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2/JT 139-201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pdf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
1.0.1近年来,随着我省城市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建筑基坑的开挖深 度在不断加深,面积在不断增大。同时由于城市环境复杂,建筑物和地 下管网密集,致使开挖基坑的危险性较高,出现的基坑事故也时有发生。 因此,在建筑基坑开挖及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需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土 本变形及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使其受力和变形处于可控状态,并预 测其发展趋势,确保建筑基坑安全和保护周边环境。随之而来的我省监 则人员队伍也在不断扩大,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技术及监测设备 也在不断扩展,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工作,也势在必行并且十分重要
下管网密集,致使开挖基坑的危险性较高,出现的基坑事故也时有发生。 因此,在建筑基坑开挖及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需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土 本变形及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使其受力和变形处于可控状态,并预 测其发展趋势TSG D7005-2018标准下载,确保建筑基坑安全和保护周边环境。随之而来的我省监 则人员队伍也在不断扩大,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技术及监测设备 也在不断扩展,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工作,也势在必行并且十分重要。 1.0.2由于我省广泛分布季节冻土,因此,将冻融期的基坑工程监测也 列入本规程范围。依据我省的气候条件,冻融期为每年11月至翌年4月, 由于我省不同地域,此期间的气温也有较大差别,因此,应根据地区经 验按土体内开始含冰至冰体完全融化的时间段考虑。在此期间应增加必 要的监测要求。
列入本规程范围。依据我省的气候条件,冻融期为每年11月至翌年4 由于我省不同地域,此期间的气温也有较大差别,因此,应根据地区 验按土体内开始含冰至冰体完全融化的时间段考虑。在此期间应增加 要的监测要求。
件变化的系统观测、分析与信息反馈工作,为基坑工程提供安全保证 因此,本条强调了监测方在编制监测方案时,应详细了解基坑工程设 的要求,并综合考虑施工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施工 案等,使监测工作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3.0.1~3.0.2规定了基坑工程等级划分和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的范 围。基坑等级划分时,应综合考虑破坏后果、现场地质和周边环境条件 的复杂程度对基坑工程安全、稳定的影响。对于开挖深度小于5m的三级 基坑工程,为确保安全可根据工程条件由现场人员进行巡视检查。 3.0.3本条规定基坑工程设计方应提出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要求,有利于 监测方合理的编制监测方案,贯彻设计要求。 3.0.4基坑工程的监测工作,建设方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实施 现场监测,以保证监测的客观、公正及监测质量。 3.0.5建设方委托时应提供的资料是编制监测方案的主要依据。当缺少 地下管线或建(构)筑物基础资料时,应要求建设方进行专项探测。 3.0.6~3.0.8明确规定了监测方实施监测工作的步骤、监测方案的基 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监测方应切实按上述规定实施监测工作。特别是冻 融期间,温度变化及冻胀对支护结构产生的内力与变形及土体的位移影 响较大。因此,越冬基坑工程的监测工作应按本规程有关要求实施监测。 工程需要时,其监测方案宜进行专门的论证。 3.0.9~3.0.10监测方案应由有关方认可,以保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对应进行专门论证的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做了明确规定,目的是确保基 坑工程安全施工和保护周边环境。 3.0.14基坑工程监测点、基准点及各类监测设施的保护,关系到实施 监测过程中数据记录的连续、完整、及时和准确性。因此,在基坑工程 施工全过程中,应由建设方和施工方协助监测方对监测点、基准点及各 类监测设施做好保护工作
