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 15-212-2021 智慧排水建设技术规范.pdf成的复杂工作。排水领域也有很多的AI应用场景来提升业务管理效率,如计算 机视觉分析,可以用于自动检测排水口的表面流速,进而较准确的推算出排水口 的流量;又如可以通过聚类分析自动识别水量监测前端设备的异常。 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导航 卫星系统定位(GNSS)技术的融合,应作为智慧排水建设项目的基础应用技术。 也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站在计算机技术的角度,对排水设施设备管理、人员 管理、业务流程管理提供有关地理分布数据的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 显示和描述。提供基于GIS技术的排水管理地图发布与数据共享服务。遥感(RS) 数据提取是从遥感对地面实况的模拟影像中提取有关信息,反演地面原型的过 程。在智慧排水业务分析中,涉及到城市地表分类统计、汇水区划分和地表径流 分析过程,因此,在智慧排水业务中,需要根据业务的需求,运用物理模型、解 译特征标志和实践经验与知识等,定性、定量地提取出城市地表下垫面因素的物 理量、时空分布、功能结构等有用信息。汇水区的设置主要包括子汇水区的面积、 分布、各功能区比例等。采用基于高分影像的下垫面类型提取技术能快速、准确 地确定子汇水区的面积、坐标和各功能区比例等参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 (GNSS)技术为排水设施设备定位、排水巡查人员实时定位导航、排水应急调 实时导航提供精准的图上位置服务,是基于空间信息的智慧排水管理不可或缺 的基础技术, 106明确了在执行本标准的同时、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的标准和规范
1.0.6明确了在执行本标准的同时,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的标准和
3.1智慧排水设施及要素管理分类
【书签版】辽2015J905: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安装3.2智慧排水管理业务分类
3.2.1本条规定了智慧排水涵盖排水全业务领域,本质上就是数字化(账册化) 和信息化的延伸。 3.2.2本条规定了智慧排水涵盖排水全业务领域,包括现状评估、工程规划建设 工程运行维护、应急调度和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分别从这些方面规定了相应的 基本工作内容。
3.2.1本条规定了智慧排水涵盖排水全业务领域,本质上就是数字化(账册化) 和信息化的延伸。
3.2.2本条规定了智慧排水涵盖排水全业务领域,包括现状评估、工程规划建设、
3.2.3本条从实施主体的角度将排水管理业务划分为政府排水监管、排水企业运
3.2.3本条从实施主体的角度将排水管理业务划分为政府排水监管、排水企业运 维、以及其他有关排水单位和社会公众。分别从不同的实施主体阐述其业务需求。
3.3智慧排水建设目标
3.3.1本条强调了智慧排水建设要统一标准,按照同一套标准实现设施一张图管 理,同一套统计成果供各管理部门共享共用,避免出现“烟窗式”、“孤岛式”、 重复性建设。
3.3.2排水状态监测实时化有助于采集设施的实时运行数据,感知和推导设施的 运行状态,为后续建设智慧化管理应用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3.3.3设施管养工作是直接提高设施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优化管养,实现排水 设施管养流程化,有助于提高设施管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间接加快设施质量提
3.3.2排水状态监测实时化有助于采集设施的实时运行数据,感知和推
4.1智慧排水建设内容
4.1.1智慧排水建设过程实现各项目标所需要的技术要素包括物联感知、网络通 信、数据资源、网络与基础环境、支撑平台、智慧应用、安全保障、标准体系、 运行管理体系等方面。 4.1.2智慧排水动态感知,应以排水系统全过程、全要素感知为目标去建设,实 时感知排水信息、准确把握排水问题、深入认识排水规律、高效运筹排水系统。 4.1.3智慧排水数据资源,应以排水系统全要素数据采集入库为目标去建设。包 括工程工资料,巡查、维护、运行和维修资料,水质水量检测资料,各类事故 处理报告,相关的电子文档、摄影和摄像等资料,排水管渠检查资料以及排水管 渠图等资料的整编入库、更新,以及排水业务管理中形成的系列数据积累。 4.1.4网络与基础环境,应以提供智慧排水必须的网络(满足传感器接入与控制、
