, 配筋砖圈梁和配筋砂浆带中的钢筋应完全包裹在砂浆中,如 果钢筋暴露在空气中或砂浆不密实,空气中的水分易于渗人, 久将使钢筋锈蚀,失去作用。在设有纵横墙连接钢筋的灰缝处, 强度等级高、抹压密实的勾缝砂浆,可有效保扩钢筋
4.1.1该条自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利、不利和危险 地段的划分沿用了历次规范的规定。本条中列出了有利、不利和 危险地段的划分,其他地段可视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地震波是通过场地土传播的,场地土的土质和覆盖层厚度对 建筑物的震害程度影响很大。条状突出的山嘴、高箕孤立的山斤 以及非岩质的陡坡等地段DB31/T 1119-2018标准下载,地震动会有明显的加强效应,出现局 部的烈度异常区,建筑物的破坏也会相应加重。地震滑坡是丘陵 地区及河、湖岸边等常见的震害,在历史上有多次记录,对房屋 危害极大。软弱土的震陷和砂土液化也是常见的震害现象,地基 天稳弓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对于结构整体性较差的农牧区房屋更易造 成严重破环,造成墙体裂缝或错位,这种破坏往往由上部墙体贯 通到基础震后难以修复;上部结构和基础整体性较好时地基不 均匀沉降则会造成建筑物倾斜。 4.1.2场地条件对上部结构的震害有直接影响,因此抗震设防区 房屋选址时应选择有利的地段、一般地段,尽可能避开不利的地 段,并且不在危险地段建房。
4.2.1农牧区房屋占地面积小,基础平面简单,易于保证地基土 和基础类型的一致性,避免因地基土性质不同或基础类型的差异 引起不均匀沉降,造成上部结构的破坏,
当建筑场地存在旧河沟、暗浜或局部回填土,确实无法避升 时,为保证基础持力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需要挖除软弱土层换 填或放坡。逐步放坡可以避免基础高度转换处产生应力集中破坏。 农牧区建筑的基础材料一般因地制宜选取,但应保证基础具 一定的强度和防潮能力。 为了满足防潮的要求,砖基础应用实心砖由砂浆砌筑而成, 不宜采用空心砖或空心砌块。 4.2.2换填法文叫换土垫层法,是将原基底土层(一般为软弱土层 挖除,然后用质量较好的土料等分层夯实,是一种浅层处理方法, 对于农牧区建筑的浅基础,采用热层换填是一种有效的解决 方法,但应保证换填的范围和深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垫层底 面宽度的规定是为了满足基础底面压力扩散的要求,顶面宽度的 规定主要是考虑施工的要求,避免开挖时边坡失稳。 4.2.4基础的理置深度是指从室外地球到基础底面的距离。农牧 区房屋层数低,上部结构荷载较小,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相对不 高,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理,施工方 便、造价低。在实际操作中,基础理置深度应结合当地情况,考 虑土质、地下水位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为避免地基土冻融对上部结构的不利影响,季节性冻土地区 的基础理置深度宜大于地基土的冻结深度,或根据当地经验采取 有效的防冻、隔离措施 地下水会影响地基的承载力,给基础施工增加难度,有侵蚀 性的地下水还会对基础造成腐蚀。 4 2 6 其础圈逊指位王房层 ± 0 000 以下其础项而处的图泌又
当建筑场地存在旧河沟、暗浜或局部回填土,确实无法避升 时,为保证基础持力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需要挖除软弱土层换 填或放坡。逐步放坡可以避免基础高度转换处产生应力集中破坏。 农牧区建筑的基础材料一般因地制宜选取,但应保证基础具 有一定的强度和防潮能力。 为了满足防潮的要求,砖基础应用实心砖由砂浆砌筑而成 不宜采用空心砖或空心砌块
4.2.6基础圈梁是指位于房屋±0.000以下基础顶面发
尔为地圈梁。在房屋中宜设置连续闭合的基础圈梁以增强房屋 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等对
至引起的不利影响,使地基反力更均匀,同时还具有防水防潮的 用。地圈梁一股用砖混结构和砌体结构中,不起承重作用 对砌体有约束作用,有利于抗震。基础圈梁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圈 梁,也可采用配筋砂浆带。二层房屋和8度区一层房屋的基础宜 没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其他情况可选用配筋砂浆带。 4.2.7防潮层的作用是阳止土壤中的潮气和水分对墙体造成侵蚀 影响墙体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可防止因室内潮湿影响居住的舍 适性。在基础顶面设置配筋砖圈梁或配筋砂浆带的自的是加强基 础的整体性,将防潮层写配筋砂浆带合并设置便于施工。
