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 50013-2018).pdf出,而设计浊度取值的确定目前还没有规定,一些工程按多年平均 浊度的4倍取值,一些工程按多年平均浊度的2倍取值,还有一些 工程根本就没有原水浊度资料,随意确定,取值比较混乱,急需解 决这一问题。按多年平均浊度的4倍取值,是日本规范所采用的 经验数据。其全量完全处理保证率达到95%及以上,也就是说多 年日数的95%及以上可以达到全量完全处理。日本规范的保证 率规定为95%,但我国由于国情不同(我国西南地区一些河流平 均浊度达到几百度,若达到保证率95%,按多年平均浊度的4倍 作为设计浊度的取值,设计处理干泥量很大,不堪重负),因此我国 规范规定全量完全处理保证率为75%~95%,提出设计浊度取值 确定的经验计算式(10.1.5),并分别按几种典型的保证率95%、
90%、85%、80%、75%列出多年平均浊度的取值倍数,以方便 计算。 理论上设计浊度的取值应按一定的保证率根据数理统计方法 求出,但这需要10年以上原水浊度资料,一般工程上很难做到,而 且水文计算所采用的数理统计分析也比较烦琐,按表10.1.5计算 更方便一些。但是得出的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10.1.6由于排泥水处理系统中的构筑物包含了处理和调蓄设 施,处理设施对排泥水的浓缩倍数和污泥的回收率(捕获率)均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同排泥水进入处理系统的时机、持续时间、瞬 时流量和水质特性相差较大,从而使排泥水处理系统中污泥浊度 和水量不断变化,但其在系统中的总量仍应保持不变。因此为了 合理确定排泥水处理系统各单元的设计水力负荷与固体负荷、调 蓄容量和设备选型,在排水处理工艺和系统构成确定后,应进行系 统的水量和泥量的平衡计算。 在水量和泥量平衡计算分析时,水量应按各构筑物的设计或 实际运行排水量计,泥量可按下列原则计算得出: (1)沉淀(澄清)池排泥水的固体平均浓度可按0.5%计; (2)气浮池泥渣中的固体平均浓度可按1%计; (3)砂滤池反洗废水中的悬浮固体SS平均含量可按300mg/L~ 400mg/L计; (4)初滤水和炭吸附池反洗废水中的固体量则可忽略不计。 10.1.7排泥水经排泥水处理系统的浓缩和脱水处理后,系统最 终后会产生浓缩分离水、脱水分离水和一定含水率的脱水污泥三 种产物,其中浓缩分离水的容量最大。因此为减少外排水和充分 利用水资源,对尚具有一定回用价值和回用风险较小的浓缩分离 水,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可考虑全部或部分回用,并应按本条规 定的要求执行。 根据充分利用水资源和节约水资源的要求,滤池反冲洗水可 以加以回收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水厂采用了回收利
10.1.9对排泥水处理构巩物个数或分格数做一定的规定,王
10.1.10由于排泥水处理系统所处理的泥量主要来自沉淀池排 泥,而沉淀池排泥水多采用重力流入排泥池,如果排泥水处理系统 离沉淀池太远,造成排泥池理深很大,因此排泥水处理系统应尽可 能靠近沉淀池。当水厂地形有高差可利用时,为减少管道埋深,宜 尽可能位于地势较低处。 10.1.11一些水厂净化构筑物先建成投产,排泥水处理系统后 建,厂内未预留排泥水处理用地,需在厂外择地新建。广外择地不 仅离沉淀池远,而且还有可能地势较高。因此应尽可能把调节构
筑物建在水厂内QX/T 559-2020 风能资源观测系统 测风塔观测技术要求,以保证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废水能重 流人调节池,使排泥池和排水池的埋深不至于因距离远而理 太大。
10.2.2尽管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所采用的基本工序相同
10.2.4排泥水送往厂外处理时,在厂内设调节工序有以下优点
:化办小达生任 (1)由于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废水均为间歇性排放,峰 值流量大,而在厂内设调节工序后,可均质、均量连续排出,减小 放流量,从而减小排泥管管径和排泥泵流量。若采用天然沟渠输 送,由于间歇性排放峰值流量大,有可能造成现有沟渠雍水、淤积 而堵塞。 (2)若考虑滤池反冲洗废水回用,则只需将沉淀池排泥水调节 后,均质、均量输出。 10.2.6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通常排泥水处理系 统的分离水多采用外排方式,浓缩设施所用的混凝剂或高分子凝 聚剂不一定满足饮用水涉水卫生要求。此外,为提高脱水污泥的 含固率,脱水设备所用的高分子凝聚剂一般为不能用于饮用水的 阳离子或非离子型。因此当回用至净水系统时,浓缩和脱水工序 使用的冬类药剂必须满足涉水卫生要求
统的分离水多采用外排方式,浓缩设施所用的混凝剂或高分子凝 聚剂不一定满足饮用水涉水卫生要求。此外,为提高脱水污泥的 含固率,脱水设备所用的高分子凝聚剂一般为不能用于饮用水的 阳离子或非离子型。因此当回用至净水系统时,浓缩和脱水工序 使用的各类药剂必须满足涉水卫生要求。
