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 15-22-2021 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程技术规程.pdf表E.0.5六棱锥型桩尖构造尺寸(mm)dddHath,300270100175~275120≥14≥8≥10400350120175~300165≥16≥10≥10500450150225~375215≥16≥12≥12600540200270~450260≥18≥14≥14700640250325~575310≥20≥14≥14800730300375~575370≥20≥16≥201000920350475~675440≥22≥20≥16 12001110400575~775540≥24≥22≥2014001300450675~875650≥26≥24≥22注:必要时桩尖内可灌C30混凝土填实。E.0.6H钢1型桩尖构造(图E.0.6)及尺寸(表E.0.6)。t853545°DaS.h图E.0.6H钢1型桩尖1一管桩桩身表E.0.6H钢1型桩尖构造尺寸(mm)d.habHW型钢8,82t300270175~275200130200X200≥8≥12≥8400350175~300250163250×250≥9≥14≥10500450225~375300198300X300≥10≥15≥12600540270~450350232350X350≥12≥19≥14700640325~575400280400×400≥14≥23≥14800730375~575450320450×450≥16≥27≥161000920475~675500400500X500≥16≥31≥2012001110575~775600480600X600≥18≥35≥2275
表E.0.8开口型桩尖构造尺寸(mm)dd.d2d.Hab6,62tn300270219180100~250251512~1410≥8400350299250125~275302012~1410≥105500450377300175~375302012~1612≥126600540480400225~475302012~1812≥148700640580500275~575352514~2014≥149800730660600325~575352514~2014≥16101000920850780425~675453016~2216≥2012 120011101030950475~775503516~2418≥22121400130012001050525~875554018~2620≥2414E.0.9锯齿圆型桩尖构造(图E.0.9)及尺寸(表E.0.9)Q12图E.0.9锯齿圆型桩尖1一管桩桩身;2一加劲肋n条表E.0.9锯齿圆型桩尖构造尺寸(mm)dd.d2d.Hab882t300270219180100~225251512~1410≥8400350299250100~250302012~1410≥105500450377300150~350302012~1612≥126600540480400200~450302012~1812≥148700640580500250~550352514~2014≥149800730660600300~550352514~2014≥16101000920850780400~650453016~2216≥2012120011101030950450~750503516~2418≥221277
E.0.10一体化桩尖构造(图E.0.10)及尺寸(表E.0.10)注:1.预留孔直径为25mm;2.内置钢筋直径不小于10.7mm,且不少于6根;3.桩尖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桩身混凝土强度;4.桩尖头所用钢板的厚度不小于2mm;5.桩尖所有焊缝均为贴角中焊缝。焊缝质量不应低于三级。3图E.0.10混凝土一体化桩尖图E.0.10混凝土一体化桩尖构造尺寸(mm)d1Hhih2300≥500422≥140120400≥500527≥140120500≥500630≥140120600≥500775≥140120700≥500885≥140120800≥5001010≥1801201000≥5001260≥18012078
附录G锤击沉桩施工记录表施工单位:工程名称工程地址打桩顺序号管桩外径mm管柱壁厚mm质量等级接头形式管桩生产厂桩位编号柱尖形式桩机型号柱锤类型单桩承载力特征值kN锤击记录桩节顺序节长及桩身号锤规格锤击起止时间每米沉桩锤击数累计电焊焊接时间(min)桩节顺序节长及桩身号锤规格日时分123a689101112131415累计电焊焊接时间(min)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总锤击数收锤及验收记录收锤时间月日时分锤规格落最后贯入度mm/10击mm/10击mm/10配桩长度m送桩深度m桩入土深m桩高出自然地面m桩顶状况经灯光或孔内摄像检查用开口桩时,天气用灯光照射法用开口桩时GB/T 42219-2022标准下载,填表日期年月日记录员班组长工地负责人监理代表81
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建设单位:总包单位: 施工日期:
附录H植入法沉桩施工记录表
附录J倾斜桩无支撑支护设计
J.1.1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的作用基本组合的综合分项系数、结构重要性系数和各类稳定性安全 系数,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的有关规定。 J.1.2基坑倾斜桩无支撑支护的变形分析、稳定性验算和结构分析宜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平面或三维数值 分析。进行方案比较及初步设计阶段,倾斜桩及斜直交替支护结构可根据本规程第J.3节和第J.4节中 的方法进行,且还应满足J.5节设计要求。 J.1.3地下水控制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周边环境要求及支护结构形式选用截水、降水, 集水明排或其组合方法。 J.1.4当降水会对基坑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产生危害或对环境产生长期不利影响时,应采用 截水方法控制地下水。采用悬挂式雌幕时,应计算坑内降水引起的坑内外地层沉降和环境影响,并宜结 合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坑外回灌措施。 J.1.5当坑底以下有水头高于坑底的承压水含水层时,各类支护结构均应进行承压水作用下的坑底突涌 稳定性验算。当不满足突涌稳定性要求时,应对该承压水含水层采取截水、减压措施,并应分析减压对 环境的影响。 J.1.6基坑截水惟幕的设计需要保证截水惟幕与支护桩不发生重叠与交叉,且应该满足现行行业标准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的相关规定。
J.2.1倾斜桩无支撑支护结构选型时,应综合考
基坑规模; 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3 基坑周边环境要求; 4 主体地下结构和基础形式及其施工方法、基坑平面尺寸及形状; 5 地下结构基础及外墙与场地用地红线距离; 6 支护结构施工工艺的可行性; 7 施工场地条件及施工季节; 经济指标一环保性能和施工工期