5.1.1体结构房屋历史悠久:是我国日前衣牧区中最为普通的 种结构形式。以砖墙为承重结构:在不同地区屋面做法有所区 别。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应用广泛,鉴于冷拔光圆铁丝握裹性能 差,以及农村施工条件所限,自行制造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质 量难以保证,本规程要求采用工厂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作 为楼(屋)盖。 砌体房屋的承重墙体材料传统上为烧结黏土砖,自前随看建 筑材料的发展和适应少占农田、限制黏土砖的环保要求,墙体材 料已大为扩展。以墙体砌块材料和墙体砌筑方式可划分为以下几 种形式: (1实心砖墙。实心砖墙的承重材料是烧结普通砖。烧结普通 传由黏土、页岩、煤研石或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焙烧而成, 为实心或孔洞率不大于规定值且外形尺寸符合规定的砖,分为烧 结黏土砖、烧结贞岩砖、烧结煤研石砖和烧结粉煤灰砖等,标准 规格为240mm×115mm×53mm。 实心砖墙厚度多为一砖墙(240mm)或一砖半墙(370mm)。当 材料和施工质量有保证时,实心砖墙体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 ②多孔砖墙。多孔砖墙的承重材料是烧结多孔砖,简称多孔 传。以黏土、页岩、煤碎石为主要原料,经焙烧而成,孔洞率不 小于25%,孔为圆形或非圆形,孔尺寸小而数量多,主要用于 承重部位的墙体,简称多孔砖。日前多孔砖分为P型砖和M型砖
P型多孔砖外形尺寸为240mm×115mm×90mm,M型多孔砖外 形尺寸为190mm×190mm×190mm。 ③小砌块墙。小砌块墙的承重材料是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是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的的总称。 筒称小砌块。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碎石和击碎卵石为粗骨 料,简称普通小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浮石、火山 查、自然煤研石、陶粒等为粗骨料,简称轻骨料小砌块;主规格 尺寸均为390mm×190mm×190mm,孔洞率在25%~50%之间。 4蒸压砖墙。蒸压砖墙的承重材料是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 灰砖,简称蒸压砖。蒸压砖属于非烧结硅酸盐砖,是指采用硅酸 盐材料压制成环开经高压签蒸汽养护制成的砖,分为蒸压灰砂砖 和蒸压粉煤灰砖,其规格与标准砖相同。蒸压灰砂砖以石灰和砂 为主要原料,蒸压粉煤灰砖以粉煤灰、石灰为主要原料,掺加适 量石膏和集料。 5.1.2砌体材料属于脆性材料,材料强度低,变形能力差,水平 地震作用是导致砖墙承重房屋破坏的主要因素。房屋的抗震能力 余与材料、施工等多方面因系有关外,与房屋的总高度直接租关 衣牧区砌体房屋与正规设计的多层砖砌体房屋相比,在结构体系 材料、施工技术等方面有较大差距,抗震构造措施与经济水平, 元达不到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内此对其层数和高度进行控 制,以保证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达到本规程设防日标的要求 5.1.3除墙体的剪切破坏和纵横墙连接处的破坏外,弯曲破坏也 是砌体结构房屋的一种常见破坏形式。当横墙间距较大时,因为 木、预应力混凝上空心板楼(屋)盖的刚度相对于钢筋混凝土现 浇楼板低,把地震力传递给横墙的能力相对较差,一部分地震力
5.1.2砌体材料属于脆性材料,材料强度低,变形能力
曲破坏。弯曲破坏的特征为水平弯拉破坏,百先在薄弱部位如窗 口下沿窗间墙处出现水平裂缝,严重时墙体外闪导致房屋倒塌。 震害实践表明,横墙间距越大的房屋,震害越严重。 5.1.4墙体是主要的抗侧力构件,一般来说,墙体水平总截面积 越大,就越容易满足抗震要求。对砖砌体房屋同部尺寸作出限制。 是为了防止因这些部位的破坏失效,引起房屋整体的破坏。本条 参考现行《抗震规范》中多层砌体房屋的有关规定。 在设计中尚应注意洞口(墙段)布置的均匀对称,同一片墙 本上窗洞大小应尽可能一致,窗间墙宽度尽可能相等或相近,并 均匀布置,避免各墙段之间刚度相差过大引起地震作用分配不均 匀,从而使承受地震作用较大的墙段率先破环。震害表明,墙段 布置均匀对称时,各墙段的抗剪承载力能够充分发挥,墙体的震 害相对较轻,各墙段宽度不均匀时,有时宽度大的墙段因承担较 多的地震作用,破坏反而重于宽度小的墙段: 5.1.5震害实践表明,房屋的震害程度与承重体系有关。相对而言 潢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房屋的震害较轻,纵墙承重房屋因横 可支撑较少震害较重。横墙承重房屋纵墙只承受自重,起围护及 隐定作用,这种体系横墙间距小,横墙间由纵墙拉结,具有较好 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因此抗震性能较好。纵墙承重房屋横墙起 分隔作用,通常间距较大,房屋的横向刚度差,对纵墙的支承较 弱,纵墙在地震作用下易出现弯曲破坏。 采用硬山搁標屋盖时,如果山墙与屋盖系统没有有效的拉结 措施,山墙为独立态墙,平面外的抗驾弯刚度很小,纵向地震作用 下山墙承受由標条传来的水平推力,易产生外闪破坏。在8度地 丧区標条拨出、山墙外闪以至房屋倒塌是常见的破坏现象。因此 在8度及以上高烈度地区不应采用硬山搁標屋盖做法,
5.1.6墙体是体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和围护结构,本条最小 借厚的规定是为了保证承重墙体基本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在实际 中尚应根据当地情况综合考虑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和气候条件确 定。 实心砖墙、蒸压砖墙,当墙体厚度为120mm(俗称120砖墙 和180mm(俗称3/4砖墙)时,其自身的稳定性、抗压和抗剪能 力差,不能作为抗震墙看待。因此,实心砖墙、蒸压砖墙厚度不 应小于240mm,即不应小于一皮砖厚。 5.1.7屋架或梁跨度较大时,端部支承处墙体承受较大的竖向压 力,加设壁柱可增大承载面积,避免墙体因静载下的竖向承载力 不足而破坏,并提高屋架(梁)支承部位墙体的稳定性