10.3.1调节构筑物按组合形式分为分建式与合建式,分建式是 排泥池与排水池分开建设,即单独设排泥池接纳和调节沉淀池 泥水,单独设排水池接纳和调节滤池反冲洗废水等。合建式是排 泥池与排水池合建,也称综合排泥池,既接纳和调节沉淀池排泥 水,文同时接纳和调节反冲洗废水,两者在池中混掺。由于沉淀池 排泥水含固率比反冲洗废水高很多,混掺后沉淀池排泥水被反冲 洗废水稀释,大幅度降低了进人浓缩池的排泥水浓度,影响浓缩 效果。 排泥水回收利用主要是回收滤池反冲洗废水,反冲洗废水含 固率低,水质比沉淀池排泥水好,原水所携带的有害物质主要浓缩 在沉淀池排泥水里,分建式有利于反冲洗废水回收利用。因此 般推荐采用分建式
10.3.2调节池(包括排水池和排泥池)出流流量应尽可能均勺
艺迪百非办消非龙地社雅重 北 连续,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排泥池出流一般流至下一道工序重力连续式浓缩池,重力 连续式浓缩池要求要求调节池出流连续、均匀。 (2)排泥水处理系统生产废水(包括经排水池调节后的滤池反 中洗废水)回流至水厂重复利用时,为了避免冲击负荷对净水构筑 物的不利影响,也要求调节池出流连续、均匀
调节池,匀质、调量调节池的池中应设置扰流设施,如潜水搅拌器 对来水进行均质,利用池容对间歇来水进行调量,形成连续均匀出 水。调量调节池可不设扰流设施,只有利用池容进行调量的功能 由于没有扰流设施,池中泥渣产生沉淀,因此应设置沉泥取出诊 施,如刮泥机,规模较小的,可设泥斗;其上清液则应经水面溢 取出。
10.3.4调节池靠近沉淀池和滤池,可缩短收集管长度并为排
水的重力流人创造有利条件。当重力流人不会导致调节池理设过 大时,采用重力流人方式,可减少系统中提升环节和水厂维护二 作量。
10.3.5当调节池出流设备发生故障时,为避免泥水溢出地面,
设置放空设施是便于清洗调节池。当高程允许时,可采用放 空管,当高程不足时,可在池底设抽水坑,用移动排水设备放空
10.3.6排水池的人流来自滤池反洗水,出流对象可以是浓缩、回 用(水质许可时)或排放(水质许可时),其入流和出流的时机、持续 时间和流量变化较大。通常情况下,水厂滤池冲洗计划均以日为 周期来设计或安排。因此应结合水厂净水和排泥水处理系统的设 计或生产运行工况,进行24h为周期的各时段人流和出流的流量 平衡计算分析,并考虑一定的余量后确定。对于新建水厂可按设
10.3.6排水池的入流来自滤池反洗水,出流对象可以是浓
计运行工况计算分析,对已建水厂则宜按实际生产运行工况计算 分析。 水厂如有初滤水排放,当滤池反洗水水质符合直接回用要求 时,初滤水可纳反洗水排水池;当滤池反洗水水质不符合直接回 用要求时,则应单独设置初滤水排水池
10.3.7由于出流对象可以是浓缩、回用(水质许可时)或排放(水
双非收(力 质许可时),在采用水泵排出时,按不同出流对象的人流条件和要 求来配置水泵设备和设置一定的备用能力,可保证水厂净水和排 泥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此外,为适应短时或应急超量废水的 排放要求,水泵配置上应考虑这部分的能力。
10.3.8排泥池的入流来自沉淀池排泥水,出流对象则是浓缩池, 其入流和出流的时机、持续时间和流量变化较大。通常情况下,水 厂沉淀池排泥计划均以日为周期来设计或安排。因此应结合水厂 净水和排泥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或生产运行工况,进行24h为周期 的各时段入流和出流的流量平衡计算分析,并考虑一定的余量后 确定。对于新建水厂可按设计运行工况计算分析,对已建水厂则 宜按实际生产运行工况计算分析
水泵排出时,按不同出流对象的入流条件和要求来配置水泵设备 和设置一定的备用能力,可保证水厂净水和排泥水处理系统的稳 定运行。此外,为适应短时或应急超量泥水的排放要求,水泵配置 上应考虑这部分的能力
10.3.10排泥池与排水池分建,主要原因之一是避免沉淀池排派
10.3.10排泥池与排水池分建,主要原因之一是避免沉淀池排泥
10.3.10排泥池与排水池分建,主要原因之一是避免沉淀池排泥 水被反冲洗废水稀释,以提高进人浓缩池的初始浓度,提高浓缩池 的浓缩效果。当调节池采用分建式时,可采用浮动槽排泥池对沉 定池排泥水进行初步浓缩,进一步提高进人浓缩池的初始浓度 虽然多了浮动槽,但提高了排泥池和浓缩池的浓缩效果。
10.3.11浮动槽排泥池是分建式排泥池的一种形式,以接纳和调 节沉淀池排泥水为主,因此其调节容积计算原则同本标准第 10.3.8条。由于采用浮动槽收集上清液,上清液连续、均匀排出 使液面负荷均匀稳定。因此这种排泥池如果在容积上满足调节 要求,又在平面面积及深度上满足浓缩要求,则具有调节和浓缩的 双重功能。一般来说,按面积和深度满足了浓缩要求,其容积也 般能满足调节要求。因此池面积和深度可先按重力式浓缩池设 计,然后再核对是否能满足调节要求。目前国内北京市第九水厂 和深圳市笔架山水广采用这种池型。 设置固定式溢流设施的目的是防止浮动槽一且发生故障时 作为上清液的事故溢流口。
10.3.14池中设扰流设备,如潜水搅拌机、水下曝气等,用以防1 池底积泥