J.2倾斜桩支护结构选型
基坑规模; 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3 基坑周边环境要求; 4 主体地下结构和基础形式及其施工方法、基坑平面尺寸及形状; 5 地下结构基础及外墙与场地用地红线距离; 6 支护结构施工工艺的可行性; 7 施工场地条件及施工季节; 8 经济指标、环保性能和施工工期。 J.2.2 倾斜桩无支撑支护结构与其他支护结构组合形成上、下部不同类型的台阶型多级组合式支护结构 时,除应进行各级支护的变形与稳定分析外,还应考虑其多级支护之间相互作用,并应进行整体变形和 稳定分析。
2.3倾斜桩无支撑支护结构选型宜采用数值模拟、简化算法及已有工程实例实测结果对比验证等 合验证支护结构设计结果的合理性
式中:[一挡土构件长度(m); Pnv一作用在简化直桩嵌固段上土的水平土反力; knu一挡土构件在分布土反力计算点的法向刚度系数;
J.5.1倾斜桩无支撑支护结构的桩体人土深度应根据稳定与变形计算要求确定。 J.5.2对于倾斜桩无支撑支护结构,设计时可根据需要对不同桩型组合使用。 J.5.3支护桩设置,应保证支护桩不与地下结构冲突,对支护桩向基坑内倾斜情况,斜桩在基坑底标高 以上应位于地下结构最外轮廓以外,斜桩在基坑底标高以下可侵入地下结构最外轮廓,但应避开工程桩 或局部深坑等地下结构,并宜为地下结构施工留设足够宽度, J.5.4斜桩轴线与铅垂线所夹角度不宜大于30°,桩中心距不宜大于3倍桩径或桩截面短边边长。 1.5.5对向内倾斜桩,在基坑阴角,为防止斜桩在基坑底以下冲突,涉及区域宜采用垂直支护桩+小角 撑或垂直支护桩悬臂形式。 J.5.6斜直组合双排桩支护结构应满足如下要求: 1前后排桩的桩顶间距宜取桩径(或桩身宽度)的2~6倍,内排桩净距不宜大于1m,且内排桩之 间应采取防止土体塌落措施; 2双排桩桩顶应分别设置冠梁,两排冠梁间应设置连梁或厚板连接前、后排支护桩,并应保证前、 后两排桩与连梁刚性连接; 3前、后排桩应分别与桩顶冠梁采用刚性连接。 J.5.7当计算考虑开挖面以上桩间土体作用时,应采用防桩间土塌落措施。 J.5.8支护桩顶应设置冠梁,对预制桩,桩与冠梁连接应满足刚接 J.5.9倾斜桩无支撑支护结构桩顶冠梁构造,冠梁外包支护桩宽度不宜小于0.4倍桩径或0.4倍桩截面 长边边长,冠梁高度不宜小于径或桩截面长边边长的0.6倍,且不宜小于500mm
为便于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语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DBJ/T 15—22—2021
DBJ/T15—22—2021
目次1总则973基本规定.1003.1管桩的规格、构造与性能..1003.2岩土工程勘察要求1064设计..1074.1一般规定.1074.2桩基计算..1074.2桩基工程1114.4支护工程..1134.4复合地基1154.5构造要求.1165施1185.1一般规定.1185.2起吊、搬运与堆放..1185.3锤击沉桩..1195.4振动锤沉桩1205.5收锤.1205.6接桩与截桩.1216质量检测和工程验收.1236.1进场质量检验.1236.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检测1246.3成桩质量检测,12596
术条件。认真勘察、优化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控,是保证管桩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质量可控 的前提。
内,避免形成连接处内外双面受腐蚀作用的不利情况。接桩方式不能采用对抗震不利的硫磺胶泥连接。 接桩钢零件采用耐磨涂层防护时,可选择“快干型”的涂料
3.2岩士工程勘察要求
3.2.2若土工程勘察的任务委托书一般由主体设计单位提供,设计人更重视主体结构设计需满定的要求, 而忽视基坑工程设计的要求。但基坑工程设计是主体工程施工措施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岩主工程勘察过 程中,除满足主体结构设计的需要外,在勘察的各个阶段均应考虑基坑工程设计的需要。 基坑工程设计计算时,计算指标、计算方法、安全度是配套的,故土的抗剪强度试验方法应慎重选 取。三轴试验受力明确,又可控制排水条件,但取样和试验难度较大,因此不排除有经验地区作直剪试 验。由于在设计计算时,有的用总应力法,有的用有效应力法,所以试验的排水条件应与计算方法一致, 当设计者采用有效应力计算时,可作三轴不排水剪并测量孔隙水压力。 对地下水作用的正确认识分析及其相关问题的妥当处理是支护结构设计成功的重要的基本条件,也 是支护结构侧向荷载计算的重要指标,因此,应认真查明地下水的性质和特性,并对地下水可能影响周 边坏境的潜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建议,作为设计参考。 3.2.3在岩溶和土洞发育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可根据结构对地基影响范围的要求,有区别和针对性 选择勘察手段。基岩浅埋时,可用槽、井探、钎探查明土洞;对深埋土洞可用静力触探。采用物探时,
4.1.1考虑管桩技术的发展及工程应用的丰富经验,本条规定管桩适用于我省不同抗震设防烈度地区, 山头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采用预应力管桩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对于在不利建筑场地类 别中应用需采取的措施,由设计人员根据项目情况考虑。 4.1.2本条是关于管桩基础设计应具备的基本资料,本次修订增加对场地周边市政道路等环境的条件要 求。在特殊情况下,尚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必要的有关资料以满足设计要求。
的地区。试打桩不是在设计阶段进行,一般在止式施工前进行,目的是验证用经验公式得到的单桩竖向 承载力特征值估算值的可信度,确定收锤标准。因为在这些地区,设计者有一定的设计经验,桩端持力 会、桩入土深度、收锤标准及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大小等对设计者来讲一般是心中比较有底的,通过试打 来验证一下,以确保工程质量。试打桩一般是利用工程桩来进行的。试打桩的数量,本规程规定:不 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5根。这是因为每一个工地,至少可在四角及申心位置布置一根试打 桩,地质条件复杂的工地,可以多布置一些试打桩,因为用高应变动测法进行单桩承载力的检测,其检 测费用要比静载荷试验便宜得多。采用高应变动测法检测单桩承载力,除测试费用便宜外,还有检测速 度快、检测精度也能满足工程需要的优点,所以本规程较看力推厂这种方法,这也是厂东地区应用管桩 的一个特色。根据广东的统计数据表明:一些有经验的测试单位,用高应变动测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 载力的误差可控制在15%以内。