5.2.1构造柱主要对体起约束作用,且能够提高砌体的受剪承 载力。外墙角(级横墙交接处大洞口边是房屋结构连接的关键部 立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宜设置构造柱子以加强。 5.2.2墙体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是抗震的薄弱环节,刚度大、应 力集中,无其房屋四角还承受地震的扭转作用,地震破坏更为普 遍和严重。由于我国农牧区房屋基本不进行抗震设防,房屋墙体 在转角处缺少有效拉结,纵横墙体连接不牢固,往往7度时就出 现破坏现象,8度区则破坏明显。在转角处加设水平拉结钢筋可 以加强转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墙体的连接,约束该部位墙体,减 轻地震时的破坏。震害调查表明,在内外墙交接处设置有水平拉 结钢筋时,8度及8度以下时末见破坏。 后码非承重隔墙不承受楼、屋面荷载,也不是承担水平地震 作用的主要构件:但与承重墙和楼,屋面构件没有可靠连接时,
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平面外的稳定性很差,易局部倒塌伤人。因此 当非承重墙不能与承重墙同时砌筑时,应在砌筑承重墙时预先留 置水平拉结钢筋,在砌筑非承重墙时砌入墙内,加强承重墙与非 承重墙之间的连接。非承重墙长度较大时尚应在墙顶与楼、屋面 构件间采用连接措施,如木夹板护墙等,限制墙顶位移,减小墙 平面外弯曲
以有效加强房屋整体性,增强房屋刚度,并且可以使墙体受力均 习对墙体起到约束作用提高墙体的抗震力。圈梁抗剪效果好,当 条件许可时,宜在屋盖和楼盖处沿所有墙体设圈梁。 为保证质量,发挥应有的作用,对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和配 筋砂浆带的砂浆强度等级、厚度及配筋构造要求做出规定。当采 用小砌块墙体时。由于小砌块的孔洞天,不易配置水平钢筋,敌 要求在配筋砂浆带处卧不少手两皮通砖。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 盖支承墙体连接可靠且整体性好,可不设置圈梁,但应在屋盖的 现浇板内沿外墙周边增配通长钢筋,并与砖墙的构造柱可靠连接 5.2.7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在屋架、大梁的支撑面以下部分 的墙体为承重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以及壁柱或洞口两侧 部位为重要的关键部位,对这些部位墙体沿全高将小砌块的孔洞 灌实,有利于提高房屋的抗震承载能力。 5.2.8在小砌块房屋墙体中设置芯柱并配置竖向插筋可以增加房 室的整体性和延性,提高抗震能力。芯柱与配筋砖圈梁交叉时, 可在交叉部位局部支模浇筑混凝土,同时保证芯柱与配筋砖圈梁 的竖向和水平连续,充分发挥抗倒塌的作用。
5.2.9该条对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屋)盖的整体个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屋)盖的整体性很差。震害调查表明, 在7度地震作用下,有相当数量的房屋预制圆孔楼板纵向板缝开 裂,有的开裂宽度达20mm。该条的规定是为了加强预应力混凝 土空心板楼(屋)盖的整体性。 5.2.10钢筋混凝土梁对支承处墙体的压应力较大,当砌体的抗压 强度较低时,梁下墙体会产生竖向裂缝,敌要求设置素混凝土或 钢筋混凝土垫热块,以分散墙上的压应力
5.3.1有了合理的设计和构造措施,房屋的质量最终必须由施工 来保证。砖墙施工方式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墙体的整体性和 承载力,在农牧区建房中应了以足够的重视,改进传统做法中的 不良施工习惯,切实保证施工质量。本节从多个方面对墙体的施 工方式和质量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
6.1.1我省木构架房屋应用广泛,发展历史悠久,形式多种多样, 本规程按照承重结构形式将木结构房屋分为穿斗木构架、木柱木 屋架、木柱木梁三种,均采用木楼(屋)盖,这三种类型的房屋 在我省广大农牧区地区被广泛采用, 6.1.2由于结构构造、骨架与墙体连接方式、基础类型、施工做 法及屋盖形式等各方面存在不同,各类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也 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穿斗木构架和木柱木屋架房屋结构性能较好, 通常采用重量较轻的瓦屋面,具有结构重量轻、延性较好及整体 性较好的优点,因此抗震性能比木柱木梁房屋要好,7度时可以 建造两层房屋。木柱木梁房屋一般为重量较大的平屋盖泥被屋顶, 通常为粗梁细柱,梁、柱之间连接简单,从震害调查结果看,其 抗震性能低于穿斗木构架和木柱木屋架房屋,一般仪建单层房屋 房屋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 6.1.4双坡屋架结构的受力性能较单坡的好,双坡屋架的杆件仅 承受拉、压,而单坡屋架的主要杆件受弯。采用轻型材料屋面是 提高房屋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重屋盖房屋重心高,承受的 水平地震作用相对较大,震害调查也表明,地震时重屋盖房屋比 轻屋盖房屋破坏严重,因此地震区房屋应优先选用轻质材料做屋 盖。在我省一些地区普遍采用重量较大的平顶泥被屋面,并且在 使用过程中随者屋面维修逐年增加泥被的厚度,造成屋盖越加越 厚,对抗震极为不利。