自动化设备的远程控制、业务管理应用需求等)、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等环境为 且标建设。
单位的信息化工作开展,标准内容涉及基础设施、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信息安 全、业务连续性支持、应用研发与运行管理等。 4.1.9为智慧排水建设提供整体的运维管理机制与必要的资源支持,涉及各横向
单位的信息化工作开展,标准内容涉及基础设施、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信息安
4.2智慧排水技术参考体系
4.2.4平台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提供应用所需的各种服务,
务和基础应用服务,为上层各类智慧排水应用提供支撑。 4.2.5应用层在感知层、基础设施层、平台层的基础上建立的各种基于排水管理 需求和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的智慧应用及应用整合,为政府、企业、公众等用户 提供整体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 4.2.6用户层指的是智慧排水应用的使用者。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有不同的业务 需求,即使是针对同一类服务对象,在不同的应用层次也会有不同的业务需求。 在进行需求分析时,需要考虑不同用户对象、不同应用层次的具体实现功能,然 后将需要实现的功能整合在统一的开发平台上。城市排水管理服务是一项公共服 务,涉及人民群众,因此智慧排水的用户除了水务行政监管单位、水务运营单位, 还包括社会公众。
4.2.8智慧排水建设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大型工程,是在
化建设的统一部署下,按照国家确立的信息化建设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立足 于排水系统,条块结合、联合共建、信息资源共享的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 工程中,确保有效地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确保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的优质高效和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确保各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和信息的安全可 靠,是智慧排水建设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首先抓好信息化标准 工作。智慧排水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应满足排水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需求、满足信 息资源共享的需要、满足应用系统开发的需要。 4.2.9为智慧排水建设提供整体的运维管理机制,涉及各横向层次,确保智慧排 水整体的建设管理和长效运行
5.1.1对智慧排水感知体系的作用进行说明。物联网(即IoT,万物相连的互联 网)起到“桥梁作用”,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 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使得智慧排水各 个应用的指令得以执行。 5.1.2本条规定了感知设备应具备数据传输功能。感知设备是获取城市排水系统 各种信息的途径,主要实现对智慧排水各个单元的全面感知和识别、以及信息的 获取和采集。政府、企业、公众等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可通过感知设备掌握城市排 水系统的状态,并根据权限进行相关操作。
5.1.1对智慧排水感知体系的作用进行说明。物联网(即IoT,万物相连的互联 网)起到“桥梁作用”,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 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使得智慧排水各 个应用的指令得以执行。