试打桩配合高应变动测法测试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需要用复打方法 来验证,根据广东的经验,以试打桩沉桩完成再停歇24小时后的复打所获得的高应变动测值作为单桩 竖向极限承载力,既快捷又安全,当然,这里不包括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的管桩基础。在遇水 易软化的风化岩场地无其是风化岩理藏较浅的场地,属于地层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对这种地质条件下的 管桩基础静载荷试验的并始时间本规程定为收锤后25天,那么,试打桩时其复打的时间也应选在试打 桩完成后25天,如此长的间歇时间对施工前的试打桩就会失去其意义。由此可见,在这种地质条件下, 最好的方法是在设计阶段进行静载试验桩的试验。 静载试验桩或试打桩是在施工者已知情况下进行施打的基桩,工作人员一般都会精心操作,且基桩 刚开打时,基本不发生挤土效应,这与大规模施工、群桩发生挤土效应等正式施工的条件有所不同。因 此,静载试验桩或试打桩时得到的极限承载力往往比实际工程中的工程桩要高一些,设计者在确定工程 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第3款根据地基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来估算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但 经验估算公式估算出来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一般作为初步设计阶段的估算值,宜经过试验桩、 试打桩来验证或调整。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经验估算公式,各种规范(规程)基本一致,其表达式基本上 都是桩端总阻力加桩侧总摩阻力。管桩侧摩阻力与普通预制混凝土桩的侧摩阻力无大的差别,提高不多。 由于管桩强度高、耐打性好、贯穿力强,能承受比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大得多的锤击能量,而锤击能 量转化为桩端附近岩土的挤密效应使该层岩土的力学性能大为改善而较大地提高了端阻力,因而管桩基 础的端阻力修正系数均大于1,最高的达到1.35。承载力参数采用特征值,与国标、省标《建筑地基基 础设计规范》相一致。修订后的锤击式管桩基础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总体水平没有较大的提高,基本 保持原有水平。 第4款是采用螺旋钻机、旋挖钻机和潜孔锤钻机等预钻成孔后植入管桩的植桩工法的单桩竖向抗压 承载力特征值估算。植桩工法的目的是在常规锤击或静压难以沉桩时,为保证管桩顺利沉人,同时充分 发挥管桩的桩身承载力。实际应用时应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设备配置和承载力要求采取不同的成孔方 式,主要应用于以下条件下的桩基工程:1)管桩用于规程中4.3.4条涉及的复杂地层时,管桩使用受限, 常规沉桩方法难以保证达到指定深度或进入持力层;2)当持力层上部覆盖层厚度不足,而管桩进入持 力层或岩层深度不足时,容易形成短桩。正常收锤后做承载力检测时,单桩承载力偏低,特别是抗拔承
表6综合折减系数中c取值
2管桩作为抗拨桩时,应充分重视桩身抗拉强度的验算。作为受拉构件,本规程采用桩身混凝土不 出现拉应力作为控制条件,故对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管桩基础,选用AB型或B型、C型管桩较为 合适,采用这样的思路是必要的,但对设计等级为丙级的管桩基础或临时抗拨桩,或抗拨力较小时,也 可选用A型桩。 3管桩作为抗拔桩时,除应充分重视桩身抗拉强度的验算外,还应十分注意管桩接头和桩顶锚固联 结的质量,对管桩接头的要求在本条文中未加费述,详见本章构造部分规定。桩顶与承台之间的联结, 详本章构造部分规定。 4.2.10~4.2.11根据管桩所处的环境类别,参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结构构件止截面的裂 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管桩桩身裂缝控制计算主要用于抗拔桩和永久支护桩。考虑管桩混凝土保护层较 薄,钢筋直径小,管桩开裂后承载力的增加空间不多,刚度也下降的较多,为保证其耐久性,对身裂 缝的控制从严规定,所以裂缝控制等级严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桩。即除临时性结构外,管桩桩身均不允许 出现裂缝。二类环境中,桩身裂缝控制等级为二级、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工程的桩、腐蚀 环境中的抗拔桩和受水平力或弯矩较大的桩,桩身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五类环境中,桩身裂缝控制等 级为一级,且应符合现行《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有关规定,采取配制耐腐蚀混凝土, 进行防护等措施。非腐蚀环境中的抗拔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应按桩身裂缝控制等级为二级的要求进行 桩身混凝土抗裂验算。 4.2.12预应力管桩作为抗拨桩,有几方面问题值得注意。首先,预应力管桩作为抗拨桩时桩身结构强度 如何控制尚没有一致认识。现行国家标准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中采用预应力钢筋的抗拉 强度来确定桩身抗拨承载力,产东省地方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采用混凝主有效预压 应力进行控制,也有其他地方标准在此基础上还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其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对管桩 混凝土抗裂性能的不同认识。其本质是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裂控制要求的不同,相比较而言,采用 预压有效应力进行控制是较为安全的。其次,影响预应力管桩抗拨承载力的另一方面是焊缝强度、端头 板厚度以及桩顶与承台的连接构造(包括填芯高度、插筋的设置)等。从理论计算看,端板与预应力钢 捧连接强度是抗拨桩的薄弱环节,当预应力管桩作为抗拨桩时,端板厚度需要作适当加强。管桩内采用 微膨胀混凝土填芯并内设插筋是管桩与承台连接的较好方式,填芯高度和插筋应进行验算。在试验研究 方面,浙江省进行了管桩(PC500(100)AB型)结构抗拉性能的试验研究,从单桩结构强度、焊缝、 填芯等方面进行了拉伸破坏性试验。在11根试桩中,6根拉力直接作用于端板上的试桩中5根首先出 现墩头断裂、端板拉脱,另1根先出现桩身裂缝再出现墩头断裂。5根填芯后拉力通过钢筋施加的试桩 3根首先出现桩身裂缝,1根墩头断裂,另1根未破坏;5根试桩均未出现填芯段滑移,桩身裂缝均首 先出现在套箍尾端。试验结果表明,在接头焊缝质量和填芯质量保证的前提下,拉伸作用下桩身混凝土 首先出现环裂,但管桩仍能继续承载,然后是墩头断裂或环向裂缝宽度达到1.0~1.5mm从而导致管桩 破坏。室内试验的受力情况与工程实际情况虽不尽相同,但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 在实际工程中,管桩作为抗拔桩时,影响桩身抗拔承载力的因素较多,需要验算钢棒及镦头抗拉强 度、端板孔口抗剪强度、接连接强度、桩(采用填芯混凝土)与承台连接处强度等桩身结构强度、 取以上计算得到的最小值作为桩身抗拔承载力设计值,并满足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作用下基桩的上拔荷载