6.1.5墙体砌筑在木柱外侧可以避免墙体向内倒塌伤人,且便于 木柱的维护检查,预防木柱腐朽。木柱下设置柱脚石也是为了防 止木柱受潮腐烂。
6.1.6根据围护墙的不同种类型设置相应的圈梁或砂浆带, 要的抗震构造措施,具体要求可按不同类型参照相应各章的 规定。
5.1.7木构架各构件之问的拉结措施是提高木构架的整体性的重 要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 1木屋架(梁)与柱之问通常是裤接,节点没有足够的强度 和刚度,在较大水平地震作用下一且松动就变成铰接,成为儿何 可变体系,即便不脱卯断椎,未构架也会倾斜,严重的基至会倒 塌。在屋架(梁)与柱连接处设置斜撑,使木构架在横向成为几 可不变体系,大大提高了木构架横向刚度和稳定性。 2设置剪刀撑可以增强木构架平面外的纵向稳定性,提高木 构架的整体刚度。 3穿头木构架柱同横向有穿联系,纵尚有木龙骨和標条联 系,空间整体性较好,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和抗侧力能力。但纵 向刚度相对差些,故要求在纵向设置竖向剪刀撑或斜撑,以提高 纵向稳定性。 4振动台试验表明,用墙揽拉结山墙与木构架,可以有效防 止山墙尤其是高大的山尖墙在地震时外闪倒塌。 5内隔墙墙顶与屋架构件拉结是为了增强内隔墙的稳定,防 止墙体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平面外失稳倒。 6.1.8木结构房屋应由木构架承重,墙体只起围护作用。木构架 的设置要完全,在山墙处也应设木构架,不得采用中部用木构架 承重端山墙桶山搁擅中山墙承重的温合承重方式,新疆巴禁和
云南大姚地震表明,房屋中部采用木构架承重、端山墙硬山搁標 的混合承重房屋破坏严重,主要是两者的变形能力不协调,山墙 易外闪倒塌,造成端开间的塌落。 6.1.9木柱是主要的承重构件,对其尺寸作出规定是为了保证满 足承载力的要求,
6.2.1震害表明,当木柱直接浮搁在柱脚石上时,地震时木柱的 动易引起柱脚滑移,严重时木柱从柱脚石上滑落,引起木构架 的塌落。因此应采用销键结合或椎结合加强木柱柱脚与柱脚石的 连接,并且销键和檀的截面及设置深度应满足一定的要求,以免 在地震作用较大时销键或椎断裂、拔出而失去作用。 6.2.2根据围护墙种类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以保证 房屋的整体性和构件之间拉结牢固。 6.2.3木构架和砌体围护墙(抗震墙)的质量、刚度有明显差异, 自振特性不同,在地震作用下变形性能和产生的位移不一致,本 构件的变形能力大于砌体围护墙,连接不牢时两者不能共同工作, 至会相互碰撞,引起墙体开裂、错位,严重时倒塌。加强墙体 与柱的连接,可以提高木构架与围护墙的协同工作性能。一·方面 柱问刚度较大的抗震墙能减小木构架的侧移变形:另一方面抗震 墙受到木柱的约束,有利于墙体抗剪。振动台试验表明,在较强 地震作用下即使墙因抗剪承载力不足而开裂,在与木柱有可靠 拉结的情况下也不致倒塌
6.2.1震害表明,当木柱直接浮搁在柱脚石上时,地震时木柱的 晃动易引起柱脚滑移,严重时木柱从柱脚石上滑落,引起木构架 的塌落。因此应采用销键结合或样结合加强木柱柱脚与柱脚石的 连接,并且销键和檀的截面及设置深度应满足一定的要求,以免 在地震作用较大时销键或椎断裂、拔出而失去作用
6.2.4内隔墙不承受楼、屋面荷载,顶部为自由端,
主墙顶与屋架下弦连接是为了防止内隔墙平面外失稳。中国建 科学研究院所做的木构架房屋振动台足尺模型试验研究证明
内隔墙顶采用木夹板连接对防止内隔墙失稳有明显的效果。在输 人8度(0.30)地震波时,墙顶山现了明显的平面外往复位移。 由于木夹板的限制,位移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停止振动后, 内隔墙上未出现平面外受弯的水平裂缝,但可以观察到木夹板由 承受墙顶的水平推力在板下端有轻微的外斜,夹板与墙体之间 山现空隙。在实际中,可以在震后对墙顶连接部位进行检查、修 ,以保证连接的效果 6.2.5山尖墙的外闪、倒塌是常见的震害现象,加设墙揽可以有 效加强山墙与屋盖系统的连接,约束墙顶的位移,减轻震害。墙 览的设置和构造应满足一定的要求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墙揽布 置时应尽量靠近山尖屋面处,沿山尖墙顶布置,纵向水平系杆位 置应设置一个,这样对整个墙的拉结效果较好。选用墙揽材料时 可根据当地情况,在潮湿多雨地区不宜选用木墙揽,以免木材糟 朽失去作用。同时应保证墙揽在山墙平面外方向有一定的刚度, 能发挥对墙体约束作用,所以在选用铁制墙揽时应采用角钢或 行一定厚度的铁件(如梭形铁件),不宜选用平面外刚度较差的 偏钢。如江西有农村采用一种打制的长约400mm的梭形铁件作 为墙揽,中部厚约20mm,有的下端做成钩状可以悬挂物品,既 起到了拉结山墙的作用,文美观实用。我国幅员辽阔,农牧区房 室类型多样,材料选用各有特点,对于墙揽来说,关键是布置的 立置、与屋盖系统的连接和长度、刚度等应满足一定要求,具体 做法除规程所列外,一些传统的做法也可以借鉴。 6.2.6做法正规的穿斗木构架有较好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本条 对穿斗木构架的构件设置和节点连接构造作出了具体规定。在满 足要求时,才能保证穿斗木构架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穿枋和木 中
对穿斗木构架的构件设置和节点连接构造作出了具体规定。在满 足要求时,才能保证穿斗木构架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穿和木 梁允许在柱中对接,主要是考虑对木料的有效利用,降低房屋造