4.1.1采用仪器监测能定量的给出监测项目的变化情况,判定基坑工程 的安全状况,巡视检查能随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分析解决;如支护结 构、地面、周围建筑物有无裂缝,基坑内是否漏水,冬季施工时是否做 好维护等,因此,巡视检查与仪器监测同为重要。 4.1.2本条给出基坑工程监测对象,一是支护结构,二是基坑周围环境
法,做到重点观测,系统的反应受力与变形之间的联系,如围护桩顶部 的水平位移与锚杆的拉力,周围邻近建筑的沉降与倾斜,其变形与受力 情况应是相辅相成。
4.2.1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按基坑类别、监测项目的重要程度分为应 测、宜测、可测三种,监测项目的选择既关系到基坑工程的安全,也关 系到监测费用的大小,盲目减少监测项目很可能因小失大,造成严重的 工程事故和更大的经济损失,得不偿失;随意增加监测项目也会造成不 必要的浪费。对于一个具体工程必须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此前提 下可以根据基坑工程等级等有目的、有针对的选择监测项目。 发柔工
4.2.2冬季施工或冬季维护的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可按表4.2.1
由于土的冻胀引起的内力及位移变化应重点进行监测,如锚杆、土钉拉 小、桩顶及侧面水平位移等
4.3.1本条要求应由有经验的监测人员每天对基坑工程进行巡视检查 加强巡视检香是预防基坑工程事故既简便经济文有效的方法
4.3.3巡视检查主要以目测为主,配以简单的工具,该方法速度
4.3.3巡视检查主要以目测为主,配以简单的工具,该方法速度快效 高,可以作为仪器监测的补充。
4.3.4对各项目检查结果必须做好详细记录,并整理成完整资料,把巡 视检查和仪器监测结合起来,更加全面的分析基坑工作状态,作出正确 判断。 4.3.5 巡视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的通报给相关方以便及时分析
4.3.5巡视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的通报给相关方以便及时分析 解决,避免事故发生。
5.1.1基坑工程 化人的代衣性部位,受 监测结果能全面反应基坑工程的受力及变形情况。监测点数量既不能 多,造成浪费,也不能遗漏,应做到合理经济可靠。
多,造成浪费,也不能遗漏,应做到合理经济可靠。 5.1.2监测点标志不应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降低其结构刚度及承 载力,如设置在锚杆上的监测点,施加的预应力应满足设计,各种管道 的监测点,应对管道不影响使用和破损。 5.1.3监测点的布置即要明显稳固,也要保证通视,以便观测。同时监 测单位、施工单位、注意保护监测点。 5.1.4本章监测点布设方法及数量能满足冬季施工及越冬围护的监测 要求。按本章规定执行,
载力,如设置在锚杆上的监测点,施加的预应力应满足设计,名 的监测点,应对管道不影响使用和破损。
5.2.1该条对围护桩(墙)边坡顶部的水平、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做了 规定,一般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及坑边有建筑物变形较大,故每边中 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对于基坑周边荷载较大等重要部位监测点数 量宜适当加密。
5.2.2围护桩(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应设置在基坑每侧中部、阳
处等变形大的位置,目前多采用测斜仪监测,一般以测斜仪底端为固 起算点,应保持管底端不动,所以要求测斜管管底嵌入稳固土体
5.2.3围护桩(墙)内力监测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宜按不同土
5.2.5立柱的竖向位移对支撑轴力的影响很大,监测点应布置在
立柱的竖向位移对支撑轴力的影响很大,监测点应布置在立柱受
变形较大和易发生差异沉降的部位。
5.2.8基坑隆起(回弹)监测点的埋设和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比较困难, 监测点不宜设置过多,以能够监测出必要的基坑隆起(回弹)数据为原 则。