小中心距是3.0d,d为管桩外径。这样的布桩法有利于减少或防止打桩时引起相邻桩上浮或倾斜等危害, 当然太大的中心距又会增大承台的体积,但有时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或采用其他一些技术措施,设计 可对4.0d或3.5d要求进行适当放宽,所以,对相邻桩的中心距本规程只是提出一些建议值,供设计人 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但最小中心距本规程仍定为3.0d。 第3款针对同一结构单元宜避免同时采用摩擦桩和端承桩以及同时采用浅基础和管桩基础,主要原 因是两者的差异沉降不容易控制。当受条件限制不得不采用时,应采取可靠措施,控制好沉降差异量: 并估算所产生的差异沉降对上部结构可能产生的影响,必要时应有相应的加强措施。 4.3.6本条对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作出规定,管桩的耐打性好,经重锤敲击后,桩端进入规定的持力 层深度,一般均可做到,除非地质条件复杂,如强风化岩层太薄等。定此规定的目的,是提高管桩端阻 力,增强管桩基础根部的稳固性。 4.3.8本条针对不论使用何种施工方法,只要桩侧土相对桩向下变形,就存在负摩擦,应进行验算。在 软土地区,一些项目因先施工管桩再进行基坑开挖,导致部分管桩因桩侧不平衡的土压力而发生倾斜或 偏移,甚至断桩;邻近基坑的既有建筑如采用管桩也可能存在桩侧不平衡的主压力,施工或使用期间的 堆土也可能产生桩侧不平衡的土压力,也应给予重视。 4.3.9据统计,在岩溶地区施工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的破损率高达50~60%,当岩溶中等及强烈 发育时,不宜采用锤击沉桩法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 岩溶地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断桩率不仅与沉桩方法有关,还与上覆土厚度、岩面起伏程度和单桩 承载力等因素有关。如当上覆土较厚时,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传至桩端的荷载很小或小 到可忽略不计,属摩擦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则桩尖滑移和桩身折断的机率就较小;也常常采用降低单 桩承载力的方法来减少岩溶地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断桩率。 相对于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静压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断桩率低,通过减少单桩承载力的方 法,在岩溶地区一些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管桩支承于灰岩面时应采取措施控制断桩率,采用SC桩和PHC桩的组合方式,断桩率可控,在 部分工程中得以应用。再者,部分项目采用旋挖或者潜孔锤在岩层成孔后打入管桩并注浆封底,可解决 断桩的问题,竖向受压承载力主要以桩身强度控制。 4.3.10本条根据广东省沿海地区多年的实践经验,可适当放宽长径比,但仍要验算桩基稳定性和考虑对 单桩承载力的不利影响
4.4.1排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可降水或结合截水惟幕的基坑和支护工程。支挡式结构是由挡土构件 和锚杆或支撑组成的一类支护结构体系的统称,其结构类型包括:排桩一锚杆结构、排桩一支撑结构、 态臂式排桩、双排桩、倾斜桩无支撑结构等,这类支护结构都可用弹性支点法的计算简图进行结构分析。 支挡式结构受力明确,计算方法和工程实践相对成熟,是目前应用最多也较为可靠的支护结构形式。排 桩一锚杆结构、排桩一支撑结构易于控制其水平变形,挡土构件内力分布均匀,当基坑较深或基坑周边 环境对支护结构位移的要求严格时,常采用这种结构形式。悬臂式支挡结构顶部位移较大,内力分布不
4.4.1排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可降水或结合截水惟幕的基坑和支护工程。支挡式结构是由挡土构件 和锚杆或支撑组成的一类支护结构体系的统称,其结构类型包括:排桩一锚杆结构、排桩一支撑结构、 态臂式排桩、双排桩、倾斜桩无支撑结构等,这类支护结构都可用弹性支点法的计算简图进行结构分析。 支挡式结构受力明确,计算方法和工程实践相对成熟,是目前应用最多也较为可靠的支护结构形式。排 桩一锚杆结构、排桩一支撑结构易于控制其水平变形,挡土构件内力分布均匀,当基坑较深或基坑周边 环境对支护结构位移的要求严格时,常采用这种结构形式。悬臂式支挡结构顶部位移较大,内力分布不
理想,但可省去锚杆和支撑,当基坑较浅且基坑周边环境对支护结构位移的限制不严格时,可采用葱臂 式支挡结构。双排桩支挡结构是一种刚架结构形式,其内力分布特性明显优于悬臂式结构,水平变形也 比悬臂式结构小的多,适用的基坑深度比悬臂式结构略大,但占用的场地较大,当不适合采用其他支护 结构形式且在场地条件及基坑深度均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采用双排桩支挡结构。 仅从技术角度讲,支撑式支挡结构比锚拉式支挡结构适用范围要宽得多,但内支撑的设置给后期主 本结构施工造成很大障碍,当能用其他支护结构形式时,设计人员一般不愿意首选内支撑结构。锚拉式 支挡结构可以给后期主体结构施工提供很大的便利,但有些条件下是不适合使用锚杆的:1)锚杆不宜 用在软弱主层和含有高水头地下水的碎石主、砂土层中;2)当邻近基坑有建筑物地下室、地下构筑物 等,锚杆的有效锚固长度不足时,不应采用锚杆;3)当锚杆施工会造成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的损害 或违反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等规定时,不应采用锚杆。