价。但必须在对接处用铁件连接牢固。限制立柱的开槽宽度和深 度是为了避免立柱的截面削弱过多造成强度和刚度明显降低。 6.2.7三角形木屋架在纵向的整体性和刚度相对较差,设置纵向 水平系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纵向的整体性。木屋架的腹杆与 弦杆靠暗连接,在强震作用时容易脱椎,采用双面扒钉钉牢可 以加强节点处连接,防止节点失效引起屋架整体破坏。 6.2.8~6.2.10加强木构架纵、横向整体性和稳定性的各项构造 普施应满足一定的要求、6.2.8~6.2.10条分别是三角形木屋架和 木柱木梁加设斜撑、穿斗木构架加设竖向斜撑及三角形木屋架加 没竖向剪刀撑的具体做法。在重要的节点部位均应采用螺栓连接 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6.2.11条是承受和传递楼、屋面荷
(梁)的连接及標条之间的连接方式、构造要求均应满足条文要 求以保证连接质量。实践表明,屋面木构件之间采用铁件、扒钉 和铁丝(8号线)等连接牢固可有效提高屋盖系统的整体性,较 大幅度地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6.2.14加强房屋的整体性可以有效地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牛之间的拉结是加强整体性的重要措施。试验研究表明,木屋盖 加设斜撑、竖向剪刀撑可增强木屋架横向与纵向稳定性:墙揽拉 结山墙与屋盖,可防止山墙的外闪破坏;内隔墙稳定性差,墙顶 与梁或屋架下弦拉结是防止其平面外失稳倒塌的有效措施
6.2.15標条在墙上的搭接不应浮搁
应太短,一般应满搭,防止脱落。擦条长度不足必须对接时应采 用本条规定的连接措施,以保证对接处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防 止地震时接头处松动掉落。屋面各木构件之间相互连接可以提高 屋盖的整体性和刚度,减轻震害。
6.2.17震害调查表明,7度地震区硬山搁標屋盖就会因条从山 墙中拨出造成屋盖的局部破坏,因此在7度区采用硬山搁標屋盖 时要采取措施加强条与山墙的连接,同时加强屋盖系统各构件 之间的连接,提高屋盖的整体性和刚度,以减小屋盖在地震作用 下的变形和位移,减轻山墙的破坏。 6.2.18加强木屋架屋盖標条间及条与其他屋面构件的连接,其 日的是加强屋盖的整体性,避免地震时各构件之间连接失效造成 至盖的塌落。屋盖各构件的牢固连接对屋盖刚度的提高也有利于 减小屋盖变形,减轻震害
6.3.1本柱有接头时,截面刚度不连续,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受力(偏 心受压状态)极为不利。但当接头无法避免时,应满足接头处的 强度和刚度不低于柱的其他部位的要求。这有利于经济状况较差 的农户充分利用已有材料,降低房屋造价。 梁柱节点处是应力集中部位,连接部位不可避免要在木柱开 槽,充其对于穿斗木构架,穿枋也要在柱上开槽通过。柱截面削 弱过大时,易因强度、刚度不足引起破坏,在震害实际中是常见 的破环形式。对木程开槽位置和面积作出限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减轻或延缓薄弱部位的破坏
7.2.2~7.2.3梁的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梁端的塑性转动量,而梁的 塑性转动量与截面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有关。当相对受压区高 度为0.25至0.35范围时,梁的位移延性系数可到达3~4。计算 梁端截面纵向受拉钢筋时,应采用与柱交界面的组合弯矩设计值 并应计入受压钢筋。计算梁端相对受压区高度时,宜按梁端截面 买际受拉和受压钢筋面积进行计算。 梁端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的比值,同样对梁的变形能力有较 大影响。梁端底面的钢筋可增加负弯矩时的塑性转动能力,还能 防止在地震中梁底出现正弯矩时过早屈服或破坏过重,从而影响 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正常发挥。 根据试验和震害经验,梁端的破坏主要集中于(1.5~2.0)倍 梁高的长度范围内;当箍筋间距小于6d~8d(d为纵向钢筋直径) 时,混凝土压溃前受压钢筋一般不致压屈,延性较好。因此规定 厂箍筋加密区的最小长度,限制了箍筋最大距;当纵向受拉钢 筋的配筋率超过2%时,箍筋的最小直径应增大。 7.2.7~7.2.8随着高强钢筋和高强混凝土的使用,最小纵向钢筋的 配筋率要求,将随混凝土强度和钢筋的强度而有所变化,但数据 是最低的要求,必须满足
8.2.2建议在外墙四角等关键部位适当设置构造柱,以加强其抗 到塌能力。当改性夯土墙房屋有错层部位时,宜对错层部位墙体 采取增加构造柱等加强措施。圈梁能增强房屋的整体性,提高房 牵的抗震能力,是抗震的有效措施,圈梁类别的选取应考虑改性 夯土墙的施工条件和特点
8.3.3改性夯土墙房屋施T.工艺应要求及说明
1本条对夯土材料的加工工序进行规定,有利于保证改性券 土墙施工质量。 2本条对夯土材料的含水量提出了要求,因为含水量是影响 改性夯土墙墙体质量的重要因素。若含水量过高,土墙夯实过程 中部分夯击能被水消耗且能发生水析现象,形成“橡皮土”,使 土墙难以夯实,且干燥会出现收缩变形裂缝;若含水量过低则黏 性差,土中所含水分起不到润滑作用,颗粒之间的摩擦力过大 墙体也难夯实。 3本条规定了每层土料的铺设厚度,夯实后的控制厚度。夯 筑方式可根据施工条件选择,也可联合使用。 4劵法遍数是控制墙体夯筑质量的重要因系,而夯击遍数文 受到夯锤重量、落距、夯筑方式(机械或人工)、土料性状等诸 多因素影响。因此建议根据试验进行确定。层间的界面处理对墙 体质量和抗剪性能有很大影响, 5改性夯土墙体坚向接槎处和水平方向分层界面,都是受力 的薄弱环节,改性夯土墙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易从这些部位 开始。竖尚通缝更是严重影响到墙体的整体性,不利于房屋结构 抗震。为了保证墙体具有良好的整体性,改性夯土墙应优先采用 整圈模板夯筑。分段务筑时应分层交错筑,以保证不出现竖向 通缝。 6改性夯土墙的转角和内外墙交接处,是受力集中的地方, 又是夯筑方向交互的位置,是构的薄弱部位,容易出现裂缝