5.2.9围护桩(墙)侧向士
点的布置应选择在受力、士质条 变化较大的部位,在水平和竖向上监测点布置宜与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和围护桩(墙)内力监测点相匹配,便于对监测项目的综合分析
5.2.11地下水位监测点的作用是检验降水井的降水效果和观测降水对 周边环境的影响,基坑范围内的监测点应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降水井之 间,基坑外的监测点布置在基坑、被保护对象和两者之间
5.3.2重要保护对象是指地铁、隧道、重要管线、重要文物、近代优秀 建筑等。
5.3.2重要保护对象是指地铁、隧道、重要管线、重要文物、近代优秀
的变形特征,故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外墙角、墙边、变形缝、高低跨等 特征点上。
5.3.4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一侧外墙上,且不少于3点
5.3.5当建筑基础和整体刚度大时,可利用基础沉降差推算建筑整体
监测点应布置在墙角的顶部和底部。
5.3.6裂缝监测点应布置在裂缝最宽处及未端,测点连线应垂
下的管线宜挖至管线顶表面,在凸出部位做上标示,作为测点,当管 埋置较深也可采用间接法进行
5.3.8基坑边中部受力及变形较大,测量地表沉降监测点应布置在基坑 边中部并垂直于基坑。
孔的位置应设置在靠近被保护 性的部位
6.1.2基准点和监测点在整个监测期间很容易破环,一旦破坏环将给监测 工作带来极大危害,可导致数据不连续或无法解释;部分关键监测点遭 彼坏可能直接威胁到工程的安全,故应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 基准点和监测点予以保护。 布置基准点时,可在必要数量基础上适当增加,作为基坑施工过程 中个别基准点损坏的储备或异常数据校核之用;增加成本一般不多,但 有利于保证监测成果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水准网基准点不少于3点,宜在测区外围稳定区域均匀布设,目的 在于定期复测时能发现和判别水准基准点的稳定性,并能以最少测站数 施测各监测点高程;水准基准点应首选在沉降稳定的高层建(构)筑物 结构上,或至少选择一点为深理式水准基准点。其深度应尽可能与本工 程桩基在同一持力层上,其位置必须便于长期保存。 每期变形观测时均应将工作基点与基准点进行联测
计等应在安装前进行重复标定;标定资料和稳定性资料经现场监理审核 后,监测元件方可埋设安装。测量仪器必须在计量检定周期的有效期内 使用;每次进行水准测量前应对水准仪进行i角检测。 6.1.4监测过程中,受不同监测人员、仪器设备及外界环境等观测条件 影响,观测结果会有一定的差异,故本条规定现场实际监测人员及使用 仪器应与监测方案一致,以利于将监测过程中的系统误差降到最低或保 持相对稳定,达到提高监测精度的目的。 6.1.6当前,基坑工程监测技术发展迅速,如测量机器人、光纤监测、 GNSS技术、近景摄影测量及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等高新技术已应用于基坑
熟度低、成本投入高或应用条件苛刻等原因,导致其难以普及,所以本 规程并未作出具体规定;当其具备应用条件并能够满足本规程规定的精 度要求时,鼓励采用,
6.2 水平位移监测
6.2.2~ 6.23
1水平位移监测的目标是监测测点的变化量,所以监测网一般可布 设成独立坐标系统或假定坐标系统。 2基准点可用固定角或固定边测量来检查其稳定性。必要的起算控 制点应不少于2个。 3对较大范围的水平位移监测网可采用GNSS网,对线型边的水平 立移监测适合用单导线、导线网以及视准轴线的形式。对控制面积一般 的场地也可布设成边角网的形式。各种布网均应考虑网形强度,长短边 不宜悬殊过大。
4如采用GNSS布设监测控制网,可参考此精度要求执行。 6.2.4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较多,其适用条件各异,可根据现场条件加以 在方法选择和施测。 采用视准线法时,测点理设偏离基准线的距离不宜大于2cm,对活动 现牌的零位差应进行测定; 采用经纬仪投点法和小角法时,对经纬仪的垂直轴倾斜误差,应进 行检验,当垂直角超出土3°范围时,应进行垂直轴倾斜改止; 采用激光准直法时,必须在使用前对激光仪器进行检校,使仪器射 出的激光束轴线、反射系统轴线和望远镜照准轴三者重合(共轴),并使 观测目标与最小激光斑重合(共焦); 采用前方交会法时,交会角应在60°~120°之间,并宜采用三点交 会法等; 采用自由设站法时,宜采用全站仪后方交会由三个及以上固定点测 角、测边求定测站坐标; 采用极坐标法时,边长可用全站仪测定,也可用经纬仪与检定过的 钢尺丈量,当采用钢尺丈量时,其边长不宜超过一尺段,并应进行尺长、 拉力、温度和高差等项改正。