另外,锚杆长期留在地下,给相邻地域的使用和地 下空间开发造成障碍,不符合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倾斜桩无支撑支护技术利用倾斜桩体支撑竖直桩体,将倾斜桩体、竖直桩体及桩间土体连结为整体 共同受力,形成一种高自稳、自撑式支护结构,是一种同等条件下极限开挖深度显著大于传统悬臂式无 支撑支护结构的高自稳性支护结构,且在同等条件下变形显著小于传统悬臂式无支撑支护结构并可与内 支撑支护结构变形相当的自撑式无支撑支护结构,既可取消基坑内支撑,又能保障基坑安全,实现坑内 大空间无支撑开挖,兼具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优势,相对传统内支撑支护技术来说,是一种绿色 低碳的基坑支护新技术。 斜直交替支护结构的工作机理主要包括刚架效应、斜撑效应、重力效应和减隆效应。斜直组合双排 桩支护结构通过桩顶冠梁的连接,形成一个共同抵抗土体变形的刚架体系。桩体与冠梁间不能发生相对 转动,从而产生一定的桩顶初始弯矩,体现了支护结构的高自稳能力,即同等条件下极限开挖深度显著 大于传统态臂式无支撑支护结构的高自稳性支护结构。该技术已在软土地区如天津和附件的多项工程中 成功应用。 4.4.7标准试验时,PHC、PC管桩为受拉区钢筋拉断的脆性破坏模式,PRC管桩为受压区混凝土破坏 的模式相对较好。因此,宜优先选用PRC管桩。条件许可时,采用上下组合桩支护可以节省工程造价。 对各种支护结构适用条件的限制,主要为了控制管桩挠度或挠曲变形。当计算的扰度或挠曲变形超过限 制要求时,可以采用增加锚杆或支撑排数、减少排桩间距、调整管桩直径等方法减少挠度或挠曲变形值, 4.4.8管桩的接头是管桩用于基坑支护时的关键部位,其接头的连接质量与强度影响到基坑支护结构的 施工安全与质量。用于基坑支护的管桩主要承受水平力产生的弯矩和剪力,其接头所承受的弯矩和剪力 远高于用于建筑桩基础的管桩接头。一旦管桩接头的连接强度不足,易造成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 间题、甚至发生基坑塌、周边建筑物倾斜甚至倒塌等严重安全事故。管桩与灌注桩不同,灌注桩通过 钢筋笼之间的搭接焊可满足搭接焊处的抗弯强度与桩身等强度设计要求。而管桩的连接主要通过端板焊 接、机械连接或端板焊接与机械连接组合连接等方式,不同的连接方式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及现场施工人 员的水平要求也不一样,同时不同的连接方式的接头抗弯性能也不一致。当用于基坑的管桩涉及多节桩 接桩时,为控制接头的连接质量,确保基坑支护的稳定,接头不管采用哪种连接方式,均应满足与桩身 等强度设计要求。
4.4.9根据本规程附录的管桩桩身力学性能表,对管桩受弯时的开裂值、设计值、极限值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 (1)对PHC管桩来说,除A型管桩外,AB型、B型及C型管桩受弯时的极限值与开裂值的比 值均大于1.6、极限值与设计值的比值均大于1.3(详见表3)。 (2)对PRC管桩来说,不管是1型还是I1型的各种型号,受弯时的极限值与开裂值的比值均大 于2.0、极限值与设计值的比值均大于1.3(详见表4、表5)。 由此说明,对预应力管桩(PHC、PRC桩)而言,其抗弯能力设计控制水准与普通钢筋混凝土 设计是基本相当的,可以按照普通钢筋混凝土设计相关规范执行。但是,用于基坑支护的管桩,当涉及 多节桩时,在接桩处的桩身强度往往因制作、连接方式、现场及人为等原因可能会造成强度一定程度的 债失,设计时应考虑这种可能性,即在设计时应考虑接头处强度作折减。编制组对7组管桩焊接接头进 行抗弯试验,接头处的实测开裂弯距值与桩身开裂弯距计算值的比值为1.14~1.20,接头实测极限弯矩 值与桩身开裂计算值的比值为1.51~2.26。根据PHC管桩以往大量的抗弯试验结果,管桩接头开裂弯矩 的实测值与桩身开裂弯矩计算值的比值在1.20~1.35。因此在支护结构荷载综合分项系数取为1.25情况 下,多节管桩的接桩处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并且偏于安全。
表3PHC管桩桩身力学性能比值
地基强调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对地基主欠固结、可液化或存在土洞或塌陷等特 须选用适当的增强体和施工工艺,消除欠固结性、液化性、塌陷性等,才能形成复合地基。复
合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参数有很强的地区性,因此强调在没有地区经验时应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 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确定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 4.5.2在复合地基使用过程中,通过桩与土变形协调使桩与土共同承担荷载是复合地基的本质和形成条 件。端承桩几乎没有沉降变形,只能通过垫层协调桩土相对变形,由于各种原因,如地下水位下降引起 地面沉降,当基础与桩间土脱开后,桩间土将不再承担荷载,故宜对端承型桩应用有所限制,建议采用 攀擦型桩。 4.5.3通过省内大量工程应用经验表明,采用地基处理用管桩与PHC或PC管桩的地基处理效果基本 致,且造价可得到一定程度的节约。 4.5.4相对于桩基而言,复合地基中桩间距的确定可适当放宽。考虑到挤土方法施工时的挤土效应可能 产生增强体桩的偏位、倾斜、桩身上浮等影响单桩承载力和地基处理效果,本规程规定:对正常固结土, 当采用锤击、静压施工方法时,桩间距不宜小于3d,桩长范围内土层挤土效应明显时,桩间距不宜小 于3.5d。 4.5.5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值,实际上可以视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的容许值 由于天然地基的竖向变形刚度远小于增强体竖向变形刚度,通过深度修正增加的承载力作为荷载作用于 复合地基顶面时,试验结果表明此时的桩土荷载分担并不完全按照预先假定的比例进行。基底桩间土荷 载在达到其承载力特征值后分担荷载的水平可能远小于增强体单桩,因此,应对复合地基中的管桩桩身 强度进行验算。当设计取用不经深度修正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只需按单桩承载力特征值验算, 4.5.7复合地基需要设置褥垫层,但褥垫层设置的厚度多少为宜目前尚缺乏系统研究和认识分歧。复合 地基中褥垫层具有如下作用: (1)确保桩与土同时、直接、共同承担荷载: (2)通过改变褥垫层厚度,可调整桩、土垂直荷载的分担比,褥垫层越薄,桩分担荷载越多; (3)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当褥垫层厚度为零时,桩对基础的应力集中很显著,和桩基础 样,需要考虑桩对基础的冲切破坏;当褥垫层达到一定厚度时,基底反力即为天然地基的反力分布; (4)调整桩、土水平荷载的分担:褥垫层厚度过小,在软弱淤泥土层中褥垫层会产生较大变形 形成桩间土的下陷,会使桩间土承载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褥垫层厚度过大,能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能 力,但桩承担的荷载太小,使得复合地基中桩的设置失去意义。 因此,褥垫层厚度应根据桩的间距或置换率、桩的竖向变形刚度、上部结构对沉降的要求等综合确 定。考虑到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褥垫层取150~400mm为宜,当桩径大、桩距大、土层压缩性高 时,褥垫层厚度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褥垫层材料宜采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得大于5%)、级配砂石或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 褥垫层施工应分层压实,分层厚度不大于200mm,厚度偏差不应大于土20mm;褥垫层的铺设宜采用静 力压实法,夯填度(夯实后的褥垫层厚度与虚铺厚度的比值)不得大于0.9。 褥垫层与基础间宜铺设C15素混凝土垫层,垫层厚度宜取100mm。 4.5.8对管桩复合地基设置桩帽可以减少管桩向垫层中的刺入量,并使得管桩承担更大比例的荷载。