整体夯筑,加强墙体的整体性。 .4本条规定门窗洞口的处理方式,由于后一种方法施工较困 洞口质量不易保证,建议优先采用预留洞口方式。
应整体夯筑,加强墙体的整体性 8.3.4本条规定门窗洞口的处理方式,由于后一种方法施工 难,洞口质量不易保证,建议优先采用预留洞口方式。
9.1.2石结构房屋地震破环机理及特征与砖砌体房屋相以,其在 地震中的破坏程度随房屋层数的增加、高度的增大而加重。因此, 基于石结构的材料脆性性能和震害经验,石结构房屋层高和总高 度的限值较砌体结构更为严格。 9.1.3石结构房屋抗震横墙间距要求较砌体结构更为严格。 9.1.4本条对石结构房屋的材料提出了基本要求。 9.1.5房屋局部的破坏影响房屋整体的抗震性能,对墙体局部尺 土进行限制 可以防止由王这此部位的失效造成房屋整体的破环
地震中的破坏程度随房屋层数的增加、高度的增大而加重。因此 基于石结构的材料脆性性能和震害经验,石结构房屋层高和总高 度的限值较砌体结构更为严格。 9.1.3石结构房屋抗震横墙间距要求较砌体结构更为严格。 9.1.4本条对石结构房屋的材料提出了基本要求。 9.1.5房屋局部的破坏影响房屋整体的抗震性能,对墙体局部尺 于进行限制,可以防止由于这些部位的失效造成房屋整体的破坏 甚至倒塌。 9.1.6形状比较简单、规则的房屋,在地震作用下受力明确、简捷 司时便于进行结构分析,在设计上易于处理。震害经验也充分表 明,简单、规整的房屋在遭遇地震时破坏也相对较轻。 9.1.7洞口是石墙体的薄弱环节,因此需对其洞口的面积加以限 制。
甚至倒塌。 9.1.6形状比较简单、规则的房屋,在地震作用下受力明确、简捷 司时便于进行结构分析,在设计上易于处理。震害经验也充分表 明,简单、规整的房屋在遭遇地震时破坏也相对较轻。 9.1.7洞口是石墙体的薄弱环节,因此需对其洞口的面积加以限 制。
9.2.1石砌体作为砌体材料的一种,在抗震构造措施方面也类同 其它砌体结构。 9.2.2石砌墙体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是抗震的薄弱环节,刚度大、 应力集中,地震破坏严重。加设拉结钢筋可以加强转角及内外墙 交接处墙体的连接,约束该部位墙体,减轻地震时的破坏
由于近儿年建筑材料发展较快,新材料较多,所以楼板、屋 盖及墙体的建筑选材做法,仅供设计者参考,只要符合国家相关 规范的材料都可以采用,
规范的材料都可以采用。 10.1.3设计原则 1模数协调就是设计尺寸协调和生产活动协调。它既能使设 计者的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等专业技术文件相互协调;又能 达到设计者、制造业者、经销商、建筑业者和业主等人员之间的 主产活动相五协调一致,其自的就是推行住宅产业化 2对于吉海农牧区,本规程的范围为不超过2层轻钢结构伐 宅,因此宜采用框架结构或者小方钢管组成的梁柱体系。也可采 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其执行国家标准《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 建筑技术规程》JCJ227,不在本次规范范围内。 10.1.4此条规定来自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CB50368。 10.1.5钢材只有经过表面彻底清理去除铁锈、轧屑和油类等污染 物,底层涂料才能永久地附着于钢材上并对它起有效的保护作用 因此本条要求采用喷砂或抛丸方法除锈,并严禁现场带锈涂装或 除锈不彻底涂装。此条规定来自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钢结构防腐 独技术规程》JGJ/T251。同时,面层涂料应和防火涂料相融。 10.1.6且在要求的耐火极限内能有效地保护钢构件。防火保护材 料不应对人体有毒害。防火材料应易于与钢构件结合,并对钢构
10.1.8该条对柱脚的做法建议是出于施工便利考虑的,按照此 去的柱脚为刚接柱脚。本规程柱脚均安刚接考虑。
10.2.1壁厚太薄的试件,材料强度、试验结果离散性过大,所以 规定了最小壁厚的要求。 10.2.3参照《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及《低层冷弯薄壁型 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JGJ227的规定制定, 10.2.4本条中受压板件的宽厚比限值是为了限制板件的变形,并 保证截面承载力计算基本符合木规程给出的计算模式,因此与钢 材材料的强度无关。 10.2.5节点设计应传力简捷,构造合理,具有必要的延性;应便 于焊接,避免应力集中和过大的约束应力;应便于加工及安装, 容易就位和调整。 10.2.7支撑是良好的抗侧力构件,宜在房屋的合适位置设置支撑