5.1.2本条规定了感知设备应具备数据传输功能。感知设备是获取城市排水系统 各种信息的途径,主要实现对智慧排水各个单元的全面感知和识别、以及信息的 获取和采集。政府、企业、公众等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可通过感知设备掌握城市排 水系统的状态,并根据权限进行相关操作
5.1.2本条规定了感知设备应具备数据传输功能。感知设备是获取城市排水
6.1.1本条规定了排水数据资源的合法来
6.1.4本条规定了动态感知数据的类型及传输通信协议要求。
6.1.4本条规定了动态感知数据的类型及传输通信协议要求。 6.1.5各类气象数据与水文数据为排水系统的上下游边界数据,对后续进行排水 系统的综合分析有重要作用。应充分利用气象、水文、防汛、公安、自热资源, 规划等部门已有的数据资源,节省投资。 6.1.6平台的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数据。 6.1.7明确了数据更新机制,保证数据来源的统一性与活性。 6.1.8国家保密标准由国家保密局发布,强制执行,在涉密信息的产生、处理、 传输、存储和载体销毁的全过程中都应严格执行。排水管网数据属国家涉密数据: 必须按照保密规定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递、使用和销毁,涉密单位和涉密 人员应当遵守保密法律法规
6.3.1各类气象数据与水文数据为排水系统的上下游边界数据,对后续进行排水 系统的综合分析有重要作用。 6.3.2本条规定了无论是对已建的排水信息系统升级改造,还是新建信息系统, 都应保证系统间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6.3.3本条规定了智慧排水平台的数据基于数据共享交换监管制度和保障数据 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数据共享交换,
7.0.1网络与基础环境中的云平台即云计算平台,分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等, 云平台的IaaS层作为基础设施资源以服务方式提供;网络包含互联网、政务网, 内部专网等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环境包含服务器、存储设备、备份设 备和个人电脑、移动终端等。云平台具有资源快速和弹性提供和同样对资源快速 和弹性释放的能力,可以实现敏捷、弹性、快速支撑多样性业务部署需求。 7.0.2网络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条规定了对网络及网络安全设备 的要求。主要包括:防火墙、PS、网络防毒墙、防病毒系统、网隔离技术和 P地址规划。 7.0.3本条规定了允许通过外网接入的用户需采用加密VPN通道
所有的传输是可以被监控,非封闭或加密的协议。被保护端和公开端间的数据传 输是可以监控的 7.1.2智慧排水业务应用系统部署在电子政务外网,政务外网是业务专网,主要 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业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电子政务外
所有的传输是可以被监控,非封闭或加密的协议。被保护端和公开端间的数据传 输是可以监控的
所有的传输是可以被监控,非封闭或加密的协议。被保护端和公开端间的数据传 输是可以监控的。 7.1.2智慧排水业务应用系统部署在电子政务外网,政务外网是业务专网,主要 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业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电子政务外 网和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可以实现数据交换,使智慧排水业务应用系统既可为 排水业务管理单位的审批流程,又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咨询、申报等线上服务 7.1.3本条规定了自控设备的网络使用要求。 7.1.4本条规定了视频传输的网络使用要求。
排水业务管理单位的审批流程,又同时为人民群众提 7.1.3本条规定了自控设备的网络使用要求。 7.1.4本条规定了视频传输的网络使用要求 7.1.5本条规定了感知数据传输的网络使用要求。
7.1.3本条规定了自控设备的网络使用要求。
7.2.3本条规定了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按需再按私有云或混合云等其它形 式自行建设。 7.2.4本条规定了智慧排水管控中心相应的管理终端设备