根据西南交通大学的室内模型试验成果等,当桩帽面积与单桩加固地
复合地基中桩承担荷载的比例约可达到90%。因此,对用于软主地基处理的管桩复合地基,为充分发 挥劲性体承担荷载的作用,减小软土承担的荷载,故对填土下管桩复合地基中管桩顶部桩帽面积占加固 地基面积的比例不应小于25%。 桩帽采用现浇更容易保证对中并使得管桩顶部与桩帽紧密接触。当采用预制桩帽时,应使桩帽与桩 牢固连接,并避免垫层施工时导致帽倾斜。
对于桩端持力层为易软化的风化岩层(尤其是强风化泥岩,以及含泥较多的强风化、全风化花岗岩)的 场地,有时压桩和静载荷试验时显示承载力均能达到设计要求,但时间长后再做静载荷试验,承载力降 低许多。究其原因是桩尖附近有水,或有水渗到桩尖。对含泥较多的强风化、全风化花岗岩遇水易发生 崩解软化,导致桩端阻力大大降低。有两种方式选择:1)采用一体化混凝土桩尖,在管桩出厂前即完 成桩尖的预制和养护,可解决桩端封闭漏水,减少现场焊接桩尖的监管难度和质量保证;2)亦可采用 闭口桩尖,为保持桩尖的耐久性,及时灌入灌注高度不小于1.2m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或中粗砂拌制的水 泥砂浆进行封底,可较好解决软化问题
5.1.1~5.1.2施工前应准备好相关的各种资料,特别是应着重在三个方面:一是场地气象、地形、地 质资料,根据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确定桩体强度及考虑是否加桩尖等;二是场地现状及周围 环境,包括影响管桩施工的高压架空线、地下电缆、地下管线、位于桩位处的旧建筑物基础和杂填土中 的石块等,场地回填情况、地下构筑物等埋藏情况等资料,同时应考虑施工对周围建筑及环境造成的影 响;三是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它是作为现场管理和质量保障的主要依据,能充分反映施工单位现场管理 水平和技术水平。在管桩施工前应清除或要善处理地下障碍物,不然会妨碍施工,延误工期,影响沉桩 质量。 5.1.4试打桩是管桩施工的重要环节,是后期大规模顺利沉桩的基本保障。因需要预测单桩竖向承载力: 验证选锤的合理性,并确定收锤标准,故试打时,宜采用高应变动测法配合测试。试打桩数量、位置、 施工及注意事项的规定显得尤为重要。 5.1.6沉桩顺序是施工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往施工单位不注意合理安排沉桩顺序而造成事故的事例 限多,如桩位偏移、挤断上拨、地面隆起过多、建筑物破环等,因此,施工时必须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5.1.7当遇到密实的砂土、薄的中或微风化等硬夹层,桩难于穿透沉到设计标高,或需要减少桩的挤土 效应时,此时可采用引孔辅助沉桩法。 按工程经验,引孔孔径一般为管桩直径的0.9倍以下,否则设计应考虑钻孔对承载力的影响;也有 与管桩直径一样的孔径,主要看现场的土质情况、桩直径、桩的密集程度等因素而定。 5.1.8布桩密集且地基主空隙率小的工地,打桩可能会引起群桩上浮,从而影响基础的承载力。用低应 变动测法检测每根桩的完整性,查明上部第一节桩的完整性及第一个接头是否开裂或拉脱。用高应变动 测法抽查基桩的实际承载力。针对现场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复打(压)或者补桩等措施,采用复打(压) 万法应慎重,原送桩深度不能太深,截桩数量不宜太多,因无端板的桩头容易被击碎;另外,施工现场 条件要好,要有一定的地基承载力,使打(压)桩机来回行走不陷机,否则就要对场地进行加固处理。 当上覆土层为厚淤泥层时,桩机来回行走会把附近的基桩压坏或推斜。若桩上浮后承载力降低不多,采 用补打桩的方法可能会较好一些。 5.1.10管桩接桩有端板焊接、机械连接等方式,采用其中任一种连接方式时均应保证接桩质量和上、下 节段的桩身垂直度。 5.1.11水泥土或者水泥土幕中插入管桩施工时,采用搅拌或高压旋喷先施工水泥土搅拌桩,再施工管 桩。水泥土桩所用材料主要是胶结材料,在水泥土桩初凝前施工管桩可以提高水泥土桩与管桩的握裹力。 因采用搅拌和高压旋喷的工艺不同,初凝的时间也有差异。 5.1.12成孔完成后应严格按照标准对孔底进行清渣处理;对于复杂的地质,采用同步植入注浆管,并使 用后注浆工艺能有效解决此技术工艺问题。 5.1.13管桩用于支护工程主要以排桩或桩板式形式出现,可综合考虑周边环境限制条件、开挖深度
5.2起吊、搬运与堆放
2.3现场管桩的堆放多采用单层堆放或双层堆放,堆放对场地平整要求较高,双层堆放应在桩下 木。
5.3.1液压打桩锤无油烟污染,其锤击噪音要比架油锤小30分贝左石,而且锤击能量大小的选择范围较 大,冲击体的质量从7t~30t都有,落距从20cm~150cm可自动调节,比柴油锤一跳动就达1.6~1.8m 的落距小得多。液压打桩锤分单作用锤和双作用锤。单作用锤指冲击体上升是靠液压作用,下落是靠冲 击体自重;双作用锤指冲击体上升、下落全由液压操纵。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用液 压锤替代柴油锤势在必然,这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文明程度和环保水准的象征和标志。 柴油锤爆发力强,锤击能量大,工效高,锤击作用时间长,打桩应力峰值不高,落距可随桩阻力的 大小自动调整,人为掺杂因素少,较适用于管桩的施打,但打桩会引起油烟、噪声、振动等污染,故在 城市内受到限制使用,但在市郊、农村、新开发区等地区,打桩作业还普遍存在。柴油锤分导杆式和筒 式两种,导式柴油锤锤击能量较少,在广东的工地上很难看到它的踪影,在北方某些地区有用于沉管 灌注桩和一些小直径管桩的施工。 配备辅助机具与测量器具包含电焊机、气割工具、索具、撬棍、钢丝刷、锯桩器、经纬仪及水准仪、 长条水准尺、线锤和吊架、尼龙绳和吊锤、带铁丝罩的24V低压灯泡、孔内摄像仪等 5.3.2桩帽的刚度、内径、深度关系到桩头的保护和耐锤击能力。桩帽需经得起重锤击打,桩帽下部套 头用的套筒应做成圆筒型,不应做成方筒型。圆筒深度太浅,套入的管桩容易“掀帽、脱帽”;圆筒 太深,一旦桩身或桩帽略有倾斜,筒体下沿口的钢板就会磕伤桩头上的混凝主。套筒内壁与管桩外壁的 间隙过小,桩身一有倾斜就容易挤坏桩身;间隙过大,容易出现偏心锤击。桩帽与桩头间必须设置弹性 逛垫,弹性、厚度适宜的桩垫,可以延长锤击作用的时间,降低锤击应力的峰值,起到保护桩头的作用, 也可提高管桩的贯入效率。规程强调桩帽套筒应与施打的管桩直径相匹配,不得一帽多用,严禁使用“博 士帽”。 5.3.3延续2008版规程修订时的内容,对于当前施工中仍大量出现的“插销式”送桩器严禁使用,插 销式送桩器难以设置垫层,送桩器倾斜后插销很容易破坏管桩的桩头。采用端部带套筒的送桩器,并要 求设置一定厚度的衬热