11.1.3装配式墙板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 示准》CB/T50002的有关规定。模数协调是建筑部品部件实现通 用性和互换性的基本原则,使规格化、通用化的部品部件适用于 常规的各类建筑,满足各种要求。住宅建筑宜采用楼梯、公井管 开、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等模块进行组合设计。大量的规 格化、定型化部品部件的生产可稳定质量,降低成本。标准化、 模块化设计时满足部品部件工业化生产的必要条件,以实现批量 化的生产和建造。装配式墙板建筑应以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进行 设计,结构构件和内装部品减少种类,既可经济合理地确保质量 也利于组织生产与施工安装。建筑平面和外立面可通过组合方式 立面材料色彩搭配等方式实现多样化。 11.1.4一般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国外已经出现了百年住 宅,因此为使用提供适当的灵活性,满足居住需求的变化尤为重 要。已有的经验是采用大空间的平面,合理布置承重墙及管并位 置。在装配式住宅建筑中采利这种平面布局方式不但有利于结构 市置,而且可减少预制楼板的类型。但设计时也应适当考虑实际 的构件运输及吊装能力,以免构件尺寸过大导致运输及吊装困难。 11.1.5装配式墙板建筑宜采用管线分离的方式,以方便建筑全
宅,因此为使用提供适当的灵活性,满足居住需求的变化尤为重 要。已有的经验是采用大空间的平面,合理布置承重墙及管并位 置。在装配式住宅建筑中采用这种平面布局方式不但有利于结构 布置,而且可减少预制楼板的类型。但设计时也应适当考虑实际 的构件运输及吊装能力,以免构件尺寸过大导致运输及吊装困难。
寿命期的使用维护和预制构件生产。不能采用管线分离方式时, 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需求和预制构件生产实际情况,合理设计预 埋管线。
11.1.9装配式墙板体系的刚度应严格保证。由于本体系竖缝较 弱,在罕遇地震下部分竖缝开裂,整体刚度低于现浇结构,因此 应更严格控制多遇地震下的楼层层问位移比。首层是底部加强部 位,弹塑性损伤也主要集中在首层,因此首层的要求建议更严格 些。
12既有房屋的抗震加固
12.1.1我省属地震多发地区,月然条件差,民族众多,农牧民居 主房屋结构形式和建筑风貌多样,建设规模、建筑质量参差不齐, 有些建筑修建年代较久,结构安全性较差。农牧民自建房抗震构 造措施不足,抗震能力差,具有规模较小、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的特点,并且基本上是由当地建筑工匠按传统习惯进行建造。 股不进行正规设计。在抗震能力方面,存在主体结构材料强度低 (如生土、砌体、石结构等)、结构整体性差、房屋各构件之间 车接薄弱等问题,加之普遍未采取抗震措施,难以达到《建筑抗 设计规范》GB50011中抗震设防自标,在发生地震灾害时会造 成严重的震害损失。 本规程适用于我省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8度地区,农村牧 区居民自建的两层(含两层)以下的居住房屋。扩建房屋应按本 规程其他章节条文进行设计,必要时对原有建筑进行局部加固。 12.1.3农牧民居住房屋的结构形式和传力方面主要考虑竖向荷载 的传递,对于水平地震作用的影响普遍缺乏认识,选择的基础持 层承载力普遍较低,结构体系和构造措施方面存在不足,因此 在进行抗震鉴定时,主要针对主体结构体系、地基基础、持力层 选择、构造措猎施等方面进行检香和评估
12.2.3 基础加固方法
12.2.3 基础加固方法
12.2.3 基础加固方法
1鉴于农牧民住房屋层数一般较少,占地面积小,荷载水平 低,基础平面简单,易于保证地基土和基础类型的一致性,且消 除液化沉降的地基处理相对困难,因此,宜优先选用改善上部结 构的方法提高农牧区住宅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2本条提出了提高上部结构抵抗不均匀沉降能力的可行性措 施,
墙体是房屋的主要抗震构件,墙体的材料强度、筑质量及 现状决定了房屋的抗震承载力。本条提出了提高房屋抗震承载力 及墙体修复的加固方法,对于不同类别的墙体及不满足鉴定要求 的项目,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水泥砂浆面层加固对于砌筑砂浆强度较低的墙体有明显的提 高承载力的效果,尤其与其他加强房屋整体性连接的抗震加固措 拖结合时,对于提高砌体房屋的综合抗震能力、减轻震害有非常 显茗的效果。 采用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构件时,其加固后承载力的计 算,应遵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CB50003、《混 疑土结构设计规范》CB50010的有关规定
12.4.1 一般规定
12.4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受力较好,其加固技术也较为成熟, 是应综合考虑其技术经济效果,对于农牧民居住房屋宜对局部 构件进行加固,避免不必要的拆除或更换。
混凝结构房屋的加固方法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 》GB50367中的相关要求
生土墙承重房屋在我省农牧区大量使用,本章的适用范围界 定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8度地区土坏墙和夯十墙承重农牧民居 房屋。 门源地震震害调查表明,生土墙房屋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破 环,虽然没有发现有倒塌的现象,但是也造成的很大的经济损失 本节对生土建筑提山了一些抗震加固播施
12.5.1 一般规定
1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相关 内容,确定生土结构抗震鉴定检查的要点。对于生土结构,承重 土墙体的布置及现状贵港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年版),木楼、屋盖的整体性连接等是鉴定检查 的要点。 2生土墙体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主要与土质、土中掺料、含 水率、竖向压应力和施工条件有关。由于影响因素复杂,且生土 土质差异较大,生土强度的确定和承载力计算较困难。经验表明 只要控制墙体基本厚度及横墙简距、房屋宽度等,一、二层生土 房屋可满足受力的基本要求,故抗震鉴定及加固时重点在于合理 的抗震构造措施,对生土房屋不作抗承载力验算