6.3.1竖向位移监测精度确定方法与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基本相同。 6.3.2竖向位移监测一般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当特殊环境条件下不 更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或需要进行自动监测时,可采用液体静力水准方法; 或根据需要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
6.3.3竖向位移监测网布设
1竖向位移监测点与水准基准点组成闭合环或附合水准线路,有利 于提高精度和避免粗差。 2竖向位移监测网以测站高差中误差m站作为基本精度指标,往返较 差、附合差、闭合差△均依据m和往返、附合、闭合水准路线的测站
3理论上讲,竖向位移监测可独立布网,但为便于各监测项目变形 直的相互比较、验证和延续,竖向位移监测网宜采用国家高程系统,即 国家水准点联测,只需以不低于本规程四级水准测量要求,一次性联 则到一个水准基准点上即可。
6.3.4竖向位移监测网施测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采用仪器和作业要求,见《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T8),其组成监测网的技术指标参见表6.3.1和6.3.3
6.4.2贴理标志方法主要针对精度要求不高的部位。可用石膏饼法在测 量部位粘贴石膏饼,如开裂,石膏饼随之开裂,测量裂缝的宽度;或用 划平行线法测量裂缝的上、下错位;或用金属片固定法把两块白铁片分 别固定在裂缝两侧,并相互紧贴,再在铁片表面涂上油漆,裂缝发展时, 两块铁片逐渐拉开,露出的未油漆部分铁片,即为新增的裂缝宽度和错 位。 裂缝深度较小时宜采用单面接触超声波法量测:深度较大时裂缝宜 采用超声波法量测
6.5.2投点法应采用经纬仪瞄准上部观测点,在底部观测点位置 安置水平读数尺直接读取倾斜量,根据上、下观测点高度计算倾斜度。 经纬仪正、倒镜法各观测一次算一个测回。 水平角法观测时,对塔形、圆形建筑或构件,每测站的观测应以定 向点作为零方向,测出各观测点的方向值和其至底部中心的距离,计算 顶部中心相对底部中心的水平位移分量。对矩形建筑,可在每测站直接 观测顶部观测点与底部观测点之间的夹角或上层观测点与下层观测点之 间的夹角,以所测角值与距离计算整体的或分层的水平位移分量和位移 方向。 激光铅直仪法应在下部测点上安置激光铅直仪,在顶部监测点上安 置接收靶,在靶上直接读取或量取水平位移量与位移方向。观测时应按 180°、120°或90°夹角旋转垂准仪进行下部点对中(分别读取2次、3 次或4次)算一个测回。 倾斜仪测记法,可采用水管式、水平摆、气泡或电子倾斜仪等进行
义应具有连续读数、自动记录和数字
6.6.1测斜仪按传感元件的性质可分为滑动电阻式、电阻应变片式、振 弦式及伺服加速度计式等几种,伺服加速度式测斜仪灵敏度和精度相对 较高,稳定性也较好。其他类型的测斜仪精度及稳定性比伺服加速度式 则斜仪梢差。测斜仪电缆长度应大于最深的测斜孔深度
弦式及伺服加速度计式等几种,伺服加速度式测斜仪灵敏度和精度相对 较高,稳定性也较好。其他类型的测斜仪精度及稳定性比伺服加速度式 则斜仪稍差。测斜仪电缆长度应大于最深的测斜孔深度 6.6.3测斜管作为供测斜仪定位及上下活动的通道,必须具有一定的柔 生及刚度,直径不应小于测斜仪导轮的最小宽度,管节之间的导槽必须 紧密对接,且连接顺畅。
定的读数方可作为初始值使用。在冬天,由于室外温度与地下水温度的 差异,测斜仪探头放到孔底后,宜恒温一段时间,待读数稳定后方可采 样。由于仪器存在零漂影响,为消除误差,每测点都应进行正、反两次 量测
.6.8测斜计算时的起算点选择十分重要。实测数据表明,测斜管管底
6.6.8测斜计算时的起算点选择士分重要。实测数据表明,测余
常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一般情况下应以管顶作为起算点,并采用测量 义器测定测斜管顶水平位移作为起算值。如果测斜管底部进入较深的稳 定土层内,也可以底部作为固定起算点。
6.7.3混凝土受压构件的轴向压力是根据钢筋与混凝土的应变一致的 原理进行计算的,当一个截面中埋设多个传感器进行测试时,宜直接测 卖应变计应变,并按平均值作为观测值。钢筋应力计焊接宜采用对接焊; 也可用绑条焊,但应确保搭接长度满足规范要求。
原理进行计算的,当一个截面中埋设多个传感器进行测试时,宜直接测 卖应变计应变,并按平均值作为观测值。钢筋应力计焊接宜采用对接焊: 也可用绑条焊,但应确保搭接长度满足规范要求。 6.7.6内力监测按传感元件的性质可分为电阻应变片式、振弦式等几 种。根据工程性质,围护体系内力监测应选用抗干扰能力强、防水性好 不受导线长度影响、稳定性好、坚固耐用的测力传感器。
6.7.6内力监测按传感元件的性质可分为电阻应变片式、振强
冲。根据工程性质,围护体系内力监测应选用抗干扰能力强、防水性好、 不受导线长度影响、稳定性好、坚固耐用的测力传感器。
式中α结构内力(kPa) A—钢筋计截面面积(m²2)