10.4.1目前,在排泥水处理中,大多数采用重力式浓缩池。重力 式浓缩池的优点是日常运行费低,管理较方便;另外,由于池容大, 对负荷的变化,特别是冲击负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适应原水高浊 度的能力较强。目前,国内重力式浓缩池用得最多,其中又以辐流 式浓缩池应用最广,另一种形式高效斜板浓缩池在占地面积紧张 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 当排泥水悬浮固体含量较小且沉降性能较好时,可采用离心 农缩。当排泥水悬浮固体含量较小且沉降性能较差时,可采用气 浮浓缩。 10.4.2每一种类型脱水机械对进机浓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低于
这一浓度,脱水机不能适应。例如,板框压滤机进机浓度可要求低 一些,但含固率一般不能低于2%。又如,带式压滤机则要求大于 3%,含固率太低,泥水有可能从滤带两侧挤出来。对于离心脱水 机,如果浓缩设备不够完善,进机浓度达到含固率3%的保证率较 低,则脱水机应适当选大一些,样本上提供的产率是一个范围,宜 取低限或小于低限,大马拉小车,使脱水机在低负荷下工作,这样 可适当提高离心脱水机内堰板高度,增加泥水在脱水机内的停留 时间,来提高固体的回收率和泥饼的含固率。增加泥水在脱水机 为的停留时,相当于对泥水进行了预浓缩,但会增加脱水机的合 数,增加日常耗电,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10.4.3国内外重力式浓缩池一般多采用面积较大的中心进水辐 流式浓缩池。虽然斜板浓缩池占地面积小,但斜板需要更换,容积 小,缓解冲击负荷的能力较低。因此本条规定仍以辐流式浓缩池 作为重力式浓缩池的主要池型
浓缩池面积一般按通过单位面积上的固体量即固体通量矿 定。但在入流泥水浓度太低时,还要用液面负荷进行校核,以满足 泥渣沉降的要求。
10.4.5固体通量、液面负荷、停留时间与入流污泥的性质、浓维
泥渣停留时间一般不小于24h,这里所指的停留时间不是水 力停留时间,而是泥渣浓缩时间,即泥龄。大部分水完成沉淀过程 后,上清液从溢流堰流走,上清液停留时间远比底流泥渣停留时间 短。由于排泥水从人流到底泥排出,浓度变化很大,例如,排泥水 人流浓度为含水率99.9%,经浓缩后,底泥浓度含水率达97%。 这部分泥的体积变化很大,因此泥渣停留时间的计算比较复杂,需 通过沉淀浓缩试验确定。一般来说,满足固体通量要求,且池边水 深有3.5m~4.5m,则其泥渣停留时间一般能达到不小于24h,
对于斜板(斜管)浓缩池固体负荷、液面负荷,由于与排泥水性 质、斜板(斜管)形式有关,各地所采用的数据相差较大,因此宜通 过小型试验,或者按相似排泥水、同类型斜板数据确定。
对于斜板(斜管)浓缩池固体负荷、液面负荷,由于与排泥水性 质、斜板(斜管)形式有关,各地所采用的数据相差较大,因此宜通 过小型试验,或者按相似排泥水、同类型斜板数据确定。 10.4.7重力式浓缩池的进水原则上是连续的,当外界因素的变 化或设计不当造成进水不能连续而形成间歇式进水时,严重影响 浓缩效果,可设浮动槽收集上清液,提高浓缩效果
比或设计不当造成进水不能连续而形成间歇式进水时,严重影响 农缩效果,可设浮动槽收集上清液,提高浓缩效果
10.5.1通常情况下,浓缩池排泥与脱水设备的工作时机、持续时 间、出流和入流流量并不一致。此外,浓缩池排泥一次排泥周期内 的浓度也会有一定的变化,因此在浓缩池排泥与脱水设备设置平 衡池,可起到平衡流量和稳定脱水设备的进泥浓度的作用。 10.5.2平衡池的入流来自浓缩池排泥,出流对象则是脱水设 备,其入流和出流的时机、持续时间和流量变化较大。通常情况 下,浓缩池排泥和脱水设备工作时机与持续时间是以日为周期 来设计。因此应按浓缩池排泥和脱水设备设计运行工况,进行 24h为周期的各时段入流和出流的流量平衡计算分析,并考虑 定的余量后确定。根据目前国内外已建净水厂排泥水处理设 施的情况,若采用重力浓缩池进行浓缩,调节容积相对较大,应 付原水浊度及水量变化的能力较强,平衡池的容积可小一些;若 采用调节容积较小的斜板浓缩或离心浓缩,则平衡池容积宜大 一些。 10.5.3采用圆形或方形有利于匀质防淤设备的合理布置。池中
10.5.3采用圆形或方形有利于匀质防淤设备的合理布置。池中 设潜水或立式搅拌机等匀质防淤设备,主要用以保持浓缩污泥的 浓度稳定和防止池底积泥。
理规模较小时,为满足不淤流速要求,所选管径可能小于本条规定 的最小管径,为防止出现因管径过小而淤塞管道,应设置管道冲洗 设施。通常可采用厂用水作为冲洗水源,
10.6.1目前国内外泥渣脱水大多采用机械脱水。当气候条件比 较干燥,周围又有荒地可供利用时,规模较小的水广也可采用干化 场脱水。 10.6.2脱水机械的选型既要适应前一道工序排泥水浓缩后的特 性,文要满足下一道工序泥饼处置的要求。由于每一种类型的脱 水机械对进机浓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低于这一浓度,脱水机难以适 应,因此浓缩工序的泥水含水率是脱水机械选型的重要因素。如 浓缩后含固率仅为2%,则宜选择板框压滤机。另外,下一一道工序 也影响机型选择,如为防止污染要求前一道工序不能加药,则应选 用无加药脱水机械(如长时间压榨板框压滤机)等。 用于水厂泥渣脱水的机械自前主要采用板框压滤机和离心脱 水机。带式压滤机国内也有使用,但对进机浓度和前处理的要求 较高。因此本标准提出对于一些易于脱水的泥水,也可采用带式 压滤机。 10.6.3脱水机的产率和对进机浓度的要求不仅与脱水机本身的 性能有关,而且还与排泥水的特性(如含水率、泥渣的亲水性等)有 关。进机含水率越高,泥渣的亲水性越高,脱水后泥饼的含固率越 低,脱水机的产率就越低。因此脱水机的产率及对进机浓度要求 一般宜通过对拟采用的机型和拟处理的排泥水进行小型试验后确 定。脱水机样本提供的相关数据的范围可作为参考。 受温度的影响,脱水机的产率冬季与夏季区别很大,冬季产率 较低,在确定脱水机的产率时,应适当考虑这一因素。