8.1.1.智慧排水支撑平台是一个排水相关信息的集成环境,是将分散、异构的应 用和信息资源进行聚合,通过统一的访问入口,实现结构化排水数据资源、非结 构化文档和互联网资源、各种应用系统跨数据库、跨系统平台的无缝接入和集成 提供一个支持信息访问、传递、以及协作的集成化环境,实现个性化业务应用的 高效开发、集成、部署与管理;并根据每个用户的特点、喜好和角色的不同,为 特定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访问关键业务信息的安全通道和个性化应用界面,使不 同用户可以浏览到相互关联的数据,进行相关的事务处理,可以非常好地解决“信 息孤岛”问题。 8.1.2.智慧排水数据平台是智慧排水必不可缺的一环,是各业务系统数据共享与 交换的桥梁。各排水主管部有自已的数据中心、机房、小数据库,但当数据积 累到一定体量后,这方面的成本会非常高,而且数据之间的质量和标准不一样, 会导致效率不高等问题。而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不仅仅是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 更重要是如何管理好、治理好、利用好这些数据。为了快速响应排水管理的需求 借助平台化的力量可以事半功倍。即通过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计算, 存储、加工,同时统一标准和口径,形成标准数据,再进行存储,形成大数据资 产库,进而在进行决策时能够提供高效的数据服务。这些服务跟排水业务有较强 的关联性,是排水业务独有的且能复用的,它是排水业务和数据的沉淀,能够降 低重复建设、减少烟窗式协作的成本。 8.1.3.排水业务内容多样化、业务内容迅速发展决定了智慧排水建设需遵循“厚 平台、薄应用”的建设思路,针对传统烟窗式建设弊端,旨在解决重复投资、业 务协作成本高、业务无法沉淀与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智慧排水业务平台按照“大 集中、一体化”的思路进行建设,搭建适应排水管理业务的共享服务,即包含用 户组织、水情监测、水质监测、工情监测、泵站设备管理、视频服务、GIS服务 流程服务等共性业务的排水业务平台,以满足各类业务专题信息共享,最终实现 灵活、快速支撑上层应用建设需求,为排水的决策支撑应用、面向决策层的管控 应用提供支撑。业务平台是通过一个标准的服务接口、成熟的服务治理能力和高 效的敏捷研发技术,实现后端业务资源到前台易用能力的转化。即采用大家都熟 悉的REST风格的同步API、消息队列异步通信作为标准的服务接口技术,采用 服务框架(如SpringCloud等)、API网关、APM等作为标准的服务治理和敏捷 研发技术,将后端的业务能力封装成可以被重复调用的服务,以API接口的形
式向前台发布,从而提升了前台应用调用后台业务资源的能力。 8.1.4.智慧排水模型服务平台是以数据平台的基础数据库、监测数据库、专业数 据库等的数据为模型数据输入,通过模拟计算,形成预测、调度、控制和评估等 大数据分析能力,结合应用支撑的专题图层、预警、情景仿真、报表及调度功能 等服务,为排水业务管理相关部门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中提供智慧化 辅助决策,全面提升排水智慧管理能力与水平。 8.1.5.本条规定了应用支撑平台应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的前提下,按需再建设, 近年来,广东省及各地市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在支撑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促进政 务信息共享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效支撑网上办事大厅、政务信息 资源共享平台、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市场监管平台等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应 用。遵循“共建共享”的机制,智慧排水业务平台应尽量利用已有能力平台,根 据排水业务需求再补充建设,避免重复建设
8.2智慧排水数据平台
部门间数据共享互联互通需求,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部门间数据共享互联互通需求,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8.3智慧排水业务平台
