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T 559-2020 风能资源观测系统 测风塔观测技术要求

QX/T 559-2020 风能资源观测系统 测风塔观测技术要求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1362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X/T 559-2020 风能资源观测系统 测风塔观测技术要求

ICS 07. 060 A 47

energy resource observation systemMeteorological mast observatior technical requirements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系统组成 塔体技术要求 数据测量采集系统技术要求 测风塔观测站系统传感器检定、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要求 观测数据处理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风能资源观测系统数据格式 参考文献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风能太阳能气候资源分技术委员会(SAC/TC 540/SC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公司、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甘肃省气象局、华云升达 北京)气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钧、王平、郭亚田、郑新芙、杨志勇、王亚静、毕楠、袁志鹏、张宏伟、李建宇、 干晋

T/CAGHP 053-2018 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试行)OX/T 5592020

资源观测系统测风塔观测技术

本标准规定了测风塔系统组成,塔体、数据测量采集系统技术要求,测风塔观测站系统传感器检定、 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观测数据处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测风塔的风能资源观测系统的设计、建设和使用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7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务 GB 4793.1—2007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6587一2012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 GB/T 9254200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18268.1一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8709—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GB/T 31724 风能资源术语 QX4—2015 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

由测风塔观测站系统和数据中心站系统组成。

4.2测风塔观测站系统

4. 2.1 系统构成

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供电系统、通信模块、塔体结构和安装附件等硬件及具有采集、处理、通信 和控制等功能的嵌人式软件系统组成

应至少配置满足业务要求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等传感器。宜符合下列要求: 风向、风速传感器宜符合下列要求: 风向、风速传感器推荐选用机械式测风传感器,其中风速传感器宜选用三杯式风速传感 器、风向传感器宜选用单翼式风向传感器; 一台风影响地区宜在轮毂高度处加装强风仪: 一覆冰多发地区,风向、风速传感器宜加装具有加热功能的传感器; 一其他特殊情况,可根据环境条件及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风向、风速传感器。 b) 温度传感器宜选用铂电阻式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宜选用湿敏电容式传感器;低温高湿地区,湿度传感器宜加装具有轮换加热退湿功 能的传感器。 1 气压传感器宜选用硅压式传感器,

数据采集器应包括下列单元: a) 对传感器测量数据的采样单元; D) 数据质量控制及数据计算处理单元; c) 本地数据通信单元; d) 数据存储单元; e) 系统运行控制单元; f) 与远程数据中心的交互处理单元

数据采集器应包括下列单元: a) 对传感器测量数据的采样单元; 数据质量控制及数据计算处理单元: c) 本地数据通信单元; d) 数据存储单元; e) 系统运行控制单元; f) 与远程数据中心的交互处理单元

4.2. 4 供电系统

宜选用蓄电池加太阳能辅助的供电方式。其中,蓄电池容量应在无日照的情况下,保证系统正常运 行15天,

远程数据传输宜选用无线数据通信方式。

由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设备组成,应具有实时接收、数据存储、质量检查、数据统计、数据分发和 监控管理等功能

应符合下列要求: a)结构设计应满足应用要求,使用安全且便于仪器安装和维护 b) 宜选择架型; C) 鑫立方式宜采用拉线式; 塔架应与水平面保持垂直GTCC-103-2019 铁路机车滚动轴承(轴箱轴承)-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塔体垂直度应小于或等于1/1000 结构应能承受当地30年一遇的最大风荷载的冲击