性能有关,而且还与排泥水的特性(如含水率、泥渣的亲水性等)有 关。进机含水率越高,泥渣的亲水性越高,脱水后泥饼的含固率越 低,脱水机的产率就越低。因此脱水机的产率及对进机浓度要求 一般宜通过对拟采用的机型和拟处理的排泥水进行小型试验后确 定。脱水机样本提供的相关数据的范围可作为参考。 受温度的影响,脱水机的产率冬季与夏季区别很大,冬季产率 较低,在确定脱水机的产率时,应适当考虑这一因素。 10.6.4由于超量泥水不进入脱水工序,进入脱水工序的是设计 处理干泥量,因此所需脱水机的台数应根据设计处理干泥量、每台 脱水机单位时间所能处理的王泥量(即脱水机的产率)及每日运行
设备用,当脱水机故障检修时,可用增加运行班次解决。但总台数 一般不宜少于2台。 10.6.5泥水在脱水前进行化学调质,由于泥渣性质及脱水机型 的差别,药剂种类及投加量宜由试验或按相同机型、相似排泥水运 行经验确定。若无试验资料和上述数据,当采用聚丙烯酰胺作药 剂时,板框压滤机可按干固体质量的2%~3%0,离心脱水机可按 干固体质量的3%~5%计算加药量。
一般不宜少于2台。 10.6.5泥水在脱水前进行化学调质,由于泥渣性质及脱水机型 的差别,药剂种类及投加量宜由试验或按相同机型、相似排泥水运 行经验确定。若无试验资料和上述数据,当采用聚内烯酰胺作药 剂时,板框压滤机可按干固体质量的2%~3%0,离心脱水机可按 干固体质量的3%~5%计算加药量。 10.6.6在脱水机间内,除脱水设备外,泥饼输送设备通常需要占 据相当的空间和面积,因此在布置脱水机间时应综合考虑两者各 自对空间和平面的需求。 10.6.7把泥饼从脱水机输送到填埋地点要经过两个阶段,一个 是厂内输送阶段,一个是厂外运输阶段。厂内输送即从脱水机至 泥饼间,泥饼的输送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方式是脱水后的泥饼经输送带如皮带运输机或螺旋输 送机先送至泥饼堆积间,再用铲车等装载机将泥饼载入运输车运 走。泥饼堆置间按3d~7d的泥饼发生量设计。 第二种方式是泥饼经皮带运输机或螺旋输送机送到具有一定 容积的料仓内储存,当料仓内泥饼达到一定容量时,打开料仓底部 弧门卸料。料仓容量应大于1台运输车的载重量,底部空间的高 度应能通过运输工具,并满足操作弧门开启卸料的要求。 第三种方式是设置一个泥斗,泥斗容量较小,泥饼不在泥斗中 诸存,泥斗只起便于收集泥饼和通道的作用。泥斗底部空间的高 度应能通过运输车辆,运输车辆直接放在泥斗下面等候皮带运输 机或螺旋输送机转送过来的泥饼。 这三种厂内输送方式应根据所处理泥量的多少,泥饼的出路 及厂外运输条件确定。当泥量多、泥饼的出路经常变换不稳定,厂 外运输条件不太好时,宜采用第一种方式,例如,赶上雨雪天气,路 不好走;或者运输路线要经过闹市区,只能晚上运输或者是泥饼还 临时找不到出路,泥饼可临时储存在泥饼堆置间。第二种方式泥
10.6.7把泥饼从脱水机输送到填埋地点要经过两个阶段,一个
饼的装载速度快,可以很快装满运泥车辆外运,节省了运输工具等 待的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不需要像第三种方式那样,车等泥饼, 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低;而且也不需要装载铲车。节省了运行费 用,还改善了工作环境。第二种方式适用于运距较长,需要充分发 挥运输工具效率的情况。第三种方式不需要建造泥饼间储存泥 讲,也不需要装载铲车,工程投资较其他两种方式低,适用于所处 理的泥量较小,厂外运输距离不长这种情况。
饼的装载速度快,可以很快装满运泥车辆外运,节省了运输工具等 待的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不需要像第三种方式那样,车等泥饼: 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低;而且也不需要装载铲车。节省了运行费 用,还改善了工作环境。第二种方式适用于运距较长,需要充分发 挥运输工具效率的情况。第三种方式不需要建造泥饼间储存泥 讲,也不需要装载铲车,工程投资较其他两种方式低,适用于所处 理的泥量较小,厂外运输距离不长这种情况。 10.6.8脱水机间在设备冲洗、维修时地面会留下部分泥水,泥饼 间地面则不可避免地会留有较多泥水。为保持室内适度的整洁 度,需定期进行地面冲洗,故应设有及时排除冲洗废水的地面排水 系统。由于泥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泥沙,故排水管布置上应设有方 便管中淤积泥沙清通设施。 10.6.9泥水和泥饼会散发出泥腥味,因此脱水间内应设置通风 设施,进行换气。因离心脱水机和板框压滤机的进泥压榨泵工作 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故应采取消除噪声的措施,通常可通过设隔 音墙和吸音板等措施。 10.6.10脱水机分离水的悬浮固体含量通常可达数干到上方 pm,且分离水的浓度与流量变化因脱水设备的不同而呈现不同 的变化规律,设置分离水回收井调节后,可使排水保持持*、稳定 和均匀,有效减少排出管的淤积现象。 10.6.11因浓缩泥水在管道内容易淤积,需定期冲洗清淤,故应 设冲洗水注入口和排出口。因管道弯头处最容易磨损和淤积,且 不易清洗,故应设置容易拆卸和更换的弯头。 10.6.12脱水机房应尽可能靠近浓缩池,主要是为了缩短输送浓 缩泥水的管道长度,减少容易堵塞的弯头、三通等零件。以减少日 堂维修维护工作量