8.3.1在IT管理层面,排水管理需要建立统一管控体系,实现项目集中化管理, 提升自主掌控能力,降低系统运行和维护风险;在架构层面,排水管理需要统 的技术路线、技术架构和数据标准,不断积累可复用的排水资产,提升系统快速 交付能力。排水业务流程较为复杂,且业务会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因此,智慧排 水业务平台应采用微服务架构来实施建设,微服务方式有以下优势:1、微服务 业务功能简单,功能边界清晰,易于开发、理解和维护;2、每个服务可以由专 的开发团队开发,自由选择技术栈,如数据库、编程语言:3、服务间调用采 用的API接口,只要接口不变,内部调整对其他微服务透明;4、微服务无状态 部署,通过注册中心自动发现,可以新增或者移除服务实例按需弹性伸缩,横向 扩展很容易;5、单个微服务十分轻量,启停速度很快,且便于持续自动化部署: 6、每个微服务都是独立部署,技术栈选择自由,可以独立演进。 8.3.2智慧排水核心除了智能应用外,就是要打通业务数据壁垒,进一步提升业 务应用的智能化水平和能力,必须在业务应用支撑层实现整合共享,将可在各业 务或部分业务之间可通用的技术复用,再在微服务技术架构下,实现大平台小应 用,实现排水业务应用的快速搭建,适应排水业务应用变化之需求。具体包括统 一认证平台、统一工作流平台、统一消息管理平台、统一报表平台、物联网接入 平台、大数据平台、视频云监控平台、AI平台、融合指挥平台、GIS地理信息 服务平台、BIM服务平台和数据与业务集成平台等。
8.4.1智慧排水模型服务构建需要从排水系统的整体性考虑,能够客观、直观的 反映城市当前排水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的现状,评估现状影响,并能够指导城市排 水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8.4.3智慧排水模型的建立,必须全面准确获取系统基础数据,采用适当的简化 方法初步构建模型,利用降雨数据、关键节点实测流量、水位等动态数据对模型 进行校核,控制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偏差在合理范围内,再用于指导排水管理工作, 例如指导排水管网的水力设计、排水水质分析、排水管网改造方案优化、运行调 度指挥等方面,
排水设施水质模型、排水设施运行调度模型。精度合理的模型可用于排水管网拓 扑结构分析、排水管网排水能力评估、排水设施防洪排涝能力评估、海绵城市规 划模型评估、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排水管网溢流污染控制、厂站网一体化运行 调度等方面。
8.4.5本条明确了排水管网水力水质模型可应用于排水设施存在问题的分析 8.4.6本条明确了厂网河(湖)一体化模拟分析平台的建立要求和目标。 8.4.7本条明确了在线监测预警预报模型的建立要求与目标。
9.1.1.智慧排水信息化建设应从技术上提高成果的灵活性、可扩展性,满足日益 增长的业务需求。 9.1.2.明确了智慧排水平台的使用对象。 9.1.3.业务应用应解决传统烟窗式建设模式的整端,做到应用统一,业务统管
9.2现状评估支撑应用
9.2.1.排水设施数据庞大,数据普查、修补测与零散施工的数据更新量多,传统 的工图验收后无法及时整合到现状数据中,导致原始数据陈旧或多单位对数据 进行多头更新,数据版本不统一。建立排水设施动态更新应用,利用计算机技术, 使用同一数据库,统一将数据录入智慧排水平台,进行新旧数据接边,形成完整 统一的、持续更新的排水设施数据库,与现状运行设施保持一致。 9.2.2.排水设施量随着城镇发展逐步庞大,但设施建设年代不一、运行养护环境 与质量参差不齐,使用QV/CCTV对隐蔽的排水设施进行检测,发现设施病害与 急惠,并在智慧排水平台上建立排水设施隐惠管理应用,将检测成果应与排水管 网数据挂接,建立管网的健康档案,便于开展设施运行维护工作。检测成果格式 应参考已有的标准执行。 9.2.3.排水设施数据普查工作量大、周期长,为掌握设施运行状态,应选取排水 管网关键节点进行管内水位、流量、并盖安全监测,利用物联网传感器与物联网 平台,统一将检测数据接入智慧排水平台,实现排水设施运行状态动态感知。 9.2.4.排水设施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不便于数据系统性分析,实际业务应用有 限。建立智慧排水在线监测数据分析应用,将监测数据与管网数据联动分析,动 态分析管网高水位运行、雨污混接、淤塞、渗漏等问题,实现管网状态实时监控 和预警报警,解决排水管理的实际业务问题。
9.3规划建设支撑应用
9.3.1排水设施工程规划工作所需资料多,资料梳理与数据整合工作量庞大,应 建立智慧排水设施工程规划辅助应用,提供现状设施数据、规划设施数据、实时 监测数据等资源整合工具,逐步实现智能化的工程规划编制、工程规划评估、规 划成果管理等工作。 9.3.2排水设施工程设计工作所需资料多,数据计算与设计工作细致、严谨,应