5.3.4沉桩时,必须严格控制第一节桩的沉桩质量,发现有偏移或倾斜时,应立即分析原因,采取校正 措施。开始锤击时,宜用低能量、低冲程或空锤锤击3~5击,在确认桩身贯入方向无异常时,方可连 续锤击。 5.3.6沉桩过程综合反映了土层的阻力、桩身质量、桩锤锤击和压桩机效能,沉桩出现的异常情况与地 贡、设计、施工、桩质量均有关,因此,施工遇到本条所列情况之一时均应暂停打桩,并及时报设计、 监理等有关人员,以便进行原因分析,研究处理解决的措施。 5.3.7当桩需要作复打准备时,如布桩较密集或以强风化泥岩作桩端持力层的管桩基础很有可能需要进 行复打作业,送桩就不能太深,否则,复打前头不易找到或者挖太深,不易复打。 送桩作业要“即打即送”,若中间间歇时间一长,桩周土体发生固结,再施打时桩身沉不下去,硬 打很容易将桩头击碎。 送桩的最后贯入度应比同一条件下不送桩时的最后贯入度小一些,才能达到同样的承载力。对比不 送桩时的贯入度,送桩时的贯入度应考虑修正,修正系数一般可取0.8。 5.3.8桩端处于遇水软化的岩层时,桩尖焊接和封底混凝土浇筑质量质量对于承载力的影响很天。天量 工程实践中,现场仰焊甚至点焊桩尖的现象依然存在,沉桩后桩顶防护也基本不做,且封底混凝土均在 全部或分区桩基施工后才进行,现场监控难度比较大,桩尖漏水和渗水无法保证。工厂预制的一体化桩 尖经工厂检测和现场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替换钢制桩尖,可减少桩底漏水的风险,降低监管难度,在 中、强腐蚀环境下可同时解决腔内防护的难题。
5.4.1振动法沉桩适用于以桩长控制为主的摩擦型桩。适用的地层包括软黏土、黏性土、砂土、砾石等。 5.4.2振动锤选型确保以下要求:1)振动锤的激振力应大于桩与土的动侧摩阻力;2)振动锤系统的工 作振幅应大于桩到达设计深度所需的最小振幅;3)振动锤系统的起吊能力应大于桩的自重;4)工程场 地满足振动锤系统行走及施工的相关要求;5)振动锤的振动频率应大于桩的自振频率,振桩前振动锤 的桩夹应夹紧桩上端,振动作用线与管桩重心线应在同一直线上,
5.5.1收锤标准包括的内容、指标较多,如桩的入土深度、每米沉桩锤击数、最后一米沉桩锤击数、总 垂击数、最后贯入度、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等。一般情况下,桩端持力层、最后贯入度或最后一米沉桩 锤击数为主要控制指标,其中桩端持力层作为定性控制指标,最后贯入度或最后一米锤击数作为定量控 制指标天然气支线管道建设项目站场控制设备自控:涡轮流量计技术规格书,其余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选择作为参考指标。定量指标中用得最多的是最后贯入度,一般 以最后三阵(每阵十击)的贯入度来判断该桩能否收锤。而最后贯入度大小又与工程地质条件、桩承载 生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桩规格及桩人土深度、打桩锤的规格、性能及冲击能量天小、桩端持力层性 伏及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等因素有关,需要综合考虑后确认。但由于地质等条件复杂多变,最后贯入度 并非是打桩收锤的唯一定量控制指标,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单桩的承载能力,控
制建筑物的沉降,使建(构)筑物安全适用。 5.5.2确定最后贯入度的控制指标,主要是要解决好一个“度”的问题。贯入度过大不行,基桩达不到设 计承载力;贯入度过小也不好,基桩易被打坏。在常规情况下,规程要求所确定的贯入度指标不要小于 每阵(10击)30mm。这样做既保护了桩身,又延长了打桩锤的使用寿命。有些特殊的地质条件,如强 风化岩层较薄(≤1.0m)且上覆土层义较软弱时,要达到同样的承载力,最后贯入度控制值可适当减少, 但不宜小于15mm/10击,否则,应从设计入手适当减少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在这种特殊的地 质条件下测量一阵贯入度,若贯入度值达到收锤标准时即可收锤,若再打第二阵,管桩易被打坏。当然, 在以全风化岩层、密实砂层、坚硬土层作桩端持力层的管桩工程,应量测最后三阵贯入度值,当每阵 入度值逐渐递减且最后二阵达到收锤标准时即可收锤终止施打。 5.5.3由于各方对于液压锤的使用尚处于摸索阶段,特别是收锤时的重锤冲程和收锤标准是施工时的难点 施工时习惯性延用柴油锤的施工经验,导致施工过程中特别是收锤时重锤冲程过大而造成桩头破损率偏 高。 编制组收集了同一个施工单位在20多个项目的液压锤施工的打数据,收锤时的的重锤冲程为 40~80cm,贯入度为20~40mm不等,以PHC500AB125为例,其承载力特征值为1600~2200kN,承载力 和贯入度的控制基本与筒式柴油锤施工的承载力相当。在省内其它的施工单位普遍反映,液压锤施工收 锤时重锤冲程大于80cm时,桩头出现破坏的情况普遍存在。结合静载实验和试打桩时积累的收锤数据 以及对应承载力数据,一般收锤时锤头冲程控制在50cm左右,通过增加锤击数,控制贯入度达到20~ 40mm,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指导大面积施工时顺利成桩。 5.5.4对每根桩的总锤击数及最后1m沉桩击数进行限制,目的是防止桩身混凝土产生疲劳破坏。有统 计资料表明,大多数管桩工程的桩的总锤击数在300击~1500击之间,少数超过2000击,个别达到3000 击甚至4000击;超过3000击时,桩身容易被打坏或产生严重的“内伤”。当某工地为数不少的桩总锤 击数超过本条规定时,设计者应从锤型、持力层和收锤贯入度等方面去反复调整。 5.5.6记录最后贯人度最好的方法是在打桩机上配装打桩自动记录仪,由打桩自动记录仪来自动记录和 反映,既方便又安全。鉴于现状,也可用人工方法量测和经纬仪测量贯入度。采用人工方法量测时按5% ~10%的工程桩数量作收锤回弹曲线测绘,利用测绘纸上测绘出来的连续十击的回弹曲线量出贯入度, 判断成桩质量,作为用经纬仪量测贯入度的一种补充和比对,
5.6.3考虑到高温的焊缝遇到地下水,如同萍火一样,焊缝容易变脆而被打裂,自然冷却的时间对于焊 接头的质量非常关键。经综合考量和工程实践,电焊结束后冷却的时间规定:1)手工焊接的自然冷 却时间不应少于5min;2)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所用焊条的直径细,散热快,所以确定其自然冷却时间 为不应少于3min。 目前工地上的桩尖焊法很不规范,起吊后点焊、仰焊做法仍然存在,焊接质量较差。因此一定要加 强桩尖煌接质量的监督。
5.6.5管桩截桩应采用锯桩器。先行截桩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桩头开裂,若截桩时出现较严重的裂缝, 应继续下移截桩,将裂缝段去除