.8.1本方法主要用于量测基坑围护结构内、外侧的土压力。 5.8.2土压力测试可采用振弦式土压力计,在使用前应经过标定,量程 应满足被测压力范围的要求,其上限可取最大设计压力的2倍,下限应
应满足被测压力范围的要求,其上限可取最大设计压力的2倍,下限
能满足测试须达的分辨率,为避免主拱效应影响测试精度,应选择匹配 误差小的土压力计。 6.8.3土压力计的埋设方式分为埋入式和边界式。压入法、钻孔法都属 理入式,边界式有挂布法、弹入法、活塞压入法,用于量测土体与围护 结构体间的接触压力,边界式常用挂布法将土压力计置于刚性结构物表 面。 土压力计埋设前,应检查其压力囊(常用沥青囊)是否有气孔等, 以免受力后发生渗漏,影响测试结果。埋设时回填材料不能用粗骨料(如 碎石等),需用成分均匀的易填实的粗砂、细砂
6.9.5本条是指监测工程中常用的一孔埋设多个孔隙水压力计的埋设 法,当在软弱土层中埋设单个孔隙水压力计时,可采用压入埋设法,即 钻进成孔到埋设预定深度以上0.5m~1.0m处,将孔隙水压力计缓慢压入 预定深度,其上孔段用隔水填料全部理实封严。 6.9.8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用频率仪测试其频率变化量,由频率~压力 率定关系换算出孔隙水压力;气压式孔隙水压力计可直接测读孔隙水压 力值。
6.10.1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微承压水、承压水。基坑施工期间对 地下水的监测,主要了解其在相应工况下的变化,以便安全预警。 6.10.6水位观测时,应注意水位管阻塞,或被测水位与其它含水层连 通,致使观测值失真。
6.11基坑隆起(回弹)监测
.11.1 由于坑底隆起观测过程往往需要进行高程传递,精度较难保证,
因此在参考本规程第6.3.1条规定的基础上适当调低了精度要求,这样 既考虑了测量的困难,又能满足监测报警值控制要求。 6.11.2回弹监测通常可采用回弹监测标和分层沉降标两种,坑内分层 沉降管的埋设给基坑开挖带来不便,因此要在开挖工序的支持、配合下 完成监测。 由于基坑内挖土、降水以及运输等种种原因的影响,基坑内回弹监 则点难以存活,因此应特别做好测点保护工作。 为确保观测质量,可在基坑开挖前观测二次初始读数,并用水准仪 测定管口标高,以便换算到每个磁环的标高。以后随挖土进程,每开挖 层土观测一次,截去上部沉降管时应保护好下节沉降管,直至基坑挖 土完毕
6.12坑外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
5.12.2分层沉降管外的填充料,可用现场干细土或中粗沙,回填速度 不能过快,以免堵塞后回填料无法下沉而形成空隙。为确保回填质量Q/CR 517.2-2016标准下载, 在埋设后2~3天内应进行检查,必要时补充回填。
锚杆应力监测一般仅监测锚杆拉力的变化,可用专门特制的锚杆应 力计或钢筋应力计来监测。用钢筋应力计监测锚杆受力的方法基本同结 构内力监测。锚杆应力计的安装方法与钢支撑反力计基本相同,但仅观 测拉力的变化。监测值精度应不低于土1kPa。
7.0.5本条主要考虑到冻融对基坑的影响。
7.0.6该条款主要是地质条件、设计因素、施工状况、大气情况等因素 影响,如管道漏水、地下埋有地道未探明等,设计时未考虑其影响,变 形会加大,甚至超过预警值,故应提高监测频率。 7.0.7如地面出现较大裂缝、抗拨锚杆、土钉拉断等危险征兆时,应实 时跟踪监测。
8.0.1~8.0.4监测报警是建筑基坑工程实施监测的目的之一,根据实际 监测数据与监测报警值比对,才能有效判断基坑工程工作状态。监测报 警值的确定是预防基坑工程事故发生、确保基坑及周边建筑与环境安全 并进一步指导施工的重要依据。结合各地区的工程经验,基坑工程监测 项目报警值不但要控制监测项目的累积变化量,还要控制其变化速率, 以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监测报警值应由基坑工程设计方以基坑工程的 设计计算结果为基础,综合考虑基坑周边环境、建筑的保护要求及主体 施工的特殊要求加以确定。
青况,极有可能影响基坑及周边建筑的安全,发生重大事故,此时必须 报警,由多方相关单位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基坑及周边建筑安全。
9监测数据反馈与监测报告
9.1基坑工程监测、分析、总结和评估工作是保证基坑及周边环境安 全的有力措施。只有保证监测分析人员的素质、监测程序的规范性才能 保证监测数据与结论的正确性。因此,本条对相关监测分析人员及监测 程序进行相应规定。 9.2.3监测总结报告内容中监测项目应包括基坑围护体系及周边环境 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应包括平面及垂直方向基坑围护体系及周边环境监 测点布置T/CHTS 10004-2018 公路高模量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并绘制布置图;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应包括投入的观测仪器 名称、型号、测度精度及监测值精度