建立智慧排水设施工程设计辅助应用,提供现状设施数据、规划设施数据、实时 监测等资源整合工具,逐步实现智能化的设计条件录入、设计成果自动生成、设 计成果评估、设计成果管理等工作。 9.3.3排水设施工程施工工作责任重大,工程质量应建立智慧排水设施工程施工 辅助应用,提供现状设施数据、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内容等资源整合工具,逐步 实现智能化的施工数据管理、工程设计与施工对比、安全施工管理、工程施工成 果管理等工作
应建立智慧排水设施工程验收辅助应用,提供现状设施数据、工程规划成果、工 程设计成果、工程施工成果等资源整合工具,逐步实现智能化的工与规划设计 施工对比、竣工数据自动生成、竣工验收成果管理等工作。 9.3.5排水设施工程建设评估工作涉及范围广,建成排水设施工程隐蔽,评价工 作难度大,应建立智慧排水设施工程建设评估辅助应用,提供现状设施数据、工 程规划成果、工程设计成果、工程施工成果、工程工成果等资源整合工具;建 设水力模型,提供在关键节点布设的移动监测设备所监测的水位、流量等实时数 据,进行工程建设成效评估,
9.4.1本条规定了建设一张图的基本要求。 9.4.2本条规定了排水设施运营维护管理部门的责任和权限。 9.4.3本条规定了排水管理单位建立监测数据一张图的责任和建设要求。 9.4.4本条规定了排水管理单位建立空间拓扑分析一张图的责任和建设要求。 9.4.5本条规定了建立动态更新机制的责任单位。 9.4.6本条规定了建立长期动态运营支撑模式的责任单位
9.5.1本条规定了建立排水管网运行动态的在线监测体系的基本要求和责任单 位。 9.5.2明确了在线监测系统的功能要求。 9.5.3排水监测数据采集的应用。 9.5.4考虑不同厂家不同标准的数据集成应用,明确了物联网适配管理系统的建 设要求和应具备的功能
9.5.1本条规定了建立排水管网运行动态的在线监测体系的基本要求和责任单 位。
9.6排水设施运行维护应用
9.6.1本条规定了智慧排水户管理应用的建设要求。 9.6.2排水设施运行监管主要包括对排水设施的动态运行状况监管,如泵闻站的 运行状况,如实时运行电流电压、水位、流量、泵站启闭状态等,实时监测数据
如管网的水位、流量、水质:河道的水位水质:泵站水位水质等实时监测数据: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移动端实现实时“掌握”排水设施、人员车辆的运行状 态、及时获取设施运行报警消息并快速进行智能调度。 9.6.3建立智慧排水设施巡检辅助应用系统,实现设施设备的可视化管理,为管 网设施巡检、泵闸站设备检、污水处理厂设备巡检提供全流程的巡检作业管理 手段,结合移动端,实现巡检轨迹、巡检记录上报、巡检工单处理到审核的全流 程管理,辅助监督设施设备巡检工作是否做到位。 9.6.4借助智慧排水设施养护系统,实现计划养护与巡查养护结合提高设施养护 效率。可在系统上提前划分好管辖区域内的管养单元,根据养护任务制定好养护 计划,养护计划审核通过后可下派任务,养护人员通过移动端接收养护任务并进 行养护结果处理反馈,系统可实时查看每个养护任务的完成进度及详情记录,并 对养护结果质量进行评分,养护任务完成后可生成管网养护专题图;巡查养护主 要指在日常巡查作业中,可通过移动端进行问题工单上报,管理员对问题进行审 核并下派处理,处理人员通过移动端接收工单任务及工单处置反馈,做到问题早 发现早处置,系统可记录巡查作业全过程,包括人员车辆的出勤状况、实时位置 巡检轨迹回放、工单处置全流程信息及工单台账自动化生成。 9.6.5借助排水设施维修系统,从人员到维修问题上报管理,提供设施维修全流 程管理手段,结合移动端,为维修人员提供快捷方便的问题上报和处置反馈方式: 通过移动端进行维修工单上报,管理员对维修单进行审核并下派处理,处理人员 通过移动端接收工单任务及工单处置反馈,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系统可记录 巡查作业全过程,包括人员的出勤状况、实时位置、工单处置全流程信息、工单
如管网的水位、流量、水质;河道的水位水质;泵站水位水质等实时监测数据;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移动端实现实时“掌握”排水设施、人员车辆的运行状 态、及时获取设施运行报警消息并快速进行智能调度。 9.6.3建立智慧排水设施巡检辅助应用系统,实现设施设备的可视化管理,为管 网设施巡检、泵闸站设备巡检、污水处理厂设备巡检提供全流程的巡检作业管理 手段,结合移动端,实现巡检轨迹、巡检记录上报、巡检工单处理到审核的全流 程管理,辅助监督设施设备巡检工作是否做到位
效率。可在系统上提前划分好管辖区域内的管养单元,根据养护任务制定好养护 计划,养护计划审核通过后可下派任务,养护人员通过移动端接收养护任务并进 行养护结果处理反馈,系统可实时查看每个养护任务的完成进度及详情记录,并 对养护结果质量进行评分,养护任务完成后可生成管网养护专题图;巡查养护主 要指在日常巡查作业中,可通过移动端进行问题工单上报,管理员对问题进行审 核并下派处理DB44/T 1345-2014 车载GPS北斗双模卫星定位导航终端设备可靠性试验方法.pdf,处理人员通过移动端接收工单任务及工单处置反馈,做到问题早 发现早处置,系统可记录巡查作业全过程,包括人员车辆的出勤状况、实时位置, 巡检轨迹回放、工单处置全流程信息及工单台账自动化生成