6.1.1单位工程所用的管桩,进行质量检查和检测时,是否需要划分为若十个检验批,视工程实际情况 而定。如果验收批的样本数量较大,当出现不合格情况时,该检验批的管桩不准使用,可能会造成较大 浪费;如果单位工程划分的验收批较多,可能会增加抽检数量。诸如管桩的规格和型号,尺寸偏差和外 观质量,桩端板几何尺寸等检查项目,可按供货批次划分检验批;管桩的预应力钢棒数量和直径、螺旋 筋直径和间距、螺旋筋加密区的长度、以及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桩身混凝土强度等检查项目,可按 管桩生产厂家划分检验批。 6.1.2~6.1.7建筑工程中使用的管桩,除应按产品标准进行生产质量控制和出厂检验外,管桩运到工地后, 施工前,还应进行成品桩质量检查和检测。本条列出的质量检查检测工作,应由施工单位完成,并应实 行旁站监理。 管桩的规格和型号、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桩端板几何尺寸,应在管桩运到工地后及时进行检查和 抽检。目前管桩成品桩质量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低和端板质量问题,端板质量存在三个方面问 题,一是端板材质未采用Q235钢材,而采用铸钢或“地条钢”、可焊性差而不符合要求,二是端板厚度 偏薄、导致钢棒与端板的连接较差,三是电焊坡口尺寸不规范、导致焊缝高度不符合要求。因此,对焊 接接头,应重点检查端板厚度和电焊坡口尺寸。当采用机械连接时,端板的结构与采用焊接方式的端板 结构有一定的差异。为了实现通过连接部件对两节桩的连接,管桩的连接质量既与连接部件质量有关, 也与桩端接头质量有关,应重点检查端板厚度和桩端接头以及连接部件。当对端板材质质疑时,应执行 本规程第6.1.5条的规定。 管桩的预应力钢棒或非预应力钢筋数量和直径、钢管壁厚、螺旋筋直径和间距、螺旋筋加密区的长 度、以及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利用先施工的2m以上长度的余桩经人工破碎后进行检测;若工地 没有余桩可利用,则应在工地上随机选取二节经人工破碎后检测。检测预应力钢棒、非预应力钢筋, 钢管可截一段钢筋或钢管称其重量,检测螺旋筋直径和保护层厚度可用游标卡尺,检测螺旋筋间距和加 密区长度可用钢卷尺。 5.1.8管桩施工现场堆放条件没有管桩厂内堆场的条件好,不宜叠层堆放过高。一般较好的做法是:按 工程进度分批运入管桩,既避免二次搬运,又便于单层着地放置。 6.1.10管桩混凝土强度是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也是管桩生产厂家和地基基础施工单位对管桩 贡量纠纷的主要矛盾,因此,本规程对管桩桩身混凝主强度抽检进行了明确规定,一是明确可选择两种 检测方法,即钻芯法或管桩全截面抗压试验方法,二是影响钻芯法检测结果的因素比较多,如取样、样 品处理等都会影响评价结果,当对钻芯法的检测评价结果有争议时,可采用管桩全截面抗压试验进行评 价。 6.1.11桩尖分常用桩尖和特殊桩尖。平底十字型钢桩尖和尖底十字型钢桩尖属于常用桩尖,其他诸如锯 齿十字型、方锥型、六棱锥型、H型、开口型钢桩尖等属于特殊桩尖,可根据地质条件、设计要求进行
选用。目前在桩尖上存在的问题是:尖的材质、桩尖的尺寸构造、桩尖的焊接等。桩尖材质特别是其 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不合格者不在少数;桩尖的尺寸主要是偏小、偏薄,检测方法就是量测其尺寸并称 其重量。桩尖的焊接也普遍存在问题,管桩起吊就位后处于悬吊状态下在桩端进行点焊或仰焊而成,导 致焊接时间短,焊缝质量差,管桩打入地层后,内孔很快进水,严重的甚至桩尖脱落或者挤入管桩底内 孔,有的甚至不用桩尖。因此,对桩尖的检查也应严格认真。
GB 50210-2018标准下载6.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检测
6.2.2放线定位及桩位标记保护工作很重要,不注意也会造成工程桩的质量事故,尤其是桩位的偏差值。 桩位标记要求见本规程规定。大承台群桩基础,宜先打承台内的桩,承台四周边缘的桩位待承台内其他 桩全部打完后再重新测定,这样施打结果的基桩,整个群桩基础的外围形状不变,承台模板及混凝土施 工既方便文节约,这是广东应用管桩多年经验的总结。 5.2.4一节底桩垂直度控制的好环对整根桩的垂直度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对底桩垂直度控制要严格一些: 不得大于0.5%。送桩以后桩身垂直度偏差不易测量,故在送桩前进行测量。一般情况下,送桩前后的 身垂直度不会有大的变化,但在深基坑内的基桩,有时由于基坑土方开挖不当会引起桩身倾斜,故在 深基坑土方开挖后,需再次测量桩身垂直度。 6.2.5桩接头连接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监理工程师应作旁站监理。焊接接头施工应检查电焊工上岗资 质证件、焊条的规格、直径和质量、、电焊坡口的尺寸,记录并监控焊接所用时间;焊完后应有5分钟 的停歇时间才能开锤施打。机械接头连接时的工作是否顺畅是接头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桩尖的焊 接应按照本规程相关条款的规定进行监控。 6.2.6收锤标准包括的内容、指标较多,如桩的入土深度、每米沉桩锤击数、最后一米沉桩锤击数、总 锤击数、最后贯入度、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等。根据广东多年的施工经验:桩端持力层、最后贯入度或 最后一米沉桩锤击数为主要控制指标,其中桩端持力层作为定性控制指标,最后贯入度或最后一米锤击 数作为定量控制指标。其余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选择作为参考指标。定量指标中用得最多的是最后 贯入度,一般以最后三阵(每阵10击)的贯入度来判断该桩能否收锤。而最后贯入度大小与工程地质 条件、桩承载性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桩规格及桩入土深度、打桩锤的规格、性能及冲击能量大小、 逛端持力层性状及桩尖进人持力层深度等因素有关,需要综合考虑后确认。由于地质等条件复杂多变: 最后贯入度并非是打桩收锤的唯一定量控制指标,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单桩的承 载能力,控制建筑物的沉降,使建(构)筑物安全适用。 6.2.8打桩顺序是广东多年施工经验的总结。因为实际情况比较复杂,施工单位在做施工组织设计时, 应根据实际、灵活运用、的原则,综合考虑后制定最佳的施工流水图以指导施工。施工流水定得是否合 理,不仅影响打桩进度,也影响打桩工程的质量。 引孔打桩法为预钻孔,然后在预钻孔内插桩、打桩,其主要目的是减少挤土效应,亦可增加桩的入 土深度。根据经验和工程实际,引孔的直径主要看现场的土质情况、桩直径、桩的密集程度等因素而定 般可以比管柱直径小10cm或5cm一必要时也可等径引孔
般情况下,引孔深度不宜超过12m,主要是因为孔引得太深,孔的垂直度偏差不易控制,一旦引 孔偏斜,管桩下沉时就沿着孔壁下去,很难纠偏,也很容易发生桩身折断事故。 引孔内积水,宜采用开口型桩尖,若用封口型桩尖,桩端部一般达不到孔底,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