10.6.10脱水机分离水的悬浮固体含量通常可达数干到上方 ppm,且分离水的浓度与流量变化因脱水设备的不同而呈现不同 的变化规律,设置分离水回收并调节后,可使排水保持持*、稳定 和均匀,有效减少排出管的淤积现象。 10.6.11因浓缩泥水在管道内容易淤积,需定期冲洗清淤,故应 设冲洗水注入口和排出口。因管道弯头处最容易磨损和淤积,且 不易清洗,故应设置容易拆卸和更换的弯头。 10.6.12脱水机房应尽可能靠近浓缩池,主要是为了缩短输送浓 缩泥水的管道长度,减少容易堵塞的弯头、三通等零件。以减少日 常维修维护工作量
10.6.13因板框压滤机是通过高压压榨实现对泥水的分离,并可 分离部分吸附于污泥颗粒上的毛细水,泥水分离的效率高于离心
脱水,故其进泥的浓度要求通常低于离心机。在进泥浓度给定的 条件下,设计选型时除对固体通量和泥水流量这两项设备主要规 模性能参数提出要求外,还应对脱水泥饼含固率和固体回收率这 两项设备主要质量性能参数提出要求。因板框压滤机脱水效率较 高,故对其泥饼含固率和固体回收率应达到的性能指标提出较高 的要求。
0.6.16滤布应具有强度高、使用寿命长、表面光滑、便于泥饼脱 客。由于各种滤布对不同性质泥渣及所投加的药剂的适应性有 的差别,因此滤布的选择应对拟处理排泥水投加不同药剂进行 代验后确定
10.6.17本条是关于板框压滤机投料泵配置的规定
(1)为了在投料泵的输送过程中,使化学调质所形成的絮体不 被打碎,宜选择容积式水泵。 (2)由于投料泵启、停频繁,且浓缩后的泥水浓度大,因此宜采 用自灌式启动。
10.6.18离心脱水机有离心过滤、离心沉降和离心分离三种类 型。水厂及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浓缩和脱水,其介质是一种固相和 液相重度相差较大、固相粒度较小的悬浮液,适用于离心沉降类脱 水机。离心沉降类脱水机又分立式和卧式两种,水厂脱水通常采 用卧式离心沉降脱水机,也称转筒式离心脱水机。 一500位点出加违座
10.6.19由于离心脱水是通过2500倍~3500倍的重力加
所产生的离心力来实现泥水的重力分离,对吸附于污泥颗粒上的 毛细水几乎无任何分离作用,故其进泥浓度的要求高于板框压滤 机,而脱水泥饼含固率和固体回收率性能要求则相应低于板框压 滤机。
毛细水几乎无任何分离作用,故其进泥浓度的要求高于板框压滤 机,而脱水泥饼含固率和固体回收率性能要求则相应低于板框压 滤机。 10.6.20分离因数是离心脱水机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性能参数,代 表了重力加速度的倍数,通常在2500~3500。当无试验数据支撑 和可参照经验时,可将该参考性能指标作为设备选型的一项技术 要求提出
表了重力加速度的倍数,通常在2500~3500。当无试验数据支撑 和可参照经验时,可将该参考性能指标作为设备选型的一项技术 要求提出,
10.6.21离心脱水机工作时因高速旋转而产生很高的噪声,为消
除噪声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接触危害,应采取隔离和降噪措施,使脱 水机房内外的噪声控制在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 规范》GB/T50087规定的限值内
除噪声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接触危害,应采取隔离和降噪措施,使脱 水机房内外的噪声控制在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 规范》GB/T50087规定的限值内。 10.6.22离心脱水机前应设置污泥切割机可对泥渣中长纤维及 较大的物体进行有效切割,避免其缠绕离心脱水机螺旋和堵塞离 心脱水机排泥口
10.6.22离心脱水机前应设置污泥切割机可对泥渣中长纤维及
10.6.22离心脱水机前应设置污泥切割机可对泥渣中长纤维
较大的物体进行有效切割,避免其缠绕离心脱水机螺旋和堵塞 心脱水机排泥口。
10.6.23与机械脱水不同,因干化场设计面积的计算采用了平均 干泥量作为基数之一,因此合理选用平均干泥量非常重要。当原 水水质数据较为充分时,宜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宜以出现频率最 高的干泥量作为平均干泥量。 10.6.24由于干化周期和干泥负荷与泥渣的性质、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蒸发量等因素有关。因此宜通过试验确定 或根据以上因素,参照相似地区经验确定。 10.6.25对单床面积做此建议范围,是基于布泥、透水和排水的 均匀性考虑。床数不宜少于2个,是为了满足干泥清运期间系统 仍可维持工作。 10.6.26布泥的均匀性是干化床运作好坏的重要因素,而布泥的 均匀性文与进泥口的个数及分布密切相关。当干化场面积较大 时,要布泥均匀.需设置的固定布泥口个数太多,因此宜设置桥式