QX/T 5592020

应符合下列要求: 外观整洁、无损伤和形变,金属件无锈蚀,涂层无气泡、开裂、脱落等现象; 各零部件应安装正确、牢固可靠、无机械变形、断裂、弯曲等,运动部件不应有迟滞、卡死、松 脱等; C 机箱内所有部件、连接器及针脚应有编号或标识,编号或标识应完整、清晰且不易脱落; d)表面应进行涂、敷、镀等工艺处理,能耐潮、防霉、防盐雾等

a 外观整洁、无损伤和形变,金属件无锈蚀,涂层无气泡、开裂、脱落等现象; 各零部件应安装正确、牢固可靠、无机械变形、断裂、弯曲等,运动部件不应有迟滞、卡死、松 脱等; C 机箱内所有部件、连接器及针脚应有编号或标识,编号或标识应完整、清晰且不易脱落; 表面应进行涂、敷、镀等工艺处理,能耐潮、防霉、防盐雾等

应符合下列要求: )风向、风速、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均应安装在测风塔各观测层侧向伸出的横臂上, 横臂伸出长度宜为塔体边长的3倍以上,增加斜向支撑结构,提高强度。 观测仪器分层安装时,应考天气近地层气象参数的垂直分布规律,以获取有代表性的数据, 同一个塔体上,不同层高度的相同类型气象要素传感器,应选择同型号的传感器和相同的安装 方式。 需要比较相关的气象要素时,可选择在相同高度安装多种不同型号的测量传感器。 传感器安装高度符合下列要求: 应在10m高度设计安装1套风速传感器,在初拟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处设计安装2套风速 传感器; 宜在接近风电机组叶轮扫掠面最低高度10m的整倍数高度处设计安装1套风速传感器 可在接近风电机组叶轮扫掠面最大高度10m的整倍数高度处设计安装1套风速传感器 一其余风速传感器宜安装在风电机组叶轮扫掠面内10m的整倍数高度处; 一风向传感器安装高度:应在10m高度及初拟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处附近各安装1套风向传 感器; 一温、湿、压传感器安装高度:应在8m~10m高度处安装1套温度、湿度和气压传感器; 宜在测风塔初拟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安装1套温度和湿度传感器。 g)传感器安装位置符合下列要求: 风向、风速传感器安装横臂应与本地主风向成90°角,安装时应进行水平校正和确定0(北 向)的位置; 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应安置在通风防辐射罩内; 气压传感器一般安置在密闭的机箱内,经静压连通管与外界大气相连通。

a)风向、风速、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均应安装在测风塔各观测层侧向伸出的横臂上, b) 横臂伸出长度宜为塔体边长的3倍以上,增加斜向支撑结构,提高强度。 观测仪器分层安装时,应考虑天气近地层气象参数的垂直分布规律,以获取有代表性的数据 d 同一个塔体上,不同层高度的相同类型气象要素传感器,应选择同型号的传感器和相同的安装 方式。 e) 需要比较相关的气象要素时,可选择在相同高度安装多种不同型号的测量传感器。 传感器安装高度符合下列要求: 应在10m高度设计安装1套风速传感器,在初拟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处设计安装2套风速 传感器; 一宜在接近风电机组叶轮扫掠面最低高度10m的整倍数高度处设计安装1套风速传感器 可在接近风电机组叶轮扫掠面最大高度10m的整倍数高度处设计安装1套风速传感器 一一其余风速传感器宜安装在风电机组叶轮扫掠面内10m的整倍数高度处; 一风向传感器安装高度:应在10m高度及初拟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处附近各安装1套风向传 感器; 一温、湿、压传感器安装高度:应在8m~10m高度处安装1套温度、湿度和气压传感器; 宜在测风塔初拟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安装1套温度和湿度传感器。 g)传感器安装位置符合下列要求: 风向、风速传感器安装横臂应与本地主风向成90°角,安装时应进行水平校正和确定0(北 向)的位置; 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应安置在通风防辐射罩内; 气压传感器一般安置在密闭的机箱内.经静压连通管与外界大气相连通

DB12/T 3022-2019 停车场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应用技术要求QX/T559—2020

h)太阳能电池板应安装在测风塔上 且不应影响气象要素传感器的正常测量。 i)避雷针顶端应与最高观测层 倍以上的距离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