1本条提出了增设墙体加固和裂缝修复、面层加固、贴砌墙 体等加固方法,目的主要是增强房屋的抗震承载力。 生土墙体不会继续发展的较小的稳定裂缝一般不会影响结构
的安全性,通过泥浆灌缝即可修补。 采用面层加固可以直接提高墙体的抗震承载力,同时可以对 墙体存在的不太严重的质量问题进行修补。 生土墙体由于材料抗拉、抗压、抗剪强度低,且破坏时呈明 显脆性特征,应采取构造措施增强其在地震时变形性能与抗倒 能力。灾害调查结果表明,在生土墙体内设置一定数量木构造柱 和水平圈梁,可以显著提高生土结构的整体变形能力,并可以使 开裂后的墙体不致倒塌或延迟倒塌 增砌砖柱应与原有生土墙体可靠连接,在竖向共同受力,砖 柱必须保证与標条等楼、屋盖构件的紧密接触,避免留有缝隙, 在两道承重横墙之间,屋檐高度处设置纵向通长水平系杆,可加 强横墙之间的拉结,增强房屋纵向的稳定性;三角形木屋架在级 可的整体性和刚度相对较差,设置纵向水平系杆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提高纵向的整体性
毛、料石承重房屋在我省牧区使用较多,无其是玉树、果落 地区。玉树地震震害调查表明,毛石、片石叠砌的石结构房屋会 直接倒塌,用泥浆砌筑的石结构房屋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破坏 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增加石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加强石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有重要意义
12.7.1 一般规定
石砌体相对砖砌体而言,本身的整体性比较差,文因为石板 石梁自重大、材料缺陷或偶然荷载作用下易发生脆性断裂,因此 从房屋抗震性能和安企使用的角度来说,都不应采用石板、石梁 及独立料石柱作为承重构件。
石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除与墙体砌筑方式及质量有直接关系 外,墙体之间、楼(屋)盖构件之间以及墙体与楼(屋)盖系统之 可的连接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条参考了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有关要求,并按现行行业标准《镇(乡 衬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161补充了对楼、屋盖整体性连接构 造的一些具体规定SY/T 6562-2018 轻烃回收安全规程,如墙揽设置、剪刀撑设置、楼屋盖各构件间 连接措施等。 设置圈梁有助于提高房屋的整体性、抗震能力和抗倒塌能力 非结构构件虽然对结构整体的承载力和侧向刚度没有贡献, 但在地震中如果因为与主体结构构件的拉结不牢固而局部破坏 掉落,仍会伤人毁物,因此应对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拉结措 施进行检查。
1石结构房屋的抗震承载力取决于墙体质量,而墙体质量与 选材、砌筑方式有直接关系。本条提出了房屋抗震承载力不满足 要求或墙体质量较差时的加固方法。 2本条提出了增强房屋整体性连接和增设抗震构造措施的加 固方法。抗震加固时根据鉴定不满足要求的项自分别进行加固处 理。开口墙体在平面内形不成整体,对抗震不利,应采取加固措施 楼、屋盖构件的支承长度不满足要求时,在地震的动力作用 下因移位、掉落而造成楼、屋盖构件的塌落的可能性增大,必须 别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加强。 无下弦人字屋架是一种对抗震不利的屋架形式。如果房屋采 的是无下弦人学屋架,应采取措施进行加固。 预制楼、屋盖构件的构造不满足要求时,地震作用下因支承 处破坏导致楼屋盖塌落,会加重震害,因此应采取加固措施。现
浇叠合层可以加强预制楼面的整体性,设置拉结钢筋与墙体连接 可进一步加强楼、屋面板与墙体的连接,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增 设托梁可以加大楼、屋盖的支承长度。 木楼、屋盖系统的加固手段简使易行,效果显著,7度以上 地区均应根据鉴定情况进行加固处理,震害实践表明,提高楼、 室盖的整体性对于减轻震害有明显的作用。 3本条提出了房屋中易局部倒塌部位的加固方法。局部易侄 最部位的加固主要从加强构件自身的强度和整体性入手,同时采 取加强连接的措施。 窗间墙加固的手段一是提高洞口的整体性,二是加强局部墙 段,采用哪种加固方法可以视施工条件及材料的准备情况而确定 突出屋面易倒塌构件过高且无连接时,是地震中的安全隐思 应视情况拆矮墙或加强与主体构件的连接。 4抗震墙布置不均匀对称时,房屋刚度分布不均匀,在水平 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扭转,加重震害。在不影响正常使用功能的 前提下,可考虑通过增设抗震墙使房屋的刚度分布尽可能均匀对 称。 5墙体厚度达不到抗震墙要求时,不仅抗侧力能力低,平面 外稳定性也差,采用双面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后,可以有效 提高原墙体的承载力及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