10.6.23与机械脱水不同,因干化场设计面积的计算采用了平均 干泥量作为基数之一,因此合理选用平均干泥量非常重要。当原 水水质数据较为充分时,宜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宜以出现频率最 高的干泥量作为平均王泥量。
均匀性考虑。床数不宜少于2个,是为了满足干泥清运期间系统 仍可维持工作。 10.6.26布泥的均匀性是干化床运作好坏的重要因素,而布泥的 均匀性又与进泥口的个数及分布密切相关。当干化场面积较大 时,要布泥均匀,需设置的固定布泥口个数太多,因此宜设置桥式
移动进泥口。 10.6.29干化场运作的好坏,迅速排除上清液和降落在上面的雨 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于化场四周应设上清液及雨水的 排除装置。排除上清液时,一部分泥渣会随之流失,而可能造成上 清液悬浮物含量超过国家排放标准,因此在排入厂外市政排水管 道前应采取一定措施,如设沉淀池等
10.7排泥水回收利用
10.7.1水厂排泥水水质与原水水质密切相关,是原水水质的浓 缩。一些排泥水只是悬浮物含量高,可直接回流至混合设备前,与 原水及药剂充分混合后进入沉淀、过滤等水处理环节,去除悬浮 物。但也有一些排泥水除悬浮物含量高外,一些有害指标也超标, 如果不经处理直接回用,会造成铁、锰及有害生物指标藻类、两虫 指标的循环往复而富集,并堵塞滤池,影响净水厂出水水质。排泥 水经过处理后,根据处理的程度,可进入混凝沉淀(澄清)、滤池、颗 粒活性炭吸附池,或经消毒后直接进人清水池。例如,北京市第九 水厂滤池反冲洗废水和浓缩池上清液经膜处理后,送入颗粒活性 炭吸附池。 排泥水是否回用,特别是排泥水水质较差,需要经过处理后才 能回用,要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如果当地水源充足,经过处 理后再回用,经济上不合算,也可弃掉。 回流水量在时空上均匀分布是指在时间上尽可能24h**均 *回流,在空间上均匀分布是要求回流水量不能集中回流到某一 期或某一点,即要求全部回流水量与全部原水水量均匀混合。应 避免集中时段回流对水厂稳定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10.7.2当反冲洗废水和初滤水水质相差很大,反冲洗废水水质 不符合直接回用要求,需要处理后再回用时,则应分别设排水池进 行调节。以避免两者混合后再行处理的不经济做法
10.7.3在回流管路上安装流量计,可实现对回流比和投药量 合理控制。
合理控制。 10.7.4回流泵采用变频调速可根据水实际处理流量对回流量 和回流比进行合理控制。保障水厂在各种运行流量下均能稳定 运行。
ⅡI膜处理滤池反冲洗废水
膜处理滤池反冲洗废水
10.7.5由于微滤或超滤膜对水中有机物、氨氮和藻源性有机物 儿几乎无去除能力,为防止回用过程中的有害物的富集,在原水有机 物、氨氮和藻含量较高时不主张采用膜法用于水厂滤池反冲洗废 水的回用处理
10.7.5由于微滤或超滤膜对水中有机物、氨氮和藻源性有机物 几乎无去除能力,为防止回用过程中的有害物的富集,在原水有机 物、氨氮和藻含量较高时不主张采用膜法用于水厂滤池反冲洗废 水的回用处理 10.7.6滤池反冲洗废水中主要含有悬浮物,采用适度的混凝或 混凝沉淀预处理,将有助于提高膜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预处理 后的出水浊度指标应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工程的运行经验确定, 基于国内已有工程案例的经验,预处理后的出水浊度宜小于或等 于15NTU。 10.7.7排水池的进水是间歇和不均匀的,经排水池调节后出水 是**和均匀的,这符合膜处理系统进水的要求。排水池的调节 容积按大于最大一次反冲洗水量确定。如果排水池与膜处理反冲 洗废水同步建成,则排水池可作为膜处理系统进水的调节池,排水 泵可作为进人膜处理的提升泵。如果是后建,是否新建调节池视 具体情况而定。北京市第九水膜处理反冲洗废水另设进水调节 池,调节容积按最大一次反冲洗水量的1.5倍设计。 10.7.8滤池反冲洗废水中悬浮物的含量较高,平均约为300mg/L~ 400mg/L,因此,滤池反冲洗废水进入膜处理之前即使经过了预处 理,膜通量仍宜选用低值。 10.7.9考虑到水厂清水池中的水已经消毒,因此膜系统出水须 经消毒后才可进人清水池。由于微滤或超滤膜无法有效去除水中 微量有机物或膜味物质,所以当水厂净水工艺中具有能够有效去 除这此物质的顺活烟
昆凝沉淀预处理,将有助于提高膜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预处 后的出水浊度指标应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工程的运行经验确定 基于国内已有工程案例的经验,预处理后的出水浊度宜小于或 于15NTU。