程管理手段,结合移动端,为维修人员提供快捷方便的问题上报和处置反馈方式: 通过移动端进行维修工单上报,管理员对维修单进行审核并下派处理,处理人员 通过移动端接收工单任务及工单处置反馈,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系统可记录 巡查作业全过程,包括人员的出勤状况、实时位置、工单处置全流程信息、工单 台账自动化生成和维修工作量统计等。
9.8行政管理支撑应用
9.8.1借助排水户管理应用系统,实现排水户的可视化管理,在地图上展示排水 户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可查询排水户的基本属性信息和现场摸查信息,制作排水 户专题图,可一目了然排水户是否存在排水问题;根据排水户的现场摸查结果关 联排水户与接驳并,结合管网可追溯并记录排水户的排水去向,实现一户一档信 息化管理。
9.9.1排水工程项目是解决排水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保证排水工程能发挥 应有的效能,必须加强对排水工程项目的全工程管理。包括立项、设计、招投标、 实施(施工)、验收、试运行、后评估等阶段。借助排水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满 足相关单位(设计、施工、监督等)的实际管理需求,既能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 效率与质量,义能提高相关单位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益,实现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 各项业务流程的整合与管理。 9.9.2排水管理工作应提高公众认同感和参与度,利用现有的公众渠道跟公众互 动是有效手段
.2.2本条规定了智慧排水安全体系架构
10.2.2本条规定了智慧排水安全体
11.2.1.项目建设单位是指承办智慧排水系统项目的地方各级单位,负责提出智慧 排水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智慧排水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等。因此, 在智慧排水系统项目实施完成后,需提供项目后期的日常运行维护服务,可根据 自身需要采取自行维护或托管服务的办法,确立项目运行机构,指定人员或专门 机构负责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 11.2.2.根据《T/SIA010.2一2019软件项目管理标准体系第2部分软件项目管理 指南》提出了运维类项目的组织管理、项目管理和项目人员的能力要求,以保障 运行管理中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11.2.3.为了加强对运行维护工作的质量管理,确保对运行维护全过程的严格控制 和监督,促进运行维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达到智慧排水系统持续, 稳定、达标、安全运行的目的,有必要对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
11.5.1.在智慧排水全生命周期中,各相关方产生的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的项目文 当。各相关方应根据通用或标准的文档和数据需求制定项目文档及记录的管理计 到,明确需要的文档、记录的内容、格式和交付形式、交付进度。同时要提出私 密性要求、保密要求,文档和数据分发、传递的机制等。应列出文档和数据需求 单,数据与记录应该做到及时、准确,做到随时可据可查,并同时做好数据备 分工作DL/T 1884.2-2019 现场污秽度测量及评定 第2部分:测量点的选择和布置.pdf,不定期组织文档和记录的抽查工作,保证文档质量。 11.5.2,为保持入库排水数据的统一性、精确性和时效性,项目运行维护单位有必 要建立更新维护机制,及时更新排水数据,并定期进行备份。 11.53.本条规定了档案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应执行其他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