10.7.7排水池的进水是间歇和不均匀的,经排水池调节后出水 是**和均匀的,这符合膜处理系统进水的要求。排水池的调节 容积按大于最大一次反冲洗水量确定。如果排水池与膜处理反冲 洗废水同步建成,则排水池可作为膜处理系统进水的调节池,排水 泵可作为进人膜处理的提升泵。如果是后建,是否新建调节池视 具体情况而定。北京市第九水广膜处理反冲洗废水另设进水调节 池,调节容积按最大一次反冲洗水量的1.5倍设计。
10.7.8滤池反冲洗废水中悬浮物的含量较高,平均约为300mg/L 400mg/L,因此,滤池反冲洗废水进入膜处理之前即使经过了预 理,膜通量仍宜选用低值
经消毒后才可进人清水池。由于微滤或超滤膜无法有效去除水 微量有机物或膜味物质,所以当水厂净水工艺中具有能够有效 除这些物质的颗粒活性炭吸附或臭 生物活性炭设施时,同时
水厂出水的微量有机物含量或膜味有较高要求时,膜系统出水宜 进人这些设施再处理。 ⅢI气浮处理滤池反冲洗废水 10.7.10由于微滤或超滤膜对水中有机物、氨氮和藻源性有机物 几乎无去除能力,为防止回用过程中的有害物的富集,在原水有机 物、氨氮和藻含量较高时不主张采用膜法对滤池反冲洗废水进行 回用处理,可采用气浮工艺处理这种滤池反冲洗废水。 10.7.11由于气浮只适于原水浊度小于100mg/L,而反冲洗废 水悬浮物含量一般大于100mg/L,因此气浮工艺前应有混凝沉淀 等预处理设施
10.8泥饼处置和利用
10.8泥饼处置和利用
11.1.3对城市供水具有重要作用的集中式水源工程和主力水
具备应急净化处理能力,可有效保证应急供水水量和水质。在一 定条件下,充分发挥从水源到水厂现有设施的应急净水能力,不仅 可节约应急净水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成本,还可实现快速启动应急 净水设施的目标,
11.1.4在确定应急水源规模时,一方面要考虑到供水风险的
续时间,另一方面要考虑到风险期的日需水量。对于水资源丰富 的城市,风险期日需水量可按平时的日需水量考虑。对于水资源 贫乏的城市,应急水源的建设可只考虑基本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需 要,风险期日需水量可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用水特征,可按平时 日需水量的一定比例进行压缩。 应急供水时,应按先生活、后生产、再生态的顺序,降低供 应。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根据分 析《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的居民家庭生活人 均日用水量调查统计表,规定了居民基本生活用水指标不宜低 于80L/(人/d),包括饮用厨用、冲厕和淋浴
11.2.1应急水源的规划水量可按规划期总需水量的一定比例计 算,也可根据各城市的水源实际情况进行规划,但应该考虑到城市 未来的发展需求。 11.2.2当城市本身水资源贫乏,不具备应急水源建设条件时,应 考虑域外建设应急水源,考虑几个城市之间的相互备用。当城市 采用外域应急水源或几个城市共用一个应急水源时,应根据区域 或流域范围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进行综合考虑,以满足 整个区域或流域内的城市用水需求平衡。 11.2.4由于水源保护的要求不同,应急水源水质可能和常用水
考虑域外建设应急水源,考虑几个城市之间的相互备用。当城市 采用外域应急水源或几个城市共用一个应急水源时,应根据区域 或流域范围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进行综合考虑,以满足 整个区域或流域内的城市用水需求平衡。
源存在一定差异,其水质如能与常用水源相近、水量可满足应急供 水期间的需求或水质能经过水厂应急处理实现基本达标,则供水 风险期进行水源切换后,可有效保证水厂出水水质基本达标的 要求。
1.3.1为提高城镇供水系统应对类发性水源污染的能力,应通 过对城市供水总体情况及水源地、水厂潜在风险及现有输配水与 争水设施的基础资料收集,分析城市突发性水源污染的潜在风险 (包括点源污染源、面源污染源和移动源污染)等,并对城市供水系 统应对突发性水源污染的风险能力进行评估,确定所需应对的突 发污染物的种类和应采取应急净水措施。应急净水措施可包括新 建设施和对现有从水源到水的输配水、调蓄以及水厂净水设施 的充分利用或适度改造利用。
急处理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工艺及其参数的选用等,除可按本规定 执行外,也可参照《城市供水系统应急净水技术指导手册》建议的 有关方法实施。
11.3.5由于常规处理工艺水厂已有氯或二氧化氯等消毒工艺诊
施,深度处理工艺水广则还有臭氧氧化工艺设施,因此从考虑应急 净水需要,设计中应适度提高这些设施的设计处理能力,以节约工
程投资和方便运行维护
11.3.8藻类暴发时不仅对水质安全带来威胁(如藻毒素、膜、味 等超标),同时对水厂稳定运行也会产生严重影响(如干扰混凝影 响沉淀效果、堵塞滤床等),而采用综合处理技术可有效控制和消 除上述共生的不利现象。
11.3.10应急处理药剂的加药设施与水广常用加药设施进行
11.3.11由于应急净水期间水厂处理设施的污染负荷增加,转移 到其排泥水中的污染物会高度富集,因此从保障水厂水质安全考 虑,采用排泥水回用系统的水厂应设置应急排放设施,以备水厂应 急净水期间临时排除回用风险极大的排泥水。
12.1.1给水工程检测与控制涉及内容很广,本章内容主要是规 正一些检测与控制的设计原,有关仪表及控制系统的细则应依 据国家或有关部门的技术规定执行。 本章中所提到的检测均指在线仪表检测。 给水工程检测及控制内容应根据原水水质、采用的工艺流程 处理后的水质,结合当地生产管理运行要求及投资情况确定。有 条件时可优先采用集散型控制系统,系统的配置标准可视城市类 别、建设规模确定。城市类别、建设规模按《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 设标准》(建标120一2009)执行。建设规模小于5×10*m/d的给 水工程可视具体情况设置检测与控制。 12.1.2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的使用应有利于给水工程技术和 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自动控制设计应以保证出厂水质、 节能、经济、实用、保障安全运行、提高管理水平为原则。自动化控 制方案的确定,应通过调查研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2.1.3根据工程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选择系统类型,系统设计 要兼顾现有及今后发展。
12.1.1给水工程检测与控制涉及内容很广,本章内容主要是
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自动控制设计应以保证出厂水质 节能、经济、实用、保障安全运行、提高管理水平为原则。自动化控 制方案的确定,应通过调查研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2.1.3根据工程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选择系统类型,系统设计 要兼顾现有及今后发展
12.2.1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必须设有测量水源并水位的仪表。为 考核单井出水量及压力应检测流量及压力。井群一般超过3眼 并时,建议采用“三遥”控制系统,为便于管理必须检测控制与管理 所需的相关参数。 地表水取水水质一般检测浊度、pH值,根据原水水质可增加
一些必要的检测参数。
12.2.2对水厂进水的检测,可根据原水水质增加一些必要的水 质检测参数。 加药系统应根据投加方式及控制方式确定所需要的检测 项目。 消毒还应视所采用的消毒方法确定安全生产运行及控制操作 所需要的检测项目。 清水池应检测液位,以便于实现高低水位报警、水泵开停控制 及水厂运行管理。 水厂出水的检测,可根据处理水质增加一些必要的检测
及水厂运行管理。 水厂出水的检测,可根据处理水质增加一些必要的检测。 12.2.3输水形式不同,检测内容也不同。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 和泵站的设置等因素确定检测要求。长距离输水时,特别要考 到运行安全所必需的检测。 水泵电机应检测相关的电气参数,中压电机应检测绕组温度 为了分析水泵的工作性能应有检测水泵流量的拱施可以平用每
和泵站的设置等因素确定检测要求。长距离输水时,特别要考虑
水泵电机应检测相关的电气参数,中压电机应检测绕组温度。 为了分析水泵的工作性能,应有检测水泵流量的措施,可以采用每 台水泵设置流量仪,也可采用便携式流量仪在需要时检测
质控制的基本依据。为满足用户对水量、水压和水质的要求,降低 配水管网能耗,需要对配水管网的压力分界线变化、管网泵站进出 水流量与压力、调蓄池水位等进行在线检测。目前,许多城市为保 证供水水质已在配水管网装设余氯、浊度等水质检测仪表GB/T 32076.10-2018 预载荷高强度栓接结构连接副 第10部分:安装技术条件.pdf,
12.2.5机电设备的工作状况与工作时间、故障次数与原因对控
12.3.3目前,井群自动控制已在不少城市和工业企业水广建成 并正常运行。实现井群“三遥”控制,可以节约人力,便于调度管 理,提高安全可靠性。
12.3.4对于二、三类城市10万m3/d以下规模的小型水厂,
般可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对主要生产工艺实现自动控制。 对10万m3/d及以上规模的大、中型水厂DB13/T 5020-2019标准下载,一般可采用集散 型微机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12.4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
2.4.1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是用于给水工程生产运行控制管理 为计算机控制系统。本条对系统功能提出了总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